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1.1 该系统综述

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

A、单线制

B、各用电器并联

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

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

1.3 系统基本组成

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内,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

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

左后组合尾灯

接地

2.设计构想

2.1 设计原则

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

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

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内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和固定方

4、选择线束内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色

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艺

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最短

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

2.1.1功能要求

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

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

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

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的控制信

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器内部的通讯(如CAN—BUS)

2.1.2 顾客要求

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

2、方便维修

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4、标识清楚

2.1.3 性能要求

使用寿命: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

连接可靠性: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工作温度:在-40℃~130℃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

工作环境: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和盐雾实验后,线束外包扎紧密不松开,线束导通率100%。

导线拉拔力:拉拔力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电压降:电压降应符合Q/YYY.04.030中所规定

导通率:100%

包扎:线束波纹管的直径以能完全包住导线且保证导线的直径不小于线束波纹管内径的3/4;胶带不得散开

前舱排气管处导线耐温不低于130℃,室内导线一般按85℃选择

2.2 设计步骤和参数

2.2.1 整车线束设计的步骤

2.2.1.1 设计输入

1、整车电气原理图和用电器负荷

2、整车配置表和整车线路布置相关数据

3、用电器各插接器型号、引脚定义和对材料的要求

4、产品要满足的法规

2.2.1.2电器盒的设计

1、根据原理图计算保险和继电器的数量,合理分布于电器盒

2、结合车身分成一个或若干个电器盒及所在位置

3、根据整车的成本设计出电器盒的结构和材料

4、应优先考虑沿用

具体见《电器盒产品设计指南》

2.2.1.3 线束路径的设计

1、绘制电器平面布置图及线束平面布置图

2、根据整车的数据用3D型式(Ug、Catia)将线束布置加以布置、固定

3、根据汽车的布置,按线束功能,合理走向给予分段

4、过孔处和过棱角处对线束要加予保护

5、线束一定距离要加以固定(150mm~300mm)

6、对于线束接插较集中的地方要支架固定

7、避免湿区的水流入干区

8、前舱内线束要充分考虑热场分布

线束路径流程详见附件一

2.2.1.5 线束所用材料的设计

1、根据电路合理选择导线型号

2、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导线(如温度,信号类型等)

3、根据电路和线束所处的环境合理选择插接器(如防水,温度等)

4、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线束外层保护材料

A、汽车线束的外部保护

B、线束在车体上的固定

○a、用线束扎带和管夹固定于车体接螺栓(螺母)或孔上

○b、在线束总成上捆扎塑料销钉固定于车身孔上

○c、过孔橡胶护套

其线束固定件优先选用:《线束固定件数据库》

C、各段线束之间的连接

○a、通过中央电器盒使各线束连接起来

○b、线束在继电器支架连接

○c、线束之间的连接

2.2.1.6 线束样线的制作和认可

跟踪供应商的制作情况

认可流程可按公司的PPAP

2.2.2设计参数

1、导线的设计

A、汽车导线类型的选择

汽车导线多种多样,根据汽车产品应满足的标准选择导线的标准,根据导线的

工作环境和不同作用来选择导线类型

B、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参照《整车电路设计规范》

C、导线颜色的选择

导线颜色的选择参照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2、插接器的设计

A、端子的设计

端子所承受的电流可根据导线所承受的电流来定,端子所承受的负载电流≥导

线所承受的负载电流;也可按下方法:

确定负载电流I=P/U

P----用电器的功率

U----汽车电压

端子所承受的负载电流≥I

结合压接导线线径确定端子

端子优先选用采用列表《电流与端子》、《端子的特性》

线对板优先选用《线对板接插器列表》

B、护套的设计

根据端子及线束分支的要求,确定护套的型号

根据插接器所处位置选择护套及保护

3、线束长度的设计

线束长度根据整车各用电器的距离,结合整车结构,合理设计汽车线束走向,得出线束最短距离

4、保险和继电器的设计

见《整车电路设计规范》

2.3 线束的EBOM数据

2.3 环境条件

2.3.1 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40℃~130℃

2.3.2 外观件的腐蚀性要求

外观要求:经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实验,外包扎不松开。

3、汽车线束的测试规范

3.1 测试内容

1、尺寸测试

验证线束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是否和确认的图纸一致;

2、台架试验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3、三万公里道路测试

验证线束的可靠性

3.2 测试标准、方法

1、尺寸测试:按图纸测试

测试方法:用钢尺测量线束主支和分支的长度

2、台架试验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3、三万公里道路测试

根据整车试验规范执行

3.3 其它方面的性能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

4 一般注意事项

1、不要重复走线

2、尽可能采用就近搭铁,电流搭铁和信号搭铁要分开

3、线束同一分支中不得有线径和颜色都相同的导线存在

4、不要过载使用导线和端子

5、车身上的搭铁点应是焊接螺母或焊接螺栓

5 图纸模式

5.1 图纸主要内容和形式

路径采用三维图纸保存,采用UG 、CATIA都可以,线束采用二维图纸保存

线束走向复杂,导线数量多,插接器也多种多样,要把这些信息完整、清晰表达出来5.2 图纸尺寸和公差要求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5.3 图纸其它要求

3D数据为UG 、CATIA之格式

二维数据制图可按《线束制图规范》

附录:线束KNOW-HOW

附件一

线束布置工作程序

1、接受任务(项目开发计划、线束开发计划)

2、排出计划

3、根据电器件布置制定线束走向方案

4、方案评审(修改、再评审)

5、根据原理图上的线径估算总线外径

6、选波纹管

7、需要提供车身和底盘、发动机的数模(车身坐标的)

8、根据选定电器的插件,确定钣金上的开孔能否满足插件过孔的要求

9、绘制线束三维图

10、确定线束固定支架的形式、个数(应有线束固定支架间间距的标准),线束固定方式

11、根据数模绘制二维线束图(初稿)

12、校对工艺性

13、三维图提交给项目组审核,修改(直至满意)

14、根据最终数模修改二维图

15、根据设计的图纸制作样线

16、检测样线,试装样车,对图纸验证(可装、修改若干轮)

17、台架、道路试验验证

18、O TS

19、S OP

发动机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1、新设计一款发动机时,要有电器部参与发动机线束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方案。主要是确定

线束走向、线束支架的位置;

汽车线束设计

汽车线束设计 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一、整车电路设计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3个部分组成。 1、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2、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

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 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3、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一般根据

汽车线束设计之一:整车电路设计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 (一)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80%(或70%)。 2.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固体材料作为过流保护元件,它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根据电流或温度的高低断开或接通。这种保护元件的最大优势是当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接通,不需人工调节和拆换。 3.易熔线 易熔线的特点是当线路通过极大的过载电流时,易熔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5s)熔断,从而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恶性事故。易熔线也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绝缘层一般为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因为绝缘层较厚,所以看。起来比同规格的导线粗。 易熔线一般接在蓄电池直接引出的电路中。易熔线的常用的公称截面有0.3mm2、0.5mm2、0.75mm2、1.0mm2、1.5mm2,甚至还有8mm2等更大截面的易熔线。易熔线的导线线段长度分为(50±5)mm、(100±10)mm、(150±15)mm3种。 易熔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当其熔断后,其标志仍应存在以便于更换。易熔线的熔断特性如表1所示。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1.1 该系统综述 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 A、单线制 B、各用电器并联 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 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 1.2 适用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 1.3 系统基本组成 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 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 左后组合尾灯 接地 2.设计构想

2.1 设计原则 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 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 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和固定方式 4、选择线束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色 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艺 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最短 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 2.1.1功能要求 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 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 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 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的控制信 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器部的通讯(如CAN—BUS) 2.1.2 顾客要求 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 2、方便维修 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4、标识清楚 2.1.3 性能要求 使用寿命: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 连接可靠性: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工作温度:在-40℃~130℃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 工作环境: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线束总体设计 1.1.1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启动机、、(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动力总成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在整车中,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

全新整车项目车开发过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及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及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及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一般要求;规范线束分支、长度的表示方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寸、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面、视图;规定比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方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比例 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

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 端子:插接件的统称。 3.6 干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无涉水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水浸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片):插入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片)形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quan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目录 一、方案策划阶段 (1) 二、概念设计阶段 (1) 1.总体布置草图 (2) 2.造型设计 (2) 三、工程设计阶段 (9) 1.总布置设计 (10) 2.车身造型数据生成 (10) 3.发动机工程设计 (12) 4.白车身工程设计 (12) 5.底盘工程设计 (12) 6.内外饰工程设计 (14) 7.电器工程设计 (14) 四、样车试验阶段 (14) 五、投产启动阶段 (18) 六、国内自主品牌 (18)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

线束基础知识

线束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以整车线束为例,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 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方案规范汇总

Q/X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word文档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 06-04-13 16:06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 、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 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 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文案 Q/X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 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汽车线束中国前10大企业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很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相对较好的厂家(独资或合资)有:上海金亭、天津津住、天美、惠州住润、金山、汕头失崎等。 其配套能力约100万台套,且其中天美、住润、矢崎产品均100%出口。高档、优质线束的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同时,因线束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劳动力昂贵,而我国较为低廉,故在国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 一、莱尼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莱尼(LEONI)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由莱尼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Opel(欧宝)以及中高档客车(如亚星奔驰中高档客车系列)提供线束系统。 该公司于2000年6月通过了由德国著名认证机构DQS对QS-9000质量体系进行的认证审核。在生产管理上,公司采用先进的"莱尼生产力模式(LPS)"管理理念和体系,结合看板(KANBAN)拉动物流管理,采用先进的FORS(ERP)系统与德国总部、顾客、全球供应商以及各兄弟公司实行商务联网操作。从订单的接收到材料采购指令的自动生成下达均通过EDI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公司运作效率和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准确,确保了JUST IN TIME的实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更注重树立员工牢固的质量意识,借助各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运用PDCA循环全方位地严格控制过程质量,实现持续改进(CIP)的目标。从顾客反馈的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自投产至今,始终保持着交付产品OPPM的记录。2002年该公司被授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双优称号,此外该公司研制开发了汽车线束柔性线路板技术(FPCB),并被评为江 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又在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购置28000平方米的土地。 该公司采用莱尼全球化标准的装配生产线,应用了快速换模,从意大利Sixtau公司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线束测试设备,所有的测试程序都由计算机控制,且程序易于维护和编写,灵活地满足各种线束的测试需要。所用线束专用检试台采用红外线、光、气、电等手段,全面测试线束的完整性、导通性、气密性等,只有当全部的参数正确并完全通过检测,它才会打印出产品的测试标签,保证了所有产品的零缺陷。 在压接设备方面,我司从瑞士Komax公司以及德国Schoeffer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及半自动压接设备,压接模具全部从德国引进并由莱尼德国总部检测,同时利用切片分析仪、压接拉力测试仪,采用切片分析和计算CPK值控制压接特性。 莱尼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汽车工业,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汽车整车线束系统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在线束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顾客有戴姆勒克-克莱斯勒、通用/欧宝、奥迪/大众、宝时捷、宝马、陆虎等著名汽车公司。除了传统的汽车线束外,公司还研究开发了注塑(preformed cable harness)、柔线线路板技术(complex FPCB cabingsysterms)以及专为优化线束系统所开发的trail-blazing电子解决方案,并运用于轿车车门和仪表线束中,为未来的汽车线束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评为1999和2000年度全球最佳供应商,同时也获得大众公司、本田公司、宝石捷公司最佳供应商,2002年公司的销售额为6亿欧元。 二、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系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古河金山电装(香港)有限公司合 作之合资企业,专业开发及生产高级汽车线束。公司外销产品为日本丰田、铃木汽车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内销产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国内著名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其中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我们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量产汽车一般的研发流程。以满足车友对汽车研发流程的好奇感。 研发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

汽车线束设计原则

汽车线束设计原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所以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当代汽车故障的多发环节,也因此在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增加与汽车主机厂联合进行前期开发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汽车电线束的设计电线束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或数据信号进行传递或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及要求。电线束的设计流程和制造流程 (1)由电气布置工程师提供整车电气系统的功能,电气负荷及相关的特殊要求。电器件的状态、安装位置、线束与电器件对接的形式。 (2)根据电气功能及要求,绘制整车电气原理图及线路图。(3)根据电气原理圈对每个电气子系统及回路进行能源分配,其中包括电源的搭铁线,以及接地点的分配。 (4)根据各子系统电气件的分布情况,确定线束的布线形式,每根线束连接的电器件及在汽车上的走向;确定线束的外保护形式及过孔的保护;根据电气负荷确定熔断器或断路器;再根据熔断器或断路器的量确定导线的线径;根据电器件的功能,依据相关标准确定导线的线色;根据电器件本身的接插件确定线束上与其对接的端子和护套的型号。 (5)绘制二维线束图和三维线束布置图。(6)根据经核准的三维线束布置图,校核二维线束图,二维线束图准确无误方可发图,经认可后试制、生产。二维线束图设计要点配电盒配电盒(保险和继电器)是整车电气的核心,起到分配负荷、集中供电、节省空间、简化线束、降低成本和方便检修的作用。一般根据需要可设计成2~3个。一些新开发车型的配电盒已兼有电子控制的功能;并且无触点、无保险丝的中央控制盒也将越来越有市场。导线的选取 (1)导线颜色的选用依据《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执行。 (2)发动机周围环

汽车线束基础知识

浅谈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知识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组成的形式基本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线束又称低压电线,它也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芯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芯软线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电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搭铁个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也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器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

电器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规格电器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器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器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为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等电器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像树干与树枝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蓬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 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器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单红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也线束之间、线束与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