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 导学案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政策,根据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记住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导学练习】

一、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 亿。

2、200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___,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___________,我们福建省的人口是____________人。

3、2000年,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课本第14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的起点是公元年,人口仅为亿。

2、从公元2年到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了_________亿,增长速度___ ____;而从1949年至

年人口增长了_____ 亿,增长速度____ _,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之后

人口的增长速度变__________。

3、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

,。

三、读课本第12页图1-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读出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

的地区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以西以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北______、东南_______。

2、完成课本第13页活动4。

【当堂巩固】

1、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陆地面积分别排在世界第几位?()

A.第一、第三

B.第三、第一

C.第一、第二

D.第二、第三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A.河南省

B.江苏省

C.福建省

D.北京市

3、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4、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6、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西北少,东南多

D.东北少,西南多

7、为了有效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我国实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城镇人口要控制,农村人口不用控制

C.城镇人口不用控制,农村人口要控制

D.东部地区要控制,西部地区不用控制

8、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平原、盆地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多

C.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D.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______亿,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____________万平方

千米,我国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精确到个位)。

湘教版八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八上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依照中国的人口特点,分析中国人口政策制定的缘故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猎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明白得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中 难点 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淳朴的人们翘首希望,心灵在播种着富强的梦幻,翻身的土地争奇斗艳…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究改日,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繁重的翅膀诉说艰巨…”我们中华民族要腾飞,还存在什么繁重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大伙儿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伙儿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请大伙儿齐读这一段。 (板书)13.7亿(2021年),世界最多 (活动)大屏幕展现中国与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 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2021年) 注:面积比=中国面积÷他国面积 人口比=中国人口÷他国人口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中国人口众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大屏幕展现课本第11页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回答: (1)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又是哪一个?(澳门专门行政区) (2)中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回答:略)看一看,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24个(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班级组名姓名 1.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人口相关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3.重点: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1.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亿,居世界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是。 3.从图中找出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 ,超过8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 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大多分布在我国的。 1.认真阅读教材并绘制“我国人口增长”图。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和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了(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太多 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4.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和、幅度下降,人口 1.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约是/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疏密分界线是,线东部地区人口,西部人口。 3.看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目前,我国人口比重大, 人口比重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下列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1.人口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 2.我国基本政策:实行控制提高 1.根据教材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完成活动题3,估算一下203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3.利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1)了解你所在省份的人口总数和面积并计算你所在省份的人口密度。 (2)阅读教材中“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这部分内容,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4.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并谈谈你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 5、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人口问题呢?为此我国又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

人口分布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认识人地关系。 知识点梳理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我国人口分布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 总人口的85%。 2.我国人口分布: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例题 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北部多,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答案】B 解题思路: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最基本因素):地性、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 2.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历史因素、政治、文化、军事。 例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答案】(1)B (2)C 【解析】【点评】自然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 ②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炎热的地区人口少; ③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多,地势高的地区人口少; ④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多,水源短缺的地方人口少; 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多,土壤贫瘠的地方人口少。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目前已经有常住人口居住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2.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

1.3中国的人口 (共32张PPT)教案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1.3中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人口 单元 一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出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重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通过以上视频,你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是哪里吗? 学生观看视频并领略不同的城市风光。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展示表格《世界人口居于前列的国家》 19.6% 16.7% 4.4%59.3% 中国印度美国 其他国家 自主学习: (1)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 (2)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从中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阅读表格及图形。 学生读图自主 完成问题(1)、(2)。 通过阅读数据,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通过自主学习, 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之多。

合作探究: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 活动: (1)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算一算,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你可以获得哪些结论? (3)按照中国的这种人口增长趋势,估计2020年、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 合作探究: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 材料一: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4元,1956年人均国民收入为87元。 材料二:1949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20.00‰,1956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11.40‰。 阅读: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 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 人口过多带来 问题,可从日 常的切实感受 来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 第(1)题,自 主完成(2)、 (3)题。 学生合作探究 中国人口迅速 增长的原因。 学习生活中的地 理,锻炼学生的 观察能力与感悟 能力。 通过绘制人口增 长曲线图,感受 中国人口的增 长。 通过合作探究理 解中国人口迅速 增长的原因。

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城关二中:侯宝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中国的人口”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2000年)12.9533亿人(2008年底我国的人口已达13.1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1.3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NO. 3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使用说明】 1.先让学生牢记目标,把握重点与难点。2.按照学案的提示,认真完成本节的学习。【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我国各省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灵活分析人口增长特点的原因。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运用分析人口分布图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1、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政策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10分钟) 一、数量世界第一 1、依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 读图1—9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共有个,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我省人口大约有。 二、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其原因是 和,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原因是 。 三、分布疏密不均 1、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本上画出理解) 2、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到云南省的。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但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这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 (10分钟) 1、阅读课本12页上,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试想其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2、结合图1-9、1-10完成课本14页活动1、2、3

《中国的人口》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学生能说出我国现有人口的大致总数。并且清楚我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和比例,了解中国人口与世界一些其他国家人口的差别情况,了解我国各省人口的情况。 2. 教师指导学生会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人口增长趋势产生的原因。 3.通过本堂课的内容,学生具有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学生能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并能分析其原因。 4. 了解我国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学生学会分析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我国是一个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国家,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资料,同学们能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答案。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学生能明白并且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另外,视情况要求学生绘

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领悟现实中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等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危机感等。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政策。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密度规律,总结其成因。我国的人口特点。 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教学媒体 “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二、人口增长速度快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 教学过程 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陆地面积拥有960万平方千米,毗邻14个国家的泱泱大国。拥有34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根据中国的人口特点,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难点 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句幽默的话: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 二、问题探究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 自主学习: 2010年世界上大约有多少亿人口?。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多少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跟踪练习) 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四川省 B.广东省 C.河南省D.江苏省 2.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 A.豫B.渝 C.藏D.澳 3、陕西省的人口有多少?。 4、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 自主学习: 1、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第1、 2、3题,说一说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会看世界人口构成图和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 2.掌握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学习难点】如何学会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 学习过程: 【任务一:数量世界第一】看课本P10 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08年底,我国人口已达 亿。 【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看课本P11并完成课本活动题1-3题 1、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 :分布疏密不均】看课本P12,并在课本上完成P13的活动题。 1、在上图找出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什么? 【任务四 :我国的人口政策】看课本P12,并在课本上完成P14的活动题。 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C.印度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C.25%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 ) A.20世纪50年代以来B.20世纪60年代以来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 7.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C.人口越少越好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二、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状况。 (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3)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国家、社会、家庭、利用,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发展和条件相适应,我国把作为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

(名师整理)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中国的人口》优秀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难点: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 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效果较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市交通视频、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的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分布图

学生准备:家乡人口调查表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由此引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出去旅游,到了火车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看病,碰上人流、车流拥堵不堪……) 一、数量世界第一 1.教师指导读图1-7 “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 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补充资料: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4亿,居世界第一位。 (2)读“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统计图”: 【技巧点拨】歌诀记忆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

我国的人口和民族学案

第一章第二、三节我国的人口和民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图表并与生活相联系,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人口问题与相应的人口政策。 2.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中国的民族组成、分布特点,举例说明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独特民族风情。 一、人口 自主学习: (一)人口的增长 1.我国人口已超过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从图1.10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人口增长迅速。 3.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增长速度。 4.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和,另一方面,给我国、和带来沉重的压力。 5.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二)人口的分布 1.据图1.13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至云南省的一线。 合作探究: 1.回顾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的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例如:2000年日本人口为l.27亿,其领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该国人口密度约为() 2.从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东部(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稠密的原因。 3.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能否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二、民族 自主学习: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个民族,族人口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92%,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 2.民族分布: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3.我国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4.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合作探究: 1.交流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 例如:民族节日:蒙古族:,藏族:,回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侗族:,藏族:, 蒙古族。 2.你能说出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导学案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习总览 1.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状况,原因和分布;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2.通过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提高分析问题和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3.形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文转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等多种方法。 ★★课时导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人口现状、人口政策和分布特点。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根据教材11页文字、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及“活动”,完成下列填空。 1.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数量居世界第。 2.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的省是,人口最少的是,你所在省的人口大约是万人。 3.世界上人口超过8000万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就有个;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有24个,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个。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阅读教材12~13页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从教材2页“中国人口数据表”,计算出每隔10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分别是:1950-1960增加了亿人;1960-1970增加了亿人;1970-1980增加了亿人;1980-1990增加了亿人;1990-2000增加了亿人;2000-2010增加了亿人。 得出结论: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优秀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中国的人口优秀教 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主要采用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3《中国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13《中国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说出我国现有人口的大致总数(约13亿)。并且清楚我国 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和比例(居世界第一,约21.2%),了解中国人 口与世界一些其他国家人口的差别情况,了解我国各省人口的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会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人口增 长趋势产生的原因。3.通过本堂课的内容,学生具有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学生能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并能分析其原因。 4.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学生 学会分析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我国是一个存在的人口、环境、 发展等问题的国家,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学生能明白并且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另外,视情况要求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领悟现实 中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涉及到可持续发 展等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危机感等。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政策。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密度规律,总结其成因。我国的人口特点。 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教学媒体 “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二、人口增长速度快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陆地面积拥有960万平方千米,毗邻14个国家的泱泱大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各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那么在这样一个大国下,孕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老师:人口的定义:人口是居住在一定地区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重庆市北碚区:65-66万重庆市:3100多万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人口有多少吗? 根据2000年我们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总人口约60.86亿(6085572000),约占世界人口的总数的21.2%,有五分之一多一点。也就是在世界上的人口中,我们每五个人就有我们一个中国人。究竟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下面我们来接触一组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能够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知识准备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人口第二位的是。 2.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自学提示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山东人口居第位,人口最少的省区,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人口增长。 (2)原因:的提高和的改善,大幅度下降。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人口分布特点:以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 (2)原因: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 (3)城乡人口:人口〉人口,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中国的人口政策 (1)内容:实行,控制人口,提高人口,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原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青少年的比重,人口总量持续,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共同释疑 1.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当堂检测 1.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落实 C.人口增长失控 D.自然增长率太高 2.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B、东部地区中,小城市进行合作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4.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特征()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C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D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图。回答5—6题。 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男女性别比例有所变化,目前全国女性人口大约为( ) A.13.39亿亿亿亿 6.人口普查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可见( ) A.我国劳动力短缺 B.就鼓励多生育 C.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 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 7.右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①的人口密度最小 B.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多 C.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③的面积最大 D.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导学案 【目标导航】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 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 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同学们阅读教材,独立自学完成) 1、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上,居世界第位。 2、目前,由于,每年新增人口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 亿,占世界 。 相适应,我国把实行 以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密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1、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为什么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 2、阅读图 1.11 ,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我国从 2016年元旦起,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请问该政策对家庭社会资源环境有哪些影响? 探究二:阅读课本 P13页课文内容和 P13页图 1.13 完成 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并标注在图上。 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读图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典例分析】 4.图示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 图。 下列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人口密度最小B.②的人 口数量最多 C.③的面积最大D.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漠河一腾冲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中国的人口(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学会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分布图”,通过读图学会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所产生的问题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要求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在人口分布的环节,要求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此不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增长速度以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探究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 师总结:俄罗斯国土面积约是我国的倍,而我国人口约是俄罗斯的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

比,我国人口约是加拿大的39倍,约是美国的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名幅其实的人口大国。 多媒体出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学生读图回答:中国占世界人口的%,印度占%,美国占%,印度尼西亚占%,巴西占%,俄罗斯占,其他国家和地区占%。 师总结: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得出我国人口的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提问: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 学生读图回答: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 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有10个,超过8000万的省有4个,其中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口超过了1亿。(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对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有了更深的感悟。)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课本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学生绘制曲线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算一算:从1950年到2010的,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可以获得哪些结论? 学生计算回答:1950年至1960年,人口增长了亿,1960年至1970年,人口增长了亿,1970年至1980年,人口增长了亿,1980年至1990年,人口增长了亿,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了亿,2000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了亿。人口增长很快。 师总结我国人口的第二个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