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

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

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

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

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

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

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

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

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

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

1.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

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

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

特点。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

4.管理研究面临两个难点?P18

①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首先在信息方面,管理者欲有效和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极其需要口语信息

其次,在用人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离不开对部署形象的了解

第三,在决策方面,管理者的决策还离不开直观判断和抉择。

②管理情境

管理系统要复杂的多,人们无法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离处理。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为一体,难以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做到系统主体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隔离处理。

5.自然决策理论与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的差别P29

①决策主体的认知结果或先验知识②决策规则③情境因素④面向过程或结果

6.管理研究性质的判断:P31

①管理研究必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

②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的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哪些适合思辨方法。

③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探讨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辨研究的结果无疑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

7管理研究类型P34

①按研究层次分类: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②按功能分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③按研究的目的:描述型,解释型,规范型

8研究生论文中概念、名词常出现的问题P46

①同一概念,论文前后用不同的名词表示,或同一名词,前后代表不同属性

②推出新名词而无后续内容

③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9由于不了解定义设定的规范而引发出的错误有哪些P53

①以例代定义②种差被忽视,或者描述范围不恰当

③“属”被忽视或选择不当④采用否定词⑤词句冗长

10变量类型: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

11命题类型P59:按其作用可以分为公理,定理,设定,假设

12如何评判一项假设是否成立和它的价值P60

首先,假设应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

其次,假设要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假设必须是可以验证的

13假设类型P61

从假设提出的思维方式:归纳型和演绎型

从假设表述的方式:陈述假设和对立假设或称虚空假设

14理论构成要素:1概念框架2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关系的一组命题3供验证的背景

15华莱士模型P70-71

华莱士模型表示观测、经验概括、理论和假设四个要素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从经验概括到理论E-T:机理解释过程,T-H:以理论为根据臆测出某种假设的过程,H-O设计收集数据和事实的方法以验证假设的过程,而O-E统计分析从数据和事实中定量地辨识出变量间关系的过程。然而此模型中上、下和左、右部分无法分离,实证研究中假设的提出离不开现有理论为出发点,而理论研究也离不开在观测事实基础上的经验概括。

16分类的作用P71

首先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分类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最后分类和定义之间有密切联系

17分类规则P74 :①完备性②准则唯一性③种的独立性④分类中不得跳跃逻辑等级

18问题辨析阶段要明确哪几个问题?P84

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项目,社会产品

研究侧重点:门类,特性,行为,

时间维度:横剖研究,纵贯研究(趋势研究,同期性研究,追踪研究)

19主题和题材的区别P92

实和虚的区别;平摆和贯穿的区别;已有的发现和新发型的区别;点和面的区别

20.假设树的构造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P100

一、假设树是一篇论文或研究工作创新点的结构化表述,并非是工作提纲或思考提纲

二、假设树中任何一层假设的表述都应是假设的形式

三、下层次假设一定要支持上层次的假设

21文献综览的作用P105

防止盲目重复研究;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楚自己研究能在哪个侧面、层次对本知识领域做出新贡献;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弄清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持的不同解释或观点以及成功和不成功的论证工作

22实际文献综览过程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关系的处理问题P105

宽和窄以及泛读和精读;学术期刊和书本、杂志;笔记和复印

23变量设计包括三项内容:P107

操作变量设计;变量的属性设计;尺度选择(同一性,优先性可加性)

24尺度类型: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四种尺度比较见P112

25抽样方法步骤P118

界定总体;确定样本规模;抽样(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聚类抽样,系统抽样)

26.主观抽样的方式:简便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P122

27.常用的信度指标:稳定性;等值性;内部一致性P261

28.具备可测性要求的主要环节:问题阐明;输出变量;管理情境;自变量;分析单位P263

29如何判断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P267同外部效度P272

假设效度;变量设计效度;观测方法效度;数据(证据)效度:数据和证据的真实性,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的一致性,变量见关联效应推断过程的正确性

30理论论证的思路P276

从公理出发演绎出支持假设的结论

从现有知识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据以支持研究假设

提出现有理论的悖论

31.论文完善地论述这些创新点,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P284

一、创新点是什么(what),论文要清晰地表述所提出的新发现及其主体内容

二、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why),论文要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和理论背景,既说服自己也让读者感到

这样的创新点的确有学术和实际意义,值得费精力去研究

三、回答这个创新点是否成立的质疑(whether true or false),提出证据和论据来支持论文的创新点。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相应有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点的表述,创新点的理论和实际背景评述以及创新点的论证。

32.创新点撰写要点:P292

创新点定位;创新点的主体内容;创新点新在何处;创新点能解释或解决哪些问题

33.摘要写作注意点P294

首先,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词句尽可能少

其次,摘要不能写成目录式

再次,摘要对于论文的价值描述应采用陈述方式

最后,摘要要写自己做出了什么

34阐明问题可分为5个组成部分P298

问题实际背景;问题界定;文献综述;尚待研究问题;假设提出

35.为什么从观察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更为恰当和有效:P298

首先管理研究多属于应用研究,要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研究方法应以反映归纳思维的实证研究为主。

其次只有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才容易做到“小问题,大文章”

最后从观察现象着手是高效率提出研究问题的途径。

36.文献综述要求P301

1.依仗别人提升自己2综述三忌:一忌讲义式;二忌轻率设置靶子;三忌含糊不清

37.假设陈述是否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P305

一是能否据以收集数据和证据进行验证;二能否定量分析

38阐明问题部分的任务P306

第一告诉读者本文研究什么主体

第二描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实际和理论背景,告诉读者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所在第三,提出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主观答案,即陈述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 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 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 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 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 二、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三、尚书真伪之辩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新版淮北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淮北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640)历史学基础(自命题)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中国历史》共六卷,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一、甲骨文 前言简述部分:定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契文(刀刻 文字)。内容主要是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的记录,故又称卜辞。最初在河南安阳的殷都废墟中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文字形态,文字构型以象形为基础,辅以形声 和假借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汉字,证明了汉字产生在此之前,并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商代。 填空重点: 1、甲骨总数在十五万片以上。 2、单个文字大约在五千左右,已被认知的尚不足两千字。 3、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5、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科院出版社)为总结性著作。 课外补充: 1 、1899 (光绪25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砚堂)。 4、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金文 前言概述部分: 定义: “金文”现代涵义有二,一是指商周(或含秦汉)时期刻铸在铜器上的整篇铭文文献,此义约始于清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一是指甲骨文之后的一种字体或书体,此义约始于 容庚的《金文编》。 填空重点: 1、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社会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4、金文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为古文字学研究和先秦史中周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诗经 前言概述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删订。原本称《诗》经博士后,始称 ,汉武帝立五《诗经》,为儒家经典之一。

新版南昌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这个念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难以抑制,可能真的和大多数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考研这一路走来,收集考研信息着实不易,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不要走太多无用的路。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人嘛总是复杂的,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刚刚进入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研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理上的变化反而不好。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南昌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 参考书: 中国通史纲要,白寿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我大概早上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考研单词大多数是不要求掌握拼写的,在阅读中见到能认出即可,所以速度可以快一点,多重复几遍。早上大概背一到两个单元,晚上睡觉之前再听一遍录音,第二天再迅速的复习一下,效果还不错。阅读还是要多读多看,一遍一遍地过。大家应该也都报了相应的辅导班,老师会有自己的节奏,跟着走就好。特别推荐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英语文章,了解下英语阅读的背景知识。作文从晚些开始就可以,多背范文,自己总结一些好的句子、模板,力争和别人不一样。作文部分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的,我身边有同学就是客观题做的特别好,但是大小作文分数特别低,导致总分比较低。 英语前期单词一定要抓紧,所以说我觉得听听网课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如果时间紧的话,但是单词必须过关,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滚动复习,可以作为每天零碎时间用,吃饭走路啥的,把时间利用起来。阅读从始至终不能丢,尤其到了后期,英语这个东西如果一放下,就很难拾起来,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花了,所以你可以不用每天拿出三四个小时,但是要每天不间断学习。 其次是阅读,我觉得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真的很好。他的真题解析部分会教一些阅读方法,英语我考的实在是差劲,所以说点教训吧。首先一定要打好基础,背单词,多背单词,我当时是没有坚持下来,到9月以后背单词特别少,所以就考的不好。我好朋友她六级考了三次才过,她给我说她背了有七八本单词书。所

谭晓禹

谭晓禹 2011年考研即将要划上句号,13年考研备考周期又悄然而至。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大多数决定13考研的同学已然已经步入了13复习的规划中。对于历史学统考专业的复习相信很多同学在复习之初会有很多的疑问。究竟在首轮复习阶段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复习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开—— 今年是研考历史学基础全国统考第5年,从2007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历史学的考试科目由四门调整为三门,分别是外语、政治和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满分为300分)。历史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其中,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也会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之中。试卷的题型结构有四种,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以及简答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所占的分值偏大。历史学所涉及的专业科目比较多,考察目标各科的重点和各科之间的相联系知识点的综合考察。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在掌握每科内容的同时要进行综合的复习,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结合真题的特点制定复习计划 从08年的真题来看,题目的设置继续沿袭去年的命题思路,考查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内容,而其目标依然是考纲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即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根据新考纲的精神,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依然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主要侧重考核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重要结论等内容。 由上述特点所决定,今年的历史学复习建议大家首先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通常来说,从三月到七月初是第一轮的通读参考书目的阶段。这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熟悉教材,夯实基础,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认识。尽量做好读书笔记,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知识点整理出来。第二轮的复习时间从七月到十月初,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大纲熟悉教材。在这一阶段,考生应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印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在教材中划出大纲中的知识点,吃透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力争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认识。第三轮的复习时间从十月到离考前半个月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是参照年历年真题和以前重点学校的历年真题,做好笔记,在这段时间内来消化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余下的半个月时间可以做几套模拟试题,进行查缺补漏,对不会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并在这段时间内把大纲规定的历史知识点再过一遍。 参加辅导班: 是否需要参加辅导班,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如果觉得历史学对于自己是一个弱项,而且对历史的把握没有宏观的认识,觉得很混乱,从而梳理不出一条历史主线,那么建议你报一个历史学的辅导班,辅导专家可以帮助你理顺历史的脉络,从而对历史有一上宏观和整体上的把握。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专家可以给予加强认识。 推荐参考书方面: 中国史: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李侃等著

(完整)中国历史文选史籍知识点整理2017复习,推荐文档

《中国历史文选》史籍知识点整理2017 历史16.1项常清1.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如起居注、实录体等。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2.十三经:是指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按传统的体例分为"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重要的内容一为敬天法祖,二为讨伐逆命。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其史料价值:①具备了六体,是我国古代文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滥觞。而且开辟了我们古代散文的先河。②保存了大量的古词汇,这些古词汇反映了殷商时代的语言特点。③《尚书》为研究虞、夏、商、周提供了研究材料。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后三家诗全失传,《毛诗》独传。记录的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甘肃的南部,代表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诗经,包罗万象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作品。 历史价值:①为研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提供了珍贵的史料②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为以后的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以后的社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5.《礼记》:又称《小戴礼记》,西汉礼学家戴圣选编的一部礼学资料书,共20卷49篇。为关于“礼”的论评,汇集了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内容博杂。《礼记》的内容大致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记述礼的定义和各种礼的细节,特别是丧礼和祭礼占17篇之多;记述爵禄、赐田、朝聘、学校、教学、养老、燕射、服饰等社会制度;记述音乐原理和音乐作用;记述政治理想和治国治学方法;记述春夏秋冬气候及应时的各种措施等。此外,还有些篇幅是专门记录孔子和七十子的言论以及孔门和时人杂事的。《礼记》全面而系统地宣传儒家的礼治主义,反映了古代社会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等,是研究我国古代礼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6.《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

河南历史大雪

河南历史大雪 【篇一:河南大学概况】 河南大学概况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100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所在地,1903、 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这所大学。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 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 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 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 立后,学校经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开封师专、开封医专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遵循“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现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10个学科 门类32个学院(部),72个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学科20个,博 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点171个;以及5种专业学位 授予权。学校现有教职工3600多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1人,教授、副教授11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00余人。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 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河南省纳米材料工 程技术中心等,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校区总面积36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明伦校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1.《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3.纪事本末,史书主要有两大体裁,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这两种体裁各有优势,缺点也很明显。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是很破碎。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形成了很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就是纪事本末。 4.《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 5.《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6.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1]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2]。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3]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 7.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道光十二年(1832)由作者次子华绂首刊于开封,称为大梁本。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

新版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3)历史学基础 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1、《中国民族史纲要》,陈连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关于单词,一共50个list,我每天就背一个list,背完后把单词抄到纸上,

新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719)中国史综合 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史综合《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郭大钧,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复试参考书: 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概论》,邹逸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编纂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谢玉杰、王继光,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郭大钧,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王钟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外关系史《中外关系史》,芦苇,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概览》,夏良才,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史基础《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福建人民出版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明儒学案》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明儒学案》教学设计《明儒学案》 重点: 学案体史作的兴起。 难点: 黄宗羲的思想特点。 解题: 《明儒学案》,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共六十二卷,是综述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专书。 黄宗羲搜集各家文集语录,分总别派,撰成本书。卷首列《师说》,上起明初方孝孺,下止明末许孚远,评介了明朝二十五人的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实为说明全书的断案标准。接着区分门户,按出现早晚,列十九学案,以王学为中心,开始叙述王学的先驱和朱学的传人,立崇仁(吴与弼)、白沙(陈献章)、河东(薛瑄)、三原(王恕)等四学案,计九卷;继以姚江学案为首,以三十三卷篇幅述评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及王学的传播和分派;再立诸儒学案十五卷,分叙摇摆于程朱和陆王之间的学者,而以个人为主;最后立东林、蕺山两学案,计五卷,表彰与宦官斗争的东林“清议”,以及作者的本师、以身殉明的刘宗周。每介绍一学派,先叙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述一生经历,择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代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由于系统比较清楚,结构比较严密,纲目和主次的关系处理得很有逻辑性,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前人;同时,作者对各派原著都做过直接研究,因为叙述各派学术思想,简明扼要,选材比较精审而有代表性。作者处理材料的态度也相当严肃。他的见解倾向于

王学,但书中对程朱的拥护者时有好评,对包括王守仁在内的王学各派也时有非难。书中不仅介绍受到明朝统治者尊奉的正统派名儒,而且很注意下层社会的思想家,例如对灶丁出身的王艮、樵夫出身的朱恕、陶匠出身的韩乐吾、农民出身的夏叟等人,并未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被正统派目为邪说而忽视。这就使读者在了解整个明代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时候,可以少点门户之见。也正因为这样,本书才能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籍。 《明儒学案》的写作,始于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完成于康熙十五年,前后历时八年。本书版本有:一、乾隆四年郑氏二老阁本;二、《四库全书》本;三、《四部备要》本;四、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附有人名索引)。 《明儒学案?凡例》,叙述本书大旨和编写体例。但作者显然认为,读者所需要的,不应该只是书中的具体内容,而应该从中学到做学问的切实功夫。《凡例》强调对前人贵 在抓住其学说要领,对自己则贵在独立思考而求创见,这就使它不同于那种八股式的例言。一、学案体史书的特征和来历 学案体是专门记述学术思想史的一种体裁,采用这种体裁撰写的史书,叫作学案体史书。学案体史书一方面特别重视学术流派的划分和师弟子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凸现学者本人的概况和独特之处,一般包括学者传记、言行录、著作摘要、他人评论等。 在学案体史书正式形成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学术史著述。 一是汇编在诸子自家著作中的专题论文,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序意》等,这些专题论文评述各派学说的异同短长,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原始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