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周炎的三种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大小<1cm 1~2cm可以较大不一定

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

边缘清晰清晰有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无可有无

其他周围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收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分为三期病变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

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2.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

阻生牙X线:目的是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X线:(1)弥散破坏期——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应。(2)病变局限期——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周围界限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离或已完全分离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

边界不但清楚,且因病灶周围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而形成致密影像。(4).痊愈期——破坏区域已被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主要为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炎性浸润,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

X线:下颌升支侧位片可见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也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则可见密质骨外有成堆的骨质增生。虽可有骨膜溶解破坏,使骨质来自骨膜的血供障碍,但下颌骨的主要供血尚好。因此,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轻微,无死骨形成。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临床来现: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及低热。病变部黏膜充血发红,脓肿破溃,口内、外皮肤形成久不愈合的溢脓窦道。

X线:片上观察骨质病变甚为困难。晚期颌骨破坏、增生、死骨形成多同时出现。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

1根尖周囊肿和残余囊肿

X线:残余囊肿的X线表现特点是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存在。

2含牙囊肿

X线: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

3面裂囊肿(面裂囊肿属发育性囊肿,系由胚胎期面突融合线内残余上皮发展而来。此类囊肿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形态,与牙无关)

A鼻腭管囊肿:X线: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低密度改变。B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X线表现特点是: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有倒梨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正中囊肿的X线:上颌或下颌中线囊状低密度影,与牙无关。

论述成釉细胞瘤

X线:下颌多于上颌,下颌者多见于磨牙和分支区,X表现为四型:(1)多房型多房型在成釉细胞瘤中最多见。其分房大小常不等,且成群排列,相互重叠。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的病灶还表现为大囊周围有小子囊出现。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所包绕。如有继发感染,该白线可呈模糊状(2)单房型:为一个单房状低密度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3)蜂窝型: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肿瘤边缘清晰。(4)局部恶性征型:X线片显示受

侵颌骨无膨胀,但颌骨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随之消失。共同X线特点:1.颌骨向唇侧膨胀2.牙根锯齿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脊4.肿瘤边缘部分增生硬化5.肿瘤边缘的牙可被推移或者脱落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牙

牙源性角化囊肿

X线:表现有单囊和多囊之分,单囊多见。囊肿内可含牙或不含牙。部分囊肿波及颌骨范围较大,常沿颌骨长轴生长发展,颌骨膨胀可向舌侧发展,甚至穿破舌侧骨板。多囊者囊腔大小相差不明显。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状,瘤内可含牙,少见钙化,有时多发。需与成釉细胞瘤、含牙囊肿、根尖囊肿、其他等鉴别。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X线表现:1.分叉肋畸形或颈形2.脑廉钙化3.蝶鞍韧带钙化4.脊柱弯曲畸形

骨肉瘤(溶骨型,成骨性,混合型)X线:1.骨质结构改变:病变早期,成骨区骨小梁增生变粗,骨髓腔变窄、;溶骨区骨小梁破坏吸收,排列紊乱,骨髓腔扩大,病变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严重者可伴有病理性骨折。2.瘤骨形成:是成骨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在X线片和CT上,瘤骨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前者可见于肿瘤中心区或颌骨周围的软组织区,后者一般由肿瘤中心向外伸展,长短粗细不齐。3.骨膜反应:X线片和CT上都能显示骨膜反应。称Codman三角”或骨膜三角。

4.软组织肿块形成:X线平片上其仅表现为软组织弥漫性肿大,CT上,受侵的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出现。

鉴别:成骨型骨肉瘤需与下颌骨炎症区别,溶骨型骨肉瘤和其他表现与溶骨的恶性肿瘤常难以区分。

颌骨骨折X线片阅片要点:1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具体部位,是单发还是多发。要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等2骨折的类型:有完全和不完全性骨折。横形、斜形和纵形骨折等3骨折的移位:骨折断端移位见于完全性骨折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应注意观察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或病变牙等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腺体炎”为主,后期才见“管炎”)可发生于儿童或成人1、扩张不整。末梢导管呈点、球、腔状扩张,均匀分布于腺体内。2、排空功能降低。3、少数症重者也有小导管和主导管扩张不整4、多数患者随年龄增大而点扩数减少,发作次数减少或渐自愈,个别转为成人型。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以“管炎”为主,后期才见“腺体炎”)可发生于腮腺或下颌下腺1、主导管扩张变形,边缘不整,粗细不均如腊肠状。

2、逐渐波及叶间与小叶间导管。

3、后期波及末梢导管出现点球状扩张(此时主导管已高度扩张)。

4、末梢导管系统扩张不整,如指状,腺实质不显影。(枯死树枝状)

舍格伦综合征

X线:共4类型:1、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减弱;2、末梢导管扩张——主导管多无改变,腺体分支导管变细、稀少或不显影:分期:点

状期:末梢导管弥散点扩;球状期:末梢导管扩张如球;腔状期:球状扩张之影象融合成腔;破坏期:造影剂进入腺体之分隔与包膜下,周围导管不显影。3、向心性萎缩——仅主导管及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影。

4肿瘤样改变——a良性征:主导管屈曲,分支导管移位如抱球状,腺泡内有占位性改变;b、恶性征:腺泡充盈缺损,造影剂外溢呈点片状。

鉴别诊断:1、涎腺肿瘤;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①病史;②临床检查扪诊无大量脓液溢出;③X 线:外渗征鉴别意义大;排空延迟特别明显;动态观察点扩数不减少。3、涎腺良性肥大

颞下颌关节疾病

诊断分类:1.咀嚼肌紊乱疾病2.结构紊乱疾病3.炎性疾病4.骨关节病或关节炎

临床表现:1.局部酸胀或疼痛2. 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3. 张口受限4. 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X线:一.关节间隙改变:1前间隙变宽、后间隙变窄,关节窝后移2前间隙变窄、后间隙变宽,关节窝前移3整个变窄,上移4整个变宽,下移

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表现:开口困难,可分为纤维性强直及骨性强直两种

X线:关节骨结构完全消失,无法分清髁突、关节窝、颧弓根部的形态及其界限,全由致密骨块代替。T形骨性融合。小颌畸形,角前切记加深,喙突伸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骨关节病变的主要X线改变:1间隙改变(变宽、变窄)2骨质改变:髁突表面皮质骨模糊、消失;髁突表面缺损;广泛破坏;髁突磨平或磨平变短;骨质硬化、增生;骨赘形成;囊样变3关节盘移位、穿孔:上腔----下腔穿孔4关节囊扩张、撕裂5滑膜炎、关节囊炎改变

简述涎腺疾病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1平片(阳性结石)2涎腺造影(复发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阴性结石)3B超检查(涎腺肿瘤的首选)4CT和MRI(肿瘤的部位、性质、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核素显像(评定功能)

简述成釉细胞瘤与牙原性角化囊性瘤的X线鉴别诊断要点?1前者单房多见,分房,后者多房多见2前者沿下颌骨长轴生长,成釉细胞瘤无此特点3前者可向舌侧膨胀,后者一般唇颊侧膨胀4前者牙根吸收呈斜面状,成釉细胞瘤一般可有锯齿或截跟样吸收

试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分为三大类1)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又分为3种,A,单囊性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密度

减低影像,具有硬化边缘B,单囊性密度减低影像,而无硬化边缘C,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2)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三种改变类型。A,橘皮样,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B,毛玻璃样,密度与前者相同,但无颗粒样表现,病变与区域灰度均匀一致C,硬化型,表现为均匀无结构的致密影像3)投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常见的类型

简述边缘性骨髓炎的X线特征颌骨边缘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减少。增生骨质边缘一般较整齐,且骨密质无明显破坏。早期偶可见线状骨膜反应。当整个病变钙化时,则完全程密度增高影像,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轻微,无死骨形成。晚期少数病例因机体抵抗力差,可有小块死骨形成,而骨质增生反应并不明显

根尖片投照技术有哪两种?简述各自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操作简便,无需特殊持片夹和定位投照装置。但由于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不垂直,所拍摄的牙图像往往不同程度的失真变形,特别是多根牙时图像失真和变形会更明显。采用平行投照技术,由于牙长轴与胶片平行,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这符合X 线投照的基本原理。拍摄出的X线图像可较准确,真实的现实被检查牙及牙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投照技术的最大优点。但这种技术必须使用持片夹和定位指示装置

试述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及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X线表现?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主导管一班无异常改变或可轻度扩张不整,分支导管因尚未发育成熟,显示较少,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少数甚至可呈腔状,副腺体也可被侵犯,排空功能迟缓。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导管系统扩张不整,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瘢痕形成可呈腊肠状,逐渐波及叶间及小叶间导管,晚期也可以看到末梢导管扩张

试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骨质改变的X线表现特征

1髁状突硬化,可表现为髁状突前斜面股指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亦可表现为髁状突松质骨内散在的,斑点状致密,硬化。2髁状突前斜面模糊不清,表现为密质骨致密影像消失,边缘模糊,粗燥。3髁状突小凹陷缺损,多发生于前斜面,但亦可发生于髁状突撗嵴处及后斜面,表现为骨质小的凹陷缺损,周围骨质密度往往减低,髁状突前斜面广泛破坏4髁状突囊性变,多表现为髁状突密致骨板下有较大的低密度影像,周围有硬化边缘,5髁状突骨质增生,可表现为髁状突边缘唇样增生,多发生于前斜面,亦可形成较大的骨赘,6髁状突磨平,变短小,表现为髁状突横嵴及前斜面磨平,成角,有的患者髁状突明显变短小,7关节结节关节窝硬化,可表现为关节结节及关节窝密致骨板增厚,松致骨密度增高,有的患者关节窝可变浅平宽大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知识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 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 3 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 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 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3 减少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4 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根尖片投照技术: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方便) 2.平行投照技术(成像好,用持片器) 1 X线平片检查种类——口内片和口外片 2 口内片检查种类——根尖片、5555翼片、5555片等; 3 口外片检查种类——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踝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患者坐在椅子上呈直立姿势,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上颌前牙时,头稍低,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下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牙时,头稍后仰,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 (2)胶片分配: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需用14张胶片,其分配方法如表41。对儿童进行全口X线检查时,一般用10张2cm x3cm胶片,其分配方法如表42。 (3)胶片放置及固定:胶片放人口内应使胶片感光面紧靠被检查牙的舌(腭)侧面。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区时,应以L的切缘为标准;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5555面10mm 左右。留有这些边缘,其目的是能使照片形成明显的对比度及避免牙冠影像超出胶片。胶片放好后,嘱患者用手指固定或用持片夹固定。 (4)X线中心线 1)X线中心线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 2)X线中心线位置: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三)正常图像 l.牙及牙周组织解剖:牙由四种组织构成,即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了解:口腔颌面部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其它牙发育异常的X线诊断;颌骨以为定位方法;颞下颌关节CBCT的影像学表现;涎腺良性肥大和涎腺结核的X线诊断;涎腺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牙科X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内片和口外片 照射时往往需要特殊体位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2.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有哪几种? 牙科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颌面锥形束 3.常用的造影检查技术有哪几种?(??)P48 普通造影: 唾液腺造影:常用60%泛影葡胺和40%碘化油 颞下颌关节造影:关节上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下腔单纯碘水造影、关节双重造影 瘤腔造影:60%泛影葡胺,头低位或卧位 鼻咽腔造影:钡剂造影 窦道及瘘管造影:40%碘化油 数字减影造影: 4.放射防护的特点、原则? 放射防护三原则:A实践的正当性B放射防护的最优化C个人剂量的限制 特点:A减少照射时间B屏蔽防护C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D距离防护 5.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 龋齿: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X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 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 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X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 室变小。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 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 7.龋的分类? 按病变进展情况: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 按解剖学分类: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 按病变深度:浅龋、中龋和深龋 7.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X线表现? 分为三期 A.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适用专 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执笔人:吕晓智 审定人:吴补领 学院负责人: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特点、U的和任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编码B090027)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山口 腔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a要的桥梁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颍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 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的新近展和新技术。 3、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4、并修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 3、教学安排及学时 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40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20学时,实习课20学时,学分1.5 学分,第五年临床实习40学时。 The cours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s a required subject for stomatology undergraduates of five academic years form, aim mainly to train the X-ray diagnosis ability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y systemic theory lecture and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tudents should master imaging manifestation and diagnostic &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e familiar with basic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pplication character of every image examining technology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realize the last Region ? The course advancements and technology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可编辑)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可编辑)《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 第十一章、颞下颌关节疾病常用检查片位: 1、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 2、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3、颞下颌关节造影 4、全景位片 5、MRI 一、许勒位(薛氏位) [投照技术] 胶片:12.5cm*17.5cm,横放在换片器内。位置:患者侧位坐在椅上,被检侧靠片夹。耳塞放进外耳道内,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并使听眶线与地面平行。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2 ? ~25 ?角,对准对侧的外耳道上方5cm射入。距离:75cm [正常X线表现] 此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颞骨岩部投影在髁状突的下方,可以显示关节凹、关节结节、髁状突及关节间隙。常用来检查髁状突骨折、脱位、先天畸形、肿瘤以及颞下颌关节疾病。 1、髁状突:形状多为圆柱形、椭圆形或双斜形。我国成人的髁状突长约2cm,宽约1cm,长与宽的比例约为2:1,两侧对称。髁状突的大小与关节凹的大小相适应。髁状突围绕以连续不断的整齐、致密、薄的密质骨边缘,其下方骨纹理结构均匀。开口运动时,髁状突向前下移动。移动范围在关节结节顶点后方5mm至关节结节顶点前方10mm之间。 2、关节间隙:关节间隙主要为关节盘所占据。正常人关节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在许勒位上,关节上间隙为2.80mm,后间隙为2.30mm,前间隙为2.06mm。两侧关节间隙对称。 3、关节结节、关节凹关节结节高度约 7mm,斜度约为54?。个体差异很大, 但同一个人两侧大致对称。关节结节后斜面是功能面,关节结节一般为弧形突起,曲线圆滑。关节凹底有密质骨边缘与关节结节相连续。二、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投照技术] 胶片:12.5cm*17.5cm,暗盒直放于摄片架上,与地面垂直。位置:患者侧坐在椅上,患侧靠片,使髁状突放暗盒中心,头矢状面与胶片平行,听鼻线与地面平行。请患者半张口。中心线:向头侧、枕侧各倾斜10 ?角。从对侧髁状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

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 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 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CT影 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 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 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 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 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三、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影像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一、名词 1.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 的射线 2.非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 和紫外线也都属于电磁射线,但它们不 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称非电离辐射3.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或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通过 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 质。 4.辐射剂量率:剂量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 所接受的照射剂量 5.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 6.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 7.垂直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 和胶片之间夹角的分角线的角度称为垂 直角度 8.X线水平角度: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 中方向所倾斜的角度称为X线水平角度9.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 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0.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 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 二、填空 1.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 大类。 2.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依关系。 3.照射方式可分为:外照射、内照射和混 合照射 4.细胞内DNA损伤在放射生物效应中占 重要地位 5.膜脂质成分变化直接影响膜的微粘度、 流动性、脆性和通透性 6.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表现由轻到重可以 分为:轻度黏膜疹、明显黏膜疹、斑点 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 7.皮肤的损伤由轻到重可分为毛囊性丘疹 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四 级 8.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原则:实践的正当 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 制9.保证X线诊断的前提下可通过尽量用摄 影代替透视、提高纪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措施来减少照射时间。 10.牙科X线机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 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11.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 臂和控制部分组成 12.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 缘7mm左右 13.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要高出 面10mm左右 14.分角线投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 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连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原理。 15.牙由四种组织构成,即釉质、牙本质、 牙骨质及牙髓。 16.在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切牙 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的影像17.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上颌窦底 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8.在下颌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颏棘、颏 嵴、营养管等结构 19.在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颏孔 20.在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下颌骨外斜 线、下颌管及下颌下缘等结构 21.龋病按病变进展情况分为:急性龋、慢 性龋、静止龋和继发龋 22.龋病按解剖学分类可分为 面龋和平滑 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 23.龋病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 龋 24.牙髓病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 变性、牙内吸收和牙髓坏死。 25.慢性根尖周炎包括:慢性根尖脓肿、慢 性根尖肉芽肿、慢性根尖周囊肿、致密性骨炎 三、简答 1.影响电离辐射与辐射有关的因素有哪 些? 辐射种类、辐射剂量、辐射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方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 牙科 X 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 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 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 B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 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 A 减少照射时间 B 屏蔽防护 C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D 距离防护 5. 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 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 1 / 14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 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 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 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X 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7.龋的分类?按病变进展情况: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 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 浅龋、中龋和深龋 7.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 X 线表现?分为三期 A. 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教学设计简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科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口腔颌面部肿瘤、损伤、发育畸形、种植修复等领域,并使用了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教学设计基于第五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完整的课程,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 1.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掌握常见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学会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 4.培养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好地应 对日益增长的颌面部疾病的需求。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基础 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分类。

2.各种常见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X线、CT、MRI、 超声等。 3.影像学图像的质量评估和图像处理技术。 4.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结构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牙列畸形、颌骨先天性畸形、颌骨发育不良等发育畸形的 影像学表现。 2.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炎症、创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三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 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 的解读、分析、诊断和策略制定等。 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 的导向下手术和激光治疗等。 3.社会医疗保健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步:传授基本知识 教师会采用讲座、PPT演讲、视频教学等方式,将基本知识进行系 统的讲解。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其主要任务 是通过影像学的手段对口腔颌面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本文将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并列举一些与该领域相关的大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包括实体影像学和数字影像学两大类。 实体影像学 实体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影像学和CT影像学。 X线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方法,具有便捷、简单、经济的优点。X线影像学又可分为常规X线影像学和数字化X线影像学,也 就是数字X线影像学。 CT影像学可用于3D影像重建,能够比较清晰地观察颌面骨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的诊疗也很有帮助。 数字影像学 数字影像学可分为CR(数码处理成像)和DR(直接数字成像)两种。 CR是通过将X-ray线影像数字化处理的方式来获得高质量图像。DR是将敏感 器替换掉胶片的成像方式,将辐射能量直接转换为数字,不需要昂贵的化学液和洗涤设备,在成像质量和诊断效果上都表现出了优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核心在于正确解读影像学资料,并与病史及临床表 现相结合,确诊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影像学表现:主要观察影像学所呈现出来的病理表现,但要避免过度解读和猜测病因; •病史: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病情的观察有助于补充影像学表现,帮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临床表现:通过对患者的口腔、颜面及相应牙齿、颌骨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轻重缓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常见疾病 牙槽突炎 牙槽突炎是由于上颌窦炎症扩展至上颌窦腔内,由于牙槽嵴与上颌窦序、颧骨 与顶骨之间的距离很近,扩散至牙槽突管道内时,可引起牙槽突炎。 下颌缺损 下颌缺损是指下颌骨的长度、宽度、高度的缺陷或整个骨架的不成形导致下颌 功能不良。根据不同的原因下颌缺陷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病变范围涉及牙周环所有组织结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慢性牙周炎的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颌骨囊肿 下颌骨囊肿是下颌骨内的囊性病变,通常是因为下颌骨内的牙齿或牙根残留引 起的。下颌囊肿会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表现为梨形突变或底部扩张性骨质破坏,并伴有牙根吸收和牙周膜肥厚。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大题 以下是一些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大题: 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各自有哪些特点和适用范围?对比简述 实体影像学和数字影像学之间的异同点。 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原则和方法?如何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 行诊断?简述如何解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所呈现出的病理表现。 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所能够检测出的病例有哪些?请以常见的牙槽突 炎、下颌缺损、慢性牙周炎和下颌骨囊肿等为例,解释他们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4.简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口腔牙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口 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技术指导牙周部分切除术及牙周手术等治疗方法?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治疗工具之一,它通过对 人体颌面部的骨骼、牙齿、牙周组织等形态和结构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为口腔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简答与大题

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量不应超过 20mSv ,普通 人员不应超过 1mSv ) 其一减少照射时间 1. 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 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 3. 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 其二 .屏蔽防护 1. 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 应禁止使用塑料制锥形遮线筒 3. 限制 X 线管组装体的 X 线泄漏 4. 使用持片器 5. 患者防护屏蔽 6. 工作环境的屏蔽 其三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1. 尽量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 X 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 3. 增加管电压与加大滤过层厚度 其四 距离防护 1 放射防护三原 则为 实践的正当性, 放射防护的最优 化,

1. 尽可能远离受检者,以减少散射线的照射 2. 最高管电压低于60kV时,焦点距患者皮肤不得小于 100mm, 若为60kV 以上,则不得小于200mm. 3. 除受检部位外,身体其他部位应尽量远离有用线束。 3 龋病的影像学表现 浅龋 1. 圆弧形凹陷缺损区 2.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 3. 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翼片检查 4. 区分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中龋 1. 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可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2. 牙髓组织受到激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洞底边界清楚深龋进入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甚至与牙髓室相通 4 根尖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脓肿(急性、慢性)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骨硬板消失。 根尖周肉芽肿(轻微缓慢感染刺激炎性肉芽组织慢性根尖周炎)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原型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小,直径一般不超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 试题 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 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 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 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 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 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 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 槽部。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 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 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 1. 牙齿表面的变异 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 检测到。 2. 牙根病 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 来检测。 4. 鼻窦疾病 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 导致的。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5. 肿瘤和囊肿 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和囊肿可以通过MRI或CT来诊断,较大的囊肿通常需要进 行手术切除。 四、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1. X光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检查中的应用 X光技术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可以用于检测牙齿、颌骨和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和损伤。 2. MRI和CT在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 MRI和CT是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检查技术,MRI适用于对软组织 的详细检查,而CT适用于对骨骼的详细检查。 3.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分类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骨折可 以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1、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样子有确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布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逝,不能区分出髓腔界限。牙内吸取: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取。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章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根尖周炎的三种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大小1cm1~2cm可以较大不愿定样子圆形圆形不规章边缘清楚清楚有 2、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楚包膜无可有无其他四周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取四周骨质模糊或者硬化。牙骨质构造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毁灭根尖周炎的表现〕分为三期病变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逝。2.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毁灭牙骨质小体样构造、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 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毁灭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阻生牙X线:目的是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局部或完全阻生;软组 3、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严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取程度,牙根尖是否吸取;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牙源性中心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苦痛,继之可快速涉及邻牙,苦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病症。X线:〔1〕弥散破坏期——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响。〔 4、2〕病变局限期——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四周界限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别或已完全分别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边界不但清楚,且因病灶四周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而形成致密影像。〔4〕.痊愈期——破坏区域已被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 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主要为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炎性浸润,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X线:下颌升支侧位片可见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也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那么可见密质骨外 5、有成堆的骨质增生。虽可有骨膜溶解破坏,使骨质来自骨膜的血供障碍,但下颌骨的主要供血尚好。因此,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略微,无死骨形成。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临床来现: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及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

10级《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3章 1.放射防护的三个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2.放射防护的四个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屏蔽防护3)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4)距离防护第4章 1.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 2.两种根尖片投照技术的描绘见课本P24~P25。 3.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胶片分配(成人和儿童)见P24。 4.牙颈部Burnout征象: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 5.如何区别上下颌牙片: ①髓腔形态:上颌呈圆形或卵圆形,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多为三个根,下颌多

(4)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5)牙根数目及形态 (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7)患牙伴随的其他病变 6.牙脱位:由于外力使牙向he面方向或根部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称为牙脱位。 9.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的鉴别诊断: 第6章 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四期X线表现:(1)弥散破坏期:a.骨小梁模糊 b.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片状破坏 c.线状骨膜反应多见于升支后缘、乙状切迹或下颌下缘。

d.越近病原牙骨质破坏越严重,以病原牙为中心,边界不清。 (2)病变局限期: a.在本期,病灶的边缘与正常骨质的分界逐渐清晰,周围开始有新生骨增生。 b.X线片上有两种不同表现。 c.在本期,大量的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边界清楚,病灶周围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形成致密影像。死骨已完全分离或已有移位。 (4)痊愈期:骨质破坏区域被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影象。颌骨多见畸形。2.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后2周,脱钙达到30%以上时,X线才能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 3.死骨:坏死的骨质从颌骨逐渐分离而形成的不规则致密团块,其X线影像表现通常为密度较高且界限清楚的病变。 4.线状骨膜反应:当骨内的脓液穿破密质骨至骨膜下则将骨膜掀起,并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慨述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主要研究牙、牙周疾病、颌面骨炎症、颌面骨损伤、颌面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颌面骨病损的表现等的X线诊断。它涉及X线平片、体层、造影以及CT、MR、核素、B超等影像诊断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读片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56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28学时,实习课28学时,第五年临床实习56学时。 二、正文 (一)系统理论课(28学时)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2学时) 了解: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学习方法口内片(根尖片、合片)的投照方法(2学时)了解:口腔颌面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慨况 1、口腔专用X线机介绍 2、根尖片的分角投照技术及平行投照技术 3、合片的投照技术 口外片的投照方法(2学时) 了解:各种常用口外片的投照方法

1、各种口外片的投照方法 2、体层摄影 3、造影检查 口外片的正常X线影像(2学时) 1、掌握: (1)口外片的种类、用途及正常X线表现 (2)各种口外片的正常的X线影像 2、熟悉:常用的体层摄影、造影检查的正常影像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2学时) 1、掌握: (1)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 (2)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X线表现 2、熟悉:儿童牙与颌骨X线表现 3、了解:合翼片的应用 牙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诊断(2学时) 1、掌握: (1)齿、根端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 (2)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 (3)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 2、熟悉: (1)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2)牙髓病变 (3)致密性骨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颔下腺导管阳性结石可用(D)方法检查 正确答案:(D) A、鼓颊后前位 B、口内含片 C、涎腺造影 D、下颌横断咬合片 2、颌骨放射性坏死的特点有(ACDE) 正确答案:(ACDE) A、死骨不易分离 B、常见骨膜反应 C、颌骨有牙存在,病变常从牙槽突开始 D、放射性龋较多见 3、下颔横断合片主要用于(C) 正确答案:(C) A、检查腮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B、检查颌下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后髀突移位情况、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C、检查颌下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D、检查颌下腺导管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骨破坏范围以及异物定位等。 4、骨折后多长时间可在X线片始见骨质愈合现象(AC) 正确答案:(AC) A、成人约3-6个月后 B、成人约6-12个月后 C、儿童约2个月左右 D、女性约2个月以后 5、显示上颌磨牙矢状断面及上颌骨内部结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是:(A) 正确答案:(A) A、上颌侧位体层片 B、颌翼片 C、颔片 D、上颌华氏位片 6、牙源性上颌窦炎的X线检查方法是(C) 正确答案:(C) A、许勒位和经咽侧位﹑ B、下颌升支侧位和切线位 C、华特位和根尖片﹐ D、头颅侧位和合翼片

7、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房低密度区,房隔细而不规则,分房形态各异,以网格状多见,有时呈“火焰状”。 (C) 正确答案:(C) A、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B、巨细胞瘤﹐ C、颌骨牙源性粘液瘤 D、巨细胞肉芽肿 8、颞颌关节侧斜位片可较好的观察到以下影像解剖结构,但除外哪一项:(E) 正确答案:(E) A、髀状突 B、关节间隙 C、关节结节 D、关节窝 9、欲观察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应选择何种片位?(C) 正确答案:(C) A、髀突经咽侧位片 B、曲面体层片 C、许勒位片 D、头颅侧位 10、许勒位片主要用于观察颞下颌关节的哪一部分结构?(D) 正确答案:(D) A、外1L3结构 B、中1L3结构 C、内1L3结构 D、外1L2结构 11、下列疾病中,属于牙源性良性肿瘤的有:(D) 正确答案:(D) A、骨肉瘤 B、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C、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D、成釉细胞瘤 12、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密度值的是(C) 正确答案:(CC) A、沃辛瘤 B、多形性腺瘤 C、脂肪瘤 D、恶性肿瘤 13、牙骨质结构不良分为三期病变(B) 正确答案:(B) A、一期病变密度增高 B、三期病变密度增高 C、一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D、三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02Z7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分:1.5学分 总学时:24学时 理论学时:24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口腔基础课及相关口腔专业课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 参考教材:1.马绪臣主编《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使学生掌握X线、CT、B超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颞颌关节、涎腺正常X 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 线、CT、B超表现;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二)基本技能 1.基本技能: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2.自学能力:通过启发性地讲授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并根据学到的知识能对口腔颌面部病变作科学的观察,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