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计算课也能上出新意,并充满情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册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全班齐答)!

师:在春天里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生1:春天里小草发芽了,树叶都绿了。

生2:春风一吹,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师:那今天咱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看这些美丽的花儿。

(电脑演示花展情景图)

师:看了花展,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啊!

生2:还有呢,它们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

生3:老师,我真想去闻一闻,花儿香不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电脑演示苗圃情景图)

师:在苗圃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1排红色的花,2排黄色的花,还有3排紫色的花,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儿。

生2:我数了数,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生3:有一个工人叔叔在运送鲜花,他说:“我要搬走10盆紫花”。

生4:一个叔叔马上问:“那还有多少盆紫花?”

生5:小女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发现得可真好!我们先来看看:“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

生1:10+20。

师:10+20等于多少?怎样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10、20、30。

生2:我是用数的组成算的,因为10和20组成30,所以10+20=30

生3:我在想,因为1+2=3,很快就能算出10+20=30。

生4:我跟他们不同,我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每捆是十个,所以10+20=30。

生5:我是用十作单位,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学生抢着说算法)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了这么多种算法,真了不起!在计算10+20时用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10+20=30。

师:小女孩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问题,“工

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还剩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呢?

生:30-10。

师:30-10怎样算呢?

生1: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师:你真聪明!

生2: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30-10=20。(学生汇报算法)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指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算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自己解答吗?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大声发

言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20+30=50,就解答出来了。

老师奖给他一颗智慧星,并鼓励说:“提得好,还有谁要说!”

生1:我想问:“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用10+20+30=60就可以解

答出来!

师:你还会算连加,真了不起!

生2:我想问:“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紫花现在有20盆,那原来有多少盆紫花呢?”10+20=30就可以解答出来。

师:你提的问题可真巧妙!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齐):加法!

师:那有谁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来提:“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用30-10=20

生2:我还可以问:“紫花原来有30盆,现在剩下20盆,那工人叔叔搬走了多少盆?”列式:30-20=10

生3:“苗圃里一共有60盆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花后,苗圃里还剩多少盆花?”

列式:60-10=50(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反 思: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这节课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春天里欣赏花展,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一种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人叔叔劳动的敬佩。在这种情感下,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苗圃里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运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继而产生计算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算出结果

,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培养多方面的才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他所要解决问题与哪些条件有关,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应用中有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