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方法

科学健身方法
科学健身方法

科学健身方法

一、如何科学健身:

1、循序渐进

健身运动是一门科学,它需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认真刻苦的精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一次一次逐步提高。因此,在健身活动中,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计划安排。

2、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它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就能炼就强身健体,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因此要有坚强的意志,长炼不懈的决心。

3、量力而行

健身活动中要注意区别年龄、性别、身体情况。不论是何锻炼目的,是何人群健身锻炼,都需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

最好的运动是在练习后有微汗,但身体轻松舒畅,脉搏在10分钟内恢复,食欲很好,睡眠很深为宜。因此在锻炼中要克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思想,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指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四方面都健全,只要这四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1、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复杂二高级的运动方式。

2、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抗干扰及抗不良刺激性强等能力。

3、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包括做人的道德和应有的品德,是指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假、好坏、荣辱、是非观念和能力,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和在工作、家庭、学习、娱乐、社交中的角色转换,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

三、促进健康的五大基本要素:

从都关心健康,希望青春常驻,生活充满活力。但是健康不是靠奢谈,而是靠实际努力来实现的。在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行动中,有五个基本的要素:

1、要自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悠扬锻炼;

2、要科学合理摄入营养;

3、要有健全的心理;

4、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5、要定期参加体格检查,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力争使身体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和活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doc

《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健身锻炼有何益处? 答: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 1.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2.增强体能,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控制体重,维持、塑造良好的体形和姿态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5.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慢性疾病者的康fi。 2、为什么在冷环境中进行健身锻炼要戴帽子? 15°C4°Cl5r答: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使头部保暖,帽子与人体热量平衡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头部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所以头部散热能力较高,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30?40 %。有研允表明:处丁?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为时,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1/3,时为2/3,一时为3/4。由此可见,在冷环境中戴帽子对保持正常体温至关重要。 3、发展肌肉力fi、耐力有何意义? 答:大多数人认为,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练习可增加肌肉体积和提高运动成绩,但他们并不真正知晓其健康价值,即减少脂肪和体重的重要意义。 0.25公斤0.25公斤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人的一生都有益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和体脂会慢慢地增加。由于肌肉总量呈下降趋势,人的基础代谢率每10年下降3 %。不喜好运动的成年人每年约减少的肌肉,增加的脂肪。20?60岁的人基础代谢率约下降12%。基础代谢率下降虽少,但脂肪和体重的增加却很明显。 有计划的力量练习可以改善骨骼的状况,对女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女子骨骼无机盐含量较少,骨密度厚度较薄,并且女子丢失钙的速率比男子快。而力量练习可以防止钙的丢失以及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力量练习还可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W扰许多中老年人的腰痛病,可以通过增加腰部和背部伸肌的力量和柔韧性而得到缓解。 4、引起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儿种: 1.食物热量摄入不足,低于机体每日的消耗量,于是导致热量的负平衡。这样机体便会动员贮存于皮下的脂肪分解产热,甚至促进体内的蛋白质(如肌蛋白、血红蛋白等)分解产热。久之,机体便逐渐消瘦,并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疲乏无力、贫血等。 2.由于某些疾病引起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不良,体lAl利用障碍,或机体的消耗增加等, 都可导致体重的下降。如病人由于长期低热,体内热量消耗增加,便易引起机体消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3.3运动的方式 A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3.3运动的方式 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4题;共4分) 1. (1分)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有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分)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1分)向冰面上仍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 4. (1分)易拉罐的滚动包含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5. (1分)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6. (1分)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来看属于曲线运动。 7. (1分)在地上滚动的易拉罐同时有直线、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存在。 8. (1分)明明在拍篮球时,篮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9. (1分)我们走路时只有直线运动这一中运动方式。 三、简答题 (共4题;共4分) 10. (1分)连线题

11. (1分)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吗? 12. (1分)说一说人们是按照什么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的? 13. (1分)综合题 图中,骑自行车时会出现的运动方式。 从整体看,自行车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从局部看,自行车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脚踏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钢丝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气象情况,夏季预防中暑、冬季预防冻伤。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场地锻炼。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患急性病时必须暂停锻炼。患慢性病时,要接受医生的指导。锻炼开始时要进行充分地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技术规范,避免冲撞和外伤;结束时要放松和拉伸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利恢复。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伴随生活形式的多样化,社会进展高速化,人们的健康状况愈来愈受到重视,体育锻炼是我们最常选择的改善或者说维持健康的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真正的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呢?科学的体育锻炼究竟是什么?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体育锻炼可以有很多目的,强身健体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要求我们在体育锻炼时遵守一定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我们每个人的体能都不同,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体育锻炼时要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步。经常有一些体育爱好者在体育锻炼时,因为兴趣高,所以活动量很大,但可能第一次就会导致机体受伤,或者几天就失去了锻炼的热情,这样不仅不能增强体能还可能造成体质伤害。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在其中慢慢体会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舒适,享受这过程,用愉悦的心情锻炼,才可以为长期的经常性的锻炼打好基石。 全面发展,这是体育锻炼者需要遵循的另一原则。在体育锻炼中若因为喜欢一项运动而排斥其他形式的运动,就会导致我们身体不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其偏重点,耐力,灵活性等等,都需要不同的体育锻炼来完成。

区别对待,个人的体质基础,兴趣爱好都会影响运动的选择。因此在运动形式,运动量,运动要求上都要容忍差异性。只有适合每个人的运动才会于我们有益。比如男生可以进行一些体现阳刚之气的举重,拳击而女生德体质则受不了如此强烈的运动。 坚持经常锻炼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只有这样才有锻炼效果。 安全则是我们每次体育锻炼必须强调的问题。那么怎么保证运动的安全,该怎样预防和处理运动中的创伤呢? 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创伤的发生往往由于运动过程中思想状态不良,对运动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足,动作技术掌握不良,场地、设备和服装上的缺点,不良气象因素等影响,要预防锻炼创伤就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预防运动创伤的认识。 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运动创伤,常常是在由于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实践证明,许多运动创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准备活动既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肌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从而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因

健身原理与方法

1.健身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 2.养生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3.健身的特点:健康第一;长期有效;因人而异;全面发展 4.休闲体育是人们为了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谋求身体满足.善度余暇而进行的自由自在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 5.现代健康理念是在理解生物学内涵的同时,把人体健康置于整个外部环境中来认识,把人体健康与社会文化.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健康观念 6.健康三基石:营养、休息、运动。 7.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就是指运动成绩快速增长和提高的年龄阶段.也成最佳发展期 8.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9.我国传统体育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阴阳平衡的动态和谐观五行生克的动态发展观 10.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11.新陈代谢的原理是在健身过程中必须根据有机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诱导(能量代谢同化异化物质代谢同化异化) 12.超量恢复原理: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可以超过原有水平,且机能水平的恢复也可以超过原有水平 13.人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波浪性和阶段性非等比性程序性性别差异 14.健身原则有: 全面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适量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5.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6.全面性原则应注意:健身应从改善机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适应环境、抵抗疾病、愉悦身心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发展;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健身内容;要内外结合。 17.自觉性原则是指健身应该出自锻炼者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18.自觉性原则应注意:明确目的,强化动机;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检查评价,激发动力。 19.经常性原则是指才参加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不断地锻炼。 20.经常性原则应注意:养成锻炼习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合理设定自己的健身目标,并制定具体可操作和可落实的锻炼计划,把经常性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手段和过程,尽力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21.适量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要根据参加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合理确定锻炼的运动负荷。 22.适量性原则应注意:健身锻炼要量力而行,适度把握健身时间,健身频率和健身强度的要素,将客观标准与自我感觉结合起来,使锻炼更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劳动强度、睡眠、营养、兴趣等综合因素统筹安排健身锻炼;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可通过自我症状诊断等方法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23.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根据锻炼者的个人实际以及客观环境条件,合理确定锻炼内容,选择健身方法手段及负荷,使之更符合健身者个人实际。 24.针对性原则应注意:注意年龄特征;注意性别特征;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特点;地域和季节特点。 25.健身方法和手段:重复训练法;交换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与表演法。 26.重复训练法是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要求反复做同一练习的方法。 27.重复训练法应注意:合理确定重复的要素,包括重复的总次数、每次练习的距离或时间、每次练习的强度及间隔时间等,保证每次练习的质量;注意克服单调、枯燥及厌烦情绪。 28.交换练习法是在改变练习内容、强度和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29.间歇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规定一个严格的休息时间,在健身者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30.间歇练习法应注意:间歇过程中应进行积极的休息和放松;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负荷的监测 31.持续练习法是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持续进行活动的方法

知识扩展:小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 活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手段,活动能力也是人类具有生存能力的标志。体育活动是集健身、智育、德育于一身的多功能体系,而健身功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著名的体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我们应为健康的一代而奋斗,我们要培养从儿童(儿童食品)时期起就长得既强壮有力又健康(健康食品)的一代”。可见,小学体育活动应着重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身体素质的提高则重在勤锻炼。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骼、力量发育等都还未成形。如果不遵循他们的身体特点,贸然地无规律地超负荷锻炼,重则会对小学生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对小学生的身体锻炼必须科学、合理,讲究科学的锻炼原则和方法。 那么,小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呢? (以下的八项建议其实都是体育锻炼原则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就没有按原则和方法加以区分开来。)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俗称身体检查。美国著名的排球女杰海曼因“马尔凡氏症”瘁死赛场,就是对健康状况缺乏严格检查和了解。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之前,应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看是否有不宜身体锻炼的如:身体残缺、疾病等。以便根据健康和体能情况,合理制订锻炼计划,安排锻炼内容、手段和运动量。这既可提高锻炼效果,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锻炼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各部分组织器官、系统之间,虽具有相对的机能,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全面锻炼,才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造成身体发展不均衡和不协调。这对于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不同锻炼内容所引起的人体内生理变化和适应各不相同。如:跑的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单、双杠的锻炼能增强手、臂的力量等。而全面锻炼能使这些良性适应起到互补和促进作用,从而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全面锻炼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3、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分类 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风车、摆、小车、乒乓球、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我们上节课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中,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一直在生长或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 这节课老师将会和你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 二、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 (一)观察分析 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物体,它们分别是:小车、乒乓球、小球、摆。 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下小车是如何运动的。 1、小车的运动 (1)教师拖动下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手指随着小车一起运 动.(重复演示) (2)这辆小车运动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 (3)学生回答 (4)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 (5)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 2、风车的运动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风车的运动(在风车的不动点和转动的叶片上各点一个红点帮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它的轨迹 (3)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 3、乒乓球、摆的运动 (1)教师简单演示乒乓球、摆的运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乒乓球和摆,自己尝试,体验 (2)学生探讨并分别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运动轨迹,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画图 (二)分类 1、仔细观察上面四种运动轨迹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两类。 2、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 3、小结: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分成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三、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最新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题库

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 一、填空题:A/B卷 1、运动处方功能分类: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伸展练习 2、锻炼后人体的疲劳感主要表现: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内脏疲劳 3、能否取得锻炼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锻炼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 4、运动处方要素包括:运动目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注意事项以及微调整。 5、体格指数的计算公式pv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6、健身效果的定性评价包括视觉观察评价、主观经验评价、自我感觉评价 7、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 8、健身教练职责是指导、监督和帮助客户以最安全的方式进行运动锻炼,并达到客户的健身目标。 9、骨的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0、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双眼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掌心向前。 11、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遗传、训练、性别、年龄、有规律的运动 12、人体基本切面: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 13、人体基本轴: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14、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等。 二、名词解释: 1、健身: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3、变换练习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速度,或肌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RPE法:主观疲劳感觉判定法是已被广泛运用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运动负荷量的方法,通常用RPE 表示。 6、长骨:多呈长管状,可分为中部的骨体和两端的骨骺。 7、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下长时间保持收缩的能力。 三、简答题 A卷 1、简述健身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机制 ⑴健身锻炼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⑵健身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⑶可以调节情绪⑷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2、简述超量恢复原理 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3、体育健身效果测量评价的原则 ⑴要根据锻炼者的需要选择测评手段⑵测评手段要可靠、有效、客观、安全、及时; ⑶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⑷特别要注意提高测评的精确度。 4、有氧运动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⑴在有氧健身前要进行检查,以确定身体是否能进行有氧运动 ⑵要根据有氧健身的特点选择锻炼项目 ⑶健身强度和时间要因人而异 ⑷要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

健身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健身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1、中国传统养生原则有:形神兼养顺其自然动静结护肾补脾 2、健身过程的特点是:健身强体娱乐取得好的成绩延年益寿 3、人体衰老的特征是:原发性障碍性进行性普遍性 4、体育健身深厚的基础是:生物学心理学美学基础 5、体育健身过程的构成要素是:负荷手段频度健身设施和场地 6、拉伸锻炼方法是:静力拉伸动力拉伸 7、体育健身过程的阶段划分是;开始准备阶段基本活动阶段放松阶段 8、健身计划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原则有效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性原则 9、30岁健身者的HRmax是190 10、健身塑型最大负荷比是50-75% 11、中国传统健身方法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导引术 12、传统养生体育的特点是:不惟养形尤重养身不惟局部尤重整体不惟强体尤重养护不惟健身尤重延寿 13伸展练习计划的内容是:运动形式放松练习运动负荷注意事项 14、运动负荷的监控是:伤病程度监测心率监测自我感觉与基础指标检查主观疲劳感觉 15、有氧健身: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在不负氧债 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16、靶心率:健身者在健身活动中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一般是最大心率的60-80%. 17、体适能: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18、减脂锻炼:是肥胖者通过一定的有氧体育锻炼,使其消耗身体多余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运动减肥的目的。在一定范围类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消耗的糖和脂肪越多。 19、超量恢复规律:超量恢复包括两个方面的超量,一个是能量物资,一个是人体各器官的机能能力。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及机能能力在恢复过程中可能超过原有水平。 20、塑身锻炼:是人们为达到形体美的目的,运用徒手、器械等专门手段和锻炼方法, 塑造优美体型的综合性的系统锻炼。 21、天人相应学:就是养生要顺应自然的理论。人与周围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人类就顺应季节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保持机体健康而终其天年。 21、影响力量发展的因素是: 1)肌纤维的类型 2)肌肉的体积 3)肌肉的神经调节机制 4)与肌肉的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 5)与用力时的机械因素有关 22、体育健身的医务监督是 一运动锻炼的着装二运动的安全措施(锻炼前过程中锻炼后)三防止中止运动(兴趣结伴集体活动制定好计划)四意外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23、请按动作先后写出五禽戏的动作名称 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 24、制定健身计划的程序是 首先对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然后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与评价,获得为制定计划所需要的全面资料和信息,为运动计划的科学性提供依据,并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反馈和调整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 则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着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气象情况,夏季预防中暑、冬季预防冻伤。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场地锻炼。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患急性病时必须暂停锻炼。患慢性病时,要接受医生的指导。锻炼开始时要进行充分地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技术规范,避免冲撞和外伤;结束时要放松和拉伸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利恢复。 体育锻炼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并在锻炼中不断调整。这不同于生活中的体力劳动,不能用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要使人体在形态、机能各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如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柔韧性等许多项目协调地进行。鉴于体育锻炼每一个项目,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项目、方法单一,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比如举重、铁饼等运动员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突出个别方面的训练后,其体型已经并非正常健康的形态了。因此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要力求均匀全面进行。 6.避免过度疲劳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备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备课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2.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导学案 通过预习知道运动有哪些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中的他(它)们在干什么? 2.学生描述。 3.讲述:滑、跳、荡都是他们的运动方式,今天老 师将带大家具体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方式。(板书课题)(二)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 1.研究滑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1)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在玩滑滑梯。 (2)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运动的

轨迹是什么样的?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述。 2.研究青蛙跳、荡秋千 (1)课件出示青蛙跳、荡秋千的小女孩。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他们的运动特点,并画出他们的运动路线。 (3)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比较并汇报。 3.用同样的“画出运动轨迹”的方式论证其他几个例子。 4.分类:能按运动轨迹的不同将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标准分?如何分?汇报交流,老师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运动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按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 1.观察课前准备的不同物体,将它们归类。 2.小组自主活动 3.汇报、交流。 (出示教材第33页插图) 4.提问: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一)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2.活动: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讲述:像滚动的易拉罐,有些物体在运动时同时也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称为复合运动。 4.(出示教材第34页插图)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5.汇报、交流。 6.提问: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 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运动都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五)巩固、拓展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运动的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听到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感到很欣慰。我希望课堂只是我们探索的开始,课后会成为我们探索的延续,老师希望课后搭架继续观察物体的运动,判断他们的运动方式。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

七年级体育与保健理论课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 浙江省缙云县壶滨初中田茂剑 教学内容: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教学重点:科学的锻炼理论 教学难点:科学的锻炼理论的实施 课的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部分 幻灯片展示各种类型的体育锻炼运动 体育锻炼能提高我们的体育运动能力、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但不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反而会损害健康或发生伤害现象。这节课我们在这里谈谈青少年锻炼身体时应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 二.展开部分 (一)全面锻炼 1.体育运动内容丰富、项目等多,选择哪些项目作为自己锻炼身体的手段呢? 2.在进行各项体育锻炼的时候,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小结: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对身体各部位、各个身体器官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及身体的全面、均衡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运动项目,从上图我们还可以发现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都要在半小时以上,所以我们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 (二)持之以恒 在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训练。 原因:1、青少年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熟练的运动技能是从长期的体育锻炼中获得的,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达到的。 2、长期坚持体育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三)做好准备运动和整理活动 我们从事较剧烈的运动或比赛之前,需要做一定的准备活动,比赛或剧烈运动之后要做整理运动。 问题: 1、为什么要做准备运动呢? 2、为什么要做整理活动呢?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幻灯出示结果: 1、答:人体是各器官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的 协调工作是由大脑皮层来指挥的,做准备活动正是为了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以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剧烈的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升高,肌肉、肌腱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不至于因为突然收缩而撕裂,这在冬天尤其重要。 2答:一方面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氧,但是内脏器官的的

健身基础理论知识

健身基础理论知识(一) 一、健康的定义及健身的要素: 1、健康:一个人不但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2、构成健身的几大要素: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成分、身体柔韧性、与技能相关的要素(如:爆发力、平衡能力、敏捷性等) 二、心肺功能: 1、心肺功能:即有氧运动能力。主要指人体摄入、传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包括在持续运动中心脏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并把氧气输送给进行运动肌肉的能力 2、有氧运动:指由于人体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进行的身体活动而使身体对氧气需求量增加的一种状态 特点:持续时间长,低强度 控制有氧运动的强度是目标心率 3、估算目标心率 心率储备的50%——85%,或最大心率的(220-年龄)65%——90% (1)目标心率(target.HR):最大心率*70% (这种估算方法准确率在85%)(2)最大心率(220-年龄) 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心率储备(HR) 心率储备*75% 安静心率+心率储备75%=目标心率 安静时的心率指:晨醒、头脑清醒、空腹、没做任何运动 如果客人告之没做安静时的心率测试,那么让其稍做休息,即做心率测量,结果减去8——10次为估算安静心率

4、提高心肺功能的好处 (1)拥有强健的心脏 (2)降低血压 (3)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4)强壮骨骼 (5)提高睡眠质量 (6)降低体脂含量 (7)提高体能 (8)增加每博输出量 (9)增加心率输出 (10)减轻压力 (11)提高免疫力 (12)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 (13)提高糖耐力(身体使葡萄糖产生代谢变化的能力((14)降低安静心率 (15)提高生活质量 (16)促进和增加热量的消耗 (17)促进新陈代谢

科学锻炼的原则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认知:使学生理解科学健身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健身的基 本原则。 技能:使学生树立科学锻炼意识,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情感:学生乐意听讲,并能积极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重点: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1、提问法 2、引导法 3、讲解法 4、分析 法 板书设计:1、板书清楚,字迹清晰 2、思路清晰 3、目的任务明确 教学程序设计 一、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样去参加体育锻炼的?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 二、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参加体育锻炼能全面促进健康,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锻炼,广凭 主观热情盲目蛮干,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发生伤害事故。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了解自己、实事求是 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应对自己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便能根据自己身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以改善自己体能和健康方面的不足。如果你患有某些疾病,还需要向医生或保健人员咨询,以免出现损害健康的不良后果。 二、立目标,积极进取 参加体育锻炼之前,要注意根据自己体能、技能和健康水平的实际,确立明确、具体而适宜的目标。这样做将会使你的锻炼“有的放矢”,使你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些目标,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全面锻炼、注重实效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各部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心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在选择运动项目、锻炼手段时,既要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注意多种运动项目和健身方法的结合,全面锻炼,以便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和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在健身的同时,还要注意健心,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并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增进健康。 四、运动有衡、坚持经常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坚持经常,持之以恒,而“一曝十寒”式的锻炼,往往收效甚微,只有坚持经常、有规律地进行锻炼,你的体能和健康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免费下载】健身理论与方法

健身理论与方法 1 营养素:是机体维持健康、保证生长发育以及修复组织等所需要的物质。 2、血糖指数:指于参照食物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使血糖浓度升高的相对能力。 3、营养膳食平衡:指既能保证人体摄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全面到达营养生理需求量又能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代谢协调的生理平衡。 4、核心力量: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网力量。 5、心率: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是心血管系统测量的一项指标。 6、体重指数(凯特莱指数)=实际体重/身高的平方 7、腰臀比=腰围/臀围(正常0.75-0.8偏瘦<0.7肥胖>1 8、影响健康的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方式 9、肌肉工作的分类: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固定工作) 10、基本营养素:糖类、蛋白质(完全、半完全、不完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结合水、自由水)。 11、减脂膳食营养特点:低能量、平衡低能量膳食、科学合理的食 物结构调控。

1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健身目的、健身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注意事项、能量消耗目标。 13、制定运动处方前的相关测试:a静态指标、b心肺功能测试与评价c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测试与评价d肌肉和柔韧性测试与评价。14、肌肉酸痛的处理:热敷、伸展运动(静力牵拉)、按摩、口服维生素C、针灸、电疗。 1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a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 缩 b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 缩。c等动收缩d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 变的。 16、三大供能系统:a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功能过程迅速,不需氧气、不产生乳酸。b有氧供能系统:供能慢,中等量, 耐力运动c糖酵解系统:供能快,无氧、产生乳酸。 17、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a、肌肉的胜利横断面;b、肌肉的除长度(加大了肌肉的作用幅度;肉的出长度增加,刺激了肌梭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反射性地增加了肌肉的收缩力;肌肉是弹性体,预先拉伸肌肉,增加了肌肉的抗变形的内聚力,间接地增加了肌肉的收缩力量);c、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d、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18、运动后能量物质的恢复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运动进行当中,恢复过程就已经开始,这时机体一边进行运动消耗,一边进行能量物质的恢复补充,但由于运动中消

科学体育锻炼教学提纲

科学体育锻炼 曹小龙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骨骼肌肉系统,增加其血液供应,增强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强化心肌纤维,增加心功能储备;可以增加肺活量,强化呼吸肌,增加肺功能储备;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可以通过体能考核。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身体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和各种能力在活动时的一种综合体现。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类素质,这些素质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贮备、代谢水平以及健康状况所决定的。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改善其形态和机能,增进其健康和提高各种活动能力。 三、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道训练方法,我们来分析一下体能考核的4个项目。3000米主要要求我们的有氧耐力素质,折返跑主要要求我们的速度和灵敏素质,俯卧撑主要要求我们的上肢力量,仰卧起坐主要要求我们的腹部力量。 机体是协调统一的,每项训练都有其侧重,但是全面的身体素质是基础。拿俯卧撑来举例分析一下,不要认为俯卧撑只要求我们的上

肢力量,我们从考核的要求上看,除了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外,还要求我们不准塌腰,不准撅屁股,脚尖着地,双脚并拢,做动作时身体呈一个平面起落。这是对全身各处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是有所侧重。所以我们训练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突出重点,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可持续,是因为以后的考核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只能坚持不懈。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5种基本素质的训练方法。 1、力量素质练习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能克服阻力的能力。其方法可以总结为WRIST(手腕)方案。 W(weight)──负荷。是指训练肌肉力量时所对抗的阻力大小。负荷的确定主要依据需强化肌肉的部位,运动员能耐受的限度以及运动员的当时状态等。一般采用基础负荷-适应-加大负荷-再适应-再加大负荷。 R(repetition)──重复。是指每组练习重复的次数。重复次数的确定一般以在相应负荷的条件下,做到接近力竭为止。有时也根据训练的目的适当调整。 I(interval)──间隔。是指每两组练习间的间隔时间。力量练习各组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以肌肉能基本恢复为度。 S(set)──组数。是指每次训练同一个项目的循环次数。 T(time)──时间。是指完成每组动作的时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完成每组练习的速度快慢对骨路肌纤维的变化及线粒体的影响有

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

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为了避免在锻炼时出现意外伤害,体育锻炼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做必要的热身:当肌肉越松弛时,它们也更容易被驾驭和扩展,做这些运动将使你减少受伤机会。因此,花上5分钟的时间,让身体完全地活动开,有稍稍出汗的感觉是最好的。 二、做必要的伸展运动:当锻炼一处肌肉的时候,它会变得紧绷而缩短,伸展运动就是帮助你放松肌肉,从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做这个动作的最好时间是在完成热身运动之后,同时须持续每个动作20~30秒的节奏,这将有助于肌肉松弛,使健身者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伸展运动。 三、做必要的水分补充:正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会因流汗而迅速丧失水分,而这些液体必须及时补充,否则的话,随时间的推移,身休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人也会感到口渴难挨。所以,在运动的从始至终过程中都不要忘记给身体补充水分。 四、运动最后需要必要“冷却”:如同健身之前身体需要时间“预热”一样,身体在锻炼之后,也需要时间恢复平静,让心率重归正常。可以缓缓地放慢的动作,直到心跳还原至每分钟120下或更少。当感到自己的心跳趋于缓和,呼吸也逐渐平稳时,也就完成了最后的“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