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硅藻检验法的改良
污水处理中的硅藻处理技术

繁殖速度
硅藻的繁殖速度较慢,影响了处理效 率的提高。
处理效率
硅藻处理技术的处理效率受多种因素 影响,如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等, 需要进一步优化。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问题
运营成本
硅藻处理技术的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
维护保养
硅藻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提高污水处理的稳定性
硅藻是一种生物,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硅 藻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和繁殖来适应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提高污水处理的稳定性 。
硅藻处理技术可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平衡的调节来提高污水处理的 效率。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硅藻是一种光合作用生物,能够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水 体的溶解氧含量和pH值。
污水处理中的硅藻处理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硅藻处理技术概述 • 硅藻处理技术的优势 • 硅藻处理技术的实施步骤 • 硅藻处理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硅藻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01 硅藻处理技术概述
硅藻处理技术的定义
硅藻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硅藻进行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它 通过培养硅藻,利用硅藻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去除污水中的 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利用硅藻的密度差异,通 过沉降方式将硅藻从污水 中分离出来。
过滤分离
采用过滤膜或过滤介质, 将硅藻从污水中截留下来 。
回收利用
将分离出来的硅藻进行回 收利用,如制作生物质能 源或硅藻土等。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减量
通过减少污泥中的水分和固体物含量,降低污泥处理成本。
污泥的稳定
法医学刑事物证鉴定硅藻检验检材提取及送检要求

检材提取要求:
1、取器官原则:先腹腔后胸腔,腹腔先肾后肝,胸腔先心后肺。
2、提取数量:肾脏一侧,肝脏200克,整个心脏,右肺下叶。
3、器官提取要求:必须使用干静的器械(用前经双蒸馏水或纯水 冲洗两次),保证器官检材不受水源或尸体外表物质污染。
4、现场水样提取要求:(1)已知入水点的,同时提取入水点和 尸体发现点的水样;(2)未知入水点的提取尸体发现点的水样; (3)水深不足1米的取靠近底部的水样,水深超过1米的取1米以 下的水样;(4)取水数量为500 ml左右。
检材包装要求:
1、器官检材包装:提取的器官检材必须用可密封的广口瓶包 装,包装瓶(及其内盖)在盛装检材之前,必须用双蒸馏水或 纯净水冲洗2次。 2、现场水样包装:现场水样可以用矿泉水或饮用纯净水等干 净瓶子包装,但在盛装现场水样前必须用现场的水冲洗2次。 3、检材标识:必须符合案件物证标识要求。
保管送检要求:
1、器官检材提取后必须装入符合包装要求的容器中密封保存,不 能加入任何防腐剂。 2、不能及时送到检测实验室的应放入冰箱冰冻保存。 3、现场水样不必冰冻,但必须保证密封良好。 4、送检要求:如果送检路途较远的,最好放置在冰盒或冰袋内降 温送检。
符合提取、包装、送检要求 的案例(送检时为降温,还 专门在整理箱内放置两瓶结 冰的水)。
其余18起案件,无论是 单独送检肺或肾,还是同时 送检肺、肝、肾3样或其中2 样脏器检材,均能检出硅藻, 且阳性结果均符合案件情况, 为法医做出溺死鉴定意见提 供依据。
注:黄色表示“未送检”,红色表示“未检出”
典型案例:
注:上图为从现场水样中检出的硅藻(同一视野) 下图为从小杰肾脏检出的硅藻(不同视野)
法医学刑事物证鉴定 硅藻检验检材提取及送检要求
环境分析学水质检测方法改进和革新

环境分析学水质检测方法改进和革新水质检测方法改进和革新对于环境分析学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质污染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因此,发展更加准确、高效和可靠的水质检测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以及监测和管理水资源。
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通常依赖于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如耗时、费力、成本高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新的水质检测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浊度和电导率等,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和响应快的特点。
例如,利用光纤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于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和监测,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其次,利用生物传感器进行水质检测也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体的可测量反应来检测和监测水质污染物。
例如,利用酶、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等可以进行水质指标的定量分析。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广、选择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水质检测方法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
通过收集海量的水质数据,并应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水质模型,预测和监测水质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效、便捷和精确的水质检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应对水质问题。
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改进和革新水质检测方法还需要关注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是保障水质检测质量的关键。
需要确保监测点的布局合理、监测设备的运行正常、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质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水质检测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分析学水质检测方法的改进和革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水质检测带来新的突破。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优化管理也是推动水质检测方法改进和革新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和可靠地评估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硅钼蓝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硅的方法改进

硅钼蓝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硅的方法改进用硅钼蓝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二氧化硅时,用1-氨基-2-萘酚-4-磺酸(1-2-4磺酸)作还原剂,该试剂挥发出强烈刺激性气体,危害健康,污染环境。
经多次实验表明:改用氯化亚锡作还原剂代替1-2-4磺酸后,操作简便,准确度、精密度高,重现性、稳定性好,能满足分析要求。
标签:1-氨基-2-萘酚-4-磺酸;氯化亚锡;微量二氧化硅;测定化肥事业部脱盐岗位制备的二级脱盐水,大部分作为锅炉给水,少部分送往各分析室,作为分析工作中试剂用水,脱盐水的质量与产品质量和分析准确度密不可分,另外蒸汽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锅炉和各生产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严格控制脱盐水及锅炉蒸汽二氧化硅的含量成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技术中心化肥分析站对微量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它的不足是该方法中使用的还原剂1-2-4磺酸溶液挥发出强烈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呼吸道系统、眼睛毒害大;使用后的废液也造成环境污染;1-2-4磺酸溶液由三种试剂混合而成,药品配制相当繁琐,而且高温易变质,低温易结晶。
改用氯化亚锡作还原剂,克服了以上不足,操作简单,且有较高的回收率和良好的线性。
1 实验1.1 仪器与试剂仪器:2100分光光度计。
试剂:(1+1)盐酸溶液;10%钼酸铵溶液;10%草酸溶液;2.5%氯化亚锡-甘油溶液:称取2.50g二水氯化亚锡(SnC12·2H20)倾于100ml甘油中,加几滴浓盐酸,温水浴内溶解,摇匀贮于棕色滴瓶中。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称取0.4730g 优级纯硅酸钠(NaSiO3·9H20)溶解稀释至1L,得到0.1mg/ml二氧化硅标准贮备液。
取此贮备液5.00ml稀释至1L,得0.5?滋g/ml二氧化硅标准工作液。
1.2 试验原理在一定酸度下,活性二氧化硅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用氯化亚锡还原成硅钼蓝,此蓝色的色度与水样中活性二氧化硅成正比,磷酸盐和Fe3+的干扰可加草酸加以消除。
硅藻土提纯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硅藻土提纯方法
我国硅藻土资源虽然丰富,但大部分是中低品位的硅藻土,优质土较少,从品种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在许多领域无法充分利用。
所以,着重研究解决硅藻土的提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硅藻土选矿提纯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除原矿中的石英氧化铁及有机物等,从而提高硅藻土精矿品位。
常见的提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擦洗法
擦洗法提纯硅藻土的通过擦洗将原料颗粒打细,尽量使固结在硅藻壳上的粘土等矿物杂质脱离,然后根据各矿物性质和颗粒范围的不同进行提纯。
擦洗法可去除硅藻壳体外面的杂质,但对清除硅藻微孔内的杂质作用不大。
擦洗法提纯硅藻土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占地面积较大,用水量大,生产周期较长,硅藻精土烘干耗能也较大。
2. 酸浸法
酸浸法是通过剥片后酸洗,除去矿浆中大部分铁和铝等杂质,再次沉降分级后进行粗选、剥片、酸浸处理以达到预期要求。
研究显示酸浸法不但可以提高硅藻土含量,还可以对硅藻孔结构进行修饰。
但常规酸浸法提纯时间长,酸用量大,成本高,污染环境等,不利于工业生产,大大影响了其应用前景,而微波强化硅藻土酸浸提纯工艺研究不仅能较好地缩短浸取时间,而且能使浸出率提高。
3.焙烧法
焙烧法是将硅藻土粉直接送回窑中焙烧。
焙烧后,微孔和空隙中的物质挥发,硅藻土比表面积增大,性能提高。
但焙烧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粘土类杂质无去除效果,一般需要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4.综合法。
浅议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浅议溺死的法医学鉴定发表时间:2014-01-09T10:10:41.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周兴斌[导读] 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鉴定经验,浅谈案件中对溺死的检验鉴定方法,现报告如下。
周兴斌(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清河分局刑侦大队 112000)【摘要】溺死,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淹死。
它是指呼吸道内在进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下,影响到呼吸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造成体内缺氧,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现象。
因为大部分溺死案例中的尸检无明显特征性,所以在法医尸检鉴定的工作中,对于溺死的鉴定一直是个难点。
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对溺死案例的研究,为溺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更系统准确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溺死法医学鉴定尸体水中【中图分类号】R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57-02 长期以来,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对溺死的鉴定一直存在较大的困难和争议,且判断水中尸体属于溺死还是死后抛尸入水是界定案件是否为他杀的关键所在,然后在案件中发现的尸体大部分都因时间较久,已发生腐烂,仅从尸体表象进行判断是无法对案件作出界定的。
传统的溺死检验方法有硅藻的检查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发展,有的学者利用更为先进的手段,致力于溺死检验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1]。
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鉴定经验,浅谈案件中对溺死的检验鉴定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尸表检验所见1.1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通常会遇见两种溺死尸体,一类是溺死时间较长的尸体,这种情况下尸体的表面特征不明显,甚至因为尸体已经开始腐败,更是无法判断是否为溺水致死;另一类是新鲜的溺死尸体,这种情况下的口鼻周围会出现泡沫,是因为口鼻在吸入外来的水或其他液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可作为诊断是否为溺死的重要依据,但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不会超过案件的20% ,一旦溺水时间较长,则泡沫会逐渐消失不见。
二甲硅油片中二甲硅油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研究

二甲硅油片中二甲硅油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研究摘要:二甲硅油片是用于胃肠道胀气的传统药品,主要成分是二甲硅油和氢氧化铝,产品中二甲硅油的含量检测方法采用的是重量法。
法定的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详细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由于不同的人理解的不同,检验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差异很大,所以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将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细化、对不合理的部分规定进行了调整,对没有规定的操作进行了改进,让检验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产品的检测结果数据更加准确更加真实。
关键词:二甲硅油;含量检测;重量法;二甲硅油片的简介:1、二甲硅油片为白色或类白色片,每片含二甲硅油25毫克、氢氧化铝40毫克,辅料为葡萄糖。
本品为消胀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胃肠道胀气。
二甲硅油片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2、药品试剂、样品和设备试剂:三氯甲烷(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样品:二甲硅油片(四川同人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电子天平(感量0.01mg、0.1mg)德国赛多利斯超声波仪:中国济南红日超声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永光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北京永光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二甲硅油片中二甲硅油的检测方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取二甲硅油片4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二甲硅油0.2g),用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G4垂熔漏斗滤过,滤渣与滤器用三氯甲烷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滤液置110℃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1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即得供试品中含二甲硅油的重量。
4、原有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造成了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差异,可能使数据失真。
4.1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15ml,关于第一次提取三氯甲烷的用量15毫升不合理,第一次提取的二甲硅油药粉样品量较大,15毫升三氯甲烷加入后,只能起到基本的润湿,不能够实现浸泡和提取;4.2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提取方式和时间没有做详细的规定;4.3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提取液的转移和清洗没有做详细的规定;5、检测标准改进的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我们做了如下改进)5.1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15ml,第一次提取用三氯甲烷的量由15毫升改为30毫升;(检测结果对比见表一)5.2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提取方式为超声提取,每次25分钟,超声温度22℃~25℃;(检测结果对比见表二)5.3 三氯甲烷提取8次,每次提取液的转移办法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具体操作我们调整为提取液用滴管小心吸取,每次超声完毕后,用少量三氯甲烷(约2ml)清洗瓶塞,这样可以减少提取液在容器内表面的附着;(检测结果对比见表一)表一:表二(浸提法和超声法的含量对比)6、结论和讨论6.1 二甲硅油片中二甲硅油的检测方法细化后,具体操作为:取本品4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约3g(约相当于二甲硅油0.2g),置100毫升具塞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第一次30ml,后面七次15ml)密塞;并用封口胶密封,超声提取30分钟,(温度22℃~25℃,功率500W),共提取8次,每次超声完毕后,用少量三氯甲烷(约2ml)清洗瓶塞,洗液并入锥形瓶中,锥形瓶放置于30度斜面静置(放置前先倾斜锥形瓶,让沉淀集中于一处),静置时间第一次至第四次30分钟,第五次至第八次10分钟,将锥形瓶中的提取液用滴管小心吸取置250ml烧杯中;合并三氯甲烷液,用G4垂熔漏斗滤过,滤渣、滤器与滴管用三氯甲烷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滤液置110℃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80℃水浴上蒸干,并在11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即得供试品中含二甲硅油的重量,平行操作二份。
海洋生物除藻剂的遗传技术改良研究

海洋生物除藻剂的遗传技术改良研究引言:蓝色的海洋覆盖地球的七分之四,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然而,海洋生物之间的竞争和生态平衡却常常被藻类过度生长所打破。
藻类过度生长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海洋活动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和环境影响。
因此,发展一种高效、环保的海洋生物除藻剂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除藻剂的遗传技术改良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海洋生物除藻剂遗传技术的概述海洋生物除藻剂的遗传技术改良研究主要通过人工改变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组来增强其对藻类的识别和降解能力,从而提高除藻效果。
常见的遗传技术改良方法包括基因工程、突变诱变、基因选择和杂交育种等。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使海洋生物除藻剂具备更高的除藻效果、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和更低的环境风险。
二、遗传技术改良的海洋生物除藻剂研究进展1. 基因工程技术在除藻剂研究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调控内源基因表达来增强海洋生物对藻类的降解能力。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藻类特异性基因导入除藻剂微生物中,使其具备降解特定藻类的能力。
2. 突变诱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突变诱变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技术改良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诱导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突变,进而获得具有更强除藻能力的株系。
突变诱变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控制突变的方向和范围。
3. 基因选择和杂交育种技术的结合应用基因选择和杂交育种技术结合可以通过筛选具有更强除藻能力的株系和亲本,进一步提高海洋生物除藻剂的效果。
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选择性繁殖和交配,提高目标基因的传递率和稳定性。
三、遗传技术改良的海洋生物除藻剂研究的局限性与挑战1. 环境风险评估的必要性遗传技术改良的海洋生物除藻剂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风险评估,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2. 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虽然遗传技术改良能够提高海洋生物除藻剂的效果,但其在大规模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