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鱼管理技术

春季养鱼管理技术

开春后,天气逐渐转暖,一年的养殖生产又要开始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生产是一年的基础。那么,在春季,怎样管理鱼塘?有那些技术环节需要注意呢?

开春以后,水温逐步回升,鱼类结束了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做好养鱼的开春管理,可以有效地把握全年渔业生产的主动权,从而达到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取得养鱼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基础准备工作。

首先要抓好物资准备。比如人工繁殖设备、常用药物、养鱼机械和工具以及肥料、饵料等。不能自繁鱼苗的渔场和养殖户,还应选好鱼苗繁殖单位,以便及早购回优质鱼苗,同时,还应该做好鱼池的清塘消毒等工作。

做好池塘清整,首先是要搞好池塘整修。要把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浅水塘改深水塘,条件较好的池塘也要整修,放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挖去过多的淤泥,只保留15-20厘米厚的淤泥,要修补倒塌的池坡池埂,整修进水口、排水口等设施。陡坡很容易倒塌,修补后的池坡应保持在1:2.5-3,池埂一般应加高到比正常年最高水位高出50厘米,并填平夯实;还要清除池塘四周杂物,铲除杂草,将杂草聚堆焚烧,彻底杀灭草籽和虫卵。

在放养鱼种前7-10天,用生石灰、清塘净、漂白粉等药物彻底清塘,特别是老池塘更要做好这项工作,在池底及池埂内坡处均匀泼洒药物彻底杀菌消毒。这项工作一定要认真做,不可马虎。

在药物的施用上,要按照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的用量,充分化水趁热泼洒;或者将池塘水位降到10-20厘米深度,每亩用生石灰60-80公斤,用水化开后泼洒。这样既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及野杂鱼、预防鱼病,还能增补池塘水中钙质的含量,有直接施肥的作用,有利于鱼类生长。

在用生石灰不方便的地方,或者急等池塘用的时候,可以改用漂白粉清塘。漂白粉杀灭野杂鱼类、病菌、寄生虫和各种敌害的效力不次于生石灰,而且用量少,省人力,毒性消失快,但是漂白粉消毒的效果受水中有机物质的影响很大,水肥、有机物质越多,效果就越差。另外,漂白粉改良土壤和肥水的作用也很小。

这是我们需要做好的第一项工作:基础准备工作。第二,做好鱼苗鱼种的投放。

就是要根据上一年的放养经验和池塘的肥水和饲料供应条件,以及饲养方式,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和鱼种搭配比例。要根据我们本地的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如果水旱草丰富,就应该主养草、鳊鱼,如果肥源充足,就可以主养鲢、鳙、白鲫、罗非鱼,螺、蚬多的地方,可以主养青鱼、鲤鱼。

具体说来,要考虑到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的混养、套养以及搭配比例问题。在同一口鱼塘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池塘养鱼的显著特点。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鲂鱼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则是鲤、鲫、青鱼等,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将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口池塘里,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水层,发挥水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各种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三是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关系,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残饲和粪便,经生化作用成为肥料,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食料。而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若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欢清水的习性,混养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必要的生活环境。这样混养还可双重利用投喂的饲料。另外还有鲮、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吃去池塘中腐败的有机质,能改善池塘的卫生条件。

: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确定。按照常规品种来说,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入1500-2000尾,粗养鱼塘一般每亩放养500-1000尾,其它特种鱼类的养殖要根据具体品种来定;养殖技术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另外,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活动空间,应该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种合理混养密度。

要根据池塘水质肥瘦情况确定恰当的搭配比例:肥水塘以鲢、鳙为主,其适宜比例为鲢鱼60%、鳙鱼20%、草鱼10%、鲤鲫鱼等10%;瘦水塘应以草鱼为主,其适宜比例为草鱼50%、鲢鱼20%、鳙鱼20%、鲤鲫鱼等10%。

那么什么时间放养比较合适呢?当水温升到8℃时就可以投放鱼种了。因为水温在8-10℃时鱼种活动不太剧烈,鱼的鳞片紧密,捕捞放养操作中不易弄伤鱼体,可以有效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这个前提下,要尽量早分塘、早放养。以便使鱼早适应环境,从而延长鱼的生长期。为提高水温,在春季蓄水开始的时候,可以较浅,大约占总蓄水量的60%左右。这样有利于池水升温,以后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渐增加水深,扩大鱼的活动空间。初春时期鱼池的水深应控制在60-80厘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鱼池,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性加水太多,以防水温骤降。如果遇上连续阴雨的天气,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鱼池水温变化的幅度过大。鱼池水温上升到18℃时,就可以把池水加到常年养殖的最高水位了。

对放养的鱼种也有要求:

放养的鱼种,要求健壮无病,体色鲜明,游动活泼。高产鱼塘必须要投放大规格鱼种。一般来说,大鱼种成活率高,生长快,周期短,成本低,当年可提早达到商品鱼规格,而且对后一二年鱼种生产有决定作用。鱼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20-30分钟,以提高鱼苗的抗病性。综合各地的经验,常规渔业投放鱼种应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大鱼种,一般以下面的规格为好:

草鱼:最好放养每尾重0.25-0.5公斤的2龄鱼种,或把1.5公斤以下的都作为鱼种,留在下一年继续饲养。草鱼种规格大,摄食和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年底出塘时每尾重达1.5-2.5公斤;鲢鱼:最好放养尾重25克以上的鱼种。鱼种规格大,生长快,成活率高,年底出塘尾重达0.5-0.6公斤;鳙鱼:最好放养尾重25克以上的鱼种。鱼种规格大,生长快,成活率高,年底出塘尾重达0.6-0.7公斤;鲤鱼:最好放养尾重10-15克的1龄鱼种。这种规格鱼种生长快,年底出塘尾重达0.5公斤左右;鲫鱼:最好放养尾重5-10克的鱼种,年底出塘尾重达0.15-0.20公斤;罗非鱼:一般放养当年繁殖的2.5克的鱼种,经半年的饲养可达尾重0.2-0.4公斤。

第三,就是调节水质。

对以养殖鲢、鳙鱼为主而且水质较清瘦的鱼塘,应该及时按照每亩1米水深施人畜粪肥200-400公斤,培肥水质;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池塘施肥量可少些。根据实际经验,在早春(冰化后),特别是我们北方地区,鱼池水多为酸性,PH值在4-6,对鱼类产生较大危害。若发现水质老化或水质偏酸性时,可以向水中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每亩水面用20-3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当发现水质清瘦时,应适当施一些腐熟的有机肥,以保持水体有中等肥度。

水体的肥瘦程度衡量的标准:可以按水体的透明度来衡量。一般应保持在30-40厘米就可以了。

第四,就是施肥。

施肥的目的就是培肥水质,培养水中的饵料生物,满足鱼类吃食的需要。鱼种在放养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水面施粪肥150-200公斤,也可以用150-250公斤大草堆沤培育水质。如果施化肥,应以氮肥和磷肥为主,配合施些钾肥。一般用碳酸氢氨2.5公斤和过磷酸钙2公斤,兑水20-30倍全池泼洒。保持水色呈褐色、红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这是第四项工作,施肥。第五,投饵。

提早喂养开食,使鱼以最短时间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开春后当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规养殖的鱼种就开始少量吃食了,这时就要及时进行投饵。每次投喂都要定点定时。投喂数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活动情况而定。开始时每天投喂1次,一般在下午3-4点进行,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进入正常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一般上午9-10点,下午3-4点,投喂量掌握在鱼体重的3%-5%。

以吃食性鱼或杂食性鱼为主的池塘,应尽早驯食投饵。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一次,时间最好在中午。因为这个时候水温高,鱼大部分上来找食,投喂时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颗粒饵料为好,投饵量根据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随着水温升高及鱼的吃食活动量增强,逐步转入正常投喂。

鱼类经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季,体能消耗较大,机体抵抗力也较差,感染鱼病的机会就多。随着水温升高,鱼病也逐渐增多。除做好放养前对池塘消毒防病工作以外,还要做到每隔20-30天用90%晶体敌百虫按照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0.4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一次,或用漂白粉按每亩平均1米水深用0.7公斤加水搅匀全池泼洒一次,进行防病治病。还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杂物,经常加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

春季,在鱼池中最常见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大多是因为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可用400毫克/L食盐和400毫克/L小苏打合剂(就是分别为万分之四的浓度),化水后全池泼洒,或浸洗鱼体,进行治疗。这种合剂防霉效果很好,但用量很大,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是,在鱼池一端,用不透水的塑料薄膜拦成一个狭长形小池,计算出其容积,将所需药量放入,然后放入鱼种或亲鱼,让它们在小池中洗浴3-4天,然后撤去围屏,让鱼自由散游全池。

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病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可用0.7毫克/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效果也不错。

还有,就是这个时期也是鱼类开始繁殖的时期,准备自己搞繁殖育苗的朋友,就需要注意抓好亲鱼的春季培育工作。因为这个时候,亲鱼的性腺发育已进入快速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亲鱼培育工作十分重要。

亲鱼培育,一要准备好鱼池。选择环境安静、靠近水源的产卵池,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跟前边讲的相同;二要及早分塘。分品种单池培育,不要套养鱼种或商品鱼;三要加强投喂。水温在10℃左右时亲鱼开始吃食,必须要加强投喂饲料。鲤鱼、鲫鱼亲鱼要投喂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一般催产前4-5天停止喂料;四要合理管水。早春的晴天池水控制在1.2米左右,利于池水升温和池塘物质能量转化,促进亲鱼性腺发育。同时要注意冲注新水。冲水要在中午后进行,每次冲水时间2-3小时。注意,水温在15℃以上时就要减少或停止冲水了,防止亲鱼零星产卵;五要巡塘防病。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进入4月份,亲鱼的性腺已发育接近成熟,对溶氧要求高,要特别注意清晨2-5点时的巡塘,发现鱼浮头,应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鱼病的防治方法跟前边讲的相同。

总之,春季养鱼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要搞好池塘清整消毒,及早投放开食,科学施肥,注意调节水质,重视鱼病防治,就能为全年养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一句话,鱼塘春季巧管理,全年高产有保证。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一、技术概述 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 1、选址 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 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 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 1、水质的检测

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 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 1、选择鱼种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 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 1、饲料 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 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 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养鱼时间管理技巧

养鱼时间管理技巧 引言 养鱼是一项让人放松心情、享受美丽水生生物陪伴的活动。然而,养鱼也需要 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管理。若能有效地管理养鱼时间,既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给鱼儿,又可以减少自身的负担。本文将介绍一些养鱼时间管理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1. 制定养鱼计划 首先,制定养鱼计划是管理养鱼时间的重要基础。您可以计划每天、每周和每 月的养鱼任务,包括喂食、换水、清洁鱼缸等。合理地安排养鱼时间,可以避免任务的拥堵和忽视。编写一个养鱼任务清单,以提醒自己完成每个任务。 2. 分配固定的养鱼时间 以固定的时间段来进行养鱼,可以提高效率并培养良好的养鱼习惯。例如,每 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留出几分钟观察鱼儿的情况,检查水质和鱼缸状态。此外,每周可以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详细的鱼缸清洁和换水。将养鱼时间纳入日常生活的固定安排中,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 3. 利用工具和设备 现代科技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提高养鱼效率。例如,可以 使用自动喂食器定时喂鱼,减少每天喂食的时间。另外,购买一个自动换水设备,可以大大减少换水的工作量,同时保证水质的稳定。利用这些工具和设备,可以节省养鱼所需的时间,让您更有时间享受观赏鱼儿的乐趣。 4. 建立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与其他养鱼爱好者建立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养鱼知识和经验,还可以节省一些自己搜索和学习的时间。可以参加养鱼相关的社交媒体群组、论坛或加入本地的养鱼协会。在这些平台上,您可以向其他人提问、分享自己的养鱼经验,与有相同爱好的人一起交流和学习,同时也可以与他们共享问题和困扰。 5. 做好预防与保养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这一点在养鱼过程中同样适用。做好预防与保养工作可以减少 后期的麻烦和时间成本。定期检查水质、观察鱼儿的行为和状态,可以发现问题和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时采取措施。此外,保持鱼缸的清洁和适宜的水温,可以减少疾病和问题的发生,减少后期的治疗工作和时间投入。

养鱼安全管理措施

养鱼安全管理措施 1.引言 1.1 概述 养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由于鱼类对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养鱼安全管理措施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养鱼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实施要点,以提升养鱼的效益和安全性。 在养鱼的过程中,环境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养鱼水质的科学管理是确保养鱼健康成长的基础。良好的水质条件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鱼类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因此,保持水体清洁、控制水温和pH 值、合理投喂等都是养鱼环境管理的要点。 同时,饲料管理也是养鱼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饲料投喂可以满足鱼类的生长和营养需求,促进其快速健康发育。然而,不当的饲料投喂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生长异常等问题。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量、适时、适质的饲料,并遵循科学的饲喂方案。 通过养鱼环境管理和饲料管理的合理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的下降,从而提高养鱼的效益。同时,养鱼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养鱼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和饲料管理,才能确保养鱼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先进技术,

不断完善养鱼安全管理措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养鱼安全管理措施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为什么需要对养鱼进行安全管理,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养鱼环境管理要点和养鱼饲料管理要点两个小节。 在养鱼环境管理要点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管理鱼缸的水质、温度和空气环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鱼的栖息区域和设备配置等内容,以确保鱼的舒适和健康。 在养鱼饲料管理要点部分,我们将探讨合理饲喂的原则,包括饲料类型的选择、饲喂频率和量的掌控,以及合理清洁饲养容器等措施,以保证鱼类获得充足而均衡的营养。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总结部分将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要点,并强调养鱼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议部分将提供一些建议,包括如何进一步完善鱼类饲养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养鱼习惯。 通过以上呈现的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养鱼安全管理措施的要点,为养鱼者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照料和保护他们的鱼类朋友。 1.3 目的

牛粪养鱼技术

牛粪养鱼技术 牛粪养鱼技术这一新兴养殖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它是以牛 粪作为肥料,将其投入到鱼塘中,为鱼类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下面将介绍牛粪养鱼技术的具体步骤以及 注意事项。 一、投入牛粪的时间 1.春季养鱼,建议在3月中旬投放牛粪。这个时候水温开始上升,鱼儿 增加食欲,可以很好地吸收牛粪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2.夏季养鱼,建议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投放牛粪。水温逐渐升高,适 宜细菌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更多养分。 3.秋季养鱼,建议在10月中旬投放牛粪。这个时候气温开始下降,水 温适宜鱼儿的生长发育,可以达到更好的收益。 二、放牛粪的注意事项 1.先将牛粪晾晒至8成干燥状态,再将其投入鱼塘中,可减少对鱼类的 影响。

2.牛粪投放的数量应适当,不要过多。如果牛粪过多,会导致鱼塘中的氧气供应不足,影响鱼类的健康。 3.投放牛粪后要及时搅拌,使其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堆积,影响养殖效益。 三、施用牛粪的好处 1.有机肥料:牛粪是天然有机肥料,可以提高鱼塘中的有机质含量,为鱼类生长提供养分。 2.降低养殖成本:使用牛粪养鱼,可以减少投入饲料的数量,降低养殖成本。 3.改善水质:牛粪中的活性细菌可以促进鱼塘中有害物质的分解,改善鱼塘的水质,降低疾病发生率。 四、施用牛粪的注意事项 1.不宜过量:牛粪施用过量会影响鱼类健康,导致水质污染。 2.保持水体清洁:每天清理鱼塘,避免池底沉积物过多,影响鱼儿的生长发育。

3.饲料搭配合理:鱼类需要均衡的营养,应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蛋白质习惯和口感等因素搭配不同的饲料。 总之,牛粪养鱼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新兴养殖方式。只要注意合理使用,掌握好投放牛粪的时间和数量,合理施用牛粪,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 第一篇:池塘养鱼新技术——水质管理篇 在池塘养鱼时,水质管理一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若是水质不好,鱼儿便不易存活,甚至会感染疾病。现在,有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水质,使鱼儿能够健康生长。以下就是三种相关的新技术。 1. 鱼缸植物 鱼缸植物是一种可以帮助水质管理的较为简单的新技术。鱼缸植物可以吸收水中过多的营养,包括氨氮和亚硝酸。这些物质是水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鱼缸植物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减少了水中的污染程度。此外,鱼缸植物还会释放出氧气,提高水中氧气的浓度,有助于鱼类生存。 2. 变频水泵 在过去,池塘养鱼时常使用恒压水泵。但是,这种恒压 水泵的水流速度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水质变化进行调节。因此,在水质恶化时,水流速度过慢,过多的污染物不能够被带走,导致鱼儿不舒服。现在的变频水泵可以实现水流速度的调节,可以根据水质的变化而调节水泵的转速,从而保证池塘的水质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3. 生物滤箱 生物滤箱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帮助降解污染物的新技术。 它是一种设备,内部装有生物填料和微生物,可以加速水中有害物质的降解,从而减少水质的污染程度。与其他过滤器不同,生物滤箱是一种高效率的过滤器,它可以降低技术水平的池塘

的水质。 总之,以上这三种新技术都可以大大提高池塘的水质, 从而实现更好地养鱼。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防止使用不当而导致意外的情况。 第二篇:池塘养鱼新技术——饲料管理篇 在池塘养鱼时,饲料的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饲料 质量不好,不仅影响鱼儿的生长,甚至会对水质造成影响。现在,有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饲料,使鱼儿能够健康生长。以下就是三种相关的新技术。 1. 自动喂食器 自动喂食器可以帮助我们定时、定量地喂鱼。使用自动 喂食器可以大大减少误差和浪费,但它不能代替人类的判断力和饲养技能。因此,在使用自动喂食器的时候,需要根据鱼的品种、数量、生长状况和水质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 2. 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饲料。它利用微生物代谢产 生的有机酸和酶等物质使饲料变得更易消化、吸收成分等,从而不仅可以提高鱼儿的生长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饲料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发酵饲料时,需要注意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发酵饲料的保存条件等。 3. 水果饲料 水果饲料,如苹果、梨子、桔子等水果,是一种非常健 康的饲料。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有益的成分,有助于提高鱼儿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同时,这些水果饲料易于消化和吸收,不容易在水中造成污染,因此也大大减少了养鱼的成本。 总之,以上这三种新技术都可以大大提高池塘中鱼类的

养鱼的时间管理

养鱼的时间管理 养鱼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爱好。除了给鱼儿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饲料,管理好养鱼的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够帮助饲养者更好地照料鱼儿、提高饲养效果,同时也能够让饲养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因为养鱼而产生过多的压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养鱼时间管理的建议: 1. 制定养鱼日程表 制定一个合理的养鱼日程表可以帮助饲养者更好地安排养鱼时间。日程表应包括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养鱼任务,如投喂饲料、检查水质、清理鱼缸等。通过制定日程表,饲养者可以更好地追踪和记录每日的养鱼任务,确保每个任务都得到妥善处理。 2. 定期检查鱼缸水质 鱼缸内的水质是养鱼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定期检查水质有助于保持鱼缸环境的稳定。对于不同种类的鱼,水质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饲养者需要根据鱼儿的不同需求来决定检查水质的频率。例如,PH值、氨氮和硝氮的监测可以在每周进行一次,而温度和溶解氧的监测可能需要每天进行。 3. 合理投喂饲料 定时和合理投喂饲料对于鱼儿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饲料需求,饲养者需要根据鱼儿的种类和年龄来确定投喂饲料的量和频率。一般来说,成年鱼每天投喂一次即可,而幼鱼可能需要每天投喂两到三次。同时,饲养者也应注意不要过度投喂,以免水质恶化并产生不良后果。 4. 定期清洗鱼缸和过滤器 鱼缸的水质和整洁度对于鱼儿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清洗鱼缸和过滤器可以去除废物和杂质,保持水质清洁,并预防疾病和细菌的滋生。根据情况而定,饲养者可以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包括清理鱼缸内的细沙、更换水体、清洗过滤器等。 5. 建立鱼儿观察记录 饲养者应建立一份鱼儿观察记录,记录鱼儿的生活习性、食欲、行为等情况。观察记录可以帮助饲养者及时发现鱼儿的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观察记录还有助于衡量鱼儿的健康和幸福程度,为饲养者提供有关养鱼管理方面的信息。

春季养鱼管理要点

春季养鱼管理要点 开春后,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摄食并逐渐进入生长期。此期间的饲养管理,对夺取全年渔丰收,增收有重要意义,因此注意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基础准备(物质、人工繁殖、常用药物) 鱼池的清塘消毒工作:在放养鱼种前7-10天,按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化开趁热泼洒,或将鱼塘水位降至10-20厘米深度,每亩用生石灰60-80公斤泼洒,这样可杀死各种病菌及野杂鱼、预防鱼病,又能补钙,有利鱼类生长。 2、鱼苗、鱼种的投放 精养鱼塘每亩放养1500-2000尾,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放养500-1000尾,当水温升至8℃时投入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模整齐,体重在250克以上,用盐3%-5%浸泡20-30秒。 3、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为人工繁殖打好基础。 4、施肥(放养前要施卟基肥、以培育水中浮游生物) 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00公斤。如施化肥,应以氮肥和磷肥为主配合施些钾肥,比例为1:1:0.5为宜,一般5-7天施肥2次保持水色是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5、投饵 开春时以投入水草和精饲料为主,以后水草和绿草各半,每次投喂都要定点定时。上下午各一次,精料的投喂量为鱼体重 1.5-2.5%,青料的投喂量以投喂后4-6小时内吃完为宜。 6、调水 池塘水位由浅到深。换池水1/2,以后每15天注水一次,每次提

高水位10-15厘米,到4月份保持池塘水位1米左右,加吕时要装好拦鱼设备,防止野杂鱼混入。 7、鱼病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烂鳃病、小瓜虫病。 鱼病应以早防为主,要防止污水流入鱼池,不要投喂变质饲料,并经常进行药物预防,一般每隔15-20天左右鱼池泼洒1PPM的漂白粉或0.7PPM硫酸铜1次,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春季鱼塘管理

春季鱼塘管理 一、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塘水位应控制在O.6一O.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注水,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二、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O公分深的新水,并每亩用2O一3O千克生石灰全池泼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透明度以3O一4O公分为宜。一般每亩每次可施鲜猪、牛粪2OO一3OO千克,每l5一2O天施一次。也可施化肥,如每亩施磷酸氢氨、钙镁磷肥各2.5千克,或尿素l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加水2O一3O倍全池泼酒。 三、及时开食。当表层水温上升到lO摄氏度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有时食量还较大,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当表层水温在3摄氏度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lO摄氏度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的l/6左右,或以3一5小时吃完为

宜。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一5天时间撒入少量细料于食台的池边进行引诱,以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定点投喂于食台上,这样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四、提早防病。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力的有效途径。 1、竖鳞病:症状为鱼的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稍压时即有液体流出。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给池塘中注新水,放养鱼种时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l5分钟。

堰塘养鱼的春季管理措施

堰塘养鱼的春季管理措施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饲料》 2016年第3期 冬去春回,鱼塘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活动量也日渐增强,做好堰塘养殖的春季管理工作 可促进塘鱼提早摄食,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也是夺取全年丰收的关键。具体措施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鱼种放养 鱼种要多品种、多规格的合理放养,一般情况下主养鱼应占总放养量的70%左右,配养鱼 占30%左右。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放养前 要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鱼种消毒通常采用浸洗法,常用的药物有二 氧化氯(0.5×10-6 洗10~15min)、复合碘(0.8×10-6~1×10-6 洗15~20min)、高锰酸 钾(20×10-6 洗20~30min)、食盐(浓度3%~5%,洗5~10min)等。消毒药物要现配现用, 药物的用量要配置准确,药浴时间要适当,发现鱼种有忍耐不住情况时,应立即加水稀释或放 入塘内。 2 投饵 当鱼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养殖的鱼类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根据鱼类的这一生长习性,春季养鱼的投喂应掌握由少至多的原则。投饵的方法是:先喂精饲料,如适当投喂一些芝麻饼、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以后逐渐喂一些黑麦草、菜叶等易消化 的青饲料。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或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类的摄食情况来 决定,一般为占所放养的吃食鱼重量的3%~5%,青饲料的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4~5 h吃完为准。 3 施肥 当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可以开始给鱼塘施肥。最好是施一些人尿类或畜禽粪,也可施 少量的生物肥;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应根据鱼塘水质和肥料的质量而定,总的原则是:早春多量少次,晚春少量多次,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和红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若水色 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水体透明度大于40cm,就要及时施肥,一般每亩水体可泼洒人尿粪100~150kg,或湿性畜禽粪100~200kg。如果水质过肥、水色过浓则要加注新水,不能再给鱼塘施肥。 4 调节水温 春季,鱼塘要控制好适宜的水位,采取分期加注水的方法,即鱼塘不要一次加满水,应由 浅到深逐步加注,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一般10~15 d加水一次。早春,水深控制在1.5 m以内;晚春,水深控制在2 m左右,以后逐步加注到鱼塘的正常水位。 5 防治鱼病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同时鱼病也开始发生,及时防治鱼病是鱼塘管理技术之一。春季鱼塘 常发生的鱼病有水霉病、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病等几种鱼病。水霉病的防治方法是:⑴用克菌特(0.2×10-6~0.3×10-6)全池泼洒。⑵每立方水体用食盐、小苏打各400g全池泼洒。⑶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min。⑷每667m2用菖蒲5kg捣烂,加1kg食盐,再加入

春季亲鱼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亲鱼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期 春季气温慢慢回升,鱼类逐渐进入摄食生长的好时机,抓好此时亲鱼的培育管理,能促其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加快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促进性腺发育,为亲鱼的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清理池塘分池放养 亲鱼的放养以促进性腺发育为主要目的,一般采用混养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 料资源。对于家鱼来说,常见的混养方式有:其一是以草鱼、鳊、鲂鱼为主,少量搭配鲢鳙亲鱼、后备亲鱼或鱼种,每亩还可加1~2尾乌鱼或鲶鱼,以消除野杂鱼虾;其二是以青鱼为主,搭配少量鲢、鳙等鱼以调节水质;其三是以鲢鱼为主,可配少量的鳙鱼,有螺蚬的池塘可搭配少量的青鱼, 水草多的可搭配少量草鱼,野杂鱼虾多的可搭配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其四是以鳙鱼为主,不配鲢鱼,以免争食,但可根据池塘中水草、螺蚌、底栖生物或野杂鱼虾,分别搭配草鳊鲂、青、鲤、鲫鱼 或肉食性鱼类。亲鱼的放养密度把握也十分重要,要根据主养鱼的种类、水源水质条件、饲料和肥料的供应情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综合考虑。主养鲢鱼每亩可放养100~140kg;主养鳙鱼每亩可 放养80~100kg。以草、青鱼为主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草鱼或青鱼120~140kg。为了掌握亲鱼生长发育情况,便于安排催产繁殖,宜在水温10℃左右时将原来集中在面积较大池塘中培育的亲鱼,转入到小池塘中培育。分池前要做好小池塘的消毒工作,每亩可用生石灰100kg和茶麸60kg,打 碎浸水48小时后,全池泼洒。分池时将生长发育好的亲鱼与生长发育差的亲鱼分开放养,每口池塘中所放亲鱼在催产时能一批用完最好。 二、投饵施肥强化培育 水温回升后,亲鱼因性腺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鲢鳙鱼的亲鱼春 季培育,以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为主。分池前先在池中施足基肥,一般每亩鱼池施有机肥 300~500kg。鲢鱼亲鱼池宜多施人粪尿,鳙亲鱼池宜多施畜粪尿。追肥要量少次多,以稳定水质, 使池水既“活”又“肥”,透明度在30cm上下。草鱼亲鱼的春季培育应以青料为主,辅以精料。前期投喂谷芽、麦芽、糠饼等,并尽早投喂莴苣叶、黑麦草等,随后转入到只投青饲料。临近催 产期,性腺发育成熟的草鱼亲鱼摄食量会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青鱼亲鱼则以投喂螺蚌肉为主,辅以豆饼或配合饲料。为了提高繁殖效果,一般要求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增强鱼种 体质,加速其生长。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便可开始进行投喂, 投饲量要根据水温和亲鱼的吃食情况而增减。 三、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开春后,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利于水温回升,促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有利于亲鱼的摄食。亲鱼池要经常冲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增加水中溶氧量。开春投饲与施肥前,宜将池中老水换去一半,加注新水,使水深维持在1m左右,这样有利于池水升温及池塘物质能量转化,促进亲鱼生长发育。同时,春季冲水也是一项促进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措施。据专家介绍,鲢鳙亲鱼 池一般每月冲水2次,草亲鱼池每月冲水2次,每次加水5~10cm;临产前,鲢、鳙亲鱼在临产一周,每1~2天冲水1次,或使水成微流水状态,而草亲鱼在接近催产前半月内,每天冲水1次,每次 2~3小时为宜,草亲鱼池的整个培育过程应保持水质清新,其透明度保持在35cm以上。为保持鲢、鳙亲鱼池水质有一定肥度,对鲢、鳙亲鱼池冲水应适当少些。另外,亲鱼培育池塘应配备专门的 增氧机,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可开机增氧,确保亲鱼安全。

锦鲤的养殖方法

锦鲤的养殖方法 锦鲤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温和的性格而备受喜爱。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家中养殖锦鲤。本文将介绍锦鲤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鱼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锦鲤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水质管理。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水,并清理鱼缸内的杂物和污物。其次,要保持水温适宜。锦鲤适宜的水温为20℃-28℃,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最后,要保持水的PH值和硬度适宜。锦鲤适宜的PH值为7.0-7.5,硬度为8-12度。 二、饲料管理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鱼饵、虫子、蔬菜等食物。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锦鲤的大小和数量适量投喂饵料。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每次喂食量不要超过锦鲤总体重的2%-3%。此外,要注意控制饵料的种类和质量,避免过多的油脂和蛋白质对锦鲤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草管理 水草是锦鲤生长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它们可以提供氧气、净化水质、调节水温等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锦鲤的数量和鱼缸的大小适量种植水草。选用适宜的水草品种,如水蘑菇、水蓬蓬等,可以

为锦鲤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四、疾病防治 锦鲤容易感染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锦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投喂抗菌饵料、使用药物等。 五、繁殖管理 锦鲤的繁殖方式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自然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条件,如温度、光照、水质等。人工繁殖则需要采用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技术手段。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鱼缸的水质和温度适宜,控制繁殖数量和密度,避免繁殖过多而导致养殖环境恶化。 六、其他管理 在锦鲤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他管理事项。如定期清理鱼缸的滤材、换水管道等设施,避免积存细菌和污物;定期检查锦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鱼缸的光照和噪音等环境因素,避免对锦鲤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锦鲤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水草管理、疾病防治、繁殖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锦鲤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希望广大养鱼爱好者能够从中受益,打造自己的锦鲤养殖之路。

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

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 作者:刘爽唐玉华 来源:《江西饲料》 2019年第2期 摘要:介绍了春季鱼种放养前准备,养殖模式设计,鱼种放养关键技术及放养后管理方法。 关键词:池塘养殖;鱼种放养;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S9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9)02-0022-02 0 引言 春天来到,万象更新,养殖池塘水温升高,一年一度的春季鱼种放养工作也由此拉开了帷幕。放养前准备、模式设计、鱼种放养及放养后管理的各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全年鱼类养殖的成败,广大养鱼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为新一轮的鱼类养殖“布好局、起好步”,为夺取全年鱼类养殖大丰收打好“折幕战”,力争“首战告捷”,“旗开得胜”。现将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养鱼者参考。 1 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整修 利用冬闲期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杀灭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5㎝左右,堵塞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夯实池埂,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冻晒涵池底整个冬季,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物质的风化分解。开春前做好进排水渠疏通及投饵、增氧、抽水等机电设备检修或更换工作。 1.2 池塘消毒 采用2次消毒法。先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用量为100㎏/667㎡;5~7d后用清水将生石灰冲洗干净并排出池外;随后向池内注入新水0.8~1.0m,用24%的溴氯海因进行2 次消毒,用量为 75~100g/667㎡,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及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1.3 施肥培饵 待消毒药性消失后,向池内投施8~10㎏/(667m2·m)的生物有机肥,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5~40㎝,pH值为8.0左右,为接将入池的鱼种培育充足的基础饵料。以后每10~15d追施1次快速肥水王(主要成分:高浓度生化肥料浓缩物),用量为50~100mg/667㎡,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在鱼种入池前一定要通过施肥培肥水质,培育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因为基础饵料生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所不能替代的。基础饵料生物是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增强鱼种体质和加速生长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饵料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还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和减少鱼病危害的重要作用。 2 养殖模式设计 养殖模式设计的原则:坚持突出主养,合理搭配混养。一般主养鱼占全池总放养量的 60%~70%。配养鱼占40%~30%。搭配鱼应视主养鱼而定,通常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搭配首选对

养鱼技术培训资料

邻水县古路乡成人教育学校 鱼的饲养技术 主讲人:艾加平 (一)水 1、水源 (1)自来水: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生活用水,来源方便易得,它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是淡水观赏鱼较佳的饲养用水。自来水是消毒处理后的水源,水中含过多的氯离子,不能直接用来养鱼。一般采用凉晒法,将自来水放在露天通风处,借助于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使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凉晒时间夏季24小时以上,春秋季48小时以上,冬季时间更长些。此外也可采用化学处理法,即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水中的氯气,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大苏打使用过量或遇高温天气,水质经常白浊变质,所以应格外注意。 (2)井水:井水属地下水,水质较硬,水温恒定。井水在使用前需曝晒12小时以上,以使水温与地表水温平衡,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3)河水:天然水,水质软但较浑浊。使用前要在蓄水池中净化沉淀或过滤后使用。河水中含有许多天然饵料,可以使观赏鱼的颜色更加自然亮丽。 2、水质保养 金鱼和锦鲤在露天环境中,其饲水颜色有清水、绿水、老绿水、澄清水、和褐色水的变化,但在水族箱中,由于采用了循环过滤设备,水

质四季澄清 (1)清水:清水是指无色、无味、透明的水源,水中溶氧充足,浮游生物极少,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食欲,促进它的生长发育。 (2)绿水:绿水中含有许多绿色的藻类,常见的有小球藻、舟形硅藻、葡萄鼓藻等,都是金鱼或锦鲤的辅助饵料。绿水的水质稳定,可以促进鱼体色泽鲜艳,即可保温又可供饵,是鱼类健康发育的最佳水源。 (3)老绿水:它是由绿水发展来的,水中藻类大量死亡,水色由鲜绿变为淡绿。由于缸底有大量死藻,水质有日趋变坏的可能。老绿水多在冬季使用,由于冬季水温低,藻类生长缓慢,水质可以保持长久。(4)澄清水:澄清水是由清水或淡绿水转化而来的,水质极软,透明度较高。水中藻类生长和消耗的速度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水质稳定,水色澄清,是观赏鱼生长发育的较好水源。 (5)褐色水:水中硅藻大量繁殖,有益藻类减少,水质稳定性下降,要及时更换。 (二)饵料 1、动物性饵料 (1)水蚤:俗称鱼虫。它是节枝动物中桡足类的枝角动物。我国各地分布的鱼虫约有100余种,体色有棕、红棕、灰色、绿色等。鱼虫季节性生长,又有夏虫和冬虫之分。夏虫在清明节前后大量繁殖,体色血红,个体较大,数量较多,营养价值极高,它们多生活在可流动的河水中。冬虫数量较少,体色青灰,营养价值较低,它们多生活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