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沅君的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也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是冯沅君作品吧。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小说的创作。她用淦女士作为笔名,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隔绝之后》等。她的小说充满了反抗就立交的精神,一度震动了许多读者。

1926年,冯沅君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出版,后被鲁迅编入《乌合之众》。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春痕》发表。

1929年出版出版了描写那些为了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青年们的情绪的《劫灰》。

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合著出版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和并独自著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

1935年获博士学问回国后志中国成立前夕,著有《古忧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和《古剧说汇》等书。

1949年后,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一起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冯沅君是继冰心之后,又一个引起文坛瞩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浸染了古曲诗词的艺术情调。这个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是体现在作品的思想上,更是指冯沅君作品的特征。她在创作的方法上,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刻画人物心理为重。最多的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方式叙述,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冯沅君也同样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宣泄情感。

冯沅君的个人简介

冯沅君,原名冯恭兰,190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大学一级教授。

冯沅君的父亲冯台异,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曾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的他,在家中专门设立了书房,并请来“教读师爷”为子女讲授古文、算学等。冯沅君作为冯台异的幼女,亦受到了教育。她尤其喜爱读古文唐诗,12岁时便能吟诗填词,还获了个“才女”的称号。

1910年进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读书。因辛亥革命爆发而辍学,在家自修。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在校期间,她曾亲自扮演改编为话剧的《孔雀东南飞不能》里的焦母,宣传反对封建。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专门研习古典文学。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创作小说。她以淦女士为笔名,先后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文章。1926年开始出版小说集。

1929年与文学史家陆侃如结婚。1932年与丈夫一起留学法国,并于1935年获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开始一直在山东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55年升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62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解放后,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复制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

于1974年6月17日冯沅君因病去世,与世长辞了。

冯沅君与冯友兰的联系

冯友兰,出生于1895年,河南南阳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有一个妹妹叫冯沅君。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生有两子一女,冯友兰是长子,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小妹。冯台异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专门在家置办了一间书房供子女翻阅书籍,还聘请了一位“教读师爷”,专门来给他们讲授古文、算学、写字和作文。

1911年春,冯友兰考入了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并与吴淑贞结为

连理。1912年,冯友兰考入上海第二中学高中预科班。在那时接触了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冯友兰因此对形式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学哲学门,开始系统的接受哲学训练。1918年,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冯友兰积极响应,并与有人一起创办了《心声》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后,冯友兰放弃心理学体系,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之后,著作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1981年,86岁的冯友兰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三松堂自序》。1990年,冯友兰离开人世。

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妹妹。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与哥哥冯友兰一起接受了“教读师爷”的教育。与哥哥冯友兰不同的是,她尤爱中国的诗句,成了文学史家。而冯友兰是哲学家。

下载全文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沅君的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也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是冯沅君作品吧。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小说的创作。她用淦女士作为笔名,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隔绝之后》等。她的小说充满了反抗就立交的精神,一度震动了许多读者。 1926年,冯沅君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出版,后被鲁迅编入《乌合之众》。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春痕》发表。 1929年出版出版了描写那些为了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青年们的情绪的《劫灰》。 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合著出版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和并独自著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 1935年获博士学问回国后志中国成立前夕,著有《古忧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和《古剧说汇》等书。 1949年后,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一起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冯沅君是继冰心之后,又一个引起文坛瞩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浸染了古曲诗词的艺术情调。这个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是体现在作品的思想上,更是指冯沅君作品的特征。她在创作的方法上,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刻画人物心理为重。最多的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方式叙述,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冯沅君也同样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宣泄情感。

散文评论:冯沅君《愁》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原名恭兰、淑兰,笔名淦女士,她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文学史上第一批颇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曾与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冰心、庐隐齐名,也是当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女学者。她从事文学写作的时间,仅为其生命的十分之一,从1922年开篇创作到1929年搁笔,历时七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劫灰》、《春痕》,散文《清音》、《愁》等篇,还有为数不少的古诗词创作,后有《冯沅君创作译文集》一书编辑出版。令有学术专著《中国诗史》(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与陆侃如合著)、《古剧说汇》等。 本文写于1925年,最初发表在《语丝》第二十二期。冯沅君的散文,很多是谈论与文学相关的问题的,是关于文学所发的一点感想。本文就是这类散文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围绕着“愁”这个主题,谈论了中国古典文艺中所用的愁的意义,并由此生发开来,谈到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个人感悟,最后得出结论——人生本就是苦闷多欢乐少,所以诗人爱言愁也就不足为奇了。关键在于,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而不在于表现的是哭是笑。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对比的手法对新旧文艺表现的主题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新文艺中常见的词语是玫瑰、夜莺、接吻、拥抱,新文艺的态度是积极的,充满生机的;而旧文艺中铺天盖地而来的则是“愁”。作者随意例举了一些自己记忆中比较深刻的诗词,有力地证实了旧文艺中“愁”的主题广泛性。在“五四”新文艺的影响下,当时人们对旧文艺是持有一种极为激进的态度的,作者也坦言自己在以前也认为这些愁来愁去的诗作恰是中国民气消沉的表征,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但这些作品最好能付之一炬,彻底销毁。但现在不知怎的,对这些作品反而起了同情之心。接着,作者实际上就自己对旧文艺态度的转变进行了说明。旧文艺中的愁的意义是很广的,但凡心中的怀人思乡、感时伤世种种的郁闷感慨悲哀,都可用“愁”来象征,并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旧文艺中描写“愁”的著名诗词来加以说明。作者认为古人这些所谓的“愁”,无非就是生活上的不安而已。随后,作者以充满个人体悟的思想和语言对此展开论述,认为文艺本就是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已,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此叹息号泣及欢呼用种文字象征出来就是文艺”。而人生本就是苦闷多喜悦少,所以文艺中的心灵就多表现为“愁”的一面。总而言之,所谓的诗穷而后工与诗人之爱言愁,都是由人生的苦闷而来的。至此,作者实际上已经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对旧文艺发生态度的转变——对旧文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感悟的加深,这正是态度转变的根本之所在。所以,作者在最后说,文艺的价值并不在于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而在于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周作人).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王统照). 4.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祥林嫂). 5.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郭沫若). 6.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7.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倪焕之》). 8.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落华生是指(许地山). 9.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胡适). 10.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11.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作者是(胡适). 12.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尝试集》). 13.《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14.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徐玉诺). 1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冰心). 16.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宗白华). 17."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发问开篇的诗作是(《吹箫人的故事》). 18.30年代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重要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19.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有(《屐痕处处》)等. 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 21.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梁实秋). 22.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胡适). 23.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 24.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梵峨嶙和蔷薇》). 2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名优之死》). 26.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 2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巴金).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冯沅君

在二十世纪地中国,冯沅君是一位著名学者,一位教育家,也是“五四”以后出现地新文学史上第一批颇有影响地女作家之一,曾与蜚声文坛地女作家冰心、庐隐齐名.她从事文学写作地时间,仅为其生命地十分之一,从年开篇创作到年搁笔,历时七年,给后人留下三个短篇集——《卷荒》、《春痕》、《劫灰》及其未入集地少量文字.她地作品地中心主题是大胆写出了当时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地恋爱心理,表达了“五四”运动前后一些人对封建传统地激愤和反抗.她地作品如涓涓细流汇入“五四”以后文学地洪流中,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冯沅君地创作,凝聚着鲁迅地心血,这棵幼苗,曾得到过鲁迅辛勤地灌溉和培育.早在年,鲁迅曾把她地短篇小说《卷葹》连同其它三篇编入《乌合丛书》(之六),从编辑稿件到印刷出版,都亲自办理,鲁迅写信给画家陶元庆(致陶元庆,《鲁迅书信集》上卷页),要他为《卷葹》设计封面,并自己撰写广告. 鲁迅还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用一页地篇幅对这本集子中地短篇小说《旅行》给予了热情而中肯地评价: 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卷葹》……其中地《旅行》是提炼了《隔绝》和《隔绝之后》(并在《卷葹》内)地精粹地名文,虽嫌过于说理,却还未伤其自然;那“我很想拉他地手,但是我不敢,我只敢在间或车上地电灯被震动而失去它地光地时候;因为我害怕那些搭客们地注意.可是我们又自己觉得很骄傲地,我们不客气地以全车中最尊贵地人自命”.这一段,实在是五四运动直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排恻之情”地青年们地真实地写照.和“为艺术而艺术”地作品中地主角,或夸耀其颓唐,或炫鬻其才绪,是截然两样地. 鲁迅议论作品,同时也是对作家地评论.字里行间充分肯定了冯沅君毅然和传统战斗地革命精神. 一 冯沅君毕生为追求妇女解放而斗争,她身先士卒争取和男子同样受教育,争取婚姻自主地权利.她对封建道德进行了毫不妥协地挑战和讨伐,她是妇女解放地先锋. 冯沅君原名恭兰、淑兰,笔名淦女士、沅君、大琦、易安等.年月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中.父亲树侯于年在北京考中了第三甲进士.中进士以前,他曾在武昌方言学堂工作;以后被任命为湖北省武阳县知县.冯沅君地母亲吴氏曾携大兄冯友兰,二兄冯景兰随父先在武昌住了一年多.后又领着他们兄妹住在父亲地官署中,达一年有余.不久,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便扶柩携子女返回唐河原籍. 冯沅君地母亲粗通文字,精明能干.虽被封建思想所束缚,但对子女读书却很开明,并且亲自辅导.返回老家后,母亲出钱给冯家兄妹请了一位先生教他们念书.冯沅君从小就跟大兄,二兄一块读古书.有些不懂地地方,除求教于先生外,还可向大兄、二兄请教. 后来,她地大兄、二兄都先后赴京、沪,进入大、中学.母亲虽开明,也不会再专门为一名女孩子请私塾先生了.加上农村地封建势力重如磐石,社会舆论不准女孩子上学读书.冯沅君强烈地求知欲受到了压抑和打击,她在摸索着走自己地路.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地

现当代文学复习

现当代文学复习 1.“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 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 读与批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3.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文学进入中国文坛的第一次高潮中, 从希腊文学到19世纪文学的众多作家被译介到中国,其中最有影响的四位是:易卜生(个人主义)、尼采(反传统精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卢梭(启蒙主义思想)。 4.严复翻译《天演论》,把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 5.从晚清开始,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观念变革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 6.清末翻译小说,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7.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8.中国文学自五四文学革命起,进入1917-1949年的三十年迅速发 展期: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1928-1937年,人文主义文学和左翼革命文学并存的三十年代文学,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化为开端以及承继和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的40年代文学。 9.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新 青年》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

文学》 10.京沪四大报纸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的《时 事新报》副刊《学灯》、《国民日报》的副刊《觉悟》。 11.《小说月报》是20年代文坛的第一刊物,沈雁冰1920年以来全 面改革《小说日报》。 12.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有语丝 社,《语丝》周刊创办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 13.1921年7月留日学生如:张资平,郁达夫,郭沫若于日本东京成 立创造社。与创造社相近的有沉钟社,在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组成。周刊《沉钟》 14.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有新月社。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北 京。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主要代表人物: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 15.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2、感伤的精神 标记3、个性化的追求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16.冰心:《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药方”,即“爱的 哲学”,爱的哲学的三足是“爱,自然,童心”,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 17.庐隠,原名黄英,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 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

现当代文学复习(重点人物)

20年代: 问题小说代表作家: 冰心:原名谢婉莹,以写问题小说起步;主张“爱的哲学”;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 庐隐:原名黄英,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王统照:《雪后》、《沉思》、《湖畔儿语》、《山雨》 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稻草人》;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 许地山(落华生):《缀网劳蛛》、《命命鸟》;《春桃》、《铁鱼的腮》 乡土小说代表作家: 许杰:“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惨雾》; 鲁彦:成就较高,《菊英的出嫁》、《黄金》 许钦文:《故乡》(短篇小说集)、《鼻涕阿二》 彭家煌、黎锦明:《怂恿》、《喜讯》;《出阁》; 台静农:《烛焰》、《拜堂》、《红灯》 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郭沫若 张资平:《梅岭之春》、《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 陶晶孙:《木犀》、《音乐会小曲》 冯沅君(创作社唯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春痕》、《劫灰》、《隔绝》 胡山源(弥洒社主要作家):《电影》、《睡》 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西风吹到了枕边》 王以仁:《孤雁》、《幻灭》 新月派诗人代表: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主要特色:对爱的歌咏就是对自由、美的向往与赞美、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憧憬大自然。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版了《红烛》、《死水》、《奇迹》,主要特色:呈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戏剧界代表: 田汉:原名田寿昌,20年代中国戏剧创作剧目最丰富、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我国独幕话剧创作臻至成熟的标志)、《名优之死》、《南归》、《回春之曲》、《丽人行》,有两种形象系列:艺术家形象、孤独的漂泊者的形象 散文界代表: 瞿秋白:《心的声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最早反应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 郁达夫:《还乡记》、《立秋之夜》、《北国的徽音》 郭沫若:小品六章 梁遇春: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代表散文:《人死观》、《谈“流浪汉”》 周作人: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是最有争议的作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过去的生命》;基本风格:浮躁凌厉,平和冲淡,艺术性散文 朱自清:原名自华,文学研究会成员;散文集《背影》、《踪迹》、《你我》,著名散文:《儿女》、《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冰心:散文集《往事》、《超人》、通讯集《寄小读者》;爱的哲学,以文字优美著称 30年代: 普罗小说: 蒋光慈: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组建太阳社,出版新诗集《新梦》、《哀中国》、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丽莎的哀愁》、《咆哮了的土地》(最后一部作品)

未完成的女性解放——以《隔绝》为例,探析五四初期女性写作

未完成的女性解放——以《隔绝》为例,探析五四初期女性写 作 李琦 【摘要】冯沅君的短篇小说《隔绝》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反抗传统的艰难处境,以及女性面临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碰撞时的困境.这体现在女主人公在情感上爱母亲却难以认同其观念的矛盾心境,与情人结成反抗同盟却无法摆脱待拯救的状态,通过性排拒将自我理想化等方面.作家并非理性批判这种女性解放的未完成态,而是表现出五四女作家们因性别身份和时代局限而产生的真实心理与文化无意识,即在传统与现代的拉扯中艰难上浮.发掘这种心理真实,有助于我们重返历史现场,对发萌于男性启蒙话语框架中的五四女性写作,给予更加公允的文学史评价.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9(035)002 【总页数】4页(P23-26) 【关键词】《隔绝》;主体性;牺牲;受虐;性排拒 【作者】李琦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在冯沅君为数不多的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便是觉醒的女性在婚恋自由问题上与封建家庭作斗争,发表于20年代的《隔绝》与《隔绝之后》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隔绝》中,女主人公以书信体的方式表达了其对自由意志的向往,却又在“情人之爱”与“母亲之爱”之间难以抉择,最终只能以倒向死亡的姿态两不辜负。对于《隔绝》中女主人公反抗传统时所处的两难处境,鲁迅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实在是五四运动之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 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写照。”[1]245鲁迅的评价着实道出了《隔绝》中女性解放意识的复杂性:一面坚定,一面犹疑。这样的矛盾心境是五四时期女作家共同面临的思想困境。本文拟用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分析《隔绝》中复杂的母女情、女性对情人的依从和遮蔽的性书写三方面,来观照作品中未完成的女性主体性。 一、复杂的母女情与艰难的主体性 在冯沅君的短篇小说《隔绝》中,主人公隽华因反抗包办婚姻被母亲幽闭起来,只能通过表妹相助,写信向情人求助,盼能私奔。然而,值得玩味的现象出现了:母亲的阻碍并未遭到女儿的恨意,带来的只是女儿在情人之爱与母亲之爱之间的纠葛。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观照文本,不难发现,作为女儿的隽华对母亲的情感带有些许“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通常认为,俄狄浦斯情结的机制是“杀父娶母”,然而卡佳·斯尔沃曼在《声响的镜子·精神分析与电影中的女性声音》中指出: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还存在另一重向度——“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中,“欲望与身份认同不再像正面的俄狄浦斯情结中那样区别开来”,而“女性与她们的母亲不仅仅是认同的关系,而且也是爱恋欲望的关系”[2]239。在《隔绝》中,女主人公隽华虽然意识到了母亲思想的落后, 但在精神深处依然无法割舍对母亲的爱恋:

中国现代文化世家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播

中国现代文化世家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播 作者: 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1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和出版人,要认清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担当。 由郑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就是对我国现代文化世家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播的典范之作。该丛书分为一、二、三辑,包括20本专著,共计545万字,为国内首套对中国现代文化世家进行评传的精品力作。丛书由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詹福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党圣元等担任主编;20余位作者也都是在文学界及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如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郑州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骆玉安编审,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轶教授等,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书稿撰写能力、文化品位把握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该丛书的编写和出版是一项任务艰巨、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从2012年正式启动至2019年三辑完成出版,前后历时8年。因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强的公益性,连续三辑都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第一辑图书还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该丛书推出后,很快在文学界、社会学界和出版界引起特别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以来,那些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和学术创新等方面贡献巨大。研究发现,这些专家、学者和精英人物,大都出身于文化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和丰厚的学养。文化世家所呈现出的人才辈出现象,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这套丛书对20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文化渊源比较深厚、影响力巨大的家族进行评传。第一辑共四册:《风雨饮冰室:新会梁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梁启超、梁思成等)、《倚树听流泉:唐河冯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冯友兰等)、《丹桂满庭芳:无锡钱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钱钟书等)、《花落春仍在:德清俞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俞平伯等)。第二辑共十册:《春梦水流痕:合肥张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张允和、张兆和、张宗和等)、《世运之枢轴:义宁陈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陈寅恪等)、《斯文的回响:苏州叶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叶圣陶、叶至善等)、《翠羽映丹霞:弥勒熊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熊庆来、熊秉明等)、《缤纷满地落花红:项城袁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袁家骝等)、《世代儒风绵延久:东至周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周叔弢等)、《克绍箕裘续家声:吴兴钱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钱三强等)、《百年梨园第一家:泰州梅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梅兰芳、梅葆玖等)、《千年世家传书香:无锡钱氏家族文化评传》(代表人物钱穆、钱伟长等)、《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方氏家族文化评

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从《伤逝》及其他文学作品看女性意识的萌醒】

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从《伤逝》及其他文学作品看女性意识的萌醒】 摘要:《伤逝》是鲁 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婚恋为题材的作品。同中后期的一些作品如《卷葹》、《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塑造了许多像子君这样具有觉醒意识、 叛逆思想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标榜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出追求自由解 放和独立人格的无畏精神。 关键词:《伤逝》;女性意识;局限性;新女性意识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作品,它 采用“手记体”的形式,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展现了涓生、子君的 恋爱成功及至婚姻自行破裂的过程。虽然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但是透过子君对封建家庭的抗争、对中立爱情的追求,仍旧可以 该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萌发。这种女性意作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冯沅君的小说集《卷葹》(收录有《隔绝》、《隔绝之后》、 《旅行》、《慈母》、《误点》和《写于母亲走后》)、丁玲的中篇 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 一、女性意识的萌醒 几千年来,“纲常名教”、“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之类 的古训,万雅压制着妇女的言行。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勃发, 科学和民主的口号的提出,妇女要求解放、要求自由的呼声才成了一 股强大的洪流。这种洪流道德观念不断地冲击着道德观和封建礼教对 于女性性别的定位和行为的束缚,渐有一批大胆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 的新女性浮出历史的地表。而作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和战绩的文学,责无旁贷地给与这些女性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文坛上,出现了 一个蔚为壮观的以情爱为主题的高潮迭起作品的高潮。与此前作家所 描述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小说不同,这些作品敢于气壮 理直地高举以高喊自尊和价值为核心、以“个性解放”、“人格独立”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对冯沅君小说《隔绝》的说明不正确? 参考答案: 《隔绝》写的是一个旧式女子的哀怨 2.冰心作品的问题是没有进入女性的真实情感世界。 参考答案: 正确 3.关于凌叔华的成名作《绣枕》,以下选项说明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绣枕》沉浸于闺中生活的描写 4.下列选项不属于冰心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的是? 参考答案: 困扰于情人之爱与母亲之爱中的女学生 5.下列选项注明了作家与其塑造的女学生形象特点,不相符的是? 参考答案: 凌叔华——从去情欲化中苏醒的女学生 6.冰心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小说月报》。

参考答案: 错误 7.庐隐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显示了一位女性作为“社会人”写作意识的萌醒。 参考答案: 正确 8.下列选项作家,文本与人物形象一一对应的是: 参考答案: 庐隐——《或人的悲哀》——亚侠_冯沅君——《隔绝》——隽华_庐隐——《海滨故人》——宗莹_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英云 9.女性的主体性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参考答案: 思考主体 10.女高师形成浓厚的新文学创作风气,与胡适、鲁迅、周作人等北京大学兼任 教员的推动有关。 参考答案: 正确 11.女高师文艺研究会的转变发生在第二期,成员们有了做文艺青年的自觉。 参考答案: 错误

12.冯沅君小说《隔绝》发表在《小说月报》。 参考答案: 错误 13.冯沅君以“自我言说”的方式, 为后代读者真切呈现了一代青年女性的内心世 界。 参考答案: 正确 14.被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的是哪部作品? 参考答案: 《金锁记》 15.冯沅君以清新、婉约、温和、改良的风格开创了新女性写作先河。 参考答案: 错误 16.对庐隐《或人的悲哀》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以上全是 17.日记、书信体小说的出现与发表显示了当时社会的宽容、文学观念的丰富, 也是“个人主义”兴起的结果。 参考答案: 正确

优异副校长事迹材料

优异副校长事迹材料 冯沅君,河南唐河人,原名恭兰、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大绮、吴仪、漱峦、易安、沅君等,现代文学史家、戏剧史家、作家,一级教授,曾任xx大学副校长。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就事,曾任武昌“方言书院”管帐庶务委员(即外国语校园的总务长),下一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台异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教育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欢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许多的诗词,并且还可以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使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吃苦攻读,吟诗作赋;另一方面许多阅览大兄、二兄带回来的我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承受新的思维。1917年秋,冯沅君压服母亲,随长兄冯友兰到北京,入考国立北京女子高级师范校园。1922年,冯沅君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讨所。1925年起,冯沅君先后到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1929年1月24日,与三峡文学研讨家陆侃如在上海成婚。1932年,他们考取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班,专事古典词曲的研讨,并取得博士学位。本篇文章来自材料办理下载。1933年出书论文集《沅君卅前选集》(上海女子书店)。冯沅君1935

年回国,先后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大学、青岛xx大学等校中文系担任我国古典文学教授。除担任教育工作外,仍持续古典文学、文学史的研讨和作品,被誉为我国闻名的文学史家。这期间出书了《张玉田年谱》、《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古剧说汇》等,并与陆侃如合著《我国诗史》、《南戏拾遗》等书。这儿应该特别说到的是,冯沅君配偶在留法期间,曾参与了法国闻名作家巴比塞安排的“反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活动,这个同盟下设我国留学生支部,参与的人中,除冯沅君配偶,还有闻名诗人戴望舒、李健吾等人。他们在巴黎创办了一张油印小报,由冯沅君配偶担任修改,为反法西斯的巨大事业尽了绵薄之力。他们还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国际形势和文艺问题,谈论马克思、恩格斯作品法文译著问题。在这儿他们结交了许多法国和我国朋友,然后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文学视界。他们的胸怀和视界,现已逐步阅历了一个由民族扩展到国际,由国际进一步扩展到全人类的进程。此刻,在冯沅君的心底,正酝酿着更为开畅、宽广的开展自己的雄图。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冯沅君配偶同千百万仁慈的人们相同,沉浸在无比高兴和激动之中。不久,他们配偶就随东北大学复校抵达沈阳,1947年夏又应聘转到青岛xx大学任教。在忙于教育、理家的空隙之中,她持续进行古剧的研讨,然后趁热打铁写出了《元杂剧中的〈东墙记〉》、《记侯正卿》、《唐传奇

女性意识的压抑和觉醒——“五四”女作家群创作的精神起点

女性意识的压抑和觉醒——“五四”女作家群创作的精神起点 作者:张正华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4期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张正华 摘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各阶层教育的普遍提高,经济的独立,社会参与增加,导致女性意识的抬头,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她们获得了文化层面上的解放,使她 们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审美意识、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言说方式,中国文坛的女性主义文学创 作开始生长,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五四”女作家群;女性意识;压抑;觉醒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中的独立主体地位与享有平等权利的一种自我认知。几千 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只能被看,而没有看的权利。在男性权力和男性语境中,女性只有生理性别,没有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女性形象的历史空白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意 识的丧失与混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意识抬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 中国文坛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开始生长。20世纪上半叶,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 自觉地流露出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意识的压抑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女人沦为贱等,为奴为婢,从此一条条枷锁纵横交错地 捆绑在妇女身上,使她们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喘息,她们的肉体被摧残,灵魂被扭曲。无论 是西方黑暗的中世纪,还是中国残酷的封建时代,女人一律被视为祸水。西方中世纪禁欲主义 者攻击女性天生是男人的助手,结果却成了她们的祸根;女人是男人通向地狱的大门,是引诱 男人堕落的妖精。与西方对女人的咒骂不同,中国古代则绞尽脑汁把对女人的蔑视、仇恨转变 为具体措施,“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观念遍及封建社会的各个角落,就连男人们创造 出来的汉字只要与“女”字有关的大多是贬义,如,“奸”、“妒”、“嫌”、“妄”、 “姦”“佞”等。女人不仅地位卑贱,还是“红颜祸水”。商汤灭亡便是“妲姬”之罪;幽王 失国,也因“褒姒”之祸。就连孔圣人也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看来,女子充其量称 其为“人”,也只能与小人为伍了。既然女人作为“人”,一直在被轻视、被淡化、被简化, 卑微得如草芥,而当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关头,似乎又“重任在肩”了,于是“和亲”也成了国策,举国的男人们为求得苟安哪里还会去顾及区区几个小女子的血泪,即使是皇帝的女儿也不 例外。女性这种从生命本能到精神上的被压抑、被奴役的生存状态,给女性的心灵和肉体带来 了极大的创伤记忆,也造成了女性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囿于传统男权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她们把一切苦难的来源归于命运,甚至把创伤转嫁于同性,以此抵消或淡化自身的创伤记忆。 在男权社会中,支配群体通过控制言论来控制现实。他们剥夺了妇女的发言权,使之长期 处于沉默的状态。妇女没有自己的话语,因而也就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体验重新解释这个世界。女性从来都是被笼罩在男性的目光之下,被男性的笔固定为文字。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在20世纪以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中,女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身体”的存在,即自然存在而非精神、社会的存在。女性的被压抑、被奴役的历史和女性形象的历史空白造成了一 种深刻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意识的丧失与混乱。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 1927年的文学创作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概况;了解《新青年》、《新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团体的创作特色并能够进行分析评价;掌握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对胡适、周作人、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冰心、朱自清、庐隐、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炳、冯至、李金发等新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应基本了解,并且能够分析评价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 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尝试阶段,1917-1920年;(二)初步繁荣阶段,1921-1927年。 了解《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贡献。《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刊物。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是最早的白话诗作者。刘半农被誉为平民诗人。陈衡哲是最早的女小说家之一。《新青年》上的随感录专栏上,新文学倡导者们最先展露了战斗的风姿。《新潮》作家群也以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问题而著称。文学革命初期创作的不足与意义:文学革命初期的白话诗与小说基本上属

于过渡型的层次,白话诗偏于说理写实,散文化倾向严重,小说还不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其贡献在于对封建文学传统的冲击以及在艺术方面的开拓与探索,这些都具有开风之先的历史意义。 文学研究会在为人生的、写实的立场上得到更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其中以两大文学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即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表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深切关注,其缺撼之处在于审美价值较为薄弱。乡土文学热潮则是文学研究会等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带着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来表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各种陈规陋俗。乡土文学形成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此外,文学研究会作家在诗歌、散文、戏剧领域也卓有建树。最早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就是由文学研究会诗人主持的。瞿秋白的报告文学作品则开了现代报告文学的先河。瞿秋白在现代杂文史上也是卓有建树的作家。戏剧方面,文研会作家参与发起了民众戏剧社,创作了一些具有写实风格的社会问题剧。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创作风貌在20年代的文坛上占

2020国开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阶段作业4答案

国开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阶段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 〕搜索题目答案 1944年到抗战胜利期间,老舍创作了生中规模最宏大的TB长篇小说,作品由? 惶惑?、?偷生?、?饥荒?二部曲组成,八百万字. 这部小说是〔〕. ?四世同堂? ?二马? ?骆驼祥子? ?离婚? ?四世同堂? ?财主底儿女们?是作为七月派作家奉献给新文学的重大收获.其作者 是〔〕. 茅盾 老舍 巴金 路翎 路翎 ?呼兰河传?就是在为一座呼兰河畔的小城作传.其作者是〔〕. 萧红 苏青 梅娘 」玲 萧红 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TB长篇小说〞是沙汀的 〔〕. ?淘金记? ?还乡记? ?种谷记? ?困兽记? ?淘金记? ?为奴隶的母亲?在同类题材中,比许杰的?赌徒吉顺?和罗淑的?生 人妻?都更深刻,也更具影响.其作者是〔〕. 柔石 蒋光慈 胡也频 」玲 柔石 冰心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 ?倾城之恋? ?两个家庭? ?两个家庭?

?结婚十年? ?呼兰河传?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 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 郑振铎 瞿秋白 悻代英 邓中夏 郑振铎 1926 -1929年,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和?一马?的作者,是当时尚在英国的〔〕. 茅盾 李劭人 老舍 巴金 老舍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中篇 小说〔〕. ?韦护?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梦珂? ?韦护? 1912年出版的?玉梨魂?曾风行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其作者是〔〕. 徐枕亚孙玉声吴研人无名氏徐枕亚 乂无的第TB小说集与散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 材范围.艾芜的第TB小说集是〔〕. ?山峡中? ?南行记? ?三人行? ?不场上? ?南行记? 巴金的第TB小说是1929年问世的〔〕. ?新生? ?寒夜? ?灭亡? ?灭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