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的多解性问题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波的多解性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波的多解性问题是学生学习机械波时的难点所在。其主要表现在无法正确判断多解问题的原因,从而造成错解。由于波的传播和介质各质点的振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求解这类问题时, 如果质点振动或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波的传播时间或距离不确定等, 就容易出现多解的现象. 如果在解题中不能透彻全面的分析题意, 合理的使用已知条件, 就会造成解答不完整, 或用特解代替通解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安排在了波的图像之后,学生已经系统学完了振动和波的主干知识,也掌握了波的图像对机械波的描述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接触了简单的多解问题。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抽象问题的分析能力还很欠缺,对多解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不够。所以,我们在波的图像之后,设计了一节图像应用课-----机械波的多解性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波动演示仪,进一步认识波的图象,能够根据波的图象求解一些波动问题

2、初步认识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3、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能找准造成问题的原因,将不确定问题确定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规范做图的能力

2、理解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产生原因

3、能够对多解性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够借助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波动问题的多解性认识

四、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引入:用横波演示仪演示机械波的产生和相关规律、用例题形式复习波的图像的简单应用环节二、例题:通过例题的分析得到解决波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关键物理量

环节三、探究:通过对例题的4次变形,探究多解问题的3个原因,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形层层递进环节四、小结:多解造成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法

环节五、能力提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

环节六、反馈练习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本节课在高二楼理科楼一楼自习室进行,学生需带课本和学案。

教学策略选择:演示实验(横波演示仪非常直观的描述了机械波的相关传播规律)、母题变形(课堂主体力求简单明了,层次分明递进,体现理科思维特点)、学生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环节一:(引入)

教学资源:横波演示仪

教师活动:结合横波演示仪边演示边提问,将机械波的产生、传播、周期性重复等特点直观的演示一遍用一道小例题,将图像作为分析机械波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再次提出,并复习图像的基本应用

学生活动:

例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机械波产生过程和机械波的描述方法,即机械波的图像。

(1)从波的图象上直接读取的信息:

(2)附加一定条件间接得到的信息:

如已知波向右传播,x=2m的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

如已知周期T=4s,可求得波速v=

如已知传播时间t=15s,可求得波的传播距离x=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前面所学的机械波的相关知识系统复习了一遍,并且让学生的较快速地进入图像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机械波的问题还有很多,有一类多解性问题需要我们用图像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课题机械波的多解性问题

环节二:例题、如图,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为12m,b点在a点的左方. 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传播,由a传到b, 波长λ> 12m。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s,a点的位移第一次为零且向下运动。则这列简谐波的波速等于多少?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分析题干,找到关键的条件,“由a传到b”, “波长λ>12m”,“第一次”分别对应着“波的传播方向”,“距离和波长的关系”,“时间和周期的关系”,引导学生要先根据传播方向确定波的图

λ波动规律式进行相关求解。

像,根据图像,确定波长、周期。利用=vT

λ,并在黑板上画波形图

板演:=vT

设计意图:本例题是本节课的主体,通过画图、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思路:解波动问题,关键是确定“传播方向、波长和周期”。

环节三:变形探究:

教学资源:横波演示仪

教师活动: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了四步探究

【探究1】取消“第一次”条件,求波速。有了原题的题解过程,那么将第一次取消,就是时间和周期的关系不确定,引导学生求解的,找到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式,此式是包含n的表达式,这个n,就是代表了由于当时间与周期关系不确定时,造成了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探究2】取消“波长λ>12m”条件,求波速。有了第二步做铺垫,在进行这步变形时,就比较快的找到方法,确定距离与波长的带着m的关系式。

【探究3】取消“第一次” 和“波长λ>12m” ,求波速。在进行这步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当周期和波长都不能确定时,周期的表达式和波长的表达式中的n和m分别代表不同的正整数。这是容易被学生弄错的地方,加

【探究4】取消“波由a传到b”条件,求波速。这就意味着传播方向不确定,那就是两点之间由于传播方向不定,波形也会不一样,也会造成多解。

学生活动:根据四步变形,进行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以一道例题,四种变形为主线,力求内容设计简单明了,但是层次分明,难度层层递进,并且覆盖了基本上所有的多解性问题,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帮助学生在分析这多解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找到造成多解性的原因,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就是找到波长、周期、传播方向这三者中,是谁不确定引起的多解,针对不同的原因,将不确定关系确定为一个带着n的表达式(即:谁不确定确定谁),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问题迎刃而解。

环节四:小结:

波的多解形成的原因:

(1)波传播时间和周期关系不确定

(2)波传播距离和波长关系不确定

(3)波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

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造成多解的原因

(2)用

x

v f

t T

λ

λ

===

求解

(3)讨论并结合限定条件讨论

环节五:能力提升:

练习: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

1、可能的周期

2、可能的波速

3、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设计意图:此题分三问:让理解应用能力较强的孩子,试练一下此题,题型不同,但是思维方式一样,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将第一问分析出来,后两问比较基础,全体同学都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做出此题。

环节六:反馈练习设计: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

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x b=5.5 m,则 ( ) 答案 C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2、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振幅为8cm的简谐振动,在t=0.25s时,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___cm/s,t=___________时,位于x2=45cm的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附板书设计:波的图像应用-----多解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