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练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专题实验设计及答案(含高考题和模拟题)

遗传设计专题练习 1、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 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从表现为________,aa表现为 __________,Aa表现为_________。 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 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3.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4、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遗传类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遗传类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一) 某某省某某中学X玉生 典例精析 类型1:质遗传和核遗传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题1、有人发现某种花卉雌雄同株,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现有纯种红花和白花植株若干。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类型2:核遗传类型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题2、猪蹄的形状有正常蹄和骡状蹄之分。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多头猪,其中有纯合、有杂合,有雌性、有雄性,且雌、雄猪中都有正常蹄和骡状蹄(从表现型上不能区别纯合体和杂合体)。 (1)如何由所给条件确定这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2)如果正常蹄是显性性状,那么如何确定这对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类型3: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 例题3、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1)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如果不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 (2)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导基因m突变为M还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请设计实验探究,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强化练习 强化1、(06年卷)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同性状的突变植株,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能、不能)配对。 ②抗盐性状属于遗传。 强化2、(06年全国理综卷)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

遗传实验设计题目

高中生物遗传题分类辨析 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设计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 判断方法:①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②测交法。如果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个体为纯合体;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此个体为杂合体。 注:一般说,动物常用测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由于动物的后代数目有限,想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应选择多对亲本进行实验,才能减少误差) 练习1、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判断方法: 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性状为显性;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自交要与杂交相结合。 杂交法——若F1代只有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若F1代出现性状分离,杂交要与自交相结合。 注:若多对亲本杂交,且F1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后代性状表现多的为显性,表现少的为隐性。 例2.有甲乙两株小麦品种,甲抗病,乙不抗病,是常染色体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请设计一个实验确定其显隐性? 练2、(2005年、全国卷I)已知牛群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收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同,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收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三.根据某一性状判定生物性别 例3、果蝇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白眼为隐性,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后代果蝇性别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 四.常染色遗传和体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判断方法:已知显隐性关系:一次杂交法; 未知显隐性关系:正交、反交法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一、基因型(显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动物或植物) 2.自交:(植物、尤其是两性花) 3.杂交:(动物)待测个体甲×多个同性状个体 例1:某蛋鸡羽色有黑色与麻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其胫色有深色与浅色(显性),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饲喂特殊的饲料会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能使麻羽与浅胫分别变为黑羽与深胫。现有一只基因型可能为AaZDW、AaZdW与aaZDW的黑羽深胫母鸡,正常饲料喂养的各种纯种公鸡,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母鸡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与预测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因位置的确定 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 实验设计:双杂合子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子代,统计子代中性状的分离比。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2:某珍禽其羽毛颜色由位于某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E、e和F、f)控制,E为有色基因,e为白色基因,E对e为显性;F和f分别控制紫羽和灰羽,F对f为显性,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控制该珍禽羽毛颜色的基因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用遗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常用方法 (1)未知显隐性: ①亲本组合:正反交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B、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例3: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常见遗传学实验设计题

常见遗传学实验设计题 1 确定某一性状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1.1 杂交法 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可选取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那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1.2 自交法 若亲本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则可选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 确定某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1 对动物来说,一般宜采用测交法。 测交,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2.2 对植物来说,可用自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其中最简便、最常用的是自交法。 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3 确定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 3.1 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型多的为显性性状,少的为隐性性状); 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不同(某组合后代中雌性全为甲性状,雄性全为乙性状,其反交组合后代中甲性状多于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3.2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则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即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 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4 已知某性状为伴性遗传,根据这一性状来确定生物性别 4.1 对于XY型的生物 选择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的全为雌性,隐性性状的全为雄性。 4.2 对于ZW型的生物 选择隐性雄性与显性雌性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的全为雄性,隐性性状的全为雌性。 5 确定生物性状是突变还是环境作用引起的 生物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遗传物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习题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 .豌豆是闭花自花受粉的植物 D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水稻的糯性与粳性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 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3.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4.隐性性状是指( ) A .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B .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 .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杂种后代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6.基因型为Aa 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比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雌配子:雄配子=3:1 C .A 雌配子:a 雄配子=1:1 D .雄配子较多,雌配子较少 7.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 2表现型的比为3:1 B .F 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 2基因型的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比为1:1 8.下列几组植物杂交实验中,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分离定律解释的是( ) A .抗病×早熟―→F 1――→? F 2 B .杂高×纯矮―→F 1――→? F 2 C .高秆×抗病―→F 1――→? F 2 D .纯高×纯高―→F 1――→? F 2 9.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设计了测交实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验证( ) A .当时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B .F 1的遗传因子组成 C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 .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10.下列关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合子的成对遗传因子中,至少有一对是杂合状态 B .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 C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 D .杂合子至少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11.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全部为非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A .甜是显性 B .非甜是显性 C .相互混杂 D .相互选择 1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 .3:1 B .5:1 C .9:6 D .1:1 13.水稻的非糯性(W)与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 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 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 和ww 杂交得到的F 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 .全部变蓝 B .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14.人类多指是由显性遗传因子(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亲代之一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其子女均患多指 B .只要亲代之一含有A 遗传因子,其子女就有可能出现多指 C .双亲均为Aa ,其子女均患多指 D .双亲均为Aa ,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 15.水稻的高秆对矮秆是显性,现有一株高秆水稻,欲知其是否是纯合体,通常采用的最为简单

2020高中生物课后作业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分离定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后作业(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分离定律 [学业水平合格练]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答案] C 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解析] 两纯合体(如AA、aa)杂交,后代(Aa)是杂合体;马的长毛与短毛是相对性状,马的卷毛与直毛是相对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答案] D 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解析] 豌豆中雄配子即花粉的数量较多,而雌配子即卵细胞的数量较少,二者之间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受粉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 D 4.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A.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C.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D.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解析]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只有1种遗传因子组成,B错误;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2∶1,C错误;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1,D正确。 [答案] D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

1.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是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 ...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筛选措施: 。

高中生物25高考总复习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知识讲解——遗传实验设计1

高考总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编稿:宋辰霞审稿:闫敏敏 【考纲要求】 1.掌握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 2.体会遗传实验设计的中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原则 【考点梳理】 考点一、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高清课堂:遗传实验设计专题388642 经典题目1】 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的实验设计: 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1)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结果 F1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2)让 F1自交,结果 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 :1 ; (3)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 (4)验证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隐性个体与F1杂交; (5)预期结果:后代出现显隐性两种性状,比例为1 :1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来反映 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 实验结果 _与__预期结果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2.与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类似题目 (1)这道题目,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以用测交方案。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此题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用测交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 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或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 (若采用自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若采用测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与__预期结果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确此株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或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然后再设计实验研究其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 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如果子二代为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

统考版高中生物复习2-2-1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学案含答案

必修②遗传与进化 第二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堂互动探究案1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国考5年1考) (国考卷:2021全国乙卷)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______体内培养______体外培养 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 R型细菌转化为______ ________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 含有某种“________” ______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 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____________,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___;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的结果的一组实验;而实验组通常指某种自变量的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需要人为探索的一组实验。对照组能帮助人们排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与实验组对照,有助于得出真实可信的结果或结论。 (2)对照类型:①空白对照。设置两组实验,其中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实验组,常态或未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对照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有无。一般验证性实验采用空白对照。②相互对照。设置三组以上的实验,每一组既作为实验组,同时又是其他组的对照。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不同量度(或类别)。一般探究“××最适(佳)条件”的实验采用相互对照。③自身对照。实验组、对照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即实验处理前的为对照组,处理后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处理与否,如“植物细胞的吸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分析与表达练2遗传推理与实验设计

2.遗传推理与实验设计 1.(2022海南海口模拟)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M、m与N、n)控制,且m基因对N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两对基因控制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2)欲探究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用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植株进行杂交,子代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粉花∶白花=1∶1,由此可见,这两对等位基因(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 是。 (3)若基因M、m与N、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现将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表型为,F1自交得到F2,花色的表型及比例是,F2粉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若将F1植株进行测交,则后代植株花色的表型及比例为。 2.(2022海南琼海三模)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凭借海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种质资源,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很多水稻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科研人员从水稻品种ZH11中筛选出雄性不育突变型(hms1)。水稻是两性花作物,利用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极大减轻工作量,原因 是。将野生型ZH11和突变型(hms1)杂交,F2中突变型(hms1)个体占,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生物会由于等原因自发产生基因突变。 (2)为研究突变型雄性不育机制,将野生型(ZH11)和突变型(hms1)在不同湿度下自交,结果如图1所示。将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花粉置于相同的溶液中,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图2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docx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一) 一. 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显、隐性的判断 1.利用杂交法判断纯合体的显、隐性 例1.果蝇的翅有残翅和长翅,且此性状是细胞核遗传,现若有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纯种果蝇,请设计实验确定长翅和残翅的显、隐性。 2.利用自交判断野生型个体的显、隐性 例2.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 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例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作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 3利用杂交法, 例4.鼠的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一个自然种群,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可采用哪些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那种? 4.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显隐性的判断: 例5.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直毛和非直毛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例6. 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R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隐性性状 是 O ②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023年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 题目1: 某实验室研究人员使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在实验中,假设乌 鸦眼为纯合子突变型(cc)为受体基因,蓝蝇眼为纯合子野生型(CC)为显性基因。通过交配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代杂交(F1)所有后代均表现为蓝色眼睛。F1杂交后代之间进行自交, 得到如下结果:红色眼睛出现的比例为25%,蓝色眼睛出现的比 例为75%。请回答以下问题: a) F1代染色体组成情况是什么? b) F2代染色体组成情况是什么? c) 解释为什么F2代中红色眼睛和蓝色眼睛出现的比例为1:3。 答案: a) F1代染色体组成情况是Cc。 b) F2代染色体组成情况是CC、Cc和cc。 c) 根据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F1代的后代中的基因会分离并以1:1的比例组合成为F2代。由于蓝色眼睛为显性基因,红色 眼睛为隐性基因,因此表现为红色眼睛的个体只有在染色体含有 两个突变型基因时才会出现,所以在F2代中出现纯合子突变型表

现为红色眼睛的个体比例为1/4(Cc × Cc),而出现显性基因表 现为蓝色眼睛的个体比例为3/4(CC × CC 和 CC × Cc)。 题目2: 某物种的群体中存在着变异现象。经过研究和分析,科学家得 出以下结论: a) 变异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遗传现象,可以作为进化的基础。 b) 变异可能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等因素。 c) 变异个体的适应性可能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为什么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b) 谈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变分别对个体和群体遗传 多样性的影响。 c) 解释变异个体的适应性如何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答案: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含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 【答案】A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毛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D.无法确定【答案】D 【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选D。 3.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③ 【答案】B 【解析】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4.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例题与练习题(含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 一、知识结构 例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 .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例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图解(必须掌握遗传图解的格式和要领) (1)纯合亲本的杂交 (2)F 1的自交 (3)F 1的测交 例4:下列各项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1)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体 (2)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度 A.杂交、测交、自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杂交、自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 例5: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揭示出遗传两大定律的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B.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说 例6: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于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 P: AA × aa (高茎) (矮茎) ↓ 1Aa (高茎) F 1: Aa × Aa (高茎) (矮茎) ↓ 1AA : 2Aa : 1aa (高茎)(高茎)(矮茎) F 1: Aa × aa (高茎) (矮茎) ↓ 1Aa : 1aa (高茎) (矮茎)

例7: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B A.1/4 B.1/8 C.1/16 D.1/32 例8:某种植物的紫花(E)与白花(e)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列三组杂交实验,写出每组亲本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第一组:紫花×白花→紫花 第二组:紫花×紫花→ 602 紫花 + 201 白花 第三组:紫花×白花→ 198 紫花 + 192 白花 第一组_____________;第二组____ _______;第三组_____________。 答案:EE、ee;Ee、Ee;Ee、ee 例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判断出显性的花色类型?并说出理由。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绘出其遗传图解。 [规范解答] (1)从第三个组合能够判断出紫色是显性的花色类型。因为第三组出现性状分离有紫色和白色,且紫色对白色比例为3:1。 (2)一Pp╳pp 二PP╳pp 三Pp╳Pp (3)第一组为测交。P:紫花(Pp)╳白花(pp) F1:紫花(Pp)405白花(pp)411 [解题回顾] 这是一道“母题”,比较简单,但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从表现型推导出遗传因子的组合,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自交”、“测交”的理解。 二、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认识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为数不多的模拟实验之一,对于该实验应该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甲、乙两个小桶代表什么?(雌雄生殖器官) (2)两种彩色小球代表什么?(两种类型的配子) (3)实验过程模拟的是什么过程?(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 (4)实验过程中有什么要求?(混匀、遮盖、及时放回、样本量足够大) (5)如果实验条件改变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例1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后统计过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避免小球丢失 B.维持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C.进行实验干扰 D.维持模拟实验中减数分裂产生含有显性和隐性基因配子的数目相等

【高中生物】高三生物遗传习题精选及答案

【高中生物】高三生物遗传习题精选及答案 高三 生物遗传习题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用基因a a表示,乙病用基因b b表示,且甲乙两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高三生物遗传习题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用基因a a表示,乙病用基因b b表示,且甲乙两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据图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性遗传。 (2)个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3)只考虑甲病,则iii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只考虑乙病,则iii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下图为某遗传病遗传系谱(基因用a a表示),ii3为女性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5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3/4 b.ii4是纯合子概率是1/2 c.该病可能是红绿色盲症 d.ii3的基因型是aa 若某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男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患病 c.正常女性的父亲不一定正常 d.女患者的父亲一定患病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a和b b)控制.a 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图1所示.图2表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请回答: (1)b 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2)f1雄果蝇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f1雄果蝇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 (3)从f1中选出红眼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粉红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

高中生物 遗传专题训练题

二轮复习资料 遗传专题训练题 1.某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确定该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显隐性及基因位置的情况。研究人员将该果蝇与纯合野生型雄蝇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F2雄蝇全为野生型,雌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两种假设: 假设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果蝇纯合致死; 假设二: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果蝇均无致死情况。 (1)若假设一成立,则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且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若假设二成立,则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现已确定假设二成立,请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1.参考答案: (1)野生型6∶13∶1 (2)实验过程:取突变型雌果蝇与F1中的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并比较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突变型,雄果蝇全为野生型,且雌、雄果蝇的比例为 1∶1。 2.已知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有一对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都具有该基因),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某学生为了确定这两对基因的位置(位于常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①黑身雌蝇(纯合体)×灰身雄蝇(纯合体)→F1,F1中雄蝇×黑身雌蝇→F2 ②截毛雌蝇(纯合体)×刚毛雄蝇(纯合体)→F1,F1中雄蝇×截毛雌蝇→F2 根据F1的结果能否判断?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F2的结果能否判断?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 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 ____________ ,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 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_ 色和________ 色的鸟相交() A. 100%褐色褐色 B. 75%褐色棕色 C. 50%褐色白色 D. 25%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 鸟相交,后代中白色•: •棕色:谢i褐色大约为1: 2:1 ,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 的 基因型及比例为AA裁Aa aa= 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C 2 .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 b和c B. a和c C . 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 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 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B 3. (2009 •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 1 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 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④⑤ C .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 1 : 2 : 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 3 : 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 1 : 1 ;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 : 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 1 : 1。 【答案】C 4. 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 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答案】C 5 . (2009 •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 例1 : 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一、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2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