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A卷)2006真题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A卷)2006真题

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机会成本

2、退出壁垒

3、贸易条件

4、动态比较优势

5、资本账户

二、简要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对要素禀赋论的整体实用性提出挑战的?

2、请解释规模经济如何影响贸易模式。

3、通常情况下,关税的实施对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数量有何影响。

4、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静态福利效应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建立关税同盟的决策?动态福利效应对这一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5、在考虑国内通货膨胀对本国汇率的影响时,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怎样预测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是什么?

三、计算题(15分)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2000-0.02P SC=1200+0.03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⑴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⑵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这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案例资料:

2004年4月美国东部时间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倾销一案做出了最终裁定: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彩电“对美国生产商构成了伤害”,中国彩电倾销成立。可能最早从下个月开始,中国对美出口的彩电就将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最高税率将达到78%。国内年彩电剩余将超3500万台。

问题分析:

(1)倾销的定义和构成倾销的标准是什么?

(2)你对中国家电出口是否构成倾销有何看法?

(3)中国政府应对反倾销的策略是什么?

(4)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产业集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论述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江西财经大学061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061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课程代码:适用对象: 一、单项选择(10分) 01、金蝶KIS中,账套备份后生成的文件名是()。 A、*.AIB B、*.AIS C、*.BAT D、*.BAK 02、在科目余额表中,KIS中要查看某科目的明细账和相关凭证,正确操作方法是()。 A、不必退出科目余额表,双击某科目,即可查看到相应的明细账和凭证 B、退出科目余额表,选择账簿中的[明细分类账]进行查看 C、在科目余额表直接查看明细账,然后选择[凭证查询]进行查看凭证 D、不必退出科目余额表,双击某科目,即可查看到相应的明细账,再双击明细记录,即可查看该张凭证 03、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岗位包括( )。 A、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数据分析 B、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员、成本核算员、现金管理员等 C、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D、专职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04、金蝶KIS中,关于自动转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自由定义转账期间,如:1—12(表示每月都进行自动转账) B、可以取到任意年度的会计数据 C、可从未过账凭证中取数 D、可做多借多贷的转账业务凭证 05、手工凭证处理与电算化凭证处理的()相同。 A、科目名称 B、科目代码 C、凭证号 D、录入员 06、进行月末结帐处理,下列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结帐前必须将所有凭证登记入帐 B、某月结帐后,将不能再输入该月凭证 C、某月结帐后,该月不能再记帐 D、每月可多次结帐 07、进行操作人员分工的主要依据是() A、《会计法》 B、《会计岗位职责和权限》 C、《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 D、《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08、某单位从会计用品店购置了固定格式的购货单,则单据打印时,宜选择()。 A、单据工具栏上的打印 B、套打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1、假设中美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且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产出是不同的。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15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 (1)请判断中国和美国分别在生产那种产品上有优势 (2)如果发生自由贸易,中美两国会分别出口哪种产品,请确定大米的世界市场相对价格的范围? (3)画图说明自由贸易发生前后中美两国的福利变化。 2、作图说明什么是“悲惨增长”,并说明悲惨增长实现的条件。 3.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资本是特定要素(生产葡萄所用的资本不能流动到汽车生产行业)。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如果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4、叙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内容,并作图分别说明在大国和小国的情况下,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5、A 、B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请继续作图,画出自由贸易发生以后A 、B 两国的福利变化和贸易三角。 6、画图说明关税和出口补贴所引起的进口国福利的变化。 7、画图说明什么是持续性倾销并说明持续性倾销存在的条件。 8、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钢铁 B 国 钢铁 大米 A 国

位和4个单位,试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X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为2,进口量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1、解:依题意可知,两国劳动生产率为: 中美 大米劳动生产率 1 1.5 小麦劳动生产率0.5 1 Y表示小麦,a、b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生产率。 (1)美国在大米与小麦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 因为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所以中国在生产大米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占有比较优势。 (2)若自由贸易则发生专业化分工,中国将出口大米,美国将出口小麦。 由于未贸易前:中国 1 2 y x y x a p p a == 美国: 12 1.53 y x y x a p p a === 则贸易后世界市场价格介于1/2~2/3之间。 (3) 中国美国 X+2Y=100 2/3X+Y=100 可见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福利水平得到改善(注:画图时Pw线要平行) 2、 “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条件为:1.经济增长偏向于增长国的出口部分;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打过,出口品供应量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非常好。P70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江西财经大学考研试卷会计学专业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卷) 专业:会计学 考试科目: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 财务会计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或有负债 2、销售折让 3、坏账 4、商誉 5、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建立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2、企业可以根据哪些迹象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判断? 3、简析在财务会计范畴内,支出、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4、试析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5、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三、业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某材料,材料计划成本为3元/公斤,2006年10月初该材料余额为6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2 000元。10月10日,购进材料5 000公斤,实际采购单价为3.1元/公斤。10月20日,生产领用该材料1500公斤。 要求:(1)计算该材料10月份的材料成本差异率 (2)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3)计算期末材料成本差异的余额(注明借贷方)。 2、江洋公司2006年11月1日将一批商品委托甲公司销售,该批商品成本为80 000元,委托价为100 000元(不含税),甲公司按委托价的10%收取手续费。11月30日甲公司开出代销清单,显示该批商品全部售出。假设两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江洋公司手续费通过营业费用核算。 要求:编江洋公司有关分录。 财务管理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6分) 1、年金 2、资本成本 二、问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 1、什么是剩余股利政策?如何实施剩余股利政策?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 C.出口国家D.进口国家 2.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基石是( ) A.《扩大世界贸易和就业的建议》B.《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议定书D.乌拉圭回合协定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谈到的第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进口关税减让B.非关税减让 C.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4.套利业务所必备的条件是( ) A.汇率存在差异B.利率存在差异 C.同一外汇市场D.不同外汇市场 5.属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的是(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务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 ) A.平衡项目B.资本项目 C.经常项目D.官方结算项目 7.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其需求曲线是( ) A.水平的B.垂直的 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 8.当一国货币贬值后( ) A.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B.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条件 C.对该国的贸易条件无影响D.对该国的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9.设c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m为边际进口倾向,则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贸乘数为( ) A.1/s B.1/(1-c) C.1/(s+m) D.1/(1-s-m)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B.贸易条件改善 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 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 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 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 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 B.2,4 C.3,4 D.4,7 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 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 C.无贸易壁垒 D.产品差异 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 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 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 C.李斯特 D.魁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江西财经大学试卷B

江西财经大学试卷 试卷代码: B 课程学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 Ⅰ、SINGLE CHOICE (1′×5=5′)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quality index? ( ) A. Gross cost of living index B. index of staff population C. index of consumer level of each person D. quantity sold index 2. What relation can we illustrate from the situation that an approximate constant change in y is associates with a quantitative change in x. ( )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C. Linear correlation D. Curvilinear correlation 3. Dividing the survey objects into some groups, then sampling randomly from each group, we called this method.( ) A. equidistant sampling B. cluster sampling C. stratified sampling D. pure random sampling 4. What is the year ′s average increasing rate when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7%、9%、11%?( ) A. 9% B. 8.8493% C. 8.9878% D. 10%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tandard error of the proportion if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s is 90 %?( ) A. 10% B. 90% C. 9% D. 30% Ⅱ、JUDGE (Write “T ” for true and “F ” for false. 1′×5=5′) 1. Range is equal to width of the classes multiply the number of classes at any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 ) 2. Margin of error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standard error of the sampling statistics. ( ) 3. The formula of Paasche index weight for each item is its base-period quantity. ( ) 4.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is zero implies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 ) 5. Whether it i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or analysis of regression, we must determin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dependent variable. ( ) Ⅲ、SIMPLE ANSWER (5′×2=10′) 1、Brief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 and coefficient of discrimination, and express it use formula. 2、Brief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speyers index and Paasche index. Ⅳ、CALCULATION (Total:60′) A random sample of size 440 acres is selected from a village’s rice, the result of test is that the mean production is 450Kg and sample standard deviation is 80kg. Requirements are: ①Calculate the sampling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production ②Estimate the mean production of whole village ′s rice at a 95.45% probability. ③If we select the sample from another village, how large a sample should be selected to provide the confidence indicates 2 z = 2 with a margin of error not exceeding 10kg, assume that the standard error of per acre is 80kg ?(25′)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江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往年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07-08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授课课时: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适用对象: 试卷命题人胡德龙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B.生产力 C.经济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 2.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D.劳动者 3.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4.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 A.价值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D.价格 5.商品价值的源泉在于()。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 C.社会劳动D.个别劳动 6.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7.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现象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前提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9.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B.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10.机器设备等物成为资本是因为它们是()。 A.生产劳动产品的条件B.生产商品的条件 C.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D.生产物质资料的条件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2.产业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借贷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借贷资本、职能资本 13.表示一年里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D.年利润率 1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D.预付资本 15.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A.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B.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实物替换 C.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D.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16.利润率表示()。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17.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D.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18.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题有答案解析

1 江西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 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就是50元与60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 、乙大于甲 B 、甲大于乙 C 、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就是 ( )。 A.0)(=∑-f x x B.0=-∑f x x C.0)(2=-∑f x x D 、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 值为135元,则( )。 A.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 A.各组数据在组内就是均匀分布的 B.各组次数相等 C.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就是

(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就是 ( )。 A.29 B.29、5 C.30 D 、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 就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 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 A.甲登记、乙不登记 B.甲不登记、丁登记 C.甲登记、丙登记 D.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就是指( )。 A.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 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她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与为( )。 A.400% B.100% C.1200% D.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 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 01p p q k p q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拉氏价格指数 B.拉氏销售量指数 C.帕氏价格指数 D.帕氏销售量指 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 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 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就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与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