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苗地工厂化生产
100万株组培苗工艺流程设计说明

100万株组培苗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练小龙学号:20092601专业:生物技术实验日期:2011/10/22100万株组培苗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工业化生产厂房的设置的基本原则2、掌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仪器设备3、设计组培苗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二、实验设计思路:组培室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组培室需要哪些设备条件和需要什么样的培养条件。
对这些有了全面了解以后,我们便可以因地制宜地新建或利用现有房屋建设实验室。
在设计组培室时,一般情况应按组培的流程来设计,同时考虑人物分流顺畅,空间合理利用以及预算的合理安排。
植物组织培养要求严格的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专业仪器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精心策划。
三、组培厂房设备1、组培快繁车间:准备间:①预处理室②试剂室③培养基制备室接种间:④灭菌室:高压蒸汽灭菌锅⑤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注:为了减少污染率,故接种间为多个无菌的小接种室,培养间也是同理,对培养的好的可以扩大培养。
缓冲间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不要在此逗留休息。
培养间:⑥培养室⑦观察检测室2、试管苗移栽车间:温室、大棚等3、大田圃苗培育车间:温室、大棚等四、准备工作:(1)选择育苗容器:一般采用穴盘,带根苗需穴格较大,扦插苗则需穴格较小。
(2)选种:选种时必须选取包括产量、梳型、抗性等综合因素好的无检疫性病虫害种芽进行繁殖.对其进行标记并编号作好相关记录.(3)基质选配:①具备良好的物理特性:保水透气;②具备良好的化学特性:稳定、无毒、PH值及电导率等适宜;③物美价廉,便于就地取材。
(4)基质的种类:①有机基质:泥炭、椰糠、花生壳、木屑等;②无机基质:蛭石、珍珠岩、次生云母矿石、河沙、炉渣等。
(5)场地、工具及基质灭菌、装盘:①场地、工具灭菌:多采用化学药剂灭菌;②基质灭菌:多采用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剂灭菌;③基质装盘.(6)营养液的配制:①营养液的成分:大量、微量等②营养液常用药品的来源:实验研究需分析纯,规模化生产用化学纯或工业化合物;③营养液配方;④植物营养液的配制.五、工艺流程:1.培养瓶洗涤先将其中培养基冲干净,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刷洗瓶内污物,泡入1%的洗衣粉溶解液中,再进行刷洗,尤其是瓶口处也要认真刷洗.刷洗完后于水龙头下以流水冲洗干净.最后倒置于洁净的器皿篮中,以便沥干水分.2.培养瓶浸泡培养瓶常规洗净后,浸入每升自来水加0.15 ml的S105溶液中1.5-2小时,以浸没培养瓶为度。
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生产技术要点(电子版)

-138-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生产技术要点刘良宏1李斌2 胡广益1王玲3(1湖北省咸宁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湖北咸宁437100 2湖北省咸宁市建设委员会湖北咸宁4371003 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咸宁437100)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园艺领域中,作为种苗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其优势明显,在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生产模式。
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技术流程划分为stage0、stageⅠ、stageⅡ、stageⅢ四个阶段,其生产控制需要从外植体材料预处理、外植体的选取、原种研发与制种、继代培养以及生根收获等各个阶段加以把握。
组培苗生产存在“三大杀手”,即褐化、玻璃化、污染,应作为生产控制的主要对象。
生产工艺卡是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文件,它不仅科学、有效地反映企业生产的合理流程,同时也是规范员工正确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企业进行生产过程调控及产品质量判定的标尺。
关键词:组织培养;产业化;生产工艺1 引言植物组织培养,又称植物克隆或植物微繁,是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园艺领域中,种苗繁殖不可或缺的又一种手段。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这一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这一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
1960年,Morel提出了离体无性繁殖兰花的新方法,其繁殖系数之高,可谓始料不及,于是很快被兰花生产者所采用,从而在西方迅速建立起了“兰花工业”。
可以说,这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一次在园艺作物上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应用。
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拥有离体快繁的专业公司,如荷兰,既是一个花卉生产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植物组培苗的生产王国,其每年出口花卉种苗达5000万株以上。
我国也不乏组培苗生产的专业公司,目前年生产总量约2亿株,其中近一半用于出口。
从花卉种苗的生产情况来看,全世界将近80%的种苗均来源于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种苗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具有明显的优点:(1)繁殖速度快,尤其适宜于新、优、特品种推广的需要;(2)不受季节限制,可全年生产;(3)植物性状一致,生长势旺,尤其是作为盆栽植物,丛生性强,丰满度高,具有更强的观赏性;(4)可防止种质退化,是去除病毒病害的一种有效手段;(5)作为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6)可极大地方便种苗出口。
(工厂管理)工厂化育苗重点

一、名词解释1、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2. 嫁接亲和力:砧木与接穗愈合和成活的能力,用嫁接成活率表示。
3.共生亲和力:嫁接成活后的共生能力,即嫁接成活后能否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4.秧苗质量保持率)指蔬菜秧苗育成后到定植以前的贮运过程中秧苗质量保持程度的一种特定涵义的数量化指5.边际效应:在利用穴盘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时往往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处于穴盘边缘的植株生长势弱于中央的植株,6.逆边际效应:部分处在苗盘中央的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长速度较慢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育苗期的延长,植株长势越来越弱,以致最终被周围植株全部覆盖而失去育苗价值。
1、褐变:指对于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植物,在接种时由于切割或剥离使组织收到伤害,该类物质会在多分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褐变,是培养基变黑,并严重抑制外植体生长和分化,严重时导致培养物死亡。
2、玻璃化现象:指组织培养中,呈现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被称为“玻璃化苗”。
在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长成玻璃苗的现象,被称做玻璃化作用。
3、胚状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也可以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了一个类似胚胎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这种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4、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通常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5、植物细胞全能性: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6、污染:污染是指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组培育苗

出约 万倍。 年
和
发现了生长素与激动
素之间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对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即激动素/
生长素之比高时易形成芽,比例低时则形成根。 世纪 年代以后,由于组织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和完
善 ,世 界 各地 的植 物 组织 培 养研 究 和产 业 化应 用进 入 了迅 速 发 展 阶 段 ,无 论 在 茎 尖( 器 官 )培 养 ,花 粉( 药 )培 养,胚 胎 培 养、 愈 伤组 织 培养 、原 生 质体 培 养乃 至 细胞 器 移植 和外 源 基因 导 入等各方面均有许多成功的报道。并且,在组织培养快速繁 殖兰花,发展成兰花试管苗工业的引导下,使组织培养技术广 泛地走向产业化应用。
质的引入,产生遗传上经修饰的细胞。对开辟新的育种途径
和遗传工程研究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诱变与筛选借助细胞、组织培养(包括愈伤组织培
养)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诱变效果。如重松(
年 )用
秋海棠叶片在
培养基上再生出长约 毫米的不定芽
时用 射线处理,得到了银白色斑点叶的变异株。利用组织
培养技术常常更便于有目的地筛选突变株系。特别是对抗性
代。最早应用组织培养法进行快速繁殖的是兰花,用一个兰
花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 万个原球茎。又如一个草毒芽
一年内可繁殖 个芽,一个苹果芽在 个月内可繁殖 万
条苹果幼茎等等。这对加速繁殖珍稀树种、品种、优系或芽变
株系极为有用。目前已有不少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逐
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具有规模生产条件的试管苗生产
脱分化如果初始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不是通 过芽原基萌发的途径直接生长,而是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行 分化为不定芽或无性胚时,这种初始培养被称为脱分化,所用 的培养基被称为脱分化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生物)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等专业总学时:86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人们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培养。
这项技术目前已在科研和生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该学科在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中已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由此可见,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植物组织培养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较能准确地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理论教学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总论)。
至于一些典型植物(主要是园艺作物或观赏植物)的组培理论和组培方法则放在课程实习时加以概述,具体的培养技术有待于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
课堂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与此同时,植物组织培养也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相应的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理论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概念,深刻认识植物组织培养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概念教学内容§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1.探索阶段2.奠基阶段3.迅速发展阶段§1-2植物组织培养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章实验室的设计、基本设备及一般操作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基本组成、基本设备及基本操作技术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降低马铃薯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污染率的有关措施

在 促 进 植 物 生 长 的 同 时 ,降 低 了 其淀 粉 含 量 ,降 低
率 为 0 8 % ~3 4 .9 .4%。
可 以 给农 户 和 马 铃 薯 淀 粉 加 工 企 业 带 来 较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维普资讯
降低 马铃薯 组 培苗工 厂化 生产 中污 染率 的有 关措施— —李 O 1—1 3
作者 简介 :李清 萍 ( 9 9一) 16 ,女 ,农 艺师 ,从 事马 铃 薯组 培 苗
快繁 生产 工作 .
7 % 的 乙 醇 溶 液 ,9 左 右 的 次 氯 酸 钠 溶 液 和 5 %
0 1 ~0. .% 2%的 升 汞 溶 液 。 植 物 材 料 的灭 菌 , 既要
4 小 结 与讨 论
a .马 铃 薯 生 长 期 喷 施 各 种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 可 明显 增 加 产 量 。增 产 幅 度 为 8 2 % ~ 1 8 % 。 .0 2.5 b 马铃 薯 生 长期 喷施 各 种 植 物 生 长调 节剂 ,
c .虽 然 在 马 铃 薯 生 长 期 喷 施 各 种 植 物 生 长 调
求 将 外 植 体 表 面 的微 生 物 彻 底 杀 死 ,又要 求 尽 可 能 少 伤 害 外 植 体 组 织 和 表 层 细 胞 。 选 用药 剂 可 因 人 而
规 的 消毒 环 节 外 ,需 注 意 以 下 几 个 问题 :
( )接 种 室 保 持 干 净 ,达 到 无 菌 室 的要 求 ,接 1 种前对接种室 进行 2 0~3 i 0 r n的 紫 外 线 杀 菌 , 同 a 时 结 合 7 % 酒 精 作 降 尘 处 理 , 保 持 接 种 室 彻 底 清 5
1 选 择 材 料 的 表 面 灭 菌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会计核算

浅议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会计核算摘要:组培技术在林木幼苗快速繁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苗木工厂化育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独特的生产模式和核算方法,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观点以供探讨。
关键词:林木;工厂化育苗;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很多行业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苗木以达到快速繁殖及工厂化育苗也已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福建省林科院在组培技术研究方面的起步较晚,90年代中期才开始一些珍贵树种、花卉的组培研究试验,1999年成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桉树、芳樟、香椿、杉木及部分花卉的培育技术研究及试验生产,2002年对桉树、香椿等成熟品种进行小规模工厂化生产。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独特的生产模式和核算方法,在会计核算上未形成一套可循的处理方法,笔者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小规模林木工厂化育苗会计核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林木组织培养育苗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特点1.林木组织培养育苗的概念。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林木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使其再生成无数根芽齐全、遗传性状一致的小植株。
主要是通过制作掊养基和消毒、继代接种、炼苗、小苗移栽、大棚培育等生产工序,利用生物技术使苗木快速繁殖从而进行工厂化育苗,产品具有培育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苗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会计核算特点。
(1)会计核算上相似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式。
组培工厂化育苗实质上是一个生产苗木的生物工厂,有一定的生产步骤和工序,各种物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可靠计量,可根据计划制定产量。
(2)产品具有生物资产特性。
林木组培工厂化的产品为苗木,是为出售而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详细讲解]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bfe2c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9.png)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一、农业上的应用1. 快速繁殖种苗(rapid propagation)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
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进行:⑴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⑵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⑶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
试管快速繁殖应用在下列生产或研究中:(1)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
(2)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
(3)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甚至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自从Morel l952年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
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
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
而且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3. 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植物组培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
⑴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 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研究进展 目录 前言………………………………………………………2
一.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2 (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2 (二)国内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4 二 工厂化生产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6 三.工厂化生产技术 ……………………………………7 四.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8 五.工厂化生产的机构设置与各部门岗位职责…………………………………………………………9 六.组培工厂设计中几项重要技术参数………………10 七.生产规模与生产计划………………………………10 八.组培苗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11 九.附录 …………………………………………………11 文档 前 言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根据所培养的植物种类、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器材、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器材、设施的选择上,不要贪大求洋,应该在其是否实用上多下功夫。在研究型的组织培养操作中,往往对器材、设施的要求较高;而在生产型的组织培养中,则对器材、设施的要求却较为粗放,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培养器材、设施的遴选。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从外植体的采收到试管苗的定植都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培养基的配制要在专用的器材、设施中进行;外植体的接种要在专用的器材、设施中进行。应该根据植物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器材、设施。只有从降低投入、提高工效、节约劳力等诸方面加以考虑,才能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
正文 一.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大规模实现机械化生产,美国Speedling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eorge Todd首先推出了使用发泡聚苯材料制作的穴盘,并将其应用到花椰菜的育苗上。与此同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im Boodley和Ray Sheldrake教授首次提出用泥、蛭石作为育苗基质,为穴盘育苗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并提供了优良、稳定的育苗基质,其后将其成功应用于蔬菜、花卉的种苗生产,目前穴盘育苗技术已经普及世界各地。这种育苗技术的核心是以泥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基质作育苗基质,用穴盘作育苗容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实现一次成苗的育苗方式。由于在育苗过程中每一株幼苗根系都各自分离,移栽时只要将种苗穴盘脱出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幼苗的根系完整,提高了移栽后的成活率,而且将育苗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将其分为基质混合和填充、播种、基质覆盖、洒水和移栽等若干工序,为机械化流水作业提供了可能,提高了种苗生产效率。穴盘育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新的种苗生产行业,它的出现带动了温室制造业、穴盘制造、基质加工业、精密播种设备文档 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如果以穴盘育苗为例纵观国外工厂化育苗的发展历程,国外的工厂化育苗具有以下特点: 1. 穴盘育苗的市场需求量和供应量大 穴盘育苗在欧美等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推广普及较为迅速。商品苗生产量居于第一位的是美国,其次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穴盘育苗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美国为例,最早开始专业种苗生产的公司是Speedling、Kube—Pak、Pinter和Blackmore4家公司,其中Speedling公司发明的泡沫穴盘大量应用于蔬菜种苗生产,Blackmore公司发明了硬塑胶原料穴盘,大量应用于花卉与蔬菜种苗生产。穴盘育苗的规模增长迅速,1979年,美国的花坛花卉穴盘苗生产量约为50万株,而到了1994年,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花坛花卉穴盘苗的生产,已经超过40亿株。到9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超过90%的花坛花卉均采用穴盘苗生产,加上蔬菜、盆栽植物、切花、宿根花卉、组培材料和树苗,每年的穴盘种苗生产量已经超过250亿株。随着种苗产业的发展,育苗公司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初,穴盘苗生产规模最大的是Speedling Transplanting和Green Heart Farms公司,包括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都在5亿~6亿株。现在这两个育苗公司商品苗年产量都扩增了1倍。产量突破了10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除上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育苗公司外,其他公司如Grower Transplanting、Plante lNursery、Golden Fields、Santafe Nursery、Nativadad Nursery、Craven Transplant等商品苗产量都达到2亿~8亿株,西欧国家育苗场商品苗数量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荷兰的Van De Bekerom、Beekeh Kamp以及意大利的Restyra等育苗公司年产商品苗数量也达到了2亿株以上。 穴盘育苗的发展,改变了蔬菜传统生产方式和种植制度,如美国移栽蔬菜面积大幅度上升。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蔬菜作物95%以上是采用直播,出苗后再采用人工或机械间苗,对种子价格比较昂贵的或苗期生长特别缓慢的蔬菜则采用木箱沙培育苗,然后裸根移栽。穴盘育苗问世以来,蔬菜育苗移栽面积迅速增加,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抱子甘蓝,90%的青椒,75%的花椰菜、青花菜,70%的冬春生菜,30%的甘蓝、加工番茄,都采用了穴盘育苗移栽。虽然购买商品苗费用比露地直播成本加大20%,但采用移栽苗,种植密度有保证,产量可增加20%,更主要的是移栽比直播作物长势整齐,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因此,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式的出现推动了美国现代蔬菜种植方式的革命。 2. 宜地育苗,分散供苗,种苗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美国等发达国家注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实施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是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化服务体系。而蔬菜商品苗的专业化生产恰恰适应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蔬菜主要生产基地,加利福尼亚州蔬菜,特别是鲜食蔬菜产量大约占美国市场总量的1/2。同样,加利福尼亚州蔬菜商品苗的产量约占全美国市场总需求量的2/3。1995年全美国生产经营规模2400hm2以上的蔬菜农场共44个,其中20个在加利福尼亚州,同样年产商品苗1.5亿株以上的育苗场共有25家,而13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因此,种苗生产都是由大型的种苗生产公司来进行,从事蔬菜种植的农场主不必自己育苗,而是委托专业种苗公司生产,种苗采用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方式进行,形成了完整的种苗生产和供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这是采取传统的营养土块等育苗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3. 机械化程度高,技术管理规范 工厂化育苗采用精量播种,从基质混拌、装盘、压穴到播种、覆盖、喷水等一整套作业在一条作业线上完成,并实现了自文档 动控制。日常运行时生产线上配4名作业管理人员,生产线前端1人,负责把苗盘码放在传送带上;生产线中间操作人员负责监督检测精量播种机的作业质量;生产线末端人员负责把播种完毕的苗盘码放到叉车板上或拖车上;另外1人则负责检查料箱基质和运送苗盘。生产线运行速度为700~1000盘/h,为保证机械性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每个育苗场均配备对机械和电十分熟悉的检修工1~2名,机械性能好,播种精度高,1穴1粒准确率可保持在98%左右,成苗率80%~95%。除苗盘码放和补苗需手工作业外,日常管理喷水、喷肥、打药均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大型育苗公司设备周年运行,精量播种生产线经常工作14h,两班倒作业。因作物种类和育苗季节不同,每茬作物苗龄30~60d不等,平均育苗茬次5~6茬,年人均育苗量600万~800万株。 现代化育苗场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专业育苗公司都聘用一批素质好、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专家负责管理,指挥日常生产和市场运营,同时建立起了相应的规范化操作管理制度。例如,播种前检测种子活力和萌发率,发芽率低于85%的种子不能作精量播种使用;苗期不间断地检查基质理化性质、基质EC和pH;确立精确的营养液配制浓度与养分配比,喷水系统水分均匀度;建立育苗温室和催芽车间环境控制管理标准;病虫害防治;确立壮苗标准;商品苗贮运技术等。正是由于育苗工厂有可靠的机械和人员技术保障,才能实现种苗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二)国内工厂化育苗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穴盘育苗技术正式引进,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陈殿奎研究员等承担技术设备引进和消化吸收的研究工作,并在京郊花乡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穴盘育苗生产场,于1987年正式投产。该育苗场从美国引进的设备主要是穴盘育苗的精量播种生产线,种子丸粒化加工设备,以及72孔和128孔的PS吸塑苗盘。育苗的主要基质是从吉林省舒兰县调入,蛭石是河北省灵寿县加工生产,育苗所用N、P、K肥料是市场上商品肥复配,育苗温室则是自行设计的四周有围墙的塑料大棚,采用暖气加温,育苗温室内配有育苗床架和行走式喷水车。花乡育苗场自1987年投入运行后,商品苗产量稳步上升,质量不断提高。1990-1993年商品苗销售量稳定在800万株/年,并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春茬主要培育的蔬菜苗是为保护地提供番茄、甜(辣)椒、茄子3种茄果类菜苗及露地花椰菜、甘蓝苗,瓜类作物黄瓜、苦瓜育苗数量不多,只有10万~20万株/年;夏播苗则以芹菜苗为主,夏播苗数量占全年20%左右。花乡育苗场的成功运作使我国蔬菜育苗首次实现了专业化,供苗实现了商品化,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从花乡育苗场10年来(1987-1996年)的生产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穴盘育苗成本高于美国、韩国,分析其主要原因有4点:①生产规模小,设备设施不能充分利用,没能实现满负荷运行。例如,花乡育苗场引进的精量播种生产线,每年工作时数约160h;而美国Green Heart Farms(绿心育苗公司)属同一型号的精量播种机,年工作时数不少于2400h。同样就温室设施而言,美国的育苗场每年育5~6茬苗,而花乡育苗场只有1.2茬。②劳动生产率低下。与美国育苗公司相比较,那里平均每个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商品苗产出量达600万~800万株/年,花乡育苗场人均商品苗产出量为20万~25万株/年。③能耗燃料成本占育苗成本比例高。按20世纪90年代末煤的价格250元/t计算,北京地区育苗温室采用集中供暖,冬春季育苗平均每667m2出苗量25万株,耗煤30t,折燃料费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