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口内片

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

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

2.(牙合)翼片

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

上颌前部(牙合)片

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

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

下颌颏部

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

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

1.华特位片

2.颧弓位片

3.下颌骨侧斜位片

4.下颌骨后前位片

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8.髁突经咽侧位片

9.曲面体层摄影片

华特位片(鼻颏位片)

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

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

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

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髁突骨折的移位方向、髁突两侧发育不对称、髁突骨瘤有诊断价值。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检查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情况。常用: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位片)

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脱位、肿瘤、先天畸形。

髁突经咽侧位片

显示髁突前后斜侧位影像,骨质的微细结构显示好。

优点:避免髁突与颅骨影像重叠。

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髁突器质性改变、髁突高位骨折及髁突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曲面体层摄影片

全口牙位最为常用。显示双侧鼻腔、上颌骨、颧骨、翼腭窝、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茎突以及全口牙,常用: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唾液腺造影技术

只限于腮腺及下颌下腺。

造影剂:油溶性造影剂—40%碘化油,水溶性造影剂—60%泛影葡胺。

适应证:①唾液腺慢性炎症;②舍格伦综合征;③唾液腺良性肥大;④唾液腺肿瘤;⑤涎瘘;⑥导管阴性结石;⑦确定唾液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累及腺体与导管。

正常X线影像

牙及牙周组织

牙由钙化的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软组织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牙釉质是机体中钙化最高和最坚硬的组织,X线片显示的影像密度最高,似帽状覆盖于牙冠部牙本质的表面。有时牙颈部近远中或远中因投照原因造成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象。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的主体,X线影像密度较釉质稍低。牙骨质被覆于牙根表面是一层很薄的组织,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密度与牙本质不易区别。牙髓腔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及根部的根管;下颌磨牙牙髓腔似H形,上颌磨牙牙髓腔呈圆形或卵圆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本质沉积,髓腔逐渐狭窄,所以在X线片上老年人的根管和髓室较年轻人小而细。

牙胚在其发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X线影像。牙胚早期显示在颌骨内为一边缘清晰的圆形密度低的影像,外围有一致密线条影,为其周围的骨密质边缘。随着牙胚的发育,可见圆形的透影区内有小三角形密度高的影像出现,为开始钙化的牙尖,以后逐渐形成牙冠和牙根。未发育完全的牙齿,根管粗大,根尖孔呈喇叭口形。牙齿萌出时,牙胚的牙槽突顶侧骨质逐渐吸收。牙齿萌出至牙槽突表面时,包绕牙胚的致密白线由袷面或切缘至整个冠部逐渐消失,包绕牙根部分仍连续不断并形成牙周膜、骨硬板。正常牙胚完全位于颌骨内时,周围的致密白线应连续不断。如有缺损中断,即表示牙胚有破坏。在混合牙列的X线片上,应注意识别乳牙和恒牙及其相互关系。

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在X线片上显示的密度较牙低。上牙槽骨的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数目多,因而在X线片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数目少,故在X 线片骨小梁结构呈网状,骨硬板在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的致密的线条状影像。牙周膜显示为包绕牙根连续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其宽度均匀一致。牙周膜及骨硬板的连续性及其均匀宽度在诊断牙疾病时有重要意义。

下颌骨区

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呈弓形。在侧斜位片上,下颌骨尖牙区与对侧下颌骨重叠,髁突则和关节窝及颈椎重叠。乙状切迹正中向下方可见一小的密度高的影像,为下颌小舌,下颌小舌后方密度低的影像是下颌孔。由下颌孔向下前方延伸至颏孔的带状密度低的阴影是下颌管,其两侧密度高的线状影像为下颌管壁的密质骨。有时下颌管壁前部的骨质可以不太清晰。自下颌升支前缘的下端,向前下方斜行的一条密度高的影像为外斜线,其影像常因投照角度影响而与磨牙牙根重叠。下颌骨的骨小梁结构,在下颌管以上致密,影像显示密度较高;下颌管以下疏松,骨小梁数目较少,影像密度相对较低。颏孔周围和下颌角区域为正常的骨质疏松区。颌骨体内有时可见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直径多为2~4mm,与牙根无关,此为内生骨疣,也称致密骨岛,是一种骨质生长变异,无病理意义。咽腔影像重叠于下颌升支的后半部,显示为宽而整齐的密度减低区。弓形密度高的舌骨体及舌骨大角影像可因投照角度关系重叠于下颌角区域。在下颌升支切线位上,升支外侧骨密质致密而整齐,呈直线状。曲面体层片则可将双侧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同时显示。

上颌骨区

上颌骨主要被上颌窦占据。在华特位片上,上颌窦显示为尖端向下大致三角形密度低的影像,内侧密

度较低,逐渐移行外侧密度较高。两侧上颌窦密度大致相同并稍高于眼眶密度。窦腔骨壁呈清晰锐利致密影,内侧壁薄,与鼻腔相隔;顶壁即眶底,略显不平;外侧壁上部邻接颧骨,显示为致密凹面向外的弧形影;底壁因重叠于牙槽突而影像不清。两侧上颌窦的大小一般对称,上颌窦发育不全时,窦腔密度较高,易误为慢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内有时可见由内下向外上的密度更低的裂隙影,为眶上裂。其下端外侧有时可见一小圆形透影区,周围有致密线条包绕,为圆孔影像。筛窦位于两侧眼眶之间的筛骨内,常不对称,华特位片上前组筛窦位置较高,投影于眼眶内侧下部;后组筛窦位置较低,重叠于鼻腔和上颌窦内上部。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可显示关节外1/3的影像,髁突上部影像清晰且受投照角度影响较小,下部因有颞骨岩部重叠显示欠佳。顶部致密线条影代表髁突横嵴。在经颅侧斜位片上,关节间隙为位于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低密度影像,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关节间隙2mm以上,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两侧对称。髁突多为椭圆形密度高的影像,表面有连续不断、整齐、致密的线条包绕,其下方骨纹理结构均匀。儿童髁突骨质较疏松,且表面缺乏密质骨,因而X线片常显示密质骨不连续。关节结节、关节窝表面可见致密线条影,有少数乳突蜂房可发育到关节结节处。

经咽侧位片上正常髁突表面圆滑,有一薄层均匀、连续、致密的密质骨边缘。

唾液腺造影

1.腮腺造影侧位片

可显示腮腺导管系统及腺实质的侧位影像。一张充盈良好的造影片,应能显示导管系统及并有少量腺泡充盈呈云雾状。主导管在下颌升支上斜向后下走行。在主导管上方约有半数人有一个副腺体。导管系统在腺体内逐渐由粗至细,犹如叶脉,最后进入腺实质内。儿童腮腺较小,导管亦较细小,造影时主导管可很好地显示,细分支则显示不明显。而老年人因管壁张力下降,管径可变宽,使得主导管和分支导管呈蜿

蜒状改变。

2.腮腺造影后前位片

腺体紧贴下颌升支外侧,其上、下两端较薄,中间较厚,外缘呈整齐的弧形,腺泡影像分布均匀。主导管自导管口向外侧延伸,分布均匀;在距下颌升支外缘约1cm处,转向后方并向上、下分支。

3.下颌下腺造影侧位片

下颌下腺导管口位于舌下区前部,主导管长5~7cm,管径2~4mm,由前上向后下方向走行。

4.唾液腺分泌功能片

在拍摄唾液腺造影片后5分钟,拍摄唾液腺分泌功能片。在唾液腺分泌功能正常时,水溶性造影剂应

完全排空。

典型病变X线影像

牙病变

龋病:圆弧凹陷状硬组织缺损或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洞底边界清楚。

牙髓病

(1)牙髓钙化:髓石可为圆形或针状;弥散性钙化X线表现为正常髓腔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2)牙内吸收:髓腔扩大

畸形中央尖

中央窝处突出的小牙尖,多见于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

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牙内陷)

上颌切牙或侧切牙。

舌隆突特别突起—畸形舌侧尖、舌侧窝处透射的纵行裂沟—畸形舌侧窝。

舌侧窝向髓腔深入过深,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形成一个类似小牙的结构,称为“牙中牙”。

釉质发育不全

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髓室无异常。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X线表现为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

多生牙

拍摄X线片可确定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及与邻牙的关系。必要时可用埋伏牙定位投照或锥形束CT确定多生牙位于牙列唇颊侧或舌腭侧。

先天缺牙

多发生于恒牙列,可以是任何一个牙的缺失。一般为双侧对称缺失。全口多数牙缺失或无牙畸形常伴

外胚叶发育不全。

阻生牙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最为常见。

牙外伤

(1)牙脱位:牙周膜间隙增宽。

(2)牙折:不整齐如锯齿状的很细的线状透射影,折断牙表面的连续性中断。

牙根折裂(发生于后牙牙根)

纵形、横形和斜形,以纵形多见。

早期:根管影像局部或全部增宽;

晚期可见沿牙根中轴从牙颈部折断并常发生移位。

根尖周病

根尖周炎

根尖周脓肿

急性期:无骨质破坏

慢性期:根尖区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范围较小,骨硬板消失;边界清楚但边缘不光滑。

根尖周肉芽肿

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降低区,直径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根尖周囊肿

病原牙为中心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透射区,边缘清晰锐利,有一薄层致密线条影。

致密性骨炎

患牙根尖区的骨小梁增粗、增多,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

牙骨质增生: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患牙的牙根变粗大,也可见根尖呈球形增生。

牙骨质结构不良:

三期病变

早期病变:X线片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第二期:X线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状钙化影。

第三期:X线表现为根尖区呈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

牙周病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和曲面体层片。根尖片分角线技术拍摄的根尖片所显示的牙槽骨吸收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造成测量骨缺失量不够准确,尤其是不易辨别颊、舌侧牙槽骨高度。

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显示牙槽骨吸收的情况明显优于分角线投照,但这种技术要求使用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牙合)翼片能较真实反映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类型,适用于牙周炎的早期,不能显示整个牙根及根尖周骨质情况。曲面体层片可在一张X线片上观察上下颌牙及牙周组织情况,了解牙槽骨吸收类型和程度,且能对比观察。曲面体层片投照方便快捷,患者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小于全口根尖片的照射量。但是曲面体层片对细微结构的显示较根尖片差;因投照时与颈椎重叠造成前牙区影像不清、放大或缩小;有时体层域与牙槽骨厚度不完全吻合,显示牙槽骨吸收情况与临床不符。因此曲面体层片不能取代根尖片检查。

X线表现

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①水平型吸收

②垂直型吸收

③混合型吸收

牙槽骨吸收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骨质破坏期:早期骨小梁破坏而导致的轻微骨密度减低。随病变进展,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不清。

病变局限期:骨质破坏区和硬化区同时存在。骨破坏区中可有死骨形成。可有骨膜反应,表现为密质骨外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修复期: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影像。死骨脱落导致骨缺损,病理性骨折错位愈合导致颌骨畸形。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骨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可见密质骨外有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边缘较整齐,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非牙源性化脓性炎症)

早期X线无异常,晚期病变颌骨广泛破坏,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并有牙齿移位、缺失。

Garré骨髓炎:

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死发生。

病因:根尖周感染,也可来自冠周炎或牙滤泡。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早期骨质呈弥漫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虫蚀状、网格状改变,病变边界多不清楚。

牙及牙周:放射性龋较多见,好发于牙颈部,常进展较快而形成猖獗龋。

牙源性上颌窦炎

华特位片显示患侧上颌窦密度弥漫性增高或气腔明显缩小,周围可见肥厚的黏膜影像。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2017口腔执业医师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导语: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我们一起来看看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的内容吧。 第1节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不仅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及上、下颌骨的检查,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如头颅、颅底、颞下颌关节、颜面软组织、涎腺及颈部等。 一、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X线机头内有X线管、变压器。 二、曲面体层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的`构成包括X线管、头颅固定装置和持片架,X线管和持片架分别固定于头颅固位架两侧。 三、 X线头影测量机 四、口腔体腔X线机 五、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六、锥形束CT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口内片包括根尖片、合翼片、合片等;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 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 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 第3节普通造影检查 造影剂:油剂造影剂、水溶剂。 颞下颌关节造影禁忌症:凡有碘过敏反应史及关节局部皮肤有感染者,不宜进行关节造影检查。患有出血性疾患及使用抗凝血药物治

疗的患者,一般亦不宜做关节造影检查。 例题: 1.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may a patient be asked to hold the film packet during exposure? A) bisection of the angle B) paralleling C) bitewing D) occlusal 2. Interproximal (bitewing) radiographs are most sensitive in detecting caries on which tooth surface? A) occlusal B) proximal C) buccal D) lingual 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may appear on a periapical radiograph of the upper third molar area? A) external oblique ridge B) mylohyoid ridge C) coronoid process D) condyle 参考答案 1--- 3 A B C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试题及答案大全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 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 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X线: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牙骨质增生:X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牙科X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内片和口外片 照射时往往需要特殊体位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2.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有哪几种? 牙科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颌面锥形束 3.常用的造影检查技术有哪几种?(??)P48 普通造影: 唾液腺造影:常用60%泛影葡胺和40%碘化油 颞下颌关节造影:关节上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下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双重造影 瘤腔造影:60%泛影葡胺,头低位或卧位 鼻咽腔造影:钡剂造影 窦道及瘘管造影:40%碘化油 数字减影造影: 4.放射防护的特点、原则? 放射防护三原则:A实践的正当性B放射防护的最优化C个人剂量的限制 特点:A减少照射时间B屏蔽防护C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D距离防护 5.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 龋齿: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X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 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 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X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 室变小。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 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 7.龋的分类? 按病变进展情况: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 按解剖学分类: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 按病变深度:浅龋、中龋和深龋 7.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X线表现? 分为三期 A.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 A.牙槽崎顶 B.下颌管位置 C.根折部位 D.根尖病变类型 E.上颌窦分隔 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 A.颅底位(须顶位) B.华特位(鼻须位) C.柯氏位(鼻额位) D.上颌正中咬合片 E.曲面体层 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 A.颌下腺造影 B.下颌体腔片 C.下颌曲面断层片 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 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 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 A.牙颈下0.5mm B.牙颈下1mm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

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 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 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CT影 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 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 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 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 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三、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影像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 牙科 X 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 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 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 B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 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 A 减少照射时间 B 屏蔽防护 C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D 距离防护 5. 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 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 1 / 14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 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 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 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X 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7.龋的分类?按病变进展情况: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 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 浅龋、中龋和深龋 7.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 X 线表现?分为三期 A. 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口内片 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 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 2.(牙合)翼片 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 上颌前部(牙合)片 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 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 下颌颏部 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 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 1.华特位片 2.颧弓位片 3.下颌骨侧斜位片 4.下颌骨后前位片 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8.髁突经咽侧位片 9.曲面体层摄影片 华特位片(鼻颏位片) 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 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 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 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 试题 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 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 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 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 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 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 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 槽部。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 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 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 1. 牙齿表面的变异 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 检测到。 2. 牙根病 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 来检测。 4. 鼻窦疾病 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 导致的。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5. 肿瘤和囊肿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和囊肿可以通过MRI或CT来诊断,较大的囊肿通常需要进 行手术切除。 四、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1. X光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检查中的应用 X光技术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可以用于检测牙齿、颌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和损伤。 2. MRI和CT在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 MRI和CT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检查技术,MRI适用于对软组织 的详细检查,而CT适用于对骨骼的详细检查。 3.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分类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骨折可 以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诊断。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必背考点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必背考点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必背考点 在口腔颌面以及外科学中,大家应该要掌握哪一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必背考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必背考点篇1 1、普鲁卡因属于脂类麻药,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麻药。 2、局麻药作用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3、牙挺原理包括楔原理、轮轴原理、杠杆原理。 4、舌系带最佳手术时间为1~2 岁。 5、牙槽骨最佳修整时间是拔牙后一个月。 6、糖尿病患者拔牙血糖最好控制在8. 88mmol/L 以下。 7、高血压患者拔牙血压最好控制在180/100mmHg 以下。 8、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关系密切。 9、拔牙后15~30 分钟形成血凝块,24 小时后开始机化。 10、牙种植体的愈合方式是骨愈合。 11、妊娠妇女最好在妊娠第4、5、6 月治疗牙病。 12、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是钳夹、结扎止血法。 13、单一毛囊发生感染叫疖,多个发生感染叫痈。 14、干槽症拔牙后2---3 天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拔牙窝内空虚、骨面暴露、牙槽壁触痛、对冷热敏感。有时拔牙窝内有腐变性血块。 15、儿童颌下间隙感染最多来源于淋巴腺源性感染。 16、颌面部淋巴结炎感染主要来源于牙源性感染。 17、唇、舌、耳、鼻等离体组织如伤后不超过6 小时应设法缝回原处。 18、对于鳞癌的单药化疗中,平阳霉素是首选。 19、颌面部鳞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肺转移。 20、甲状舌管囊肿常发生于颈中线位置。

21、神经鞘瘤穿刺可吸出血性液体。 22、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好发于舌中1/3 侧缘。 23、腺淋巴瘤可有锝99 同位素浓集现象。 24、颌面部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组织学来源不同。 25、口腔癌中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 26、有下唇麻木症状的肿瘤有恶性成釉细胞瘤、颌骨中心性恶性肿瘤。 27、成釉细胞瘤最易引起牙根吸收。 28、下唇癌不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29、淋巴管瘤好发于唇、颊、舌、颈部,腭部少见。 30、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金葡菌。 31、玫瑰红染色又称为四碘四氯荧光素染色,此检查适用于舍各伦综合征。 32、黏液表皮样癌大腺体常见于腮腺,小腺体常见于腭腺。 33、关节盘从前到后分为四个带,即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中间带最薄,后带最厚。 34、双板区分上、下层,充满神经血管,好发穿孔和破裂。 35、颞下颌关节手术于术后7~10 天开始练习开口。 36、人体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 37、皮片越薄,移植成活力越强。 38、牙槽突裂植骨术多在9~11 岁,尖牙未萌出前。 39、局麻药中可加入肾上腺素或新福林或渥克他加压素,以减少术中出 40、血、延长时间、术野清楚、延缓吸收、降低毒性。 41、表面麻醉临床上常用2%~5%的利多卡因。 42、引流时24 小时内引流液不超过20~30m1 即可拔出引流条。 43、创口分为无菌、污染和感染创口。 44、甲亢病人拔牙时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 以下脉搏不超过100 次/分。 45、牙拔出30 分钟后,仍有明显出血称为拔牙后出血。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要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要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要考点 口腔是指口内的空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要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牙及牙槽外科 第一节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 牙拔除术本身可导致软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和骨组织的创伤;拔牙是在有唾液和存在大量微生物的环境下,或在已有感染的组织上进行的,因此,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或并发症。有时可以引起全身病的激化或加重。 一、适应证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应根据医疗水平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牙体病严重广泛不能修复的龋坏,如残根、残冠。 2.根尖病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的根尖周病患牙。 3.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及美观,引致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而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 9.滞留乳牙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予拔除。但在成

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一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科室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予以拔除。 二、禁忌证 拔牙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后决定。必要时,应同有关各科医生,共同决定。如必须拔除,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 (一)心脏病 1.有5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①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②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未控制的心律不齐;⑤未控制的高血压。 2.如以心功能分级而言,心功能Ⅲ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证,而对较重之心功能Ⅱ级患者,拔牙亦应慎重并有适宜的对策。 3.牙拔除术及口腔手术能引起暂时性菌血症的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风湿热引起瓣膜损害、曾作过心脏修补手术的病员,在有菌血症发生时,皆有导致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引起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绿色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血症。绿色链球菌在正常情况下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使用青霉素24小时后,即产生耐药菌株。 青霉素是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绿色链球菌的耐药菌株产生快,但消失慢,使用青霉素后2周仍然存在。如有多个牙需拔除,较安全的方法是在青霉素正确使用控制下,一次即将应拔的牙全部拔除。 4.心脏病或其他病员如处于抗凝药物治疗之中,在行牙拔除术时,应注意出血问题。 (二)高血压 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如脑、心、肾器质性损害,一般是可以拔牙的。血压如高于24/13.3kPa(180/100mmHg)时应先进行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 1、口腔颌面更学影像诊断学总结口腔颌血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题目: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和防护笫三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笫1节口腔颌面专用X机授课年级及专业:2000级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価图/X线和CT教学片3.VCD影碟教学重点:口腔颌血正常影像表现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体腔X线机教学难点: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1削减照耀时间2屏蔽防护3削减无效X线射线量4距离防护时 间:2021-11-21,2学时〔100分钟〕教材及参考教材: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笫3版〕及教学大纲2.五官CT和MRI诊断学第一章概述一学科内容口腔颌血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内容:1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2口腔放射防护; 2、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4牙及牙周组织病变;5颌血骨炎症;6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7外伤;8涎腺疾病;9颛下颌关节疾病;10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11CT在口腔颌面部诊断屮的应川。二进展简史〔-〕11895年伦琴发觉X射线,2周Z后用于拍摄牙科X片。2近30年,口腔放射学才得以进展。31968年笫一界国际牙颌面放射学学术会议召开。41987年我国召开第一界全国口腔放射学学术会议。5口腔放射学现是一门正在进展中的年轻学科。6现已山单纯牙科放射学进展为口腔颌血放射学,并渐渐进展为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7口腔颌而部介入性放射学和试验放射学开始得以进展。〔二〕历史人物1美国人C.E.Kells拍摄第一张根尖片。2芬兰人Vell 3、ebonna设计出曲面体层机。3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ld创制了CT 装置。41961年iedsesdesplantes发明图像减影法。三医学影像学检查与诊断1面对如此冗杂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口腔医务工必需深刻了解不同检查技术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切实和具体的关心。2影像医牛耍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阅历及对疾病相关临床特征、发牛、进展规律及其病理学基础的深刻理解。因同一种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以有较人的区分,甚至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疾病亦可冇类似的影像学表现。第2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和防护一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首先推断X检查的必要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 4、能削减剂量。3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耀虽。二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1削减照耀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削减重复检查。2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纽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3削减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采纳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4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吋必需与X线源保持肯定的距离以削减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肯定距离;〔3〕在 5、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耀部位。第3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笫1节?口腔颌面专用X 线机1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范围:不仅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及上、卜颌骨的检查,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它组织结构的检杳,如头颅、颅底、领下颌关节、颜曲软组织、涎腺及颈部等。2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种类:〔1〕牙科X线机;〔2〕曲面体层X线机;〔3〕X线头影测量机;〔4〕口腔体腔X线机;〔5〕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一牙科X线机1牙科X线机定义:牙科X线机在医疗范围所用的X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老师给的期末考试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老师给的期末考试重点)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学期末考试老师给的重点 (适用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 一、发展简史 1、口腔放射学由单纯牙科放射学发展为口腔颌面放射学,并逐渐发展为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性放射学和实验放射学开始得以发展。 2、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2周之后用于拍摄牙科X线片。 二、历史人物 1 美国人C.E.Kells拍摄第一张根尖片。 2 芬兰人Vellebonna设计出曲面体层机。 3 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ld创制了CT装置。 4 1961年iedses des plantes发明图像减影法。 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1 面对如此复杂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深刻了解不同检查技术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切实和具体的帮助。 2 影像医生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疾病相关临床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学基础的深刻理解。因同一种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以有较大的区别,甚至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疾病亦可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3、对于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特征及多种客观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的过程,但不能作为医师临床诊断最终和唯一的依据。 (附加: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粘膜及颌面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 四、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该考点的考试题型可包括问答/选择/填空三种) 1、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 3、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该考点的考试题型可包括问答/选择/填空三种) 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 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 (4)使用持片器; (5)患者防护屏蔽; (6)工作环境的屏蔽。 3 减少无效X线量: (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 (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4 距离防护: (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 (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 (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一)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1、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种类:(1)牙科X线机;(2)曲面体层X线机;(3)X线头影测量机;(4)口腔体腔X线机;(5)牙科X线数字影像设备。 2 牙科X线机种类: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 (二)曲面体层X线机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名词解释_填空题_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cervical burnout: 牙颈部进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在X线片上造成低密度影像(2分),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象,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面龋混淆(2分) Albright syndrome: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分)同时合并有皮肤淡咖啡样色素沉着(1分)及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女孩性早熟)时,称为Albright 综合症(2分)。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介入放射学(1分),指在医学影像的监视和导引下,通过穿刺和各种导管技术(1分),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疗学的基本原理(1分),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1分)。 放射性骨坏死:成人颌骨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颌骨坏死(1分),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1分),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 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2分)。 向心性萎缩:舍格伦综合症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1分),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1分),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为向心性萎缩(1分)。这种情况多为晚期病变,腺体组织大部分被破坏, 代以淋巴组织;有些腺体导管完全被阻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分)。 牙中牙 Codman 三角 二、填空题 1.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这两类疾病的检查。 2. 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放射诊断中多选用以_____效应为主的射线能量范围,在放射治疗中则选用_____效应为主的高能量范围。 4.下颌横断牙合片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骨质有无_____,也可用于辅助诊断_____以及_____。 5.涎腺造影的禁忌症有_____、_____、_____。 6.骨折X线的观察要点有骨折的部位与数目、骨折的移位、_____、_____,还有 _____。 7. _____是成骨型骨肉瘤的X线特征。 8.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后_____才能逐渐在X线上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 9.在X线表现上出现钙化影像的牙源性肿瘤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_____ 、_____ 。 【1、累计范围广泛的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牙合翼片 3. 光电、康普顿 4. 颊、舌侧膨胀、下颌骨体骨折移位、异物、阻生牙定位 5. 碘过敏、急性炎症、阳性涎腺导管结石 6. 骨折的类型、骨折线与牙的关系、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7. 瘤骨形成 8. 2周后 9. 牙源性钙化囊肿、牙源性腺样腺瘤】 10. 髁突按骨折线高低可分为____、____、______骨折,此外髁突还可发生矢状骨折。 【髁头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颈下骨折】 11. 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 12. 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依关系。 13. 照射方式可分为:外照射、内照射和混合照射 14. 细胞内DNA损伤在放射生物效应中占重要地位 15. 膜脂质成分变化直接影响膜的微粘度、流动性、脆性和通透性 16. 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表现由轻到重可以分为:轻度黏膜疹、明显黏膜疹、斑点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 17. 皮肤的损伤由轻到重可分为毛囊性丘疹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四级 18. 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 19. 保证X线诊断的前提下可通过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提高纪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措施来减少照射时间。 20. 牙科X线机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 21. 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臂和控制部分组成 22. 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

执业医师考试讲解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十一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及诊断 第一节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一、口内片投照技术 一根尖片 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端病变..根尖片胶片尺寸为3cm×4cm;投照技术有两种:分角线技术及平行技术..分角线技术应用较早;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持片器;但所拍摄的牙齿往往变形;且距胶片距离不同的组织放大率不同..平行技术减少X线图像变形并减低病人头颈部接受的辐射剂量;但操作较复杂..目前;分角线技术在国内应用最为普遍..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1胶片安放及固定将胶片的感光面置于被照牙的舌或腭侧;尽量使胶片贴合被照部位的组织面..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袷面l0mm左右.. 2患者位置患者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下颌切牙时;使被照牙唇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鼻线外耳道至鼻翼连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口线外耳道至口角连线与地面平行.. 3X线角度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垂直;并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

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3.用途根尖片主要用于检查龋病、牙髓钙化、牙内吸收、牙折、牙脱位、牙根折裂、牙齿发育异常、根尖周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及牙周病的诊断.. 二翼片 翼片所用胶片是由根尖片改制而成..根尖片的长轴中线处投照后牙时用 或短轴中线处投照前牙时用有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位.. 1.投照技术 1胶片安放及固定投照前牙时;胶片直放于被检查牙的舌侧;嘱患者切缘对切缘咬住翼片固位..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于被照牙的舌侧;于正中位咬住翼片固位.. 2X线角度X线垂直角为+8°角;X线水平角度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2.用途常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发现的早期邻面龋、发生于充填体下方的继发龋、髓石、龋洞与髓室是否穿通..此片还可敏感地探及牙槽突高度的变化;用于观察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在儿童尚可观察滞留乳牙牙根的部位及位置.. 三片 片投照技术原则与根尖片基本相同;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与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适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包括的范围较大的病变..横断片投照原则是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平行..片使用6cm×8cm胶片.. 1.上颌前部片

执业医师考试讲解口腔颌面外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讲解口腔 颌面外科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十一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及诊断 第一节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一、口内片投照技术 (一)根尖片 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端病变。根尖片胶片尺寸为3cm×4cm,投照技术有两种:分角线技术及平行技术。分角线技术应用较早,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持片器,但所拍摄的牙齿往往变形,且距胶片距离不同的组织放大率不同。平行技术减少X线图像变形并减低病人头颈部接受的辐射剂量,但操作较复杂。目前,分角线技术在国内应用最为普遍。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1)胶片安放及固定将胶片的感光面置于被照牙的舌或腭侧,尽量使胶片贴合被照部位的组织面。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袷面l0mm左右。 (2)患者位置患者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下颌切牙时,使被照牙唇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鼻线(外耳道至鼻翼连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口线(外耳道至口角连线)与地面平行。

(3)X线角度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垂直,并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 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3.用途根尖片主要用于检查龋病、牙髓钙化、牙内吸收、牙折、牙脱位、牙根折裂、牙齿发育异常、根尖周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及牙周病的诊断。 (二)翼片 翼片所用胶片是由根尖片改制而成。根尖片的长轴中线处(投照后牙时用)或短轴中线处(投照前牙时用)有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位。 1.投照技术 (1)胶片安放及固定投照前牙时,胶片直放于被检查牙的舌侧,嘱患者切缘对切缘咬住翼片固位。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于被照牙的舌侧,于正中位咬住翼片固位。 (2)X线角度X线垂直角为+8°角,X线水平角度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2.用途常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发现的早期邻面龋、发生于充填体下方的继发龋、髓石、龋洞与髓室是否穿通。此片还可敏感地探及牙槽突高度的变化,用于观察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在儿童尚可观察滞留乳牙牙根的部位及位置。 (三)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cervical burnout: 牙颈部进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在X 线片上造成低密度影像(2分),位于釉质 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 象,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面龋混淆(2分)Albright syndrome: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分)同时 合并有皮肤淡咖啡样色素沉着(1分)及 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女孩性早熟)时,称 为Albright 综合症(2分)。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介入放射学(1分),指在医 学影像的监视和导引下,通过穿刺和各种 导管技术(1分),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 诊疗学的基本原理(1分),进行诊断和治 疗各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1分)。 放射性骨坏死:成人颌骨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 颌骨坏死(1分),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 关,下颌多见(1分),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 胞丧失,呈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 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 损伤(2分)。 向心性萎缩:舍格伦综合症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1分),周缘腺体组织 不显示(1分),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为向心 性萎缩(1分)。这种情况多为晚期病变,腺体

组织大部分被破坏,代以淋巴组织;有些腺体 导管完全被阻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分)。 牙中牙 Codman 三角 二、填空题 1.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这两类疾病的检查。 2. 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放射诊断中多选用以_____效应为主的射线能量范围,在放射治疗中则选用_____效应为主的高能量范围。 4.下颌横断牙合片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骨质有无_____,也可用于辅助诊断_____以及_____。 5.涎腺造影的禁忌症有_____、_____、_____。 6.骨折X线的观察要点有骨折的部位与数目、骨折的移位、_____、_____,还有 _____。 7. _____是成骨型骨肉瘤的X线特征。 8.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后_____才能逐渐在X线上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 9.在X线表现上出现钙化影像的牙源性肿瘤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_____ 、_____ 。 【1、累计范围广泛的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牙合翼片 3. 光电、康普顿 4. 颊、舌侧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