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齐)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楚)退避三舍

(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晋国。

(秦)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

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yǔ),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最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为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

(燕)图穷匕(bǐ)见(xiàn)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转局势。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阳。临行时,太子丹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高渐离为他们弹奏了《易水寒》。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秦武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

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赵)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

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魏)抱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

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1、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2、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考点 3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 齐、楚、燕、韩、赵、魏、地理位置熟知: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易错警示】1.春秋霸主是先后相继,战国七雄是同时并存。 2.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秦国、齐国和楚国。 【知识延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表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 4 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扩展】商鞅变法对国家和个人的启示。 (1)(从改革的结果看)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2)(从改革的过程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具有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3)(从改革的精神看)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易错警示】商鞅在变法中由于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细节提示】 (1).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2).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县制 (3).各阶层对待变法的态度:新兴地主阶级和平民支持;旧贵族反对。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5).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成语 (齐)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楚)退避三舍 (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晋国。 (秦)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1.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证据:。 途径:。 【答案】《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文字记载(书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教材内容:“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可知,《论语》中的有关记载,春秋时第一位霸主 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 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2.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 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答案】完全开放题。内容自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依据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家乡或 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不难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考点】历史名胜古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 3.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 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 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 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可知,①②③都是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故选B。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 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4.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 A.宋、楚B.吴、越 C.晋、楚D.秦、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 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楚国是南方大国。春秋时期,楚国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楚国向中原扩张,却遇到了北方大国——晋国强有力的抵抗。”可知,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 的是楚国和晋国,故选C。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问鼎中 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春秋五霸"。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关于"齐桓公称霸"。建议教师首先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兵力、财力、物力等对比图。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quot;春秋五霸"。在讲到齐桓公称霸

文史知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文史知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3];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鲁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预习导航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地理位置。 2、掌握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史实;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民众苦难,但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并由此感悟成为一个强国的基本条件并反思大国争霸的历史影响。 情景体验 电视剧《东周列国志》用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电视剧反应的是不是历史的真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指哪些诸侯国,真有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史实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会对这些问题有所解答。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齐桓公称霸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 另一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 (1).背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几个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趁机争霸. (2).条件:经济上: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 政治上:任用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很快富强起来。 外交上:提出“”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军事上:建立常备军 (3).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651年,在举行诸侯盟会,正式确立霸主地位。 (4).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根本原因是他实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 (5).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知识点二问鼎中原 (1).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退避三舍,击败南方强敌楚国,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称霸----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1、三家分晋: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 2、战国七雄:、、、、、、(巧记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 南西北到中间;相关成语: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合纵连横: (1)含义: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六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齐桓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优越;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对于他们

战国七雄成语故事

战国七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战国七雄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某某某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某某某。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某某某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某某某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某某某。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某某某,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某某某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

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某某某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 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 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 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 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某某某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 忌为将,孙膑为某某某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 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某某某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 奔大梁。魏某某某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某某某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某某某以逸待劳迎击魏某某某。魏某某某大败,几乎全 某某某覆没。 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 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 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 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 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某某某包围, 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

[成语拼音及解释和造句]七雄拼音解释及造句

[成语拼音及解释和造句]七雄拼音解释及造句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

中国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以及成语故事

中国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以及成语故事 摘要: 一、引言:介绍中国历朝历代大事及成语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二、夏商周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大禹治水 2.商汤讨伐夏桀 3.周公辅成王 4.烽火戏诸侯 三、春秋战国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孙子兵法与孙膑庞涓的故事 4.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发展 四、秦汉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秦始皇统一六国 2.楚汉争霸 3.汉武帝开拓边疆 4.司马迁与《史记》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三国鼎立 2.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3.晋文公重耳流亡 4.南北朝分立 六、隋唐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隋文帝开创隋朝 2.唐朝盛世 3.玄奘取经 4.安史之乱 七、五代十国: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 2.周世宗柴荣改革 3.宋太祖赵匡胤立国 八、宋元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北宋、南宋的兴衰 2.岳飞抗金 3.元朝的建立与民族融合 4.文天祥抗元 九、明清时期:重大事件与成语故事 1.明朝建立与永乐盛世 2.清朝入关与康乾盛世 3.明代小说与戏剧的繁荣 4.红楼梦与儒林外史 十、结语:总结中国历朝历代大事及成语故事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中国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以及成语故事,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和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及成语故事,以期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大禹治水的事迹家喻户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为我国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商汤讨伐夏桀,使商朝走向繁荣。周公辅成王,为西周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劳。然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揭示了春秋时期国家政治斗争的残酷。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展现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幻。孙武、孙膑等军事家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兵家的智慧。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传教,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封建制度。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国家疆域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司马迁撰写了千古名著《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动荡的时期。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诸葛亮忠诚辅佐刘备,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佳话。晋文公重耳流亡的故事,展示了仁爱宽厚的品质。南北朝分立,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国家迅速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口诀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口诀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五 霸指的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和宋襄公;七雄则分别是齐、楚、晋、秦、宋、魏和赵。这些霸主和诸侯国家在中国古代历史 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兴衰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时代,中国分裂成了众多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然而,五霸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们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和 灵活的军事策略,使得自己的国家崛起并且成为当时的一流大国。他 们统一了一部分中国的领土,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首先,齐桓公是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内的统治,设立了各种官职,制定了法律和条例,提高了国 家治理的效率。齐国在他的领导下,扩大了国土,建设了强大的军队,成为当时的霸主。他的兴起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齐国自身的国力,也为 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楚庄王是楚国的君主,也是春秋时期重要的一位霸主。他奉行了 开放的政策,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和农业发展的举措。他积极吸收 外来文化和技术,使得楚国成为一个文化繁荣、商业繁荣的国家。楚 国的繁荣也对其他国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晋文公是晋国的君主,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有着卓越才干的霸主。他采用了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巩固了晋国的统治。他以智勇双

全著称,战胜了邻国的进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成功也激励了其他国家,促进了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秦穆公是秦国的君主,他是五霸之一,也是霸主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成果,继续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他加强了国内的统治,打破了一些封建家族的势力,推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政策。他还积极发展经济,加强了国家实力。在他的领导下,秦国崛起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宋襄公是宋国的君主,也是五霸之一。在他的统治下,宋国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他还通过外交手段,建立了一系列的联盟关系,保护了国家的利益。宋国在他的领导下繁荣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 除了五霸之外,春秋时期还出现了七雄。齐、楚、晋、秦、宋、魏和赵分别是当时的一流大国。而这七个国家的兴起与衰落也与他们的国策和统治者的才干密不可分。这份列表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和领导者的思想、战略和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起与衰落,给我们教育了一些宝贵的教训。首先,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大国,就必须有一位出色的领导者。这位领导者不仅要有种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还要有丰富的知识、杰出的领导才能和智慧。其次,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就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和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发展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保持竞争力。最后,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强大,就必须注重内外兼顾。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顺序具体情况介绍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顺序具体情况介绍 春秋五霸顺序 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3、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

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5、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具体介绍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和秦国有关的四字成语

和秦国有关的四字成语 秦朝以前不就是春秋和战国时代吗,那时候很多成语啊 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纸上谈兵负荆请罪 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呆若木鸡毛遂自荐上下其手买椟还珠狐假虎威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管鲍之交朝秦暮楚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尊王攘夷东施效颦减灶记完璧归赵图穷匕见 一鼓作气唇亡齿寒一字千金一言九鼎甚嚣尘上以邻为壑 兔死狗烹脱颖而出孟母择邻 秦晋之好、朝秦暮楚、秦失其鹿、秦楼楚馆、秦镜高悬、三户亡秦、秦庭之哭、秦筝赵瑟、秦欢晋爱、秦庭朗镜、谢馆秦楼、晨秦暮楚、秦树楚天、秦鬟妆镜、楚馆秦楼、秦女楚珠、暮楚朝秦、秦智虞愚、秦约晋盟、高悬秦镜、秦琼卖马、秦晋之匹、秦关百二。 一、朝秦暮楚释义: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译文:为了在四面危机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一些小国家)只能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二、三户亡秦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 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译文: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三、秦琼卖马释义:秦琼:人名。 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译文:秦琼卖马,伍子胥吹箫,古代以来的英雄,也曾经落魄过。 四、秦失其鹿释义:比喻失去统治地位。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历史教案)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历史教案)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

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春秋五霸"。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关于"齐桓公称霸"。建议教师首先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管辖的、、兵力、财力、物力等对比图。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quot;春秋五霸"。在讲到齐桓公称霸的条

春秋时期相关成语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穆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七种不同文化体系与军事力量,不同却又息息相关。分别为、齐、楚、燕、、、,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完毕。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成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说明夺权之心。 一鼓作气;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刿的精明筹划有很大关系。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

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场。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响,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庄公正想下令追击,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刿为什么这样指挥。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假设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成语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成语 1.淡黄子孙 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鮑之交 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

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 636 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指春秋彔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7.合纵连横 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车同轨、书同文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统一了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是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之一,大部分成语也是出自于这个时代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抱怨雪耻bào yuàn xuě chǐ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夷万乘之强国。”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不祥之兆bù xiáng zhī zhào 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 《战国策·秦策一》:“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汝之生,不祥之证。”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

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北宫婴儿běi gōng yīng ér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悲歌击筑bēi gē jī zhù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