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

【摘要】重症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尚无特效疗法。在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 临床资料

2005-2006年本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5例,其中,15例临床诊断为重型。

2 护理体会

2.1 发热期患者的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每4 h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若体温39℃以上,行物理降温,可用冰袋、冰块等,不易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后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

2.1.2 禁止大量应用退热药,以免体温骤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压,提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1.3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下降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是否发花,有无随体温下降而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2.2 低血压期患者的护理在发热期或热降后出现低血压期。

2.2.1 绝对卧床,严禁搬动,密切观察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防止血压波动。

2.2.2 迅速建立静脉给药途径。熟记药物配伍禁忌、理化性质、排泄特点,计划分配输入。危重患者实行CVP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唇、指甲乏氧状态。严防肺水肿、脑水肿。注意患者静脉充盈情况。低血容量休克时采取保暖、输液,迅速扩容。

2.2.3 密切观察患者尿量,防止肾衰发生。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补液根据。

2.3 少尿期患者的护理

2.3.1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把住液体入量关,每日静脉补液要有计划,避免短时期内输入过多液体,静脉给药速度应以3~4滴/min为宜。应用利尿药物过程中,密切注意利尿反应,若用药后3 h内尿量达60~100ml/h,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如用药后无尿,提示肾功能损害严重,可应用导泻剂。对病情严重及体弱者,可分次使用,同时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质,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呼吸情况变化。

2.3.2 给予患者高热量、低蛋白、低钾饮食。控制体内蛋白质分解,减轻氮质血症。

2.3.3 密切观察高血钾及颅内高压前驱症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肢体肌

肉麻木、软瘫、心率失常,应及时提示医生。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反应迟钝、结膜水肿、睡眠过长。此期易发生高血压,应指导患者勿剧烈咳嗽、突然站立、以免引起头痛剧烈、增加出血倾向。

2.3.4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皮肤感染及褥疮。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减少瘙痒。

2.4 多尿患者的护理

2.4.1 患者进入多尿期,基本上脱离危险期,但多尿致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应注意观察尿量、水及电解质平衡。饮食要加强营养,尽量鼓励患者多进含钾、高维生素、高蛋白流食。

2.4.2 多尿期部分患者体温有回升趋势,一般体温不超过38℃,此期护士应指导患者勿过早离床活动,以防消耗过多。

2.5 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此期患者应以休息为主,同时视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6 肠道出血及鼻衄的护理指导患者勿食过硬和带渣、刺激性食物。勿饮热饮料。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撸鼻。便血、呕血时防止离床发生意外。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大量肠道出血时,可遵医嘱输入新鲜血液。安慰患者不要恐惧,并进行床前守护。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 【摘要】重症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尚无特效疗法。在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 临床资料 2005-2006年本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5例,其中,15例临床诊断为重型。 2 护理体会 2.1 发热期患者的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每4 h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若体温39℃以上,行物理降温,可用冰袋、冰块等,不易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后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 2.1.2 禁止大量应用退热药,以免体温骤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压,提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1.3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下降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是否发花,有无随体温下降而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2.2 低血压期患者的护理在发热期或热降后出现低血压期。 2.2.1 绝对卧床,严禁搬动,密切观察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防止血压波动。 2.2.2 迅速建立静脉给药途径。熟记药物配伍禁忌、理化性质、排泄特点,计划分配输入。危重患者实行CVP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唇、指甲乏氧状态。严防肺水肿、脑水肿。注意患者静脉充盈情况。低血容量休克时采取保暖、输液,迅速扩容。 2.2.3 密切观察患者尿量,防止肾衰发生。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补液根据。 2.3 少尿期患者的护理 2.3.1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把住液体入量关,每日静脉补液要有计划,避免短时期内输入过多液体,静脉给药速度应以3~4滴/min为宜。应用利尿药物过程中,密切注意利尿反应,若用药后3 h内尿量达60~100ml/h,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如用药后无尿,提示肾功能损害严重,可应用导泻剂。对病情严重及体弱者,可分次使用,同时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质,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呼吸情况变化。 2.3.2 给予患者高热量、低蛋白、低钾饮食。控制体内蛋白质分解,减轻氮质血症。 2.3.3 密切观察高血钾及颅内高压前驱症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肢体肌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判断有无休克等表现。 2、观察充血、渗血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颜面部、颈部、胸腹部)、“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呕血、便血和皮肤瘀斑的情况等。 3、注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表现。 4、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了解各项检验结果,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 (1)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2)少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限制水的摄入。 (3)多尿期给予含钾丰富的饮食。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了解化验结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4、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5、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使其了解本病的各期经过及各期中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休息:按病情轻重继续休息 1-3 个月或更长时间。 3、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鼠类传染的食物及物品。 4、预防接种: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预防接种。 5、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宜用乙醇擦浴,药物降温也须慎用。 2、低血压休克期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和有无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3、少尿期严格控制输液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均匀输入液体。 4、多尿期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的表现。 5、严格控制输液量,24 小时内均匀输入液体,输入液体量是否合适可用以下指标衡量:收缩压达 90-100mmHg;脉压〉30mmHg;心率≤100 次/分;微循环障碍解除;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论文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论文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摘要]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其中轻型5例,中型3例,重型3例;并发肺炎1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抗感染、抗休克和血液透析治疗全部痊愈。笔者认为,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责任心在抢救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Nursingo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Abstract]11patientswith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wasadmittedtoourhospital,inwhich,5casesofmildtype,3casesofmoderate,and3casesof severe;complicatedbypneumoniain1case,acuteheartfailurein1case,anduppergastroint estinalhemorrhagein1case.Allpatientswerecuredafterantiinfection,antishockandhem odialysis.Itisindicatedthatthekeysare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toreducethecomplic ationsofEHF.ItplaysanimportantroleinsavingsuchpatientsasEHFtopossessnursingexper iences,operatingskillandresponsibilities. [Keywords]epidemichemorrhagicfever;complication;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1998年10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 第一篇: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 一、案例介绍:患者李XX,男,63岁。患者于4月4号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咳嗽,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在当地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好转不明显,且于4月7号出现大小便失禁,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于4月8号以“发热待查”收入感染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起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有失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史:1995年患有败血症,有长期抽烟、饮酒史。体格检查:T37.8℃,P108次/分,R 21次/分,BP95/48mmHg,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啰音及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 2性。请我科会诊后转入我科。体格检查可见右侧颈部见一5×5cm皮下血肿,面部皮肤及胸部皮肤潮红,眼睑充血,无尿。行机械通气,床边CVVH,升血压,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于4月13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阳性结果:淋巴细胞16.5%,异型淋巴细胞13.5% ,白细胞32.42* 10^9/L, 红细胞数 6.25*10^12/L, 血小板数18.0 *10^9/L ,血红蛋白192.0g/L, 尿镜检细菌计数36.30 /μL, 葡萄糖 +, 隐血 3+,胆红素阴性,尿蛋白2+,红细胞3178.1/μL,尿比重1.014。 二、诊断:出血热 三、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发热四天 2、血生化检查:异型淋巴细胞13.50% 四、入院后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按传染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按昆虫隔离,隔离期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在毒血症期,患者血、尿可有病毒,具有传染性,应予消毒。 (三)健康教育: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以减少并发症发生,进入恢复期后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2、饮食指导: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少尿期给予低蛋白、低钾、低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病人口渴时可多次少量饮水。 (2)多尿早期同少尿期的饮食。 (3)多尿后期给予含钾、含钠丰富的食物,肾功能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饮食。 (4)恢复期少食多餐、营养丰富、防止暴饮暴食。 (四)口腔护理。 (五)观察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皮肤出血,有无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警惕DIC发生。 (六)发热期护理。 1、按发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禁用退热药物及酒精擦浴,以免进一步引起血管的扩张。 (七)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1、专人守护,随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直至稳定。 2、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3、氧气吸入。 4、准确记录出入量,通过尿量可以了解休克纠正情况。 5、早期、快速适量补液。对年老体弱及原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应防肺水肿及心衰。 6、如有皮肤粘膜及各腔道出血,应协助医生及时送验标本,以便了解有无DIC发生。 (八)少尿期护理。 1、此期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入量。 2、应量出每日入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400~700ml液体。 3、注意观察、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及继发感染征等表现。 4、发生尿毒症昏迷时,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5、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30滴,防止肺水肿。 (九)多尿期护理 1、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此期一般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ml,甚至高达15000ml,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可因失水、低钾、低钠再度休克。 2、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十)恢复期注意休息,逐步恢复劳动。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有关。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艾滋病期常并发机会性感染有关。 (四)恐惧与艾滋病预后不良、疾病折磨、担心受到歧视有关。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病程长,症状重,病情复杂多病,病死率高,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护理质量对本病的转归有着重要影响。现根据临床实践,将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 发热期护理 1.1 患者往往在本期出现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倾向,特别在发热末期,活动量增加可导致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为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应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增强其信心并取得其合作。 1.2 高热患者可给予头部冷敷,避免急剧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及随便服用解热药,以免打乱热型给诊断带来困难及加重皮肤出血。同时,体温骤降常可使低血压期提前及症状加重。 1.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尿量的变化及休克前期症状。一般每日测体温、脉搏、血压4~6次,每24 h总结尿量。在发热末期,即第4~6天,尤其在体温下降时,应特别提高警惕,每30 min~1 h测脉搏、血压1次,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如发生收缩压低于90 mm Hg,脉压差小于30 mm Hg,脉搏在100次/min以上,尿量每小时少于25 ml,患者表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注意皮肤出血情况及排泄物、呕吐物的量、性质及颜色的改变。尽量减少因治疗、护理不当导致出血,如产血压时,袖带不可压迫太久,在不影响治疗及药物作用的情况下,将注射时间尽量集中,减少注射、穿刺次数,并注意更换部位,做到有计划地使用和保护血管。 1.4 呕吐不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之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2 低血压期的护理 根据本期病理特点,治疗原则是迅速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尽量逆转休克,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护理工作应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1 保证静脉通道畅通,以达到多量、快速输入液体,要求100滴/min以上。 2.2 密切观察收缩压、脉压差、脉搏、尿量及皮肤温、湿度、颜色的变化及颈外静脉的充盈度(有条件者测中心静脉压)。以解决输液速度。如果收缩压低于90 mm Hg,脉压差小于30 mm Hg,脉搏100次/min以上,尿量每小时少于25 ml,患者皮肤苍白、发绀或出现斑状阴影,四肢皮肤湿冷,颈静脉充盈不良(中心静脉压10 mm Hg以下),则输液速度应快,必要时可直接静脉推注或两条静脉同时输入。但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是多脏器损害,有时往往低血压期、少尿期同时发生,因此在多量、快速输液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尿量情况。若连续输平衡盐液后,血压、脉压、脉搏、皮肤情况及颈静脉充盈度均明显改善,而尿量每小时仍在25 ml以下,则应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全年均可发病,但每年3-5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季节,多见于男性青年农民和工人。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4-46d,平均1-2周。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几期。 1.发热期 (1)发热: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达到39~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持续3~7d。 (2)全身中毒症状:突出的症状是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关节肌肉酸痛,并有明显肾区叩击痛。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人可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1)充血:颜面、颈、胸部明显充血潮红(三红)似醉酒貌。 2)出血:腋下和胸背部出血,呈搔抓样或条索状,眼结膜充血、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 3)球结膜水肿。 ⑷肾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表现,尿中可见膜状物。 2.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病程的第4~6天,一般持续1~3天,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重症病人出现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 3.少尿期:为本病的极期,发生于起病后的第5~8天,一般持续2~5天。临床以尿量<400ml为进入本期的标志,表现为 ⑴少尿或无尿。 ⑵尿毒症症状 ⑶代谢性酸中毒 ⑷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⑸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的表现。 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一般持续7~14天。尿量从500ml逐渐

增至3000ml以上。随着尿量增加,症状逐日减轻。 5.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到2000ml以下,精神和食欲好转,肾功能也逐渐恢复,但需1~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评估要点】 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居住地有无鼠类等。专科情况 ⑴发热类型及持续时间长短。 ⑵有无“三红”及“三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嗜睡、烦躁、血压下降及休克、少尿、球结膜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 ⑴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正常或偏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若继发感染则白细胞明显增高,血小板减少。 ⑵尿常规;可出现尿蛋白 ⑶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 ⑷血清抗体测定:出血热抗体阳性。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体液过多:与病变损害肾脏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广泛小血管损伤、DIC、出血等血浆外渗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有关。 4.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管壁损伤造成出血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急性肾衰竭、肺水肿和继发感染。 【护理措施】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2.进食清淡可口、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消除室内异味,每日通风1-2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5.加强巡视,早期发现低血压休克及出血先兆症状,如脉搏细弱,口唇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应立即配合抢救。 6.严格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及尿蛋白的变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少尿期病情最为凶险复杂。常导致肾衰竭而死亡。悉心的护理往往关系到治疗的成效,我院自2000~2008年共收治出血热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在32岁,通过我们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基础护理 1.1严格卧床休息:不论病情轻重,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活动,以免跌打损伤,诱发出血,且不宜搬动,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1.2预防感染:各种感染是出血热少尿期患者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复杂,感染本身及感染内毒素又可损伤肾脏,加重病情, 因此,做好基础护理十分必要。 1.2.1 保持患者衣被整洁,皮肤干燥清洁,少尿期患者皮肤水肿、抵抗力差,护理人员操作要求动作轻,严防推、拉、拖等不良动作,每日温水擦浴2次,重患者每2~4小时翻身拍背1次,同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 1.2.2 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做好口腔护理,是防止继发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次进食后,做口腔护理一次,漱口液根据病情可选用朵贝氏液,生理盐水或温开水,用棉球或棉签擦洗口腔,操作时动作要轻,严防擦伤或擦破口腔粘膜,引起出血或造成感染。因控制饮水量,口干者可用双层湿纱布复盖口唇,定时湿化纱布,口唇干燥时,用石蜡油涂抹。 1.2.3保持大便通畅:此期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严重增加,如排便用力过猛,可导致颅内出血,加重病情。可用导泻剂或清洁灌肠等方法,保持大便的通畅。 1.2.4保持病室安静卫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少尿期患者需要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因此少尿期患者最好应安置在单人或双人病房,患者的单位用物及病室地面每日应用0.5%928擦拭或拖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3~4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1~2次,每次30-40分钟。 2加强饮食管理

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观察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观察护理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于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管的广泛性损害,典型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与恢复期,可以出现越期或重叠现象。表现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功能损害为特征。要能积极救治出血热病人,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观察各期病变、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 流行性出血(简称EHF),是本地区的常见病,冬、春季发病较多,病人年龄在10~65岁之间,其中以青壮年男子发病率居多,而病情较重。2005年我院收住以门诊初诊为“重感发热原因检查”86例病人,经三日确诊,58例确患流行性出血热。本护理组人员加强对每个患者各期的认真观察治疗、护理,结果56例出血热患者全愈出院。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出血热患者,10岁~18岁4人;19~45岁44人;46岁~65岁12人,其中女性13例,住院时间最长的28天,最短的15天。 出血热的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管广泛受损伤而血管壁有脆性和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出血现象和肾脏损害。发热期轻者皮肤粘膜有出血点,重者出现皮肤粘膜广泛淤斑,常合并腔道大出血。一经感染出血热病毒,病程规律一般要经过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有的症状典型,分期明显病程较长,有的病程短,各期不典型,低血压休克期重叠,少尿期短1 ~2天就进入多尿和恢复期。不论是轻型重型,确诊为出血热住院治疗期间都要给予认真护理。早发现各期病变,及时对症处理,赢得治疗时间。 2 对出血热各临床分期观察及护理要点

出血热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出血热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出血热是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身体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作为一种较为危险的传染病,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尤为关键。在参与了一次有关出血热的健康教育课程后,我对出血热及其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出血热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因此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蚊虫叮咬,如安装纱窗、使用电蚊香等。此外,定期清理住所周围的积水点、垃圾桶等杂物也是防止蚊虫滋生的重要措施。同时,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造访高危地区或野外,可以有效减少接触蚊虫的机会。 其次,出血热疫情防控也需要依靠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合作。在疫情发生时,及时就医并接受合适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充分了解有关出血热的防治知识,保障他们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公共卫生机构的宣传和推广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热的传播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多角度思考,针对不同人 群进行不同的宣传方式。对于有一定医学背景的医学生、医务工 作者,可以通过举办疫情防控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医疗 护理专业技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年轻人、家庭儿童,可以通过动画、漫画等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对出血热等传染病的认知能力。 总之,对于出血热这类传染病,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发布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传染病的预 防意识和危害认知程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传播率和死亡率,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健康生态系统。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及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2000年9月~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0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0岁。住院时间1~30天, 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轻型162例,重型5例,分别并发肺炎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 其中伴急性左心衰0例。 1.2 结果临床经过抗病毒、抗渗出、抗出血、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疗法等治疗,除 1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 2 护理 2.1 发热期的护理 2.1.1 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耐心劝导患者,鼓励患者多进食物,少量多餐。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本病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则越重。因此,护士应随时注意体温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体温过高时,及时通知医生,并按高热 护理常规及时采取物理降温。以冰敷为主,不宜用酒精擦浴,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大 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导致休克。发热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此时定期测血压,以便及 早发现低血糖倾向,以利早期治疗。 2.1.2 由于发热期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损伤,眼周围组织及肾充血和水肿,临床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状。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减 轻疼痛。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由于毛细血管的损害表现为充血, 出血和渗出水肿征,患者可表现为醉酒貌和鼻出血、咯血、黑便和血尿。护士应严密观察患 者胃肠道的中毒症状与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注意观察尿量 及尿色等,及时留取尿标本送验,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 2.2.1 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时应有专人守护。患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严禁搬动。注意给患者保暖和氧气吸入,以防血压波动。准备抗休克有关药物与 器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2.2 密切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面色、皮肤的温湿度改变,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及脉 搏和尿量的变化。及早发现少尿倾向,为临床液体疗法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及时诊治肾功能 衰竭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2.3 少尿期的护理 2.3.1 尿期的主要表现是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症,严重者可使出血加重。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变化、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和呼吸的变化。注意观察尿的性质、尿量、颜色,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化验。准确记 录24小时出入量,入量=出量+500Ml。每日尿量<1000mL,每小时尿量<40mL时,及时通 知医生。 严格控制进液量,并以口服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及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及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等为主要特征。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 传染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 性损害,临床上的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为特征。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抢救。注意防治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及出血。如腔道出血引起 的继发性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可引起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临床上也 有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衰肺水肿等情况。我科近5年来收治了61例,治愈率达 98.3%,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共治疗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4岁。平均48岁。其中只有一例因出现肾衰又合并脑出血,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让病员居住单人病房或同病一室。每日常规消毒房间及房内所 有物品,将病员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倒入0.2%优氯静两小时后倒掉。病人的被褥每周暴晒1.2次,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并使空气流通,谢绝探视。 2.2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因本病主要是侵犯全身性广泛的小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高,损害心、脑、肾等。少活动减少出血倾向。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对血压的观察更为重要,发热期 应每2~4小时测血压1次,发热末期和低血压休克期每30分钟测量1次,或按需要随时测量,并做详细记录。观察是否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常规查血型、交叉配血,并做好输血准备;根据不同的出 血部位做相应处理,遵医嘱给予止血药;进行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 及药品;注射后需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 出入液量;少尿期严格控制入液量,每日入量为前1日出量加500~700ml;还应限制钠盐及钾盐的摄入,并给予低蛋白饮食;遵医嘱使用利尿药,并观察利尿效果,及时采血监测肾功 能和电解质;导泻患者应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 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烦躁、心率增快、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底湿啰音等,发现有 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后立即停止输液或控制输液速度,立即报告医生共同处理。患者取坐位或 半卧位,双下肢下垂,给予用30%~5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降 压等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4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以保证体内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准确给予抗炎、抗休克、止血等治疗,使之及时有效。并注意观察给药途径是否有渗出、漏出液等情况以防止药物对皮肤的损 害而加重病情。 2.5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病人高热量、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尿期 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少盐、低蛋白饮食,少吃含钾丰富的水果及食物。多尿期 应鼓励病人多进饮料,给予含钾丰富的水果及蔬菜,并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2.6多尿护理排尿次数增多,24小时尿量大于5000ml,水、电解质紊乱,肾小球滤过功能 减低。与肾功能逐渐恢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恢复较慢所致有关。经过护理与治疗达到腰痛 好转、尿量逐渐恢复正常,无肾脏继发感染,无电解质紊乱。可尽量多饮水,饮水为尿量的75%。恢复期可以出量与入量平衡为准。注意在水中或饮食中加10%氯化钾3~6g)逐渐增加 活动量并注意休息。密切注意离子紊乱的情况。因此期最易被忽视而导致死亡或病情转化。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疫鼠身上的螨的刺螫或鼠排泄物污染伤口 而感染,临床以突然起病、高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病情较重,常因休克、出血、肾 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在护理上必须抓住各期的主要环节,把好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与 感染“四关”,使病人脱险治愈,现就我科治愈的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谈谈有关护理体会。 1 病例来源 患者女,35岁,发热、头痛、腰痛7天,球结膜,颜面部、颈部、上胸部潮红充血,尿少、浅昏迷半日入院,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通过抗休克、抗病毒、止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治疗,病情稳定,住院15天后治愈出院。 患者男,19岁,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面部、颈部充血,尿少,3天入院,经抗炎、 抗休克、维持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后,恢复良好,住院11天后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应进行综合性的抢救措施,针对各期病理变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转化趋势,做到三早一就,把住休克,肾功能不全和大出血等三关,积极预防合并症,病情可渐趋好转,对降低病 死率有重要意义。 2.1隔离隔离是防止传染病再传播的重要手段,隔离期主要以急性症状消失为止,尤其是在 毒血症期,患者的血,排泄物中,可有病毒,具有传染性,应认真处理好病人的衣物及排泄物,病人的排泄物应予消毒。 2.2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由于病变损害心脏、肾脏血管、重要脏器,宜少活动待恢 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患者不可随意搬运,以免血压骤降导致休克。 2.3加强对病情观察一般病程在10天之内,病情变化快而危重,临床五期经过可以不典型 重叠或不完全,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度过危险期。 (1)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生命体征可极其敏感地反映器官机能的微小变化,故密切观察 这些变化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以及是否发生合并症等。(2)注意尿液及尿量的变化。及 时留取作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病程早期,可见尿液内有膜状物或絮状物,指示肾脏病理性损害,通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能及时了解尿液质与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及时发现高血容量综合症,指导治疗。(3)注意出血倾向。观察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是否增多和尿液、大便颜色的改变,要定期检测凝血时间,防止加重出血危险。 2.4临床各期的处理 2.4.1发热期(1)密切观察T、P、R、BP意识及出血程度等病理变化,详细记录。(2)如 有高热病人常规护理但应慎用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引起虚脱。(3)肾脏损伤致腰痛时, 可给热敷减轻疼痛。 2.4.2低血压休克期(1)由于全身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有 效循环血量减少,常引起血压下降,而致休克,应按休克病人常规护理。(2)注意消化道 及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出现呕血,便血及鼻衄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输血准备。 2.4.3少尿期护理(1)密切观察尿量、性状及皮肤粘膜及比重,应详细记录。(2)少尿期 应严格控制入水量,病人烦渴、口干,可少量多次喂水,一日量不能超过1000毫升。(3)

流行性出血热的几点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的几点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 严重损害及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短期的高热、出血、血压下降及严重的肾 功能损害。本病症状和体征甚为复杂,其经过亦较特殊。此病病程长症状极重,病死率高, 对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故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本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将 本病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个病期。护理工作协助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十分重要,延边地区是本病的流行地区,尤其东部高山地区较为广泛, 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凡在临床上遇到高热、头痛、呕吐、醉酒貌、腰痛蛋白尿、皮下有散在 的出血点,护理人员发现可疑之点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诊断。 现将成功的抢救过的一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病例:患者王× 42岁男,为公安局干警,2009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前四天出现头痛乏力,腹部不适,服用去痛片好转,病后第二天寒颤、高热、体温上升至39度以上、头昏、全身 肌肉及关节酸痛不能进食、伴有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溶物,心难受,夜间不能入睡。尿呈 浓茶色,曾用青霉素静点两天,症状不减,并出现视物模糊,故来我院就诊。 入院检查:体温37.9度、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6/60mmHg,意识清楚,精 神萎靡不振,呻吟不止,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软,可 有出血点,球结膜轻度水肿。颈软,肺呼吸音钝、心率规整、心音较弱,双侧大腿内侧有片 状瘀斑,双侧内外踝有散在的出血点,压之不褪色,腹平软,肝脾不大,生理发射存在,未 引出病理反射。 入院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4-17个,白细胞2-6个,管型++,透明管型+,血常规;白细胞47600/mm,红细胞530/mm3,二氧化碳结合力33.6%,尿素氮72.39%。 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重型)。 入院时候患者血压86/60mmHg,四肢发冷,软腭腋下有点片状出血,球结膜有轻度水肿, 肾功能损害,机体处于微循环障碍痉挛期阶段及并发弥慢型血管内凝血,立即以低分子右旋 糖酐500ml,甘露醇250ml静点,并用甲氧胺100mg低血压持续2天,于17日血压升至 122/80mmHg,休克期已过,进入少尿期,未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故控制补液量, 用利尿剂:氨茶碱0.5g,VC1g,静点和肌肉注射丙酸睾丸素50mg,18日血压升高至 160/100mmHg.出血倾向加重,给利尿剂仍无尿,为防止高颅压、内出血和水电解质紊乱,加用了甘露醇250ml,5%碳酸氢钠100ml,相应使用了降压药物,21日病程进入多尿期,精神 状态逐渐好转,经过31天的治疗,痊愈出院。 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整个病程:发热期、低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及各期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照顾全面,做好以下护理。 一、发热期护理 1、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消除病人恐惧情绪,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2、降温可给头部冷敷(避免急骤物理降温),也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或口 服阿司匹林,肌注安痛定等。 3、补充液体,快速输入液体,迅速达到扩容,输液速度达到100-120滴/分左右。给予足够 的水分,除静脉输液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总量不少于3000ml并注意观察尿量。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 会 【摘要】对1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配合医生治疗,并辅以相应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提示护理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 的关键。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情观察;护理出血热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现象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出血热大多数属动物源 性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本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常具备三大症状及五期经过。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易合并脑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感染等,故病死率较高。1995~2005年,我科共收治1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52岁。病情轻重不一,全组患者有典型

五期经过1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电解质紊乱4例,继发感染3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16例,治愈率达%。 2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要了解每个患者所处的病日和病期,再根据病期的临床特点严密仔细观察。特别是对发热已退,全身症状反而加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这往往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之一。因此现象常常是低血压休克期的前兆,所以对发热后期患者更应注意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量1次,要求测量准确,如脉压差>20mmHg提示休克先兆,要严密观察,并早期做好扩容等抗休克准备。 出入量的观察由于毛细血管损害,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肾衰竭,因此必须准确记录每日尿量。特别是每小时的尿量,以判断肾功能的情况,若尿量明显减少,出现少尿或尿闭,则表示病情进入少尿期,若病程的第9~14天左右,尿量回升到每日3000ml以上,则表示病情进入多尿期。记出入量时,必须使

肾综合征出血热37例护理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37例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救治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37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有针对性地护理对出血热患者 的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低血压休克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 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热、出血、球结膜水肿、休克、蛋白尿及急性肾功衰竭等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病人的病程呈五期经过,依次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及恢复期,重症病人可有二期或三期重叠现象,病情发展变化快。目前本病尚无 特异性病原治疗,采取综合疗法、预防性治疗。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经过积极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 将我们对出血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45岁;农民26例、城镇居民8例、野外作业人员3例;轻 型2例、中型27例、重型8例;住院23-45天,平均31天;经过治疗护理,全 部康复出院。 2护理 2.1发热期 2.1.1高热病人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给予头部冷敷或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但 不宜行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小血管损伤,物理降温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忌用大剂 量发汗退热剂,以防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2.1.2卧床休息至多尿后期,给予热量充足(不少于900卡/日)易消化的流 质或半流质饮食。对因恶心呕吐而难以进食者,应静脉滴注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以提供热量,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消耗,对抗外渗,预防低血容量,减少肾脏 损害。 2.1.3发热期病人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称为三痛。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 医嘱给予止痛剂。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 2.1.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脉压差、神志、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一 般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血压一次,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尤其在发热 末期体温下降时,应特别警惕低血压休克出现。注意观察皮肤出血情况及呕吐物、排泄物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2.2低血压休克期 2.2.1病人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供给足够热量。准 备与抗休克有关的药物及器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做好病 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密切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注意病人的脉压差、神志、呼吸、心率、尿量、面色和末梢循环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呕吐物、排泄物的 情况。 2.2.3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根本疗法,强调早期、快速、适量。休克早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