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认识人地关系。

知识点梳理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我国人口分布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

总人口的85%。

2.我国人口分布: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例题

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北部多,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答案】B

解题思路: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最基本因素):地性、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

2.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历史因素、政治、文化、军事。

例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答案】(1)B

(2)C

【解析】【点评】自然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

②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炎热的地区人口少;

③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多,地势高的地区人口少;

④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多,水源短缺的地方人口少;

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多,土壤贫瘠的地方人口少。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目前已经有常住人口居住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2.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

A.恒河平原B.西欧平原C.四川盆地D.刚果盆地

3.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

②.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B.美国C.德国D.印度

③.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资源D.河流

4.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其变化轨迹能反映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受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人口重心的位置相对呈不同变化趋势,下图为1953~2010年中国民族人口重心的位置变化轨迹图。完成下列小题。

①.199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

A.始终向西南方向偏移B.比1953~1990年的波动更大

C.向汉族人口重心靠拢D.位于汉族人口重心的西南方向

②.与汉族人口重心变化轨迹相比,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变化轨迹相对活跃,其主要原因有()

①民族、人口政策差异①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状况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①人口迁移频率与强度差异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5.2020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选取代表性铁路线路(下图),全景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图示高铁()

A.沿途区域内人口密度小的是①B.经过省级行政区域最多的是①

C.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少的是①D.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多的是①

②.乘坐高铁①从北京出发,沿途()

A.典型植被从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

B.地势由第二级阶梯逐渐过渡到第三级阶梯

C.横跨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和珠江下游地区

D.先后穿越阴山、秦岭以及南岭的山体隧道

6.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①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①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①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②.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①老龄化问题严重①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①死亡率较高①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①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7.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D.2040—2050年

②.如果保持表中的人口流动特点,对该省的影响是

A.加剧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红利期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减轻就业压力

8.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巴西人口分布()

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

②.对巴西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经济

9.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①.东北地区()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②.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且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①三江平原—气候①松嫩平原—土地①大庆—钢铁①大连—交通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10.读世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全球角度,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2)说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3)图中甲处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但人口密度小,试分析自然原因。

11.读所给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邦奇等学者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洲东部大陆。该图为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写出人类大陆的名称:A_______,B_____。

(2)分析A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

(3)D处只形成一个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主导自然条件是_____。

12.阅读表格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下表为此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导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大幅增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并说明该现象对农村的有利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银行在《2009世界发展指示报告》中说,菲律宾人口将会在2015年增至约10100万人,相比2007年的8790万人口增加15%。

材料二2009年1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0552亿,比2008年第一天增加0.9%,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2003年,菲律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

(2)由上图与材料一可判断,目前菲律宾的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产生的问题有哪些____?并写出应采取的人口政策____。

(3)图中美国人口死亡率高于菲律宾的原因是____。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3.267亿,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美国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夏季干旱,冬季多雨。加州经济总量高,境内有洛杉矶、旧金山等大都市,硅谷的电子工业发达,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下图分别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美国本土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华盛顿和旧金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中信息,描述美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近年来大量人口从东北部迁入加利福尼亚州,简述其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的影响。

答案部分

1.A

【详解】

B选项可举出反例,例如亚马孙平原为人口稀疏区,B错误;南极洲气候严寒,不宜人定居,故C错;非洲有撒哈拉沙漠,该处气候炎热干燥,人口并不稠密,故D错。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故选A。

7.D

【详解】

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恒河平原、西欧平原、四川盆地,是世界上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排除A、B、C;刚果盆地同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选择答案D。

3.①D②C③B

【解析】

①.俄罗斯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低,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国防兵员不足等,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调整,鼓励生育,目的是解决人口负增长问题,D对。故选D。

②.中国、美国、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正值,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与俄罗斯最相似,C对。故选C。

③.结合图分析,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领土的南部,广大的北部区域人口稀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温,北部纬度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B对。北部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河流的下游地区,水源充足,降水、河流、资源不是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

4.①D②A

【解析】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先向西南,再向正西方向偏移,A错误;比1953~1990年的波动更小,B错误;逐渐远离汉族人口重心,C错误;从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位于汉族人口重心的西南方向,D正确;故选D。

②.民族、人口政策差异,如民族成份恢复和更改,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化差异性大,①正确;少数民族的高度集中分布,近年来离散程度增大,影响了人口重心的波动,①正确;少数民族中农业人口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了人口重心变化大,①正确;少数民族人口迁移频率与强度较汉族小,①错误;故选A。

5.①D②A

【解析】

①.①为京广高铁,经过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沿途区域内人口数量不是最少的,A 错;①为哈大高铁,只经过东北三省,经过省级行政区不是最多的,B错;①高铁连接杭州、合肥和福州三个省级行政中心,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不是最少的,C错;①高铁是成昆线,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多, D对。故选D。

②.京广高铁从北向南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典型植被从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经过地区都在第三级阶梯,B错;横跨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和珠江下游地区,C错:京广高铁不经过阴山,D错。故选A

6.①B②C

【解析】

①.分析图中人类密集区的大陆形状可知:D处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部,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①正确、①错误;D处位于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①正确,①错误。故选B。

②.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是欧洲。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的应是A东部,①错误;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死亡率较高,①、①正确;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少,①错误;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①正确;欧洲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①错误。故选C。

7.①C②B

【解析】

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即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6.7%的时期。由左图可知,约在2030-2040年,该省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到66.7%以下,人口红利期结束。故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2030-2040年,C正确。故选C。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省流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而流出的0-14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略多,这会导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延长人口红利期,减轻老龄化问题,A错误、B正确。表中是人口流动特点,不能反映对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C错误。流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不能减轻就业压力,D错误。故选B。

8.①C②C

【解析】

①.读图,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分布可知,巴西人口东南沿海多,西北部内陆少,C正确,D错;其北部亚马孙平原人口少,AB错;故选C。

②.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分布少,地形和气候影响其人口分布。同时,东南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经济也影响其人口分布。整体而言,巴西水资源充足,河流发育,河流对其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小。故选C。

9.①C②D

【解析】

①.根据表一信息可知,东北地区的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东北向西南,A错;根据表二信息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集中指数增大,表明人口分布趋于集中,由于人口分布趋于集中,因此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而并非越来越分散或趋于均衡,BD错,C

正确,故选C。

②.三江平原所处纬度较高,气候较严寒,人口并不稠密,①错;松嫩平原土地辽阔,且土壤肥力较高,人口相对较稠密,①正确;大庆人口稠密的影响因素应为石油工业,①错;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①正确,故选D。

10.(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地区以及近海的平原地区。(2)地形平坦;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终年较适宜;经济较为发达,工农业水平高,交通条件便利,人口密集。

(3)甲处纬度低,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植被密布,不适宜人类生存等。

【详解】

(1)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从图例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临近海洋,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

(2)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人类的生存;该地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人口的集聚。

(3)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热;热带雨林密布,雨林内有毒蛇、食人鱼等生物众多,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11.(1)欧洲南亚

(2)自然原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社会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商业贸易等活动频繁。

(3)水源

【详解】

(1)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与资料分析,可以判断A表示欧洲大陆;B表示南亚大陆。(2)欧洲成为人口分布密集区的主要原因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生产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宜农耕和人类居住;社会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商业贸易等活动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其他地区的人口具有吸引作用。

(3)根据地理位置判断,D表示中亚地区,中亚深居内陆地区,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水资源紧张,所以影响中亚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水源。

12.(1)0-14岁少年儿童比重有所上升,1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60岁及以上人口

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人口流动性增大。(2)人口流动缓解了人地矛盾,减轻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

【详解】

(1)本题主要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我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10年相比,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了1.35%,1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了

6.79%,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上升了5.44%,人口老龄化严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城市化水平提高;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

88.52%,人口流动性增大。

(2)由材料可知,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导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大幅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流动。该现象对农村的有利影响:目前,我国人口主要由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对农村地区来说,可以缓解人地矛盾,减轻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加强农村地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

13.(1)22‰6‰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问题:人口增长快,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就业压力增大,提高生活质量困难。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解析】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可知菲律宾的人口出生率约为28‰,死亡率约为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同理美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15‰,死亡率约为9‰,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6‰.

(2)读图与材料一可判断,目前菲律宾的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用于人口再生的消耗过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增长过快,青壮年所占比重过大,就业压力增大;提高生活质量困难。针对这种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从而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图中美国人口死亡率高于菲律宾的原因是美国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达,医疗水平高,人口寿命长,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造成的。

14.(1)特征: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和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东北部五大湖区人口最稠密。

(2)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优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收入高:经济发达,就业机会

多。本题反着描述东北部的不利也可以得分。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高技术人才带来科技与文化交流进步,促进商品流通、经济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压力。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南部、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和开发历史等原因,人口密集;内陆人口较少;开发早的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2)主要分析迁出去的推力作用和迁入地的拉力作用。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更优美;从材料中可知,南部为高新技术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等。

(3)人口增长的影响主要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作答。有利的影响有:人口增长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的流通等。不利影响是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公共设施不足,加大城市管理难度,增加住房、交通、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人口分布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认识人地关系。 知识点梳理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我国人口分布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 总人口的85%。 2.我国人口分布: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例题 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北部多,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答案】B 解题思路: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最基本因素):地性、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 2.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历史因素、政治、文化、军事。 例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答案】(1)B (2)C 【解析】【点评】自然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 ②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炎热的地区人口少; ③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多,地势高的地区人口少; ④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多,水源短缺的地方人口少; 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多,土壤贫瘠的地方人口少。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目前已经有常住人口居住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2.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

人口分布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 1.1 人口分布 教学目标设计 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3.通过分析实例,认识并说明自然环境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4.收集并展示家乡人口分布的案例、图表和地图,通过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方案,对调查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行简要解释,培养地理实践力。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不同尺度下(全球、大洲、国家、地方),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1987年7月11日,地球总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采纳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而今,世界人口已达到75亿之多,那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人口分布的知识。 教学精讲

◆任务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75亿,世界人口有哪些分布规律呢?请大家读教材P3图12世界人口的分布(2014年)及以下三幅人口资料图,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数据图示资料来看,世界人口在纬度、海拔、距海远近上分布不均,但又具有明显的趋向性,从全球范围来看,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那么,具体到大洲、国家和地区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世界人口在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1.读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人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联系的观点。 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节假日出游时,是否遇到过人山人海排队等候进入景区的现象?你们在超市购物时,是否为排队等候结账而心烦意乱?你们是否见过宽阔的马路因交通堵塞变成了巨大的露天“停车场”? 讲授新知: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教师课件投影“世界人口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纬度看,世

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范围?导致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3)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活动:“家”的选择,分别出示极地、热带、温带、沙漠、平原、高原等景观图,让学生选择愿意居住的地方。 思路:让学生读图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一)自然因素 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读图1.5“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归纳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结论1: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同样,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活动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1.6“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并引导归纳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结论2: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活动3:教师指导学生读图1.7“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并引导归纳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结论3: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小结:总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这些地区具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的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在教学中教师需提供给学生不同尺度图像资料;行为动词是“描述”,即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需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行为结果是“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分布主要是指人口数量在不同尺度区域(全球、国家或地区)的分布状况(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事件等。 二、教材分析 整体结构上,人口分布是必修地理2的开篇内容,必修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重在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突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因素在其中则占有重要地位,是人地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单元结构上,人口分布位于第一章,第一章“人口”是人文地理部分学习的基础,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准备;章节结构上,人口分布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位于章首,具有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括正文、九幅插图、一个活动和一个自学窗。前三幅插图从纬度、大洲等角度表示世界人口分布位置,4-7插图体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最后两幅插图分别位于活动和自学窗中,旨在表示芬兰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本课利用“四大文明古国兴起和衰落”作为探究材料贯穿全文,会对教材中的图像资料有所调整,把活动1和自学窗安排为课下学习内容。 三、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已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基本能理解给定的简单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等对人口

的影响,为高中阶段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生活经验上,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知道交通、经济、气候、水源条件是人类迁移定居考虑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上,高中学生的学习受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影响较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适当表扬,激发学习动机;思维水平上,高中生虽然抽象思维发展较快,形象思维在认知中仍占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观察地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位置特征;(区域认知)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其四大文明古国孕育文明的自然因素,以及三大文明古国没落消失的原因;(综合思维) 在网络和谷歌地球软件上搜索图像资料,说明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地理实践力) 3.通过认识人类文明出现和灭亡,理解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六、课时安排 课内1课时+课后活动。 七、教法学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地理图像法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人口分布特点;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A识记、B理解、C应用、D探究) 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教材图1.1卫星影像世界地图导入。 〖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A识记)(略)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读教材1.2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要点如下: 1、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大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教材1.2、图1.3等材料,分别从全球、距离海洋远近、海拔、人口稠密度、大洲(地区)、人口大国等角度,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具体特点。要点如下: 2、分布状况(具体表现):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纬20°-60°地带归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从人口稠密度来看: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从大洲和地区来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从国家来看:截至2018年底,世界上有印度、中国等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C应用)(详)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图像,分别说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要点如下: (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过于寒冷、干燥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沙漠地区、高纬度地区和热带雨林区等。 ②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适合人类居住(如图1.5)。 (2)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地势低平地区,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集居地。 ②地表崎岖,地势较高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3)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河流、湖泊沿岸地区,用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如长江和黄河流域,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 ②在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③水源缺乏的地区,则不适宜人类居住。

《人口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图片和视频:“尼罗河流域卫星影像” 师:从第一幅灯光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可能的答案)能看出城镇的分布情况,也能间接的表示人口的分布状况。 师:该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图中区域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聚落和人口分不主要受水源条件影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分布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讲授新课】 (板书)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哪两个大的方面?

生:(可能的答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师:自然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呢?我们来看图片 板书:1、自然因素 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 师:上节课我们说过,从全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一规律体现了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中低纬度热量适中,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体现了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 师:说出图中四种人口稀疏地区的类型,分析该类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四种地区分别是沙漠地区、高原山地、高纬度地区和雨林地区。都属于气候恶劣的地区。 出示图文资料: 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西藏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

相应措施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 五、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教案人教版必修2.doc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 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实地探访,分析某地人口稠密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主要规律 (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北纬10°-50°地带。 (2)从距离海洋远近看:集中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看: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 ⎨ ⎧ ⎭⎪ ⎬ ⎪⎫ 东亚 南亚 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聚居历史悠久 ⎭⎪ ⎬ ⎪⎫ 欧洲西部 北美东部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名师点拨]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2,该图展示出:,1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2北半球中低纬度人口密度较大;3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4热带湿热地区、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人口稀少。 1.自然因素 因素表现 气候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和过 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地形 平原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水源 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1)社会发展阶段⎩ ⎪⎨ ⎪⎧ 农业社会: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 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人文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瑷珲(今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东南人口稠密。 (1)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 ) (2)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全部地区。 ( ) (3)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来体现的。 ( ) (4)所有的高原和山区都会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人口分布稀疏。 ( ) (5)尼罗河谷地人口稠密,得益于________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资源 D .矿产资源 提示:(1)× 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3)×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来体现的。 (4)× 在热带地区,山区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更适宜人类居住。 (5)C [尼罗河谷地人口稠密,得益于河流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对应课标要求“(学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描述”,属于了解水平;主题内容是“人口迁移”,后置限定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体现“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字、图片、数据资料,重点让学生根据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与人口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也掌握了一些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同时,上节课对“人口分布”的学习为本节课“人口迁移”提供了知识基础,“人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是“静”,而“人口迁移”则是“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以动态的眼光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有利于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2)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上唤醒学生有关“人口迁移”的知识,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周围的进城务工人员,思考他们进城务工的原因;农村的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在外务工,自己的定居地是否有人已在外定居。学生的身边有很多“人口迁移”的例子,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地理进行引导,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地理1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位于教材的起始单元,也是人文地理知识的开始,“人口”部分是为后面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环境与发展打下基础,属于基础章节。本节内容由“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和“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组成。 “人口迁移”的第一个课时,教师需要完成两个教学因子的教学,“什么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分布 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1.2人口的分布导学案 课题:人口的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习流程】 [上节回顾] 1.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解决措施? [导入新课] 一、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地域差异。人口密度:是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该地面积(人/千米2) 读两地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图,回答 ⑴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⑵两地人口分布的格局有何差异?

[学以致用]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的数据,人口算数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据此完成1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四个国家中粮食压力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合作探究] 结论: 结论: 结论: 用一句话概括: 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原因?

(二)我国人口分布 特点: 从方位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 思考:找出图中的人口分布密集区,分析其人口密集的原因。

人口迁移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导学案 (原卷+答案)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2)社会因素:________、军事、____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从欧洲到________、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________、北美、西 亚、北非 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__、严重的________、战乱等。 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 原因实施________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 度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________政策 表现有计划、________地进行人口迁移 人口由农村向________迁移;________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人口容量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容量导学案 (原卷+答案)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在保证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________(图1.22)。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状况。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__”所决定的。 ②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________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________,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__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_______。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________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 相同的________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________值。 (2)悲观者:目前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________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范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________。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________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________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________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影响区域的________ 4.人口持续增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图1.25),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1)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导致________问题。 (2)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_______问题。 (3)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________问题。 区域具体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 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其中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中的行为动词“描述”,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归纳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还能通过具体的案例从自然、人文条件等角度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运用资料”表面学生要会利用具体实例来说明人口分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区域尺度的人口分布地图、表格、图文等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尺度的区域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地理必修一侧重学习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地理必修二则主要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学习人口、聚落、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口》作为必修第二册的开篇之章在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区域人口数量、质量的分布状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次,人口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学生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的起点,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因此,先学习人口的相关知识,能为后续学习聚落、产业、交通、环境与发展等内容提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人口分布》又是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的第一节。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学习后续章节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必备知识。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要,对理解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及引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意义重大。本节内容主要从人口分布和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教材提供了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尺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将学生对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 教材知识结构图

人口分布(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1 人口分布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 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 点。 2.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 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知识点01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 地带最为集中。原因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且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适宜, 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原因是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北极圈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完全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区人口 ,降水较多的地区人口 。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原因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人口较稀疏。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人口稠密区 地区 特点 东亚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等地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 史悠久 欧洲西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 居在城市 北美东部 美国东部、加拿大东南部 人口密度是一项表示地区人口稠密与稀疏平均状况的指标,人口密度一般指 。人口密度大说明该地 ,人口密度小说明该地。它与人口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3.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亚洲、 和 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点拨] 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和人口分布格局。 2.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 .大洋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 .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 .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 .集中于沿海地区 D .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限时思考

2019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章 附1 人口分布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 附1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律。(重点) 2.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重点)3.结合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人口分布及其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 具有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区; 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1)自然因素:最基本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以及宗教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其它:历史因素。 (1)位置:从黑龙江瑗珲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 (2)人口分布状况: ①此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占全国96%,土地面积占全国36%; ②此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占全国4%,土地面积占全国64%。 [自主诊断] (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非洲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2)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 (3)社会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提示】(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是人口稠密区。 (2)√距海较近的地区人口稠密。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提高。 (4)√我国的人口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合作探究·攻重难]

人口分布(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1人口分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南纬20°﹣南纬40°地带和北纬20°﹣北纬40°地带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差异悬殊,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海陆分布D.经济水平 2.撒哈拉荒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贫乏D.地势起伏大3.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80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该线表明,与我国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河流 ④植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影响四川省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为() A.东北多,西北少 B.经济落后地区多,经济发达地区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南少,西北多 6.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山地多,平原少B.气候酷寒 C.海洋广布,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 7.如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和 ③水运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图为1982~201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如图中() ①0~14岁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减少 ②15~64岁的人口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③数据证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④201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合理

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3人口合理容量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理要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定义: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 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2)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 例题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列小题。 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答案】C 【解析】【点评】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以及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地区的人口,搬离居住地,异地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例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木桶效应”,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数量 D.最低人口数量 【答案】(1)D (2)B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注意:某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1)根据木桶效应的解释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随堂练习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如表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地理】人口迁移地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迁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人口迁移”一课的相关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本节课中,学生要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从概念中得出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在地球表面上发生的空间性移动,思考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从而得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与人口的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影响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探讨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解“人口迁移”一课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地理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学习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相关知识,掌握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其中机械增长指迁入人口的增加值。学生对人口的空间分布有了初步了解,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综合思维 通过学习人口迁移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并准确判断哪种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二)区域认知

学生能够根据福泉市牛场镇五新社区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五新社区人口迁移的因素,增强运用地理知识探究身边事物的意识。 (三)地理实践力 学生能够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福泉市牛场镇五新社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感受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推拉理论的原理及其运用。 五、现场考察及教学过程 (一)考察工具 手机、笔记本、签字笔、福泉市牛场镇行政区划图。 (二)考察线路(见表1) 表1考察线路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