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设计

1.1 整数

和整除的

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分类

——归纳”

的过程中,

理解自然数

与整数的意

义。

2、在“实验

——猜想—

—归纳“的

过程中,理

解和掌握整

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

方式,激发

学生的交

流、对话的

意识,积极

探索的精

神,培养学

生抽象概括

与观察物的

能力,并从

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

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2005、-19.6、9

正整数自然数整数

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归纳:

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

b能整除a。

2、判断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10÷3 48÷8 6÷4(教师板演)

3、互动游戏:

一位同学说一个除法算式,同桌判断是不是整除?并说明谁能被谁?谁能整除谁?

教师引导归纳;

(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练习: P 5 2

4、一展身手:

(1)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把她们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有几种分法能?有可能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吗?为什么?

(2)一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糊纸盒,每组糊的个数同样多,小马虎统计时说:全班共糊纸盒342个,小马虎统计错了?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学会了什么?

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方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2 因数

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

握因数和倍

数的意义,

了解因数和

倍数相互依

存的关系。

会根据因数

和倍数的意

义描述两个

数之间的关

系。

2、知道一个

数的因数和

倍数的求

法.。

3.知道一个

数的因数是

有限个,一

个数的倍数

是无限个。

4、渗透初步

的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教

育。激发学

生的交流、

对话的意

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1、问题情景:

有12块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第一问先请学生独立画出草图,然后小组交流。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共同完成。)2、12与1、2、3、4、6、12有什么关系?

看书 P6 (概念)

3、说说12与1、2、3、

4、6、12有的关系。(同桌互相交流)

判断:能不能说12是倍数,3是因数?

强调: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光说谁是倍数,或谁是因数是不完整的。

4、火眼金睛: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在哪儿?

(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

(2) 42÷6=7,所以42是倍数,6是因数

(3)42÷9=4┄┄6,所以42是9的倍数,9是42的因数

(4)4.2÷0.6=7 ,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

(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通过检测,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1.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分析:18的因数是指什么样的数?18能被哪些数整除?

试着求出20、9的因数。

2、观察18、20、9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2.例2 2的倍数有哪些?

分析: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

3×1=3 3÷3=1

3×2=6 6÷3=2

3×3=9 9÷3=3

…………

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

试着求出4、5的倍数

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

三、巩固练习

判断

(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4)1没有因数。………………………………………………()(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五、课堂小结

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3能被2、5整除的数

教学目标:Array

1、掌握能被

2、5整除的

数的特征,

理解奇数、

偶数的定

义;

2、渗透由特

征到一般的

思想方法,

让学生体验

结论的探究

过程。

教学重点:

对奇数、偶

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能被2、5

整除的整数

特征的揭

示。

教学过程:

一、教

导、

生探究

1、请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作业

2、让每位同学各写10个整数;

3、你所写的整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4、你能发现被2整除的整数的特征吗?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特征?

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1、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

2、4、6、8。

能被5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5。

2根据这一特征你能随意写出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整数吗?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整数特征又是什么?

三、偶数与奇数的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偶数。

如果一个整数不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奇数。

2、整数的分类

3、奇、偶数经过运算后的变化情况:

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偶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偶

注:相邻两个整数之和(之差)为奇数,之积为偶数。

四、学生小结

五、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4(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

除法分解素

因数。

2、通过学

习,进一步

加深对整数

的认识,理

解整数的多

种分类方法

的异同,体

现分类思

想。

教学重点:

分解素因数

教学难点:

素数与分

数、合数与

偶数概念的

辨析

教学过程:

一、素

数、合数

概念的

引发

1、每位

同学

写两

个整

数,

并写

出它

们的

数。

2、提

问:

你写

出的

整数

有几

个因

数?

(教

3个、4个……

二、素数、合数概念的形成

1、概念:我们把只含有因数1和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

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你能写出几个素数?几个合数?

三、对概念的认识

探讨一:

1)1是素数还是合数?2是素数还是合数?

2)除1外你能举出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整数吗?

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既是素数,又是合数?

4)按素数、合数对正整数分类,可分为几类?

探讨二:

1)合数与偶数、素数与奇数相同吗?若不同,你能讲出区别吗?(举例说明)

2)整数1到底是什么“身份”?你能讲清楚吗?

四、课堂反馈:课本P12练习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六、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4(2)素Array数、合数与

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素

数、合数、

素因数、分

解素因数的

概念,掌握

分解素因数

的几种方

法,熟练掌

握用短除法

分解素因

数。

2、通过学

习,进一步

加深对整数

的认识,理

解整数的多

种分类方法

的异同,体

现分类思

想。

教学重点:

分解素因数

教学难点:

素数与分

数、合数与

偶数概念的

辨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景引入新

每位同学写

出两个整

数,然后再

将它们写成

几个素数相

乘的形式。

(请几位同

学板书)有

没有哪位同

学所写的整

数不能写成

几个素数的乘积?

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教师总结:引出素因数、分解素因数。

如何将一个合数分解素因数?

二、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1)“树枝分解法”

例:将48、35、60分解素因数

(图省略)

48= 35= 60=

说明:先将该合数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再将其中的合数分解,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短除法

2)例2:把24、35、64分解素因数

说明: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的步骤如下:1,2,3。… (见课本)

特别强调这种方法的解题程序,并且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计算器分解法

3)例:将1334分解素因数

说明:首先用计算器将合数分成两个整数之积,再分别对两个整数进行分解,最终化为素数之积的形式。

三、探讨;

分解素因数与分解因数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学生练习:P14 练习1、4(2)

五、课堂总结:学生学习的感受。

六、回家作业:练完成习册。

教案设计

.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2.经历对问题的分析,观察,找规律,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意义的理解,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

的优化思

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并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道互素和素数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练习: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分别写出 6 的因数,8 的因数

6 的因数:1 、2 、3 、6

8 的因数:1 、2 、4 、8

教师:太好了,我们已经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那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学生不难答出6 和8 的公有的因数是1和2

猜想:这样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想几个数的公因数的定义: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学习新课

问题的提出:植树节这天,老师带领24名女生和32名男生到植物园种树,老师把这些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男生人数都相等,请问,这56名同学最多分成几组?问题的分析:

1.24和32的因数是多少?

2.24和32的公因数是多少?

3.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问题的答案: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32的因数有:1,2,4,8,16,32

24和32的公因数是1,2,4,8

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8

问题的引伸:

因此老师最多可以把这些学生分成8组,每组中分别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

例题1 求8和9的所有公因数,并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8和9只有公因数1,因此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 例题1中的8和9就是互素的

例题2 8和12各有哪些因数,它们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因数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因数有1,2,4,8 12的因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因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因数有4 教师:下面用图表示(几何画板

演示) 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

因数,4是最大的。)

强调: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题3 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解法1 18的因数有1,2,3,6,9,18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18和30的公因数有1,2,3,6 最大的公因数是6

拓展 以上的例题3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解法2:把18和30分别分解素因数 18=2×3×3 30=2×3×5

可以看出,18和30全部共有的素因数是2和3,因此2和3的乘积6就是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法3 为了简便,也可以用短除法计算

18和30的

最大公因数是2×3=6

例题4 求48和60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两个商 互素为止)

(用公用的素因数3除)(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5

3

1593

2

3018

解: 和60的最大公约数

48

是2×2×3=12

三、巩固练习 1.口答填空:

12的因数是( ); 18的因数是( ); 12和18的公因数是( );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

2.把15和18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请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因数:

5和7 8和9 1和12 9和15 7和9 16和20 答案:学生口答后老师在每组后面标出公因数。

5和7(1) 8和9(1) 1和12(1) 9和15(1,3) 7和9(1) 16和20(1,2,4) 3.快速回答:

24的因数是( );36的因数是( );54的因数是( ); 24,36和54的公因数是( ); 24,36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 ) 四、找规律

观察: (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 ;

(2)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 (3)6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 (4)8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

通过求这四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布置作业

(用公用的素因数3除)5

4

(除到两个商 互素为止)

(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151230242

26048

教案Array设计

1 .6公倍数

与最小公

倍数(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的

活动,理解

公倍数、最

小公倍数的

意义,掌握

求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的基本方

法。

2.经历分析

数量关系、

观察和讨论

的过程,进

一步体会公

倍数、最小

公倍数的意

义,会合理

使用列举

法、分解素

因数法、短

除法求两个

数的最小公

倍数;会求

是互素数或

有倍数关系

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合理使用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题的提出:在上海南站,地铁1号线每隔3分钟发车,轨道交通3号线每隔4分钟发车,如果地铁1号线和轨道交通3号线早上6:00同时发车,那么至少再过多少时间它们又同时发车? 问题的分析:早晨6点以后地铁1号线发车间隔的时间(分钟)是3的倍数,

而轨道交通3号线发车的时间(分钟)是4的倍数,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

师(启发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问题的探究:

1、看了这个问题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40… 3和4公有的倍数有:12,24…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3和4公有的倍数

...

(40)

36

282016

8427

21

18159

632412

所以12分钟后地铁1号线和轨道3号线再次同时发车 二、新知识的探索

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他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题1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先做,在上个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个问题会很感兴趣,可以采取比赛的方法)

解法1: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 30的倍数有 30,60,90,120,160,….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拓展:又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解法2:把18和30分解素因数 18=2×3×3 30=2×3×5

探究:18和30的公倍数里,应当既包含18 的所有素因数,又包括30的所有素因数,但相同的素因数可以只取一个,只要取出18,30的所有公有的素因数(1个2和1个3),再取各自剩余的素因数(3和5),将这些数连乘,所得得积2×3×3×5(90)就是30和18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2×3×3×5) 这个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归纳: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将这些数连乘,所得得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拓宽:在上面的问题中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可以用短除法

18和30公有的素因数

30的素因数

18的素因数

5

2

33

解法3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三、巩固加深 四、课堂练习

1.求36和84的最小公倍数

在解这个题的时候,不要说明用哪一个方法好,学生们会在摸索的时候发现短除法的优势 解:

36和84的最小公倍数是2×2×3×3×7=252 2.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解这个题的时候,也是不要说明用哪一个方法好,学生们会在摸索的时候发现短除法的优势,他们开始理解这个方法

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3×5=15 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3×3×2×5=90 五、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

除到两个商互素为止

用公有的素因数3 除 用公有的素因数2 除 15930185

3

3

2用公有的素因数2 除 3

7

3

除到两个商互素为止

用公有的素因数3 除 用公有的素因数2 除 4218843621922

3153

2

除到两个商互素为止

用公有的素因数5 除 用公有的素因数3 除 1045305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 默写(10分) 1、靖安宅里当窗柳。 2、复恐匆匆说不尽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4、短笛无腔信口吹。 5、非人哉!__________ , 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 。7、日初出沧沧凉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8、友人惭,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1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1、孔子不能决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⑴贫者语于富者曰()A、yù B、yì ⑵子何恃而往()A、shi B、chì 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A、shù B、shǔ ⑷吾一瓶一钵足矣()A、bō B、b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⑵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⑶犹未能也()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词的古今意义。(2分) ⑴越明年古义:今义: ⑵买舟而下古义:今义: ⑶吾欲之南海古义:今义: ⑷西蜀之去南海古义:今义: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六年级数学(上)目录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周 1.1 整数与整除的意义-1.3 能被2,5整除的数 (1) 第二周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5) 第三周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9) 一月一考第一章数的整除 (13) 第二章分数 第四周 2.1 分数与除法(1)-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 (17) 第五周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3)-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21) 第六周 2.4 分数的加减法(1)-(3) (25) 第七周 2.4 分数的加减法(4)-(5) (29) 一月一考第二章分数(2.1 分数与除法-2.4 分数的加减法) (33) 第八周 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 (37) 第九周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2) (41) 第十周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3)-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45) 一月一考第二章分数(2.5分数的乘法-2.9分数运算的应用) (49)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十一周 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 (53) 第十二周 3.3 比例-3.4 百分比的意义 (57) 第十三周 3.5 百分比的应用(1)-3.5 百分比的应用(3) (61) 第十四周 3.5 百分比的应用(4)-3.6 等可能事件 (65) 一月一考第三章比和比例 (69)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十五周 4.1 圆的周长-4.3 圆的面积(1) (73) 第十六周 4.3 圆的面积(2)-4.4 扇形的面积 (77) 一月一考第四章圆和扇形 (81) 期中测试 (85) 期末测试 (89) 参考答案 (93)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免费)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免费)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现在规定一种新的运算符号“*”,A*B表示3A-B,如果4*5=3×4-5=7,那么8*4=______。 2.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我国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______天,下半年有______天。 3. 一个数有9个亿、5个十万、8个百和4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读作___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 4. 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3,面积比是______,周长比是______。 5. 在一个算式中,被减数是390,减数是240,差是______。 6. 我会填上合适的单位。

7. 在横线上填上“>”“<”或“=”。 6厘米______60毫米 50千米______400厘米 3吨______3千克 600厘米______60分米 2米______19分米 2000千克______7吨 8. 时针走一圈是______小时,分针走一圈是______分钟。 9. 605-316=______,验算的方法是______或______。 10. 小强周六下午1:00—3:20在科技馆参观,他参观了______小时______分钟。 二、判断题。(共10分) 1. 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 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3. 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是真分数。() 4. 在一批产品中,合格品有99件,废品有1件,废品率为1%。() 5. 小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和大圆周长与半径的比不可以组成比例。() 6.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8. 一个小数要扩大到原来的5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5位。() 9. 一个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4.60,那么a最大是4.599。() 10.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多;一个数越小,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小。()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整理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第一单元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 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 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 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沪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复习 (绝对经典)

未来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年 级 科 目 授课时间段 学科教师 课时数 2H 课 题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整除(数的整除、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1)分解质因数:(分解彻底) (2)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如何求约数,约数和 A 、求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 B 、A ×B=(A 、B )×[A 、B] C 、求约数个数:指数加1在相乘 求约数和:从每个因数的零次方开始加,一直加到这个因数本身,然后再把所有的这些和相乘。 例如:18=2×23 约数个数为:(1+1)×(2+1)=6个 约数和为:(1022+)×(210333++)=39 【备注】有时,整除出的题咋一看貌似有些小难,但是只要稍微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难题都是”纸老虎”。 专题二:分数(分数、繁分数计算化简;裂项,分数与小数互化) (1) 分数计算技巧: 加减法:能凑整则先凑整、分母相同的放在一起先算(死算时通分) 乘除法: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能约分则尽量约分 (2) 繁分数化简计算 【备注】繁分数更多的是一个工具,通常它会出现在分数的混合计算当中来考查学生的化简能力、细心程度。 解题技巧:在计算中碰到小数,尽快转化成分数、做到步步为营,细心决定成败。 (3)分数的裂项:(分母为乘积、分子为和差) )1(1+n n =n 1-)1(1+n ) 1(+n n a )k (1+n n =k 1 [n 1-)(1k n +] ) k (+n n a )2)(1(1++n n n = 21 [)1(1+n n -)2)(1(1++n n ] ) 2)(1(++n n n a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 古诗文言文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迢迢牵牛星 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

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单元 练习一 【知识要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内检测】 1、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 (,每份长( )米;每米是这根铁丝的) () (。 2、 0.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立方分米=( )升 750毫升=( )升 3、 A=2×3×5、B=2×2×5×7 ,则 A 、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 )÷8=0.75=) (3=) (9=20) (=20 4) (3++ 5、计算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长方体:a=5分米、b=4.5分米、h=2分米 ; ②正方体:a=16厘米 【课外训练】 1、判断: ①因为3和8是互质数,所以3和8没有公约数。( ) ②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③因为100÷40=2.5,所以100能被40整除。( ) ④1512的分母中含有质因数3,所以15 12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2、要挖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 ①这个游泳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 米? ②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磁 砖,贴磁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练习二 【知识要点】分数加、减法。 【课内检测】 1、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 列式计算。 ①7减去 41与5 2的和,差是多少? ②一个数减去32所得的差再加上61,结果是4 1。求这个数。 3、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2页,小华要用152小时,小明要用61小时。小华比小明少用多少小时? 【课外训练】 1、 1千克的95 与( )千克的9 1一样重。 2、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3、A 、B 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A ÷B=3 1 。则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4、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其中一个数是24,另一个数是 ( )。 ★★5、做同样的零件,甲2小时做5个,乙3小时做8个,丙做一个要 7 3小时。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 第二单元 1.分数乘法的计算 练习一 【知识要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课内检测】 1、514 ×7表示 ; 2、310 +310 +310 =( )×( )=( ) 411 +411 +411 =( )×( )=( ) 3、计算。

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 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沪教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沪教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0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按规律填数:315,330,( ),360,375. 2、甲数的2/5是乙数的5/6,乙数是12,甲数是( )。 3、( )÷36=20:( )= 1/4 =( )(填小数) =( )% =( )折 4、(3.4平方米=( )平方分米 1500千克=( )吨)。 5、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 )元。 6、一只圆珠笔的价格是α元,一只钢笔的价格是8元,两只圆珠笔比一只钢笔便宜了( )元。 7、要挖一个长60米,宽40米,深3米的游泳池,共需挖出( )立方米的土。 8、有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裁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无剩余,裁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 9、把5克农药放入1000克水中,农药重量与药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10、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差是72cm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cm3。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把35%的“%”去掉,原数就( )。 A .扩大100倍 B .缩小100倍 C .大小不变 2、要考查一个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采用( )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3、从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半圆性 C 、环形 4、把1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5、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 、30 B 、-30 C 、60 D 、0 6、用一块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厚纸板,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80 B 、40 C 、64 7、一种录音机,每台售价从220元降低到12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的列式是( )。 A 、120÷220 B、(220-120)÷120 C、220÷120 D、(220-120)÷220 8、把10克盐溶于4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值是( )。 9、王宏4月5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000元,月利率是0.12%,到6月5日,他可以得到税后利息是多少元?(税后利息为5%)正确的列式是( )。 A 、2000×0.12%×(1-5%) B 、2000×0.12%×2 C 、2000×0.12%×2×(1-5%) D 、2000+2000×0.12%×2×(1-5%) 10、把浓度为20%、30%、40%的三种盐水按2:3: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的盐水浓度为( )。 A .32% B .33% C .34% D .35%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 )如果甲数比乙数多1/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1/5。 2、( )甲数是乙数的3/5,甲数和乙方的比是5∶3。 3、( )一种商品降价30%销售,就是打3折销售。 4、(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5、( )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6、( )在1.5,-4,0,17,-22这五个数中,负数有3个。 7、( )37是37的倍数,37是37的约数。 8、( )甲数比乙数少2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0%。 9、( )1m 的3/8和3m 的1/8一样长。 10、(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4倍。 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一、需要默写的古诗:(8首) 《望驿台》、《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暮江吟》、《夜泉》、《迢迢牵牛星》、《嫦娥》 二、第三单元诗词:(古诗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共5篇) 《望岳》、《观沧海》、《饮湖上初晴后雨》《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

第五单元——第八单元 现代文梳理 《藏羚羊跪拜》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2分) 答:(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语意相近即可)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3分)

答:(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分) 答(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3分) 答:1、本文运用了转折之法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2、灵活多变的叙述。3、叙议结合的语言,关键时刻亮出几句最精彩的叙事或者议论性的语言。4、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上下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2分) 答:1.请不要让动物的今天,变成人类的明天。 2.保护动物,就是自身保卫。 3.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贴心的伙伴,动物是我们的知己。 《忆读书》 (一)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 数学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教学目标 (1)知道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正确的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易错点: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概念易混淆。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结合概率考察素数合数等问题一道填空题4分 5.知识结构 二、分数 1.内容要目 (1)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分数与小数的互划与运算; (2)异分母分数的运算,通分、约分的技巧。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的运算法则; (2)通过对分数的学习,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转化的思维方法; (3)能够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及混合运算。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以及通分和约分;

易错点:乘除法则的运算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分数的混合运算,一道选择题或者一道填空题,占4分 5.知识结构 三、比和比例 1.内容要目 (1)必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有关性质; (2)百分比的概念及应用,百分比与小数、分数的关系。 (3)等可能事件 2.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意义,根据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解决有关比和百分比的简单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了解等可能事件,学习用数量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3.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 难点:百分比结合实际生活问题 易错点:百分比的运用及比例中项 4.中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线段的比例关系,结合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占4分,一题填空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原文】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全册

2.1 分数的除法 一、知识点梳理: 1、把一个总体平均分为n 份后,其中的1份可用______表示,m 份可用_____表示.(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 2、两个正整数p 、q _____,可以用分数表示.即_____p q ÷=,其中p 为______,q 为______. 3、 q p 读作_________,当___q =时,p q p =. 4、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方法是:将数轴上的单位长度_______等分,从0开始自左向右的第________点分点即表示分数q p 二、基础型作业: 填空题 1、 35是_____个15; 8个1 11 是_______. 2、整数a 除以整数b ,如果能够整除,那么结果是____数;如果不能够整除,那么结果可以用小数表示,还可以用___数表示. 3、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5÷13=________; 13÷5=____________. 4、把分数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式子: 3 10 =_______. 5、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是_____米.(用分数表示) 6、把三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______块.(用分数表示) 7、在数轴上,把单位长度5等分,从0开始自左向右的第4个分点表示的分数是______,第8个分点表示的分数是_______. 8 看成整体1, 表示分数______. 9、 3天占一星期的___________,3天=__________星期. 10、某人用8天完成了一件工作,他平均每天完成这件工作的___________. 11、在数轴上方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整数或分数. 04 321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 案 设 计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 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 6 、2005、-19.6、9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二、 建立整除的概念:

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归纳: 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判断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10÷3 48÷8 6÷4(教师板演) 3、互动游戏: 一位同学说一个除法算式,同桌判断是不是整除?并说明谁能被谁?谁能整除谁? 教师引导归纳; (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练习: P 5 2 4、一展身手: (1)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把她们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有几种分法能?有可能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吗?为什 么?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沪教版(II卷) 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沪教版(II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用“______”标出不同类的词。 (1)蒙古包民居竹楼四点金四合院 (2)京剧藏戏黄梅戏越剧戏剧 (3)虚伪夸耀勾当当机立断 (4)平易近人和颜悦色斩草除根循循善诱 2、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 sù)摩平(mā mó)含糊(hú hù) 寺院(sì shì) 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 3、带点的字应该怎样读?把正确的读音用“—”划出来。 勉强 (qiang qiang) 召集(zhao zhao) 兴奋不已(xing xing) 暖和(hé huo) 入场券(juan quan) 削铅笔(xiao xuē) 友好相处(chù chǔ) 大模大样(mó mú) 4、我会给下面每个字组词语。

锈()燥()减()揪()乖() 绣()澡()碱()瞅()乘() 5、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即使……也虽然……但要是……就 1.这位少年名叫大卫。他()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2.扫罗王说谁()打败了歌利亚,()免除他家的赋税,还要把公主嫁给他。 3..()扫罗王免除他家的赋税,将公主嫁给他,()没有人敢去应战。 4.大卫说:“我()年纪小,()我力气很大。”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古文今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2)“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表达的特点。“患者、学者、记者、老者……”中的“者”的意思是()。 ( A.着。 B.代表某种身份的人。 C.指代事或物。) 2、趣味标点。 桌子上放着一盘梨,旁边有一张纸条,上写:“这梨不大好吃”几个字。小云、哥哥、姐姐看了后别说出了一种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请你给句子加上标点,代他们说出各自的意思。 (1)小云: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姐姐: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

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 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卷 沪教版A卷 (附解析)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卷沪教版A卷 (附解析)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带点的字应该怎样读?把正确的读音用“—”划出来。 勉强 (qiang qiang) 召集(zhao zhao) 兴奋不已(xing xing) 暖和(hé huo) 入场券(juan quan) 削铅笔(xiao xuē) 友好相处(chù chǔ) 大模大样(mó mú) 2、我会给下面每个字组词语。 锈()燥()减()揪()乖() 绣()澡()碱()瞅()乘() 3、为迎新春,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下列对联最适合贴在书房门口是()。 A.门集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B.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窗松雪论天伦 C.春风得意千条绿,快马加鞭万里程 D.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 4、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

()疾病()知识()信息()文明 5、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想这对你们是很有益的。 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请走好,欢迎再来。” C、你的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 D、前面的道路正在施工,给您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 )“啊,老桥,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和“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毛泽东称老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 4.( )《囚歌》的作者是江姐。 5.(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体是童话故事。 2、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同学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不能不问个明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棵棵茂盛的榕树为同学们遮太阳,挡风雨。(改为比喻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