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1、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2、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3、争霸战争的作用

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战国七雄

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考点 3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 齐、楚、燕、韩、赵、魏、地理位置熟知: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易错警示】1.春秋霸主是先后相继,战国七雄是同时并存。 2.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秦国、齐国和楚国。 【知识延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表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 4 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扩展】商鞅变法对国家和个人的启示。 (1)(从改革的结果看)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2)(从改革的过程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具有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3)(从改革的精神看)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易错警示】商鞅在变法中由于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细节提示】 (1).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2).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县制 (3).各阶层对待变法的态度:新兴地主阶级和平民支持;旧贵族反对。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5).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初中历史会考春秋战国(东周)知识点

初中历史会考春秋战国(东周)知识点 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 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

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 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 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诸侯争霸 通过对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史实及其作用的学习,理解春秋时期是西周传统政治秩序逐步解体的时期,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 案例说明 通过“诸侯争霸”这一目的学习,了解春秋五霸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认识五个霸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军事实力背后政治、经济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既与国家实力相关,也与个人素质密不可分。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对本目进行分析,为下一个课目“战国七雄”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1.诸侯争霸 (1)春秋五霸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补充“西周分封图”,以及“郑庄公行刺周桓王的故事”并讲述。 东周第二位君主桓公统治的时候,郑国国君庄公侵占王室的收成,还不觐见桓公。周桓王带领蔡、卫、陈等国攻打郑国,结果桓公大败,还被郑国大将射中肩膀。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何不能令西周盛世长久维持?为什么这时史家称周朝为东周?东周王室的地位与西周王室的地位一样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周平王东迁后,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日渐动摇,而且周王室在经济和政治上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面对这样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学生思考回答。 2.诸侯争霸 学生阅读教材第28~29页,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材料二:教材第29页“齐桓公与管仲(汉画像石拓片)”。 材料三:补充“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齐国是东方大国,盛产鱼盐,并有丰富的矿藏,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诸侯,重要的是他能任用贤能。管仲在被任用为相后,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对内积极改革,发展经济;对外改革军制,组织了强大的常备军,加强了齐国的军事实力,为齐桓公的称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此外,齐桓公还提出“尊王攘夷”。 教师提问:当时的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为什么齐桓公还要“尊王”?“攘夷”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此时的周天子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毕竟还有号召力的,如果齐桓公抛弃他,必然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对。所以,为了使自己霸业更加合法、合理,齐桓公表面上还是要打着“尊王”的旗号。至于“攘夷”,那就是齐桓公提高自己威信的一种方式。当时周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各国发起进攻,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一些小的国家不能保护自己,只有投靠大国。齐桓公顺应当时的形势,打起“攘夷”的大旗,保护小国,赢得了小国的拥护。 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在争霸过程中吞并了其他小国,并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教师继续出示材料: 材料一:图片资料“鼎”。 材料二:“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教师讲述:“鼎”的由来和“九鼎”的意义。 学生结合材料二解释:“问鼎中原”“一鸣惊人”两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师总结:春秋时,楚国庄王曾向周室询问寻求“九鼎”,意图霸天下。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和楚庄王相继称霸。 材料三:视频录像“楚庄王称霸”。 教师提问:楚庄王能够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课目的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期间; 春秋的起迄年月; “春秋五霸”;春秋期间周王室的衰微; 齐桓公称霸; 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 战国期间的起迄年月 ; “战国七雄” ;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经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由进行比较剖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 是诸侯国得以强盛的根根源因。 教课建议 教材剖析: 教课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 公是春秋期间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 的比较详尽,能够让学生经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剖析,认识到诸侯争霸 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根源因是改革,进而培育学生的理解、 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 好它对于后边历史学习作了铺垫。指引学生剖析历史作用,将有益于 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 教课难点: 教课方法:叙述法为主,兼用讲话、议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剖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形成期间,本课是这段 大改革期间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能够培育学生透过现

象看实质的剖析能力和思想能力,同时也为此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 优秀的基础。假如学生不可以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此后历 史上的动乱期间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对于 " 齐桓公称霸 " 。建议教师第一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 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收辖的土地、人口、兵力、财力、物力等对照图。使学生经过对照理解,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此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整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期间的周天子丧失了 " 天下共主 " 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由。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抢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得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停进行吞并战争,争当霸 主-- 诸侯领袖。这是诸侯争霸的原由,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 种状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 ?quot; 春秋五霸 " 。在讲到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和活动时,建议教师发问学生:若是你是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为了成为霸主,你会如何做呢 ?而后在学生答案中,找到有关内容,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学生 理解齐桓公能够第一称霸,雄厚的实力、有益的条件,供给了可能性; 任用人材和进行改革是根根源因。葵丘会盟是称霸的标记。 对于 " 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 " 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 师以战争的结果为基点,以教师解说为主,以总结的方式。在解说中,注意指引学生学会由历史现象到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教课方案示例 教课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课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叙述法为主,兼用讲话、议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课过程: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预习导航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地理位置。 2、掌握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史实;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民众苦难,但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并由此感悟成为一个强国的基本条件并反思大国争霸的历史影响。 情景体验 电视剧《东周列国志》用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电视剧反应的是不是历史的真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指哪些诸侯国,真有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史实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会对这些问题有所解答。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齐桓公称霸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 另一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 (1).背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几个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趁机争霸. (2).条件:经济上: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 政治上:任用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很快富强起来。 外交上:提出“”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军事上:建立常备军 (3).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651年,在举行诸侯盟会,正式确立霸主地位。 (4).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根本原因是他实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 (5).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知识点二问鼎中原 (1).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退避三舍,击败南方强敌楚国,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称霸----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1、三家分晋: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 2、战国七雄:、、、、、、(巧记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 南西北到中间;相关成语: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合纵连横: (1)含义: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六国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春秋五霸: 1.齐桓公(685年-643年BC):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被尊称为“齐桓公”。他推行政策,善于用人,使齐国大兴土木,军事兴盛,经济 繁荣。他通过重新分封,削弱了诸侯的实力,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 2.晋文公(697年-628年BC):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被称为 “晋文公”。他着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通过经济措施,提高了国家的 实力。晋文公以《晋中孟田氏之诗》和《太康》两篇篇章碑文被尊称为 “温故而知新”。 3.秦穆公(659年-621年BC):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被尊称为“秦穆公”。他着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推动了秦国的军事。在他的统 治下,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 4.楚庄王(659年-621年BC):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被尊称为“楚庄王”。他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扩大了楚国的疆土。楚庄王也致力于 发展文化和教育,提出了“爱莫能助”的名言。 5.鲁襄公(722年-662年BC):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被尊称为“鲁襄公”。他推行政策,加强了鲁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他重视教育, 提出了“三日不朝(见)则怠”,并提拔了孔子为官。 战国七雄: 1.秦国:秦国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由秦昭襄王统治。秦国通过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周围诸国的征服,逐渐统一了六国,开创了秦朝的历史。

2.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南方最强大的国家,由楚共王统治。楚国通过军事扩张和外交手段,建立了强大的势力范围。 3.齐国:齐国是战国时期东方最强大的国家,由齐桓公统治。齐国通过军事力量和积极地参与外交活动,扩大了其国力和影响力。 4.魏国:魏国是战国时期中部的一个重要国家,由魏昭王统治。魏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贸易活动,积极地参与了战国时期的斗争。 5.赵国:赵国是战国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由赵武灵王统治。赵国通过军事力量和参与外交活动,扩大了其国土和影响力。 6.韩国:韩国是战国时期中部的一个重要国家,由韩哀侯统治。韩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活动,积极地参与了战国时期的斗争。 7.宋国:宋国是战国时期东南的一个重要国家,由宋襄公统治。宋国通过军事扩张和外交活动,建立了强大的势力范围。 这些都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君主国家的统治和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和演变。

【历史知识点】春秋五霸顺序

【历史知识点】春秋五霸顺序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 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春秋五霸顺序分别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和楚庄王。 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3、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 践土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 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 百年的霸业。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 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 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 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5、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 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史知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文史知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3];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鲁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

初一历史知识点:战国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2、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是另一种说法。) 4、齐桓公首先称霸:(1)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水渔盐之利。(2)霸主地位的标志: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 二、问鼎中原 1、晋楚争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三家分晋:韩、赵、魏。(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合纵:东方六国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初一历史知识:分封制的建立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2、内容(1)权利: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巩固了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对象:亲戚,功臣,前代贵族后裔。 5、等级:诸侯、卿大夫、士。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统治阶级。 2、平民: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属于被统治阶级。 3、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毫无人身自由,也属于被统治阶级。 三、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1、军队和刑法:目的是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 2、礼仪教化: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 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归纳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我们要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你对初一历史知识掌握了多少,初一关于战国争霸的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店铺设计整理的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历史知识点:战国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2、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是另一种说法。) 4、齐桓公首先称霸:(1)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水渔盐之利。 (2)霸主地位的标志: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 二、问鼎中原 1、晋楚争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三家分晋:韩、赵、魏。(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合纵:东方六国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初一历史知识:分封制的建立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2、内容(1)权利: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

服役。 3、作用:巩固了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对象:亲戚,功臣,前代贵族后裔。 5、等级:诸侯、卿大夫、士。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统治阶级。 2、平民: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属于被统治阶级。 3、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毫无人身自由,也属于被统治阶级。 三、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1、军队和刑法:目的是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 2、礼仪教化: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 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xx 教学目标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

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春秋五霸"。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____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历史故事: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 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 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 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 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 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七雄的形成】: 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 南方的楚、吴、越。 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 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 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 481年陈成子陈恒亦称田恒杀齐简公,专擅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 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公元前333年,为楚所败。 初起阶段 战国中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在各大 国中实力最强,但三晋联盟中由于赵国不满魏国的压制,三晋同盟瓦解,兵戎相见,后来 居上的齐、秦夹击魏国,魏四面受敌,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 雄江南。赵、韩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

【初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期末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期末复习知 识点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 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宋襄公 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央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课后练习 1.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答案:A 2.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家分晋时,三家家主分别是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答案:B 3.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A 解析: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的时代特征。 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所以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及答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一 1、教学设计 2、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3、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4、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 5、活动课 6、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7、学习需要 8、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9、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10、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 11、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结构 12、情感 13、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14、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 15、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16、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 17、态度 18、迁移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