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八上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依照中国的人口特点,分析中国人口政策制定的缘故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猎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明白得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中

难点

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淳朴的人们翘首希望,心灵在播种着富强的梦幻,翻身的土地争奇斗艳…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究改日,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繁重的翅膀诉说艰巨…”我们中华民族要腾飞,还存在什么繁重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大伙儿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伙儿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请大伙儿齐读这一段。

(板书)13.7亿(2021年),世界最多

(活动)大屏幕展现中国与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

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2021年)

注:面积比=中国面积÷他国面积

人口比=中国人口÷他国人口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中国人口众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大屏幕展现课本第11页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回答:

(1)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又是哪一个?(澳门专门行政区)

(2)中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回答:略)看一看,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24个(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

山东省(95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江苏省(7866万)、河北省(7185万)湖南省(6568万)、安徽省(5950万)、湖北省(5 724万)、浙江省(5443万);世界上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就有4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山东省(957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板书)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课本第12页“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

增长曲线图”。第一,教师告诉学生正确描点和作图的方法,学生独立作图,教师巡视指点,然后,教师就巡视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出示自己作好的参考图。

什么缘故解放后中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明白,人口增长过快要紧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祖国经济得以飞速进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中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 9%,专门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21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784万。从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实施打算生育这一差不多国策,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到202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板书)缘故: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人的寿命延长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越好吗?请大伙儿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终止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能够补充或反对,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讲述)人是生产者,祖国的一切成就差不多上人民生产劳动的结晶。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而且人的一生差不多上消费者,而作为生产者的时刻却是有限的,而且要坚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中国每年的新增财宝中,专门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中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专门多都居世界前列,然而按人口平均运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繁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进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板书)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活动)大屏幕显示课本第13页图1-10“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江苏、广西、青海、西藏四个省(自治区),并按人口密度大小排队。

(学生读图得知)中国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湖南省中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大部分地区在100~400人之间;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1~10人之间;西藏自治区约有一半的地区人口密度在1~10人之间,另一半则在1人以下。因此,四省区人口密度的

排列顺序是江苏>广西>青海>西藏。

(提问读图、运算、比较结果,归纳总结)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而西部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东、西部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此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闻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觉并提出的,因此又称“胡焕庸线”。自胡先生提出此线以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显著。此线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此线以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

(板书)东南多,西北少

(板书)四、中国的人口政策

(板书)打算生育

(学生讨论)中国政府什么缘故把实行打算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差不多国策?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进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和谐。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把实行打算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差不多国策,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21年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中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中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打算生育带来的好处差不多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宽敞人民群众的共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要紧了解了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人口政策四方面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尽管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专门庞大,因此打算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进

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以迎接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拓展与探究]

以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统计资料等途径取得当地(一个市、县或街道、乡镇等)的人口资料,试绘出近30年来当地人口增长图,分析当地人口增长特点,并推测今后人口增长趋势(加快、放慢、平稳等)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3.7亿(2021年),世界最多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缘故: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人的寿命延长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东南多,西北少

四、中国的人口政策

打算生育

湘教版八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八上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依照中国的人口特点,分析中国人口政策制定的缘故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猎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明白得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中 难点 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淳朴的人们翘首希望,心灵在播种着富强的梦幻,翻身的土地争奇斗艳…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究改日,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繁重的翅膀诉说艰巨…”我们中华民族要腾飞,还存在什么繁重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大伙儿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伙儿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请大伙儿齐读这一段。 (板书)13.7亿(2021年),世界最多 (活动)大屏幕展现中国与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 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2021年) 注:面积比=中国面积÷他国面积 人口比=中国人口÷他国人口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中国人口众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大屏幕展现课本第11页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回答: (1)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又是哪一个?(澳门专门行政区) (2)中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回答:略)看一看,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24个(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

1.3中国的人口教案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2、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法方法。 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 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师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00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课件]显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1999)”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学生读图回答)(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人口数量多的特点,各省数量相差大,为学习下一知识点作基础)接着师也联系一下本地实际(加强乡土教育)针对前面得出的结论,师分组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或影响。 关于人口密度教学:可以这样转入,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的人口分布在哪里?从地图上怎么阅读?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状况用什么表示,怎样计算?为了理解人口密度启发学生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四省的人口密度(作业本),并根据结果思考: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课件]显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读图提示]1.A、B两点的人口密度各在 什么范围? 2.我国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大,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小?3.我国人口界线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4。在图中找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和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自治区。师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突破重点奠定

《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于增长。 (2)学会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分布图”。 (3)通过读图学会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所产生的问题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探究其形成原因。 (2)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要求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在人口分布的环节,要求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此不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增长速度以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承接前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新课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讨论:对比分析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 总结:俄罗斯国土面积约是我国的1.8倍,而我国人口约是俄罗斯的9.6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约是加拿大的39倍,约是美国的4.3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多媒体展示:2019年世界人口构成图。 提问: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8%,印度占18%,美国占4%,印度尼西亚占3%,巴西占3%巴基斯坦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占51%。 总结:中国总人口为14.2亿,比印度大约多5千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得出我国人口的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 提问: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 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有10个,超过8000万的省有4个,其中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口超过了1亿。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9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特点、分布特征、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我国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我国人口国情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一、课前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前两框题,完成下列问题: 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数量居世界第。 2、读图1-8完成P11活动1、2、3 3、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三、四框,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大致以为界线。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增长。导致人口与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实行,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助提升: 1、完成教材P11活动1、 2、3 2、完成教材P13活动1-4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 (2)A、B两条曲线下降幅度大的是,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是,具体要求是。 四、体验成功: 1、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A、藏 B、港 C、台 D、澳 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新增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基数大 C、人口死亡率小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 3、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西藏 B、广东、海南 C、山东、香港 D、河南、澳门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B、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C、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提高 D、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5、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中国的人口 专题三标题中国的人口 课 型新授 课 教 案 序 号 05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多媒体 专题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及其原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复习检查 课件展示上节课内容,利用空白省区轮廓图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谈话导入 【课件】展示人口拥挤的照片 【讲述】宽阔的沙滩上挤满密密麻麻游泳的人、学校学生太多以至 于集体会议需要露天站立进行、上下班时间段宽阔的马路变得拥挤 不堪、南京路步行街上本来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休闲购物,结果变成 人挤人的集市。这些情景大家肯定会经常遇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 成我国这种独特的人口现象呢?我国的人口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为 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出示) 讲授新课 【讲述】下面先请同学们统揽课文结合学案的内容,把自主学习部 分完成。 解释学案:首先请大家看着我们的学习目标。 1:从三个方面说出我国人口的突出特征: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

口分布。 2.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及这种政策带来的结果。(教师来回巡视) 请同学们作出前四个问题,做完了的同学可以组内讨论一下答案。【课件】自主学习 1、中国的人口数量有多少,占世界人口的什么比重?中国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省是哪些? 2、完成课本11页的活动,说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3、在图1.9上画出黑河----腾冲线,说说此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形成这种差异? 4、应用课本13页活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江苏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 5、从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三方面总结我国的人口特点。请同学起来回答自主学习题 【小结1】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国的人口数是整个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的人口之和的两倍还多。中国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省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全世界超过5000亿的国家就被称为是人口大国,同时看一下人口超过5000亿的省就有9个。(板书:数量世界第一) 【小结2】(出示)人口增长曲线图的时候应该如何画?根据年份对应的人口是多少划出对应的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人口增长曲线。根据曲线很明显我国的人口增长较快,造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同时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导致人口的增长较快。(板书:人口增长较快) 【小结3】(出示)此线东西两侧差距很大,线以东人口稠密,线以西人口稀疏,原因:东部沿海气候适宜,降水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形多平原丘陵,农业发达,适于人类居住。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1.3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1.3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自主学习·知识提炼 知识点一数量世界第一 我国总人口为亿,人口特点是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世界第一:A、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省区分布:最多:省;最少:澳门。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A、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B、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知识点二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市到云南省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地区人口密度小。 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带来问题:①生态失衡〔或环境恶化〕;②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③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或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等。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典例精讲 考点一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例1】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口270万;江苏国土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人口7406万。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C.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人口多 D.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少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密度的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很清楚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江苏省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藏;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西藏位于西部内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就人口密度来说,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西部,临海、沿河、沿湖的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相反,干旱荒漠、山地和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答案:B 方法指导:人口密度是一个地方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面积,单位是人/平方千米。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较稀疏。 【变试题1】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林家渡和李家坪两个村庄2007年度人口的调查, 2.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能够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知识准备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人口第二位的是。 2.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自学提示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山东人口居第位,人口最少的省区,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人口增长。 (2)原因:的提高和的改善,大幅度下降。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人口分布特点:以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 (2)原因: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 (3)城乡人口:人口〉人口,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中国的人口政策 (1)内容:实行,控制人口,提高人口,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原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青少年的比重,人口总量持续,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共同释疑 1.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当堂检测 1.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落实 C.人口增长失控 D.自然增长率太高 2.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B、东部地区中,小城市进行合作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4.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特征()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C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D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图。回答5—6题。 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男女性别比例有所变化,目前全国女性人口大约为( ) A.13.39亿亿亿亿 6.人口普查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可见( ) A.我国劳动力短缺 B.就鼓励多生育 C.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 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 7.右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①的人口密度最小 B.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多 C.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③的面积最大 D.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案课题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说出我国人口的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过程与方法: 有效课堂,多媒体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重点我国的人口特点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难点教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图。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 C.印度 D.美国 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 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 C.25% D.30% 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 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 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 B.20世纪60年代以来 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D.20世纪80年代以来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 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学】: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目标、内容,效果反馈检测→自学疑难摘要(组内筛选): 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分布疏密不均 4.我国的人口政策 【议】:合作探究——探究目标、内容(具体、分工)、步骤→归纳展示升华——归纳、练习、评述(展示)→升华提高 二、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3 中国的人口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3 中国的人口教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如果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必将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与重组,以便迎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条件。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五大板块,力图环环相扣,意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设计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体验过程与方法,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考虑,初中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乐于表现自己,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表扬等等。抓住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现象,我采用电脑课件这种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便捷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参与的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创造的天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教材分析:教材作为课堂学习的材料和工具,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中介,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中国的人口》一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中国行政区划内容的延伸,又为后面的民族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重点是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人口问题的对策。设计时按照学生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调整了教材内容的顺序,并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类地理图表,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我国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办法,同时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方法。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的的教学内容,此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学生掌握了人口政策和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对人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要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关注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教师必须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五、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六、教学准备:视频、PPT、挂图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观察法等 八、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世界人口日:中国人口347亿保持低生育率,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里获取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观看视频,并记录看到了重要信息。(学生回答。。锻炼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据图用表,感悟新知板书: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出示世界人口前五位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结论:中国的人口数量世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中国 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明白得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阻碍。 2.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运算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阻碍。 难点: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阻碍。 ●教法与学法 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成效较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关心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适应。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都市交通视频、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阻碍的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分布图 学生预备:家乡人口调查表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电视画面──都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专门拥挤。由此引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出去旅行,到

了火车站发觉那儿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内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了;去看病,碰上人流、车流拥堵不堪……) 一、数量世界第一 1.教师指导读图1-7 “2021年世界人口构成图”: 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补充资料:202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 (1)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4亿,居世界第一位。 (2)读“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统计图”: 【技巧点拨】歌诀经历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 河南河北鲁粤川,湖北湖南苏浙皖,十省人口不一样,个个超过5000万。 二、增长速度较快 教师出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1.看《我国人口增长图》,专门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形如何样?缘故是什么? (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三、分布疏密不均 1 结论:(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专门大的国家) 2.读图1-9“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提问: 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黑河-腾冲;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3.算一算,比一比: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课题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 3、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 点 难点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问题。 教具《人国人口的增长》挂图 教法充分利用教具、幻灯片、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一二复习: 1、我国人口数量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导入)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 而且人口增长也快,为给我国带 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1)人口基数大 (2)人口增长快 2、放后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死亡率下降 (2)出生率较高 2000年12、95亿占世界21% 东南多、西北少 学生自读课本内容,总结目 前我国人口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5 30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三四3、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 口增长快带来的负担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 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2、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 总结: 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 策,才及时地扭转了我国人口增 长过快的势头。虽然计划生育的 成绩是明显的,产生的经济效益 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人 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长的人口仍 在千亏以上,所以,实行计划生 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为 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人口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特点 2、带来的问题 五、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目标 2、基本内容 3、具体要求教后记: 本节紧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说明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以及人口政策,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起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学会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分布图”,通过读图学会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所产生的问题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要求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在人口分布的环节,要求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此不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增长速度以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探究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

师总结:俄罗斯国土面积约是我国的1.8倍,而我国人口约是俄罗斯的9.6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约是加拿大的39倍,约是美国的4.3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名幅其实的人口大国。 多媒体出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学生读图回答: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1.2%,印度占16.7%,美国占4.6%,印度尼西亚占3.5%,巴西占2.8%,俄罗斯占2.5,其他国家和地区占48.7%。 师总结: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得出我国人口的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提问: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 学生读图回答: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 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有10个,超过8000万的省有4个,其中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口超过了1亿。(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对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有了更深的感悟。)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课本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学生绘制曲线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算一算:从1950年到2010的,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可以获得哪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拿大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 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中国的人口》名师学案

《中国的人口》名师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数据和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总数和增长趋势。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并分析原因。 3、明确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学法指导 1、利用柱状统计图分析我国各省级单位的人口数量。 2、绘制线状统计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3、利用扇状统计图分析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口分布情况。 三、预习·导学 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总人口为,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 2、读1—9图,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人口最少的省区是,山东省人口数是,居全国各省区第位。 3、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4、读图1—10,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一线,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5、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是,,。 四、学习·研讨 【画一画】 根据P12表中提供的我国人口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算一算】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根据绘制的人口增长曲线图。 ●计算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每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分析计算结果你可以获得什么结论? ●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估计202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人,2030

年呢? 2、人口密度= ,根据我国的人口资料,计算全国以及山东、江苏、新疆、西藏各省人口密度,完成P14表格。(结果保留整数)【合作探究】 1、在图1-10上描画黑河-腾冲线,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的原因。 位置地形 气候交通 经济 2、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 3、人口数量要与相协调,与相适应。 五、练习提升 1、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C.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D.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2、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的30% B.我国人口西北多、东南少 C.我国城镇人口少于农村人口 D.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原因是() A.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 B.我国城市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不顺利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D.城市人口的出生率很高 4、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1.3 中国的人口(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课题:1.3中国的人口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阅读人口分布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我国的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综合思维:进行社会调查,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施行和调整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图为中国夜间城市灯光图,你能从图中看出什么? 二、新课讲授: (一)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人口密度 意义:反应人口分布疏密程度 概念: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计算:某区域的人口总数(人)÷该区域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单位:人/千米2 描述:人口密度用大/小形容 2.人口密度比较

中国:150人/km2(2021年)世界:60人/km2(2020年)中国是世界的2.5倍 3.人口分界线 胡焕庸线:播放视频 活动: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部人口密集:面积43%、人口94% 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57%、人口6% 4.活动:(1)读图1-9,完成下表,(人口参考11页数据)并比较东部沿海两个省与西部内陆两个自治区的人口密度,试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差异。

学生计算后分析: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2)读图,以黑河—腾冲线为界,说一说中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 黑河——腾冲线以西地区人口密度多在10人/千米2以下,人口密度小。 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千米2以上,人口密度大。 (3)根据以上分析,归纳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教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开发早晚 学生读图: 西部人口稀疏原因:多山地、高原;降水少;自然环境差;交通网稀疏;经济水平低;开发历史晚。 东部人口稠密原因:多平原、丘陵;降水多,自然环境好;交通网密集;经济水平高;开发历史早。 5.阅读: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9.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3.8%,与2010年相比,全国城镇人口增加了2.4亿。在全国人口中,仍有约5.1亿人居住在农村。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中国的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 (二)中国的人口政策 1.中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什么会出现以下调整?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1个小孩。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