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离子键学历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学历案【学习主题】离子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设计者】冯晓伟【学习目标】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2、通过讲解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
【评价任务】1、完成思考2.3.4.5以及例1。
(检测目标1)2、完成思考6以及例2.3.4。
(检测目标2)3、完成课堂检测。
(检测目标1、2)【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思考1】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成千上万种物质,这是为什么?二、课中学习【实验探究】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宏观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2】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3】在氯化钠中Na+和Cl-之间的强烈作用可能是哪些作用?一、离子键1.离子键的定义:2.离子键的特点:(1) 成键作用:(包括和)。
(2)成键原因:。
(3)成键微粒:。
(4)成键元素(主要):元素和元素。
二、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物质类别):。
【思考4】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吗?【思考5】非金属不能形成离子键吗?例1. 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A.KIB.HBrC.Na2SO4D.NH4ClE.H2CO3三、电子式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书写原则:(1)最外层电子最多占据4个方向(2)每个方向最多2个电子例2.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K Ca O FK+ Ca2+ O2- F-注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例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CaCl2 Na2SMgO KF例4.用电子式表示以下物质的形成过程:K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化学人教必修二1.3《化学键》

2.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
原子 a b c d e f g
M 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①a 和 c ②a 和 f ③d 和 g ④b 和 g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键的成键实质、成键条件,同时还考查原子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由原子 a~g 的 M 层电子数可知,M 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a~ g 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b 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g 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所以 a 与 f、b 与 g 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教材整理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的形成(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 (1)实验
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
黄色火焰,有
白烟
生成
结论:钠在氯气
中燃烧生成了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点==燃== 2NaCl
(2)理论分析
2.离子键的概念与本质
带相反电荷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答案】 (1) (2)点及注意事项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例 原子
如:
简单 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
阳离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Li+、Ca2+、Al3+等
子
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应用方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
教材整理 2 化学键 原子
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 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 离子
3.化学反应的本质 表象: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 本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 新化学键的形成。 4.用化学键的观点解释 H2 与 Cl2 反应形成 HCl 的过程 (1)步骤 1:H2 和 Cl2 中的化学键断裂(旧化学键 断裂 )生成 H 和 Cl ; (2)步骤 2: H 和 Cl 结合成 HCl ,形成了 H 和 Cl之间的化学键 H—C(l新 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课时: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化学键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
难点: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示例引入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原子之间是如何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的。
二、讲解(15分钟)
1. 共价键:介绍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 离子键:介绍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3. 金属键:介绍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实验验证不同类型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化学键的种类及知识要点。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及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同时,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三一文库()/高一〔人教版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知识分析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键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与区别3. 化学键的的形成与断裂4.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关系5. 实际案例分析: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键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背后的化学原理。
2.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阐述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分析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探讨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5.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类型和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化学键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学生将学习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理解它们在分子中的分布和影响。
7. 键长、键角与分子的立体构型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键长、键角的概念,并探索它们如何影响分子的立体构型。
8. 分子轨道理论学生将简要介绍分子轨道理论,理解π键和σ键的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决定分子的性质。
9. 氢键学生将学习氢键的概念,了解它与其他化学键的区别,并探索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
10. 化学键的近似计算学生将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bond order and bond energy, and learn how to approximate the values of chemical bonds.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1)

谢谢大家!
1.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
是 (A)
A K O K K [ O ]2 K B Cl Ba Cl [ Cl] [ Ba]2[ Cl]
C F Mg D K Cl
F
Mg 2 [ F ]2
K Cl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B··r
··
·+
·Ca·+
.
B····r :
[:B·r·:]··
Ca2+[:B·r·:]··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 2O MgBr2 CaF2 BaCl2
书写要点
1.左边是原子的电子式,右边是化合物的电子式; 2.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离子须标明电荷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 4.箭头左右边相同的原子或离子不可以合并写 5.不能把“→”写成“=”。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微视频学习情况反馈
表现优秀的学生: 贾依霏、庄龙行、汪海毓、 李曼禾、蔡江涛、邓洋洋、 杨文婷、江淼。
微视频学习情况反馈
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不准确,没 有掌握判断的技巧。
2、对离子和原子认识不清,电子式书写不正 确。
3、个别学生对常见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记忆不准确。
作业一、下列物质中是离子化合物的有:
1、H2O 4、CaS
7、Na2O 10、CaF2 13、NH3 16、Mg3N2
2、CaCl2 5、H2SO4 8、 NaH
11、NH4Br 14 、 CO2
3、KOH
6、 Na2O2 9、 Na2SO4 12、 K2CO3 15、 Na3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
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推进新课]
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书2Na+Cl2====2NaCl
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展示]
图1-3-3
师: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
[展示多媒体课件]
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