2020年软件定义IT基础架构相关产品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软件定义IT基础架构相关产品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软件定义IT基础架构相关产品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软件定义IT基础架构相关产品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7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的内容 (3)

二、项目与现有业务或发展战略的关系 (3)

三、项目研发投入的主要内容、预计取得的研发成果 (3)

四、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实施准备情况 (4)

五、项目投资预算 (6)

六、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7)

七、项目经济效益 (8)

1、项目经营前景 (8)

(1)数字化转型是各行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创新的IT 基础设施,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IT基础设施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8)

(2)目前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是构建数字化转型平台的理想选择 (9)

(3)企业上云趋势明显,本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2、项目效益评价 (12)

一、项目建设的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超融合一体机模块、存储虚拟化aSAN模块、云计算管理平台aCMP模块、桌面云aDESK模块、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aStor模块等软件定义的包括计算、网络、存储、终端、管理平台在内的IT基础架构进行研发,对云计算所需的IT基础设施相关的产品予以升级。

二、项目与现有业务或发展战略的关系

本项目是在公司已有云计算相关技术、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研发,是现有业务的延伸和拓展。本项目与现有业务或产品的关系如下:

三、项目研发投入的主要内容、预计取得的研发成果

本项目研发投入的主要内容、预计取得的研发成果如下: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配置系统参数,实施硬件资源的有序调配,保证硬件设施与系统软件配置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基础架构,请参见《IT基础架构规范》中的定义。 第三条本规定所涉及配置与变更管理范围包括:硬件设施与平台软件的配置与变更、基础架构布局的配置与变更。 第四条规定中所指配置管理单位:省公司信息技术处。 第五条本规定中所指配置管理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第二节平台软件的基准配置 第六条平台软件的基准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安全设备系统软件的基准配置等。维护单位应为平台软件建立合适的配置基准。配置基准应确保系统安全与整体 安全要求的一致性。 第七条经授权的配置管理员应根据系统安装手册与配置基准对初装系统或设备进行基准配置,详细记录安装过程与设置,确保配置的正确性。配置管理员应建立该配置对象的《配置清单》并在配 置清单中清楚体现基准配置。 第八条完成基准配置的系统或设备需进行运行测试和安全性检查。运行测试与安全检查通过后,配置管理员需在配置记录上写明运行测试与安全检查结果,由配置监管人签字确认。只有在测试与 安全检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该系统或设备才能在生产环境下运行。 第三节平台软件的配置变更 第九条平台软件的配置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安全设备系统软件、系统安全策略的配置变更;供应商发布的补丁、升级包的使用等。 第十条配置管理员负责对平台软件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配置监管人负责平台软件配置正确性的确认。可通过操作系统层面对系统配置文件的访问权限的设置、明确的职责分工来确保配置和变 更只能由被授权的人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配置变更应有统一的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中应写明该配置变更所属设备的名称、配置的类别(操作系统、数据库、路由策略、安全策略、补丁包/升级包 的使用等)和配置变更的原因及内容。若配置变更源于第三方服务商的建议则应同时提交第三 方服务商建议文档。 第十二条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变更申请制定配置变更计划,变更计划中应详细说明该配置变更可能对系统本身以及其他系统产生的影响、配置变更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第十三条配置单位管理层应根据配置变更计划及该配置变更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对包括获取

软件定义网络SDN文献综述

软件定义网络SDN研究 文献综述 1.引言 现有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是设备制造商在专门的硬件系统基础上高度集成大量网络协议、配备专用的设备控制系统,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网络设备[1]。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网络技术的变革历程[2]。网络带宽需求的持续攀升、网络业务的丰富化、个性化等都给新一代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这种紧耦合大型主机式的发展限制了IP网络创新技术的出现,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增长的RFC数量对现行网络进行修修补补,造成了交换机/路由器设备控制功能的高度复杂。网络研究人员想要在真实网络中基于真实生产流量进行大规模网络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设备是封闭的,没有提供开放的API,无法对网络设备进行自动化配置和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操控。 为了适应今后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业形成了“现在是创新思考互联网基本体系结构、采用新的设计理念的时候”的主流意见[3],并对未来网络的体系架构提出了新的性质和功能需求[4]。软件定义网络[5]SDN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本文从SDN的起源和概念出发,分析了SDN的逻辑架构与技术特点、描述了SDN 的标准化进程,梳理了国外的研究进展与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DN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2.起源与概念 2.1起源 2006 年,斯坦福大学启动了名为“Clean-Slate Design for the Internet”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以突破目前互联网基础架构的限制,更好地支持新的技术应用和创新。通过该项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Martin Casado

超融合架构与软件定义存储分析

超融合架构(HCI)和软件定义存储(SDS)的关系和发展一、什么是超融合架构(HCI)? “2012年8月,VCE CTO办公室的Steve Chambers,在其博客中首次提出Hyper Converged (超融合)的概念。当时,超融合指的是,基于标准的X86服务器,在每个物理服务器节点通过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 (虚拟存储设备,简称VSA),管理节点内的HDD和SSD,并与其他节点中的VSA一起来构建一个集群的分布式存储,后来,加入VMware公司的Chuck Hollis在其博客里做出了更为准确的阐述,Hyper Converged,其实就是Hypervisor Converged。Hypervisor (虚拟服务器) 做为位于应用层与基础架构层之间的战略层,能够抽象并池化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并拥有强大的控制平面的功能,而且Hypervisor(虚拟服务器)能整合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内运维管理的经验,管理更简单。 HCI(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就是超融合基础架构(简称超融合架构),或者超融合基础设施,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如x86服务器)中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的架构。 HCIA(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Appliance),意指超融合基础架构设备,或者超融合基础设施设备。

HCIA (超融合基础架构设备) 由多个服务器节点构成,每个节点同时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支持在线的横向扩展。扩展节点时,性能和存储容量都能线性的增长。它为用户了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性能可预测性,性能可确保始终如一地按节点数,简单地、线性地在线扩展。运行在HCIA硬件之上的就是分布式的存储虚拟化软件(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完成存储资源的池化、部署和管理。典型的HCIA,包括EMC VxRail、DELL推出的VSAN ReadyNodes(就绪节点)一体机,Nutanix一体机,Cisco HyperFlex,华为FusionCube,深信服aSAN,联想AIO,达沃小金刚等。正因为大家都看好超融合的市场趋势,VSAN推出后,存储巨头、服务器巨头都纷纷支持,例如早先的基于EVO:Rail的一体机,就有EMC(VSPEX BLUE)、NetApp、HDS、DELL、SuperMicro(超微)、Inspur(浪潮)、Fujitsu(富士通)等IT大厂商;近来基于VSAN Ready Nodes,也有许多IT大厂(包含存储厂商和服务器厂商)已经或者将要推出类似EMC VxRail的,多种型号配置的VSAN一体机。 可以看出,HCI (超融合架构) 符合Server SAN的特征:采用商用硬件,分布式,能在线横向扩展。实际上,HCI是Server SAN的一种,是Server SAN的子集。 Server SAN中除了HCI以外,至少还有另外一类,就是仍然采用商用硬件,也能在线横向扩展,但每个节点不提供计算资源,只提供存储资源的存储产品” ---

致远软件安全性说明

致远软件安全性说明 现代信息管理中系统和数据是否安全一直是信息化建立的最大问题,不安全的因素可能来源于各种各样: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人员造成的;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力造成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主要威胁:非人为、自然力造成的数据丢失、设备失效、线路阻断 人为但属于操作人员无意的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 来自外部和内部人员的恶意攻击和入侵 前面两种的预防基本相同,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规范操作来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一种是当前Internet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电子商务、政府、企业、个人上网等顺利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企业网络安全策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Internet技术并部署于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的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致远协创协同管理软件充分考虑了这些安全的要求,支持多级多种安全管理。

通过数据库安全性、系统数据安全性、应用服务器安全性、传输安全性、身份确认来保证系统服务端的安全,同时提供身份认证插件保证客户端安全。 致远软件同时支持与企业本身自有的VPN(软件VPN或硬件VPN)进行整合,在企业通过VPN 与致远软件的安全策略相互捆绑下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这也是我们极力推荐的数据安全方式。 以下是致远软件内配置的安全策略: 文件加密 整个系统的文件支持三级加密策略:不加密、中度加密、深度加密,这些加密方式由管理员直接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密码加密

用户密码在存储时进行了不可逆加密,保证密码不会外泄。即使是管理员也无法获取用户密码信息。 IP控制(需要确认) 通过配置,可以达到限制IP,控制某个IP在某个时间段登录协同管理系统。 验证码 在用户名和密码支持外,系统随机产生验证码,一同验证登录用户。 加密锁 A8提供用户端加密锁,只有带有加密锁的用户才可以访问协同管理系统,适用于内外网分开控制的客户。 支持CA认证,实现证书发放、收回 实现HTTPS通道访问加密和防DOS攻击,记录访问请求日志,通过HTTPS保证传输信息加密安全性,同时可以防止蜘蛛爬虫的信息采样。 支持客户端USB身份验证 实现重要客户端登录人员必须使用USB身份验证设备(类似于银行U盾设备)方可以登录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完善的应用级别权限控制 致远协同管理软件提供基于个人、单位、部门、群组、角色、岗位、级别的多维度权限控制,系统可以针对以上属性进行灵活的权限设定,确保信息安全的可定义性和可执行性

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

尖锐湿疣康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d15234373.html,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仅供内部使用) 文档作者: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开发/测试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产品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管理办: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名称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1 范围 1 .1主题内容 [此处加入主题内容] 1 .2适用范围 [此处加入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GBxxxx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GB/Txxx 软件工程术语 GB/Txxxxxx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xxxxx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xxxxx 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GJBxxxx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xxxxx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Bxxxx 电能质量标准大纲 GBxxxxx 电能质量标准术语 3 定义 [此处加入定义] 3 .1失效容限 [此处加入失效容限] 3 .2扇入 [此处加入扇入] 3 .3扇出 [此处加入扇出] 3 .4安全关键信息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信息] 3 .5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

3 .6软件安全性 [此处加入软件安全性] 4 设计准则和要求 4 .1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有关要求 4 .1.1 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4 .1.2 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 .1.3 容错设计 [此处加入容错设计] 4 .1.4 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4 .1. 5 设计安全性内核 [此处加入设计安全性内核] 4 .1.6 记录系统故障 [此处加入记录系统故障] 4 .1.7 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此处加入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4 .1.8 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此处加入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4 .1.9 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4 .2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此处加入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4 .3软件需求分析 4 .3.1 一般要求 [此处加入一般要求] 4 .3.2 功能需求 [此处加入功能需求] 4.3.2.1输入 [此处加入输入] 4.3.2.2处理 [此处加入处理]

软件定义制造发展概述

软件定义制造发展概述

导读 置身于智能制造中的专业人士恐怕需要有两个我,一个在数字世界中醒着(看制造),一个在制造的物理世界中冥想(软件如何定义)。 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纪伯伦,《沙与沫》。 2019年1月,大众CEO Herbert Diess博士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语出惊人,在不远的将来,汽车将成为一个软件产品,大众也将会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公司。

▲大众CEO Herbert Diess博士 2011年NetScape创始人Marc Andreessen说:Software eats the world(软件吞噬世界)!另一位是C++语言发明人,Bjarne Stroustrup说:人类文明运行在软件之上。的确,数字比特的海洋(软件)似乎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定义一切。 数字比特的海洋(软件)会给制造下什么样的定义?但对于很多从事制造业的人们而言,当听到软件定义制造之类的话,总觉得类似表达是不是太极端了,有人甚至明确地表示不屑。从事机械、制造、以及OT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软件定义”之类的话多有排斥,亦事出有因。的确有少数IT出身的专家在谈论智能制造及“软件定义”之类的话题时,没能落到实处;还有少数制造或传统自动化出身的专家在谈论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时候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两种情况当然是应该避免的。 言软件定义制造,难道设备和工艺不再重要?无论数字-智能技术多么先进,基本的工艺和装备永远是重要的,因为产品要靠它们生产出来;人也是最重要的,甚至某些传统的手工工艺未必都能去掉。日本某先进的机床公司里,在应用数字-智能技术的同时,却存在原始的手工刮研工艺,而且是用在高精度要求之处。制造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能够深刻体认制造之不易,如果说软件定义制造,是不是IT技术主导制造呢?是不是有人又在玩概念,玩虚的?于是有制造领域的学者建议,不要提软件定义制造,只言软件使能制造。

安全合规-软件安全开发过程规范

安全开发过程规范 一、SDL简介 SDL 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是微软提出的从安全角度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模式。SDL是一个安全保证的过程,起重点是软件开发,它在开发的所有阶段都引入了安全和隐私的原则。自2004年起,SDL一直都是微软在全公司实施的强制性策略。 二、SDL步骤图 SDL中的方法,试图从安全漏洞产生的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对软件工程的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估计,如果是在项目发布后在执行漏洞修复计划,其修复成本相当于在设计阶段执行修复的30倍 三、SDL的步骤包括: 阶段1:培训 开发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接受适当的安全培训,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对象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 阶段2:安全要求 在项目确立之前,需要提前与项目经理或者产品owner进行沟通,确定安全的要求和需要做的事情。确认项目计划和里程碑,尽量避免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项目延期发布。 阶段3:质量门/bug栏 质量门和bug栏用于确定安全和隐私质量的最低可接受级别。 Bug栏是应用于整个开发项目的质量门,用于定义安全漏洞的严重性阈值。例如,应用程序在发布时不得包含具有“关键”或“重要”评级的已知漏洞。Bug栏一经设定,便绝不能放松。 阶段4:安全和隐私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SRA)和隐私风险评估(PRA)是一个必需的过程,必须包括以下信息: 1、(安全)项目的哪些部分在发布前需要威胁模型? 2、(安全)项目的哪些部分在发布前需要进行安全设计评析? 3、(安全)项目的哪些部分需要并不食欲项目团队且双方认可的小组进行渗透测试? 4、(安全)是否存在安全顾问认为有必要增加的测试或分析要求已缓解安全风险? 5、(安全)模糊测试要求的具体范围是什么? 6、(安全)隐私影响评级如何? 阶段5:设计要求 在设计阶段应仔细考虑安全和隐私问题,在项目初期确定好安全需求,尽可能避免安全引起的需求变更。 阶段6:减小攻击面 减小攻击面与威胁建模紧密相关,不过它解决安全问题的角度稍有不同。减小攻击面通过减小攻击者利用潜在弱点或漏洞的机会来降低风险,减小攻击面包括:关闭或限制对系统服务的访问,应用“最小权限原则”,以及尽可能进行分层防御。 阶段7:威胁建模 为项目或产品面临的威胁建立模型,明确可能来自的攻击有哪些方面。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目前,IT基础设施及其运营越来越复杂,人们通常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在过去的十年里,服务器虚拟化重新部署、管理以及优化了计算资源,将数据中心转化成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应用平台。专用服务器被动态托管之后,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能够根据需求运行应用程序。 虽然虚拟化重塑数据中心的运营,企业能够部署机架服务器汇集和分配应用程序的需求,但这种转变并不完整理。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资产仍然保持着孤立和静态配置,很少有设施能够自动化统筹管理混合网络和存储硬件。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声称改变这种状况。VMware对其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并转变IT交付的方式。汇集和汇总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性等可用性服务,并交付软件,通过智能化的策略驱动的软件进行管理。”服务器在虚拟化应用的基础上,SDDC能够虚拟网络和存储资源,使抽象的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软件进行访问。SDDC的目标是使数据中心运营的许多方面受益: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加容易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及更快地部署新的应用程序。等等。 最终,SDDC将不再需要IT技术人员来操纵孤立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硬件将响应供应请求。相反,配置自动进行定义的规则和框架,政策和服务水平协议(SLA),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调用的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引擎,并从一个集中的环境内配置适当的资源。

SDDC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影响 由于动态分配资源的增加,需要升级电源和冷却基础设施,以支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需求。而提高的电力和冷却能力可以使SDDC的愿景真正发挥重要作用。IT 资源已被虚拟化为一个抽象层,而数据中心本身很少存在这样的抽象层。即使在一个建筑物管理系统(BMS)设施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系统中,电力和冷却设施往往不能达到SDDC的要求。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设施设备在确保达到数据中心等级协议(SLA)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中心运营商在符合规划和配置的基础设施能力上。必须开发集成的、适应性强的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说,许多的虚拟机可以部署在抽象的虚拟层,但在任何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的供应量是有限的。因此,数据中心必须优化电源使用,经营者必须重新定义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接触点,并构建基础设施管理和监控系统等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SDDC未来的承诺,需要增加软件定义的电力。如果产业对软件定义的电力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参考架构,并达成共识,这将对基于消费需求的数据中心提供适当的电力有所帮助,而不是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用最高峰值来规划和配置的电源和冷却设施。 如今,超过一半的应用程序的宕机都是由电源问题引起的。因此,电力和冷却设施作为软件定义的元素的应用环境,必须提高可用性。而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里,其物理资源都有心要加强和改进。 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 管理规范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2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概述 (5) 1.1编写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角色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项目背景 (6)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 4测试准备 (9) 4.1测试准备 (9) 4.1.1测试对象 (9) 4.1.2测试范围 (9) 4.1.3工作权责 (9) 4.2测试方案 (10) 4.2.1测试准备 (10) 4.2.2测试分析 (11) 4.2.3制作测试用例 (12) 4.2.4实施测试方法 (13) 4.2.5回归测试方法 (14) 4.3测试计划 (14) 4.4实施测试 (15) 4.5回归测试 (15)

4.6测试总结 (15)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 1.4 参考资料

2项目背景 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百度基础架构技术发展之路

欧阳剑 百度公司 百度基础架构技术发展之路 在2014年3月召开的第19届国际体系结构对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Sup- 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ASPLOS)上,共收录了两篇来自中国大陆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篇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天石、陈云霁的论文,另一篇是百度公司的论文。更令人振奋的是,陈氏兄弟的论文被评为最佳论文,百度公司的论文获得了最佳论文提名。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际计算机系统及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这在国内工业界是第一次1。 很多同行比较好奇,想了解百度发表这篇论文的情况以及背后的故事,包括百度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及相关的基础架构技术。在此感谢CCCF 编辑部的邀请,关键词:ASPLOS2014 最佳论文提名 让我们有机会和大家分享百度的混合研究之路及百度基础架构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从ASPLOS 2014百度SDF论文说起 在ASPLOS 2014上,百度以“SDF:Software-Defined Flash for Web-Scale Internet Storage System ”为题发表的论文成为此次大会录用的49篇论文之一。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在国际顶尖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体系结构会议上发表论文,代表着国际同行对百度公司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 软件定义闪存(Software-De ?ned Flash, SDF),最早是由林仕鼎2在2011年初提出来的。当时,从产业的角度,云和端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从技术角 度,数据中心以后会承载用户绝大部分的计算和存储,而传统的数据中心体系结构仍然沿用PC 的体系结构,无法满足大规模系统对性能、成本、功耗以及可扩展性的要求。当时百度正在做新一代的存储系统,考虑到传统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的诸多缺陷,如带宽利用率低、空间利用率低及性能的不可预测等,需要面向数据计算中心重新设计SSD 。于 是,我们开始研制SDF 。SDF 是一个软硬件协同系统,完全颠覆了SSD 的性能。 SDF 有如下几个特点: ● 底层Flash 通道用户态的软件是可见的,让软件来管理数据的布局(layout),使得硬件的并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1 的Citeseer 影响因子高居CCF 认定的所有计算机系统与高性能计算领域会议的榜首。在 CCF 指定的“计算机系统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五大A 类会议中,大陆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在ASPLOS 上发表的论文只有三篇。201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论文“关于数据中心上的迭代编译优化”是第一篇。2014年,有两篇入选ASPLOS ,说明大陆在系统结构研究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陈天石、陈云霁的论文介绍详见本刊2014年第5期。2 百度公司前首席架构师。

软件安全技术习题

软件安全技术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计算机安全:是指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防止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使系统或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 2.计算机犯罪:是指一切借助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不法行为。 3.安全标识符:(SID)是标识用户或者组的数值。对于每个访问控制项(ACE)都存在一个用于标识其访问被允许、拒绝或者审核的用户或组的SID。 4.访问令牌:是用户在通过验证的时候由登陆进程所提供的,记录用户特权信息。所以改变用户的权限需要注销后重新登陆,重新获取访问令牌。访问令牌的内容:用户的SID、组的SID等。 5.本地安全授权(LSA):win2K安全子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访问令牌、管理本机的安全策略并向用户登录提供身份验证 6.帐号(account):用户帐号包含windows用户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包括用户名、全名、口令,主目录的位置、何时登录、以及个人桌面设置。 7.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8.身份认证:是指一个实体向另一个实体证明自己身份的过程,一般是用户或客户为了访问服务或资源而向服务器验证自己的身份。 9.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0.恶意程序:未经授权便干扰或破坏计算系统/网络的程序或代码称之为恶意程序/恶意代码 11.特洛伊木马(Trojan house,简称木马):是指表面上是有用的软件、实际目的却是危害计算机安全并导致严重破坏的计算机程序,是一种在远程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使远程计算机能通过网络控制本地计算机的非法程序 12.交叉感染:一台计算机中常常会同时染上多种病毒。当一个无毒的宿主程序在此计算机上运行时,便会在一个宿主程序上感染多种病毒,称为交叉感染。 13.蠕虫(Worm):是一种独立的可执行程序,主要由主程序和引导程序两部分组成,主程序一旦在计算机中得到建立,就可以去收集与当前计算机联网的其他计算机的信息,通过读取公共配置文件并检测当前计算机的联网状态信息,尝试利用系统的缺陷在远程计算机上建立引导程序;引导程序把蠕虫带入它所感染的每一台计算机中,与普通病毒不同,蠕虫并不需要将自身链入宿主程序来达到自我复制的目的 14.数字签名 15.安全描述符:windows每个对象都有一个描述他们安全的属性,称之为安全描述符,它包括:对象所有者的SID;自定义访问控制列表(DACL),DACL包含那些用户和组可以访问这个对象的信息。系统访问控制列表(SACL),它定义对对象的审核;所有组安全ID,由POSIX子系统(类似UNIX的环境)使用。 16.宏病毒:就是利用宏命令编写成的具有复制、传染能力的宏。 17.伴随型病毒:是唯一不把自己附加到已经存在的程序文件中的病毒。伴随型病毒会创建一个新文件,并且让DOS执行这个新程序而不是原来的程序,从而进行感染 18.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一种使得一个域中的用户被其他域中的域控制器验证的机制。信任关系创建了域之间的隐含访问能力,它就像在域间建立了桥梁。信任可以是单向或双向信任。单向信任就是域A信任域B,但域B并不信任域A。双向信任就是域A和域B之间互相信任。信任关系可以是传递的或不可传递。默认情况下,win NT域之间,信任关系是不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解决传统网络问题的探究 摘要 SDN是近年来继云计算后,学术界和产业界最为关注的网络技术。首先介绍了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SDN的产生背景、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SDN对传统网络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OpenFlow;开放网络 第一章引言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tate课题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传统网络的世界是水平标准和开放的,每个网元可以和周边网元进行完美互联;计算机的世界则不仅水平标准和开放,同时垂直也是标准和开放的,从下到上有硬件、驱动、操作系统、编程平台、应用软件等等,编程者可以很容易地创造各种应用。 和计算机对比,在垂直方向,从某个角度来说,网络是“相对封闭”和没有“框架”的,在垂直方向创造应用、部署业务是相对困难的。但SDN将在整个网络(不仅仅是网元)的垂直方向,让网络开放、标准化、可编程,从而让人们更容易、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所以,SDN不能丢掉网络水平方向标准、易互通、节点智能的优势。 第二章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互联网爆炸式地增长,除了规模和发展远超之前所有曾出现的数据网络,业务的快速创新也很令人眼花缭乱。近年来,随着各种实时业务如视频语音、云数据中心和移动业务的迅速发展,人们突然发现,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1、缺失的体验保证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IP网络都是基于无连接的,只有基于大宽带的粗放带宽保障措施,质量保证和监控基本处于放弃状态。其后果就是,业务只有连通,而无体验的保证,从而导致业务质量受损。 2、低效的业务部署 由于网络和业务割裂,目前大部分网络的配置是通过命令行或者网管、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本身是一个静态的网络。当遇到需要网络及时做出调整的动态业务时,就显得非常低效,甚至无法实施。 3、缓慢的业务适应 网络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需求持续数年的特性和架构调整、引入新设备,才能满足新业务的需求。例如:云数据中心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运营业务,传统二层的VLAN机制无法满足扩展性,对交换机设备提出了新承载协议的要求,此时物理网络设备更加无法及时适应,靠软件实现的虚拟Switch、通过VxLAN或NvGRE的Overlay的方式,才绕过了物理

软件安全实验

。 。 1 软件工程专业类课程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安全技术 学 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专 业:软件技术 学生姓名及学号: 杨川疆 2011222010018 指导教师:郭建东 评 分: 日 期: 2014年 12 月 26 日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TAM2应用试验 二、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4 年12 月 6 日; 4学时;实验楼303 三、实验目的 了解微软公司TAM2.0的主要功能,初步掌握其基本使用技术,掌握利用该软件进行软件安全分析的方法,掌握软件安全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四、实验设备与环境 1)基本环境要求 计算机实验室,40台以上计算机。 2)最低设备要求 硬盘:10G以上; 内存:512M以上; CPU:INTEL,讯驰或酷睿平台 3)系统平台要求 WINDOWS XP以上。 4)软件、硬件及相应工具要求 TAM2.0以上版本。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基础(必要的基础知识)

。 TAM的全称是Microsoft Application Security Threat Analysis & Modeling(威胁分析与建模),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威胁,并针对所定义的系统,定义安全策略。 利用TAM生成安全模型包括三个步骤的过程。 ●首先,定义应用程序的环境。 ●其次,在应用程序的顶层环境中建模。 ●第三,衡量与每个危险伴随的风险。 当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通过TAM的分析,可视化和报告,形成系统的安全威胁模型。 TAM能够基于用户提供的已知的知识,自动生成潜在的威胁报告。同样的,TAM也能够通过用户提供的知识,通过访问控制矩阵,数据流图和信任流图等构建安全的产品,并给出用户化的报告。 目前为止,TAM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软件,但是其主要的理念,体现了当前软件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2)实验注意事项 要求实验中,对系统的需求和架构建立尽量完整,这样有利于得到更多的结论。 六、实验步骤 1)安装TAMv2.1.2,并熟悉其界面,主要过程如下: ?图5-1,同意该软件用户协议,下一步; 。3

云安全三大趋势:纵深防御、软件定义安全、设备虚拟化

摘要:传统IT架构发展到云架构的今天,传统信息安全的分散割据化、对应用的封闭化、硬件盒子化已不再适合新一代应用的需求。未来信息安全与应用的跨界融合是主流方向,而这种融合又催生了信息安全三个维度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当今信息安全产业割据化、封闭化、硬件化的三个特点入手,结合典型云平台架构分析了信息安全和云平台之间日趋严重的鸿沟,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即信息安全的三个发展趋势:信息安全自身发展的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由应用与信息安全二者融合驱动的软件定义信息安全(Software Defined Infomation Security)、由虚拟化技术和信息安全二者结合驱动的安全设备虚拟化(Security Device Virtualization),这三者结合后形成了一套更安全、敏捷、经济的云平台安全体系。 一、传统信息安全和云计算的兴起。 在传统的信息安全时代主要采用隔离作为安全的手段,具体分为物理隔离、内外网隔离、加密隔离,实践证明这种隔离手段针对传统IT架构能起到有效的防护。同时这种隔离为主的安全体系催生了一批以硬件销售为主的安全公司,例如各种FireWall(防火墙)、IDS/IPS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WAF(Web应用防火墙)、UTM(统一威胁管理)、SSL网关、加密机等。在这种隔离思想下,并不需要应用提供商参与较多信息安全工作,在典型场景下是由总集成商负责应用和信息安全之间的集成,而这导致了长久以来信息安全和应用相对独立的发展,尤其在国内这两个领域的圈子交集并不大。结果,传统信息安全表现出分散割据化、对应用的封闭化、硬件盒子化的三个特征。 但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这种隔离为主体思想的传统信息安全在新的IT架构中已经日益难以应对了。在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规范中云计算被分为三层,SaaS解决了应用软件的即买即开即用,IaaS解决了承载应用所需计算资源的动态变化,而PaaS解决应用在全生命周期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更为基础的IaaS和PaaS。 二、公有云场景下隔离原则失效,纵深防御是必然趋势。 公有云的典型场景是多租户共享,但和传统IT架构相比,原来的可信边界彻底被打破了,威胁可能直接来自于相邻租户。当然聪明的人们在小心翼翼的设计,防止虚机逃逸、防止租户间网络监听、防止每个单点功能上的漏洞,但是例外情况总是会有的。 在典型开源IaaS平台-OpenStack应用场景中,很多租户通过Hypervisor(虚拟机监视器)共享同一个物理操作系统的计算资源,在一张共享的二层网络上实现网络的区隔。以OpenStack的G版本为例,攻击者一旦通过某0day漏洞实现虚拟逃逸到宿主机(即OpenStack中的Nova节点),攻击者就可以读取这台宿主机上所有虚拟机的内存,从而可以控制这台宿主机上的所有虚拟机。同时更致命的是,整个OpenStack节点间通讯的API

软件定义世界

软件定义世界 软件定义作为万物变革的基础横空出世,它在云计算、网络、存储、数据中心,乃至整个互联世界蓬勃发展起来。如果你身处这个行业,那你便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并一探究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知识的未来,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会被修改,而统计力学的定律却是永恒的。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我们认为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现在,我们再次处于三场宏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它们可能足以匹敌20世纪的那场变革,这三场变革分别是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的革命。 什么是“软件定义”? 软件定义简单地讲就是使被软件定义的对象和构架成 为灵活的、便于管理的、成本节约和快速可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技术。 简单的用软件实现还不够资格被称作“软件定义”。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整个服务资源(如网络或存储)。只要拥有支持SDN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硬件与固件解决方案必然会出现。换句话说,物理资源池通过

专业的配置,实现灵活的调整、动态的分配与可编程化的配置,使其具有了模块化的特征。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非服务器类IT基础设施(如网络、存储与安全性)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同时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增益。在流行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re)里,几乎所有的?Y源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并完全托管在虚拟化的计算环境中。 软件定义的生态是什么? 企业正在改变它们与客户互动的方式,把移动、社交、大数据和分析平台这些面向大众的新系统与传统的后端IT 系统相集成。通过这些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使决策更快速,过程更有效率,并且能改善客户的直观感受。但是,这种整合新技术的要求也给IT管理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呢?软件定义(SDX)给出了答案。 软件定义可以使数据中心定制化并更有效。所有应用程序使用相同的、标准的和不区分资源的方式将无法满足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工作负载类型、业务规则和资源类型可用性,构建的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设施构架。一旦这些业务规则与资源就位,接下来就是要如何构建、部署、规模化和优化这些服务。工作负载是使用模型和资源来定义和组合的,同时通过业务规则和策略来管理和部署。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技术供应商认识到金融市场

软件定义安全及EDR市场

软件定义安全及EDR市场 PC时代,基于签名技术的终端安全防护技术在广大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杀毒软件产品成为网络安全领域必不可少的代表产品之一。然而,随着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持续推进,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所处网络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由于EDR将威胁检测的时间线进行了延长,具备更为强大的终端安全信息检测、分析、响应与溯源能力,帮助企业提升对高级持续性威胁、零日威胁、无文件攻击等复杂威胁的检测与响应能力。因此,EDR工具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安全企业及最终用户的广泛认可,并将成为未来几年终端安全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市场格局点评 目前国内EDR市场仍然处于不断成熟完善的阶段,市场格局并未稳定,各类型安全服务商均努力尝试利用自身优势,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 ?奇安信、亚信安全等在传统终端安全市场长期保持较大投入并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厂商,对于EDR研究的起步和推广也相对较早,同时 能够与自身传统终端安全产品能力紧密结合,加深对EDR核心能力 的理解和实现。厂商能够基于原有终端安全市场布局,加快产品在最 终客户侧的更新迭代,并进行市场拓展,稳固市场影响力。 ?阿里云等国内主流公有云服务商利用自身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以及对云主机安全的持续关注,在EDR领域也表现 出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公有云平台自身的业务环境壁垒进一步增强 了云服务商"云原生"主机安全的市场主导性。当然,此类厂商EDR产 品能力重点关注于云计算平台,市场的拓展也往往依托于自身云计算 市场的发展。 ?深信服、安恒信息、天融信、绿盟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型安全厂商也都意识到了EDR在打造企业整体安全防护体系时的重要性。厂商推出 的EDR产品均有各自的小优势和小亮点,但总体技术实力差距并不 明显,还需要持续深挖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能力。同时我们也 看到了各厂商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市场战略和客户覆盖方面的不同 表现,市场增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 ?以卡巴斯基为代表的国际终端安全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面临较大挑战,但其在EDR方面表现出来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仍然不容小 觑。此类厂商十分关注国内网络安全市场,并持续进行资金和人员投 入,在众多代表性行业和客户群体中仍然具备较高的影响力。 EDR厂商应深挖核心技术,同时关注软件产品自身鲁棒性

软件安全理解

第一章软件安全概述 1.软件=程序+数据+文档资料 程序:完成特定功能,满足性能要求的指令序列 数据:程序运行的基础和操作对象 文档资料: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2软件分类: 2.1按功能——系统软件(必不可少、与硬件相关、控制协调计算机各部件及资源);支撑软件(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如开发环境);应用软件(特定领域内开发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软件,理解成用户软件) 2.2按规模——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2.3按工作方式——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2.4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项目软件(定制软件)、产品软件(面向市场的软件) 3软件安全——采取工程的方法使得软件在敌对攻击的情况下仍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即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的方法来指导构建安全的软件。 4软件安全工程化3大支柱——风险管理、软件安全切入点、安全知识 5软件安全的知识体系——描述性知识(原则、方针、规则)、诊断性知识(弱点、攻击程序、攻击模式)、历史知识(历史风险);这3类包含了7种知识:原则、方针、规则、弱点、攻击程序、攻击模式、历史风险。 6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6.1软件工程层次 工具层 方法层 过程层(基础) 质量保证层 6.2软件工程三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6.3软件工程研究内容

7软件保证——是计划的和系统的行动集合来确保软件过程和产品符合需求、标准和规程。 7.1软件保证的两个目标 7.1.1可信性——即没有可利用的弱点存在,无论是来自敌意的还是无意的 企图。 7.1.2执行可预见——可证明信任软件在执行的时候是依照所希望的那样运 行和工作。这些行为包括需求分析、测试、验证、以及报 告。 7.2软件保证的内容——质量保证、质量工程、验证、正确性证明、不合规范报 告、纠错行为、安全保证、数据隐私性保证、以及在软件 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情况。 7.3软件保证关系到软件的两个属性——质量、可靠性 8软件质量——系统、部件或过程满足明确要求(IEEE定义)。 ——满足或超出认定的一组需求,并使用经过认可的评测方法和标准来评估,还是用认定的流程来生产。 9软件质量保证(SQA)的原则——①确保SQA要自始至终有计划进行②审查软件产品是否遵守适用的标准、规程和要求,并得到客观验证③SQA和结果要保证全员参与,沟通顺畅④逐级解决不符合问题 10软件质量的体现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效力度量为可靠度。 软件可靠性:在规定环节下及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可维护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的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将伤害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内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机密性:避免未经许可泄露信息的能力。 完整性:避免不适当地更改的能力。 经济型:通常用寿命周期费用表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和开销。 11软件质量量度模型——①高层:软件质量需求评价准则(SQRC)②中层:软件质量设计评价准侧(SQDC)③低层:软件质量度量评价标准 (SQMC) 12软件可靠性工程——预计、测量和管理以软件为基础的系统的可靠性,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要求的应用科学。 12.1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内容——①关于软件可靠性的规格说明②SR的分析测量 技术③一整套保证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 12.2软件可靠性工程的研究范围——软件可靠性定量评测、设计与管理、保证 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