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定)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定)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定)

【2009·11】州委、州政府加快**县域经济

发展调研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1日)

尊敬的**、**长及各位领导: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江整乡推进和**族整族帮扶综合开发专题会议精神之际,州委州政府又在今天召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专题会议,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三万六千多各族干部群众,向**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汇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二次跨越”的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和“努力实现构建连接**交通要道,打造…三江明珠?国内知名旅游品牌”的战略目标,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前三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8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元,较“十五”末(2005年)分别增长67%、38%、165%、30%。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43:14:43调整为2008年的25:34:41,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四个百万”基地建设,坚持“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支撑一产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以草果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2.工业经济培育初见成果。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基地”战略目标,我县始终把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矿业发展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突破口,矿电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形成了以矿电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3.服务业繁荣发展。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品牌”战略目标,把打牢旅游发展基础和挖掘民族文化作为提升“三江明珠”品牌内涵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风土人情游和**江神秘生态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4.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总目标的95%。**江乡驻地搬迁一期工程完工、**公路开工、**洛电站试水发电、**江公路改造工程和**新通道项目加快推进,逐步形成了国家投资和民间(私人)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

(二)200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年计划的46.5%;完成农业生产总值6505万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9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7万元,同比增长96.2%(截至10月,完成1900万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总产值4493万元,同比下降17.9%(截至10月,完成5558万元,同比下降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

1.6亿元,同比下降25.7%,仅完成年计划4.9亿元的33%,州政府下达责任目标6.29亿元的25.7%(截至10月,完成

2.4亿元,同比下降2

3.9%)。总体上看,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保持了连续稳定增长,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预期“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年年均增速为18.7%,比“十一五”预期年均增长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可以达到规划目标数。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1:20:49逐渐调整为2008年的25:34:41,但较预期的17:51:32还有一定差距。

2.地方财政收入:前三年年均增速为11.3%,低于预期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在工矿产品需求萎缩和“窝电”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0万元有一定困难。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年年均增速为38.4%,比“十一五”预期年均增长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数。

二、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一五”以来,虽然我县的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小。2008年我县的GDP为2.7亿元,排名全州最末,仅占全州的6%,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82万元,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加之,缺乏稳定的支柱产业,抵御经济风险的回旋空间狭小、能力较为薄弱。

二是产业发展尚处在低水平阶段。第一产业比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化水平低。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实力不强、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工业产品结构初级化特征明显。

—3—

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发展先天不足和旅游服务水平低,传统服务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滞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有限。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势资源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我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55.6%的面积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与**区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突出,严重阻碍了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培育进程和重点财源的培植,地方配臵资源的权限十分有限。

四是交通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县公路网密度小。公路等级低,县乡村公路大多为等外公路,等级公路(四级)仅占15%。加之,我县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损毁严重。全县公路通达能力差,制约着全县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高速、高效流转。

五是市场参与的程度还不够深、不够全面。从我县投资情况看,企业和民间资本主要投向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电力、矿产资源、边境木材进口上,对一些周期长、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投资热情不高,市场参与我县经济发展的程度低。

三、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打算

综合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形势,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至少拥有五大相对优势和五大发展机遇。五大相对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口优势,民族优势,后发优势。五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不断加大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的机遇;二是云南省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战略机遇,将为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是我州提出的“二次跨越”战略和实施“构建三基地、一品牌”及“四个百万”基地建设,为我县培植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迎来了重大机遇。四是云南

—4—

省加快**江发展、滇沪合作帮扶**族的历史性机遇,将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极大提升我县县域经济实力。五是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迅速西移,为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发挥旅游、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特色产业提供了机遇。

鉴于对上述形势的分析和对县情的把握,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为: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缩小与全州、全省的发展差距。到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3.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0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到2015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8亿元,年均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年均增长20%。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优化三次产业,培植三大特色产业,加强两个基础,完成好一项任务。

(一)优化三次产业。实施“上一、破二、促三”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产上水平。坚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规模提高效益,以科技提升质量,以龙头带动农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产。一是实现生产规模化。认真贯彻落实全州山区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做活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两大文章,到2015年,形成9万头商品畜和45万亩特色林果的规模,建成全州最大的**牛养殖基地、草果基地和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

—5—

合效益。重点围绕草果、**牛、核桃、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采取“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方针,培育1至2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参与到产业化建设中,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二、三产业利润。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利用水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走实际、实用、实效的科技之路,真正让农民学得懂、用得上,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四是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目前,种植业仍然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重点之一。今后,继续围绕“四个百万”基地建设,努力形成种植业、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的合理结构,使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产求突破。“求突破”将是今后第二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尤其是作为支柱产业的矿和电,做到有发展、有结合、有突破。一是在矿业开发方式上求突破。对县内矿产资源实行大整合、大开发,促使生产要素向大公司、大企业聚集,建成年采选铅锌毛矿7.5万吨以上和年采选铁毛矿15万吨以上规模的有色金属采选产业。逐步合理规划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适时开发硅矿和**羊脂玉。二是在能源建设上求突破。到“十二五”末,建成总装机容量达31万千瓦中小水电站,支持**干流开发。积极推进**至**22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项目,全力破解“窝电”问题,积极争取在电力输送配额上的平衡。三是在矿电结合上求突破。按照“以矿促电、以电带矿、矿电结合”的思路,大力发展一批工矿企业,扩大电力内需。同时,争取“直购电”模式的试点政策,找准矿电企业双赢的平衡点,使矿产和水能两大优势资源迅速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通过5至10年的努力,

—6—

把矿电培植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稳定的财源。

——三产促发展。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品牌”战略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大旅游、大物流和振兴边贸。一是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大旅游和精品旅游。大旅游方面,把**旅游打造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和连接滇西北、滇西和藏东南三大旅游板块的重要区域,**旅游圈的核心通道和“**大峡谷”旅游区的“龙头”。精品旅游方面,按照秦光荣省长在省政府加快**发展专题会议上提到的“两点一线一大片”的**旅游发展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地做好**江和**片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把**风土人情游和**江神秘原始生态探险游为拳头的旅游产品做成旅游精品。二是发展边贸经济。全力配合州政府尽快理顺丹珠边贸通道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丹珠通道建设。积极开展与缅甸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三是发展大物流。充分利用边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建成物资集散地,成为滇西北进藏入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中转站。

(二)培植三大特色产业。把“林果、旅游、畜牧”培植成三大特色产业。

——在林果产业发展上,把草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重点加以扶持,继续采用“政府引导、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发展草果深加工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草果的种植面积,力争到2012年,草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形成具有规模的特色产业,打造**草果品牌。把核桃产业作为继草果业后重点扶持的产业,在巩固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连片种植和零星分散种植相结合,到2015年,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集中打造一批核桃坡、核桃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将特色林果业培植成生态、长效、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

—7—

——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着力提升“三江明珠”品牌内涵,把**族、怒族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灵魂进行挖掘、加工、提炼,把独有的**族“卡雀瓦节”和怒族“仙女节”办成特色旅游节。加强对**、雾里等原生态民俗特色村落的保护,推出“县城—**—**江”环线自然生态旅游,把**打造成在滇西北乃至全省、全国有名的生态和民族风情上独树一臶的旅游热地。同时,开发好具有**族和怒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加强旅游业管理、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三江明珠”人的形象,充分发挥“三江明珠”品牌优势,做强旅游业。

——在畜牧产业发展上,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市场营销四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以建设2万头**牛保种基地为重点,努力实施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同时在质量上下功夫,推行产地检疫和免疫标识制度。

(三)加强两个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破解发展“瓶颈”的“软件”和“硬件”。

——教育方面,主要着眼于素质的提高。加强民族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继续加大“集中办学”力度,把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扫除城乡青壮年文盲。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提升素质、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的重要途径,帮助农民转变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基础设施方面,重点破解交通瓶颈。按照州委、州政府“着眼大交通、打通大环线、构建大动脉、连接大通道”的交通建设思路,以**公路、滇藏新通道、丹珠通道(丹珠边防公路)、**江边防公路改造(含新建隧道5.2公里)、六丙公路等为建设重点,推进“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交通网络建设,硬化全县农村公路。同时,解决县

—8—

城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后续建设资金,落实县城“两污”工程、马库通道建设、旅游小集镇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22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江乡农网建设等项目进程;配合做好**干流大电开发、县城搬迁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完成好一项任务。把圆满完成**江乡整乡推进和**族整族帮扶综合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按照省委李纪恒副书记10月13日在**江乡视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和省各委、办、厅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编制《云南省**江乡整乡推进和**族整族帮扶综合开发规划》,坚持以规划为纲,分步实施,以交通基础建设、民房改造和易地搬迁、能源建设、旅游小城镇建设和素质提高为重点,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努力在3年内使**江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整个民族的脱贫致富。

四、请求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1.请求帮助协调推进**江公路改造和新建隧道前期工作。**江乡整乡推进和**族整族帮扶综合开发再次提上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江公路改造和隧道新建为主的交通建设仍然是本次脱贫行动计划的前提。按照“用三年时间解决好…**江公路全年通车(含隧道新建)、完成整村推进、解决用电?三个方面问题”的建议,我县将配合省州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逐级向上汇报。请求州委州政府重点协调推进64.6公里**江公路改造和5.2公里隧道新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在明年开工建设,三年内完工。

2.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公路资金缺口。**公路是全州继“金六”公路之后的“上甘岭”项目,公路总长95公里,批复投资4.8亿元,其中**段51公里,投资2.7亿元,目前落实的2345万元已全部用于一期跨江吊桥和前11公里路基工程,因无后续资金,项目已面临停工。建设好**公路对**乃至**的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请求州委州

—9—

政府继续帮助争取后续建设资金,同时给予帮助协调在全州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同意的1000万元借款,以保证项目不停工。

3.请求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旅游起步晚,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急需州委州政府在两个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一是帮助协调解决全县旅游规划前期经费400万元,重点用于启动**县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和**江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帮助协调解决**景区垃圾处理厂、排污管网、景区油路改造和观景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万元。

4.请求帮助协调解决丹珠通道历史遗留问题。丹珠通道的建成,对我县的财政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原州林业总公司改制不彻底,丹珠通道经营权拍卖中所遗留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整个通道处于半瘫痪状态,严重阻碍了边境贸易发展。今年以来,丹珠公司借口州政府尚未兑现通道经营权拍卖成交协议的承诺以及要参与丹珠河水电开发的资源拍卖收益的分享为由,拖延办证时间,致使许多具有合法边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与挂靠经营户无法正常开展边贸业务。我县通过充分调研,认为要实现边贸经济有预期增长,必须理顺丹珠通道的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请求州委州政府帮助协调理顺丹珠通道关系,解决丹珠通道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我县边贸发展。

5.请求提升贡电外送通道能力。自我县实施“产业(矿电)富县”战略以来,能源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全县按项目建设程序由州级审批建设的电站有11座,拟定装机容量超过30万千瓦,在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8万千瓦,原有的110千伏变电站已满足不了大量电力外送的要求,“窝电”情况严重。另外,我县输电上网水平仅为16%,与全州25%的差距较大。请求州委州政府协调推进**至福贡220千

—10—

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项目;同时,要求增加**电力输送配额,与全州实现平衡。

6.请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农业小县,呈现出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比重大、耕作条件差、种养植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产量低、增收门路少等特点,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结构调整晚,发展进程缓慢。结合近年成功的经验,请州委州政府在**牛、草果两大特色产业上给予项目包装、资金争取、产品宣传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7.请求帮助协调推进滇藏新通道前期工作。滇藏新通道是连接西藏察隅与云南**两县的唯一公路,是一条进藏边防公路和连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也是滇藏两省区发展经贸往来、交流民族民间文化、开发旅游、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的必经之路,极具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该公路网线沿经海拔相对低,常年无冰雪封山期,可以解决现有国内进藏公路存在的季节性封山而中断公路通行的弊端,将实现云南省到西藏公路常年通车。请求州委州政府帮助协调推动省政府、西藏自治区及有关单位推动滇藏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启动项目。

8.请求帮助协调推进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并争取补偿资金。**县拥有丰富的生物、旅游、水能、矿产资源,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全县70%的面积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长期承担着**中上游水源林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任务,保护责任重大。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致使全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请求州委州政府帮助协调推进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并给予争取补偿资金。

9.请求帮助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由于财政困难,城镇化投入不足,与州内其它三县相比,**城镇建设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根据实际,请求州委州政府给予帮

—11—

助协调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继续帮助争取**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后续资金1500万元;二是帮助协调县城“两污”工程建设资金;三是帮助解决民族中学(**一中)校舍改造资金800万元;四是帮助解决新建县文化馆资金450万元。

10.请求解决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在上世纪,**县在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指导下,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由于当时建设成本高,加之地方财政无力配套资金,在发展中遗留下不少历史欠债,其中,交通建设欠债220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欠债425万元,政法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欠债450万元,教育基础建设欠债400万元,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鉴于我县财政困难,恳请州委州政府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县部分历史欠债。

尊敬的**及各位领导,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虽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是**的后发优势明显,旅游、生物产业已逐步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对**发展前景和美好明天充满无限的希望。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奔向小康。

—12—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目录 一、县域电子商务的战略价值 (7) 二、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9) 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分为六个梯队 (13) 四、"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出炉 (15) 五、县域撑起浙江电子商务半边天 (18) 六、产趣群为县域电子商务奠定坚实基础 (20) 七、县域网购消费増速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 (24) 八问题与展望 (25) 附录1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方;、去说明 (26) 附录2 :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29) 附录3 :县域电子商务微案例 (32) 报告作者 (34) 致谢....................................................... 34 图表目录 图表1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构成 (9) 图表2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10) 图表3全国各省市县域网商指数 (11) 2 All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3 Ali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图表4全国各省市县域网购指数 ....................................... 12 图表5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六个梯队 ...................................... 13 图表6第一二梯队各项排名 ........................................... 14 图表7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六个梯队地理分布 ........................... 14 图表8浙江各城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 19 图表9 "电子商务百佳县"特色产业集群举例 (20) > f _1_ 刖言 2010年,阿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网商发展指 数"研究,并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先后发布多份年度、季度网商发展指数报 告,对全国网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最近四年,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到10.67万亿元1 ,进入"十万亿时代”。与之相应的,各界对"电子 商务"的认识不断扩展和深化,先后经历了 "工具' "渠道' "基础设施"等阶 段,并逐步进入"电子商务经济体"新阶段2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及时、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 研究中心基于近年在网商、网络零售、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体等方面的 研究,广泛征询专家建议,构建形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 工业与信息化部,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fd7523291.html,/jrzg/2014-01/11/content_2564458.htm 2 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2013年4月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百强县发展报告

百强县发展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摘要:工业强县(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及其他相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创新评价方法,对2016年各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

根据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课题组得出2016年我国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和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发展活力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见附件2)。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图1)。 图1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图 一、纵向比较 (一)东部及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辽宁下降幅度较大 2016年排名上升的县(市)有57个,上升较快超过15位次的有21个,主要为东部及中西部资源型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创新指标较好,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化率、利润率及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指标占优。2016年排名下降的有28个,下降超过15位次的有12个,主要为东部及东北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下降较快主因在于工业增速、利润率及创新指标较差,尤其是辽宁各县(市)问题突出导致排名降幅较大,平均下降超过30位。此外,昆山、江阴及晋江等六地排名保持不变。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沈丘县是周口市的东大门及豫东南与皖西北交往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属黄淮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交通发达,漯阜电气化铁路、宁洛高速公路、沙颍河航运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556个行政村,总人口124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是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县份之一。现阶段沈丘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产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的不利形势下,走出了一条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聚酯网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十五”末54.45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到2010年的28.5∶41.5∶3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5%,产业结构进一

步优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3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是“十五”末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3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是“十五”末的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9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净增10.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成为沈丘国民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全国“县级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加快转型,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工业突破为抓手,加强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企业,主攻大项目,推动大招商,实现了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科技创新五大新突破,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加工、棉纺织造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3.6%。“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4%,占GT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010年的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并在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0年底,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要素,只有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文明目标。像xx这样的贫困边境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及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为工业增加值1490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全县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 : 20 : 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xx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L、下,20xx年我县 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退牧还草工程、白户牧民定居工程、xx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xx 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 ^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xx 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xx,积极参与优势 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xx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 地区和牌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总虽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xx年全县经济总虽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 全区财政收入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