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上苍蝇”和“刺激反应”的真实性比较

110150484黄绵绵记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这位“直接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句著名的论断: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不被人注意,从而真实地记录现实。这位怀斯曼还说过:《姐姐》这个片子,就是“墙上的苍蝇”最好的例子,也是我想达到的一种境界。《姐姐》的导演李玉——1973年生于山东,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6年到东方时空拍摄纪录片。

一.《姐姐》为什么具有这么高的真实性?

《姐姐》是按题材来分为生活类,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故事的内容是围绕着一对双胞胎姐弟开展的。蕊蕊和峰峰是一对双胞胎,由于在他们出生的时候是刨腹产,先拿谁谁就是老大,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女孩可以照顾男孩,所以女孩蕊蕊就成了姐姐,但随着蕊蕊长到了六岁,她越来越不承认家长强加给她的角色,因为作为姐姐,她承担了更多的委屈和不公平。于是,她以一个六岁孩子的方式,向这个家庭开始了反抗.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第一次是叫嚷,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再往后则是暴哭。姐姐的感情多么细腻,导演没有用什么“锥子”去刺激她,她就在摄影机下真实的反应了自己的感情。表面上看来就只是记录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表现,但有意思的是在那些个人的段落中,反而因为这种“墙上苍蝇”的表现手法增加了一种更加抽象的方式。姐姐和弟弟一起下棋,弟弟耍赖,姐姐感到委屈,可是妈妈却向着弟弟,一切只因为她是姐姐。妈妈的做法让姐姐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她向妈妈反抗、质问,妈妈的态度不以为然,甚至对姐姐冷嘲热讽,认为是姐姐在无理取闹。姐姐向爸爸倾诉,爸爸虽然会言语安慰,可是行动却告诉观众他也认为姐姐这是在无理取闹。在这部片子中尽管导演可能在拍摄影片的同时也会不知觉、不自觉的包含个人情感、看法、偏见等,影片中的人也会因受到摄像机的存在而多少有些不真实,但是这样的表

现手法即使不可能完全做到真实但是可以算的上是在无限的接

近真实、追求真实。也正是因为它在无限的接近真实所以影片中表现出来的真实才更真实,甚至让人足以忘掉影片中的不真实。这部片子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语言暴力,什么是情感的伤害。

怀曼斯对这部片子作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这部片子是他想做的。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展示出这么高度的真实性,我想还跟这部片子的主要人物是小孩有关。相比大人,小孩更容易忽视摄像机的存在,小孩的情绪控制比不上大人,一旦他的个人真实的情绪、感觉上来了就直接表达出来。因为这一部记录片是在空间范围相对小的地方,外界干扰的因素比较小,不真实性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拍摄者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被拍摄者的问题,而这部片子的被拍摄者较容易忽视摄像机,甚至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这就较容易克服了被拍对象的演戏成分,尽量真实呈现,所以只要拍摄者主观因素客服好就比较容易的做到“墙上苍蝇”。直接电影为观察式电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片中的镜头大部分是从远景,中景去拍摄的,很少有特写近镜头,摄影机应该是处于固定位置记录、人为操纵较少的状态。

二.真实电影的真实性比不上直接电影?

但是并不是每部记录片都有这么有利的因素去进行这种“墙头苍蝇”式、观察式的拍摄方式。观察式的拍摄方式就是在等事件、事物自身自我发展,摄像机只是作为一个记录的工具而已。节奏慢,耗时长,有时候如果不对被拍摄者进行刺激,甚至会使得整个拍摄一无所获。虽然它的优点就是能它尽可能的最无限接近真实。

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直接电影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

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它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讨论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谁更具真实性是狭隘的二元比较,并不能说谁比谁更具真实性,客观性,因为这是不能比较的。不能说真实电影的拍摄方式拍不出较接近真实世界的片子,也不能说直接式的、观察式的拍摄方式拍出的影片就是真实的影片。

因此对于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讨论是要从影片具体的拍摄

内容去讨论,而不是从拍摄方式去讨论。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虽然真实电影的被拍摄者比起直接电影的被拍摄者更容易受到摄像机存在的干扰,但是干扰是不能用程度来比较,只能说有没有干扰。为什么不能用干扰的程度去比较二者?从而比较二者谁更具真实性?因为人一旦受到干扰就自然要不自然了,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的程度人都不自然了,不真实了。“墙上苍蝇”和“刺激反应”各有各的优缺点,但他们比较的点不是在谁更接近真实性,而是在内容上如何使“使用了这种拍摄方式尽量克服其导致不真实的因素”从而做到真实。

三、《你幸福吗?》为例说明片子的真实性在于呈现的内容,而不是拍摄方式。

在《夏日记事》中,导演让·卢什实验了他把纪录片与某种故事片因素结合起来的想法,力图使电影成为人们真实生活的纪录。他们首先对街上碰到的人进行采访,有时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中去,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这些人包括一对小资产阶级夫妇,一位工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曾被关入集中营的犹太姑娘,以及一些职员,艺术家和封面女郎。他们向每一个被采访者提出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你是否幸福?”观众可从片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粗暴的拒绝回答,有的则

开始考虑自己的答案。回答者的讲述也是迥然不同的。央视的《你幸福吗?》虽然比《夏日记事》拍的比较粗糙,制造情景的功力不是很好,使被访问者常常脱离语境,但是其方式简单粗暴,没有掩饰过的痕迹,所以我们以她为例。

一些被采访者的“神级回复”,如其中一个打工者先回答“我是打工的,不要问我”。在记者再次追问下,他才说出“我姓曾”。这样的回答,让大家哭笑不得。这样的回答,在网上迅速走红,接着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些新的“神回复”出现。诸如在记者问一位排队买票的年轻人最伤心的事是什么的时候,他说“跟你说话的时候,队被插了”“别拍了,我这头发这么乱”。“幸福,我们卖东西多幸福啊,”然后对身后的人说“他问我幸福吗?姐,这人多逗啊”。“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吃饱穿暖,不让别人欺负我”。“你幸福吗”?“怎么的,什么意思”?“你幸福吗”?“采访我需要人民币的”。“最坏的事是什么”?“最坏的是,我跟你说话的是对被人插了”。“你幸福吗”?“我耳朵不好”。

可以看出来这些“神回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回答者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二是回答者故意打哈哈,不愿说,三是被采访者搞不清情况,反问记者“嘛意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考虑到底什么是幸福。一个人对幸福的认知说到底就是关于他所关注的事物,反映他的生活水平,反映他的意识。“你幸福吗”?这个栏目采访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人群,退休职工,摆地摊的,烤红薯的,擦皮鞋的等从第一类可以看出,人们首先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那几个文字所表示的意思大都理解到了别的

地方去了,所以才会有“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很显然,这是个人们很少提及的问题,当突然被问及时,很难听清问题,以至于回答的千奇百怪。第二类回答者,故意回避这个话题,要不很简单的说很幸福,要不不知道,或者干脆转移注意。对他们来说这是个不可谈及的话题。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一扇门,不到非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打开它的。更多来讲,不是他们不想说,只是他们不敢说,即使把话筒伸到他的嘴边,他还是保持沉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