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简史》考纲(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金融简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金融学专业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以期末考试主。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采用纸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考试使用教材为袁远福等编著的《中国金融简史》(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并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命题。

四、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包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于“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分量比较低,另外两部分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应引起重视。各层次含义如下:

1、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知道,如、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的基本概况。

2、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应理解并加以记忆,如不同时期货币、信用、金融机构的特征以及改革的内容。

3、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如,能发现和总结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史脉,得出中国金融兴衰的成因及对策。

五、命题原则

本课程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不超过教学大纲,既不任意提高标准,也不降低要求。在教学内容范围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试题,不属于超过教学大纲。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要广一些,要求覆盖到各章。在此前提下,适当突出课程重点内容, 2 并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及难易程度。

六、考试题型

本课程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应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和信用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先秦货币和信用发展的特点。

重点:先秦货币和信用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1、古代货币的起源

2、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

第二节 1、信用的发生

2、春秋战国时代的信用

第二章 秦至隋朝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汉武帝改革币制,了解此时信用的发展状况。

重点:秦始皇统一货币

第一节 1、秦始皇统一货币

2、汉武帝改革币制

第二节 1、两汉的放款市场

2、典质的产生

第三章 唐宋元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应掌握唐朝的货币特点、纸币的产生、国家信用及信用机构

重点:唐高祖的改革币制和纸币的产生

第一节 1、唐高祖改革币制

2、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 1、唐朝信用事业的发展

2、宋朝的国家信用和货币兑换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制钱”掌握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和民间信用机构的兴起。

重点:白银地位的确立。

难点:典当业、钱庄、票号

第一节 1、明朝的纸币制度

2、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3、制钱

第二节 1、典当业的发展

2、钱庄的兴起

3、票号的兴起

第五章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落后的银两制度和该时期金融机构的变化,掌握资本主义金融势力的入侵情况及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

重点:落后的银两制度和资本主义金融势力的入侵,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难点:银贵钱贱。

第一节 1、落后的银两制度

2、银贵钱贱

第二节 1、官银钱号

2、清末金融风潮

第三节 1、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张

2、外国银行的经济侵略与掠夺

第四节 1、中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条件

2、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

3、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设立

4、私人资本银行的出现

5、中国的银行业兴起所表现出的特点

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4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该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及发展中的艰难。掌握中国混乱的货币流通,

重点:外国金融势力的扩张与中国银行的艰难发展。

难点:混乱的货币流通。

第一节 1、汇丰银行夺取关税保管权

2、银行团的演变和“善后大借款”

第二节 1、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2、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

3、证券市场的兴起和信交风潮

第三节 1、币制改革的争论

第七章 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该时期英美日中国金融业中的争夺和中国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状况,掌握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和币制改革。

重点: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建立。

难点:币制改革。

第一节 1、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

2、英美日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第二节 1、设立中央银行

2、设立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3、推行合作金库

4、兼并民族资本银行和控制钱庄

第三节 1、废两改元

2、实施法币政策

第四节 1、金融市场的发展 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2、钱庄的衰落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金融的畸形繁荣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金融掠夺。掌握战时金融管制和法币的通货膨胀。

重点:金融管制和畸形繁荣。

难点:通货膨胀。 5 第一节 1、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金融业的畸形繁荣

2、战时金融管制

第二节 1、法币的膨胀

2、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及其失败

第三节 1、民族资本银行的内迁及业务的受限制

第四节 1、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的金融掠夺

第九章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美国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独占和官僚资本的极度扩张,重点掌握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重点:美国独占中国金融市场和官僚资本的极度扩张以及民族资本金融业的投机活动。难点: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第一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金融独占地位的确立

2、美国独占中国的金融市场

第二节 1、官僚资本银行垄断地位的空前加强

第三节 1、法币加剧恶性膨胀

2、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

3、官僚资本外逃

4、银元券的垂死挣扎

第四节 1、民族资本金融业的投机活动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新民主主义的金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掌握根据地的银行的业务和解放区的银行活动。

重点: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与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1、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

2、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管理

3、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

第二节 1、边区银行的建立及其任务

第三节 1、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

2、人民币的发行与全国货币的统一 6 3、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

第十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要求了解新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金融是如何支持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经济的发展。掌握私营金融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健全的货币制度以及高度集中银行体制。

重点: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对经济的支持。

难点: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行新人民币,健全货币制度。

第一节 1、建立新中国的金融体系

2、稳定金融物价

3、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1、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

2、发行新人民币,健全货币制度

3、建立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第十二章 “大跃进”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要求了解该时期银行工作的失误及如何纠正。重点掌握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

重点:经济盲目发展中的金融工作和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

第一节 1、经济盲目发展中的金融工作

2、金融工作失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金融工作中的纠“左”反“右”

第二节 1、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

2、国民经济调整绩效在金融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金融工作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银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的情况,掌握该期间银行机构的变化和两次转机与挫折。

重点:贷款与金融监管的放松与机构的合并。

难点:银行工作的两次转机与挫折。

第一节 1、贷款大撒手与放松金融管理

2、金融业务受冲击,银行机构被合并

第二节 1、银行工作的第一次转机与挫折

2、银行工作的第二次转机与挫折 7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金融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改革中澄清是非与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重点掌握改革中建立起来的中央银行制度及新的金融体体系、改革以来银行业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央行制度。金融格局、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开放。

难点:金融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1、澄清是非与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1、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及新的金融体系的形成

2、改革银行信用体系,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与建立资金市场

3、开拓发展国际金融合作关系

第三节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2、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