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物理实验记录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实验记录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九年级()班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实验进度表

九年级全册

时间课题实验项目

分类

所用主要仪器和材料随堂探究分组探究

九月份第十三、十四

影响扩散的主要

因素

烧杯、热水、冷水、滴管、

墨水

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

怎样改变物体的

内能

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

瓶、

烧杯、乙醚、水、打气筒、

塞子、金属棒、酒精灯比较不同物质的

吸热能力

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

秒表、水、煤油若干

热机的原理√

试管、水、酒精灯、胶塞、

内燃机模型、铁架台

十月份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

电荷之间的作用√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

皮、

验电器、碎纸屑。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

探究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规律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十一月份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

用电压表测电压√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

探究串、并联电路

电压的规律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

探究决定电阻大

小的因素

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

电流表、电阻定律演示器用滑动变阻器改

变灯泡的亮度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滑动变阻器

十二月份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探究电阻上的电

流跟两端电压的

关系

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

阻器、几个定值电阻

探究电阻串联的

问题

探究电阻并联的

问题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

一月份第十八章、十

九章

电功率

探究不同规格的

灯泡在相同时间

消耗电能的多少

√规格不同的灯泡、电能表

测量小灯泡的电

功率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

保险丝的作用√

保险丝、导线、铜丝、滑动

变阻器

二月份第二十章

电与磁

磁场的方向√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

针、

铁屑

电流的磁效应√小磁针、导线、电池

通电螺线管的磁

螺线管、磁针、导线、电池、

开关

研究电磁铁的磁

性与哪些因素有

大铁钉、漆包线、导线、电

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大

头针

通电导线在磁场

中受力

电源、导线、开关、、蹄形

磁体

电动机√电动机模型、电源

探究电磁感应现

导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

发电机√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

三月份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工作原理演示器、电源

变化的电流产生

电磁波

√收音机、电源、导线电磁波在真空中

传播

√无线寻呼机、真空罩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演示实验记录

学科:物理班级________ 九年级(全一册)

序号实验内容随堂探究实验日期实验器材备注(器

材损坏

情况等)

1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烧杯、热水、冷水、

滴管、墨水

2 分子间的作用力√铅块、弹簧球

3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

厚玻璃瓶、

烧杯、乙醚、水、

打气筒、塞子、金

属棒、酒精灯

4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玻璃杯、电加热

器、温度计、秒表、

水、煤油若干

5 热机的原理√试管、水、酒精灯、

胶塞、内燃机模

型、铁架台

6 电荷之间的作用√橡胶棒、玻璃棒、

丝绸、毛皮、验电

器、碎纸屑。

7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

8 用电压表测电压√电压表、电源、导

线、灯泡、开关

9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源、导线、开关、

电压表、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10 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

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定值电阻、

电压表、电流表、

11 探究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

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规格不同的灯泡、

电能表

12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演示器、

电源

13 保险丝的作用√保险丝、导线、铜

丝、滑动变阻器

14 磁场的方向√条形磁体、蹄形磁

体、小磁针、铁屑

15 电流的磁效应√小磁针、导线、电

16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螺线管、磁针、导

线、电池、开关

17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

素有关√大铁钉、漆包线、

导线、电池、开关、

滑动变阻器、大头

18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电源、导线、开

关、、蹄形磁体19 电动机√

电动机模型、电源

20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导线、蹄形磁体、

灵敏电流计

21 发电机√

手摇发电机模型、

小灯泡

22 电话的工作原理√

电话工作原理演

示器、电源

23 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收音机、电源、导

线

24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

无线寻呼机、真空

*本记录由任课老师做完一个演示实验后填写,学期结束时交实验室装订成册,保存。

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分子间的作用力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铅块、弹簧球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每套实验记)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水、打气筒、塞子、金属棒、酒精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记)

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水、煤油若干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热机的原理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试管、水、酒精灯、胶塞、内燃机模型、铁架台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电荷之间的作用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碎纸屑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电路的串联、并联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电路演示板

每套实验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每套实验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定律演示器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名称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

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

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每套实验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规格不同的灯泡、电能表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焦耳定律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保险丝的作用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保险丝、导线、铜丝、滑动变阻器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磁场的方向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电流的磁效应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小磁针、导线、电池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螺线管、磁针、导线、电池、开关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大铁钉、漆包线、导线、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大头针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源、导线、开关、、蹄形磁体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电动机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动机模型、电源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导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发电机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电话的工作原理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话工作原理演示器、电源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收音机、电源、导线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实验类型随堂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教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无线寻呼机、真空罩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物理分组实验记录

学科:物理班级________ 九年级(全一册)

序号实验内容分组探究实验日期实验器材备注(器

材损坏

情况等)

1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小灯泡、开

关、导线。

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压表、电源、导

线、灯泡、开关

3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

度√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器

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

压的关系√

电源、导线、开关、

滑动变阻器、几个

定值电阻

5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

器、电压表、电流

6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源、导线、灯泡、

开关、滑动变阻

器、电压表、电流

*本记录由任课老师做完一个演示实验后填写,学期结束时交实验室装订成册,保存。

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类型分组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类型分组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类型分组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每套实验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

记)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探究实验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所需

仪器、器

材、药品

的规格和

数量(按

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

每套实验

记)

备注任课教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全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 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 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 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 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 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 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 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 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评估与交流: 1. 拆除法:观察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流路径 2.图1:串联图2:并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按教材顺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按教材顺序)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相关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 上,通过而抽象概 括出来的。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 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 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 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质量(g)100 200 300 钩码受到的重力(N) 1 3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10 10 (1)请根据图1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 (2)分析表格中数据,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同学们对此实验有如下猜想: A.重力跟质量相关;B.重力跟位置相关;C.重力跟形状相关。 为了验证猜想C,现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 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所选器材 探究步骤 分析论证若,则; 若, 则;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水准相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相关;

九年级物理实验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一) 1、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很多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现在考考你,如图14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_______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_______的不良后果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准确电路。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 2、物理课上,小明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他还想知道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规律,于是在课后请你和他合作实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电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你的猜想是:;理由是: . (3)设计实验:图为两个灯泡并联的电路图,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灯泡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请在图上添加测电压的电压表.所需的实验器材有: . (4)实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实行实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论证:(只要求粗略地写出分析和论证的思路,即怎样得出结论的) .

(6)实验结论:两个灯泡L1、L2的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7)实验评估:上述实验中,小明只实行了一次测量,得出的结论偶然性的机会很大.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你将建议小明怎样做? . (8)实验问答:如果电源电压为3V,那么根据探究的结论,灯L1的电压为 V,灯L2的电压为 V.结合实验结论分析:测量电压时,电压表为什么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3、我们已实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请在图7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乙,值为___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填“丙”或“丁”).(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 答:. (6)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能够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更方便.

九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二、练习使用电流表4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5 四、练习使用电压表7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 8 六、练习使用用滑动变阻器 10 七、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1 八、伏安法测电阻 13 九、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4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C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选填:有关或无关)

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并联连接状态支路灯泡L1的情况 (亮或不亮) 支路灯L2的情况 (亮或不亮) 断开开关S时 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 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 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和L2、、②L1、、③L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55相等 88相等 77相等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 = 10 。 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实验01: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 +I B =I C ,请你对该小组的 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 用)。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 1/V BC间电压U 2 /V AC间电压 U 3 /V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邓堡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3.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实验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7、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8、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附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

九年级期末复习专题:探究实验 一、重点实验模拟训练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1.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 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 量为m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右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A.先加50g的砝码 B.先加5g的砝码C.先移动游码 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的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作记号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 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S 和S 1S 2,再观察开关S 和S 1、S 2控制电路的情况。 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2、②L 1 、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 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文案

九年级物理实验

九年级物理实验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d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 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 是.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3.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物重 (N)物体上升的高 度 (m) 拉力(N)绳子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1 1 0.1 0.6 0. 2 83.3 2 1 0.1 0.4 0.4 62.5 3 2 0.1 0.65 0. 4 76.9 4 1 0.2 0.6 0.4 83.3 (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 重,;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 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选填 “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 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不同,影响了测量结 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它的机械效 率. 4.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 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 3 60.6% 3 0.5 4 0.1 2 0.3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 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W. 5.如图是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表是小亮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 斜面倾斜程度小车的 重G/N 斜面高 度h/m 沿斜面拉 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较缓10 0.1 3 1 1 3 33% 较陡10 0.2 4 1

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mm,宽 mm。硬币的直径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mm,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mm。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进行实验: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 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 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突破

★★★实验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实验时还需的测量工具有。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①烧杯; 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甲 (2)实验中观察到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化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其中沸腾时的情况如图;同时,沸腾时杯口有大量“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形成的。(3)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一次溫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4次温度计的读数是℃。 (4)请根据表一记录的数据在图丁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吸收热量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沸点为℃, (6)实验结论:水沸腾时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但温度。 (7)实验讨论 ①实验时同学们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达到沸腾需要的时间,请你提出改进建议、、等。 ②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水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③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④实验中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 ⑤液体温度计是,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表二所示,则测本实验应选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实验二:探究晶体熔化或凝固规律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该物质完全熔化需要7分钟 C、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D、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段的比热容 2、小明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 B、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C、盐水在10到15分钟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D、盐水的凝固点为-2℃ 甲第1题乙第2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初三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初三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学生: 织金县教育局制

前言 本报告册在编辑的过程中借鉴了一些相关实验报告册的基本内容和成果,并得到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编写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教师和同学给予指正。 参与编写人员:周真荣张锡寿 2014年8月

目录 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4) 2 连接串、并联电路 (6) 3 练习使用电流表 (8) 4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10) 5 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 (12) 6 练习使用电压表 (14) 7 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 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 (16) 8 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 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 (18) 9 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20) 10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2) 11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4) 12 伏安法测电阻 (26) 1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8)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时间班级组别 组长组员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目的: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器材:同规格电加热器两个、同规格烧杯两个、同种温度计两支、天平、食用油(适量)、水(适量)。 实验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进行实验: 1、用天平测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油。 2、用电加热器给水和油同时加热,观察水和油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表一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水温度o c 3、对油加热,方法同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 表二 时间min 0 5 10 油温度o c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第1题图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设问举一反三 变式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沿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 A.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被纸板挡住 C. 在纸板前方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017.19,2015.18,2010.19) 2. (2019泰州改编)小明想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

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学生:课次:第 1 次课 老师: 【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物理实验包括: 1、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伏安法测电阻; 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7、发电机及电动机的原理实验。 其中3、4、5三个实验是重点实验,相关的中考考点有: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分析实验故障、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实物图、量程选择等。 (2)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连接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验故障、分析表格数据、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计算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分析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设计性实验等。 (3)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连接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验故障、分析表格数据及总结结论、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计算电功率、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及作用、设计性实验等。 【典型例题】 实验一: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2007广西中考改编)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2l所示的实验: 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说明 (沙子/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及总结: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为: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或者电压关系 ?(2011?贵阳)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学生: 科目 老师: 【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物理实验包括: 1、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伏安法测电阻; 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7、发电机及电动机的原理实验。 其中3、4、5三个实验是重点实验,相关的中考考点有: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分析实验故障、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实物图、量程选择等。 (2)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连接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验故障、分析表格数据、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计算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分析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设计性实验等。 (3)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连接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验故障、分析表格数据及总结结论、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计算电功率、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及作用、设计性实验等。 【典型例题】 实验一: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2007广西中考改编)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2l所示的实 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说明 (沙子/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及总结: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为: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或者电压关系 ?(2011?贵阳)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2020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全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探究预备: 1.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 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 差比较大.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探究预备: 1.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评估与交流: 1.拆除法:观察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流路径 2.图1:串联图2:并联 三、练习使用电流表 探究预备: 1.测量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符号: 2.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 接线柱流出.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龙山一中 物理 实验 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5年下期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200ml)、试管2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甘油注射器等 三、实验过程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展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1、小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20℃的a、b两种液体加热(m a<m b),如图丙 为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1)t1时刻,a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b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2)当加热到t2时刻,a液体吸收的热量b液体吸收的热量。 (3)a液体的比热容b液体的比热容。(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戍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3、图中燃料1与燃料2质量相同,水与油的质量相同。 (1)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棋写ABC字母符号);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 (2)在做研究不同燃料的热值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表: 燃料序号加热前液体温度/℃燃料燃尽时液体温度/℃燃料的热值/(J/kg)11535 2.4×106 2152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完全燃烧10g 燃料1放出的热量为 ,燃料2的热值为 J/kg 。 (3)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偏 (填大或小);原因是: 。 4、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如图小宁用两套相同的实验器材,甲、乙两个烧杯都装有0.46kg 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燃料 加热前燃料质量 加热后燃料质量 加热前水温 加热后水温 煤油 0.034kg 0.024kg 24℃ 84℃ 菜籽油 0.034kg 0.024kg 24℃ 74℃ (1)组装器材时,图中烧杯、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材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油的热值较大,若煤油的热值为 4.6×107J/kg ,加热水前后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该煤油燃具的效率为 %。 5、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要求闭合开关后,灯泡L 1、L 2并联,开关S 控制所有用电器,电流表A 1测流过灯L 1的电流,A 2测流过灯L 2的电流,A 3测流过干路的电流。 (1)已知各电路元件、连接情况均完好,闭合开关前,我们发现电流表A 1的指针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处,可能的原因是 ; (2)更正上述问题后,闭合开关S ,观察到 (填“只有L 1发光”、“只有L 2发光”“电源短路”);小明随即断开开关,仔细检查,发现电路有不当之处。请在图甲中只改动一根导线,将电路修改完成(提醒:在需要删除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