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
质量管理论文(优秀3篇)

质量管理论文(优秀3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相应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而言,虽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却不能满足学生数量增加的要求。
显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学生量的增加与教学质的提高不相适应的矛盾。
因此,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问题,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滞后,造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课堂、轻检查“的现象。
与此同时,受评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只有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而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滞后,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有些笼统含糊,有些缺乏可操作性,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导致对体育课程定位不合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单方面追求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素质发展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要求,另一种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符合。
这两种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最终导致学生降低体育兴趣,甚至对体育产生冷淡与不满情绪。
(三)缺乏教学质量监控手段,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将教学课目和内容教授给学生,而不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到的知识,缺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信息反馈和监控,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有些体育教师缺少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不能据实统计。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作者:白坤寒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7期白坤寒(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要】网球课是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中重要的专业之一,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出无数优秀的网球人才,是国家培养网球专业人才的主要平台。
由此可见,高校网球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网球人才的质量。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进展。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主要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改革;现状;对策作者简介:白坤寒(1988—),男,山东临沂人,硕士,体育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网球类。
0 引言就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教学的整体水平来看,仍处于不断的摸索与发展阶段,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的网球运动员,真正将高效体育教育网球专业打造成为培养网球人才的核心平台与集中营。
这就需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网球专业的教学改革现状,制定出与时俱进、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对策,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教学水平的提升。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网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解析1.1 教学理念方面对于一个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来说,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功底,同时也要掌握全面的动作技能,以网球理论基础作为学习与提升动作技能的根基,才能够促进网球运动员综合网球技能的全面发展。
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网球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更加侧重于网球运动员各项动作技术的教学,而忽视理论基础对网球运动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不仅缺乏强硬的理论基础作为学习支撑,更是无法全面的掌握好各项技能,产生一种“无本之木”的现象,这些网球运动员一旦遇到各项基础知识与动作技术都比较扎实的高水平运动员,必然会一败涂地。
解析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

解析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高校体育教育在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产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高校体育教育正是培养体育产业从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解析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要加强与体育产业的联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加强与体育产业的对接,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除了传统的体育教育,还应该开设更多的体育产业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与此高校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体育产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经验和见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高校可以加强与体育企业的合作。
体育产业需要不断创新,而高校正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高校可以与体育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推动体育科技的发展,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增加产业的竞争力。
由此产生的创新成果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经济的繁荣。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社会组织是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力量之一,高校可以积极与体育行业协会、体育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开展双向交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体育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国际合作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高校可以与国外优秀的体育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开展体育科研项目,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
通过国际交流,高校可以了解国际先进的体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培养更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参照。
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加强与产业各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优势。
只有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促进策略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促进策略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在多项身体指标上与外国大学生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设置不合理、教育课程定位不准确,体育教学管理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缩小我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差异,必须大力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体育教育的从属地位,变大学生被动锻炼为主动参与;加大体育投资,完善管理机制。
标签:大学生;体质健康;差异;促进策略一、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
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接班人,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和富强。
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一直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大学生上体育课时晕倒或猝死的典型事例。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委联合组织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我国男大学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
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①。
另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几项评比标准方面均处于下滑中。
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与2005年相比,19—22岁年龄组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1000米跑下降更为明显,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05年降低0.36个百分点,20—39岁成年人降低0.39个百分点。
另外,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 (3)1.2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4)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5)二、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6)2.1 人工智能技术的概述 (8)2.2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9)2.3 典型案例分析 (11)三、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2)3.1 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13)3.2 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15)3.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6)四、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策略 (17)4.1 更新体育教育教学理念 (18)4.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20)4.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21)4.4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22)五、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中的挑战与对策 (23)5.1 技术应用中的挑战 (25)5.2 教师素质提升的挑战 (26)5.3 教学资源建设的挑战 (27)5.4 对策与建议 (28)六、实证研究与分析 (29)6.1 研究设计 (30)6.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32)6.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33)七、结论与展望 (34)7.1 研究结论 (35)7.2 研究展望与建议 (36)一、内容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本部分将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智能设备的使用、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等,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本部分将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本部分将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与实践案例。
本部分将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策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首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影响因素和现状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营养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等措施。
在我们总结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有效措施、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新型的设备和工具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这一切的便利也可能会损害到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长时间坐在课桌前学习,缺乏运动锻炼,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混乱等现象很普遍。
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有效措施,旨在促进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今后制定针对性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推动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招聘体育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简要介绍您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在您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3. 结合您所教授的体育项目,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5. 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您会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6.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运动器材,确保安全?7. 在您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终身运动意识?8. 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9.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11. 请谈谈您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
12.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运动素养?13. 针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您认为应该如何优化?14. 请谈谈您在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经验。
15. 在您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16. 针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17. 请谈谈您在体育教学中的科研经历和成果。
18.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19. 请谈谈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0. 针对高校体育竞赛组织,您有哪些经验和心得?二、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应聘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应聘者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等。
同时,应聘者应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2. 面试题目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应聘者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
应聘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
3. 面试题目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应聘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应聘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组织团队比赛、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等。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第16卷第2期 2009年2月 体 育 学 刊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6 No.2F e b .2009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张春合1,彭庆文2(1.怀化学院 体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2.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084)摘 要: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着手,在肯定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探究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解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出现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中国高校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2-0055-04Negative effects of and interve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ZHANG Chun-he 1,PENG Qing-wen 2(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China ;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a 100084,China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nega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teams on such aspects a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while positively specifying its tremendous functions in boosting the reform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in China, analyzed causes for and occurrence mechanisms of negative effects occur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sponding and intervening strategies.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team ;combination of sport and education ;Chinese universities收稿日期:2008-09-13基金项目:200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07YBB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教育改革策略,主要是:加大体育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提升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等。
【关键词】大学教育;体育教育;发展状况;改革策略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推行的是单纯的体育技能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弱化了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参与合作能力和主体性,重视的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结果实现得如何,而几乎完全忽视了利用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以及形成体育习惯等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育部在对近些年来的大学体育教育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于2002年分别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两个政策性文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融入到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去,是我们广大大学体育老师必须要深思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
1、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缺乏
从我国大学大幅度扩招以来,大学招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大量增加。
但是,大部分大学在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硬件诸如场地、设备设施没有跟上,与学生大量增加不相适应,基本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负
荷运转的态势,也当然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
2、体育教育理念更新程度还不够深入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改革,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以强健体质为主要目的身体素质理念,以强化体育氛围和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为主要目的愉快体育教育理念,以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为主要目的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但是,在这些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改革当中,大力强调的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关注和强调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与技能,严重弱视了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健康发展的重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和教育本身的健康
发展。
3、体育老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体育老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
的快速发展,有待提升。
在我国大学体育老师团队当中,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和社会
的快速发展。
当前的大学体育老师,基本上接受的都是传统体育教育,他们基本上都是训练型、技术型人才,他们是一专,但并不能多能,知识面相对较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工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除了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把握得还可以外,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的却非常有限,将其他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的能力普遍不高。
因此,大学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将对大学
体育的教学质量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4、现行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比较死板
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的考核和评价是十分单一的,重点是针对大学生的竞技体育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考核,最后形成体育分数,强调的只是考试成绩的分数结果。
单纯地将各项运动指标进行量化,所有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指标进行考核,且利用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划分学生优劣的唯一根据,使之成为威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唯一法宝,根本就不考虑考核本身的促进和检验作用,也不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的存在事实,这显然对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策略
1、加大大学体育教育的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满足当前大学体育的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经费不足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体育场馆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偏低以及资金的来源十分单一,严重制约了大学体育硬件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高校领导必须要对建设体育场馆设备设施高度重视起来,要进行积极多渠道地争取有效资金。
另外,在进行体育场馆设备设施投入时,还要做到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将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俗话所说的“刀刃”上。
2、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有效利用运动的内在规律,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健康发育,促进他们健
美体格的形成;有效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有段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利用体育运动的对抗性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竞争意识;利用体育教育的独特心理培训方法,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念,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提升他们的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所以,大学体育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将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终身体育等等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稳定的、长期的、持续的健康全面发展。
3、强化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体育教育师资团队,提升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决定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要使素质教育能够顺利有效地全面得到实现,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团队是必须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多方面的实际需要,大学体育老师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便自己更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而促进自身的提高和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4、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实施针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对大学体育课的评价,要重视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实现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过
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
还要考虑将学生的过去情况、现在情况以及理想的状态联系起来做出科学的比较,以及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其他侧面联系起来作比较,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客观的差异,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特殊潜能。
另外,在评价主体方面也要注重多元性的要求,评价主体不仅是老师,还要是学生。
激励和勉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也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认识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以促成学生能够对自我进行主动积极地改进,使其能够获得自我的发展。
另外,除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同学间的客观公正的互相评价,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到评价中去的意识以及促使学生学习去包容别人的良好心态,还可以去很好地弥补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中的不足部分。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而得到了大大地提高,人才已成为影响生产力要素中十分关键的环节。
大学体育教育直接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质量。
所以,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已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同时,在我国大学体育工作者中必须树立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深化改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丽.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j]. 体育科技,2006.03.
[2] 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
体育文化导刊,2004.06.
[3] 陈宏等.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探讨[j]. 四川体育科学, 2002.04.
[4] 陈彦等.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 2003.03.
【作者简介】
晁嘉文(1983-)男,陕西临潼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