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指引

附件3:

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部控制基本规》、《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第三条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部控制,评价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部控制审计,也可将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以τ简称整合审计)。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

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一)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部控制审计中对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二)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地计划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第七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部控制、财务报表以及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与企业相关的风险。

(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

(三)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

(四)企业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五)与企业沟通过的部控制缺陷。

(六)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

(七)对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

(八)可获取的、与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围。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

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就越多。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部审计人员、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利用企业部审计人员、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对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进行充分评价。

与某项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可利用程度就越低,注册会计师应当更多地对该项控制亲自进行测试。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为利用企业部审计人员、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可以将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测试结合进行。

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应当把握重要性原则,至少应当关注:

(一)与部环境相关的控制。

(二)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三)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

(囚)对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

(五)对控制有效性的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测试业务层面控制,应当把握重要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企业部控制各项应用指引的要求和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情况,重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业务与事项的控制进行测试。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信息系统对部控制及风险评估的影响。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时,应当评价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风险。

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某项控制由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与要求执行,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

如果某项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运

行是有效的。

第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与部控制相关的风险,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围,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与部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应越多。

第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时,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询问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

第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的时间安排时,应当在下列两个因素之间作出平衡,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

(一)尽量在接近企业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实施测试。

(二)实施的测试需要涵盖足够长的期间。

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对于部控制运行偏离设计的情况(印控制偏差),应当确定该偏差对相关风险评估、需要获取的证据以及控制运行有效性结论的影响。

第十九条在连续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围时,应当考虑以前年度执行部控制审计时了解的情况。

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第二十条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 .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识别的各项部控制缺陷的严重

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第二十一条在确定一项部控制缺陷或多项部控制缺陷

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补偿性控制(替代性控制)的影响。企业执行的补偿性控制应当具有同样的效果。

第二十二条表明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主要包括:

(一)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二)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三)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四)企业审计委员会和部审计机构对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第二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后,应当取得经企业签署的书面声明。书面声明应当包括下列容:

(一)企业董事会认可其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部控制

负责。

(二)企业已对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自我评价,并说明评价时采用的标准以及得出的结论。

(三)企业没有利用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其结

果作为自我评价的基础。

(囚)企业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识别出的所有部控制缺陷,并单独披露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五)企业对于注册会计师在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是否已经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六)企业在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后,部控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存在对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

第二十四条企业如果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围受到限制,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

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对于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应当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

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委员会和部审计机构对部控制的监督无效的,应当就此以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

书面沟通应当在注册会计师出具部控制审计报告之前进行。

第二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获取的证据进行评价,形成对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

第六童出具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在完成部控制审计工作后,应当

出具部控制审计报告。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引言段。

(囚)企业对部控制的责任段。

(五)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六)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

(七)财务报告部控制审 .意见段。

(八)非财务报告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

(九)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十)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十一)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条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部控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

(一)企业按照《企业部控制基本规》、《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自身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部控制。

(二)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第二十九条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部控制虽不存在

重大缺陷,但仍有一项或者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的,应当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该段容仅用于提醒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并不影响对财务报告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

第三十条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的,除非审计围受到限制,应当对财务报告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

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下列容:

(一)重大缺陷的定义。

(二)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部控制的影响程度。

第三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审计围受到限制的,应当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并就审计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进行沟通。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应当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指明审计围受到限制,无法对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注册会计师在已执行的有限程序中发现财务报告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应当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对重大缺陷作

出详细说明。

第三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缺陷,应当区别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一)注册会计师认为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缺陷为一般缺陷的,应当与企业进行沟通,提醒企业加以改进,但无需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说明。

(二)注册会计师认为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缺陷为重要缺陷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与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提醒企业加以改进,但无需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说明。

(三)注册会计师认为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缺陷为重大缺陷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与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提醒企业加以改进;同时应当在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对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披露,提示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相关风险。

第三十三条在企业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并不存在、但在该基准日之后至审计报告日之前(以下简称期后期间)部控制可能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可能对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是否存在这类变化或影响因素,并获取企业关于这些情况的书面声明。

注册会计师知悉对企业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部控制有效性有重大负面影响的期后事项的,应当对财务报告部控

制发表否定意见。

注册会计师不能确定期后事项对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的,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部控制审计报告。

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第三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 号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定,编制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完整记录审计工作情况。

第三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下列容:

(一)部控制审计计划及重大修改情况。

(二)相关风险评估和选择拟测试的部控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

(三)测试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程序及结果。

(囚)对识别的控制缺陷的评价。

(五)形成的审计结论和意见。

(六)其他重要事项。

附录: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1.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

部控制审计报告

x x 股份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x x 股份(以下简称x x 公司) x x 年×月×日的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部控制的责任按照《企业部控制基本规》、《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x x 公司按照《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部控制。

五、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在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我们注意到x x 公司的非财务报告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描述该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我们提醒

本报告使用者注意相关风险。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对x x 公司的非财务报告部控制发表意见或提供保证。本段容不影响对财务报告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审计意见。

x x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中国x x 市 x x 年×月×日

2.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部控制审计报告

部控制审计报告

x x 股份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x x 股份(以下简称x x 公司) x

x 年×月×日的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

[ "一、企业对部控制的责任"至"五、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参见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六、强调事项

我们提醒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 (描述强调事项的性质及其对部控制的重大影响)。本段容不影响已对财务报告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

x x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中国x x 市 x x 年×月×日

3. 否定意见部控制审计报告

部控制审计报告

x x 股份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x x 股份(以下简称x x 公司) x x 年×月×日的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

[ "一、企业对部控制的责任"至"三、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参见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指出注册会计师已识别出的重大缺陷,并说明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部控制的影响程度。]

有效的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x x 公司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五、财务报告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x x 公司未能按照《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部控制。

六、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参见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x x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中国x x 市 x x 年×月×日

4. 无法表示意见部控制审计报告

部控制审计报告

x x 股份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对x x 股份(以下简称x x 公司) x x 年×月×日的财务报告部控制进行审计。

[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一、企业对部控制的责任"

和"二、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参见 .准部控制审 .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二、导致无法表示意见的事项

[描述审计围受到限制的具体情况。]

四、财务报告部控制审计意见

由于审计围受到上述限制,我们未能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发表意见所需的充分、适当证据,因此,我们无法对x x 公司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五、识别的财务报告部控制重大缺陷(如在审计围受到限制前,执行有限程序未能识别出重大缺陷,则应删除本段)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尽管我们无法对x x 公司财务报告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但在我们实施的有限程序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重大缺陷:

[指出注册会计师已识别出的重大缺陷,并说明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部控制的影响程度。]

有效的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x x 公司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六、非财务报告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参见标准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段落表述。]

x x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x x x (签名并盖章) 中国x x 市 x x 年×月×日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1) 第三章基本要求 (2) 第四章检查和监督 (3) 第五章附则 (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第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高权力机构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维持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经营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新增内容,责任承担)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 (一)保证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 (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确保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包括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涵盖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 (二)相互制约原则。组织结构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三)执行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独立性原则。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财产、管理人固有财产、其他财产的运作应当分离。 (五)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和员工人数等方面相匹配,契合自身实际情况。 (六)适时性原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经营战略、方针、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适时修改或完善。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经营运作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第二章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条保证公司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 第三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受托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健发展。 第四条确保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准、及时。 第三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健全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公司所有人员,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互相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互相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第六条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必须讲究效率和效果,所有的控制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公司内部涉及基金管理工作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

第七条独立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指公司各部门、岗位职责应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其他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各岗位由专人负责,接受部门领导监督。 第八条相互制约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指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从申请到执行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相互监督和核查。 第九条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指公司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投资、研究、交易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位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对普通点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就可以,不必投入过多。 第四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控。 第十条控制环境 公司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风险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保证全体员工及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又互相监督制衡。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 指引》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 指引》 本指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第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高权力机构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维持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经营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 (一)保证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

(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确保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包括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涵盖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 (二)相互制约原则。组织结构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三)执行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独立性原则。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财产、管理人固有财产、其他财产的运作应当分离。 (五)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和员工人数等方面相匹配,契合自身实际情况。 (六)适时性原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经营战略、方针、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适时修改或完善。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1)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管理,所属子公司应依据此办法制订适应本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或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执行董事、监事、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资产安全完整; (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体现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经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监事对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 第七条公司经理层是内部控制最高层级决策机构,对公司内控体系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负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BIC-03.02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同时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和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应范围 本办法适应于奥凯煤业集团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 第三条术语 本管理办法所称内部控制,是由集团及其各单位、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要素进行。并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原则制、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具体实施。 第二章实施步骤 第五条集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第六条集团须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并明确汇报机制;根据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按照战略目标确定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整体目标。 第七条集团经营管理中心下属审计组织负责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推进工作,并按规定向董事长及相关领导汇报建设进度。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包括设计、运行和评价,经营管理中心负责《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的编制,且协助各职能中心、分公司负责《内部控制制度手册》的编制。 第八条董事会(董事长)负责决策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保证内部

【精编_推荐】上市公司最新企业内控制度全套文本

【精编_推荐】上市公司最新企业内控制度 全套文本

河南SKD股份有限公司内 部 控 制 制 度 制作人:贾澎博士 邮箱:znhn-emba@https://www.360docs.net/doc/ff8655721.html, 河南国研投资有限公司 二0年月 目录 第一章内部控制的基础 (3) 第二章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 (15)

第三章资金管理制度 (23) 第四章存货内部管理制度 (30) 第五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6) 第六章往来款项内部控制制度 (45) 第七章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49) 第八章长、短期借款内部控制制度 (53) 第九章收入管理制度 (57) 第十章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61) 第十一章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66)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68) 第十三章投资管理制度 (72) 第十四章应收、应付票据管理制度 (74) 第十五章发票及财务票据的管理制度 (77) 第十六章预算管理制度 (79) 第十七章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85) 第十八章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88) 第十九章文档管理制度 (92) 第二十章印章管理制度 (94) 第二十一章信息保密制度 (97) 第二十二章员工管理制度 (100) 第二十三章工资管理制度 (109) 第二十四章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12)

第二十五章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115) 第二十六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8) 第二十七章统计管理制度 (121) 第二十八章技术管理制度 (124) 第二十九章产品研发管理制度 (131) 第三十章质量管理制度 (137) 第三十一章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144) 第三十二章设备管理制度 (147) 第三十三章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56) 第三十四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59) 第三十五章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164) 第三十六章销售管理制度 (168) 第三十七章招投标管理制度 (173) 第一章内部控制的基础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公司法》、《会计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指经理层及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3T15:01:05.8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朱晟 [导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 身份证号码:43062619860226XXXX 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不少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分析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总体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出发点;第二个方面是依据总体目标设计出业务操作的各种控制方法,并且把设计出的控制方法与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相互结合起来;第三个方面是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收,并且分析出现差异原因,对不适应企业运作的部分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但是目前想要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企业外部环境 1.1.1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健全,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现在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交易混乱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的现象,因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致使这种混乱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一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出现外泄并被披露,极其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者出现过度忧虑和惶恐,进而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1.1.2 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控制力缺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董事会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影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就目前中国现阶段来看,很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公司架构建立的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岗位应有的职能,表现尤为突出的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责权不分,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 1.2 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 企业成本限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其成本也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内控系统投入费用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企业的整体利益有影响。所以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说,企业内控程序的成本应该低于错误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反之,再好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也适得其反,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1.2.2 管理越权 控制程序只是企业用于管理的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所以内控管理也不能发现并杜绝那些滥用职权的监督控制管理人员。这些管理者或者是出于牟利的目的,或是因成本或者时间不利等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管理人员故意避开、指示他人避开一些预定内控管理的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过于干涉监督执行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工作人员,有时甚至凌越于企业内控之上。 1.2.3 串通舞弊现象严重 企业将不相容职责进行分离避免了内部隐瞒不正当行为及单独一人从事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就可以避开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出纳一起舞弊,资产校验核对与资产监督保管工作人员联合造假,对于串通舞弊现象,再好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无法控制。 1.2.4 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内部操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企业工作人员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偶尔发生错误。工作人员的马虎、身体不适、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曲解指令等都会影响内控系统的效果。常见的例子如对方发票的总金额计算错误但未及时发现,以及发货后忘记索要提货单和签发支票时没有审查支付用途等。 1.2.5 计划变动性太大 企业内部控制会随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性质的或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而逐步削弱,甚至有可能全部失效。绝大部分单位的内控制度目的是为管控已有的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活动,对企业正常运作以外的特殊、非正规的或未能及时预料的业务操作缺乏一定的管控效果。现代企业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加新的生产线,或增设分支机构等来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有可能出现新增的业务内容和原来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对新增的业务进行控制。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1.1 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董事是独立于内部控制之外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位现象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内控环境的改善。想要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改善,首先要发挥企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重点突出董事会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建立企业独立董事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企业外部的独立董事,同时对内部董事会进行相应外部化,以此来监督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为企业股东赚取最大限度的权益;最后是对董事会内部进行明确分工,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尽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 倡导“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否将企业内部控制变为内部自发的需要,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效果。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持有相同观念,共同目标时,内部控制效果才更加明显。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管理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并时刻以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都能变企业员工的“要我控制”为“我要

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

内部控制指引18流程图——信息系统

第 18 章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信息系统
1

18.1
信息系统开发控制
18.1.3 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流程
1.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业务风险
总经理 运营总监 信息部人员 用户部门 开始 1 提出信息系 统开发申请 D1
阶 段
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 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 授权审批,可能产生 重大差错及舞弊、欺 需求分析 诈行为,从而导致损 4 失 审批 审核 审批 审核 2 受理该项申请 3
编制《信息系统系统开发任务书》 5
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可能遭受外部处罚、
设计程序方案 6 编写程序代码 7 D2
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进行系统测试
安装、调试系统 信息系统访问安全措 施不当,可能导致商 业秘密泄露 结束 8 使用授权 9 开始使用 D3
2

2.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流程控制表 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企业生产、销售、仓储、财务等信息系统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交信息系统开 发申请 2.信息部仔细核对用户部门提交的申请,审核无误后提交运营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 3.信息系统开发申请通过审批后,信息部根据企业相关规定以及用户部门的实际情况, D1 分析信息系统需求 阶 段 控 制 D2 4.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编制《信息系统开发任务书》 ,提交运营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 《信息系统开发任务书》包括信息系统名称、应达到的技术性能、操作环境、具体工作计 划、开发人员以及费用预算等内容 5.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 6.信息部的程序员编写代码 7.信息部的测试员进行测试
8.安装、调试后,系统最终上线,信息部设置用户部门的使用权限 D3 9.用户部门在信息部的授权下使用信息系统
相 关 规 范
应建 规范 参照
?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办法》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规范
? 《信息系统开发任务书》
文件资料
?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 信息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储部
? 总经理、运营总监、编程员、设计员、测试员、信息部人员
3

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财务管理 第一部分:会计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监督公司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条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

第五条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 第八条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第九条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帐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第十条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校财务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利辛县教育局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特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预算管理 1、学校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编制年度预算计划,全部收入纳入预算并根据收入情况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2、学校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计划,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超预算支出。 3、学校每个预算年度末应编制本年度决算表,并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利辛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 二、收入管理 1、学校的一切收费行为需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有收费都要开列合法的收据,禁止一切乱收费。 2、学校的一切收入都要纳入预算,并及时记账。 三、支出管理 1、学校根据支出预算,体现勤俭办校原则。 2、办公用品由学校安排人员负责购买,零星购买须校长审批,5000元以上固定资产购买具申请报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批准,按规定程序办理。 3、根据支出计划,建立申购制度,按金额额度分级审批。 4、支出凭证须有经手人,审核人,校长签字方可入账。 5、注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做到内容完整,凭证合法,手续齐全。 6、所有物品(购买或调换)均需经验收后,入库登记。 4、领用物品须办理有关手续。 四、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 1、学校一切现金收入均须及时存入银行,备用金余额一般不得超过2000元。 2、报账员每日按时记好现金日记账。 3、会计与出纳定期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4、任何人不得挪用现金,不得以借据“白条”抵库。 (二)银行存款管理 1、严格遵守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2、及时与银行对账,发现问题立即查询。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和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 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了保 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第三条在本所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以提高公司经营的效果与效率,增强公司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确保公司行为合法合规。 第四条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 实施及其检查监督负责,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应保证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框架 第五条公司内控制度应力求全面、完整,至少在以下层面作出安排: (一)公司层面; (二)公司下属部门及附属公司层面; (三)公司各业务环节层面。 第六条 公司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目标设定,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指公司的组织文化以及其他影响员工风险意识的综合因素,包括员工对风险的看法、管理层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氛围、董事会和监事会对风险的关注和指导等。 (三)风险确认,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管理风险的方法。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指为确保风险管理策略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制度和程序,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整、复核、定期盘

内控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__,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从而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且能履行职责的环境。(D ) A:激励机制;B:约束机制;C:奖惩机制;D:激励约束机制。2、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各个岗位应当有正式、成文的岗位职责__和清晰的报告关系。(C ) A:内容;B:要求;C:说明;D:规定。 3、商业银行应当利用计算机程序监控等现代化手段,锁定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下级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的__,在自身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D )A:规定;B:决定;C:政策;D:决策 4、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记录,建立__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档案,妥善保管,确保原始记录、合同契约和各种报表资料的真实、完整。(A ) A:完整;B:统一;C:全面;D:规范。

5、商业银行应当建立__的应急制度,在各个重要部位、营业网点等发生供电中断、火灾、抢劫等紧急情况时,应急措施应当及时、有效,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C ) A:快速;B:全面;C:有效;D:完备。 6、商业银行应当设立__的法律事务部门或岗位,统一管理各类授权、授信的法律事务,制定和审查法律文本,对新业务的推出进行法律论证,确保每笔业务的合法和有效,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A )A:独立;B:专门;C:相应;D:单独 7、商业银行应当实现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化,促进各项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整合,做到业务数据的__。( C ) A:分条处理;B:分批处理;C:集中处理;D:分类处理。8、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经营管理的__,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及时、准确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及时、真实、准确地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监管报表资料和对外披露信息。(A ) A:信息化;B:统一化;C:集中化;D:电子化。 9、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授信风险管理部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种类的授信进行统一__,避免信用失控。(A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及其他资料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贯彻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以及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制约和控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或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因而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首先,要认识明确,有风险和防范意识。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安然公司的破产、巴林银行的倒闭,国内也不乏企业倒闭案例,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失灵有关。这也给我们敲响了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警钟。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企业单位要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这的的确确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道。 其次,要明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因企有别,不能搞一刀切。内控制度和员工的素质与地域文化也有关系。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发展情况也不均衡。同样的制度在不同地区执行起来是不一样的。再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一定要强调实用性,不能搞花架子,要强调执行力。如果脱开企业具体情况和经营过程,不看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生搬硬套一些理论来建立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肯定是不好执行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不断整合的过程,不能盲目简单从事。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企业领导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要适度地发挥专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保证企业所有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道德观和能力的人力资源方针与实践,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包括:有完善的招聘与选拔方针及操作性程序;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导向培训;对违反行为准则的任何事项,制订纪 页脚内容1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管理规范

XXXX部明控制 流程管理规页脚

二〇一九年页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流程管理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流程的设计和修订 (7) 第四章流程的审批和发布 (12) 第五章流程运行、监督与评估优化 (13) 第六章附则 (15) 页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以下简称“XXXX”)流程建设工作,加强XXXX流程管理,保证XXXX流程制定、执行、评估与修改的标准化,特制定本流程管理规。 第二条本规涉及的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二)流程架构是指对公司全部流程分类和分级的结构化反映,是流程管理体系的基础。 (三)流程设计是指以流程基本要素为起点,设计业务工作程序和确定相关规,并通过绘制流程图以实现业务管理规化、标准化的过程。 第三条XXXX的流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流程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均有权和有责任对流程运行过程提出建议; (二)实用性原则。从XXXX运营实际出发制定流程,认真调查研究,确保流程的可执行; (三)关联性原则。从XXXX全局出发制定流程,避免流程间相互冲突; (四)持续优化原则。流程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随着XXXX不断的发展,流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页脚

第四条本规适用于XXXX本部及控股公司各类流程的管理。 第二章流程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是XXXX的流程决策机构。 第六条董事会是XXXX流程体系设计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公司流程体系再造方案的审批。 第七条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流程管理决策机构,在流程管理中的具体职责为: (一)审核、审批年度流程建设计划; (二)审核、审批XXXX的一级流程文件; (三)审核、审批相应权限围的其他流程文件; (四)审核、审批公司流程建设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八条XXXXXXX是流程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如下: (一)负责建立和完善XXXX流程管理机制; (二)负责组织XXXX总体流程架构的设计、优化; (三)编制下达XXXX流程制定、修订、废止计划; 页脚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

附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原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第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高权力机构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维持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经营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 (一)保证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 (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确保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包括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涵盖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运营保障和信息披露等主要环节。 (二)相互制约原则。组织结构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三)执行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独立性原则。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财产、管理人固有财产、其他财产的运作应当分离。 (五)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和员工人数等方面相匹配,契合自身实际情况。 (六)适时性原则。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随着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经营战略、方针、理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适时修改或完善。 第三章基本要求 第六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包括经营理念和内控文化、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和员工道德素质等,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周期性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或因业务变化导致内控需求有变化的,应当及时加以改进、更新。 第七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 第八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遵循专业化运营原则,主营业务清晰,不得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 第九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健全治理结构,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结构应当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各部门有合理及明确的授权分工,操作相互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