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5讲1.5 水的浮力

八年级5讲1.5 水的浮力
八年级5讲1.5 水的浮力

1.5 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

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对于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

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资源收集

这一节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按照教参上的来,对于实验可以尽量的用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来做,比如用矿泉水瓶钻三个洞代替那个实验室里的仪器。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20,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1,图1-41,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气体对进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呢?(热气球、烟上升等等)

【实验】P21图1-42,问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证实气体浮力的存在。

(现在状态下,打气针还没有完全插入排球的气孔,排球不会漏气)

把打气针插入,气会从排球跑到气球里面,可以得出什么?

(杠杆左边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排球里的气体压强大,传到了气球里面,这样排开大气的体积增加了,浮力也增加了,所以杠杆失去了平衡。)

得出:※气体也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浴缸的水面会上升。)

人为什么会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那么,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建立假设】

【实验】P22图1-43,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多,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增大。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

那么,如何定量的证实这个结论呢?【设计实验】

要测量浮力的大小,还要测量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体积)。如何测?

利用图1-44的实验器材,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怎么样安排实验的步骤?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然后交流讨论,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收集证据】

(1)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2)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

(3)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4)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5)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数据登记表内。

物块的重

G 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 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物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得出结论】F浮=G排水【推广】F浮=G排液

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同样,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推广到气体上面。(学生描述)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

(1)公式中

(2)公式中

(3

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2

(1)

C

(2)[ ]

A D.木

分别为Fa、Fb

第5节

1、液体(气体

2

3、

公式:F浮=G

注意:

(1

(2

(3

(4

2、

①F浮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ρ物<ρ液)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五节水的浮力(说课稿)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413164.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1 《水的浮力》说课稿 魏姝雅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的浮力》。下面我将从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阐述。 《水的浮力》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5节,共三课时。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宁波市第七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沉浮,能够运用二力平衡和密度的知识解决问题。考虑到课程本身知识点繁多、阿基米德原理适用范围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析出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浮力的计算。由于初二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不强、青春叛逆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探究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科学史教学相结合,旨在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分析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教学目标设定为四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维度——能够总结出所有的液体、气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能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中物理符号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死海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和空矿泉水瓶实验,感受到水的浮力存在并且方向为竖直向上。通过演示弹簧秤称物实验,分析得到浮力与重力、拉力的关系,并且发现弹簧测力计是测量浮力大小的工具。通过游泳、洗澡的感受和阿基米德的故事,提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有关,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加强合作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实例图片的分析,增加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STS 维度——通过死海的历史故事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来源,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死海探秘”、“水的浮力”、“气体浮力” 和“与阿基米德一起实验”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①死海探秘 利用死海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和“为什么死海淹不死罗马士兵?是神在保护他们吗?”的提问引出水的浮力的存在。 ②水的浮力 本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为将空矿泉水瓶放在水中,用手指轻轻按压塑料瓶,你感到了什么?本实验难度较低,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之后,自然的分析出浮力的概念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在两个实验的过渡部分,展示天鹅、潜水艇和游泳的实例图片,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主动提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设计两个提问,平缓过渡。 (1)教师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并提问“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 (2)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和“测力计的读数变小说明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个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 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教学内容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总整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 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怎样出现的?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 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 4、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哪些?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6、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多少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么叫禅让? 8、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理水? 9、请你谈谈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 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说明什么?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观澜中学张桃英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标 题】课题: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三课时 浙教版 学校:深圳市观澜中学 执教教师:张桃英 【课标分析】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 【教材分析】浮力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分化点.教学是首先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其次是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再次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最后是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把浮力、密度、重力、压强、压力的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功。 1. 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对浮力的存在,教科书安排的线索是: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 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浮力的测量教材是通过活动及图1-43,让学生掌握“称量法”求浮力,为下面阿基米德 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做好准备。 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教科书不要求学生了解浮力的成因,教学时不必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液体和气体都会对侵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阿基米德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教科书中,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一个探究活动获取的。但这个实验最富有魅力之处是将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它所排开水的多少建立起联系。所以,不要将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变成只是单纯的试验操作问题,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3.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排液液排液浮==V G F g ρ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液ρ 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排液V 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物排液=V V ;物体 部分浸入,物 排液V V <。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4. 物体沉浮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 F 浮< G 下沉 F 浮>G 上浮 F 浮=G 悬浮或漂浮 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5.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关于轮船 3、关于潜水艇 【学生分析】

科学小实验-水的浮力讲义

实验:水的浮力 导入:将同一种物质放在水中,在水中的状态也会不同;有的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入了水底。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通过下面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解开其中的奥秘吧! 实验目的: 1.直观地认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变化规律 2.培养孩子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重点:认识科学,做科学实验了解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和变化 实验认知: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此实验,我们只研究液体的浮力。 下沉:指的是一种竖直向下的运动,如物体在液体里向下沉降。凡是在液体里下沉的物体,其本身的密度必然大于液体的密度,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一直沉到容器底为止。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与浮 ,我们通过两个简单的实验来体会这些过程!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杯、橡皮泥、塑料棒、食盐、皮筋、塑料立方块。 2. 在自备一个盛水的器具,加入适量的水。先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很快沉入水中。我们把两块或者三块揉在一起,捏成碗型或船型放在水面上,会发现它能浮在水上了。如果我们把它捏成其它形状呢?捏成球型或者立方体呢?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球型和立方体都是下沉的。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没有改变橡皮泥的轻重,只是改变了它的形状,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说明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物体的沉与浮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3. 在塑料杯内倒入适量的水,把体积相同的6个小立方块放入水中,(3种颜色3种比重,绿的最轻、红的最重、黄的适中)可以看到有4粒沉入水中,2粒上浮(绿色)。把2粒最轻的小立方体(绿色)分别用皮筋和最重(红色)、适中(黄色)绑在一起,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4. 取适量食盐放入水里搅拌,待食盐完全溶化后,我们会发现其中黄与绿组合漂浮在水面上了,绿与红组合也往上飘浮,成为悬浮状态。 5. 如果我们把盐水换成油或者其它液体又会怎么样呢?同学们也可以用鸡蛋、马铃薯等材料,用油、糖水等液体,做一做你自己想做的实验,同时验证一下,不同液体中,物体的沉与浮是不同的。 提示:加入食盐的时候要不断搅拌,等实验完全溶入水中的时候实验效果才准确。 拓展知识:同学们可以在家中取个玻璃瓶,把盖上盖子的玻璃瓶放入水中,它是漂在水面上的。我们给他里面加点沙子(其它东西也可以)看能不能改变他的沉浮。通过我们加入沙子的量逐渐增多,瓶子最终会沉入水中。去掉瓶盖盛满水, 它就沉下去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与重,可以改变他们的沉与浮。通过以上试验,我们是否认为:改变物体体积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与浮?事实上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切割、组合,改变他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有些问题,留给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放入水中,静止时苹果浮在水面上,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2.如图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 N,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k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m3.(g取10 N/kg) 二、选择题 3.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D.D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 4.人从河的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 A.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D.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5.如图所示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海水中匀速竖直下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海水的压强增大B.重力小于浮力 C.动能增大D.重力是维持匀速下潜的原因 三、综合题 6.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 .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①如图乙,用弹簧

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 1;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 2 ;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该烧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出的水, 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 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 4 . 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排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用 F 1、F 2 、F 3 、F 4 表示).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 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 7.2011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 m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3m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 N/kg).8.把质量为56g的石块,放在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的位置,求: (1)石块的重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g取10 N/kg) 9.有A、B两种液体,其密度均小于2×103kg/m3.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大班科学《神奇的浮力》

大班科学《神奇的浮力》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探索实验,认识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感知沉和浮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塑料瓶、橡皮、玻璃球、回形针、树叶、塑料盆、清水、鸡蛋、硬币、羽毛 三、活动过程 1、师生互相问好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客人,小朋友们我们向各位老师们打声招呼好吗?小朋友:各位老师上午好 老师:现在呢所有小朋友小手背后小脚并拢老师要给各位小朋友出一个谜语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哪个可以猜到。 2、谜语活动导入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谜语:水》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猜出来谜底了,那你们还能说出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朋友回答: 老师: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是有浮力的。 3、感受浮力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浮力吗? 那我有几下几点要求:1、不可以把水洒在桌子上 2、试验完之后请将物品放在桌子上 3、每个小朋友轮流感受 4、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沉和浮的现象 老师提问:哪个塑料瓶会沉哪个塑料瓶会浮起来?当你的手指用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你感觉浮力有什么变化? 小朋友回答:手指压力越大浮力越大 5、出示材料:橡皮、玻璃球、回形针、树叶、硬币、羽毛 (1)老师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下面哪些物品会沉在水里哪些物品会浮起来?请举手告诉老师!我们并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类。

(2)猜测并记录:哪些物品会沉入水里?哪些物品会浮起来? (3)分类统计猜测结果。 (4)实验探索物品的沉和浮:要求小组合作,一人记录统计,其余负责操作,探索完一种材料要及时记录。 (5)收集记录统计表进行汇总 (6)老师进行统计和实验 6、活动延伸: 1.出示鸡蛋,猜测:鸡蛋放到水里,是浮还是沉? 2.请你们回家也去试一试,明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7、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上到这里,我们和我们的客人老师们说声再见吧!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第五节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洋县华盛学校备课稿纸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十三周年月日课题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第五节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37 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起 的力叫浮力,知道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原因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 压力差。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对象分析 教具 无演示弹簧秤一把.500毫升烧杯一个,溢水杯一个,小水桶一个,盛水杯一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石块、、铁块、铅块、橡皮膜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复习与引入 1、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三要素: 2、浮力是一种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讲授 1、实验探究 认真回顾,积极回答

二、总结归纳 1、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gV排 2、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两个因素有关,跟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无关。 3、浮力计算方法有三种: F浮=G空-G水 F浮=F向上-F向下=F下表面-F上表面 F浮=G排=ρgV排 三、浮力的应用 1、体积为3×10-4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2)该金属块所受的浮力F浮。 2、 例:1.一铜块挂在测力计上,当铜块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表示铜块所受 到的( C ) A、浮力大小 B、重力大小 C、重力与浮力之差 D、重力与浮力之和 2.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体下沉一些 B、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体上浮一些 C、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上浮一些 D、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下沉一些 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教案 浙教版(1)

1.3 水的浮力 课题:水的浮力课型: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在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数学表达式。 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③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准备:空矿泉水瓶、水槽、弹簧秤、铁块、铁架台、烧杯、水、酒精、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仪器一套 教学设计备注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展示) 情景一:泰坦尼克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为什么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 情景二:死海图片-----------死海不死 在死海,人为什么又可以悠然自得地躺在水面上看报呢? (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来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 (学生举例回答) (演示)托在手中静止的木块,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 (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通过类比学生猜测)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或其他物体)受 到一个水对它施加的向上托的力---浮力。 (讲述)要想检验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就要设计实验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请每一 个小组在实验器材中选择合适的物体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或获得数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1)图1-40研究水的浮力 (交流、得出结论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取一铁块投入水中,发现铁块沉入水底。 (进一步追问)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是否 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呢? (学生猜测)1.有 2.没有 (讲述)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先选择出在水或者盐水中会下沉的物体设 计实验来感受或者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并作好记录。 (实验2)图1-4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交流、得出结论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进一步追问)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如果把水换成其它的液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3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2、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答: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19,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0,图1-43,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1: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

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2:土地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