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 牙科 X 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

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

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 B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 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

A 减少照射时间

B 屏蔽防护

C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D 距离防护 5. 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 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

1 / 14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 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

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 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X 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7.龋的分类?按病变进展情况: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

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

浅龋、中龋和深龋 7.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 X 线表现?分为三期 A. 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最新资料推荐------------------------------------------------------ X 线表现为低密度投射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单牙病变似慢性根尖周炎,但患牙活力存在。

B. 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

随病变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 X 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

8. 牙周炎分类?牙周炎:

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初期是牙龈炎症的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胶原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并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

进一步发展,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使牙周膜主纤维束破坏,出现牙松动及牙周溢脓等。

基本表现是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

分类:

成人牙周炎:

临床最常见,牙龈红肿,有较多的牙石附着及不同深度的牙周袋。

青少年牙周炎:

发生在青春期至 25 岁的年轻人,女性多。

早期牙菌斑和牙石很少,牙龈炎症轻微,但可见较深的牙周袋,牙松动移位,牙伸长,导致咬合紊乱。

3 / 14

可呈扇形移位。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病变弥散,影响大多数牙的牙周组织,有严重及快速的牙槽骨破坏,少数患者可伴全身症状。

青春前期牙周炎:

少见,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牙龈重度炎症,牙槽骨破坏速度很快,牙松动甚至脱落。

9.根尖周炎分型,影像学表现?根尖周脓肿:急性期早期 X 线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情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

慢性期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根尖周肉芽肿:

在病原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 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根尖周囊肿:

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原牙的存在。

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

---------------------------------------------------------------最新资料推荐------------------------------------------------------ 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

由于囊肿发展极为缓慢,周围骨质受到长期的刺激,在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

继发感染时,致密线条影可消失。

囊肿很大时可造成骨质膨胀畸形,骨密质变薄,有的由于骨阻力不同而成分叶状。

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10.成秞细胞瘤的分型、 X 线特征?成秞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生长的特点,多为骨可分为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及单囊型。

X 线:

多房和单房多见。

A.多房型:

成秞细胞瘤中最为常见。

分房大小不等,且成群排列,互相重叠。

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

房隔密度较高,可为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

5 / 14

嵴,也可以为密度略淡的纤维条隔。

有的病灶大囊周围还可见小子囊。

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包绕(继发感染时可致其模糊)。

病变可致颌骨膨胀,多为唇颊侧膨胀。

肿瘤包绕的牙根可因肿瘤的侵蚀而呈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

B.单房型:

较多房型少见。

X 线表现特点为一个单房状低密度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

肿瘤平地延伸至翼突。

B. Le Fort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

C. Le Fort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

13.面裂囊肿的 X 线表现?面裂囊肿:

属于发育性囊肿,系由胚胎期面突融合线内残余上皮发展而来,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形态,与牙无关。

鼻腭管囊肿:

来自鼻腭管残余上皮发展而来的囊肿,是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 30-60 岁,男性多。

---------------------------------------------------------------最新资料推荐------------------------------------------------------ 表现为腭中线前方局部隆起。

X 线表现特点:

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低密度改变。

中切牙牙根可被推开,但硬骨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存在。

球上颌囊肿:

发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的囊肿。

X 线表现特点:

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均为活髓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

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 X 线表现特点:

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牙无关。 14.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可发生于儿童或成人,多自儿童期发病,到青春期后仍未痊愈,则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临床表现:

儿童发病年龄平均 3-5 岁,男性稍多腮腺反复肿胀,不适皮肤潮红,体温升高发作期数天至数周,间隔期数周、数月不等,有些可间隔 1-2 年。

随年龄增长,间隔期变长,到成年期即不再发作少数可继续发展至成人期成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病理表现:

7 / 14

小叶间及小叶临床表现:

进食时腺体肿胀。

检查可见腺体肿大,可触及粗硬的导管呈索条状,挤压腺体及导管时,可有脓性或粘稠、浑浊的含胶冻样物分泌。

病理表现:

导管扩张、水肿、细胞浸润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官腔狭窄腺泡破坏,瘢痕修复替代影像学表现:

造影表现:

导管系统扩张不整,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或导管扩张与狭窄相交替呈腊肠状;逐渐波及分支导管,甚至出现末梢导管扩张征象(点扩征象,下颌下腺不易出现) 16.舍格伦综合症?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仅有口干症和眼干症者为原发性,又称干燥综合征,口干症和(或)眼干伴有结缔组织病者为继发性。

两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基本相同,镜下表现主要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表现为口干、眼干和唾液腺肿大。

口干影响进食、吞咽和语言,检查见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舌面光滑,可有舌裂;眼干造成畏光、眼摩擦感等。

有些可出现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唾液腺造影:

可分为 4 型 A.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延迟:

主要是腺泡组织受损,分泌受阻,为最常见表现 B.唾液腺末梢导管扩张:

较典型的造影表现,典型所见为主导管无改变,腺 2.球状期,较重病例扩张呈球状,直径 1-2mm 3.腔状期,更重病例显示为球状扩张影像融合呈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腔状,直径大于 2mm 4.破坏期,病变晚期,周围的导管和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造影剂进入腺体分隔和包膜下。

另外,由逆行性感染可引起主导管扩张呈腊肠状,或主导管边缘不整齐,局部增宽呈羽毛状、花边状、葱皮状 C.向心性萎缩:

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多为晚期病变,腺体组织大部分被破坏D.肿瘤样改变:

小叶腺泡破坏,形成肿块,造影时表现为充盈缺损,周围分支导管移位-----类似良性肿瘤表现。

导管特征为正常骨组织被纤维骨组织所替代可分为单骨性及多骨性,单骨性约为多骨性 6 倍颌面骨单发性病变中,发病高低依次为上颌骨、下颌骨和颧骨,多发性病变中依次为上颌骨、颧骨、下颌骨、蝶骨及额骨多发于青少年期,病

9 / 14

程较长,在发育成熟后大多病例可停止发展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颌面骨膨胀、变形、面不对称、牙移位和松动等,部分患者可有疼痛,部分可合并感染。

颞骨受累可出现传导性耳聋影像学表现:

X 线表现可分为三大类 A.透射性改变(囊样型), X 线表现又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表现为单囊性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影,具有硬化边缘。

第二种表现为单囊性密度减低影而无硬化边缘。

第三种表现为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 B.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较为常见,橘皮样或指纹印样,多发生于青年人的上颌骨,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毛玻璃样型(常见于成人, X 线密度与橘皮样型相同耽误颗粒样表现,病变区域灰度均匀一致,呈毛玻璃样,上颌多于下颌)、硬化型(病灶为均匀无结构的致密影,较常见于颅底及上颌) C.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最常见类型,同时存在上述两类 X 线改变,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但以下颌骨最为常见 18.下颌骨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概念性:

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局限性特点为牙髓感染导致的根尖周骨质致密性反应,也称致密性骨炎,发病年龄多在 20 岁以下;弥漫性者主要表现为颌骨的反应性增生,缺乏急性过程。

病理原因:

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低毒性感染有关。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表现:

弥漫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由颌骨的低毒性感染引起,无脓肿及瘘管形成,无死骨形成。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女性多见。

临床特点是存在反复发作的肿胀和疼痛症状。

影像学表现: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与广泛骨改建过程有关。

早期表现为界限不清的骨质密度减低区及硬化区,随着病程进展,病变区骨质密度增高,通常累及大部分下颌骨下颌骨骨质吸收与骨膜成骨范围及程度与病变阶段和患者年龄有关。

病变早期及年轻患者以骨膜成骨为主,受累骨体积增大;病变慢性期及老年患者骨吸收占主导地位,致下颌骨高度减低。

19.Garre 骨髓炎?可引起颌骨肿大,有时可伴有疼痛, X 线呈密度增高影像,需要与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鉴别。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30 岁以上少见。

多伴有牙感染,尤其是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三磨牙的感染时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的 X 线表现特点为骨膜成骨和骨沉积,有时可见黑白相间的层状骨膜成骨表现;病变范围相对较局限,主要累及下颌角和升支。

20.骨肉瘤?(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骨肉瘤是发

11 / 14

生于颌骨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与牙合因素是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还有免疫学因素、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和关节囊薄弱等解剖学因素、偏咀嚼习惯、夜磨牙以及其他不良口腔习惯有关。

病理:

TMD 后期多出现髁突骨质改变及关节盘穿孔等退行性变化。

主要病理改变为髁突骨活力降低;关节软骨破坏、断裂;髁突密质骨出现小的裂隙,滑液进入形成囊样改变;髁突骨性关节面破坏、表面不光;髁突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小梁变粗,髓腔变窄等。

关节盘穿孔、破裂病例可见关节盘胶原纤维断裂、玻璃样变性,还可见有新生血管长入关节盘胶原纤维中。

临床表现:

青壮年女性多见 1. 疼痛,可表现为咀嚼肌疼痛,在咀嚼运动时加重 2. 关节内弹响或杂音,在关节运动史出现 3. 开口度及(或)开口型异常,即开口运动受限或过大等 4. 部分可伴有患侧头痛、耳鸣、耳痛及颈、肩甚至上肢、腰背不适等影像学表现:

1.关节间隙改变:

与肌痉挛、关节结构紊乱、关节盘异常、髁突骨质改变等有关。

常见的关节间隙的改变有:

---------------------------------------------------------------最新资料推荐------------------------------------------------------ A.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后移,临床最为常见。

B.前间隙变窄、后间隙增宽,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前移

C.整个关节间隙变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上移

D.整个关节间隙增宽,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下移。

2. 髁突运动的变化:

拍摄双侧关节许勒位或侧位体层片、开口位片观察可见髁突运动度的异常 3. 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

两侧关节结节高度、斜度、关节窝深度、宽度以及髁突大小、形态发育不对称。

4.骨质改变:

A.髁突硬化,可表现为髁突前斜面骨质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也可表现为髁突松质骨等,有明确的病原牙,常为深龋。

影像学表现:

早期无改变, 10 天后才出现 X 线片异常改变。

急性骨髓炎早期:

因骨小梁破坏导致轻微骨密度减低。

随病变发展表现为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

急性期后病变逐渐局限,骨质破坏区和骨质硬化区可同时存

13 / 14

在。

骨质破坏区中可有死骨形成。

当骨内的脓液穿破密质骨至骨膜下则将骨膜掀起,并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跃出现骨膜新生骨,表现为密质骨外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即骨膜反应。

骨质破坏结束后病变区开始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纹理不同,呈致密影像。

死骨脱落导致的骨缺损、病理性骨折错位愈合及新骨过度沉积,均使原有的骨外形发生明显改变。

另有:

牙釉质发育不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P132 表格前四个,介入放射学,口腔种植中常用的 X 线检查方法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院七年制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硕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 专业名称:口腔医学(七年制)Stomatology (二)专业培养目标 口腔医学七年制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口腔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发展潜力较大、综合素质较高达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高级临床医师。 (三)专业培养特色和培养要求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支撑,又要有许多相关学科的支持,且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它融医学、工艺美术学、社会学、心理学为一体,创造人类美好、健康、和谐的崇高境界。培养基本要求如下:1.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严谨求实,创新进取,执着追求,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 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为祖国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而奋斗。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具有 较强的自学能力。 3.熟练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 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5.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6.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7.熟悉国家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政策和医师法。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1.学制:七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

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 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 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CT影 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 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 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 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 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三、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影像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一、名词 1.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 的射线 2.非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 和紫外线也都属于电磁射线,但它们不 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称非电离辐射3.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或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通过 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 质。 4.辐射剂量率:剂量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 所接受的照射剂量 5.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 6.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 7.垂直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 和胶片之间夹角的分角线的角度称为垂 直角度 8.X线水平角度: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 中方向所倾斜的角度称为X线水平角度9.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 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0.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 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 二、填空 1.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 大类。 2.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依关系。 3.照射方式可分为:外照射、内照射和混 合照射 4.细胞内DNA损伤在放射生物效应中占 重要地位 5.膜脂质成分变化直接影响膜的微粘度、 流动性、脆性和通透性 6.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表现由轻到重可以 分为:轻度黏膜疹、明显黏膜疹、斑点 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 7.皮肤的损伤由轻到重可分为毛囊性丘疹 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四 级 8.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原则:实践的正当 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 制9.保证X线诊断的前提下可通过尽量用摄 影代替透视、提高纪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措施来减少照射时间。 10.牙科X线机基本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 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11.牙科X线机结构主要由:X线机头、支 臂和控制部分组成 12.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 缘7mm左右 13.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要高出 面10mm左右 14.分角线投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 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连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原理。 15.牙由四种组织构成,即釉质、牙本质、 牙骨质及牙髓。 16.在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切牙 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的影像17.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上颌窦底 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8.在下颌切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颏棘、颏 嵴、营养管等结构 19.在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颏孔 20.在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可见下颌骨外斜 线、下颌管及下颌下缘等结构 21.龋病按病变进展情况分为:急性龋、慢 性龋、静止龋和继发龋 22.龋病按解剖学分类可分为 面龋和平滑 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 23.龋病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 龋 24.牙髓病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 变性、牙内吸收和牙髓坏死。 25.慢性根尖周炎包括:慢性根尖脓肿、慢 性根尖肉芽肿、慢性根尖周囊肿、致密性骨炎 三、简答 1.影响电离辐射与辐射有关的因素有哪 些? 辐射种类、辐射剂量、辐射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方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1. 牙科 X 线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特点。 (???)优点: 可以避免影像重叠导致的干扰,利于诊断。 适应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形态,具有较好的对比度、锐利度和细致度特点: 不仅包括了牙齿、牙周组织和上下颌骨,还包括了颅、面、颈部其他组织结构的检查。 包括了口 B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 个人剂量的限制特点: A 减少照射时间 B 屏蔽防护 C 减少无效 X 线射线量 D 距离防护 5. 计算机成像技术(CT)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主要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唾液腺、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查方法简单、迅速、患者无痛苦的优点 6. 龋齿,浅、中、深龋的概念?龋齿: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龋坏。 浅龋: 1 / 14

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在平滑面表现为白垩状,窝沟处为小黑点(斑),患者无自觉症状。 X 线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 中龋: 龋坏已经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有较深的龋洞,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X 线可清楚显示病变,有的为圆弧形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由于牙髓组织受激惹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深龋:病变已经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想通,有很深的龋洞,对各种刺激敏感或疼痛。 X 线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未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7.龋的分类?按病变进展情况: 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和继发龋按解剖学分类: 牙合面龋和光滑面龋、根面龋及线性釉质龋按病变深度: 浅龋、中龋和深龋 7.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分期、 X 线表现?分为三期 A. 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口腔医学电子书籍书籍大整理

1、北京大学口腔教材北京大学医学教材++牙体牙髓病学_11688491 2、儿童口腔医学_11650033 3、口腔材料学 4、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5、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 6、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7、口腔生物学 8、口腔修复学 9、口腔正畸学 10、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 11、临床牙周病学 12、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__临床牙周病学 13、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 14、预防口腔医学 本科教材 15、牙合学++(第二版)_11972509 16、儿童口腔医学++(第三版)_11964624 17、口腔材料学++(第四版)_11972506 18、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_11964464 19、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 20、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 21、口腔临床药物学++(第三版 22、口腔黏膜病学++(第三版) 23、口腔生物学++(第三版)_11944253 24、口腔医学实验教程 25、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第三版)_1195167... 26、口腔正畸学__(第五版) 27、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六版) 28、十一五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第6版)_赵 29、十一五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3版)_孟焕 30、牙体牙髓病学__(第三版) 31、预防口腔医学++(第五版)_11970554 国际牙科名著系列 32、根管外科临床图谱 33、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 34、口腔种植学临床操作指南 35、全口义齿原理与实践_11605746 36、牙体修复学新进展++第一卷++现代临床操作 37、牙体预备基本原则 38、牙周外科学临床图谱 39、正畸学荟萃:与正畸相关的口腔其他学科问题的处理 40、正畸学专业术语大全 口腔临床要点快速掌握系列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颔下腺导管阳性结石可用(D)方法检查 正确答案:(D) A、鼓颊后前位 B、口内含片 C、涎腺造影 D、下颌横断咬合片 2、颌骨放射性坏死的特点有(ACDE) 正确答案:(ACDE) A、死骨不易分离 B、常见骨膜反应 C、颌骨有牙存在,病变常从牙槽突开始 D、放射性龋较多见 3、下颔横断合片主要用于(C) 正确答案:(C) A、检查腮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B、检查颌下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后髀突移位情况、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C、检查颌下腺导管前部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膨胀情况以及异物定位等。 D、检查颌下腺导管结石、多生牙定位、外伤骨折错位、颌骨肿瘤骨破坏范围以及异物定位等。 4、骨折后多长时间可在X线片始见骨质愈合现象(AC) 正确答案:(AC) A、成人约3-6个月后 B、成人约6-12个月后 C、儿童约2个月左右 D、女性约2个月以后 5、显示上颌磨牙矢状断面及上颌骨内部结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是:(A) 正确答案:(A) A、上颌侧位体层片 B、颌翼片 C、颔片 D、上颌华氏位片 6、牙源性上颌窦炎的X线检查方法是(C) 正确答案:(C) A、许勒位和经咽侧位﹑ B、下颌升支侧位和切线位 C、华特位和根尖片﹐ D、头颅侧位和合翼片

7、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房低密度区,房隔细而不规则,分房形态各异,以网格状多见,有时呈“火焰状”。 (C) 正确答案:(C) A、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B、巨细胞瘤﹐ C、颌骨牙源性粘液瘤 D、巨细胞肉芽肿 8、颞颌关节侧斜位片可较好的观察到以下影像解剖结构,但除外哪一项:(E) 正确答案:(E) A、髀状突 B、关节间隙 C、关节结节 D、关节窝 9、欲观察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应选择何种片位?(C) 正确答案:(C) A、髀突经咽侧位片 B、曲面体层片 C、许勒位片 D、头颅侧位 10、许勒位片主要用于观察颞下颌关节的哪一部分结构?(D) 正确答案:(D) A、外1L3结构 B、中1L3结构 C、内1L3结构 D、外1L2结构 11、下列疾病中,属于牙源性良性肿瘤的有:(D) 正确答案:(D) A、骨肉瘤 B、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C、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D、成釉细胞瘤 12、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密度值的是(C) 正确答案:(CC) A、沃辛瘤 B、多形性腺瘤 C、脂肪瘤 D、恶性肿瘤 13、牙骨质结构不良分为三期病变(B) 正确答案:(B) A、一期病变密度增高 B、三期病变密度增高 C、一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D、三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教学设计简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科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口腔颌面部肿瘤、损伤、发育畸形、种植修复等领域,并使用了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教学设计基于第五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完整的课程,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 1.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掌握常见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学会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 4.培养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好地应 对日益增长的颌面部疾病的需求。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基础 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分类。

2.各种常见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X线、CT、MRI、 超声等。 3.影像学图像的质量评估和图像处理技术。 4.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结构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牙列畸形、颌骨先天性畸形、颌骨发育不良等发育畸形的 影像学表现。 2.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炎症、创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三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 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 的解读、分析、诊断和策略制定等。 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 的导向下手术和激光治疗等。 3.社会医疗保健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步:传授基本知识 教师会采用讲座、PPT演讲、视频教学等方式,将基本知识进行系 统的讲解。

基于T—PACS系统的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T—PACS系统的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 分析 目的研究基于T-PACS系统的案例式教学法(CTM)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2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均进行相同内容实验,对照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传统实践教学法,而实验组采取基于T-PACS系统的CTM。实验课完毕后,学生参加统一的实验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结果观察组问卷调查各项评价项目选择好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选择差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阅片成绩、总成绩分别为(42.6±2.6)分、(41.7±2.7)分、(83.5±4.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2.1)分、(36.3±2.5)分、(73.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PACS系统的CTM 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标签:医学影像诊断学;T-PACS系统;案例式教学法;教学评估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M based on the T-PACS system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Methods 80 cas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medical imaging major in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both groups adopted the same content for test,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PACS system,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TM based on the T-PACS system,and the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united test skill examination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lass,using the hundred percentage point system. 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theoretical examination score,radiograph reading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7.50%(39/40),(42.6±2.6)points,(41.7±2.7)points,(83.5±4.1)points vs 80.00%(32/40),(38.2±2.1)points,(36.3±2.5)points,(73.2±3.1)points](P<0.05),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M based on the T-PACS system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is obvious,and the advantage is obvious especially in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linical thinking.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T-PACS system;Cas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evaluation 醫学影像诊断学属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之一,且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影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各自起着一定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影像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1],而案例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

口腔手术显微镜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手术显微镜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口腔手术显微镜是否行之 有效。方法:从我校口腔医学院选择80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随机分配40人,A组在教学中使用口腔手术显微镜进行离体磨牙根管预备、离体牙根管充填、离体下颌磨牙Ⅰ、Ⅴ类洞制备等实验,B组则为直视进行 相同实验操作。由教师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判,分别对A、B两组的实验操作进行 评分,最后发放问卷对两组学生的意向进行调查。结果:离体下颌磨牙Ⅰ、Ⅴ类 洞制备实验中,A组评分为(89.93±2.23)分,B组为(89.87±2.98)分。离体牙 根管预备、充填实验中,A组评分为(93.41±2.36)分,B组为(89.11±3.56)分。问卷结果里,对比A、B两组结果发现,学生更支持应用口腔手术显微镜,但仍 有部分A组学生持否定态度,表示口腔显微镜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不适合教学。 结论: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中应用口腔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显微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 难度。 关键词:口腔手术显微镜;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应用 在传统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采用直视法观察教师的演示, 随后用直视法自己进行操作。由于口腔手术中,视野比较局限,且对操作的精密 度要求高,直视法往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实验教学中,口腔手术显微镜 的应用会有很大帮助。在去除龋坏组织和根管治疗中,各类窝洞的制备和根管充 填是关键的环节,这些临床操作能力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口腔手术显 微镜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其充足的光源和放大效果很好 地解决了用肉眼观察的局限性这一问题。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口腔显微镜在实际教 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医学技术系口腔医学专业学生80名,分为A、B两组,每组40人。所有学生均为志愿参与。入组要求:(1)所有学生都学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 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 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2)入组学生要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作出评价。 1.2方法 先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理论授课,讲解完理论后,由教师操作示范给 学生看,通过口腔手术显微镜与摄像机和显示器的连接,放大操作画面,让学生 熟悉操作程序,并介绍口腔手术显微镜的使用。随后将A、B两组分开进行具体 的实验操作,A组使用口腔手术显微镜进行操作,B组直视进行操作。在窝洞的 制备中,要注意设计并制备洞形的时候,洞形要具备固位和抗力两方面要求,最 后还要检查窝洞,并根据发现的欠缺进行进一步修整。在牙根管预备、充填实验 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根管形态,同时预备好的根管要与原根管最狭窄处重合, 且为便于之后的充填,要保证根管的冠部一半左右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宽度。充填 过程中要注意严密封闭根管内的各个解剖区域,要注意有无侧副根管、根管交通支、根尖分歧等的存在。最终,由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验成果进行评分。 1.3教学成效调查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知识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 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 3 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 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 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3 减少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4 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根尖片投照技术: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方便) 2.平行投照技术(成像好,用持片器) 1 X线平片检查种类——口内片和口外片 2 口内片检查种类——根尖片、5555翼片、5555片等; 3 口外片检查种类——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踝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 (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患者坐在椅子上呈直立姿势,头部靠在头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上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之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上颌前牙时,头稍低,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投照下颌后牙时,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投照下颌前牙时,头稍后仰,使前牙的唇侧面与地面垂直。 (2)胶片分配: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需用14张胶片,其分配方法如表41。对儿童进行全口X线检查时,一般用10张2cm x3cm胶片,其分配方法如表42。 (3)胶片放置及固定:胶片放人口内应使胶片感光面紧靠被检查牙的舌(腭)侧面。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区时,应以L的切缘为标准;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5555面10mm 左右。留有这些边缘,其目的是能使照片形成明显的对比度及避免牙冠影像超出胶片。胶片放好后,嘱患者用手指固定或用持片夹固定。 (4)X线中心线 1)X线中心线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 2)X线中心线位置: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三)正常图像 l.牙及牙周组织解剖:牙由四种组织构成,即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1、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样子有确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布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逝,不能区分出髓腔界限。牙内吸取: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取。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章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根尖周炎的三种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大小1cm1~2cm可以较大不愿定样子圆形圆形不规章边缘清楚清楚有 2、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楚包膜无可有无其他四周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取四周骨质模糊或者硬化。牙骨质构造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毁灭根尖周炎的表现〕分为三期病变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逝。2.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毁灭牙骨质小体样构造、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 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毁灭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阻生牙X线:目的是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局部或完全阻生;软组 3、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严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取程度,牙根尖是否吸取;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牙源性中心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苦痛,继之可快速涉及邻牙,苦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病症。X线:〔1〕弥散破坏期——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响。〔 4、2〕病变局限期——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四周界限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别或已完全分别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边界不但清楚,且因病灶四周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而形成致密影像。〔4〕.痊愈期——破坏区域已被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 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主要为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炎性浸润,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X线:下颌升支侧位片可见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也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那么可见密质骨外 5、有成堆的骨质增生。虽可有骨膜溶解破坏,使骨质来自骨膜的血供障碍,但下颌骨的主要供血尚好。因此,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略微,无死骨形成。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临床来现: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及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慨述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主要研究牙、牙周疾病、颌面骨炎症、颌面骨损伤、颌面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颌面骨病损的表现等的X线诊断。它涉及X线平片、体层、造影以及CT、MR、核素、B超等影像诊断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读片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56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28学时,实习课28学时,第五年临床实习56学时。 二、正文 (一)系统理论课(28学时) 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2学时) 了解: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学习方法口内片(根尖片、合片)的投照方法(2学时)了解:口腔颌面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慨况 1、口腔专用X线机介绍 2、根尖片的分角投照技术及平行投照技术 3、合片的投照技术 口外片的投照方法(2学时) 了解:各种常用口外片的投照方法

1、各种口外片的投照方法 2、体层摄影 3、造影检查 口外片的正常X线影像(2学时) 1、掌握: (1)口外片的种类、用途及正常X线表现 (2)各种口外片的正常的X线影像 2、熟悉:常用的体层摄影、造影检查的正常影像 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2学时) 1、掌握: (1)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 (2)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X线表现 2、熟悉:儿童牙与颌骨X线表现 3、了解:合翼片的应用 牙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诊断(2学时) 1、掌握: (1)齿、根端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 (2)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 (3)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 2、熟悉: (1)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2)牙髓病变 (3)致密性骨炎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与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了解:口腔颌面部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其它牙发育异常的X线诊断;颌骨以为定位方法;颞下颌关节CBCT 的影像学表现;涎腺良性肥大与涎腺结核的X线诊断;涎腺造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目的建立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了解其对口腔颌面医学 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改进,以便开发更为高效的读片实习教学软件。方法基于多媒体实验教室局域网络和福昕阅读器等的支持,建立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选择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学生76人试用该资源库并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本资源库录入542张便携文件(PDF)格式教学图片及相关注释文件,教学试用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其表示欢迎。完成调查的64人中,87.50%的学生认为其较之前的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PEG)格式浏览软件更有优势,12.50%不认为更有优势。结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是实现数字化医学教学的重点。本研究建立的资源库除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性外,还具备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互动媒体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学是以口腔颌面骨性解剖及其组织病理的密度变化为影像解释基础,以医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为支持,与口腔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学科[1]。在其教学中,基于影像图片判读的实验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其影像图片判读的临床诊断技能,在口腔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Scherer等[2]报道了关于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教学应用,dos-Santos等[3]报道了基于医学影像资源中心(medical image resource center,MIRC)开发的互动放射影像学教学文件系统(interactive radiology teaching file system)。这些研究在方便高质量教学图片的搜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互动等方面卓有成效。如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已经具有高清图片浏览、图片分类查询等功能,但该系统缺少图片标注交流功能仍是一大缺憾。具体而言,在实验课中,尤其对于初学者,尽管已熟悉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仍会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若由带习教师多次重复解答,往往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提问,教学效率会有所降低。如果能利用图片标注实现共性问题的共享,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各种影像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课图片相关提问通过图片标注功能进行分享,是否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福昕阅读器(Foxit Rea-der)和局域网共享文件夹,实现图片注释、图片标注提问等的总结和传输,构建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并研究该资源库对实习课教学的改进效果,以便开发更为高效的读片实习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2023年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3年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 学》 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一、单选题 1、上颌骨骨折首选的X线投照位置是 A.颅底位(颁顶位) B.华特位(鼻類位) C.柯氏位(鼻额位) D.上颌前部咬合片 E.曲面体层 正确答案:B 2、釆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 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 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 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 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 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 正确答案:C

3、下列不属于X线平片的口外片是() A.根尖片 B.华特位片 C.下颌骨侧斜位片 D.X线头影测量片 E.顕下颌关节侧斜位片 正确答案:A 4、表现为牙冠短小,密度不均匀减低,形态失常,牙根及牙周结构正常的是 A.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B.斌坏 C.牙内陷 D.牙釉质发育不全 E.牙内吸收 正确答案:D 5、下列关于投照上颌切牙位时x线倾斜平均角度叙述正确的是() A.向头侧倾斜45° o B.向足侧倾斜42。o C.向足侧倾斜45° o

D.向头侧倾斜15° o E.向足侧倾斜30。o 正确答案:B 6、下列关于唾液腺造影的适应症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慢性炎症 B.舍格伦综合症 C.唾液腺良性肥大 D.导管阴性结石 E.阳性唾液腺导管结石 正确答案:E 7、牙髓病不包括() A.牙髓充血 B.牙髓炎 C.牙内吸收 D.牙髓病变 正确答案:D 8、不属于口外片的是 A.下颌骨后前位片

B.課突经咽侧位片 C.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D.下颌横断(牙合)片 E.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正确答案:D 9、许勒位片可显示顕下颌关节 A.顶部影像 B.后前部影像 C.外侧1/3影像 D.中部1/3影像 E.内侧1/3影像 正确答案:C 10、顕下颌关节强直说法错误的是 A.分为纤维性强直及骨性强直 B.关节骨性结构不同程度破坏 C.可累及乙状切迹、喙突和额弓 D.X线片上显示为一M形骨性融合 E.可见关节间隙模糊不清且密度增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

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X线: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牙骨质增生:X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