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荚脱落原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大豆就是黄豆,是我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随着大豆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它的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越来越广。

但是在种植时落花落荚的现象也日趋攀升,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户的收益,那么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1、通风透光性不良
在种植时由于播种或栽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较差,植株易徒长,过早封行,植株下半会光照条件较差,极易出现叶片黄化脱落的现象。

光合作用较差,营养的制造和积累较少,所以易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

2、氮肥施用不合理
氮元素对于植物生长有促进的作用,在种植大豆时,合理的施用大豆,可以促进大豆的根瘤菌的发育,增加植株的固氮量,能提高产量。

但是如果氮肥施用过量,不仅会抑制大豆的固氮能力,还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植株徒长、郁闭和倒伏,出现落花落荚现象。

3、养分失调
大豆在开花结荚时,是对养分需求最大的时期,这时对养分的需求占总需求的45%-55%,如果养分供应不足或失调,就会导致大量的落花落荚现象。

所以在大豆开花结荚时一定要及时追肥,保证养分的供应,使其多开花结荚,提高产量。

4、水分管理不当
大豆对于水分的需求随各个生育期不同而不同,在花荚期如果水分果实,植株会萎焉,对土壤的养分吸收力叫哦,而水分和养分的缺乏就会导致大量的花荚脱落。

但是如果水分过大,地温较低,天后湿度大,会影响到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养分的合成和运输较慢,花荚脱落较多。

5、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大豆种植业的主要因素之一,病虫害会破坏植株的叶片,导致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的合成和运输受到影响,所以造成花荚脱落。

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豆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然而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落花落荚。

落花落荚是指豆类蔬菜在开花结果后,未能顺利形成果实,而导致花朵和荚果脱落的现象。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豆类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研究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落花落荚的原因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豆类蔬菜落花落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干旱、湿度过大等气候条件都会影响豆类蔬菜的开花结果,导致花荚脱落。

特别是在开花授粉期间,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豆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2. 生理生态因素豆类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这些生态因素无法满足植物的需求,就会影响到开花结果,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

植物自身的生理机制问题,如激素水平不平衡、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落花落荚。

3. 病虫害豆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比如蚜虫、蝇虫、霉菌等。

这些病虫害会直接影响豆类蔬菜的生长发育,导致开花结果不良,出现落花落荚的情况。

二、防治落花落荚的措施1. 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针对气候因素对豆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农民可以通过控制温室温度、加强灌溉管理等措施,为豆类蔬菜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开花结果期间,特别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2.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豆类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及时补充豆类蔬菜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3. 合理管理病虫害对豆类蔬菜的病虫害,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施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等,减少病虫害对豆类蔬菜的侵害,保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4. 增加人工授粉在自然授粉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

通过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豆类蔬菜的授粉率,增加果实的形成,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5. 积极管理在豆类蔬菜的生长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积极管理植物生长,有助于减少落花落荚的发生。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王旭姚广慧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10期近年来,大豆落花落荚现象的大面积频繁发生,轻者减产,重者造成绝收,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落花落荚及荚而不实是影响大豆产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发生落花落荚的原因,根据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期望对今后的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大豆花荚脱落发生的主要原因1、品种选用不当。

一般来说,偏晚熟品种和综合抗性较差的品种,容易出现落花落荚和秕粒、空粒现象。

原因是偏晚熟品种其花期较长而不集中,灌浆期正好处在每年降雨的高峰期,由于灌浆时光照差,温度低,使灌浆速度变慢,灌浆成熟期延长,因而会出现空荚、秕粒。

一般有限结荚习性或生育不繁茂的品种脱落率较高。

2、养分供应失调。

大豆落花落荚阶段是需要养分最高的时期,如果养分供应不足,就会造成花荚脱落。

如果施用氮肥过量,不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营养过度,植株徒长,郁闭和倒伏,致使花荚脱落。

3、密度不合理。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拥挤,植株间水分和养分竞争激烈,个体发育受阻,节间加长徒长,生长细弱,过早封垄,枝叶荫蔽;湿度大,光照低,植株下部光照条件更加恶化,致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少,逐渐黄化,营养物质积累减少,造成花荚脱落。

4、土壤水分供应不适宜。

大豆从开花到结荚是大豆一生中吸水最多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土壤和空气湿度特高或骤然降低,白天强烈的日照使蒸腾骤增等不良的气候条件也会造成花荚脱落。

5、田间管理和不良环境的影响。

机械和人工的田间作业对植株造成的损伤引起花荚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正值7、8月份的高温季节,而大豆的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超过35℃雄蕊就会死亡,花荚因无法受精而脱落。

6、病虫危害。

在重迎茬的地块,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引起花荚脱落。

花荚期遭受紫斑病和豆荚螟的危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二、预防大豆花荚脱落的措施与方法1、加强育种研究,努力选育高光效品种选用抗倒伏高产优良品种,中等肥力的地块应选用耐肥、抗倒伏的中晚熟品种,选育光合效率高即光能利用率高的大豆品种。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分析影响大豆落花落荚的关键因素,结合生产状况,提出防止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技术对策,以指导大豆生产,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关键词大豆;落花落荚;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涡阳县是淮北地区大豆主产区之一,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大豆生产在涡阳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豆种植和管理粗放,一些关键技术不能及时落实到大豆生产当中去,致使一些地方大豆落花落荚的现象较为严重,给涡阳县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准确掌握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制订防止大豆落花落荚的技术对策,就影响大豆落花落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指导大豆生产。

1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分析田间调查表明,影响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水平。

大豆生产中,如果播种量过大,田间群体量大,植株拥挤,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生落花落荚。

二是大豆品种。

部分品种光合速率低,农民不能科学进行选种,生产中这部分品种新陈代谢弱,容易发生大量落花落荚[1]。

三是田间水分、营养。

大豆花荚期出现缺氮、磷等,发生干旱,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严重不足,容易发生花荚大量脱落。

2 防止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技术对策2.1 科学选择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气象条件的抗病性、适应性强、产量潜力高中晚熟的大豆品种,如中黄13、皖豆14、徐豆14、徐豆16、荚豆23、临豆10号等品种。

2.2 合理密植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对减少大豆落花落荚至关重要,密度在15.0万~18.0万株/hm2落花落荚较轻,密度高于27.0万株/hm2以上落花落荚较为严重。

2.3 科学施肥2.3.1 施足基肥。

种肥:用26~40 g钼酸铵配成0.5~1.0 kg的溶液进行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

基肥:尿素45~60 kg/hm2、过磷酸钙495~630 kg/hm2、氯化钾120~150 kg/hm2全部作基肥施用。

解读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

解读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

解读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作者:郝春霞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6期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豆一直都是一种较为主要的农作产物,这种农作物主要是生长在北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高影响价值的大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大豆种植也成为现在诸多农户的主要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产出质量,农户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种植技术以及落花落荚防治等等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与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大豆产量提高的目的。

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落花落荚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大豆花、荚的生长规律大豆花一般都是生长在叶腋、茎端位置,其花朵通常是以一簇一簇的状态呈现的,因此也会被称之为花簇。

在生长正常的情况下,大豆花应该包括苞叶、花萼、花冠以及雌雄蕊这五部分。

大豆荚是在大豆花完成授粉与受精以后,子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膨胀的情况而出现豆荚,其中胚珠会最终发育成种子。

在初期阶段,其生长较为缓慢,而在5天之后则是会进入一个快速生长的阶段,大约在1个月以后,会进入到结荚期。

大豆落花落荚这一情况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豆的品质及产量,同时也会为农户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品种选用不当、养分供应失调、种植密度不合理、水肥供应不足、病虫害问题这几个方面。

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农户必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防治,从而减少落花落荚情况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

2、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防治分析(1)种植技术分析在进行大豆种植的过程中,主要是分为选种、耕作、施肥、除草这几个环节。

首先,是选种阶段。

在这一阶段,农户应该选择一些品质优良、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子,在考虑到大豆品种特性的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种植区域的特点,地理条件、天气因素等等来选择,在种植之前应该通过浸种的方式,来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其次,在耕作阶段。

农户在耕作期间仍然需要将当地的天气环境与地理条件作为思考的一个重点,然后选择合理的耕作、种植模式,在充分保证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同时,还应该保证整体环境符合大豆生长的客观需求。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中北方地区是主要的大豆种植区域之一。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需要从选种、翻土、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选种方面,要选择具有适应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以保证其抗病虫害能力和增加产量。

在翻土和施肥方面,要做到合理施肥、轮作休闲、增施有机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要合理安排大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以充分利用光照和水分资源,增加大豆的生长。

落花落荚是北方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如果大豆的落花率和落荚率过高,既会减少结实的豆荚数量,也会降低每个豆荚的粒重。

灌浆期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落花落荚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管理土壤湿度。

适量保持土壤湿度对大豆的生长和花荚的结实有很大影响。

在灌浆期,要注意及时测土测水,合理施水,避免干旱或过渡湿润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

第二,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对大豆花荚的形成和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

灌浆期是大豆对养分需求最大的时期,要合理增施磷和钾等元素,以满足大豆的生长发育需要。

第四,检查和处理花荚的顶端引流。

在灌浆期,应及时检查花荚的顶端引流情况,如发现引流受阻或阻塞的情况,要及时处理,以保证花荚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化和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适应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合理施肥、灌浆期的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生长和发育,确保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

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

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摘要:大豆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阶段被大面积种植,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发育比例不均衡等因素,导致落花落荚现象的发生,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其种植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度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落花落荚;防控方法前言: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对我国粮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阶段,要采取正确的大豆种植技术,做到有效防治大豆生产中所出现的虫害和病害,并且做好落花落荚的防控工作,科学合理开展大豆生产。

1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原因之一生物特性。

大豆开花结荚期处于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大豆植物不但花和荚的生殖生长,而且还需要茎和叶等营养体的生长,假设生殖生长被抑制,花和荚脱落情况就会出现。

原因之二品种多样性特征。

一些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差,同时抗逆性也不够好。

当极端天气发生时,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时,花和荚脱落情况就会出现。

原因之三种植密度相对较大。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花和荚脱落情况产生。

如果密度过大,植株生长太过茂盛,则会导致大豆田间通风不足、光照不好,降低植株下面叶子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植株徒长,促使生殖生长及营养生长失去平衡,以致于花荚与植株茎叶争夺养分,当养分积累降低,则不能全面符合花荚生长需求,进而导致花和荚脱落。

原因之四养分供应不均衡。

大豆开花结荚期是营养需求旺盛的时期。

假设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平衡,特别是磷钾肥施用量少,氮肥施用量过多,根瘤的固氮作用将受到抑制,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生殖生长受阻,大豆花荚现象增加。

原因之五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假设大豆幼苗浇水过多,会降低土壤温度,植物根系会腐烂,根瘤菌的活性会受到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会很差;如果大豆在开花初期浇水过多,会导致植株过度生长。

但是,高温、干旱或供水不足会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光合作用造成影响,不利于授粉和授精;假设大豆在结荚期浇水过多,将抑制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还会抑制植物同化物的运输,对幼胚的营养供应造成影响,并导致更多的落荚或秕荚现象产生。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

浅谈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一、北方大豆种植技术(一)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比如对抗低温、早熟、耐病虫等特点的品种。

(二)良好的播种密度和行距根据当地的土地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设置播种量和行距,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土壤质地、肥力水平、根系活力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措施,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四)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适当的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虫剂、病害药剂等,大豆生长期间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和及时的田间管理。

包括择期播种、及时浇水、除草除霜、控制病虫害等,坚持科学的田间管理,保证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二、落花落荚的原因(一)天气原因在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期间遭遇的天气状况较为复杂,出现气温波动、降雨不足等情况都会造成落花落荚。

(二)缺乏养分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当土壤缺乏养分时,就会导致生长不良,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

(三)病虫害侵害大豆生长期间会遇到多种病虫害,如蚜虫、豆荚螟等,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落花落荚的现象。

(四)不良的管理措施如果在大豆种植期间,管理不当或者措施不得当,就会造成落花落荚的状态,比如喷洒不当的药剂等。

三、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一)合理施肥,保证养分充足及时给予大豆充足的有机肥、化肥等养分,保证其生长健康,降低发生落花落荚的可能性。

(二)注意灌溉和排水及时的灌溉和排水,保证大豆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分,避免大豆生长期间的缺水和落花落荚。

(三)加强田间管理以提高病虫害防控能力,及时清除田间草杂物,保持田间通风透气,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和香港的缺乏。

(四)精准的药物防治针对大豆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采用精准的药物防治措施,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总之,大豆是一种高产、高品质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措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合理的田间管理,防止落花落荚现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豆花荚脱落原因及防治
[摘要]大豆的花荚脱落现象是较为普遍的。

在详尽地了解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之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栽培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大豆花荚脱落,最终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

[关键词]花荚脱落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129-01
大豆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市场的大量需求的矛盾,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要提高产量,防止减产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花荚脱落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弄清造成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进而研究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稳产和高产。

大豆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幼荚的脱落。

大豆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据统计,东北地区大豆花荚的脱落率一般在40-70%,这就给大豆的生物产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那么,造成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花荚脱落,保证大豆稳产、高产呢?
一、品种特性低劣
不同大豆品种花荚的脱落率不尽相同,一般有限结荚类
型的品种比无限结荚类型的品种脱落率要高。

所以在选种上要把
好关口,从源头上保证大豆能够实现稳产、高产。

防治措施:选用高产、半矮杆、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早熟、适于密植的优良品种,如合丰42号等。

购买过程中要多向农技专业人员请教,搞清楚要买大豆种子的特性,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图省事马虎了事,否则得不偿失的苦果只能自己背了。

二、通风透光条件差
种植密度过大或栽培技术不良,均易引起植株徒长,过早封垄,枝叶荫蔽,田间湿度大,植株下部光照条件恶化,致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逐渐黄化,营养物质积累减少,进而造成花荚脱落。

大豆在开花结荚期,如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则光合作用就会增强,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花荚脱落率降低;反之,植株密度大,叶片相互遮挡,影响下部叶片对光的吸收,光合作用降低,则花荚脱落率高。

防治措施:一般春播,生育期长,株型高达,分枝特多,宜稀植,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

各地在播种时每穴只下2粒种子,出苗后间或留1株,缺苗不补或在阴雨天挖苗补栽。

同时,也可实行豆、麦间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三、水分供应不合理
大豆的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尽相同。

一般前期需水量不大,从开花期一致到鼓粒期则是需水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缺水,大豆生殖生长受阻,且光合作用需水量不足,引起水分由花向叶片倒流,造成花荚严重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阶段,多阴雨天气,土壤
水分含量过大,地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植株徒长,荫蔽程度增加,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养分的合成与运输,造成花荚脱落。

如果水分过少,植株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而凋萎时,对土壤养分吸收相应降低,水分养分代谢不平衡,也易造成花荚大量脱落。

防治措施: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对水分特别敏感,遇干旱易落花落荚。

因此,在干旱情况下,如发现叶片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应及时灌水抗旱。

但切忌大水漫灌,否则易使干系窒息腐烂、土壤板结,一般以小水沟灌,使土壤湿润即可。

对于缺水的地区,此时还可以采取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大豆花荚期的水分供应。

另外,大豆的耐渍性差,怕渍害,花荚期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清沟排渍。

大豆结荚期遇土壤干旱,要定期灌溉,以增进植株的生理活性和加速养分吸收和运转。

四、营养供给失调
提高土壤肥力是大豆获高产的基础。

大豆开花结荚阶段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

如果养分供应失调,会造成花荚大量脱落。

大豆在开花结荚期间,没要足够的养分供应,植株不能形成足够的光合产物,花荚中糖的含量减少,氮、磷等营养元素不足,易导致花荚脱落。

防治措施:为保证花荚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要进行合理施肥。

应以农家肥为主,减氮肥、增磷肥、补微肥,合理搭配。

保证大豆生育期间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又防止贪青徒长,使大豆开花前生长发育健壮,促进多开花,开花后花荚生长所需营养得到保证,减少花
荚脱落,增加子粒重量。

在大豆初花期(长势差的提早、长势旺的延后),每亩用尿素3-5公斤加水稀释后穴施,施后覆土。

如果土壤供肥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应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植株疯长,造成倒伏或增加花荚的脱落。

配合花期追施氮肥,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

一般喷施2次左右,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加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施于植株及叶片的正反面。

五、病虫危害
有的病虫直接危害花荚器官,造成花荚脱落;有的破坏
植株,影响叶片功能,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少养分制造和分配,因而造成花荚脱落。

大豆在发育的过程中,如遇到病毒病、叶斑病、食心虫等病虫危害,就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导致花荚脱落,从而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消灭杂草危害,及时防治病虫害,改善植株和花荚的生育条件,也能起到增花保荚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苗期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花荚期防治豆荚螟、豆天蛾、食心虫、棉铃虫等,用20%的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溴氰菊酯8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用15%的扫螨净1000倍液或达螨灵2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

防治大豆霜霉病和叶斑病,用40%的粉锈宁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

六、外力机械损伤
在大豆种植的后期田间管理作业中,由于人为等外力机械作用均
可能使大豆茎秆折断,枝叶脱落,碰掉花荚,造成人为机械损伤而使花荚脱落。

防治措施:后期田间管理作业时,人为减小动作的幅度,看准大豆苗防止碰落花荚;尽量减少机械化作业,而使用人力作业;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作业时机选择在花荚生长的初期为宜。

七、自然灾害
暴风雨袭击,土壤和空气湿度特高或骤然降低,白天强烈的日照使蒸腾骤增等不良的气候条件,都会造成花荚脱落。

防治措施:及时收听中短期天气预报,时刻做到防患于未然。

针对天气预报中的天气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度对作物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大豆的稳产、高产。

综上所述,造成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有:大豆品种特性的低劣、通风透光条件差、水分供应不合理、营养供给失调、病虫危害、自然灾害。

只要我们在种植过程中掌握了这些造成大豆花荚脱落的关键因素,总结规律和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精耕细作,就一定能够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