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含义

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对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

程。

3.能够对共价键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定义: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

(3)成键本质:

(4)成键条件:

(5 存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老师讲解: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Cl22 N2

O2

学生根据离子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试着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老师加以纠错,学生自己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高:

例1. CO2 CH4 HCl H2O NH3

H2O NH3 CO2 CH4 HCl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3.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2 H2:

HCl: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H2O: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4. 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

电子对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5、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或来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6、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和的物质,,

,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比弱,比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练习,巩固提高:

例3. 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 ),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 2 (2)O 2 (3)NH 3 (4)CH 4 (5)SO 2

例4. 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

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

A .Na 2O 2

B .Na 2O

C .NaOH

D .CaCl 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 )

A .Cl 2

B .H 2O

C .N 2

D .CH 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 .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 .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 .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 )

A .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 .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 .H 2O 分子中的化学键

D .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 )

A .3NH

B .Cl NH 4

C .S H 2

D .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 .3BF

B .4CCl

C .2CO

D .5PCl

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l H

B .????????????????O

C O C .-????????]H O [

D .?

??

?????????????O Cl H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课时共价键)

九 板书设计: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1)定义:: 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 :

(3)成键本质:

(4)成键条件:

(5)存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②结构式

3.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5、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2).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

6、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氢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学设计(完)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 (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第三节 化学键(最新版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第1课时)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Na+Cl2====2NaCl 二、电子式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活动与探究 1.为什么NaCl中Na原子与Cl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Na2O中Na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却是2∶1。 2.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 [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课件演示]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板书 H2+Cl2====2HCl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师: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师:为什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这是因为在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而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完全失去电子给氯原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电子式的表示是不同的,同学们要注意这点区别。 [多媒体展示]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O2、NH3、CH4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 板书: 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4.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键 1.钠与氯气反应实验: 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色火焰(原因:金属钠与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集气瓶中有白烟生成(原化钠。 因: )。 2.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原子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离子结构NaCl形成过程 示意图的途径示意图 电子 Cl:得到Cl-: 电子 3、离子键概念:称为离子键。 思考:“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相互吸引吗? 4、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5、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6、离子化合物: 由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通常, 由形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BeCl等。) 32 思考: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吗? 注意: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大多数金属化合物)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1)KI(2)HBr(3)Na 2 SO 4 (4)NaOH(5)KNO 3 7、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 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Na:失去Na+:阳离子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来表 示Na+Mg2+

阴离子电子式: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并标明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AB 型 : AB 型: 2 A B 型: 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 钙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钙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NaCl : MgO Na 2S : MgCl 2 ③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 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 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Br : MgCl 2 : 第二课时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分子时 一般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通常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 3、成键本质: 共用电子对 4、共价化合物 以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所组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 H 0、C0 等。 2 2 注意: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 化合物中(如 NaOH 、Na 2O 2 ) (3)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方法: 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如果有,则为离子化合物;如没有,则为共价化合物。 5、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 [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 e-

[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 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 ,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 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 [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 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 [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 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 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a、I 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 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b 、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 A、A== A、A≡A,如Cl-Cl、C= C、N≡N A”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表示。知识点五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知识点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⒈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主要特征:①广泛呢存在于分子之间。②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4-5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③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④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2)溶质与溶剂间的分子作用力越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如:CH4和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CH4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机型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二、氢键

化学键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键》第1课时教案 长阳民族高中秦文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学习离子键形成过程,锻炼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怀疑、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学案导学,师生讨论 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试图填写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准备教学案例,预测家教学过程中可能的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左右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根据预习情况,讲解讨论,了解化学键。 (二)实验展示,情景导入 观察演示实验,在白板上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拓展 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拓展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进入电子式的书写。 (四)练习提高,反思总结: 通过对电子式的书写,通过练习巩固概念,提升解题能力。 (五)完成学练案,总结回顾,如果有时间,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 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 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 (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 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三提出疑惑:离子键地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根据NaCl地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含有离子键地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2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 3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地是() (1)KI (2)HBr (3)Na 2 SO 4(4)NH 4 Cl (5)H 2 CO 3(二)、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地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地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离子电子式:Na+ Mg2+ 例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钙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注意:阳离子地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地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钙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硫离子 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 (三)、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地离子不能合并) NaCl: MgO CaCl 2: Na 2 O 2 (四)、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例3.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地形成过程: 注意:左边写原子地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地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地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例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KBr: MgCl 2: Na 2 S: 反思总结:1含有离子键地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不一定含共价键键. 2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 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3阳离子地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地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地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地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 地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地转移方 向,不写反应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地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地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地是() A.10与19 B.6与16 C. 11与17 D.14与8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地是()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兴化市第一中学李万众 教案背景:初中化学中仅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已经知道NaCl中是由于Na+和Cl-之间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的,又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键的概念,而且学生对静电作用也不是完全理解。所以本节课应该注重这部分的讲解和知识的延伸。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但是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应该从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出发,慢慢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低起点,小台阶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板书练习,注重课堂讨论,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 教学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内涵 2、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式的书写规则 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依据,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引入离子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难点: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引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演示】教师演示1-2(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课本19页的表格中。 点燃 【板书】]2Na+Cl2====2NaCl(冒白烟)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本文是关于《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第3节化学键 一、化学键 ①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②种类(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1)实验探究NaCl的形成 (2)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Na: Na+: Cl: Cl-: (3)离子键 ①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离子键不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②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③成键的本质: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相互结合在一起(注意:阴、阳离子之间不会发生电荷中和,因为在

阴、阳离子之间之间除了有静电相互吸引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所以所谓阴、阳离子电荷相互中和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作用) ④成键的条件: 活泼金属(即IA 族、IIA 族)或NH 4 M(金属原子)??→?- ne 失去+ n M ??→?化合 活泼非金属(即VIA 族、VIIA 族) X(非金属原子)-???→?- m me X 得到 ⑤成键的原因 a.原子之间相互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 b.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处于平衡状态. c.体系的能量最低. (4)离子键的存在范围:离子键一般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强碱和绝大数的盐中,即离子键一定存在于化合物中. (5)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①阴、阳离子的半径的大小; ②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目的多少. 特别提醒:并不是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在强碱中也存在离子键,比如NaOH 等;另外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比如NH 4Cl 晶体中,NH 4+ 与Cl -之间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三、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分类: ①由活泼金属元素(即IA 族、IIA 族)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即VIA 族、VIIA 族)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 、MgCl 2、Na 2O 、Na 2O 2、CaO 等. ②由活泼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或酸式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比如Na 2SO 4、K 2CO 3、NaHSO 4、KHCO 3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 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疑、引思、辅导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设问]从元素周期表我们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可以形成无数的化合物,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合物己超过3000万种。各种原子是以什么力量和什么方式结合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吧!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老师]要知道什么离子键呢?还必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老师]不错,下面我们来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交流] [引导]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我们知道,钠是由钠原子组成的,氯气分子是由氯原子构成的,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呢? [ [讲述]在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为钠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为氯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咸宁市的照片,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第三节化学键教学设计(1)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教学课时:3课时 主备教师:辅备人: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学习的化学键指的是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其核心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学生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本节是在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节介绍有关化学键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解决重点的关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地位: (1)掌握化学键的定义。 (2)掌握化学键类型。 2.目标解析: (1)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将要遇到的问题是化学键的有关内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运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法等,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多媒体。 四.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自学(时间约3—8分钟)

小问题1:离子键。解析: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 问题一:化学键具有哪些类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键的性质。 1.阅读教材P23的内容,自己总结并交流得出化学键的定义。 讲解: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类型有哪些? 3、离子键指的是什么? 【问题1】你会画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阅读P21,讨论交流。 4、下图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NaCl的形成过程。 5、 Na+与Cl-之间是一种什么作用使它们不能相互远离? Na+与Cl-能否无限制的靠近呢? 6、什么叫离子键?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离子键成键实质是什么?哪些元 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Na+与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 7、什么叫电子式?如何书写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式?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解:【总结】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知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Na+ Mg2+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河镇磨盘小学雷亚教学目标: 1、理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的家乡,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尤其让作者难忘的,是小溪里那一排排,一块块的搭石。 3、前面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生词。现在来回顾一下,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如何出行的?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摆搭石、写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交流。先说说第二自然段你划出来的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2)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3)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 4、精读第三自然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想想一下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4)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来场接力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马上接上后面。老师读得快,你们也快;老师读得慢,你们也慢。 朗读指导:体会“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节奏有快有慢)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5)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段里,你能找到描写家乡自然风景的词语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看着这两个词,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7)解释“绰”的意思。 (8)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板书:画面美)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化学键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及常见的分子空间结构. 4.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学业基础 [预习新知]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形成过程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原子:Na Na×、Mg ×Mg×Cl错误!错误!错误!、S·错误!· 阳离子:Na+Na+、Mg2+Mg2+;

阴离子:Cl-[错误!错误!错误!]-、S2-[错误!错误!错误!]2-。 ②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形成过程(以Cl2形成为例) 用电子式表示::Cl Cl::Cl:Cl: ???????? ?+?→ ???????? (2)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成键粒子:原子。 (4)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5)存在 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2、O2、N2。 ②共价化合物,如CO2、HCl、H2SO4。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CO3、NH4Cl。 2.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4.含有共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粒子 单质 H2:H错误!H、N2::N??N: 化合物 H2O:H错误!错误!错误!H、 CO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CH4: (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N2: 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