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上)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上)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上)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上)

l、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

20世纪80年代中到末期美孚公司(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了一种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MSTDP),使用择形催化剂生产富对二甲苯的二甲苯产品。埃克森美孚已向世界的一些生产装置(如科克和信任公司)出售了该技术的专利许可证,近来它停止提供MSTDP工艺许可证,但继续提供其普通甲苯歧化工+艺的技术许可证。埃克森美孚开发了一种更新的甲苯歧化工艺,称为PxMax,近来向韩国LG-加德士出售了该项技术的专利许可证。UOP公司从1997年就提供自己的选择性甲苯歧化技术专利许可,该技术称为PXPlus。更晚些时候,GTC公司(福斯特惠勒的子公司)得到了出售印度石化公司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GT-STDP的排他权力。

在选择性甲苯歧化(STDP)工艺中得到的富二甲苯产物可直接送到单段结晶或一套小型的Parex 装置回收高纯度对二甲苯产品。但这套装置也产生不需要的混合二甲苯,此外还产生大量的苯,苯与二甲苯的质量比接近1.0。每种工艺都有自己的优势。STDP工艺可从甲苯原料提供高浓度对二甲苯物料(大于80%)和大量的苯副产物;普通甲苯歧化技术C9芳烃可以和甲苯一起加工,得到二甲苯的平衡混合物(对二甲苯含量大约为20%~25%),但苯副产物较少。普通甲苯歧化技术既应用了甲苯歧化反应,又利用了烷基转移反应。究竟选择何种工艺取决于用户的特殊需要。

(1)埃克森美孚的PxMax工艺。使用MTPX催化剂的PxMax工艺于1996年首次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炼油厂实现工业化,另一套装置在埃克森美孚位于得州贝汤和博芒特的化工厂投产。工艺流程与MSTDP相似,只是催化剂不同。埃克森美孚申请了许多关于其HZSM-5催化剂的专利。最有希望的分子筛催化剂似乎要用沉积的二氧化硅活化,并在转化条件下用含二氧化硅的对二甲苯高效选择性试剂处理。

硅胶改性的HZSM-5催化剂(含5%-10%Si02/HZSM-5),在甲苯转化率为20%--25%时,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大约为98%。沉积在沸石表面的硅酸盐涂层降低了表面活性,而提高了择形性。一般认为MTPX的优点是反应物基本无法接近外表面的酸性中心。催化剂外表面的酸性中心可以将催化剂孔中的对二甲苯重新异构化为与其他两种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从而将二甲苯中对二甲苯的含量减少到24%。通过减少催化剂孔中对二甲苯与这些酸性中心的接近,就可以得到相对高含量的对二甲苯。MTPX催化剂通过用对二甲苯高效选择性试剂对表面酸性中心进行化学改性,阻碍了对二甲苯与这些外部酸性中心的接触。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专利数据表明,随温度升高,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降低,甲苯转化率提高;随重时空速(WHSV)提高,甲苯转化率降低,对二甲苯的选择性提高;随氢/烃比提高,甲苯转化率降低,而对二甲苯选择性提高。进一步改进的MTPX催化剂可以降低不需要的副产物,主要是降低乙苯生成量。这是通过增加催化剂加氢或脱氢功能实现的,例如可以加入铂(0.01%-2%)等金属化合物。专利表明,当每10%的Si02/HZSM-5加入0.25%铂时,乙苯生成量可减少3-4倍,而对二甲苯的选择性仍保持在98%以上。此外C9芳烃的生成量也可减少3倍。这种PxMax工艺可提供高效转化,减少了邻位和问位异构体的生成,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对二甲苯产品。专利中大部分例子表明,PxMax工艺反应器温度稍高于MSTDP工艺(440-443℃),WHSV和氢/烃比都非常相似。甲苯的转化率明显低于MSTDP工艺,但对二甲苯的选择性较高。预计PxMax的流程与MSTDP 工艺相近,老的MSTDP装置可以改造使用MTPX催化剂。

(2)UOP的PXPlus工艺。UOP的PXPlus工艺在1998年末实现工业化。该工艺与美孚的MSTDP 无论在操作上、还是在流程上都很相似。这种PX工艺也是用于同时需要大量苯与对二甲苯的情况。

与UOP的Tatory工艺不同,PX Plus和MSTDP工艺不支持会降低苯收率的甲苯和C9芳烃之间的烷基转移反应。当与Raytheon/Niro结晶技术一起应用时,这项技术被称为PXPlusXP工艺。UOP称该工艺可制得对二甲苯含量高于80%,甚至高到90%的混合二甲苯,而普通甲苯歧化的平衡值对二甲苯只有25%。在甲苯转化率为30%时,该工艺单程轻组分产率小于2%。

一套独立的PXPlus装置包括苯、甲苯塔和一套单段的结晶回收装置。与UOP的Tatoray工艺相比,PX Plus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新鲜的甲苯与来自甲苯塔的循环甲苯和循环富氢物流混合,进料用反应器流出物预热,然后通过固定床加热器,升高至所要求的反应温度。热进料进入一台固定床反应器,该反应器可以是下流式,也可以是径流式设计。出自进料/产物换热器的反应产物被冷却和冷凝,并送到气液分离器。来自分离器的气体含有循环氢,需排放一部分气体物料,以阻止惰性物质的积累,补充一部分新鲜氢气,以保持氢气的高纯度。分离器液体被送到汽提塔,通过汽提副产轻组分使产品稳定。被稳定的塔底产品送至苯和甲苯分馏塔。从苯塔塔顶回收高纯度苯。第二塔的塔顶产品含有甲苯,循环至装置的前端:甲苯塔塔底含有二甲苯(对二甲苯含量高达90%),被送到二甲苯再处理塔。该塔塔顶产物直接进入单段结晶器,在一套独立的装置中回收对二甲苯产品。如果PX Plus是一套大型的芳烃联合企业的一部分,浓缩的对二甲苯可以由二甲苯再处理塔与新鲜的混合二甲苯及循环的异构物一起送到Parex吸附分离装置。

(3)埃克森美孚的MSTDP工艺。埃克森美孚的第一代甲苯歧化工艺是美孚的选择性甲苯歧化(MSTDP)工艺,该工艺生产的二甲苯一般含对二甲苯90%左右。高选择性的关键是一种经结焦预处理的ZSM-5催化剂。分子筛是一种择形催化剂,凭借表面孔大小、发生反应的内腔体积来控制化学反应。这些催化剂晶体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可以提供有选择性、有约束的入口和出口,通过规定孔体积和孔窗口提供结晶内的自由空间。与空间体积更大的间位和邻位异构体相比,对二甲苯更容易从经过预处理的催化剂孔中逃逸,其他两种异构体在催化剂孔内重新平衡,生成更多的对二甲苯。这种选择性的甲苯歧化工艺从1988年就在位于意大利杰拉的埃尼化学公司的装置进行工业化操作。其他MSTDP装置由埃克森(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和科克公司建设。

当使用选择甲苯歧化工艺时,甲苯转化率只有30%,增加了BTX装置的物料处理量,但因为二甲苯物料中对二甲苯含量高,可以明显减少吸附或结晶装置的分离处理量。此外,从经济上考虑,没有必要再将少量的二甲苯其他异构体循环回异构化单元。工艺流程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相似。干燥的甲苯进料与循环气体一起用反应器流出物通过间接换热预热,然后用火焰加热器加热,再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产物被冷却,再通过相分离器。大部分富氢气体循环,排放一小部分维持适当的氢分压。分离器的液体被稳定,除去小量的轻组分,并用白土处理除去小量烯烃。反应器条件因具体工艺不同而不同。普通甲苯歧化工艺的压力一般为4-4.5MPa,温度为

320-500℃。MSTDP技术的操作压力一般为2.2-3.5MPa,温度为400-470℃。最初的预处理是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下进行。

(4)从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产品回收对二甲苯。几种工业化的结晶技术都可用来从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的产品中回收对二甲苯。如上所述,这些产物的二甲苯含量较高,二甲苯含量高于70%的进料对于许多尚存在问题的分离技术都具有吸引力。①BEFSPROKEM的熔融静态结晶工艺。约翰布朗公司的一个部门BEFSPROKEM,开发了熔融静态结晶(MSC)一步法间歇操作工艺。重要的MSC 设备是一台专为对二甲苯回收设计的结晶器。该结晶器包含用于加热和冷却的传热表面和促使结晶固相和液相更好分离的专用内部构件。温度要降低到现有控制条件以下,以便形成大的结晶,最后形成一种结晶网或结晶床。取决于结晶器的设计和静态操作,液体部分没有机会发展,形成结晶的对二甲苯纯度接近100%。

含杂质的母液靠重力排出。这种母液可以在现有的吸附装置或结晶装置加工,或者直接作为混合二甲苯出售。当排放完成后,结晶器内的结晶网就好像传质塔中的填料。工艺的其他部分包括清除粘附在结晶上的杂质。排出的晶体用熔融的纯产品洗涤,稀释了包围晶体的液体膜内的杂质。这种

结晶饼的纯度可以提高到规定值,并可以高达99.9%以上。工艺的最后一步是使晶体熔融,并将纯的对二甲苯排到产品罐;②苏尔寿化学技术公司的热泵结晶系统。热泵结晶系统是新开发的由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制纯对二甲苯技术。苏尔寿(Sulzer)公司称对二甲苯纯度可达99.95%,而且装置投资低、能耗和维修费用也低。苏尔寿设计的关键项目是热泵结晶器。这种结晶器可以在用液体致冷剂冷却和加热致冷剂蒸发两种操作模式间转换。两台结晶器是要求的最低限,如果装置规模大,也可以使用更多的结晶器。当一台结晶器作为蒸发器在结晶模式下操作时,另一台作为冷凝器在表面凝结或在熔融模式下操作。设备基本由提供传热表面的立管系统组成。二甲苯混合物从管的顶部进入。液体在外管表面以向下流的薄膜形式分布。冷却用的致冷剂在管顶部通过内管分布,润湿结晶管的内部;③Badge/Niro结晶工艺。Badge/Niro称,他们的技术也具有低投资、低公用工程消耗的优势。该工艺也使用了简单的结晶器设计(刮面立式结晶器),但附加特点是使用了Niro的螺杆式洗涤塔(与离心操作相反)。据称,该工艺可得到纯度为99.93%(质量)的对二甲苯,当进料纯度为90%时,回收率可达到95%。来自结晶器的浆液进入到洗涤塔的底部,塔内的螺杆装置推动塔内浆液向上移动。随着母液被逆流的对二甲苯洗掉,晶体被压实。结晶在床顶被刮掉,并在循环纯二甲苯的顶部流化。形成的浆液被加热到使晶体熔融。从熔融器流出的物流分成两股,一股是纯的产品,另一股回流到洗涤塔。为了得到高纯度产品,无论BEFS还是苏尔寿工艺,除非使用高对二甲苯含量的进料,都必须至少进行两次结晶。两种技术都由于从母液中分离结晶(或者用对二甲苯产品洗涤或者通过结晶的表面凝结)损失了附加效率。Badge/Niro工艺由于产品只结晶一次,且由于结晶和液体分离,基本不循环对二甲苯,因而似乎是能效最高的工艺。此外,3种技术中,只有Badge/Niro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改造现有的结晶装置。

2、甲苯甲基化工艺

甲苯甲基化即甲苯用甲醇烷基化生产二甲苯,一直是许多公司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课题,这些公司包括阿莫科(现为BP)、杜邦、联碳(现为陶氏)、埃克森美孚、联合油和UOP。近来GTC技术公司开始出售由印度石化公司(1PCL)开发的甲苯甲基化工艺(GT-TolAkl)。

GTC称,用专有高硅分子筛催化剂,对二甲苯选择性可达85%以上。反应是在氢和水存在的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对二甲苯的回收一般在结晶系统中进行。GT-TolAkl系统的操作条件如下:温度400-450℃,压力100-500kPa,重时空速1-2时-1,对二甲苯选择性

80%-90%(质量)。与STDP装置比较,甲苯甲基化路线的优点是:①每吨对二甲苯所需的甲苯数量可由约2.8吨降到1.0吨;②甲醇容易得到,比较便宜(如2001年l季度为79美分/加仑,是5年中的最高价);③苯的产生可以忽略(每磅对二甲苯产生0.006加仑苯)。根据甲苯甲基化工艺的概念设计,补充的甲苯和甲醇被蒸发,并与循环甲苯、氢结合,用反应器流出物预热,用加热炉进一步加热到400~C。将这种进料送入甲基化反应器,生成二甲苯和各种副产物(如苯、乙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由于放热,反应温度升至450℃。反应器流出物通过与反应器进料的换热冷却,然后再通过一台部分冷凝器,在这里一些有机产品,如苯、乙苯、甲苯和二甲苯被冷凝。剩余的气相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在一台分离罐中与有机液体分离,部分气体循环,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氢,其余的气体被排放,用作副产物燃料。

液体产物被送到苯塔,苯在塔顶作为副产物回收。苯塔塔底产品再送至甲苯回收塔。由于反应器中甲苯单程转化率低,反应器流出物的液体中含有较多甲苯,因而较大的甲苯回收塔和较多的蒸汽消耗是必要的。两段甲苯蒸馏模式中,其中第一段的操作压力高于第二段,与一段操作模式相比,两段模式蒸汽耗量可明显减少。通过定制蒸馏的段数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蒸汽消耗。

高压甲苯蒸馏塔塔顶产品可用作低压塔再沸器的能源。通过在低压塔再沸器的冷凝,甲苯与低压塔塔顶产品结合,循环回甲基化反应器。低压塔塔底产品含有混合二甲苯和乙苯,被送到结晶装置。含混合二甲苯的物流中,80%-90%是对二甲苯,此外包含小量的乙苯。

在结晶工艺中,混合二甲苯被冷却,然后进入第一段结晶,包括一段或两段串联的结晶器,主要

取决于进料组成。一段结晶的浆液流入连续离心部分,80%-90%的对二甲苯结晶与滤液分开。第一段滤液与新鲜原料交换后,离开本装置,用作二甲苯异构化装置的原料。

第一段结晶被熔融,再送到一套两段结晶器,来自结晶器的汇合的晶体浆液进入第二段连续离心操作,将结晶与液体分开。液体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对二甲苯,被循环回第一段。晶体用离心操作中的甲苯洗涤,从离心机中排出,并被熔融。对二甲苯物料再进入最后的结晶段,制得高纯度的对二甲苯。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工业萘生产工艺过程概述

工业萘生产工艺过程概述 工业萘生产工艺过程概述 经洗涤脱酚后的已洗三混油于原料槽中加热到70---90 C,由原料泵送入预热器与工业萘蒸汽换热到190 土5 C进入处馏塔,初馏塔顶酚油蒸汽经酚油冷却器冷却到50--60 C,再经 酚油油水分离器,进入酚油回流槽,一部分打回流控制出馏塔顶温度,另一部分满流到酚油槽。初馏塔底部的萘洗油由初塔热油泵抽出,一部分经管式炉加热250--265 C回到初馏塔底,以热油循环的方式供给初馏塔热量,另一部分进入精馏塔。工业萘由精馏塔塔顶采出,塔顶萘蒸汽与三混原料油换热后经汽化冷却器冷却到100--120 C,自流到工业萘回流 槽,一部分作精塔顶回流,满流部分进入工业萘接受槽,经转鼓结晶切片打包。精塔底洗油由热油泵抽出,一部分经加热炉加热到270--300 C回到精馏塔底,以热油循环的方式供给精塔热量,另一部分经洗油冷却器冷却到50--70 C入洗油槽。 一、工业萘蒸馏操作规程(法) 1 、工艺控制指标和操作指标 1 )工业萘蒸馏工艺控制指标: 萘酚油含酚:W 5% ;含萘:W 10%

已洗三混油含萘:45--60% ;含酚:W 0.8%萘酚油含酚:W 5% ;含萘:W 10%

洗油含萘:W 5% 工业萘结晶点:》77.5 C 2)工业萘蒸馏操作指标项目 指标 初馏塔塔顶温度 170 ?190C 初塔热油温度242±5 C 初塔进料温度190±5 C 初馏塔回流液温度50?70 C 初馏塔底气相温度W 0 . 0 7Mpa (表压) 初塔进料量0.5?1.8m3/h 精馏塔顶温度215±5 C 精塔热油温度 260?290C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 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IFN)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 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大,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需要智能化生产方向转变。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作业中存在安全高风险问题,因此对于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引进,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生产安全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发展现状;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1石油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简述 石油化工生产智能化技术是指通过自控仪表系统的使用对各类数值信息进行自动管控,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中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如:通过压力变送器,对石油化工生产反应器内压力数值进行实时记录,通过传输线路将数值传输至压力中控系统并进行数值分析,若发现反应器内压力数值高于或低于正常生产标准,立即对其进行远程管控,对压力数值进行调控,使其正常运行,减少因管控不及时所造成的生产效率降低问题。由于石油化工智能化系统可对实际生产中的压力、液位、温度等在内的各类生产数值,进行实时测算分析,并实时生成数据资料。对于远程操作而言,是其能够正常进行管控运行的重要基础。 2石油化工智能化管理模式概念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是在原有的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将二者结合实现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变。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标准,是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施行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在生产线中运用总线型管控模式,从而在生产中实现集散控制的效果。对此,石油化工企业应对自身产品生产线中的管控模块积、集成与自控系统积极进行开发利用,以便达到智能化管控的实施标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是目前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生产的主要趋势。石油化工企业应紧密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对原材料成分进行有效分析,降低其成分中的有害物质,实现降低原材料对生产设备及容器造成腐蚀的概率。石油化工企业还需加强对仪表系统的定期维护及保养,从而提升生产智能化管控水平,提高企业效益。 3石油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石油生产大国,纷纷将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的视线聚焦在了石油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上。如将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中所必需的资源规划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企业运营管理系统这三者进行数据整合并加以综合运用,便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有效的发展出从石油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再到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对石油化工企业生效效率及管理效率的大幅提高,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如,根据具体类型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实际,选择出适合的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实现对生产线中所运用到的安全仪表系统,将可燃气体及火灾报警系统、实时质量分析系统、生产管控系统等一系列系统严格管控,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中的智能化管控模式。如石油炼制生产中所运用到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对反应器内催化裂化反应的实时记录,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的智能化生产的同时满足石油炼制的技术性需求。也可通过对石油化工智能化生产管控技术的应用,对生产传输设备中存在的装置泄露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切断,避免环境污染。或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的分析处理,对通风管道进行远程管理监察及调节,合理规避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风险,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4石油化工生产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我国工业萘市场现状_中国建筑村料科学研究院田培王玲白杰高春尹

中国建材报/2005年/7月/20日/第004版 混凝土外加剂 我国工业萘市场现状 中国建筑村料科学研究院田培王玲白杰高春尹 工业萘是基础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酐、各种萘酚、萘胺、减水剂等,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合成纤维、染料、农药、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 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产品,属于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近年来,由于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力度的持续增长,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产量也迅速扩大,2003年高效减水剂的总产量已达94万吨,其中萘系高效减水剂产量达73万吨,居世界萘系高效减水剂产量之冠。若以每吨高效减水剂(低浓)耗用萘400千克计,则我国每年生产萘系高效减水剂需耗用近30万吨工业萘,即在我国生产萘系高效减水剂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业萘。 近几年,由于工业萘的价格大幅度起落,货源供应也时紧时松,对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企业的经营造成诸多困难,许多企业对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生产和应用前景产生疑问,都渴望了解工业萘市场的供需状况,以便确定今后高效减水剂的研发方向。 一、我国煤焦油加工和生产情况 萘及萘系产品通常可由煤焦油与石油裂解焦油提取,有工业萘、精萘和甲基萘之分。煤焦油萘系产品硫含量高,而石油萘系产品硫含量低,更适于生产精萘、精甲基萘等。 目前国内工业萘生产企业主要为钢铁企业以及焦化企业。萘主要由煤焦油分离制取,高温煤焦油中萘的含量约占8%~12%,萘的含量主要决定于煤炼焦热分解过程的温度和析出的挥发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目前,我国煤焦油加工技术的现状可归纳为:(1)我国现有70余套10万吨/年及其以下规模的煤焦油加工装置,国内单套装置的最大加工能力为18万吨/年(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焦油加工装置规模的差距很大。(2)焦油加工技术落后,多数加工装置的热能回收利用不合理。(3)煤焦油加工回收产品品种少。德国吕特格公司1983年就可以从煤焦油中提取153种产品,2002年已经可从煤焦油中提取220多种产品,而我国目前只能从煤焦油提取40多种产品。 最近几年,一些省份开始建设大型煤焦油集中加工装置,突破了近几十年来最大设计能力仅为10万吨/年的局面。据了解,山东、河南、江西、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正在筹建15万~30万吨/年规模的焦油加工装置。唐钢考伯特15万吨/年焦油加工装置正在运行;年焦油加工量在10万吨的企业还有北京焦化、上海焦化、莱钢焦化、武钢焦化等;在建10万吨/年焦油加工项目有济钢焦化、山东济宁碳素厂、天津铁中煤化工厂等。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利用国内技术建成了15万吨/年焦油加工装置,经过一年多运行,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成为我国单套能力最大的焦油加工装置。该公司通过对第一套加工装置处理能力进行标定,总结经验建设了第二套装置。山西焦化引进法国30万吨/年焦油加工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建设,将于2006年投产。上海宝钢集团也已经具备煤焦油加工能力52万吨,排在美国Koppers 公司、欧洲Ruteger公司、日本JFE公司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预计有150万吨新建煤焦油处理装置投产。 二、我国工业萘生产情况 我国工业萘的生产基本上以煤焦油制取为主,工业萘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家主要有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攀钢、昆明钢厂、包钢、济南钢厂、本溪钢厂等;化工系统中有北京焦化厂、上海焦化厂、吉林化工公司、无锡新安合成化工厂、浙江德清化工公司、石家庄焦化厂等。国内主要

R32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R32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2.1 R32的生产工艺 R32(二氟甲烷、HFC-32)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二氯甲烷氟化法、氢氯氟烃氢解还原法、甲醛氟化法、三噁烷法等。 2.1.1 二氯甲烷氟化法 … 2.1.1.1 液相氟化法 …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1.1.2 气相氟化法 … 表2.1 气相氟化法制备R32物料消耗表 2.1.1.3 分段连续氟化法 … 2.1.1.4 二氯甲烷氟化法工艺比较 …

2.1.2 氢氯氟烃氢解还原法 … 2.1.3 甲醛氟化法 … 2.1.4 三噁烷法 利用三噁烷,在BF3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R32,由于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不理想,而且原料不容易得到,故很少工业化。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以二氯甲烷与HF为原料制备R32成为较为可行的工艺线路。 2.2 气相氟化法生产R32工艺研究 … 2.2.1 氟化催化剂研究 2.2.1.1 氟化催化剂的种类 1、Cr基本体催化剂 2、铝基载体催化剂 3、镁基载体催化剂 4、催化剂助剂 5、无铬催化剂 2.2.1.2 氟化催化剂的制备 … 1、浸渍法

2、沉淀法 3、共混法 2.2.2 气相氟化法生产工艺研究 … 2.2.2.1 工艺流程 气相法合成R32的工艺流程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都包括反应物料预热器、反应器、分离塔、碱洗塔、干燥塔等,如图2.3。 图2.3 气相法合成R32工艺流程图 … 2.2.2.2 工艺条件 1、HF/CH2C12的配比 2、反应温度 3、停留时间 4、反应压力 2.2.2.3 浙江化工研究院工艺流程 … 图2.4 浙江化工研究院R32工艺流程图 … 2.2.2.4 法国阿托化学公司工艺流程 … 图2.5 Atochem公司R32工艺流程图 …

对二甲苯生产

对二甲苯生产方法 典型的对二甲苯生产方法是从石脑油催化重整生成的热力学平衡的混二甲苯(C8A)中通过多级深冷结晶分离或分子筛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简称吸附分离)技术,将对二甲苯从沸点与之相近的异构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再对其进行下一步利用。 下面介绍一下结晶分离。混合二甲苯的凝固点区别很大,分别是:PX13.3 ℃,邻二甲苯-25.2℃、间二甲苯-47.9℃,乙苯-95.0℃。分离工艺的一段结晶在-62℃~-68℃形成低共熔结晶体,二段结晶温度-20℃~ -10℃,由此深冷结晶除去PX异构体,多次反复,使PX的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但收率最高只有70%左右。结晶法因其能耗低,产品纯度高,生产工艺及设备简单等优点而被较早应用于工业生产。其工艺包括深冷结晶工艺,熔融结晶工艺(GT2CrystPx工艺、Mobil工艺、BP 工艺、MWP工艺、PROABD工艺与PX PlusXP工艺),其中的GT2CrystPx工艺因其突出的优点早期就得以广泛应用。 GT2CrystPx 结晶工艺的原理是:PX在13.2℃时发生凝固,而其异构体(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的凝固点小于- 25℃,可由结晶法分离C8芳香族异构体。GT2CrystPX工艺即可以在对二甲苯含量较低或较高的进料下操作。对于前者进料,结果可得到含有80%~90%PX的固体,滤液则循环利用,使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PX 结晶。而对于富含PX的进料,结晶比吸附具有更大的优势,即第一步的结晶就形成高纯度的PX。而且系统与操作费用都较低,操作示意见图3。 图3 从富含PX的进料中回收PX的GT2Cryst PX工艺

[wiki]石油[/wiki][wiki]化工[/wiki]生产二甲苯的工艺竞争路线: 1)煤焦油路线生产BTX(通过粗苯催化精制) 2)甲醇和甲苯生产对二甲苯(美国GTC和大连理工大学) 3)甲醇催化转化生产BTX路线(中国科学院山西[wiki]煤炭[/wiki]化学研究所) 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目前已经工业化,煤化所的技术则正在开发之中。目前,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甲醇和甲苯反应制取苯乙烯的中试技术,其经济性将大大好于目前的乙苯脱[wiki]氢[/wiki]技术,希望引起研究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1. 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 20世纪80年代中到末期美孚公司(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了一种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MSTDP),使用择形[wiki]催化剂[/wiki]生产富对二甲苯的二甲苯产品。埃克森美孚已向世界的一些生产装置(如科克和信任公司)出售了该技术的专利许可证,近来它停止提供MSTDP工艺许可证,但继续提供其普通甲苯歧化工+艺的技术许可证。埃克森美孚开发了一种更新的甲苯歧化工艺,称为PxMax,近来向韩国LG-加德士出售了该项技术的专利许可证。UOP公司从1997年就提供自己的选择性甲苯歧化技术专利许可,该技术称为PXPlus。更晚些时候,GTC公司(福斯特惠勒的子公司)得到了出售印度石化公司选择性甲苯歧化工艺GT-STDP的排他权力。 在选择性甲苯歧化(STDP)工艺中得到的富二甲苯产物可直接送到单段结晶或一套小型的Parex装置回收高纯度对二甲苯产品。但这套装置也产生不需要的混合二甲苯,此外还产生大量的苯,苯与二甲苯的质量比接近1.0。每种工艺都有自己的优势。STDP工艺可从甲苯原料提供高浓度对二甲苯物料(大于80[wiki]%[/wiki])和大量的苯副产物;普通甲苯歧化技术C9芳烃可以和甲苯一起加工,得到二甲苯的平衡混合物(对二甲苯含量大约为20%~25%),但苯副产物较少。普通甲苯歧化技术既应用了甲苯歧化反应,又利用了烷基转移反应。究竟选择何种工艺取决于用户的特殊需要。 (1)埃克森美孚的PxMax工艺。使用MTPX催化剂的PxMax工艺于1996年首次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炼油厂实现工业化,另一套装置在埃克森美孚位于得州贝汤和博芒特的化工厂投产。工艺流程与MSTDP相似,只是催化剂不同。埃克森美孚申请了许多关于其HZSM-5催化剂的专利。最有希望的分子筛催化剂似乎要用沉积的二氧化硅活化,并在转化条件下用含二氧化硅的对二甲苯高效选择性试剂处理。 硅胶改性的HZSM-5催化剂(含5%-10%Si02/HZSM-5),在甲苯转化率为20%--25%时,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大约为98%。沉积在沸石表面的硅酸盐涂层降低了表面活性,而提高了择形性。一般认为MTPX的优点是反应物基本无法接近外表面的酸性中心。催化剂外表面的酸性中心可以将催化剂孔中的对二甲苯重新异构化为与其他两种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从而将二甲苯中对二甲苯的含量减少到24%。通过减少催化剂孔中对二甲苯与这些酸性中心的接近,就可以得到相对高含量的对二甲苯。MTPX催化剂通过用对二甲苯高效选择性试剂对表面酸性中心进行化学改性,阻碍了对二甲苯与这些外部酸性中心的接触。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专利数据表明,随温度升高,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降低,甲苯转化率提高;随重时空速(WHSV)提高,甲苯转化率降低,对二甲苯的选择性提高;随氢/烃比提高,甲苯转化率降低,而对二甲苯选择性提高。进一步改进的MTPX催化剂可以降低不需要的副产物,主要是降低乙苯生成量。这是通过增加催化剂加氢或脱氢功能实现的,例如可以加入铂(0.01%-2%)等金属化合物。专利表明,当每10%的Si02/HZSM-5加入0.25%铂时,乙苯生成量可减少3-4倍,而对二甲苯的选择性仍保持在98%以上。此外C9芳烃的生成量也可减少3倍。这种PxMax工艺可提供高效转化,减少了邻位和问位异构体的生成,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对二甲苯产品。专利中大部分例子表明,PxMax工艺反应器温度稍高于MSTDP工艺(440-443℃),WHSV和氢/烃比都非常相似。甲苯的转化率明显低于MSTDP工艺,但对二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工业萘生产技术现状综述

工业萘生产技术现状 一、生产工业萘的原料与产品质量 (一)生产工业萘的原料 从焦油蒸馏的各种流程中所得到的含萘较高的馏分均可作为生产工业萘的原料,常见的原料如表1-1所示的前三种馏分 表1-1含萘馏分质量及组成 不管哪种馏分,均含有酸性组分、碱性组分、中性组分等。其中有的费电于萘的沸

点相近,精馏时易混入工业萘中而影响产品质量。为保证工业萘的质量,在精馏前都需要进行碱洗和酸洗处理。经过碱洗和酸洗处理的馏分叫做已洗萘洗二混馏分或已洗酚萘洗三混馏分。这些已洗馏分均可做工业萘生产的原料。 但在实际生产中,若用只经过碱洗不经酸洗的混合馏分进行精馏,原料中的吡啶碱类大多转入酚油和精馏残油(洗油)中,而工业萘中仅有0.1%左右,基本上不影响萘的质量,因此某些焦化厂采用碱洗后的馏分精馏生产工业萘,对切取出酚油、洗油,再分别进行酸洗提取重吡啶碱类。当生产规模较小不需要提取吡啶类产品时,也可不用硫酸洗涤。 由于目前工业萘大部分用于支取邻苯二甲酸酐(苯酐),随着苯酐生产的工艺改进,含有少量不饱和化合物的工业萘,对苯酐产品质量及触媒催化剂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因此,现在许多焦化厂都用只经过碱洗的原料馏分提取工业萘。 (二)工业萘的质量 工业萘的质量标准如1-2所示。 表1-2 工业萘的质量标准 二、工业萘生产工艺流程 (一)双炉双塔工业萘连续精馏流程 所谓双炉双塔,是指该流程中采用了两台管式炉、两座精馏塔(初馏塔和精馏塔)。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

1—原料槽;2—原料泵;3—原 料与工业萘换热器;4—初馏塔; 5—精馏塔;6—管式炉;7—初 馏塔热油循环泵;8—精馏塔热 油循环泵;9—酚油冷凝冷却器; 10—油水分离器;11—酚油回流 槽:12—酚油回流泵;13—酚油 槽;14工业萘汽化冷凝冷却器; 15—工业萘回流槽;16工业萘 回流泵;17—工业萘贮槽;18 —转鼓结晶机;19—工业萘装袋 自动称量装置;20—洗油冷却 器;21—洗油计量槽;22—中间 槽 图1-3 双炉双塔工业萘连续精馏过程 经碱洗后温度为80-90℃的原料,经静置脱水后,由原料泵2从原料槽1中抽出,打入原料与工业萘换热器3,与从精馏塔5顶部来的温度为218℃的萘蒸汽尽兴热交换使温度升至210-215℃,再进入初馏塔4。 原料在初馏塔中得出不分离,是靠管式炉6提供热量产生沿塔上升的蒸汽,靠冷凝冷却器9,油水分离得到的酚油作回流进行分馏的,原料中所含的酚油以190-200℃气态从初馏塔顶部逸出,进入酚油冷凝冷却器9被水冷凝冷却至30-35℃,再进入酚油油水分离器10,冷凝液中的分离水从分离器底部排入酚水槽(用来等待脱酚),冷凝液中的酚油则从分离器上部满流入酚油回流槽11,由回流泵12抽出,打入初馏塔4的顶部,以控制塔顶温度,其余酚油从回流槽上部满流入酚油槽13,送洗涤供需回收加工。 原料中所含的萘油和洗油馏分以液态混入热循环油,一起流入初馏塔底贮槽,再由初馏塔热油循环油泵7抽出,一部打入初馏塔管式炉6,被燃料燃烧加热至265-270℃部分气化后,再回到初馏塔下部,供作初馏塔的热量,另一部分则以230—235℃的温度打入精馏塔5。 精馏塔中的萘油、洗油混合馏分靠管式炉6循环加热而进行分馏,其中的萘以218℃的气态从精馏塔顶部逸出,经换热器3进行热交换后,在进入工业萘汽化冷凝冷却器14被水冷却至100—110℃,以液态进入工业萘回流槽15,不分工业萘由回流槽底被工业萘回流泵16抽出,打入精馏塔5的顶部,以控制塔顶温度,其余工业萘从回流槽上部满流入工业萘贮槽17,再放入转鼓结晶机18,便得到含萘>95%的工业萘。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

1对二甲苯生产技术进展 对二甲苯通常来自于重整油或热裂解汽油中的C8及以上芳烃,通过异构化和分离的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对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开辟C8及以上芳烃新来源以及芳烃的转化和对二甲苯分离工艺革新。 1.1轻烃制芳烃工艺 低分子烃类经过裂解和脱氢、烯烃的齐聚和环化、环烷烃脱氢等反应可选择性的生成芳烃。许多公司开发出了轻烃制芳烃工艺,如表1所示[1]。 1.2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a)MSTDP及MTPX甲苯歧化工艺: 由美国Mobil公司开发,其特点是PX的选择性较高,在甲苯转化率20%~25%的条件下,选择性大于80%,MTPX是MSTDP的改进,主要是催化剂的改进,采用氧化硅对HZSM-5进行改性,可使对二甲苯的选择性达到98%以上。 b)PX Plus甲苯歧化工艺: 由UOP公司开发,将该工艺与一段结晶技术结合使用,是一项可扩大现有芳烃联合生产装置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 c)GT-TOLALK甲苯烷基化工艺: 甲苯与甲醇在高硅沸石催化剂上进行烷基化反应,其优点是:首先,与甲苯歧化工艺(TDP)相比,生产1t对二甲苯,甲苯的消耗量从2.5t减少到1t;甲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芳烃生成对二甲苯转化率,且十分便宜。另外,该工艺几乎不联产苯。其次,用甲苯和甲醇替代混合二甲苯为原料的装置,在采用新工艺后,可生产出低成本的对二甲苯,这是因为混合二甲苯消耗量可以减少1/2。第三,由于对二甲苯回收装置的费用较低,芳烃联合装置的起始投资费用可相应下降。另外,该工艺使用比较传统的设备,项目从规划到开车所需要的时间可大大缩短。 d)Mobil Oil高效甲苯制对二甲苯流化床工艺: 该工艺可以比较容易的控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改善反应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还可实现催化剂连续再生。 e)ZA-95催化剂: 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苯歧化催化剂,在天津石化公司引进装置上应用1年多,操作平稳。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f)Oparis异构化沸石催剂: 由法国IFP推出,适合于处理具有较高乙苯浓度的进料。Oparis催化剂与以前的丝光沸石催化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活性。 g)埃克森美孚公司最近开发出了新的选择性甲苯歧化(STDP)技术: 在STDP过程中,催化剂选择性极好,甲苯只转化为对二甲苯和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也只转化成对二甲苯。该工艺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高于90%,而以前的STDP工艺为80%。同时,该工艺生成的对二甲苯也较以前多5%。 1.3对二甲苯分离技术 a)Eluxyl工艺: 由法国IFP公司开发,其原理与UOP的Parex法相似。它建立在模拟逆流吸附概 念之上,其关键部分是高选择性吸附物(专利)和配方(Spx300)。工艺特点是:通过高选择性分子筛获得超高纯度(99.9%)对二甲苯,具有独立的开/关阀系统,由微处理器操作,简单可靠。 b)Sulzer工艺: 由瑞士Sulzer公司开发的一种熔体结晶提纯对二甲苯工艺,可以将对二甲苯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来。无需使用固体吸附剂、溶剂、催化剂及其他化学品,回收对二甲苯的质量分数高达99.5%。投资低,操作费用省,可与UOP开发的吸附分离方法竞争。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 发展趋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发展方向

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发展方向 杜明明 (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邹城273500) 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煤焦油生产,利用,加工工艺的现状以及深加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 的重要地位和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国内煤焦油加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对国内煤焦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煤焦油;加工工艺;深加工;发展方向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tar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ep Process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DU Ming -ming (Yankuang Guohong Chemical Co.,Ltd.,Shandong Zoucheng 273500,China ) Abstract :The present state of coal tar output ,utiliz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ep process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al tar products to the demands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al tar processing were discusse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f some problems in domestic coal tar process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 of coal -ta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oal tar ;processing process ;deep process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作者简介:杜明明,女,助理工程师,现在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于煤转化工作。通讯作者:袁洪波,男,助理讲师,现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从事 煤化工教学工作。 煤焦油是煤在高温干馏和气化过程中副产的具有刺激性臭味、黑色或黑褐色、黏稠状液体产品,产率大约占炼焦干煤的3% 4%,组分上万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种, 约占煤焦油总量55%,是很多稠环化合物和含O 、 N 、S 的杂环化合物的主要来源[1] 。煤焦油是炼焦中煤炭化的副产品,所以煤 焦油产量也随焦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受国内外市场影响, 近几年我国焦炭产量迅速增涨。我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从1993年起,焦产量连续居世界第一位。 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有极其重要地位。发展 焦油化工是许多国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研究煤焦油深度加工和分离的新技术,以生产适销对路和 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新产品[2] 。 1国外煤焦油加工业现状 煤焦油化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22年在英国建立 起世界上第一个煤焦油蒸馏工厂,直到20世纪50年代石油大发展时期以前的100多年间,芳烃化学原料、枕木防腐油、道路建筑用沥青、型煤粘结剂等原料只能从煤焦油中获得。19世纪后 半期, 英国和德国相继开发了以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芳烃为主要原料合成有机染料的工艺,由此奠定了现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基 础。近年来, 每年世界煤焦油产量都在2000万t 以上,实际进行加工的煤焦油量只有80%左右,从中可获得500多万t 各类化工产品。据统计,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 出的仅有500余种, 其中中性组分有174种(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苊、蒽、芴和芘等),酸性组分有63种(如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碱性组分有113种(如吡啶、吲哚、喹啉和异喹啉等),还含有其它稠环和含氧、含硫等杂环化合物,其中有些产品是不可能或者不能经济地从石油化工原料中取得。因此,煤焦油产品 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表1)[3] 。 表1煤焦油产品占一些重要化工原料比重(%) Table 1 The ratio of Coal tar products to some important Chemicals (%) 苯萘蒽芘苊喹啉咔唑苯酚其它酚类炭黑木材防腐剂 工业碳素制品 15 85 >96 >90 >90 100 100 3 40 25 75 100 随着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在合成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及工 程塑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研究煤焦油深度加工和分离的新技术。近十几年来,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 家已将煤焦油的分离和利用的重点由高含量组分转向低含量组 · 92·2011年39卷第20期广州化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