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2017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导语: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的内容吧。

第1节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不仅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及上、下颌骨的检查,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如头颅、颅底、颞下颌关节、颜面软组织、涎腺及颈部等。

一、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X线机头内有X线管、变压器。

二、曲面体层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的`构成包括X线管、头颅固定装置和持片架,X线管和持片架分别固定于头颅固位架两侧。

三、 X线头影测量机

四、口腔体腔X线机

五、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六、锥形束CT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口内片包括根尖片、合翼片、合片等;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

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

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

第3节普通造影检查

造影剂:油剂造影剂、水溶剂。

颞下颌关节造影禁忌症:凡有碘过敏反应史及关节局部皮肤有感染者,不宜进行关节造影检查。患有出血性疾患及使用抗凝血药物治

疗的患者,一般亦不宜做关节造影检查。

例题:

1.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may a patient be asked to hold the film packet during exposure?

A) bisection of the angle B) paralleling C) bitewing D) occlusal

2. Interproximal (bitewing) radiographs are most sensitive in detecting caries on which tooth surface?

A) occlusal B) proximal C) buccal D) lingual

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may appear on a periapical radiograph of the upper third molar area?

A) external oblique ridge B) mylohyoid ridge C) coronoid process D) condyle

参考答案

1--- 3 A B C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2017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导语: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的内容吧。 第1节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不仅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及上、下颌骨的检查,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如头颅、颅底、颞下颌关节、颜面软组织、涎腺及颈部等。 一、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X线机头内有X线管、变压器。 二、曲面体层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的`构成包括X线管、头颅固定装置和持片架,X线管和持片架分别固定于头颅固位架两侧。 三、 X线头影测量机 四、口腔体腔X线机 五、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六、锥形束CT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口内片包括根尖片、合翼片、合片等;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 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 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 第3节普通造影检查 造影剂:油剂造影剂、水溶剂。 颞下颌关节造影禁忌症:凡有碘过敏反应史及关节局部皮肤有感染者,不宜进行关节造影检查。患有出血性疾患及使用抗凝血药物治

疗的患者,一般亦不宜做关节造影检查。 例题: 1.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may a patient be asked to hold the film packet during exposure? A) bisection of the angle B) paralleling C) bitewing D) occlusal 2. Interproximal (bitewing) radiographs are most sensitive in detecting caries on which tooth surface? A) occlusal B) proximal C) buccal D) lingual 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may appear on a periapical radiograph of the upper third molar area? A) external oblique ridge B) mylohyoid ridge C) coronoid process D) condyle 参考答案 1--- 3 A B C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了解:口腔颌面部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其它牙发育异常的X线诊断;颌骨以为定位方法;颞下颌关节CBCT的影像学表现;涎腺良性肥大和涎腺结核的X线诊断;涎腺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 A.牙槽崎顶 B.下颌管位置 C.根折部位 D.根尖病变类型 E.上颌窦分隔 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 A.颅底位(须顶位) B.华特位(鼻须位) C.柯氏位(鼻额位) D.上颌正中咬合片 E.曲面体层 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 A.颌下腺造影 B.下颌体腔片 C.下颌曲面断层片 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 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 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 A.牙颈下0.5mm B.牙颈下1mm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适用专 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执笔人:吕晓智 审定人:吴补领 学院负责人: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特点、U的和任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编码B090027)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山口 腔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a要的桥梁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颍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 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的新近展和新技术。 3、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4、并修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 3、教学安排及学时 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40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20学时,实习课20学时,学分1.5 学分,第五年临床实习40学时。 The cours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s a required subject for stomatology undergraduates of five academic years form, aim mainly to train the X-ray diagnosis ability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y systemic theory lecture and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tudents should master imaging manifestation and diagnostic &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e familiar with basic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pplication character of every image examining technology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realize the last Region ? The course advancements and technology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

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 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 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CT影 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 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 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 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 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三、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影像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 牙科 X 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 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 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 B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 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 A 减少照射时间 B 屏蔽防护 C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D 距离防护 5. 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 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 1 / 14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 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 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 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X 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7.龋的分类?按病变进展情况: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 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 浅龋、中龋和深龋 7.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 X 线表现?分为三期 A. 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颌面骨炎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颌面骨炎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颌面部疾 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其中,颌面骨炎症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比较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颌面骨炎症的定义与分类 颌面骨炎症是指颌面部骨骼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包括大范围的骨膜炎、小范围 的局部骨膜炎和牙周性骨炎等。根据病因的不同,颌面骨炎症可以分为感染性骨炎、药物性骨炎、放射性骨炎、代谢性骨炎及颅骨炎等类型。 颌面骨炎症的诊断 颌面骨炎症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容易被忽略,但仍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指标:•颌面部肿胀、疼痛; •颌面部皮肤红肿、温度升高; •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炎; •颌面部及牙齿周围渗出液体。 在正式诊断前,医生一般会采用X线、CT、MRI等医学影像学方法,进一步 确定患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 在影像学诊断中,需要结合病史、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确定治 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针对纯感染性颌面骨炎症,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 治疗方案。局部感染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物理治疗以及口腔护理等措施,而广泛的感染需要采用系统性抗感染治疗以充分控制病情。 对于有明显病灶的患者,需要对病灶进行清除,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治疗。 对于牙源性感染,需要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 对于颌面部骨质疾病、骨不均匀性疾病、颞下颌关节炎等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及常规检查 预防颌面骨炎症,首要是口腔卫生的保持,预防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龋齿、 牙周炎等慢性感染,积极预防和控制全身性疾病。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牙龈、颌面等部位的肿瘤。这些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CT、MRI、超声等。其中,X线摄影是最早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T和MRI成为了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较少,主要用于颅骨下面积较小的部位。 在影像学检查中,CT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CT的优势是可以显示出不同密度的软组织和骨骼结构,能够提供立体的立体图像。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时,CT 可用于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边缘、密度等信息,并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参考。但是,CT无法提供关于软组织对比的良好信息。 MRI是影像学诊断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观察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软组织结构。MRI能够显示出肿瘤组织的水分含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另外,MRI还可以对淋巴结、神经等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一些较小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超声是一种可行的检查方法。超声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某些位置较难检查的肿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超声的成像质量受到组织深度和声波频率的限制,对于一些深部或密集的病灶可能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从X线摄影、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一、X线摄影 X线摄影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规的X 线摄影包括正位摄影、侧位摄影和斜位摄影。正位摄影能够提供关于牙齿、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等解剖结构的信息;侧位摄影可以显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斜位摄影则适用于对于上颌窦或下颌窦的病变进行评估。 X线摄影在观察颌骨骨质破坏、骨膨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牙源性肿瘤、颌骨囊肿等病变的初步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CT扫描 CT扫描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常见手段之一,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三维立体图像。CT扫描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平扫、增强扫描以及骨窗和软组织窗设置,为影像学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CT表现,骨窗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及骨膨胀情况,有利于骨源性肿瘤和颌骨囊肿的诊断。增强CT扫描对于颌面肿瘤的血供情况和边缘清晰度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CT扫

描还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的大小、密度等参数,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 的评估。 三、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肌肉、脂肪和血管等软组织 结构有很好的显示效果。此外,MRI还能提供多种成像序列,如T1WI、T2WI等,有助于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强化表现。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 的组织结构,对于肿瘤的定位和边缘清晰度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T2WI序列则可以准确反映病变的水含量和软组织浸润情况,有利于判 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总结: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是一项综合性且关键的工作,准确的 影像学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病变性质,并为治疗方案的选 择提供依据。X线摄影、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每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在具体临床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 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口腔颌面部 肿瘤进行全面的影像学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 试题 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 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 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 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 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 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 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 槽部。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 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 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 1. 牙齿表面的变异 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 检测到。 2. 牙根病 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 来检测。 4. 鼻窦疾病 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 导致的。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5. 肿瘤和囊肿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和囊肿可以通过MRI或CT来诊断,较大的囊肿通常需要进 行手术切除。 四、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1. X光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检查中的应用 X光技术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可以用于检测牙齿、颌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和损伤。 2. MRI和CT在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 MRI和CT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检查技术,MRI适用于对软组织 的详细检查,而CT适用于对骨骼的详细检查。 3.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分类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骨折可 以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复习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复习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 10级《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3章 1.放射防护的三个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2.放射防护的四个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屏蔽防护3)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 4)距离防护 第4章 1.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 2.两种根尖片投照技术的描绘见课本P24~P25。 3.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胶片分配(成人和儿童)见P24。 4.牙颈部Burnout征象: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 5.如何区别上下颌牙片: ①髓腔形态:上颌呈圆形或卵圆形,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 线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多为三个根,下颌多为两个根 ④解剖结构:上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下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见颏孔;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6.华特位片:患者坐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使颏部靠暗盒下缘,头后仰;外耳道口上缘至外眦连线与暗盒成37°角。

7.唾液腺造影:最常用的造影剂是40%碘化油和碘的水溶剂(60%泛影葡胺)。 8.唾液腺造影的适应证: (1) 阴性结石、异物及阻塞性疾病(2) 涎瘘(3) 唾液腺炎症和唾液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4) 唾液腺良性肥大及唾液腺肿瘤(5) 唾液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侵及腺体与导管 9.唾液腺造影的禁忌证:1) 碘过敏者 2) 阳性结石 3)急性炎症期 第5章 1.龋病的分类:(1)按病变进展情况: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继发龋。 (2)按解剖学:he面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3)按病变深度:浅龋、中龋、深龋。 2.继发龋的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 3.X线检查仅对牙内吸收和牙髓钙化有诊断价值。 4.牙内吸收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有局部扩大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像或髓腔呈现局限的边缘不规则扩大影像。 5.致密性骨炎: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持续性的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6.阻生牙:因位置不够或因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牙,称为阻生牙。下颌第三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7.阻生牙X线检查目的: (1)阻生牙的位置(2)阻生牙的方向(3)阻生牙本身状况 (4)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 (5)牙根数目及形态 (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7)患牙伴随的其他病变 8.牙脱位:由于外力使牙向he面方向或根部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称为牙脱位。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周炎的三种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大小<1cm 1~2cm可以较大不一定 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 边缘清晰清晰有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无可有无 其他周围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收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分为三期病变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

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2.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 阻生牙X线:目的是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X线:(1)弥散破坏期——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应。(2)病变局限期——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周围界限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离或已完全分离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基础医学过渡到口腔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主要研究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和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它涉及X线平片、体层摄影、X线造影以及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RI)、灰阶超声等影像诊断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讲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7:1。即讲课20学时,实验12学时。 四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4版,2003年。 II 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及发展简史。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X线诊断的特点。 (二)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 (三)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简史。 三教学内容 (一)X线诊断的特点。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 (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简史。 1 口腔放射学 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3 口腔颌面介入放射学 第二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及防护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cervical burnout: 牙颈部进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在X线片上造成低密度影像(2分),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象,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面龋混淆(2分) Albright syndrome: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分)同时合并有皮肤淡咖啡样色素沉着(1分)及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女孩性早熟)时,称为Albright 综合症(2分)。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介入放射学(1分),指在医学影像的监视和导引下,通过穿刺和各种导管技术(1分),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疗学的基本原理(1分),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1分)。 放射性骨坏死:成人颌骨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颌骨坏死(1分),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1分),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 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2分)。 向心性萎缩:舍格伦综合症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1分),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1分),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为向心性萎缩(1分)。这种情况多为晚期病变,腺体组织大部分被破坏, 代以淋巴组织;有些腺体导管完全被阻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分)。 牙中牙 Codman 三角 二、填空题 1.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这两类疾病的检查。 2. 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放射诊断中多选用以_____效应为主的射线能量范围,在放射治疗中则选用_____效应为主的高能量范围。 4.下颌横断牙合片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骨质有无_____,也可用于辅助诊断_____以及_____。 5.涎腺造影的禁忌症有_____、_____、_____。 6.骨折X线的观察要点有骨折的部位与数目、骨折的移位、_____、_____,还有 _____。 7. _____是成骨型骨肉瘤的X线特征。 8.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后_____才能逐渐在X线上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 9.在X线表现上出现钙化影像的牙源性肿瘤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_____ 、_____ 。 【1、累计范围广泛的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牙合翼片 3. 光电、康普顿 4. 颊、舌侧膨胀、下颌骨体骨折移位、异物、阻生牙定位 5. 碘过敏、急性炎症、阳性涎腺导管结石 6. 骨折的类型、骨折线与牙的关系、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7. 瘤骨形成 8. 2周后 9. 牙源性钙化囊肿、牙源性腺样腺瘤】 10. 髁突按骨折线高低可分为____、____、______骨折,此外髁突还可发生矢状骨折。 【髁头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颈下骨折】 11. 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 12. 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依关系。 13. 照射方式可分为:外照射、内照射和混合照射 14. 细胞内DNA损伤在放射生物效应中占重要地位 15. 膜脂质成分变化直接影响膜的微粘度、流动性、脆性和通透性 16. 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表现由轻到重可以分为:轻度黏膜疹、明显黏膜疹、斑点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 17. 皮肤的损伤由轻到重可分为毛囊性丘疹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四级 18. 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 19. 保证X线诊断的前提下可通过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提高纪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措施来减少照射时间。 20. 牙科X线机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 21. 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 22. 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名词解释 Burnout征象:牙颈部因为投照技术的问题造成低密度影响 骨硬板: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X线上为包绕牙根的高密度影像 继发耀(secondarycaries):韻病经治疗之后,踽洞周围又发生體坏,X线上为填充物周围不规则低密度影 阻生牙(impactedtooth):由于种种原因,致便牙齿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并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牙脱位(tooth dislocation):外力作用使牙向颌面方向或根方向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 牙内吸收(internal absorption of tooth):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髄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髄室内牙本质的吸收 涎石病: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Codman三角:骨肉瘤或炎症反应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牙周膜:X线上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低密度线状影 残余囊肿:根尖周囊肿在拔出后未作适当处理,形成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影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osteitis):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而缓慢的低毒性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牙根折裂:无外伤无舗病,只发生干后牙牙根的一种特殊的折断 撷下颌关节强直:因疾病、损伤、外科手术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开口困难的疾病牆病(dental caries):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伴随牙缘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以及其他异常的基底痣综合征 牙周炎(peridontitis):菌斑引起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炎症 畸形中央尖:在颌面中央窝处有一个额外的锥形牙尖 根尖周病: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牙根尖的牙骨质、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尖周组织的疾病。 早在1895年伦琴宣布发现X线。Walklioff用干牙科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1•辐射种类2•辐射剂量3•辐射剂量率4•辐射分次照射5•辐射照射方式 皮肤损害:1•轻度粘膜疹2•明显粘膜疹3•斑点4•融合性 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3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1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墩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口腔颌面影像学重点

第4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影像 口腔颌面部用专用X线机:牙科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颌面锥形术CT X线平片检查 口内片:根尖片、合翼片、合片 口外片: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置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置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X线头影测量片 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①上颌后牙,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②上颌前牙,头稍低,前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 ③下颌后牙,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 ④下颌前牙,头后仰,前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 【胶片分配】成人3X4cm14张,儿童2X3cm10张 【胶片位置及固定】感光面紧靠舌腭侧面,前牙竖放高出切缘7mm,后牙横放高出合面10mm,其目的是使照片形成明显的对比度及避免牙冠影像超出胶片 【X线中心线】 ①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中方向 倾斜与被检查牙邻面平行 ②位置:X线中心线需要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 *上颌〜以外耳道口上缘至鼻尖连线为假想连线1、上中切牙,鼻尖2、单侧切牙及侧切牙,鼻尖与鼻翼连线中点3、尖牙,鼻翼4、上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瞳孔向下垂直线与外耳道口上缘和鼻尖连线交点即颧骨前方5、上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外眦向下垂线与外耳道上缘与鼻尖连线交点,即颧骨下缘 *下颌〜X线中心线均在沿下颌骨下缘上1cm的假想连线上 【特点】(1)优点:无需特殊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 ⑵缺点:根据假想角平分线调整X线中心线方向,不够准确,图像失真变形 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 【投照技术】⑴拍摄牙及其周围结构真实的X线图像 ⑵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特点】(1)优点:准确真实地展示牙及牙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2)缺点:要求使用持片器和定位指示装置,操作比较费时 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①牙釉质:X线影像中密度最高,似帽状被覆在冠部牙本质表面。 ②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主体,影像密度较釉质低 ③牙骨质:覆盖在牙根表面牙本质上,与牙本质不易鉴别 ④牙髓腔:低密度影像。下颌磨牙似H形,上颌磨牙圆形或卵圆形 ⑤牙槽骨: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上显示为颗粒 状影像。下牙槽密质骨厚,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 列,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 ⑥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包绕牙根、连续不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第一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Imaging Diagnosi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放射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学分:1.7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X线诊断相关基础知识,掌握X 线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牙齿及颌面部的正常X线解剖标志和常见病、多发病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其他相关影像诊断方法如CT、MRI 等。 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 梁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4版,2003年。参考书目:《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1版,2004年。主讲教师:刘敏讲师 第二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1放射防护三原则为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 人员不应超过1mSv) 2四方面

其一减少照射时间 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 其二.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锥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 4.使用持片器 5.患者防护屏蔽 6.工作环境的屏蔽 其三.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 1.尽量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 3.增加管电压与加大滤过层厚度 其四距离防护 1.尽可能远离受检者,以减少散射线的照射 2.最高管电压低于60kV时,焦点距患者皮肤不得小于100mm,若为60kV以上,则不得小于200mm. 3.除受检部位外,身体其他部位应尽量远离有用线束。3龋病的影像学表现浅龋 1.圆弧形凹陷缺损区 2.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 3.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翼片检查 4.区分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中龋1.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可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2.牙髓组织受到激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洞底边界清楚深龋进入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甚至与牙髓室相通4根尖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脓肿(急性、慢性) 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骨硬板消失。 根尖周肉芽肿(轻微缓慢感染刺激炎性肉芽组织慢性根尖周炎)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原型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根尖周囊肿(囊腔、囊壁、囊液)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