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

②掌握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③思考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思考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看图了解中心的位置,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

一、导入

说到江南,人们都说,江南是一个水乡,是一个如梦似画的地方。今天的江南发展仍然迅速,往前追溯,我们要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刚开发,那么,江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开发,发展到宋代,这个时候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今天,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尤

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兴盛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繁荣的表现

(2)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3)纸币出现的标志,原因和作用

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1.经济重心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学生展示

1.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①垦田面积扩大;

②耕作技术提高

(复种技术,秧马)

③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不断推广

④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广;

⑤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区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①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

②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

①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③名窑众多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造船水平世界领先;

②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海船配备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①开封和杭州市成为商业大都市;

②出现了街市(店铺林立)、早市、夜市、草市和市镇。

(2)海外贸易

①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②朝廷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商贸的繁荣,纸币携带方便

作用: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播放地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中心位于南方

综合归纳

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多媒体播放表格对比

合作探究

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北方人口南迁;

从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2.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且受到的破坏较小。

3.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4.统治者的重视。

四、巩固练习

1、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在客观上反映了( C )

A.太湖流域自然条件好

B.推广占城稻所要取得的成果

C.南方粮食产量超过了北方

D.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了北方

2.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 )

A.推广种植籼(xian)型杂交水稻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代成为丰饶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B )

A.景德镇成为瓷都

B.棉布成为北方普通百姓的衣料

C.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

D.在江浙可以看到种植的占城稻

4.泉州具有类似现代海关功能的管理机构,是在北宋时期诞生的。这个专门用来“掌蕃货、

海舶、征榷、贸易之事”的机构被称为( C )

A.中书省 B.三司

C.市舶司 D.行书省

5.北宋时四川地区商人做生意,带哪种货币较方便( A )

A.交子 B.五铢钱

C.铁币 D.圆形方孔钱

6.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请回答:国家财政

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讨论题

以史论今: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重心南移中谈谈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等等。

五、课堂总结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

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宋朝因此成为最富裕的国家。

【板书设计】

第9课宋代经济发展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手工业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3.商业

(1)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

(3)纸币出现

二、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1.经济重心南移

三、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六、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紧扣课标进行,学生自学和展示,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调动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提炼、研讨相关的历史信息,以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起到点拨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 【基础梳理】 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____________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 2.概况 (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________、福建和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3.表现 (1)粮食作物: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 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 “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 【基础梳理】 1.纺织业 (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1)河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 时的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________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方。【探究归纳】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计量 第四章 (1)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 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如表4.2所示: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 =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6 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消除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quick- Estimate Equation)(求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选中如x2 x3然后右键鼠标)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复习要点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内容: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3)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什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2)(1)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预习。 2、课堂指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课标要求】:诠释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认识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难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组织的异同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欧共体的成立: 2、特点: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 2、意义: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建立的原因: 2、建立并发展: 3、特点: 【课堂合作探究】 1.什么是经济区域集团?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那几个?这几个区域组织发挥了哪些作用?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材料二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开放的地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1994年的《茂物宣言》在确定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目标时,还强调应与关贸总协定保持一致,强烈反对建立封闭式的贸易集团

七年级上册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 2、通过历史图片对比和史料阅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领悟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通过世界领先的宋代文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家国认同观念。【学习重点】宋代农业的发展 【学习难点】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学习检测】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原因 ①经济因素:唐朝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__________,增加南方__________。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④政策因素:宋代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②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_在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到宋代时,_________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③宋代南方各地普片种植经济作物,________和________是当时的主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兴盛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宋代时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________成为我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3)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和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很高,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史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上已配备了________。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表现: ①商业城市:宋代商业繁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新建了很多________,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中商铺遍及大街小巷,经商时间不在受限制,出现了________和夜市。商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________和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_进行管理。 ③纸币的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铜钱成为并行的货币 (2)结果: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时期最后完成。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 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课程标准解读: 1、感受周围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庞大变化〔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庞大的成就。表达在: ①祖国发生庞大变化②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明白我国现时期差不多经济制度〔一〕 差不多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 确立这一差不多经济制度的缘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时期国情决定的。a、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时 期,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明白得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 势,相互促进,共同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全然原那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制造,让制造财宝的源泉涌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制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 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进展做出奉献。 4、养成良好行为适应。 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 ?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咨询题 B.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2. ”十五'’期间我国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缘故之一是我国坚持了________ 的差不多经济制度。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⒈兴起的标志以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为代 表,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高新技术。 ⒉兴起的条件及原因⑴由于____出现重大突破;⑵一定的___、 ___基础的形成;⑶由于_____的需要,特别是________ ______的结果。 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_____在___ [时间]提出质能转换式, 在______的推动下,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⑴科技转化为______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___的特点。 ⑵___和___密切结合。 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____, 出现两种趋势⒊特点①学科越来越 __,分工越来越__。 ②科学研究朝着____方向发展。 ⒋影响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___,第三产业比重___;政府加大了 对科技的___和___。 部分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______的 机遇,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调整。 _____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科 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____。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⒈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⑴战后至 70 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①原因大力拓展______,进行___输出。 应用第__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的工业,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 宏观管理,资本 主义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这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②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全世界__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70 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___多。

人教版七下历史(2016)导学案(无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 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______,从越南传入的__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在江南地区推 广。南方的水稻在______也得到较大推广。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织业 兴起,__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________、河南 _______等地炼制的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__________已3.造船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领先世界。北宋____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规模_______,设计________,配备了________。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街市到处可以开设_______;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_______和_______;乡镇的商业区称为_______。 2.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 _______、_______,远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加以管理。 3.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归纳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订正后在书中标记) 2.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订正后在书中标记) 一、选择题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 A.xx B.xx C.xx D.xx

发展经济学小论文!!!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评述 简介:本文是对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的评述。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脱贫 技术进步 制度机制 一、 主要内容介绍及该书的组织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它着重研究贫困特别严重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上的低收入经济体如何才能进入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脱贫减困的近期目标和赶上富有的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目标呢?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发展中经济的视野——脱贫减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是以国家之间非常大的收入不平等为特征的。通过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和苦难是低收入国家的共同目标。而本书也旨在阐述发展中国家在新千年面临的新问题,重点探讨低收入国家追赶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问题。该书基本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构思,具体组织如下: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旨在建立全书的理论框架。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社会体制的发展是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本书中,考察的是消除当今世界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之间极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所需的经济发展,如果不考察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重大变化,是无法领悟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的。理解经济变量(诸如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扩张与文化、制度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出一种有利于人均收入增长的社会制度的过程,应该是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达到该目标的第一步,这章提出了一种分析经济、文化和制度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论框架。 文化——制度 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上图即是一个有关社会体制发展的广义的概念性框架。该图是阐述社会体制如何在经济和文化——制度变量之间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演进的模型。 之后本章又阐述了经济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第三节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经济,指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禀赋(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资源稀缺性加剧)和技术变化的速度缓慢,即所谓的“提出问题”。进而提出其核心思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制度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同时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 (价值系统) 制度 (规则) 资源 (生产要素) 技术 (生产函数)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 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为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正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_第9课_宋代经济的发展_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专业WORD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专业WORD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原因:近年,经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当前,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早前热议的《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成为核心话题。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经济现象;2、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滞后;3、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4、缺乏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公众渠道;五是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措施: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4、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

九年级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练习题人教 新课标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中学生之所以要关注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靠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可以帮助我们感受经济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上的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完成的是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到建国100年时,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 A.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D. 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 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是 A. 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 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根本制度 8.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我国的分配制度 D.中国*的性质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的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应该 ①要提倡奉献精神②要落实分配政策 ③要反对平均主义④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必须 A. 达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B. 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以缩小贫富差距 C.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完整版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 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的能力。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北宋出 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 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 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最新完整版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4节课,上承金与南宋的对峙,下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对宋代社会经济的整体介绍。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部分关系密切,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共同推动了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因此教材每个子目都着重介绍南方经济的发展,并将经济重心南移为其线索贯穿全课。同时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与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密切相关,在彼此不断经济往来过程中,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加深。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经济史范畴,相对而言内容枯燥乏味,而且知识点多而杂乱,初一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初一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史料的补充,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其有效、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史的兴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史料、图片、视频等)和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手工业、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宋代商业繁荣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管制的例子 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 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 最低价格分析 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 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 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 反对: 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两者相抵,很有可能促进就业的正增长,维持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