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整理不按期的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有益于知识点的掌握,查词典地理网给大家编写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照复习。
本节知识点框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首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首2、不一样历史期间,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与环境问题3、表示图法记忆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构成部分,要占有必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花费活动的荒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人类与环境是对峙一致的关系,图文解析以下:(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含双方面:一是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获取保护和改良;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降落、恶化。
(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应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取可连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计的环境问题。
2、几个重要观点(1)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分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状况下发生的环境损坏或环境退化,进而危害人类和其余生物生计与发展的全部问题。
(2)生态损坏——因为人类对环境的损坏,致使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环境污染——因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惹起环境质量降落,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计和发展。
(4)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荒弃物拥有容纳和消除的能力。
(5)环境质量——评定环境的整体或环境的某些因素,是人群的生计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合程度的一种观点。
包含环境综合质量和各样环境因素的质量。
3、环境问题的散布特点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限制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不一样地区所面对的环境问题不一样,详细表现以下表:(1)城市地域和农村地域环境问题的差别(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别4、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知识扩展阅读:如何划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环境污染是指因为人类随意排放荒弃物和有害物质,致使环境质量降落。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加利福尼亚: 全球烟雾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印度洋: 全球增温 是海平面 太升,威 胁低地
中国: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澳洲:化学肥 料、欧洲的耕 作方式以及硬 蹄类动物引起 土地退化
南美洲:热带 森林破坏,野 生动物受到威 胁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及全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
1.人类与环境密切的联系
(1)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 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 • 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环C 境
物质
废
A 人类社会 B 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声污 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源枯竭、 物种减少等
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 密集,造成污染物的 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 加严峻)
历史阶段 采猎 文明 农业 文明 工业 文明 现代 文明
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类处在被动, 对自然的影响微弱
人类处在主动地,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类期望与环境友好, 关注人地协调统一
人地关系思想 天命论和有神论 尊天敬地
地理环境决定论 天人相关
征服论 人定胜天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论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可持续 发展论
【合作探究一】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 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 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对水坝 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 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 口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等。
3.合理即可。
小结:
人 古代人地 地 关系思想
关
系
思 想
现代人地 关系思想
原始社 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
农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改造自然
工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征服自然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
影响
环境污染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手 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合作探究四】 阅读教材97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发展, 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 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 其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思考: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
(提示:可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文明标准、发展的 时间尺度、发展的空间尺展观
课件7: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 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 第一次恶化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各种环境疾病爆发,环境污染主要出现在工业国;具有小 范围、局部性的特点,污染源较简单,70年代好转。
➢第二次恶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环C 境
物质 A 人类社会
物B
废 弃
能量环 D 境
说出以下图片反映了哪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 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生态
破
坏
❖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 全球性
• 持续性原则 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改 变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无节制的消费模式,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可以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要求各国共 同行动,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贵州安顺煤电厂
氟中毒
贵州因燃煤导致氟中毒的人 口达1900万,占贵州总人口的 一半。当地煤氟含598mg/kg。 氟中毒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 生,受害者先出现牙齿变黄变 黑(氟斑牙)、30岁后出现腿 呈 X 形或O形、躬腰背驼或者 下肢瘫痪、手臂能曲不能伸等 症状。
“水华”:发水生华在淡水区域,
由蓝绿藻形成。
云南滇池
舟山群岛赤潮
舟山群岛赤潮2000年5月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 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 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 ,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 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五十多 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 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鱼 和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 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 ,日本新舄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 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 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产生原因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但有了科学 性 明 显 性减少,生态系
的萌芽
增强 统变得日益简单
和脆弱等
精选ppt
5
时 生产 期 力水
平
工 极大 业 地发 文展 明 时 期
对人地 关系的 认识
人类试 图成为 自然的 主宰, 征服自 然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 类 改 造 自 人地关系全
然 的 能 力 不 面呈现不协
断 壮 大 , 从 调,人地矛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
水俣湾事件、海上石
油泄漏
21
二、直面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精选ppt
22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地 区
乡村地 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业活动和人类
噪声污染等
居住地的过分
精选ppt
4
时 生产 对人地关系 人类活 环境问题
期 力水 的认识
动
平
农 很大 不能正确认 人 类 大 环境遭到破坏,
业 提高 识人地关系 规 模 地 如大规模地开垦
文
的不协调, 开 发 利 耕地使大面积森
明
天命观和有 用 资 源 ,林和草原遭到砍
时
神论主宰着 与 环 境 伐和焚毁;农田
期
人们的思想,的 对 抗 扩展使生物多样
精选ppt
12
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 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 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 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精选ppt
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 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 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 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七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多讲解。
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结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过渡了解了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人地关系的演变。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
人类在环境当中得以发展,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着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原始文明读材料,听录音,完成表格。
在原始社会,尽管人类已经作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呈现在自然面前,但是由于缺乏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
他们不得不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的食物和其他简单的生活资料,同时也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
他们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受到野兽的侵扰和危害。
因此,在原始文明下,人类把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
他们匍匐在自然之神的脚下,通过各种原始宗教仪式对其表示顺从、敬畏,祈求他们的恩赐和庇佑。
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通过读材料,听录音,完成表格。
通过材料分析归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探究其演化的背景及原因。
农业文明读材料,听录音,完成表格。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由原始文明进入到农业文明。
主要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农耕和畜牧,人类不再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而是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植物和动物得到生长和繁衍,并且改变其某些属性和习性。
对自然力的利用已经扩大到若干可再生能源,如畜力、风力、水力等等,加上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从而大大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思想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地关系思想
环境科学萌芽
3.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深化
阶段
征服自然
时期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发展速度惊人
主要环境问题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4.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阶段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生产力水平
达到较高的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
阶段
崇拜自然
时期
采文明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思想
恐惧和依赖
2.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阶段
改造自然
时期
农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发展,灌溉何农耕
主要环境问题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