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人的护理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心血管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10T16:21:46.3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影花龙英华张利娴[导读] 同时鼓励家属陪伴及多关心照顾病人,已达到老人的心理照顾。

李影花龙英华张利娴(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295-02 【摘要】总述社会老龄化现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好发因素及其特点,重点介绍我在临床中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病情观察﹑护理及在护理过程中的体会。【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护理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早在2000年我国就进人了老年性社会。而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2020年达2780万,2040年达7400多万,到2050年,高达1.14亿,占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近14%增加到2050年的34.6%,届时,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龄老年人[6]。事实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其增长速度快于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将会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本文下面就具体展开谈谈自身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区于2006-2009年收治9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均超过70岁,其中冠心病患者5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32例,肺心病患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例,均有慢性病史,病情延绵。

2 病因分析 2.1心血管进行性病变

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细胞利用的ATP和可供动用的儿茶酚胺逐渐减少,使心肌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氧,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律减慢及出现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即使老年人在静息状态时,也常可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也可出现不同类型传导阻滞[1]。老年人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受限,对外界事物反应性降低,应激能力差,生活能力变弱,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化,外周血管弹性减弱或消失,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性减弱,出现进行性动脉硬化,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

2.2防御能力减弱

病原体的侵袭有一套防御能力,但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防御病原体内的第一道生理屏障—皮肤、粘膜及支气管上皮均因衰老而结构萎缩,降低了防御病毒、细菌内侵的能力,因感染一系列因素而诱发心血管疾病[2]。

2.3心理因素

多数老年人由于退休后性格孤僻、固执、忧郁等心理,加上高龄、饮酒、抽烟、长期进高脂饮食以及糖尿病,情绪易激动等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更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

3 老年心血管病人的特点 3.1老年人知识结构特点

由于历史问题,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获取知识及接受外界信息方法有限,导致老年人知识结构普遍老化,缺乏横向知识,思想保守、固执,部分病人尚存在失落感或心态不平衡等现象。

3.2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老化造成心肌细胞缩小,心脏排血量下降。一旦因体力或精神疲劳而使血液需求量增加时,心血管功能可受到严重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影响血供量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或加重左心室负荷而引起左心功能不全。

3.3易患因素及病变特点

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几种心血管疾病,几种心血管病可并存,相互影响,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等,这些病变特点使临床治疗和护理更加复杂化[3]。同时老年病人常存在高血脂、血糖高及肥胖等易患因素,部分病人更有吸烟、饮酒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

4 护理

4.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士不但要有高度责任心,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因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临床症状相互交错,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反应不敏感,对自己的症状表述不清,给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护理造成困难,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抓住主要症状,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如有1例老年患者,男,76岁,因晚饭后感胸闷、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乏力而就诊,接诊后我们让其平卧,立即吸氧并按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同时做心电图确诊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抢救患者脱离危险。有的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叙述不清,有时腹疼,说成胸痛,左侧不适说成右侧。因此,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时机[3]。

4.2用药指导

老年患者应激能力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时间及免疫功能和耐受能力均有下降,易发生药物反应。临床用药应特别注意,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严防洋地黄药物中毒,对长期服用扩冠、降脂类药物的,应严防药物蓄积中毒,服降压类药物应根据药物的性能,选择有效的时间给药。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疾病,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依丛性以及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生化检验结果及一些辅助检查结果选择用药,以求最小剂量而获得最佳疗效,指导患者定时定后服用药物,条件允许可指导家人配合。

4.3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可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转归,特别是老年患者。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消化吸收机能降低,应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忌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禁用动物脂肪和内脏,限制热量、胆固醇、糖、盐的摄入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选用家禽瘦肉、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菌藻类、豆类、蛋白质类及含钾钙的食物,强调多样化调配以促进食欲,对于有烟酒嗜好的老人,让其戒烟,控制饮酒量。

4.4运动指导

根据心血管病老年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爱好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其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和运动方式。如在走廊内散步、慢走、做体操、打太极拳、放松按摩等运动,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鼓励他们安心养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4]。

4.5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处于机体各器官组织机能逐渐减退衰老的过程中,而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使他们应激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大多病程长,不易根治,容易复发,入院后往往产生心理紧张,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信心不足。在护理中,我们采取与老人们多接触、多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和他们的需求。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与转归,了解医疗护理过程以取得合作。做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紧张和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紧张焦虑者帮助他们自我调节,如通过看书、散步、交谈等方式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并鼓励他们树立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7]。同时鼓励家属陪伴及多关心照顾病人,已达到老人的心理照顾。

4.6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护理指导,告诉他们服药的种类、服药时间、药品的剂量、服药的方法以及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等。对年老体弱、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加强对其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指导,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如何争取第一抢救时间,如何稳定老人的情绪,告诉他们医院内的急救电话及科室电话、主管护士的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必要时上门服务。

5 结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生理方面看,各个脏器的功能已经开始衰退;从心理方面看,发病后精神异常、焦虑不安、恐惧心情突出,这些特点使他们较其他人群更需要医疗保健和看护服务[8]。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他们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社会理应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陷入困境时给他们以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景香,王士玲.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扩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12).

[2]李秀敏,李国勤,刘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分析及扩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5(2).

[3]厉月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J].河北医学,2001(3).

[4]梁志坚,沈渔村,赵友文,等.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9(2):67-69.

[5]王欢,朱尧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第12期总第98期.

[6]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浙江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浙江经济, 2008年4月.

[7]柳玉芝,张纯元.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3.

[8]邓明文,宋之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需求与保瞻的影响和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5月第18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