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是池塘鱼类养殖的一个重要时段,也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而要想在春季顺利

养殖健康的鱼类,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术要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春季池

塘鱼类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吧!

一、适时投放合适的鱼苗

春季水温回升,是适宜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季节。鱼类的生长与温度息息相关,所以要

适时投放合适的鱼苗进行养殖。一般来说,适宜养殖的鱼种有鲫鱼、草鱼、鲤鱼等,而适

宜的鱼苗大小一般为10cm左右。在投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阴雨天气,选择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投放,避免对鱼苗造成伤害。

二、合理投喂饲料

饲料是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投喂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同时也能够提高

养殖效益。春季鱼类的代谢旺盛,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但要注意不要过量。合理的投

喂要根据水温、鱼类种类和数量来调整,一般来说,每天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类数量的变化

而适当调整,避免浪费饲料同时也要保证鱼类的饱食度。

三、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而清洁的水质能够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在春季,水温回升,鱼类代谢旺盛,水质容易受到污染,所以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

池塘水清澈,有效控制水中的藻类,增氧设备也要保持良好运行状态,保证水中的氧气充足,避免发生缺氧的情况。

四、定期检查疫病

春季是鱼类疾病易发季节,所以要对鱼类进行定期的疫病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要密切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鳃部、皮肤等处有无异常

情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隔离患病鱼类,并进行疫病防治。

五、合理管理鱼塘

合理管理鱼塘是健康养殖的关键,一方面要定期清理鱼塘及其周围的墓地杂草,保持

鱼塘周围的卫生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鱼塘的养护,定期检查水位、堤岸等设施的完好

情况,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做好防汛防渗。

六、科学调整密度

在春季水温回升,鱼类生长迅速,所以在鱼类密度的管理上要根据鱼类生长和水质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适时的压塘、放塘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密度管理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水质的稳定。

总结: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的要点虽然繁多,但只有综合考虑,合理管理,才能够做到真正健康养殖。养殖户在进行春季池塘鱼类的养殖时,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水质变化,灵活调整养殖策略,以求取更好的养殖效果。希望通过养殖户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实现春季池塘鱼类的健康养殖,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是池塘鱼类养殖的一个重要时段,也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而要想在春季顺利 养殖健康的鱼类,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术要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春季池 塘鱼类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吧! 一、适时投放合适的鱼苗 春季水温回升,是适宜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季节。鱼类的生长与温度息息相关,所以要 适时投放合适的鱼苗进行养殖。一般来说,适宜养殖的鱼种有鲫鱼、草鱼、鲤鱼等,而适 宜的鱼苗大小一般为10cm左右。在投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阴雨天气,选择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投放,避免对鱼苗造成伤害。 二、合理投喂饲料 饲料是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投喂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同时也能够提高 养殖效益。春季鱼类的代谢旺盛,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但要注意不要过量。合理的投 喂要根据水温、鱼类种类和数量来调整,一般来说,每天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类数量的变化 而适当调整,避免浪费饲料同时也要保证鱼类的饱食度。 三、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而清洁的水质能够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在春季,水温回升,鱼类代谢旺盛,水质容易受到污染,所以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 池塘水清澈,有效控制水中的藻类,增氧设备也要保持良好运行状态,保证水中的氧气充足,避免发生缺氧的情况。 四、定期检查疫病 春季是鱼类疾病易发季节,所以要对鱼类进行定期的疫病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要密切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鳃部、皮肤等处有无异常 情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隔离患病鱼类,并进行疫病防治。 五、合理管理鱼塘 合理管理鱼塘是健康养殖的关键,一方面要定期清理鱼塘及其周围的墓地杂草,保持 鱼塘周围的卫生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鱼塘的养护,定期检查水位、堤岸等设施的完好 情况,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做好防汛防渗。 六、科学调整密度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和食用鱼,其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鲤鱼养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鲤鱼适合在温暖湖泊、池塘和温室水池中养殖。养殖场地应当具备良好的水质,水源要充足,水深应当适中,通风良好,无污染源。此外,还要保证场地周边环境较为安静,没有噪音和光污染。 其次要注意鲤鱼的饲料和饲养管理。鲤鱼的主要饲料有浮游生物、水草和饲料颗粒。浮游生物和水草可以在鱼池中自然生长,也可以人工投喂。饲料颗粒是将合适的鱼饲料制成小颗粒,通过投喂的方式让鱼儿食用。饲料的种类和量要根据鲤鱼的生长状态和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同时,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鱼的数量和密度,防止过度饥饿或者过度拥挤。 第三要注意鲤鱼的疾病防治。鲤鱼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鱼病,如鳃颜色发红,体表出现斑点等。预防疾病的方法有:定期清理鱼池,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鱼池积淤等。若发现鱼病情况,要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另外,鲤鱼养殖还需要关注其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鲤鱼适宜的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

长和繁殖。因此,要通过控制鱼池的水源和水质来调节水温。光照对鲤鱼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太强的阳光照射会使鱼儿感到不舒服,因此需要在养殖场地或鱼池上设置一定的遮阳和保护设施。 鲤鱼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产卵能力,它们一般能在一年内完成成长和繁殖的过程。成熟的鲤鱼一般体长在30-40厘米之间。鲤鱼的繁殖方式通过产卵来实现,鱼儿会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产卵,然后雄鱼会受精卵子,进行受精和孵化。对于产卵过程,养殖者需要注意提供适宜的产卵场所和湿度、温度条件,保护孵化的卵和鱼苗,避免干燥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鲤鱼养殖技术涉及到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会使鲤鱼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为经济效益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也需要注意,在养殖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及时调整和利用养殖技术手段,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此外, 在鲤鱼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 重鱼苗的选种和养殖条件的控制。合适的鱼苗选种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鲤鱼的鱼苗分为三种,即普通鲤鱼、红白鲤鱼和花鲤鱼。普通鲤鱼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适合作为养殖的首选。红白鲤鱼颜色鲜艳,常用于观赏或特殊市场需求,但它们的存活率普遍较低。花鲤鱼的花纹多变,鱼形美观,适合作为高端观赏鱼。当选定合适的鱼苗后,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养殖环境。 在鲤鱼的成长过程中,水质的控制非常重要。鱼池中的水质要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一、技术概述 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 1、选址 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 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 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 1、水质的检测

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 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 1、选择鱼种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 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 1、饲料 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 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 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鲫鱼的养殖技巧鲫鱼的养殖技术

鲫鱼的养殖技巧鲫鱼的养殖技术 (一)鲫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鲫鱼在池塘中养殖,主要采用在成鱼池中混养、鱼种池套养、亲鱼池 套养和池塘主养等四种养殖方式。 1.成鱼池中混养。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与青、草、鲢、鳙、鳊、鲂、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 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 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鲫鱼的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 2公顷,水探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 达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鲫鱼要求面积以0.1~0.2公顷为宜,水深 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 养鲫鱼效果较好。放养鱼种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时用网栅在入水口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入池。每亩水面主放5.0~6.5厘米鲫鱼过冬鱼种1500尾或当年孵出大规格鱼苗2000尾,搭配40% 左右(600~800尾)草、鲢和鳙过冬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日常投 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养水质为辅。精饲料的年投喂量相当于彭泽鲫 预计产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点投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在 一般管理水平下,当年可获平均体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200千克,另 获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鲢、鳙鱼。由于优质鱼的比例较高,其纯利润也 较其他养殖模式要高。

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

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 作者:刘爽唐玉华 来源:《江西饲料》 2019年第2期 摘要:介绍了春季鱼种放养前准备,养殖模式设计,鱼种放养关键技术及放养后管理方法。 关键词:池塘养殖;鱼种放养;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S9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9)02-0022-02 0 引言 春天来到,万象更新,养殖池塘水温升高,一年一度的春季鱼种放养工作也由此拉开了帷幕。放养前准备、模式设计、鱼种放养及放养后管理的各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全年鱼类养殖的成败,广大养鱼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为新一轮的鱼类养殖“布好局、起好步”,为夺取全年鱼类养殖大丰收打好“折幕战”,力争“首战告捷”,“旗开得胜”。现将春季鱼种放养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养鱼者参考。 1 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整修 利用冬闲期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杀灭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5㎝左右,堵塞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夯实池埂,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冻晒涵池底整个冬季,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物质的风化分解。开春前做好进排水渠疏通及投饵、增氧、抽水等机电设备检修或更换工作。 1.2 池塘消毒 采用2次消毒法。先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用量为100㎏/667㎡;5~7d后用清水将生石灰冲洗干净并排出池外;随后向池内注入新水0.8~1.0m,用24%的溴氯海因进行2 次消毒,用量为 75~100g/667㎡,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及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1.3 施肥培饵 待消毒药性消失后,向池内投施8~10㎏/(667m2·m)的生物有机肥,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5~40㎝,pH值为8.0左右,为接将入池的鱼种培育充足的基础饵料。以后每10~15d追施1次快速肥水王(主要成分:高浓度生化肥料浓缩物),用量为50~100mg/667㎡,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在鱼种入池前一定要通过施肥培肥水质,培育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因为基础饵料生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所不能替代的。基础饵料生物是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增强鱼种体质和加速生长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饵料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还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和减少鱼病危害的重要作用。 2 养殖模式设计 养殖模式设计的原则:坚持突出主养,合理搭配混养。一般主养鱼占全池总放养量的 60%~70%。配养鱼占40%~30%。搭配鱼应视主养鱼而定,通常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搭配首选对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一、苗种和养殖生产 (一)鱼类 1.亲本培育:要着重加强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营养和繁育需求,投喂相应的饲料,适当添加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要注意预防亲本饲料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池塘水温、水质和水位。 2.苗种繁育: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直接影响鱼卵孵化率和导致疾病发生,要注意保温,根据天气预报规划养殖生产,适时开展鱼苗繁育。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过滤或消毒,避免引入疫病病原。 3.苗种放养: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放干塘水,清除底部淤泥至厚度15cm~30cm。清整鱼塘后,池底留4cm~6cm的水深,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清塘消毒。然后经5~6天曝晒后回水1m左右,注水时经60网目筛绢网袋过滤除杂。进水后,再次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池塘消毒3天后,可对水体进行肥水操作,培养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使池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约30cm。应根据不同鱼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苗种要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符合养殖要求;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 4.水质调控: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春季水温处于相对较低阶段,为让阳光更好照射以使水温尽快上升,初始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苗种放养时水位在80cm~100cm,然后逐步

加注新水,每次加新水约10cm,直至1.5m~2m水深为止,且最好选择有阳光时加水。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应适当施用生物肥料,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理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改良水质。要科学使用药物,每隔20天左右定期调节水质。 5.饲养管理:选择优质人工配合饲料,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由于越冬期间大多数鱼类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差,要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同时,可适当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饲料,并适当提高投喂频率。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要注意对饵料鱼的消毒。随着春季的到来,水温将随气温逐渐升高,鱼的摄食量会增加。当水温达到适宜生长温度时,鱼的摄食量可以恢复到正常摄食量的70%左右,这时按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投喂,既可以满足鱼的摄食,又不会造成投料过多的浪费和污染。 (二)虾蟹类 1.苗种选择: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不可使用检测到阳性的苗种。 2.水质调控: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

鱼类养殖技术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鱼类养殖技术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鱼类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在经济和食品供应方面扮演着 重要角色。然而,与其他养殖方式一样,鱼类养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为了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者需要 掌握一些关键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将介绍 鱼类养殖技术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鱼类养殖技术 1. 养殖水质管理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 生长和养殖效益。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养殖者需要掌握以下技术:(1)水体循环利用:适当利用水循环系统可以减少水污染和浪费。通过安装过滤设备和水泵,将废水过滤和循环利用,可以保持水体的 清洁和稳定。 (2)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pH 值、溶解氧含量和氨氮浓度等,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水质问题,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养殖者应该 根据鱼类的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并掌握以下技术:(1)饲料投喂量控制:根据鱼类的食欲和生长状况,合理控制饲 料的投喂量,以避免过度喂养导致的水质污染和饲料浪费。

(2)饲料成分调配:根据不同鱼类的营养需求,调配适宜的饲料成分,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3. 养殖环境管理 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和疾病风险。以下是一些环境管理技术: (1)温度控制:鱼类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保持适宜的水温对于鱼类的养殖至关重要。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确保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并避免温度快速变化引起应激和疾病。 (2)水体光照:光照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养殖者应根据不同鱼类的习性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以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二、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1.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 (1)合理选择养殖地点:避免选择水质污染和寄生虫易滋生的地点进行养殖。 (2)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或池槽,清除废弃物和寄生虫的滋生环境。同时,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鲜活鱼类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收的经济效益。以下是池塘养殖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合养殖鱼类的池塘十分重要。首先,池塘应该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其次,池塘的底部应为泥质或粘土质的土壤,以便于蓄水。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鱼的品种和养殖数量而定,一般建议每亩可养殖2000-3000斤鱼。 2. 池塘清理:在养殖鱼之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清理池塘时,可以使用红树枝、广玉兰等植物,将水探入浅而明亮的池塘,使水中的杂质顺流而出。此外,还可以使用细砂、两块石块等工具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3. 池塘养殖种类选择: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有草鱼、鳙鱼、鲤鱼、鲈鱼等。其中,草鱼和鳙鱼是较为常见的养殖鱼类,适应性强,养殖过程相对简单。 4. 建造养殖池:在池塘养殖前,需要合理规划和建造养殖池。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可以使用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确保养殖池的稳定性和密闭性。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2米,养殖密度为10-15公斤/立方米,避免鱼类之间的相互压迫,影响生长。

5. 排水养殖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排水。池塘水的排水周期一般为7-10天一次,每次排水比例为20-30%。排水时,可以将池塘水直接注入其他养殖池或田地灌溉,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6.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选择适合鱼类生长需求和营养需要的饲料。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料三种。饲料的投喂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鱼类本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喂。 7. 水质调节:池塘养殖中,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等。合理的调节水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源、调节水位和施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8. 防治疾病:养殖池中容易发生鱼类疾病,因此防治疾病是池塘养殖的重要一环。定期检查鱼体,观察其行为和鱼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一旦发生疾病,可以使用消毒剂、药物和中草药等方式进行治疗和防治。 9. 防止害兽入侵:池塘养殖鱼类容易受到害兽的侵害,如水禽、鸟类和蛇类等。为了防止害兽入侵,可以建立围栏或设置防护措施,如利用电网、网罩和鸟护网等保护池塘养殖。

3月份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3月份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3月份,气温上升,万物复苏,鱼儿欢跃。抓好春季鱼塘管理,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能有效促进塘鱼儿提早摄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力,延长生长期,对促进全年渔业生产,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清塘消毒。干塘后清除杂草和池底淤泥,修整并加固塘埂。然后用75~100?K/亩的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排水困难的鱼塘,可带水清塘,水深为20~30厘米时,用100~150公斤/亩的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 2、培育浮游生物。向养殖池塘投施经发酵腐熟了的鸡粪,用量为250~350公斤/亩,或施尿素2.5公斤/亩、过鳞酸钙5公斤/亩,培育浮游生物,为塘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鱼种要求和消毒。俗话说“种好半塘鱼”,这话的深刻含意是说明鱼种质量的重要性。要求是要规格整齐、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无病无虫。放养前对鱼种进行消毒。采用药液浸洗法(药浴法)。使用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等,使用量0.3~0.5%。 4、放养模式及放养量。根据水源条件、增氧设施、鱼种大小、养殖经验等综合考虑,采用80:20养殖技术和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般精养鱼塘主养品种投放量为1600尾/亩左右;生态养殖为800~1000尾/亩。 5、放养时间。鱼种放养应选择在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阴雨、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下风口,鱼种自行游入养殖池塘内。 6、及时投喂。开春后,养殖鱼塘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

处小面积浑浊,鱼儿游动频繁,说明塘鱼处于饥饿状态,应当及时喂食。刚开始,要在食场周围进行大范围的引食驯化,撒入少量饵料进行诱食,以后逐步缩小训食范围,直至将驯食范围转移至食场。一般来说,当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需隔天投饵1次,投饵量为塘鱼体重的1%左右;当鱼塘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投喂,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各投饵1次,投饵量为塘鱼体重的3%~5%。 7、病害防治。随着气温回升,各类致病菌、寄生虫等开始大量繁衍,遇病害时,要进行科学治疗。一是正确选药。首先要分析病因,然后对照症状,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鱼药。二是科学用药。根据病情确定有效的给药办法;根据药物的量效关系确定药物的剂量;根据药物使用说明确定用药疗程;根据具体的药物、养殖品种的特性、环境条件等确定用药时间,一般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3-5时给药。

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生产技术要点 一、抓好池塘整治彻底清池 池塘是各类水产养殖动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因此池塘条件必须满足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据测查,精养池塘每年积泥厚度在10厘米左右,淤泥过厚(超过20厘米以上),会对水产养殖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所以,在春放生产前应排干池水露洒池塘,清除塘内过多的淤泥,整治塘底,修筑塘基,加固池堤,蔬通排灌沟渠;并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消毒池底,根据新老池塘实况,每亩用生石灰50—100公斤毒底,若用氯制剂毒底,每亩用量5公斤左右,从而达到整治与彻底清池。 二、做好投产用水管理 清池工作完毕后,投产前十天做好投产用水准备,经洗池后注入投产用水,池水经安全浓度消毒,然后进行培养水色,在放苗前期营造一个平衡藻相的水环境,起到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防病的作用。若使用有机肥(如鸡粪等),要经消毒发酵5天后定点放入池塘中,每亩施放有机肥量50—75公斤。更可以应用光合细菌和水产系列肥料培育基础生物,达到肥水和改良池塘水质环境。此外,放养前要测定池水主要水质指标,如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是否超标,以便及时调节降解,达到放养水质条件。 三、把好种苗质量 放养种苗,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背部肥厚、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色泽鲜明、跳动有力、趋光性与逆水性强等。同时,要注重放养品种纯正的良种。 四、实施鱼苗放养前消毒入池 针对养殖鱼类,鱼种放养入池前,应实施鱼种消毒,通常可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也可用3%左右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或聚维酮碘溶液

10ppm浸洗5分钟左右;优质鱼类还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溶液浸洗消毒杀菌等,此外,作为草鱼放养提倡落实疫苗注射免疫。 五、优化养殖模式 合理优化养殖模式,是科学渔业重要一环,养殖模式的确定,应根据池塘生产条件、所处水域、池水实况、饲料品种和质量确定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如淡水养殖肥水池塘,要以杂食性鱼类为主养品种,虾类为配养品种;若瘦水池应以虾类、草食性鱼类为主,杂食性鱼类为配养品种;如半咸淡水养殖业,可以实施对虾养殖为主,配养底层优质鱼类。 六、春放生产早期管理 春季放养生产早期,要重视日常管理,一旦骤冷,应及时加高水位,减缓水温差 下降;当气候条件稳定后,水温逐渐回升时,可适当少许投些精料,促其早开食,早生长。投产放苗后,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活动与摄食情况,随着气温升高,水温回升,应注意池塘水质变化情况。此阶段,老化池塘容易发生细菌性病害,应提早消毒池水,消毒剂为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交替使用;也可采用活水素或改良剂等非药物改良池水维持水质正常状态,防止细菌性病害发生。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1. 引言 塘角鱼,又称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 鲜美、营养丰富,以及易于养殖的特点,塘角鱼的池塘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介绍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从选址、池塘建设、投放种鱼、饲料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 2. 选址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以下是选址时需 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 土壤: 选用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 能够提供养分供塘角鱼生长。 - 水源: 制定充足的水供应计划,并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 - 日照: 选择有丰富阳光的 地方,确保塘角鱼能获得足够的光照。 - 排水: 确保池塘周 围有排水设施,以防止水池过满。 3. 池塘建设 成功的塘角鱼养殖离不开合理的池塘建设。以下是池塘建 设的几个要点: - 池塘形状: 选择适合塘角鱼养殖的长方形 或正方形,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 - 池塘深度: 塘角鱼 适宜生活在较深的水域,一般池塘深度应保持在1.5-2米左右。- 池塘面积: 根据预期的养殖规模和密度,合理规划池塘面积,确保充足的生长空间。 - 池塘防漏: 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池塘渗漏,以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4. 投放种鱼 在池塘建设完成后,需要投放塘角鱼种苗。以下是投放种 鱼的一些关键要点: - 种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动力强的种 鱼苗种植,以确保养殖的成功率。 - 种鱼数量: 根据池塘面 积和养殖密度,合理决定种鱼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影响鱼类生

长。 - 种鱼时间: 投放种鱼的最佳时间通常在春季,水温适 宜鱼类生长。确保水质适宜,以免对种鱼造成伤害。 5. 饲料管理 塘角鱼的适宜饲料管理对于养殖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以 下是几个重要的饲料管理要点: - 饲料选择: 根据塘角鱼的 特性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如浮游饲料、颗粒饲料等。 - 饲料投喂: 塘角鱼饲料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 原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充足。 - 观察饲料摄取: 定期观察 塘角鱼对饲料的摄取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饲料保存: 合理保存剩余饲料,避免变质和浪费。 6. 疾病防控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塘角鱼养殖也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以下是几个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 定期检查: 建立定期检 查机制,观察鱼类的行为、外观和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病鱼隔离: 如发现某部分鱼群出现疾病情况,需将其 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 合理药物使用: 在必要 情况下,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 - 疫苗接种: 根据需要,对塘角鱼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鱼类的 免疫力。 7. 市场销售 当塘角鱼达到合适的销售尺寸后,需要考虑市场销售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 市场调研: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 价格情况,制定销售策略。 - 销售渠道: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与批发商、零售商或餐饮企业合作,确保销售渠道畅通。- 包装和运输: 确保塘角鱼的包装合规,采取适当的运输方 式来保证活鱼质量。

春天鱼苗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春天鱼苗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春天是鱼苗饲养的重要季节,也是鱼类进步的旺盛时期。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对于鱼苗的进步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几种春天鱼苗饲养管理技术方法,救助养殖者提高饲养效果。 起首,要选择合适的鱼苗品种。不同的鱼类适应不同的进步环境和饲料,养殖者应依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鱼苗品种。常见的鱼类包括草鱼、鲤鱼、鳜鱼等。在选择鱼苗时,要注意其个体健康和活力,防止选购有疾病或异常进步的鱼苗。 其次,要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但依旧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需要提供稳定的水温柔水质。鱼苗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弱,养殖者应依据鱼类的进步需求调整水温,一般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水质方面,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 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水质清洁、透亮,并准时清理鱼缸的杂质和废物。 第三,合理饲料供给。鱼苗的饲料需求与其进步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初期鱼苗对饲料的消化能力较弱,养殖者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鱼粉、虫粉等。随着鱼苗的进步,饲料的种类和质量也要相应调整。同时,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防止过度喂养引起的水质污染和鱼类进步不良。

最后,定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养殖者要定期观察鱼苗的进步状况,如体长、体重、精神状态等,并准时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在鱼苗进步过程中,如发现有病害或异常状况,要准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和影响其他鱼苗的进步。 综上所述,春天鱼苗饲养管理技术方法对于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养殖者应选择适合的鱼苗品种,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合理饲料供给,并定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才能使鱼类健康进步,提高养殖效果。

春季养好鱼的八项措施

春季养好鱼的八项措施 农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放养鱼种苗季节已到,要想夺取高产,实现增产增收,实施八项措施是关键。 一、清塘消毒 春天正是冬闲鱼塘消毒的大好时机,应及时抓好此项工作,为夺取全年成鱼高产丰收增效打好物质基础。 水源充足的池塘可以先干塘放水,挖去多余的淤泥肥禾肥菜肥草,保持10―15公分淤泥即可,铲除塘边四周杂草,睹塞漏洞,加高加固塘基,修整环山沟、防洪渠,改小塘为大塘(5―10亩/口),改浅水为深水,(2―3米),增加蓄水量,扩大鱼种投放数量,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养殖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清了塘注回水的和不能放水的池塘要用药物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常用的药物是生石灰、漂白粉和茶饼等。生石灰亩放125公斤,漂白粉20公斤,茶饼60―75公斤。生石灰的作用是改良底质和水质、中和酸性,提高ph 值,释放营养素;漂白粉杀灭病原体,减弱过量的浮游生物,也有改良水质的作用;而茶饼则清除野杂鱼,培育水质,药性过后,茶饼也是鱼种苗喜吃的营养饵料。 二、培肥水质 当水温上升到100℃以上时(增城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水温超过10℃以上),立即亩施放发过酵腐熟透了的有机禽畜粪肥400公斤,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的繁列,为刚落塘的鱼种苗提供充足的饵料,以后根据水质变化情况,

每10天施一次200公斤有机肥,或者亩施尿素5斤,磷肥10斤,保持良好的水质。 三、合理确立主养和混养品种 根据池塘的地理环境(排灌水源是否方便,塘口大小、深浅、肥瘦等)、市场需求、鱼种来源、饲料情况及渔场的资金,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来合理确定主养品种,搭配品种及各品种投放的数量规格的比例(因为鱼类之间存在一条共生互利制约的食物链)。一般是:中低水平的鱼塘以鲢、鳙鱼为主要品种,搭配草鱼、鲤鱼、鲫鱼(有的搭配奥尼鱼,就不放鲤、鲫等底层鱼,放了鲤、鲫就不搭配奥尼鱼);如果渔场的青饲料很丰富,即可以养殖以草鱼为主,鲂鱼次之,再配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调节水质,最后亩配养几百尾土鲮鱼种(底层鱼)。如果是村边肥水塘或塘头配套猪禽场的肥水塘,可以主养精养以奥尼鱼为主,适当合理搭配放养滤食性鲢鳙鱼作为调节水质(比例是80:20)作用。上面的各类鱼塘在放鱼种苗一个月后,再亩放养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如桂花鱼10―20尾,在不增加投饲的情况下以达到清除野杂鱼,实现增产增收。如果1―2亩的小塘饲料较充足,技术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主养精养土塘虱、山斑鱼或革胡子鲶,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严格掌握鱼种投放技术 投放鱼种的规格越大越好,越能提早上市。建议几个主养的品种最小规格如下:青、草、鲢、鳙鱼种尾长15厘米,鲤、鲫尾长5―8厘米,称斤鲮每公斤40尾,罗非(奥尼)

标准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标准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一、清好塘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修整损坏部位,清除过多淤泥,让池底冰冻日晒,使塘泥疏松,减少病虫害。注意:进、排水口安装密眼滤网,防治敌害生物的进入和鱼苗逃逸。清塘消毒:1.生石灰清塘:清塘后10天可放养。⑴干法清塘是将池水排至10cm左右,生石灰75~100Kg/亩全池泼洒。⑵带水清塘是将池水排至0.2m左右,生石灰150~200Kg/亩全池泼洒。2.漂白粉清塘:一般采用干法清塘,5~10Kg/亩,药效消失快,清塘后4天可放养。施肥培水:放养前一周注水70~80cm,每亩施入经发酵有机肥200Kg左右,培育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有助于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二、放好苗 1.苗种种质⑴严格控制苗种质量。⑵苗种质量:体格健壮、体色光亮、粘液丰满、身体光滑、鳞鳍完整、无畸形、无创伤,健康无疫病,溯水能力强。最好是经过开口或驯化的鱼苗或鱼种。选用拉网捕获的鱼种,不放养被污泥污染过的鱼种。⑶鱼种规格整齐,同种鱼规格基本一致。 2.合理放养⑴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深秋、初冬或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早放养可使鱼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性。特别是从外地购买的鱼种更应该早放养。⑵确定放养密度:一是池塘条件;二是确定养殖类型,是混养还是单养;三是饵料供应与饲养管理措施;四是预期达到的上市规格。⑶选择合适的放养品种。主养吃食鱼类,按80:20的模式进行,即吃食性鱼类80%,滤食性鱼类20%。 3.放养要点⑴尽可能避免雨天放养。⑵在上风处放养鱼苗。

⑶长途运输的鱼苗放养时要注意调节温差,水温差不能超过2℃。具体操作是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池中,并不停翻动氧气袋。如光照充足,搭设遮阴棚调温,避免直晒。⑷放养时间:清塘药物药性已完全消失时;池塘水质达到一定肥度。根据水温和气温,当注水后一周左右、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主要是轮虫)达到高峰时可进行下塘。 ⑸鱼体消毒:苗种放养时,用3~5%食盐浸浴5~15分钟或用10~20mg/L高锰酸钾浸浴5~10分钟,浸浴药物不得倒入养殖水体中。带水放养,操作仔细。 三、喂好料 1.饵料选择⑴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时间过短,入水30秒即化。如投喂过快或过量易造成饲料浪费,恶化水质。⑵浮性饲料。水中稳定性时间长,12小时不溶化,不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和饲料浪费。缺点是价格高,膨化后造成维生素破坏,不容易掌握投喂量。⑶尽量购买大品牌、知名度大厂家饲料。⑷新鲜、无霉变。 2.粒径选择饲料粒径须适口,便于鱼吞食饲料。过大:鱼无法直接吞食,饲料沉入池底,易浪费饲料,恶化水质,驯食效果差。过小:鱼无法全部吞食,部分饲料沉入池底;或投饲时间拉长,不利于多次投饲。所以不同规格的鱼选用不同粒径的饲料。 一龄鱼种饲料粒径配?Z表鱼种规格(cm)饲料粒径(mm)3~5破碎料0.8~1.05~101.010~151.0~1.515~201.5~2.0 3.合理控制投喂量饵料系数=投喂饲料/鱼的净增量多喂≠多长 正常情况下投喂原则:看水温、看天、看鱼投喂。⑴看水温:最适生长温度,多喂,3%~5%。⑵看天:季节、天气。⑶看鱼: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节投喂时间投喂量。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指南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指南 养殖渔业是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渔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养殖渔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将介绍一些养殖渔业中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指南。 一、鱼类养殖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指南 1. 选址与建设 (1)选择水质优良、环境适宜、水深深度合适的地点进行鱼类养殖。 (2)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大小和布局,确保养殖池塘面积、水体深度和养殖密度的合理配比。 (3)搭建合适的养殖设施,包括养殖网箱、水泵、过滤装置等,确保养殖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品种选择与投放 (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适应性强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 (2)注意鱼类种苗的来源和质量,选择健康、生长迅速的种苗进行投放。 (3)控制投苗数量和时机,根据养殖设施和水体面积来合理安排投放比例。

3. 饲料管理与喂养 (1)选择适宜鱼类品种的饲料,确保其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 (2)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和喂养次数,避免过度喂食或者饥饿。 (3)定期检查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质量,根据鱼类的生长状况来进行调整。 4. 水质管理与环境保护 (1)监测水质的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指标,及时调整和修复水体环境。 (2)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污物,并进行水质净化和消毒处理。 (3)合理运用环境友好型的水处理技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二、渔业养殖中的园艺技术要点与操作指南 1. 底栖生物养殖 (1)选择优质的底栖生物种苗,确保其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2)注意底栖生物的合理布局,避免过度密集或者过度稀疏。 (3)合理控制底栖生物的饲料供给和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食或者饥饿情况。 2. 水产植物栽培 (1)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水产植物品种进行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