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次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说教材:1. 本节地位及作用这次的教学课题是人教版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主要讲述了离子键的含义,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本节课是《化学键》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

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3.重、难点离子键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学情: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知识的储备不充分,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他们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

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基础知识导引】一、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4.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

5.知道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知道氢键影响物质熔沸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小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实验结论:钠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氯的电子层结构为不稳定结构,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当钠与氯气相互接触并加热时,钠、氯原子具备了发生电子转移的充要条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了稳定的离子——Na和Cl。

带异性电荷的Na和Cl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想一想:Na与F、K 与SO4、Ca与O等阴、阳离子之间能否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3.离子键的形成和存在(1)形成;形成离子键的首要条件是反应物中元素的原子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

《化学键教案》word版

《化学键教案》word版

《化学键教案》word版第一章: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解释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1.2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1.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离子键的形成与断裂共价键的形成与断裂金属键的形成与断裂氢键的形成与断裂第二章: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解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强调离子键形成的条件2.2 离子键的特性电荷的吸引作用离子的排列与结构2.3 离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电解质第三章: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解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强调共价键形成的条件3.2 σ键和π键解释σ键和π键的概念强调它们在共价键中的作用3.3 杂化轨道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共价键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金属键4.1 金属键的形成解释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强调金属键形成的条件4.2 金属键的特性自由电子的概念金属离子的排列与结构4.3 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第五章:氢键5.1 氢键的形成解释氢键的形成过程强调氢键形成的条件5.2 氢键的特性电负性差异的作用氢键的强度与稳定性氢键对分子结构的影响5.3 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水分子的氢键结构蛋白质中的氢键作用核酸中的氢键作用第六章: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6.1 化学键的极性解释化学键极性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性的影响6.2 分子的极性解释分子极性的概念强调分子结构对分子极性的影响6.3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的溶解性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非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第七章: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能7.1 化学键的键长解释化学键键长的概念强调原子半径对化学键键长的影响7.2 化学键的键能解释化学键键能的概念强调化学反应中键能的变化7.3 键长和键能的关系键长和键能的负相关性键长和键能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第八章:化学键的极化8.1 化学键极化的概念解释化学键极化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化的影响8.2 化学键极化的类型永久极化瞬时极化取向极化8.3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分子的熔点和沸点极化分子的溶解性第九章:分子轨道理论9.1 分子轨道的概念解释分子轨道的概念强调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9.2 分子轨道的类型σ轨道π轨道σ轨道π轨道9.3 分子轨道在化学键形成中的应用σ键的形成π键的形成分子轨道对称性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第十章: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10.1 化学键振动的类型正常振动反常振动10.2 化学键振动频率与分子性质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熔点和沸点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极性的关系10.3 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解释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强调转动能对分子性质的影响第十一章:化学键的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11.1 化学键能级概念解释化学键能级概念强调量子力学在化学键能级计算中的应用11.2 近似能级的方法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蒙特卡罗方法11.3 化学键能级对分子性质的影响能级分布与分子化学键的稳定性能级分布与分子的反应活性第十二章:化学键的电子云和杂化12.1 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解释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强调电子云在化学键形成和断裂中的作用12.2 杂化轨道的概念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化学键形成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性12.3 杂化类型及其在分子中的应用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其他杂化类型第十三章:化学键的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13.1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偶极矩的变化极化分子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13.2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解释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强调分子间作用力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3.3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第十四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14.1 化学键断裂的条件解释化学键断裂的条件强调能量变化对化学键断裂的影响14.2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解释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强调成键原子之间的电子重排14.3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在反应中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的键断裂和形成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化学键的主要概念和性质总结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化学键在化学科学中的核心地位15.2 化学键研究的发展趋势解释化学键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化学键研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5.3 化学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化学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与断裂、极性、键长和键能、振动和转动能、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电子云和杂化、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断裂和形成等内容。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难点: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回顾化学键的概念。

2.引入本课重点内容,向学生提问:“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类型的化学键?”二、讲解共价键(1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共价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例子,介绍共价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共价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三、讲解离子键(2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离子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实验展示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离子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内容:观察氯化钠的溶解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其离子键的特点。

3.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讲解金属键(2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实例,介绍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金属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各种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区别。

2.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键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编写一份辩论稿,讨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优劣势及应用。

2.提醒学生按时交作业,并督促学生复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和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公开课教案引言:在化学中,离子键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化学键类型。

它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所形成的。

本节课主要介绍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离子键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正离子通常是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它们往往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原子或非金属离子,它们往往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离子键的形成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二、离子键的形成机制离子键的形成可以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来实现。

当一个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形成正离子,具有正电荷。

同时,一个非金属原子获得这些电子,并形成负离子,具有负电荷。

由于相反电荷之间的互相吸引,正离子和负离子被束缚在一起,形成一个离子晶体。

三、离子键的性质1.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这是因为需要克服离子之间的强电荷相互作用力才能分解离子晶体。

2. 离子化合物通常是固体,具有晶体的结构。

3. 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会导电。

这是因为水分子能够将离子吸引离开晶体,并形成水合离子。

4. 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大小和电荷。

正离子电荷越大、负离子的电荷越小,离子键越强。

四、离子键的应用离子键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离子键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钠,给饮料带来了咸味。

2. 盐的结构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盐在食品加工、烹调和保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它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

硫酸铜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4. 氟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牙膏成分,它通过离子键将氟离子与钠离子结合在一起。

氟离子能够有效地预防龋齿。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张喜平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张喜平
三、共价键和化学键
1.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Cl2和HCl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2.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分子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化学键》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喜平
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键的含义,区分离子键、共价键的内涵。
2.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能区分电子式、结构式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的差别。学会书写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4.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难点
能区分电子式、结构式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的差别。学会书写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探究讨论、对比、归纳总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
补充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
(1)实验
(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定远三中 XXX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世界上已知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是这一百多种的元素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后能形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这些元素原子之间又是如何能够结合在一起呢?这是我们接下来探讨的问题。

推进新课板书:化学键1.离子键讲述:我们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来分析一下原因实验 1-2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充满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2Na + Cl点燃 2NaCl2设问:氯化钠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呢?分析:(学生先阅读P21老师后分析)问题:钠离子氯离子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阴阳离子静电作用)延伸:很多物质和氯化钠一样也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方式在化学上成为离子键板书: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成键粒子:阴阳离子成键原因:得失电子成键方式: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键的存在:活泼的金属(铵根)和活泼的非金属(酸根)离子之间(氯化铝和氯化铍除外)举例:KCl MgCl2 CaCl2ZnSO4NaOH NH4Cl板书: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特征:1.熔沸点高 2.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可以导电离子化合物在形成的过程如用上图分析虽然很清晰但是很繁琐,我们发现在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中只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为了方便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表达方式——电子式板书:2.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教学过程[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

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e-[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M n+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电子式。

如Na 、Mg 、Cl 、O 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板书] 1.表示原子 Na ××Mg וCl •O • [练习] Al Si P S H[说明]习惯上,写的时候要求对称。

[教师]电子式同样可以用来表示阴阳离子,例如[板书]2.表示简单离子:阳离子:Na + Mg 2+ Al 3+阴离子: [∶S ∶]2-[∶Cl ∶]-[∶O ∶]2- [练习]:Ca 2+ Br - K + F– [注意点]①.电子式最外层电子数用•(或×)表示;②.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③.阳离子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只需标出化合价。

[板书]3.表示离子化合物NaF MgO KClNa +[∶F ∶]- Mg 2+[∶O ∶]2- K +[∶Cl ∶]- [练习] KBr NaCl[提问]对于象MgCl 2、K 2O 之类的化合物应该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呢?[学生自己动手写,教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说出其中的注意点][教师]对于以上我们所学习的电子式的表示是为了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板书]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判断]1. ∶Cl • + ×Mg × + •Cl ∶ Mg 2+[∶Cl ∶]-2 2 . ∶Cl • + ×Mg × + •Cl ∶====== [∶Cl ∶]-Mg 2+[∶Cl ∶]- 3. ∶Cl • + ×Mg × + •Cl ∶[∶Cl ∶]-Mg 2+[∶Cl ∶]- [学生回答,1,2错误,3正确][注意点]①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式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学生成物中“同类项”,只能分写,不能合并。

②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可不采用③离子化合物形成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连接反应物和学生成物一般用“→”不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

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分子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补充习题1.下列电子式有误的是 ( ) A .氯原子•Cl ∶ B.硫离子∶S ∶C .溴离子 [∶Br ∶] D.钙离子Ca 2+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a 2+[∶Cl ∶]-2 B.Na +[∶S ∶]-2Na + C. [Mg 2+][∶O ∶]2- D. Na +[∶F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 2OB.CaI 2C.KOHD.NaNO 3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aI 2 Na 2S KCl NaCl5、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A .KClB .NaBrC .LiID .KF参考答案:1、BC 2、AC 3、A 4、略5、C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 ‥ ‥ ‥ ‥ ‥ ‥ ‥ ‥ ‥ ‥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3、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Mg 3N 2、Ca 3P 、K 2O )[引言]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和NaCl 一样吗?H 2和Cl 2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 2和Cl 2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呢?[教师]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H × + •Cl ∶HCl ∶ 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所以氯化氢分子也可以表示为H —Cl 。

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三.共价键1.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教师]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1)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2)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 3 ,FeCl 3;[教师]象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提问]还有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呢?举例说明。

[教师]刚才我们所举例的化合物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那是不是所有的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呢?[学生思考,教教师再说明]象NH 4Cl ,(NH 4)2SO 4由非金属组成,但是‥ ‥ ‥‥ • ×是离子化合物。

NH 4+我们把它当作金属离子。

[提问]那么共价间存在在哪里呢?[板书]3.共价键的存在:① 共价化合物中 ②非金属单质 ③离子化合物中的原子团[教师]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用电子式来表示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及其形成过程呢?[板书]4.用电子式表示:① 分子: Cl 2:∶Cl ∶Cl ∶ Cl —Cl O 2 :O ∶∶O O=ON 2:∶N ∶∶N ∶N ≡N H 2O :H ∶O ∶H H-O-H ②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Br 2:∶Br • + •Br ∶→∶Br ∶Br ∶ HF :H • + •F ∶→H ∶F ∶ [练习]CO 2、CH 4、NH 3[教师]在HF 分子中,F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H 原子,电子对偏向于F原子方向,即F 原子带部分负电荷,H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显中性,在HF 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电子的得失,也未形成阴阳离子,所以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

[注意点]1.电子对共用不归属于成键其中任何一个原子,不能像离子化合物一样用[ ]2.不能用“→”表示电子的转移。

[提问]根据H 2、 Cl 2 、 O 2 的电子式思考为什么H 2 、Cl 2 、O 2 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从电子式的角度考虑)[教师]以上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都是由成键双方提供的,那么共用电子对能不能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呢?下面我们通过NH 4+ 的形成及结构进行说明。

我们知道氨分子和氢离子可结合成铵离子,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的呢?[副板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H ∶N ∶H + H +→ H ∶N ∶H[教师]从氨分子的电子式可看出氨分子在氮原子周围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又称孤对电子)而氢离子的周围是空的,当氨分子和氢离子相遇时,氢离子共用了NH 3 分子中未共用的电子对,从而是两者都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又多了一种化学键,氨分子也因氢离子的介入而带了正电荷,变成NH 4+。

像这样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单方面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配位键属于共价键的一种。

[板书]5.共价键的种类:① 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单方面提供的共价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