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龙头中心小学--侯芳不知不觉,学们樊城区的课改之路已经走过了3年的时间,在这3年的时间里,面对课程改革,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3年来,我们在课改之路上行走着,思考着,收获着,快乐着。通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们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

当学习了陈道秀老师对自己在山东杜郎口课堂的精彩表现的描述,我们看到了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更让我在这节堂课中,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陈老师代表的是我们樊城区所有的课改人,陈老师出色的表现我们为之感到自豪与欣慰,但也留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回顾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课改的这八年来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与努力,我们不光有赞许,他们能做我们也能做,回顾我们这三年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课改方面做得可谓是可圈可点,我们一步步稳扎稳打。从课改的初期到现在的完善期,

我们可能现在没有达到杜郎口的光辉点,但是凭着我们全体师生及领导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激情,我们一定会走在课改的前列,我们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走出自己的特色。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师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具体的,真实的、感性的。所有我们要坚定观念主动去面对,去适应后期课改的需要。

一、步伐坚定有力,践行课改理念

走进了课改,与课改同行,我们不能说“不”,也不能避重就轻,我们只有迎着课改,思考着,改变着,步伐坚定地前进着……。

我们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消化着新课改的理念。重修教学常规,提出针对性要求。更新校本教研形式,提高实效性。建立校内研究共同体,集体备课基本改变了原来的针对单元进行的模式,而形成了以一节课的研究为出发点,向单元拓展,通过说课、上课、评课、拓展四个环节,理清教材,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提高了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

二、收获课改欢乐,我们与课改同成长

我们走进课改,在课改之路上一路追寻。3年来,我们的追寻有了不少的收获,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课改中收获了成长,品尝了课改带来的快乐。追求民主的课堂,让生命在课堂上相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没有民主平等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学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精选】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是一篇好的,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宁晋六中课改学习心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课改路上,你我同行。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 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汇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发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发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翼。“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三”是三个时间调控。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网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发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 预习所学,未雨绸缪。《礼记·中庸》:“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意思是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将语数外自学环节前置,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或当天的早自习进行预习。

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 龙头中心小学--侯芳不知不觉,学们樊城区的课改之路已经走过了3年的时间,在这3年的时间里,面对课程改革,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3年来,我们在课改之路上行走着,思考着,收获着,快乐着。通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们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 当学习了陈道秀老师对自己在山东杜郎口课堂的精彩表现的描述,我们看到了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更让我在这节堂课中,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陈老师代表的是我们樊城区所有的课改人,陈老师出色的表现我们为之感到自豪与欣慰,但也留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回顾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课改的这八年来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与努力,我们不光有赞许,他们能做我们也能做,回顾我们这三年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课改方面做得可谓是可圈可点,我们一步步稳扎稳打。从课改的初期到现在的完善期,

我们可能现在没有达到杜郎口的光辉点,但是凭着我们全体师生及领导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激情,我们一定会走在课改的前列,我们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走出自己的特色。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师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具体的,真实的、感性的。所有我们要坚定观念主动去面对,去适应后期课改的需要。 一、步伐坚定有力,践行课改理念 走进了课改,与课改同行,我们不能说“不”,也不能避重就轻,我们只有迎着课改,思考着,改变着,步伐坚定地前进着……。 我们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消化着新课改的理念。重修教学常规,提出针对性要求。更新校本教研形式,提高实效性。建立校内研究共同体,集体备课基本改变了原来的针对单元进行的模式,而形成了以一节课的研究为出发点,向单元拓展,通过说课、上课、评课、拓展四个环节,理清教材,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提高了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 二、收获课改欢乐,我们与课改同成长 我们走进课改,在课改之路上一路追寻。3年来,我们的追寻有了不少的收获,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课改中收获了成长,品尝了课改带来的快乐。追求民主的课堂,让生命在课堂上相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没有民主平等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学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宁晋六中课改学习心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课改路上,你我同行。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 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汇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发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发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添翼。“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三”是三个时间调控。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范文网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发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 预习所学,未雨绸缪。《礼记·中庸》:“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意思是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前预

2020年在教学生涯中,且行且思--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叙事.docx

在教学生涯中,且行且思--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叙事作为一名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回首自己成长的道路,从毕业开始自己闭门造车,照教案一句句地教,到后来根据教案的模式灵活地上课,看似教学游刃有余,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自己知道,如果没有教案,如果没有教参,一节课该怎么教,教给学生什么,仍是一片茫然。 一、清醒认识自我,紧跟课题研究步伐。 自己知道,我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缺乏处理文本的能力,有时我们并不知道教案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获得哪种知识或能力?我们往往考虑的是我们的环节设计是否教完了本节课,而学生得到了什么,没有一杆明确的称来称量。每次讲课的时候,我总是东拼西凑,将名家教学设计东拼西凑,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没有对教材自己的运用和理解,不能创新创造出新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有照本宣科与邯郸学步,教学设计迷失在教科书和自以为是的个人经验的丛林里。 以前,对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只是口号上的了解,如何操作还是一头雾水。现在,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我对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基于标准的教学强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引领作用,如果说传

统的教学主要考虑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的话,基于标准的教学则要求在考虑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考虑“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在实际工作中,加深理解不断提高。 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信息窗或这一单元的意图是什么?根据课程标准,要训练或提高学生的哪些知识点或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之后我用什么方法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这些能力。优先考虑这一教学评价会促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有效。准确、具体、适当的教学评价避免老师上课走过场,喋喋不休,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什么也抓不住。在设计了有效的教学评价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用哪些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顺利通过教学评价。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过程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结果的预测。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有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不仅理解了什么是基于目标的教学,也知道了如何制定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读熟、吃透新课标。在拿到一节新课内容时,首先对照新课标找一找与本课的训练点有关的语句。其次根据内容定位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本节课后我们将提升的学生的哪些知识和能

课改我们在路上

课改,我们在路上 课堂改革不是一件易事。并不是随意创一个模式就是课改,也并非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更不仅仅是老师们在教法上的一些改变。真正的课堂改革事关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是一种从观念到做法,从教法到学法,从课内到课外的全新变革。这两年的课堂历程,我们走得并不轻松,我们走过错路、弯路,我们也间怀疑过自己,但我们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当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未来的路途上,可能会犯错,可能有迷茫,但我们还将继续,因为我们已经用深深浅浅的足迹,诠释着教育创新和课堂改革之于学校、之于老师,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会一直在路上铿锵前行。 我们曾经的足迹 铁冲中学的课改革之路并不是帆风顺的,四年来我们经历了学习、改革、回到原点,再学习、再改革的不平凡的历程。 仿洋思,创模式,我们起步不易。2010年,学校秦卫校长带领着学校六个教研组长来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习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的关于课效课堂改革的报告,并现场观摩了刘校长的一堂语文课。学习归来,大家对洋思中学“理直气壮抓分数”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在这一名校著名论断的影响下,我们提出了“四步三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将课堂分成了四个步骤,即导、探、演、练。为了使这四个步骤都落到实处,这一模式特地安排了三个测试,让整堂课的知识点得到落实。看似缜密的课堂模式,在实施起来却是漏洞百出,先是课堂环节太多,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过分强调知识,学生能力提高不足;三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如此多问题的出现,我们的课改不得不回到原点,重新审视。 学课标,取真经,我们重新出发。重新思考的结果是我们否定了原先的课堂目标的“惟分数”论。2011年,正是中国课改的十周年,《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将眼光放到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上,我们课改的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前提开展课堂创新。学校让每个老师都认真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并将每堂课的教学都与三维目标结合。为了近距离去接触课改的成功学校,秦校长将2011年我校的中考素质教育奖金8000元,全部用于课改的学习,他带领学校的教研组长们深入许市中学进行为此两天的蹲点式学习,为了让他山之石,变成自已之美玉,大家在参观学习后认真思考,结合我校的课堂写心得。 请专家,指迷津,我们大胆突破。2011年下学期,我校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实践提出了“四环节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课堂的目标直指三维目标,将课堂中教法与学法统一为“体验式”,即老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学生的学中在体验中进行的。在我们课改的同时,五里堆中学的315模式在沩楚大地上已悄然走红。为了让我校课堂的改革不再走入误区,我们邀请宁乡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指点迷津。学校先后邀请了普教科的文跃华科长,县教研室的罗剑青、周灵芝两位老师,县资源中心的戴礼章校长一行六人等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课堂改革进行评价和指点。专家的肯定对于我们的课改是莫大的支持,我们大胆的将课改实验的重点放到了初三,我们要从初三开始实践我们对课堂的改革。四环节体验式实施以来,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得少了,更多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学生们也在体验中获得了快乐为。课堂换了样子,学生换了面貌,当然,教学质量也上了新的台阶,2012年中考,我校的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进入县前十名,获得历史性突破。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我一口气看完于慧娟老师写得《十年课改的深思与忧虑》,被里面精辟的话语所吸引:“要让基础有灵性”、“我们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制度的改革”、“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东西,更为深刻。”等等,也不由得梳理起自己的课改之路来。 回顾自己的课改之路,由完全不懂到今天的若有所悟,应该感谢两次培训。第一次培训是全诸城市组织的暑期新课标研读考试。记得那个暑期的培训日子里,我是第一次真正跟新课标接触,薄薄的一本小书,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及时指导了我后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次培训就是去年的省研修。《对话新课标》,让我知道了由“两基”变为了“四基”。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谈创造性,思想方法一点儿没有是不行的!”康教授的《我们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课例》,让我体会到了“谁再来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听懂他的方法了吗,区别在哪里?”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才行。赵国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的三番五次的修改,以及后面的计算、概念等课型,让我体验到了“磨课”的魅力,观课的好处。每一期的课程简报,读来更加豁然开朗,里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加鼓舞着我,随笔感言也多了起来,反思的习惯也渐渐养成。更有最后的“磨课”环节,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自发地、自觉地、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磨课中的各个环节。 反思去年的省研修,我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变化。家庭作业布置注重层次性,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上课注意让学生学得有趣,觉得数学好玩,这一切都是省研修给我“洗脑”的成果。 今天第二次省研修又开始了,相信我会收获更多。我期待着每一次研修的到来。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 发表时间:2016-05-16T13:20:31.6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作者:陈青卉[导读] 四川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我认为学生有实效的学习就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从而来获得知识。(四川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遂宁 629000)我认为学生有实效的学习就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从而来获得知识。这比老师强加于自己获得的知识肯定愉快且持久很多。所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嘴、动脑,减少老师一言堂的时间,增加孩子们的“百花齐放”的机会,就是我课改的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课堂的模式 一、分组及合作管理 (一)小组合作管理初始阶段:(前两学月)为了让全班孩子充分“动”起来,把全班56个学生分成14个小组,每组4人。在分组时充分兼顾每位学生特点,让每个组中人员搭配合理。每人各司其职:一名组长(成绩最好,负责检查各科书面作业,负责课文抽背),一名纪律管理员(负责提醒其他3人的课堂纪律),一名清洁监管员,一名收发作业员。每天学生一到校就由班长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加分。从早读,两操,纪律,清洁,桌椅安放等方面严格评价。同时,每位任课老师每节课也会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合作情况、纪律清洁情况打分,每天下午放学前各小组评比,每天评出4个优胜小组。组员每人盖小红花一朵。10朵小红花换表扬信一张,10张表扬信换一个奖品。被扣分的组,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去帮助或批评被扣分的同学,让他改正并提醒以后不要再犯错。每周五再对各小组一周的表现累计总结,并在优秀组评价表上盖一个“奖”字,期末优秀组每人都表扬并颁发奖状。前两个月,同学们都很出色地遵守各种班规、校规,班风学风比上期有明显的改观,我的合作管理初现成效。 (二)小组合作提升阶段:(第三个月)我为了让各组更精诚团结、更有目标。于是,各组由老师重新任命本组中最优秀的一位孩子任小组长,每组组员由小组长自己挑选。让他们自己一同商量给自己组取个有意思的组名,制定出小组约定,他们从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书写漂亮等方面来制定。再找出两个到三个竞争组,从上课积极回答、认真守纪,书写漂亮、每次组内考试成绩几个方面赶超他们,这样一来孩子们组内特别团结,小组间竞争十分明显。如黄柯涵为组长的组,他们的组名“龙凤组”,小组约定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美,多举手,善于思考,成绩好。他们的竞争组是“友爱组”、“科学组”、“必胜组”。每个组的任何同学都怕在任何时候扣分,学风班风都改变很大。几乎达到了学生自己管学生的效果。纪律清洁特别好,每天教室不需要人扫地,老师只在放学的时候检查各组清洁然后加分减分就行,学生在中午下午放学离开前都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下收拾干净,哪怕是很细小的垃圾都会捡走。然后把小椅子放进桌子下面,整个教室特别整洁漂亮。 (三)、小组合作强化阶段:(第四个月)孩子们已经具备自己管自己的能力和习惯了,为了孩子们学习成绩更进一步提高,我效仿学校老师之间的师徒结对帮扶的办法,在班上选出有特长的学生当小老师。分别从书写好,遵守纪律,坐姿端正,爱回答,作文好,爱看书等不同方面选优秀的同学任老师,其他同学主动去拜师学艺。小老师随时给自己的徒弟做榜样,徒弟们要用心向老师请教。贺旭同学书写是班上最漂亮的,她当小老师后,每天中午都把自己的徒弟叫到身边很耐心地给他们示范,并手把手地教她的组员写字。其他师徒结对也有收获,班上的书写几乎都很漂亮,孩子们回答越来越积极主动。有个胆怯的女生拜了特爱回答且声音响亮地蒲洋为师后,每一节课都会主动回答,每次回答问题后都会朝蒲洋自豪地微笑。有几个学生的进步甚至赶超了他的小老师。 二、教学方面的合作 四册语文教学重点在识字写字上,为了让学生有新奇感,让学生充分当学习主人。每天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中生字,小组四个孩子围在一起先相互教认生字。 另外,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把一篇课文梳理成几个问题。把每个问题出示在课件中,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想办法讨论完成每个问题,讨论15分钟左右后各小组汇报交流。同时,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作适当的增补,点评。(为了找到正确答案,孩子们会主动把课文很细致地读熟,书本知识学得牢固多了)。慢慢地,主动交流的学生明显增多,回答问题时嗓门都提得高高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从容。如教学《最大的书》一文时,我最后提了一个问题“这本最大的书到底是本怎样的书呀?”学生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书”、“独一无二的书”、“知识渊博的书”、“奥妙无穷的书”等等。几乎说出了十多个很恰当的四字词语。作为老师的我一时半会还想不到这么多词,真佩服我的小学二年级的娃娃了!这种闪光的课堂难道不是我追求的吗? 三、作业设计上的突破 本期,我更注重孩子课外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有机整合。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找一个相应主题的绘本故事给孩子讲。如学完动手动脑为主题的一单元课文后,我给孩子们讲了《发明家奇奇兔》的故事,然后布置学生去画或者去写一个自己最想的发明。结果,至少有40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奇思妙想的发明。孩子们不但画得美,而且把自己的发明过程,使用方法介绍得一清二楚。我想,如果我的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对发明创造的浓厚兴趣,保持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将来,他们离真正的发明家还会远吗? 另外,我在作业方面也作了大胆地改革。没有任何抄写类的作业,每课作业分三类:1、必做题,课文中最基础的字词上的听写。好词佳段的背诵积累。2、拓展题,先把课文有感情地讲给家长听,然后续编故事。编的故事不要求长短,只要把故事写完整就行。3、选做题,一般是课文知识的延伸提高,有条件的同学或者学习轻松的孩子选做。 总之,我在小组合作管理、合作学习上是月月有明细目标,月月有提升。孩子们学习习惯上、学习兴趣上,学习成绩上,收获都很大。看到孩子和家长们满意的笑脸,我自豪地说:“我们班的合作课堂是成功的!”我有理由相信,我将迈出坚实的脚步,行进在课改的路上!

且行且思,做智慧型班主任

且行且思,做智慧型班主任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三班班主任***。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就是谈一谈我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感悟: 一、打开学生心结,才能治标又治本。 由于原八三班班主任张芳老师轮岗,我接替了八三班的班主任工作,张老师对待学生有热情,有爱心,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张老师。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们的思想上很难接受,导致那一段时间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提不起精神,同时对我这个“后爸”的管理也是能应付就应付,根本不放在心上。针对这种现象,我召开了一次班会,班会的主题就是:成长的路上,我们如何面对离别。首先我从自身出发说起: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就是十二中的一颗螺丝钉,上学期朱礼艳老师到十三中轮岗,我接了八五班的班主任,数学孙妍老师生孩子休产假,我接了八五班的数学,张芳老师轮岗,我接了八三班的班主任,四班丁卫平老师轮岗,我又接了八四班的数学。同学们听到这都笑了。然后我又说道,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我们无法预料到也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说这次张老师到其他学校轮岗走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张老师轮岗走了英语我们就不学了呢?都不是。我相信你们不是第一次面对离别,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没有一位同学想下次张老师来学校看望我们的时候发现我们班人心散了,英语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加倍努力学习,让张老师在轮岗学校能安心工作,将我们更好的一面展现给张老师。通过这次班会,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也让孩子们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培养负责任的班委,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 每周三是我们学校教职工集中学习的时间,而初中的学生则在班级里上自习。但是通过我的了解,存在一部分孩子上课说话,捣乱自习课纪律的情况,因此我将每周三下午第四节的自习课改为班会课,由班长负责召开,其他班委共同协助。班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并解决班级这周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班

快乐行走在网络教研的路上

---------------------------------------------------------------最新资料推荐------------------------------------------------------ 快乐行走在网络教研的路上 快乐行走在网络教研的路上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网络教研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把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吸引到一起,携手并肩,在学习和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里,共同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共同享受着我参与我收获的幸福之旅。 人人皆知: 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换回来是两种思想,网络教研给我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共享思想的平台。 让我们在彼此的实践与思考中收获了很多,使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促进了各自专业化化水平的提高。 我相信,这样的研究,会使我们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为学校教研室的一员,深深感受到网络教研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教研达到了常规教研无法比拟的方便、快捷、整合与开放,教研活动的功能与效率得到了提升。 回想以往每月一次的检查,我们教务处要抽出一部分精干人员组成检查团,短则一天,长至两天,真是费时费力费神。 检查完也不能把信息及时反馈,作用不大。 有了网络教研这个平台,我们作为管理者检查更便捷快速,足不出户可以随时检查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情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运用情况一目了然,随时进行督促,避免了老师平时不 1/ 8

备课,临时补教案现象的发生。 大大激发了老师参与的热情,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 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课堂,发现新问题,集思广益找出解决办法,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 我校开展网络教研以来,最大的变化是老师们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成了上网查阅、回复留言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教研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 大家没有现实评课中的不痛不痒的应付。 这里,只有对课的真实看法,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开诚布公的帮助。 在这种交流、碰撞、反思的过程循环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资源;去年冬学段,在我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网络教研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虽然对于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来说,参加网络教研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何充分发挥因特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 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对于每个参与教师来说算得上收获颇丰: 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了很多东西,教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幸福地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幸福地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曾几何时,“误尽苍生是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悲哀和困惑;而语文课程改革如一股春潮,给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面对新课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对新课改理念下的终身学习观、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初步理解,也带着一丝忐忑和不安,走进了课改的新课堂。 一、课标导航,走进阅读天地 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来之不易,哪一个参加课改的老师没有走过一段艰难转变的历程,没有经历过一个“学习—实践—思考”的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 1、预习是阅读的基石 预习环节:即贯彻新课标中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己依靠工具书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绝不越俎代庖。例如对课文生字词的查阅、理解,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以及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补充。一组同学会在课前就在黑板上板书好生字词,分工讲解字的音、形、义,他们会用双色笔来区分形近字,会故意写错,让同学们辨识错别字。在介绍作家与背景时,会尽删支冗,择其精要。学生的主动预习,亲自参与的收效就是:很多同学的粉笔字越来越美观、口头表达越来越流利。 预习环节更重要的作用是:使问题前置,问题就是学习的“抓手”,有的放矢,才能学有所获。目前我们学校实行了“导学案”的预习方式,“导学案”由各年级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工完成,“导学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如学习八年级下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先期布置学生课下阅读《草房子》,领略曹先生精致、纯美的文学风格。(链接课件)预习学案将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设计三个问题:①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②品析语言:杜小康是一个_______。③赏析细节: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虽然《孤独之旅》只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中锤炼的却是课标要求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琅琅书声流淌美的情韵 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阅读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拘一格的。 ①质疑互动的跳读。精当的问题设计是阅读文章的钥匙,问题应有序、有趣、有效。(链接《荷叶母亲》) ②精彩片段的赏读。养成学生朗读的习惯,是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学生的读或读得不充分,那么,无论教师怎样去讲,即使

课改路上追梦前行

课改路上追梦前行 怀揣着虚心求教潜心学习的心,5月26日,xxx初中一行31人走进了xx中学,开始了“探寻深化课改之路”的新航程。我们听了七八年级的两节常态导学案课堂,涉及语、数、外、科、政社和音体美等全部学科,课间参观了七年级的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听课之后,老师们分学科与xx中学各学科备课组长就各自关注的课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下午,孔xx副校长作《做幸福路上的行者》课改报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袁浦中学的课改情况。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行程紧凑、收获颇丰,袁浦中学坚定践行课改的决心、极具创意的评价体系和深厚浓郁的“五行”文化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们。 绝知此事要躬行 ——xx人是改革路上坚定践行者 xx市xx中学创建于1968年8月,是xx西郊的一所农村初中,原址为xxx湖,1988年9月搬迁至现址xx街1号。学校设有22个班级、在校学生738人,全校教职工为84人。xx中学是xx区课改实验学校,学校自20xx年起开始实施课改,短短两年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浦中学的课改,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是课堂文化的改变。袁浦中学进一步把小组建设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并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氛围。乘课改东风,应时代潮流,构新型文化,xx中学——又一颗冉冉升起的“课改之星”。 廖校长介绍说:“三年前xx中学是典型的xx区落后学校,地处农村,

环境偏僻,大批学生流向城区,根本留不住好教师,我们也是‘穷则思变’。当初,学校投入25万元用于改革起步,从参观学习到专家报告,从顶层设计到改革尝试,从诊断评估到制度完善,从践行课改到深入探究,花费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经历过阵痛,尝到过滋味,走过一段艰辛曲折的道路,但学校对于课改的决心和信心始终未有丝毫动摇。”xx中学改革两年来面貌变化之大得益于与杭十五中建立起来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和以这种“捆绑式”的结对为依托的教育改革。 “我们的改革不应该叫‘课改’而应该叫‘教改’。”这是孔校长讲座的开场白。实事求是的说,袁浦的课改就模式而言大体跟我们差不多,即“昆铜模式”、“导学案课堂”,但就“改革”而言,我们会发现xx中学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上,更多的体现在教育管理、评价模式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在教师队伍层面,完善各项制度,实施竞聘上岗和双向选聘改革,突出教师团队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在学生层面,实施导学案课堂和“一三一”评价机制,创设各种锻炼平台,让学生有展示露脸的机会;极具特色的“五行”校园文化和极富魅力的班级小组文化更是让改革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正是这种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造就今天的袁浦中学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浓郁的文化,教师团结和谐、学生阳光自信,极具特色的校园氛围。 袁浦中学是改革路上坚定的践行者,现阶段课改课题《合作导学课堂学习范式的实践研究》再一次推动全校教师课改路上追梦前行。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教育论文

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教育论文 一、构建课改新理念,践行模式新做法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深思,如何能结合本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厌 学现象比较严重的实际,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探索 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我校教学领导多次深入教师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座 谈调研,与骨干教师一起分析、缜密思考,达成共识,提出了“一三五”教学策略。即一个 主题: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三个环节:预习指导、精讲点拨、课堂达标; 五个步骤: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交流预习—引导探究,小组展示—精讲点拨,质 疑释疑—小结提升,达标检测。并自行编制了与之配套的教学案,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 评价标准。成立了课改工作室,完善了电子教案备课制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解决,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交流、沟通、合作、整合 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竞争意识与独立钻研的精神。学校将课题立项研究、主题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有机整合到一起,并通过课的形式展示和评价,发现好 的做法,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 灵魂。我校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加强小组文化建设,本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分工、目标等,以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打 造向心力,这个过程不需要教师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组长培训,建立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 评比机制,这一点尤为重要。“四人合作”小组学习的新模式彻底颠覆了我校原有的旧格局。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强制灌输变为弹性浸润,教学态度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参与,教学角 色由高高在上变为平等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方法由死记硬背到巧思妙解,学习 方式由单骑闯关到合作探究,学习效果由一枝独秀到百花争春。 二、形成文化新特色,彰显课改新成果 一所学校的环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位师生的信念,具有潜在的巨大教育功效。一 个好的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学生可以从好的环 境中顺利习得知识和受到感染。为了使课改实施更加顺利,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外“成功路”两侧设有标语牌;各教学班安装了多媒体系统;建设校园文化橱窗,用优秀学生和教师的事迹感染身边的人,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荣 的理念,让榜样引领我们前进。2021年9月我校成功承办了大安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并荣获了白城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回顾课改前,我校学生流失严重,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两极分化特别突出。2021级学生在入学时,小学排名前百名的学生仅有15人来我校就读,并且没有高分生。教 师也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经过了三年的努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教学质量逐 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不受重视的学生表现出让人惊讶的能力,以前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被学生讲解得清清楚楚,以前上课就睡觉的学生也开始拿起书

行走在音乐教学的路上

行走在音乐教学的路上 发表时间:2014-03-04T10:45:53.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刘瑞宁 [导读] 音乐课上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但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 ◆刘瑞宁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256300 岁月匆匆,自98年到现在,做了十多年的音乐教师,一直担任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年音乐学科一直在“课改”,到底音乐课应该怎样上呢?针对音乐课上的各种问题,加之自己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一支粉笔的妙用 音乐课上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但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对老师来说,教学生学音乐知识也是很头疼的事情。可音乐知识是学好歌曲的基础,不能省略。思来想去,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做到愿意学习。对于“音符时值”的学习,我用心思考,决定用粉笔来做道具。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听完歌曲后我说:“同学们,这么好听的歌曲是用各种音符组成的,可你知道音符是有长短的,不同的音符才编创出了美妙的旋律。那么,不同的音符到底唱多长呢?”这时候我拿起了一只粉笔说:我们把这支粉笔看做是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就是光一个单纯的音,既然是一个音我们就把它唱作一拍。记住老师自己编创的口诀:“四四方方一个人。”四分音符就这样讲出来了,学生很有兴趣地聆听,我更有激情地讲起了八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一条线,我把这条线看做是一把刀。”我拿起了粉笔说:“同学们看,四分音符就是完整的一支粉笔,现在我们把它变成八分音符,八分音符下面的线我们把它看成一把刀,我们用这把刀把这只粉笔从中间切断,切去了一半还剩多少?”我边说边演示,把粉笔从中间掰断。学生们回答:“还剩一半”,那八分音符应该唱多少呢?学生大声自信地回答:“半拍”!我高兴地舒了口气,八分音符又解决了。接下来讲的是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一条线,十六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两条线。一条线看做是一把刀,两条线看做是两把刀。”我另外拿起了一支粉笔接着说:“第一把刀我们把它从中间切断,变成了一半,第二把刀我们再把这一半从中间切断,同学们说现在还剩多少?十六分音符时值是多少呢?”我同样把粉笔掰成两半,又把这半截粉笔掰成两半,孩子们的回答可想而知。接下来的三十二分音符我都是让学生自己上台用粉笔展现给大家的,学习得津津有味。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意外。 二、“流动”的领先奖 课改以来,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措施,自从用上了音乐评价栏,每次上课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因为评价栏的作用使小组合作意识增强了,使学生更懂得了团结的力量。今天在三年级的音乐课上,就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因为是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了回家练习吹奏《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的任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学生练习,其主要的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上,我试着让学生摸孔吹奏《嘀哩嘀哩》时,学生竟然强烈要求直接吹奏歌曲!试吹之后,没想到孩子们不仅指法正确、节奏准确,吹奏得还很熟练,我沉浸在“意外”的状态中。看着我惊呆的样子,学生们哈哈大笑,原来歌曲吹奏结束了。我回过神来,对孩子们两天的训练我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和肯定,我决定在音乐评价栏的竖笛一项中给每个组都加上一颗闪耀的“竖笛之星”。正在这时,一向我认为纪律最好的学生张舒洁站了起来,她说:“刘老师,你认为我们吹奏的《嘀哩嘀哩》怎么样?”“很好啊,我正要给全班每个组加上一颗‘竖笛之星’呢。”张舒洁接着说:“我认为我们每个组都得上一颗‘竖笛之星’,只是代表了我们每个小组的努力,我想用个能够体现我们班级的奖励。”她的这个想法真好,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啊,纪律红旗、卫生红旗不是流动的吗?音乐课堂中同样可以设计一个能体现优越于其他班级的奖励,我提笔在评价栏中用力地写下了“领先”二字,并在下面标记了一个小太阳。我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以后我会根据每个班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新的评价,那就是‘领先’奖。我们用太阳来表示,希望每个同学都像小太阳一样绽放光彩,让团结的力量使我们的班级光芒四射、充满温暖吧!”学生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知道那是他们最最自豪的笑容…… 三、请把你的“小录音机”关闭 一年级的几节课,感觉孩子的纪律越来越差了,基本内容没有掌握多少,我嗓子却累得够呛。在1·3的课堂上,我请全体学生起立,随着录音复习以前的舞蹈律动,没想到孩子们有乱跳的、有趁机胡闹的、还有打闹的,那局面我直接制止不了,不知所措。我着急地大喊:“叨——唻——咪!”想快速让学生安静下来,但是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孩子沉浸在胡闹的状态中。我又唱起了“小手小手放好,小嘴小嘴闭牢……”可还是不管用。我声嘶力竭地喊着“安静——安静——”,可是没有一个同学听我的,可怜自己的嗓子。 怎么办呢?突然,我急中生智,赶紧快步走到录音机旁“咔喳”关上了录音机。没有了声音,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刚才能够听到录音机中的音乐吗?”孙博鐶说:“不能。” 我接着说:“为什么?”孙博鐶说:“因为我们的声音太吵了,把录音机的声音都盖住了。”借此机会我语重深长地说:“孩子们,我们只有一个录音机,而你们每张小嘴就像一个‘小录音机’,我们班这么多的‘小录音机’都打开,就肯定听不到录音机中放的音乐了。下面请把你们的‘小录音机’关上,先关闭你们的声音好吗?”听了我的话,没想到学生们都安静了,有的闭上了小嘴巴,有的用手捂住小嘴巴,还有的生怕自己的声音会不小心溜出来一样。终于安静下来了,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通过这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课堂上想象不到的突发事件,我们不仅应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有教育机智见机而行的能力。 在我们的工作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惑,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祝愿孩子们的心灵在音乐中沐浴春风!

且行且思 让步子走得踏实些

且行且思让步子走得踏实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去年这个时候,在我校举行了第一次课改现场会,当时我们的曾校长和钟起评主任围绕课改分别作了《在路上》《行走,不停的行走》两个讲座。今天我受学校的委托,非常荣幸在这儿再次就课改工作与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把我的讲座定为《且行且思让步子走得踏实些》,这也是我们这一年来在课改探索中最深的感悟。 课改历程回顾 我们所熟悉的语文课堂里总有些异样的音符:教师常常追求精细、周密、深挖,循着教的思路,精细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永远无法猜透下一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细致缜密的教学环节,剥夺着学生的听说读写时间,束缚着学生的手脚,甚至禁锢着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如何来克服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开辟出语文教学一片新的天空呢?带着思考, 2013年的9月,我们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傲游书海,远赴山东、吉安等地,一番调查、分析、研究之后,我们便开启了“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的课改之旅。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从一味模仿杜郎口,到建立“344”课堂模式,走到了今天的完善课型阶段。期间我们探索出小组建设方法,形成了小组评价与激励机制,规范了学生的展示语言,编写出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导学案、探讨了语文多种课型的课堂模式……同时,也经历了教师怀疑,课堂无所适从,学生自主学习不给力、小组交流混乱、展示不丰富、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等等问题,但到今天我们课改班的老师人人上课改,人人会上课改,学生乐在课改,受益于课改。这期间正是我们老师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因为有我们老师的付出,才使我校的课改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到了今天,下面就与大家一起交流我校这些年课改中的一些收获。 一.坚持课改不动摇 任何一项改革要取得成功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课改也必须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在课改的路上,一定会有怀疑,甚至会有退缩。课改初期,一切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小组建设形而上,预习不到位,自主学习抄《教材全解》,小组交流乱成一团,展示成优等生舞台……许多老师对课改产生了怀疑,于是“两手准备”:考核检查时上课改课,平时又上常规课,还美其名曰“课改考试两不误”;本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行走在路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行走在路上”。 首先,我想与各位分享一组图片。第一张,像不像下雪 告诉大家,这是2010年的6月10日,高考刚刚结束两天。在湖北某地的一所中学校园里,参加完考试的高三学生将积攒多年的教材、辅导资料通通撕碎,抛向天空。这些年轻人,选择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和自己寒窗苦读的时光告别。 再来看这张,这是2012年,地点是在陕西省。 下一张,这是去年,发生在河南。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份。“高考撕书”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媒体现象,几乎年年见诸报端。我看过一个报道,甚至将“高考撕书”称为一种惯例。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我想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读书,让我们的孩子如此之苦为什么读书,让我们的孩子要狠狠“撕碎”,抛之脑后 下面,我想用十分钟的时间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思考。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怎么了 时间要拉回到8年前,也就是2008年。虽然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出现撕书、吼楼这种极端的事件,但“厌学”、“逃学”的问题已经有些苗头。现在回想起来,学生逃避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我概括为纪律问题,主要表现有在课堂上随意说话、在课堂上随意乱动、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在课堂上故意扰乱其他同学学习、在课堂上损坏公物等。 第二种情形,我概括为参与问题,主要表现有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在课堂上听音乐、拒绝回答问题等。 第三种情形,我将之称为延伸性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将课堂上积累的负面情绪代入到课下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对作业不认真、对考试不重视等情况。这是课堂表现在课下学习活动中的延伸。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时的我十分迷茫。 2008年的9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终于迎来了改变的契机。在王局长的领导和教育办的支持下,我们学校正式启动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找到了学生“厌学”、“逃学”问题的症结,也终于找到了光明的教育之路。 现在回过头再分析,我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没有采取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当时采取的两种授课模式: 其一是传统型课堂授课模式。既将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配合以大量的课堂练习和频繁的随堂测验。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十分直观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求不高,且能充分保证教学进度,与应试教育的环境完美匹配。所以,看起来地位很难撼动。但是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他么学习方法机械,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影响了长远的思维能力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