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NO. 3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使用说明】 1.先让学生牢记目标,把握重点与难点。2.按照学案的提示,认真完成本节的学习。【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我国各省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灵活分析人口增长特点的原因。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运用分析人口分布图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1、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政策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10分钟)

一、数量世界第一

1、依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

读图1—9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共有个,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我省人口大约有。

二、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其原因是

和,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原因是

三、分布疏密不均

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本上画出理解)

2、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到云南省的。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但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这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 (10分钟)

1、阅读课本12页上,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试想其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2、结合图1-9、1-10完成课本14页活动1、2、3

【当堂检测】(5分钟)

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的简称是

A、川

B、苏

C、豫

D、鲁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东少西多

D、南少北多

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A、东部平原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天山——阴山

B、黑河——腾冲

C、秦岭——淮河

D、漠河——腾冲

5、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

自然原因是______ ;

社会原因是______ 。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班级组名姓名 1.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人口相关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3.重点: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1.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亿,居世界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是。 3.从图中找出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 ,超过8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 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大多分布在我国的。 1.认真阅读教材并绘制“我国人口增长”图。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和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了(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太多 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4.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和、幅度下降,人口 1.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约是/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疏密分界线是,线东部地区人口,西部人口。 3.看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目前,我国人口比重大, 人口比重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下列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1.人口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 2.我国基本政策:实行控制提高 1.根据教材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完成活动题3,估算一下203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3.利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1)了解你所在省份的人口总数和面积并计算你所在省份的人口密度。 (2)阅读教材中“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这部分内容,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4.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并谈谈你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 5、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人口问题呢?为此我国又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

1.3中国的人口 (共32张PPT)教案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1.3中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人口 单元 一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出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重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通过以上视频,你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是哪里吗? 学生观看视频并领略不同的城市风光。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展示表格《世界人口居于前列的国家》 19.6% 16.7% 4.4%59.3% 中国印度美国 其他国家 自主学习: (1)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 (2)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从中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阅读表格及图形。 学生读图自主 完成问题(1)、(2)。 通过阅读数据,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通过自主学习, 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之多。

合作探究: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 活动: (1)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算一算,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你可以获得哪些结论? (3)按照中国的这种人口增长趋势,估计2020年、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 合作探究: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 材料一: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4元,1956年人均国民收入为87元。 材料二:1949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20.00‰,1956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11.40‰。 阅读: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 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 人口过多带来 问题,可从日 常的切实感受 来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 第(1)题,自 主完成(2)、 (3)题。 学生合作探究 中国人口迅速 增长的原因。 学习生活中的地 理,锻炼学生的 观察能力与感悟 能力。 通过绘制人口增 长曲线图,感受 中国人口的增 长。 通过合作探究理 解中国人口迅速 增长的原因。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NO. 3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使用说明】 1.先让学生牢记目标,把握重点与难点。2.按照学案的提示,认真完成本节的学习。【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我国各省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灵活分析人口增长特点的原因。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运用分析人口分布图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1、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政策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10分钟) 一、数量世界第一 1、依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 读图1—9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共有个,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我省人口大约有。 二、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其原因是 和,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原因是 。 三、分布疏密不均 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本上画出理解) 2、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到云南省的。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但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这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 (10分钟) 1、阅读课本12页上,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试想其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2、结合图1-9、1-10完成课本14页活动1、2、3

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名师精编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记住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 6.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理解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数量世界第一 1、自主学习:阅读导入方案二文字材料和课本P10页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找出中国人口总数和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 (2)完成课本P11页“活动1、2、3”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 (过渡)从1949年我国总人口5.4亿,到2010年总人口13.4亿,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净增8亿。可见我国人口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 1、自主学习:阅读P11页“增行长速度较快”和补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解决以下问题: 补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 (1)完成P11页“活动1、2、3”?(在第一题中加入信息:2010年人口13.4亿)(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其人口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教师点拨:人口增长的原因除参照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外,还有人口的迁移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原因;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探究结论: 流动人口多,因为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许多大学毕业生,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生活在这里,这样自然导致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不

《中国的人口》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学生能说出我国现有人口的大致总数。并且清楚我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和比例,了解中国人口与世界一些其他国家人口的差别情况,了解我国各省人口的情况。 2. 教师指导学生会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人口增长趋势产生的原因。 3.通过本堂课的内容,学生具有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学生能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并能分析其原因。 4. 了解我国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学生学会分析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我国是一个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国家,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资料,同学们能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答案。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学生能明白并且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另外,视情况要求学生绘

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领悟现实中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等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危机感等。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政策。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密度规律,总结其成因。我国的人口特点。 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教学媒体 “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二、人口增长速度快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 教学过程 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陆地面积拥有960万平方千米,毗邻14个国家的泱泱大国。拥有34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根据中国的人口特点,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难点 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句幽默的话: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 二、问题探究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 自主学习: 2010年世界上大约有多少亿人口?。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多少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跟踪练习) 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四川省 B.广东省 C.河南省D.江苏省 2.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 A.豫B.渝 C.藏D.澳 3、陕西省的人口有多少?。 4、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 自主学习: 1、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第1、 2、3题,说一说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新课学习] 〔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 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2000年时就达到13亿。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4倍,达到13亿。根据该曲线我国从1949到1964和1964到1974及1982到2000年每增加一亿人口各要多少年并简单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会看世界人口构成图和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 2.掌握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学习难点】如何学会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 学习过程: 【任务一:数量世界第一】看课本P10 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08年底,我国人口已达 亿。 【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看课本P11并完成课本活动题1-3题 1、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 :分布疏密不均】看课本P12,并在课本上完成P13的活动题。 1、在上图找出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什么? 【任务四 :我国的人口政策】看课本P12,并在课本上完成P14的活动题。 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C.印度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C.25%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 ) A.20世纪50年代以来B.20世纪60年代以来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 7.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C.人口越少越好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二、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状况。 (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3)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国家、社会、家庭、利用,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发展和条件相适应,我国把作为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

(名师整理)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中国的人口》优秀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难点: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 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效果较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市交通视频、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的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分布图

学生准备:家乡人口调查表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由此引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出去旅游,到了火车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看病,碰上人流、车流拥堵不堪……) 一、数量世界第一 1.教师指导读图1-7 “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 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补充资料: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4亿,居世界第一位。 (2)读“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统计图”: 【技巧点拨】歌诀记忆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习总览 1.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状况,原因和分布;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2.通过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提高分析问题和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3.形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文转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等多种方法。 ★★课时导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人口现状、人口政策和分布特点。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根据教材11页文字、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及“活动”,完成下列填空。 1.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数量居世界第。 2.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的省是,人口最少的是,你所在省的人口大约是万人。 3.世界上人口超过8000万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就有个;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有24个,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个。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阅读教材12~13页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从教材2页“中国人口数据表”,计算出每隔10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分别是:1950-1960增加了亿人;1960-1970增加了亿人;1970-1980增加了亿人;1980-1990增加了亿人;1990-2000增加了亿人;2000-2010增加了亿人。 得出结论: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中国的人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人口

项目内容 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10个) 、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以上四个8000万以上) 江苏省、河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 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 位 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 位 西藏自治区 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探究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3.教师注重多 层次学生的学 习,鼓励他们 积极发言。 规则与评价: 1.回答问题积 极、正确答案, 给予积极评价 2.回答不全面 者,给出鼓励 和点评。 体,通过学生 自己动手绘 图。让学生在 操作中自己发 现问题,解决 问题。并以看 图分析为主, 同时培养学生 读图、分析地 图的能力。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

交流提升探究三活动 要求: 1.小组自主 学习认真、合 作活动热烈, 针对问题展 开积极讨论。 2.积极回答, 积极展示。 3.教师注重 多层次学生 的学习,鼓励 他们积极发 言。 4.交流提升 题进步加强 知识的升华 运用。 规则与评价: 1.回答问题 积极、正确答 教师设计意图 说明(分环节列 出): 使所学的知识 得以提升。 教师个性化修 改(用红色标 记): 1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让我们一起解决。案,给予积极评价 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避 免笼统,要问 出精彩,问出 实效。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 ◆课堂达标固知识(时间 6分) 1.根据202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A.12.95亿 B. 11.95亿 C.10.95亿 D. 13.7 亿 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 A.粤、鲁、豫 B.京、津、沪 C.青、藏、宁 D.苏、皖、湘 4.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A.新疆 B.西藏 C.甘肃 D.青海 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图。回答5~6题。 5.(2020泰安)与十年前 相比,我国男女性别比例 有所变化,目前全国女性 人口约为() A.13.39亿 B. 12.7达标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巩固测试。 2.组内核对答案, 解决有困惑的题 目。 3.教师进行适当 补充、归纳。 教师设计 意图说明 (分环节 列出): 教师个性 化修改(用 红色标 记): 利用所学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导学案 【目标导航】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 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 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同学们阅读教材,独立自学完成) 1、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上,居世界第位。 2、目前,由于,每年新增人口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 亿,占世界 。 相适应,我国把实行 以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密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1、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为什么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 2、阅读图 1.11 ,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我国从 2016年元旦起,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请问该政策对家庭社会资源环境有哪些影响? 探究二:阅读课本 P13页课文内容和 P13页图 1.13 完成 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并标注在图上。 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读图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典例分析】 4.图示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 图。 下列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人口密度最小B.②的人 口数量最多 C.③的面积最大D.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漠河一腾冲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3 中国的人口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3 中国的人口教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如果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必将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与重组,以便迎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条件。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五大板块,力图环环相扣,意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设计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体验过程与方法,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考虑,初中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乐于表现自己,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表扬等等。抓住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现象,我采用电脑课件这种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便捷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参与的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创造的天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教材分析:教材作为课堂学习的材料和工具,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中介,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中国的人口》一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中国行政区划内容的延伸,又为后面的民族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重点是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人口问题的对策。设计时按照学生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调整了教材内容的顺序,并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类地理图表,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我国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办法,同时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方法。

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例 淤泥民族中学肖永权 案例说明: 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

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线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个章节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因此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看,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严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口总数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的对策等几个知识点间是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的。 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时本节教材的难点。 关于“中国的人口”教法建议: 1.在新课的导入方面,可以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及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课件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去利用课本中图1-7“2000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活动”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七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3.“增长速度较快”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国1949年----2008年人口数,绘制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新湘教版必修二1.3人口容量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1.3人口容量 【新课标要求】 了解世界以及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影响 通过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 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难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人口。 2.历程 (1)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 (2)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 (3)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阶段。 3。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4。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人口和死亡率有关,也与人口和迁出率有关。 【判断】 1.18世纪中叶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 2。人口政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就会减少。( )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限制性原因 (1)主观原因: ①社会经济发展对的需求与日俱增。 ②各种资源的人均也在逐步增加。 (2)客观原因:自然资源是的。 2。资源问题及表现 (1)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 (2)乱砍滥伐引起的,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判断】 1。煤、石油、土地资源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资源。( ) 2。水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人口增长对其影响较小。( )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指在一定的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②)意义: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地区开放程度、等。 (3)特点:临界性、、警戒性。 (4)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有着重要的意义。 【判断】 1。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 ) 2。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环境承载力会无限增大。( ) 3。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 【引入探究】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11 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S 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1.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其原因是什么? 2.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探究一:读图1--18,指出世界人口增长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人口增长变化的因素。 探究二:读“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 一、教课方案的依照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听说明我国人口增加趋向,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散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散布概略。 在课标中包含着对学生各样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散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包含着对学生地理剖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课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浸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别的,也波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术要求中的“认识人类所面对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关系。” (二)教课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领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目、增加状况、散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家产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色、产生的问题及应付举措,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足利用本节内容的教课,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剖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种媒体、过去的教材中大批出现,学生应付本部分知识十分熟习,教师可不用大批讲析,学生即可理解。在本节中大批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尽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可为本节的重点讲解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从形象向抽象过分的期间,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此关于这类比较乏味的理论课,应适合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讲堂氛围,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乡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逐渐显露出来,即学习踊跃性不高。因此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讲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讲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的的教学内容,此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学生掌握了人口政策和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对人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要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关注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教师必须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五、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六、教学准备:视频、PPT、挂图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观察法等 八、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世界人口日:中国人口347亿保持低生育率,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里获取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观看视频,并记录看到了重要信息。(学生回答。。锻炼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据图用表,感悟新知板书: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出示世界人口前五位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结论:中国的人口数量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