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中西哲学史复习讲义

《中西哲学史复习讲义》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谨此致思政1301班郑俊

622 中西哲学史

课程说明

由于622中西哲学史包含两门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为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课程决定将《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西方哲学史》分开教学。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新编》

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科目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管理学、逻辑学专业的逻辑哲学与逻辑史方向、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科技哲学问题方向:初试科目三为中西哲学史,科目四为哲学专业综合。

中西哲学史:

1、此科目考试分两个单元: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部分)、西方哲学史(不含现代部分);

2、每个单元共四道或五道题目,考生需选择三道题目回答。每题满分25分,每单元满分为75分,试卷总分满分150分。

(二)、哲学院不指定参考书目,对其他有关考试内容或考试范围的问题不做解释。

四、课程导学

(一)哲学问题

(二)哲学史

(三)学习哲学的方法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什么?”追问的是哲学事实上是什么,哲学史的主要任务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描述迄今为止哲学思想的历史。

“什么是哲学?”追问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被称为哲学,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什么。

哲学史并不是已成过去的材料的堆积,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运动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考察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2)哲学产生的条件

闲暇: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惊异:苏格拉底:“这种疑惑感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哲学确实没有别的起源。”

自由:黑格尔:“思想的自由是哲学和哲学史起始的条件。”

(3)“爱智慧”

philosophy 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它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而不能解决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目的以及世界观等等问题。

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亦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信仰的对象;虽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但是由于它以信仰为前提和基础,缺乏理论上的普遍性。

哲学,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

实现的理想。这是哲学所具有的一大长处。

3、哲学的特点

a、求知

哲学思考起因于人类所普遍具有的好奇或惊异,且其所思考的都是一些永恒无解但又不可回避、源远流长但万古常新的难题。

b、诉诸于“终极关怀”

人始终带有固有的矛盾性,哲学问题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性的存在,这就使他形成了超越自身有限性而通达无限的自由境界的理想。但这个至高无上的理想,需要人类长久的探寻。

c、历史性与时代性

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是任何一位哲学家都会关注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家有继承也有创新地对它们进行了回答。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哲学具有理想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终极关怀的最高理想,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理想。

(二)哲学史

1、“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

哲学史上存在许多种哲学,没有一种哲学可以代表所有的哲学而被成为哲学本身,所以哲学只能是哲学史。

2、齐头并进的运动

在西方哲学史上,每一位哲学家的思想都代表着一条哲学运思之路,在这个方向上把追问智慧之境界的某种方式推进到了极致,所以每一条道路都具有永恒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不可代替的。在哲学思维的水平上,古代人与现代人至少是可以比肩并立的。

3、继承和发展

当我们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或“哲学史就是哲学”时同时意味着我们总是需要返回源头,开辟新的方向。也就是说,哲学史上的思想都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每一位哲学家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事哲学思考。

(三)学习哲学的方法

对话的方法

学习西方哲学史不仅要了解哲学家们说了什么,更应该了解他们为什么说,也就是他们所面对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就是“对话”的方法。包含的三个要素:

1、共同的话题

一方面是对一些永恒无解、万古常新的难题的思考。这些难题永远不会过时,成为古今交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对哲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学习。哲学问题没有极致的答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解答方式,也不可能被其他所取代,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2、相对而说

“对话”是一种相互之间的交流,亦即“视界交融”。

哲学解释学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为客观存在的文本。

我们既不可能完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

但是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我们面临着和古人一样的疑问,所以在对话中我们不仅要融入古人的思维环境中,也要抽离出来,在现实环境中行使自己的发言权。

3、理解

学习哲学史一定要阅读原著(最好是原文原著),这样才能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上的“对话”。文本使他们话语,是他们的思想表达,是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有着丰富意蕴的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存在。

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因此,学习哲学史必须深入了解形成于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或理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广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他们作为哲学思考的基础,构成了哲学家们的“视界”。

小结:

本讲主要是对“622 中西哲学史”考试科目进行总体分析,并对引入《西方哲学史》。包括教材分析、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的特点、哲学方法。旨在让学习者对《西方哲学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2讲:早期希腊哲学

一、总述

1.本讲介绍

2.学派和代表人物

3.特点

二、考情分析

三、伊奥尼亚哲学

四、南意大利哲学

五、多元论学派

一、总述

1.本讲介绍

早期希腊哲学是希腊哲学的产生阶段,由于后世研究者们多以苏格拉底划分前后,因而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所研究的主要是宇宙的生成和自然的本原等问题,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宇宙论时期”或“自然哲学时期”。

2、学派和代表人物

3、特点

①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加之哲学家们的作品大多被冠以《论自然》的名称,因此他们一般被称为“自然哲学家”。

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中心是“本原”问题

在早期自然哲学家看来,在千变万化、生灭不已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种东西是不变的,它是自然最原始的开端和始终如一的主宰,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这个东西就是“本原”。

③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和宣称

虽然有的哲学家已经开始使用逻辑论证,但并不普遍,更不严格和精密。

④早期希腊哲学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个地区的三个学派:东部的伊奥尼亚学派、西部的南意大利学派、北部的阿布德拉学派。

二、考情分析

早期希腊哲学是希腊哲学的产生阶段。当时的希腊人试图摆脱宗教神话的限制,以理性的目光探求自然的秘密。于是,希腊人便开始了哲学思考,而这些最初的哲学思考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性和直观性。

因此,虽然这个时期的哲学思考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近5年考试中,只在2012年时,出现过涉及赫拉克利特的考点。

三、伊奥尼亚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米利都学派是在伊奥尼亚地区产生的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创始人为泰勒斯,主要代表人物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这个时期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于对世界本原的追问。

1. 泰勒斯

两个命题:(1)“大地浮在水上”

(2)“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

泰勒斯所留下的这两个命题,涉及了早期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万物的“本原”问题和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或动力问题。

也就是说,在泰勒斯看来,世间万物的开端和主宰是“水”这一充满灵性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最原始最古老的开端就应该是始终如一的主宰和最终的归宿。由此可见,当时的哲学家大多是在时间上最古老的开端这一意义上规定本原的。

2.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相比于泰勒斯来说,在思维的抽象性和解释的具体性上有一定的进展,他对本原的规定突出了本原的流动性。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apeiron),即无限定、无定形或无规定的意思。

阿那克西曼德所说的“无定”似乎不仅指的是本原,而且是本原的性质。一方面,它是万物由之而来、毁灭后又复归于它的开端和主宰;另一方面,它是普遍的,富于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形式。

阿那克西曼德还十分关注万物生成的原因问题,在他看来,生成起源于本原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力量:本原虽无确切的规定和限定,但却内含着热与冷、干与湿等对立。

“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由此生成的也是它们灭亡后的归宿,这是命运注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它们要为各自对他物的损害而互相补偿,得到报应。”由于永恒的运动,对立物从“无定”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世界万物。阿那克西曼德关于“命运”的思想已经涉及了必然性或规律的问题,只是他还没有明确表达而已。

3. 阿那克西美尼

作为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将“无定”进一步解释为“气”。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而后形成云,再凝结形成水,继之是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阿那克西美尼不仅以气的凝聚与疏散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从本原自身内部寻找运动变化的原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经泰勒斯的两个命题合而为一。

米利都学派的三位哲人已经(虽说可能还不够彻底)摆脱了宗教神话的束缚,用自然本身的东西来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试图从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自然万物中概括出它们统一的本原,宣告了哲学的诞生。

在他们对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的阐释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对立和运动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公开否定神创世界说,强调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

一方面,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变化是有一定的尺度的,这个尺度就是逻各斯。

2、万物根据逻各斯(logos)生成

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是共同的”。

逻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是赫拉克利特对于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对他本人的哲学和后来

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逻各斯是运动变化的尺度,使只是具有了确定性;另一方面,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自然万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构成二元论的存在。

3、对立面的同一

“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就像弓与琴一样。”

“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同一的”“战争史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

赫拉克利特不仅强调或的生生不息,肯定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声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坚持运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且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并觉察到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斗争,但是,最终他把和谐和统一看做运动变化的归宿。

4、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赫拉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了认识论问题。

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通过感官得到认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然惯于掩盖自己,本性隐于深处,逻各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张要正确理解感觉和语言材料,把握自然或本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

四、南意大利哲学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以毕达哥拉斯为创始人,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团体。

“什么最智慧?——数目”

“什么最美好?——和谐”

——毕达哥拉斯

1、数是万物的本原

由于毕达哥拉斯本人及其弟子擅长数学研究,而且取得过很大的成就,所以当他们从哲学上探讨万物本原时,便发现了数量关系乃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因而将这种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看做万物的本原。数作为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和模型。

2、宇宙是天体的和谐

“和谐”在毕达哥拉斯那里主要指一定的数的比率关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于和谐。

与“无定”和“混沌”观念相比,“秩序”与“和谐”、“规定”的思想更有利于说明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3、灵魂学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把灵魂不朽、灵魂轮回等宗教观念引入哲学,而且在学派内部严格制定和遵循若干宗教禁忌。同时,他们从哲学上对灵魂是什么和如何净化灵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对灵魂是什么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尘埃,有的认为是和谐。在他们看来,通过音乐熏陶和哲学思考,可以使灵魂处于和谐状态。

(二)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其总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爱利亚学派开始转变哲学研究的重心,变本原的追溯为存在的探讨,从而为本体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首次使用了逻辑论证方法,为哲学思想的表述确定了基本的话语方式,最终演变为整个西方哲学主要的表达方式。

思想先驱是克塞诺芬尼,创立者和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辩护者是芝诺,论证者是麦里梭。

1. 克塞诺芬尼的一神思想

克塞诺芬尼对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进行了讽刺性的批判,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神的新见解。首先,神是唯一的;其次,神是不动的;最后,“他全视、全思、全听。”

神是唯一的、不动的、主宰一切的,这是克塞诺芬尼思想的核心内容。

2.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1)两条研究的途径

真理之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意见之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

第一条是确信的途径,它与真理同行;第二条根本不可能,因为“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

两条路径的区分实际上体系那了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的批判态度,其目的就是要把人们关注的目光从现象引向常驻单一的本质。

(2)存在的特点

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存在的唯一性或单一性在于它的连续性和不可分性。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有如一个滚圆的球体”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一方面,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另一方面,存在只能由思想把握。“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即是说,在感性认识中不可能确立只是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

(3)逻辑论证

“存在”是对事物最普遍的属性的概括和抽象、巴门尼德认为,真正不变的只能是“存在”(“是”)。在一个判断中(“S是P”),主词和宾词都是变动不居的,不变的唯有这个“是”。(4)贡献

首先,两条道路或者两个世界的划分,去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

其次,他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基础。

再次,他开始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最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3. 芝诺

芝诺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所作的辩护。

他的辩护,从形式上看使用的是归谬法,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论证存在单一反对存在众多,二是论证存在不动反对存在运动。

(1)存在单一

第一,从无限大与无限小的角度论证。

第二,从有限与无限的角度论证。

(2)存在不动

第一,“二分法”。

第二,“阿基里追龟”。

第三,“飞矢不动”。

第四,“运动场”。

五、多元论哲学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1、四根:火、土、气、水。

这四种元素本身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每个“根”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众多的“根”依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分解则是事物的消亡,整个世界处于一与多的永恒循环中。

动力:友爱、争吵

四种元素本身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是在它们之外的“友爱”和“争吵”作为动力使他们分分合合。“友爱”是一种亲和力,靠它组合四根,形成事物。“争吵”是离散力,由它导致事物的分离消亡。这两种力量大小相同。作用相反。

2、同类相知与流射说

所有生成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官相接处而进入感官时,同时,当某物

适合某些通道时,感觉就会产生。

基于这种符合关系,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同类相知”说。

3、灵魂轮回说

灵魂开始处于原始的纯洁状态,但进入肉体后,沾染了血液带来的罪恶,于是便不得不历经轮回。

(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1、原子与虚空

充实而坚固的是存在,空虚而稀薄的是非存在。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或存在和非存在。

原子不可分割,内部充实坚固,数量无限,无能为感官所感知,因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相互区别。

虚空虽空虚而稀薄,但同样实在,不同的原子只能在虚空中才能运动从而形成万物。

2、宇宙生成理论

原子在虚空中进行漩涡运动生成宇宙。

3、认识论

(1)“影像”说

当影像从外面进入感官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了。

(2)“约定论”

“甜和苦是从俗约定的,热和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也不例外,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由此,他认为有两类知识:一类通过理智得来,是真实的,可以作为判别真理的尺度;另一类通过感官得来,是虚假的,没有能力正确地判别真假。

4、灵魂思想

灵魂是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自己运动并使他物运动。幸福就是灵魂的安宁。若想达到灵魂的安宁,需要克制欲乐,淡泊名利。

小结:

早期希腊哲学一自然万物的本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哲学家们试图以自然来说明自然,开启了人类哲学思考的大门。但是,这种对自然的解释是建立在经验和观察基础之上的,缺乏科学的手段,不可避免的具有朴素直观和猜想性。从泰勒斯发展到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达到了最高成就,但同时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结束。随着人类思维不断进步,思想日益活跃,人们对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愈加关注。

第3讲: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一)

一、考情分析

二、智者的启蒙(一)智者

(二)普罗泰戈拉

(三)高尔吉亚

三、苏格拉底(一)认识你自己

(二)德性即知识(2010年考点)

(三)“是什么”的问题

(四)助产术

一、考情分析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由智者派的大师们开启先河,因苏格拉底而确定方向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有柏拉图建立体系从而使之发扬光大,而亚里士多德则在批判的基础上集之大成,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希腊三贤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必然决定了他们也是我们考试的重点,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智者的启蒙

(一)智者

所谓“智者”(古希腊语为“sophistes”),原本泛指有识有才之士,但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智

者”一词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

由于智者显著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视之为批判的对象,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智者们声名狼藉,直到黑格尔才恢复了智者的本来面目,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智者的地位和作用。

1、智者的兴起

早期自然哲学家对本原问题众说纷纭,动摇了人们对获得知识的信

心。再加上,雅典民主制赋予话语较高效力性。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及国家权力的关键。广泛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智者的产生和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2、智者的贡献

智者的兴起不仅应和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也是哲学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向对社会现象的好奇的产物,他们通过集会演讲、法庭辩论等形式,在给学生传授修辞学、论辩术以提高他们论辩技巧和获胜能力的同时,贯穿了批判迷信、鼓吹怀疑的思想内容,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启蒙的思想解放作用。智者们对哲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3、智者的缺陷

由于智者运动具有“求胜不求真”的鲜明特色,与真正的“爱智之人”所理解的“智慧”大相径庭,所以发展到后来,便逐渐蜕变为典型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变成了不顾事实、玩弄文字游戏的诡辩,因而遭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谴责。

(二)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11年)生于阿布德拉城。著作有《论真理》、《论神》、《论相反论证》,但均已遗失,后人研究其思想的主要依据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等人的记载。

两个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1、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记载:“他(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由于缺少其本人的直接著作为判别依据,我们只有尊重古人的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不同的著作中多次提到,普罗泰戈拉所说的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按照柏拉图的解释,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食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这一命题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虽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2、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这一命题可以看做普罗泰戈拉的方法论原则。

在他看来,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你所感知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提出与任何理论相对立的说法。

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作为方法论原则,不仅是芝诺揭露矛盾的技巧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提出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后来怀疑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社会生成论

与传统的神创世说或自然生成论不同,在社会产生的问题上,普罗泰戈拉持约定论的态度。

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描述了普罗泰戈拉关于人类社会产生的神话。普罗泰戈拉以神话的方式说明,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技术和智慧,城邦起源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思想可以看做是后世社会契约论的先驱。

(三)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38—前375年),据说是恩培多克勒的学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活动家和演说家,以外交使节的身份长住雅典,教授雄辩术。代表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其主要内容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反杂学》一书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

高尔吉亚通过逻辑推论的方法批判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1、无物存在

如果有物存在,那么它有三种可能:存在;非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

首先,假设该物是“非存在”,说“非存在”存在,也就是说一个东西既存在又非存在,这是荒谬的。

其次,假设该物存在,那么它或者是永恒的或者是生成的。如果是永恒的,那就必须是无限的,即不在任何地方。如果是生成的,一方面它不可能从存在中生成,因为存在是始终存在,不是生成的;另一方面它也不可能从非存在中生成,因为非存在不可能生成存在。既然存在不是永恒的也不是生成的,所以“存在”不存在

最后,第三种可能也不成立。因为既然第一、第二种可能皆不成立,那么,由它们合成的第三种可能自然也不成立。

既然某物存在只有上述三种可能,而它们无一成立,结论就只能是:无物存在。

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

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想和存在不同一。他进行了两方面的论证。首先,我们所思想的东西并不因此而存在。其次,如果我们所想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那么,不存在的东西就思想不到了。但这是不成立的。所以,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不能被思想。

3、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认识存在要考各种感觉,而告诉别人要靠语言。感觉不能互相替换,语言更不能和存在替换。既然存在不能变成语言,即使我们认识了存在,也不能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的命题带有浓厚的怀疑论色彩,但其理论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三个命题从否定方面证明了存在和非存在的不可分割性,说明了思维矛盾的必然性,推动了哲学思考的深入。同时,他的论证过程中对

抽象概念和辩论技巧的运用训练了人们的思辨能力。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在雅典,父亲是石匠母亲是产婆。自从师从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阿尔克劳接受了哲学教育之后,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爱智”事业。三、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述而不作的哲学家,因而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关于他的思想,我们只能主要通过他的学生克赛诺封、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来了解。由于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如何区分他们二人的观点一直是哲学史上的难题。通常人们将柏拉图有关德性的早期对话看作是苏格拉底的思想。

(一)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以“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在他看来,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的本原(早期自然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正独享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

苏格拉底一向以无知自居,他认为,对人来说,自知自己物质而热爱智慧,才是真正的聪明。

在批判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开始正本清源,摒弃感觉高扬理性,使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以追求知识为人之本性,从而竖起了理性主义大旗,划时代地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转折。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以苏格拉底划分前后,将此前的希腊自然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二)德性即知识

对苏格拉底而言,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人的德性是指人之为人的本性,后来具有了伦理上的意义。

“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德性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潜在地拥有德性,也就是说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成为真正的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

性,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他把德性和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的结论。

在苏格拉底看来,驱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自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三)“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说知识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知识,那么认识德性所认识的是什么?换言之,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被看做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定义或概念。苏格拉底要求认识的是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因而他所理解的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唯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四)助产术

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是什么”,而认识的方法就是“辩证法”,即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术”。

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饥、归纳、诱导和定义。

反饥:指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之所以要反饥,是为了打掉对方自以为是的傲气,迫使他承认对原以为十分熟悉的东西实际上一无所知。因为只有自知自己无知,才有可能接受助产术。

归纳: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重要步骤。它通过对答者具体而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地将其导向普遍的、确定的、真实的知识。

诱导:助产术的实质,也可以看做是狭义的助产术。它通过启发、比喻等方式,帮助对方说出蕴藏在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察期真伪。

定义:助产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所论德性的共同性质做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并牢牢掌握它。

苏格拉底的方法,其目的是将普遍的东西提到首要地位,通过反饥、归纳和诱导的反复论证,追求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共性,追求最高的德性——善的最终把握,并把它看做比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更加真实的存在。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对哲学也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

第4讲: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二)——柏拉图篇

一、考情分析

二、柏拉图其人

三、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理念

(二)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四、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之所以把柏拉图及其思想单独放在一讲,不仅是因为他思想内容丰富,更是因为他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在考验知识范畴中也是重中之重。从2008年至今,有关柏拉图思想的考点已经出现过4次,分别是09年、11年、13年和14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柏拉图思想中的理念论部分为重中之重。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经后世考证,有24篇著作和4封书信被证实确为柏拉图的作品,主要有:《申辩》、《普罗泰戈拉》、《国家》、《巴门尼德》等。

柏拉图一生都对政治报有很高的热情,他创立学园的目的既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他勾勒出一幅改造现实的理想国家蓝图,想要实现哲学和政治的联姻,产生“哲学王”。

为了培养哲学王,柏拉图殚精竭虑,在吸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思想的基础上,主要沿着苏格拉底寻求普遍定义和绝对本质的思想前进,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亦即“理念论”,被称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一)理念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

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本意指“看见的东西”,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1、什么是“理念”

①“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一类事物又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

是一。

②它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不仅不受事物的影响,而且理念

与理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③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

④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事物是克制的理念的派生物。

2、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说明。

一是“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二是“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为原型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在于有无造物主。

3、理念的多重含义

①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该事物的。

③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

④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其本质,成为完满的存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理念世界。

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既不是存在又不是不存在,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即我们所说的现象。

另一方面,柏拉图认识到在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在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在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它们存在的根据。

柏拉图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反复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线喻和洞喻。

1、“日喻”

可感的事物世界:太阳万物的可见性、眼睛的视力。

可知的理念世界:善理念理念的可知性、心灵的认识能力。

2、“线喻”(2013年考点)

灵魂的四种功能: 猜想 相信 推论 理智

3、“洞喻”

(三)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提出理念论的目的是解决知识的问题。在他看来,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能够认识理念呢?

灵魂居于理念世界,本来具有一切知识;

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产生了遗忘;

经过合适的训练,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诱导回忆的产生,从而获得知识。

回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和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表现为疯狂,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

渐进:表现为理性的进展。步骤是:“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像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没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没的本质。” 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灵魂的本性及其与物体的关系;(2)灵魂的构成和等级;(3)灵魂的回忆;(4)灵魂不朽。

柏拉图主要从灵魂与运动的关系来规定灵魂的本性——自我运动即是灵魂。

灵魂与物体的关系:灵魂先于物体;灵魂是统治者,物体是被统治者。二者相互作用:一方面,灵魂运动、统治、支配物体;另一方面,物体在有益和有害的双重意义上反作用于灵魂。

灵魂的构成:

理性:圆形的头脑是理性灵魂的居处,位居全身顶端,指挥全身。

激情:胸部是激情灵魂所在地,受理性指挥。

欲望:腹部是欲望灵魂的居处,受理性和激情的制约。

灵魂的等级:

世界灵魂最高,是神的影像和第一个创造物;

其次是人的灵魂,独具理性;

再次是动物灵魂,虽无理性,却有欲望和激情;

最低是植物灵魂,只有欲望。

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巴门尼德篇》前半部分,在这篇著作中,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以分又说为批判对象反思了自己早期和中期的一些基本论点。

灵魂的 能力 猜想 相信 推论 理智

对象 影响 具体事物 数理理念 伦理理念

结果 偏见、成见 感性认识 成果是正确的,但不能上升到第

一原则

把握善的理念

特点 不具有可靠性、性确实 依赖假设 以自身为假设,

不依赖外物,从

理念到理念

第一,关于理念论的普遍性问题。

按理念论所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是对树、火、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柏拉图犹豫不决;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更是绝口否认有同名的理念存在。这样一来,势必将否认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的理论前提。柏拉图对这个令人不安的话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第二,关于理念的被分有问题。

柏拉图承认,事物对同名理念的分有只能有两种方式:整体分有或部分分有。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困难,因为理念的首要特征是单一完整性。如果一个理念整个地被许多同名事物分有,会破坏理念的单一性;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那就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

第三,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

在分又说遇到苦难时,柏拉图试图以摹仿说来辩解,即万物摹仿理念,它们被造得类似理念。但关于何者是第一理念的问题会永无止境的推导下去。

第四,关于理念、神和我们的关系问题。

如果分有说和模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首先,“美本身、善本身及其他我们认为自身存在的理念,是不为我们所认知的。”其次,我们与神各处一域,无法认识,那么神还是我们的主人吗?

柏拉图的哲学,是以分离为实质的本体论、以善为最高原则的目的论、以神为终极原因的宇宙论、以理性灵魂为核心的人性论、以辩证法为工具的方法论而建构起来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柏拉图学园在雅典前后延续了900多年之久,影响深远。

在学园外部更是如此。在古代,它通过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直接影响了教父哲学与基督教哲学。在中古哲学后期,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5讲: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三)——亚里士多德篇

一、考情分析

二、亚里士多德

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二)本原—原因论

(三)运动论

(四)存在—实体论

(五)灵魂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中西哲学史的考研科目中,有关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考点出现频率极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聪慧勤奋,博学多才,专心治学,著述宏丰。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流传下来的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不是为了出版而经过精心修饰的作品,主要是供讲课用的笔记和手稿等,加之他所特有的讨论问题的方式,故它们大多关注的是问题之不同的解决方式而没有严密的统一体系,典型体现了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的探索精神。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是《形而上学》、《物理学》

和《论灵魂》等。

(一)方法论和知识观

在希腊哲学史因而也是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深入、详尽、全面地探究了方法论的哲学家。他还在总结和概括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对科学知识领域进行了比

较严格、细致的分类。

逻辑推论与经验观察两方面的结合,形成了亚里士多德不同于前人的独特的哲学研究方法。(1)历史批判法

这是亚里士多德常用的一种前提性方法。亚里士多德非常还总是历史,重视前人的看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或同时,总要以批判的眼光考察前辈哲人的各种观点,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

(2)概念分析法

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方法的核心,尤其是在讨论哲学基本范畴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他认为,我们应从具体的整体事物推进到它的构成要素,

分析出它的内部多样性。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分析,弄清各种含义,使得清晰的概念得以出现,并且以之为构建体系的坚实基础。

(3)经验归纳法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经验事实而很少进行纯思辨的推演。在探讨各类问题时,经常穿插着日常生活的事例,并不时地用事实分析代替理论论证,表现出较为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4)问题探索法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问题型思想家。他从事哲学思考的目的,是不断地探讨各种问题。他习惯于先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多方面地详尽分析,常识性地得出答案;如果某个答案不合事实或不合道理,他便放弃,然后沿着另一条道路重新开始。这使得他的学说没有首尾一贯的结论,给人以折衷调和甚至矛盾混乱的印象。

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观包括联系密切的两大方面内容(1)知识等级说;

(2)知识分类说。

(1)知识等级说

感觉:所有动物生而具有感觉。

记忆:有些动物能从感觉得到记忆,有些则不能,记忆高于感觉。

经验:动物很少有经验,只有人从记忆中得到经验。(广义的知识)

技术:普遍性知识,且能够传授。更接近狭义的知识即科学。

智慧:是关于本原和原因的知识,哲学是最高的智慧。

哲学只研究最初的本原和最初原因。具有三个特征或条件:

第一,因好奇而生。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自觉自己无知,才会为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

第二,因闲暇而生。只有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之时,人们为了娱乐消遣才开始进行哲学思考。

第三,为自由而生。哲学仅仅是为了知而追求知识,而不是以实用为目的。

(2)知识分类说

1、本原和原因

本原指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事物的生成总需要某物作为基础存在着,这个基础应是本原,亚里士多德亦称之为“载体”。载体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物之所以是此物而不是彼物,关键在其形式。因此,形式亦是本原。除此之外,形式有一个具有和短缺的对立问题,短缺就是不具有形式或具有另一种形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本原也可以说是三个:载体、形式和短缺。

原因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亚里士多德详细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原因。从纵的方面看,原因可分为本因、偶因和自发因;从横的方面看,可分为先因和后因、普遍因和特殊因、固有因和偶有因、实现因和潜能因、远因和近因五种。

其中论述最多的是四因说与潜能和实现说。

2、四因说(2012年考点)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质料因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质料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形式因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即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

动力因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动静,离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亚里士多德把食物分为两大类,

即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和由于技术而存在的事物,区分的依据在于看它的动力因在内部还是在外部。

所为因常译为“目的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由于事物所是的东西是形式,所为的东西亦是形式,使事物运动的真

正动力还是形式,所以这三种原因可以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因而与质料因相对应。

三因合一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观点就,它不仅突出了形式的地位和作用,也为第一哲学讨论实体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3、潜能与实现(2012年考点)

潜能指事物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来,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

实现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重在活动的过程,与其相近的另一概念——现实,重在完成的结果。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亦即潜能与实现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

1、运动的本质

运动就是能运动物潜能的实现,一旦把这种能力实现出来,变成现实,就是运动。

2、运动的种类和形式

只有从存在到存在的变化才是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叫质变;数量方面的变化分别叫做增加和减少;地点方面的运动叫移动,即变换地点。

运动有两种形式:环形运动与直线运动。

3、运动的条件:地点与时间

地点:包容着的物体的界限。地点和所包容物的体积相等,与物体最边缘的界限同一。移动的发生,是事物交换地点所引起的。

时间:时间“是就先后而言的运动的数目”,和运动一样具有连续性和先后性。时间计量运动的数目单位是“现在”,时间是依靠现在得以延续,又通过现在得以划分,所以时间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时间是由“现在”构成的连续系列。

4、运动和运动者

前提:一切被运动的事物都必然是被某物所运动的。即要么被自身内部的运动本原所运动,要么被外面的某个他物所运动。

既然如此,那么每个运用着的东西都是被某一他物所运动的,如此就要追溯到无限,而无限没有确定性,是无法把握的,所以必然有某个最初的运动者。这个最初的运动者的特征:一,它是永恒的;二,它是不能被运动的;

三,它是唯一的。

1、存在论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意义的存在:“由于偶性的存在”和“由于自身的存在”。前者指某种属性偶然而不是必然地属于某一事物。后者指在本性上属于主体自身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列举并分别讨论了属于后一种存在的十个范畴。

哲学研究的是“由于自身的存在”中一种——作为存在的存在,即存在本身。

2、实体论(2013年考点)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论述很多,主要集中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第五、七、十二卷中,由于角度不同,观点的差异也很大。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制定了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出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五条标准是:

一、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

二、表示“这个”,即看它是否是单一的主体。

三、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

四、同一类实体的各个个体间无程度差别。

五、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面。

依据上述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胳臂事物的属和种是第二实体。

在亚里士多德心中,愈个别的东西实体性愈大,愈普遍的东西实体性愈小。个别的具体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普遍性的形式不可能与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的看法,在《形而上学》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抬高形式贬低质料的倾向。

1、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躯体的关系

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物体的形式”,“灵魂是在公理意

义上的实体,它使有关的物体是其所是。”

特点:一、灵魂被视为形式、现实性、实体或本质;二、排除了无生命物具有灵魂的可能性;三、灵魂与躯体的关系:一方面,灵魂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物质或物体;另一方面,灵魂和躯体不能分离。

2、灵魂的等级和功能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内容丰厚且在哲学史上举足轻重,但是对其思想的复习仍要有所侧重,不能将各个知识点看作是同等重要。

第6讲:晚期希腊哲学

社会剧变及学术发展进程等原因导致晚期希腊哲学出现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二是伦理学倾向。这个时期派系林立,传承复杂,是古典时期向中古时期的过度,考研试题涉及较少。

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研究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在他看来,一个人要像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因而在他的哲学中,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

伊壁鸠鲁认为,判定真理的标准有三类:

感觉:是绝对真实的。一个感觉不能驳倒另一个同类的感觉,因为它们的有效性相等;一个感觉不能驳倒另一个异类的感觉,因为二者所判别的

对象不一样。理性是完全来自感觉的,因此也不能驳倒它们。

预见:一种储藏于心灵和总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情感:是内在的感觉,有快乐和痛苦两种状态,存在于每个生物中。

在自然观上,伊壁鸠鲁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核虚空构成的。但他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三点重要的修正和发展:

第一,原子形状有限。每种具有同一种形状的原子在数量上是绝对无限的,但是原子形状的差别却不是绝对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第二,原子有质量。原子有重量的差别,从而能够更合理的解释原子运动的原因。重量乃是使原子在虚空中运动起来的原因。

第三,原子有偏斜运动。伊壁鸠鲁承认原子除了直线运动之外还有偏斜运动,从而说明了原子碰撞而形成万物的原因。实际上,相当于成人了偶然性的存在,从而为论证公民个体的自由意志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快乐时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熬获得它。”但是,“当我们说快乐时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虽然他认为如果有人觉得感觉欲望可以给他带来最大的幸福,他尽可以去追求感觉欲望的满足,但是他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快乐要高于感官的快乐。他并不主张我们完全受感觉欲望得支配,而是认为有一些事情取决于我们的意志自由,所以认识负有道德责任的。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早期斯多亚学派的观点。

据说斯多亚学派是最早将哲学划分为三个部分的:物理学是基础,逻辑学是工具或手段,伦理学是中心和目的。

1、逻辑学

包括辩证法和修辞学两个部分。前者讨论怎样用问答法正确的论述和探讨,包括语言理论和认识理论,涉及真理的标准和概念的形成等问题;后者讨论怎样连续地正确讲话,可分成论证的发明。论证的表达、论证的排列及雄辩等部分。

在认识论上,斯多亚学派重点探讨了认识的起源、概念的行程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他们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认识起源于外物作用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表象,相同的记忆或表象的结合产生了经验,概念则是通过对经验的概括形成的。芝诺认为,始于感觉的表象必须加以理解和把握才能成为真理。

2、物理学

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即自然哲学,包括宇宙论和神学两个部分,总的特征是对自然的神化和精神化的解释,或者说是对神的世俗化和自然化的解释。

他们认为宇宙中有两种原则,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被动原则是不具性质的实体,即质料。主动原则是内在于这种实体中的理性,即是神。神是宇宙的创造者。

3、伦理学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德性。关于什么是德性的问题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实质是相同的。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自然而生活。

怀疑主义是晚期希腊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并驾齐驱的一个重要哲学派别。它与其他两个学派的共同点在于伦理目的,都在追求灵魂安宁的至上境界,但是在如何达到灵魂安宁的问题上,怀疑主义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不是通过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而是通过彻底放弃认识的方式,他们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或者逻各斯,对一切保持沉

默,不做判断,不为之动心,试图以这种方式谋求灵魂的安宁。

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毕洛并不否认感觉现象的存在,因为这是人不由自主地加以承认的,但他否认现象的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做出的判断。我们不能说现象是什么,只能说它显得是什么或者看来是什么。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否认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质,认为只是风俗和习惯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怀疑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指出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暴露了独断论哲学在构建体系时的缺陷,有利于破除人们对知识

的盲目迷信和对求知的盲目自信,迫使哲学进行自我反省,促进理论思维的提高和哲学思考的深入。

然而,怀疑主义的结论是消极的,客观上助长了神秘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流行。

新柏拉图主义是公元3世纪至5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派别。因为它既是整个希腊哲学按照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基督教神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

之所以称之为新柏拉图主义,是因为它的基本倾向虽可划入柏拉图主义阵营,却具有鲜明的新特点,即它思想来源上的折中主义、本体论上的神秘主义、认识论上的直觉主义和伦理观上的人神合一。

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是新柏拉图主义的第一个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改造:将理念等级变成三大本体;将两个世界变成四个层次;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将灵魂回忆变成灵魂观照。

普罗提诺认为,存在的一切都是产生出来的,这个产生者就是“一”。、“一”作为一切存在的产生者,本身不是存在,也不是一切,它空无一物,不可言说与名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形容和比喻来肯定它。从肯定的方面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

“一”因其完满而流溢,因其流溢而产生一切。普罗提诺用流溢来说明万物的生成。“一”由于自身充盈,故而自然溢出,但这种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犹如太阳放射光芒而无损自身的光辉一样。他用内在的流溢关系解决了柏拉图因分有或摹仿而遭遇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希腊哲学的生成不长观念。

首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一”的影像,也是“一”的直接产物。它不再保持“一”绝对同一性,而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它仍享有“一”的统一性。它既是知识的真正对象,又是知识的主体。

理智流溢出灵魂。灵魂作为第三种本体,既是一又是多,当它转向理智和“一”并与它们想通时,复归于统一;当它转向可感世界时,被分割在个别事物中,就成了多。灵魂是能动的、不朽的,它可以轮回,也可以流溢。

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世界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混沌。质料不是无,而是非存在,它作为载体承受形式的变化。

灵魂进入人的肉体后,就因为受到污染而堕落了。人的使命就是改造自己,使自己和他人的灵魂经由理智达到与“一”的结合。这个过程就是灵魂的回归或上升之路。上升之路有两条:德性修养和辩证法。

德性有三种:公德、净化和观照。三者是依次上升的关系。公德即公民的性,目标是使人类仁爱交往,抚平激情,顺从本性,它是实践性和否定性的德性,指导公众生活,限定欲望情感。净化为沉思德性,目标是使人从肉欲中解脱出来,在理性静观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观照是最高的德性,是人在突如其来的一刹那灵魂出窍,达到解脱的状态。

辩证法这条道路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变低级的生活。第二阶段为已经上升到理智领域、已在那里留下了足迹但尚须在那个领域中继续前进的人所享有。

“一”向下流溢过程和灵魂向上的回归过程,构成了普罗提诺哲学的完整框架。第一个过程是他哲学的形而上基础,第二个过程才是目的。他把人生的最高境界视为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回到自身,过一种人神合一的内在的神圣生活。

小结:

这一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对于我们有条理地理解整个西方哲学史至关重要。在考试科目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为伊壁鸠鲁主义和普罗提诺的思想。

第7讲: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为基督教哲学的第一阶段。2013年及其之前的考题较少,但在2014年有所涉及。因此不能忽略此部分的复习,尤其是考宗教学方向的考生。

中古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其中教父哲学实际上与希腊哲学的晚期在时间上是重合的。

基督教哲学指的是一种由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建构的、自觉地以基督教的信仰为指导的、但又以人的自然力行论证其院里的哲学形态。可分为两个阶段:罗马时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公元一世纪,在犹太民族中出现了一个由社会下层人士构成的犹太教小宗派。他们声称其牺牲在十字架上的领袖耶稣就是期盼已久的救世主基督,因而被称为基督徒,他们的宗教团体被称为基督教。公元2—3世纪,大批社会上层人士和有教养阶层纷纷皈依基督教。312年,君士坦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

基督教会中一些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挺身而出,借用希腊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在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因此,他们被尊称为“教父”。

基督教哲学始终处在理性与信仰的矛盾之中,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哲学基本问题是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试图调和两者,用理性来证明信仰。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后半生忠心耿耿地致力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被评价为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为《忏悔录》和《上帝之国》。

奥古斯丁哲学的目的是用哲学的手段论证基督教的信仰,为人们指明一条寻找上帝的路径。他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意识。在他看来,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奥古斯丁的这一论证使他成为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想的先驱。

奥古斯丁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确认逻辑、数学等领域的真理的客观有效性,而在于寻找它们的形而上学根源。这些真理之所以是真的,就在于它们分有了绝对的真理,即上帝。因此,真理也就不是人的认识或思维的结果。感性经验不能认识真理,因为物质世界变化无常。真理也不是理智的创造物,理性不是创造真理,而是发现真理。人的理性只能借助“超自然之光”的照明,认识早就存在于自己内心中的真理。

上帝是绝对超越的,是不可认识的。上帝大而无量,善而无质,现存而超越空间,永恒而超越时间。我们的思维和一切范畴都不适用于上帝。因此,对上帝的认识只能是一种神秘的直觉。对奥古斯丁来说,信仰为了理解,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上帝创造世界,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但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基督教的《圣经》却没有进行明细的哲学思辨,这就给种种不同的解释留下了余地。上帝用什么创造了世界?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只有一个必然的也是唯一的

答案,即上帝是从无中创造的世界。

首先,上帝创造世界没有借助任何在他之外、不是由他创造的工具或手段。“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逻各斯)也就是“言”,所以奥古斯丁说:“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也就是说,上帝是借着他自己创造世界的。

其次,上帝创造世界没有使用任何材料。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只能从空无所有之中创造天地。上帝“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相的物质,又用这物质创造了世界。”至于物质的形相,则是永恒地存在于上帝里面的理念。奥古斯丁尤其强调,上帝创造世界也不是在时间与空间中进行的,因为时间与空间也是上帝的创造物。

再次,上帝不是从他自身中创造世界的。奥古斯丁反对普罗提诺的“流溢说”,强调上帝只能从空无所有中创造天地。

最后,上帝创世的活动是否完成?奥古斯丁认为上帝的道常生常存,无所谓逝,亦无所谓继。“你用言语创造的东西,既不是全部同时造成,也不是永远存在。”

灵魂的不朽:

上帝创造的世界构成了一个等级的秩序,人及其灵魂是其中最高的等级。因此对人的灵魂的思考成为奥古斯丁哲学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在他看来,灵魂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灵魂占有、使用和统治肉体。由于灵魂是与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也是不朽的。

灵魂具有三种基本力量,即记忆、理智和意志,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志。意志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消极的方面即是灵魂不受任何外在的强制,积极的方面则是灵魂具有自我规定的能力。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考研真题

2012年真题原题 第一部分中西哲学史 第一单元中国哲学史(四选三) 1、阅读以下两段话,回答下述问题: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老子》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孟之反、伐、奔、殿”。 (2)试结合《老子》说明孔子想表达什么样的精神。 2、简述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差异。 3、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4、论述张载的“横渠四句”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单元西方哲学史(五选三) 试从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和质料与形式的实体观。 试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比较霍布斯、卢梭和洛克的异同。 为什么说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康德:“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而且凭借的仅仅是概念;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在康德看来,与自然科学相比较,形而上学的危机表现在哪里?对康德来说,形而上学如何能够走上科学的可靠道路? 黑格尔说:“在时间上最后的哲学是所有以前的哲学发展的结果,因而必定包含着所有以前的哲学的各个原则;所以,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必定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请就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讨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并作出相应论证。 第二部分哲学综合——科学技术哲学(四选三) 汉森认为“观察渗透着理论”,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有人指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善恶取决于使用者,与技术本身无关。请针对此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3、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只要少做一点就成了,做多了却无用,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多余原因来夸耀自己。”这一观点的内涵是什么?是否有局限性? 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而实际任何改善并使之有效,这同它的发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要求具有完全不同的才能”这里所说的“完全不同的任务”、“完全不同的才能”各是指的什么,请给与评述和分析。

中国人民大2020年外国哲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中国人民大2020年外国哲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专业介绍

专业目录 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译商务印书馆 近三年分数线

2018年复试及录取情况 2018年录取情况

专业课复习建议 人大的专业课一门是中西哲学史,一门是自己选的专业的题。按理来说哲学史应该只考到黑格尔,没想到今年考了海德格尔,幸好四选三,我这种业余选手可以巧妙躲过。但是这也说明老师的套路你根本就无法揣测,难道你能不满说海德格尔超纲了吗?所以多准备总是没错的。中哲的题目都是常规题,常规到我之前就自己练习过。当然可能就是因为今年的题太常规了,大家分数普遍分布在105-115之间。 我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到六月份之前把专业课看过一遍,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到暑假开始准备第二遍,这时候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整理笔记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己思维逻辑的一个梳理。然后9-10月份我过了第三遍,11月份开始进入最后的背诵阶段。这个过程我状态很差,那时候压力很大,周围的同学都有了出路,纷纷进入实习或者闲逛的阶段,而我必须要每天待在自习室背书,而且专业招的人太少了,我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当时基本只是出于惯性在机械的背书,常常背着背着就掉眼泪,很感谢那时候陪伴我的家人朋友。总之到了十二月我还没有完全背下来所有的题目,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我一直不太理解。后来干脆放弃了理解,把重点死记硬背了下来。很幸运的是西哲和西美考的关于康德的题都是很基本的,我侥幸做了出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像这种很难的知识点一定要在暑假和九十月份就要想办法问老师问同学看书查资料弄明白,不说能不能遇上这种题,起码考前心里不慌。 我的经验教训: 1、刚开始就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不要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你暑假或者九月制定的任务,考上研是顺理成章的。我建议跨考或者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三月份就开始看哲学书同时做笔记。笔记是很关键的,一定要有好的笔记来帮助记忆、梳理逻辑。 人大622必读参考书目:两本中西哲的蓝皮书,这两本一定要做笔记、看扎实,中哲细节到其中引用的原文(为什么引用、这句古文什么意思、阐发了什么思想),西哲则梳理好逻辑框架。其他的自己选读。可以补充看北大版和复旦版。 801这科的复习方法还要具体到你选的学科,现在是9选1,大家不要再误以为是8选2之类的。 2、知识点不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理清楚前后逻辑关系。为什么这位哲学家在这个时代提出这个理论,他是为了回应前人的什么问题,他的思想又对后来的哲学家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纵向的。另外横向的则是把这个哲学家自己的思想梳理清楚,他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思想之间的关系。答题的时候先回答问题,比如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附参考书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附参考书 人大哲学(宗教学方向)考研经验——跨考 关于考研的经验,心境和历程和大家分享 本人是19考研学生,本科是北京某双非一本院校,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考研,三月份准备考古代文学方向,但是对文学完全无法深入,哲学反倒一直吸引着我,大概在5月份再次决定考研,先确定了考哲学,刚好朋友想考人大,我也非常喜欢人大,就买了人大中西哲学史的专业课书籍,但看书时间要到后面了。大概是4月22日(具体记不清了)考专四,考完就开始学习考研英语。下面我单独说一下个人每门课的学习经历。 关于英语 英语在专四之后开始学习,英语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满意,六级也是刚刚过线,而且我的情况是翻译写作那块特差,阅读和听力还行,但是考研不考听力,还有两篇作文,我又不是一个善于自主学习的人,于是就报了课(这里说一下,我本人非常不喜欢技巧,认为实力才是资本,所以有课程讲主讲技巧,就会从我的名单里排除),我买课也很经济实惠,语法词汇阅读作文……,阅读老师是陈仲凯,还有其他老师也很棒,疏通了我20年的语法(手动捂脸) 英语就是一直跟着课走,但是课程只是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要做三遍真题,买的课自带一本真题,然后在网上买了两套,时间大概是6-9月1999-2018年真题,9-11是2006-2018年真题(此时是倒着做也就是18年开始),12月又刷了一下10-18年真题。 Ps.不要觉得自己一遍真题就记住了答案,太高估自己了,如果做不到100%,那就是没有做到。 暑假的时候过了一遍单词,考六级的时候一直用百词斩背,但是效果不好,记不住,后来暑假的时候就用网上21天背单词法,过了一遍,单词书用的也是课程带的,不过网上也有买——陈正康单词书(现在课程里面单词书不是这个了) 关于政治 政治和英语我是最早复习的,最后政治考了68,毕竟在北京这个大旱区,而且我基本没背,所以已经很满意了 政治也是买的课程,和英语不是一家。社会主义基本款,物美价廉()当时是看着价格买的,知乎上评价也不错,送了一大堆东西,发了三次货,里面的老师是真的厉害,但是要注意刚开始,听课的人有些杠精,忽视就好,越到后面,听的人越少,这就看是否能坚持下来了。政治完全跟着课程走。 因为肖秀荣的书大家都买,我也买了,但是太多了,我就会厌烦,就放一边了,我是那种自己看很容易走神的人(所以大家要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过做了一下肖秀荣的1000题,错的那叫一

北大哲学考研讲解

1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6 年暑假值班表 单位名称(盖章):北京大学哲学系负责人(签字): 值班日期值班地点值班人联系电话值班领导联系电话 7 月13、14、15 日人文学苑2-212 刘坦62753057 杨立华62757461 7 月18、19、20 日人文学苑2-119 谢红梅62751672 吴飞62758702 7 月21、22、25 日人文学苑2-115 张岩62753727 李猛62755423 7 月26、27、28 日人文学苑2-115 李少华62751670 仰海峰62758476 7 月29 日、8 月1-5、8 日人文学苑2-112 贾红波62755345 仰海峰62758476 8 月9、10、11 日人文学苑2-119 杨宇62755347 王博62755331 8 月12、15、16 日人文学苑2-114 杨弘博62757589 杨弘博62757589 8 月17、18、19 日人文学苑2-116 李林62755468 刘哲62758286 8 月22、23、24 日人文学苑2-118 孙德利62755356 仰海峰62758476 2 备注: 1、值班作息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00—4:00。 2、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值班期间在岗、在位,不得擅自离岗。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异 常情况要迅速、 妥善予以处理,并按照“先口头,再书面”的程序及时、如实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对学校临时布置的工作 和下发的通知 要及时上报给系主管领导。 3、值班人员需及时办理好前来办事的教师、学生的事情,若自己不能办理需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办理,不得敷衍推

中国人民大2020年伦理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中国人民大2020年伦理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专业介绍 专业目录

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哲:张志伟《西方哲学史》 中哲:张立文《中国哲学史》 中伦: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 西伦: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 马伦: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 伦理学原理:罗国杰《伦理学》 中伦: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名著导读》西伦:麦金泰尔《伦理学简史》、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 马伦:龙静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张霄《马恩伦理》 伦理学原理:王海明《伦理学导论》;史蒂文·卢坡尔《伦理学导论》近三年分数线

2018年复试及录取情况 2018年录取情况

专业课复习建议 人大的专业课一门是中西哲学史,一门是自己选的专业的题。按理来说哲学史应该只考到黑格尔,没想到今年考了海德格尔,幸好四选三,我这种业余选手可以巧妙躲过。但是这也说明老师的套路你根本就无法揣测,难道你能不满说海德格尔超纲了吗?所以多准备总是没错的。中哲的题目都是常规题,常规到我之前就自己练习过。当然可能就是因为今年的题太常规了,大家分数普遍分布在105-115之间。 我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到六月份之前把专业课看过一遍,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到暑假开始准备第二遍,这时候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整理笔记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己思维逻辑的一个梳理。然后9-10月份我过了第三遍,11月份开始进入最后的背诵阶段。这个过程我状态很差,那时候压力很大,周围的同学都有了出路,纷纷进入实习或者闲逛的阶段,而我必须要每天待在自习室背书,而且专业招的人太少了,我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当时基本只是出于惯性在机械的背书,常常背着背着就掉眼泪,很感谢那时候陪伴我的家人朋友。总之到了十二月我还没有完全背下来所有的题目,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我一直不太理解。后来干脆放弃了理解,把重点死记硬背了下来。很幸运的是西哲和西美考的关于康德的题都是很基本的,我侥幸做了出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像这种很难的知识点一定要在暑假和九十月份就要想办法问老师问同学看书查资料弄明白,不说能不能遇上这种题,起码考前心里不慌。 我的经验教训: 1、刚开始就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不要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你暑假或者九月制定的任务,考上研是顺理成章的。我建议跨考或者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三月份就开始看哲学书同时做笔记。笔记是很关键的,一定要有好的笔记来帮助记忆、梳理逻辑。 人大622必读参考书目:两本中西哲的蓝皮书,这两本一定要做笔记、看扎实,中哲细节到其中引用的原文(为什么引用、这句古文什么意思、阐发了什么思想),西哲则梳理好逻辑框架。其他的自己选读。可以补充看北大版和复旦版。 801这科的复习方法还要具体到你选的学科,现在是9选1,大家不要再误以为是8选2之类的。 2、知识点不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理清楚前后逻辑关系。为什么这位哲学家在这个时代提出这个理论,他是为了回应前人的什么问题,他的思想又对后来的哲学家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纵向的。另外横向的则是把这个哲学家自己的思想梳理清楚,他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思想之

中国人大中西哲学史复习讲义

《中西哲学史复习讲义》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谨此致思政1301班郑俊

622 中西哲学史 课程说明 由于622中西哲学史包含两门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为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课程决定将《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西方哲学史》分开教学。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新编》 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科目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管理学、逻辑学专业的逻辑哲学与逻辑史方向、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科技哲学问题方向:初试科目三为中西哲学史,科目四为哲学专业综合。 中西哲学史: 1、此科目考试分两个单元: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部分)、西方哲学史(不含现代部分); 2、每个单元共四道或五道题目,考生需选择三道题目回答。每题满分25分,每单元满分为75分,试卷总分满分150分。 (二)、哲学院不指定参考书目,对其他有关考试内容或考试范围的问题不做解释。 四、课程导学 (一)哲学问题 (二)哲学史 (三)学习哲学的方法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什么?”追问的是哲学事实上是什么,哲学史的主要任务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描述迄今为止哲学思想的历史。 “什么是哲学?”追问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被称为哲学,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什么。 哲学史并不是已成过去的材料的堆积,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运动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考察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2)哲学产生的条件 闲暇: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惊异:苏格拉底:“这种疑惑感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哲学确实没有别的起源。” 自由:黑格尔:“思想的自由是哲学和哲学史起始的条件。” (3)“爱智慧” philosophy 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它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而不能解决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目的以及世界观等等问题。 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亦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信仰的对象;虽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但是由于它以信仰为前提和基础,缺乏理论上的普遍性。 哲学,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

人大哲学院各个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人大哲学院各个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人大哲学院各个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30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专业课不低于90分。 复试包括专业综合笔试与外语笔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口试三部分组成。专业综合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在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初试成绩权重占60%,复试成绩权重占40%。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哲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哲学院就业,人大哲学院学费,人大哲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哲学院考研参考书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去向: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另有部分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 二、人大哲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 人大哲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人大哲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哲学问题) 010104-逻辑学(逻辑哲学与逻辑史方向)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Z1-管理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以上专业考试科目是一样的 思想政治理论

古希腊哲学家及主要思想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及主要思想简介 关于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个概念 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各种哲学之间的争论 西方哲学史参考书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梯利著,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柏拉图:《斐多》、《会饮》、《理想国》;奥古斯丁:《忏悔录》;帕斯卡:《思想录》;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人性论》;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实践理性批判》;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瞧~这个人》);詹姆士:《实用主义》;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福柯:《规训与惩罚》等 《哲学与生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古希腊哲学 参考书目: 《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主编,人大版

《古希腊哲学史纲》,策勒尔著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邓晓芒著) 古希腊哲学的精神 从神话到哲学 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古希腊社会:城邦制,民主制 伯利克里在阵亡烈士墓碑前的演讲: “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我们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在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会是这样的。” 古希腊哲学的特征(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和实践) 1、古希腊哲学的意义 黑格尔:希腊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古希腊:“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 亚里士多德:“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肉体是灵魂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应 先于智育,服从于德育。”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参考书及考试 科目 院系名称代码专业 名称 方向 初试考试复试考试 初试 专业 课科 目 初试 考试 科目 备注 初试参考书 复 试 专 业 课 内 容 复试 参考 书目 100—哲学院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622- 中西 哲学 史 801- 哲学 专业 综合 哲学 专业 综合 科目 包括 哲学 院九 个硕 士专 业单 元, 考生 选择 与报 考专 业对 应的 一个 单元 答 题。 详细 说明 见哲 学院 网 站。 考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哲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中国哲学概论》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哲学智慧》(第二版)向世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外国哲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4.《西方哲学原 著选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译商务印书馆 逻辑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3.《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 陈慕泽、余俊伟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伦理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美学原理》王旭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3.《美 学导编》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宗教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王晓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哲 学 专 题 初试 用书+ 专业 研究 论文、 专著。中国 哲学 外国 哲学 逻辑 学 01- 符号 逻辑 02- 逻辑 哲学 与逻 辑史 303- 数学 三 801- 哲学 专业 综合 伦理 学 622- 中西 哲学 史 801- 哲学 专业 综合 美学 宗教 学 科学 技术 303- 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参考书目(2 015年版)1、招生简章已经说明:我校专业课考试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2、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试行全员硕博连读的哲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统计学院、汉青研究院、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的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其他院系、学科、专业,除招生专业目录特别说明外,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3、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为五年。在第二年年末有一个考核筛选,通过考核的则继续修读三年,做博士论文,取得博士学位;没有通过考核的则继续修读一年,做硕士论文,取得硕士学位。即不强制要求读博士,可以提前硕士毕业。4、我校各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习年限详见相应专业学位招生简章。5、一般科目一和科目二主要是政治和外语,初试专业课科目主要指科目三和科目四,部分学术硕士只考察一门专业课,少数专业硕士初试科目总共只有两门。 6、复试专业课内容主要指专业课笔试考察内容,专业综合面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扩展阅读、应用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情况。 7、考试科目代码变化与考试内容无直接关联,考试科目名称变化要与考试备注内容对应来看,科目名称变化一般会影响考试内容,考试备注内容也会有相应说明。 8、书目版次若有更新选择更新版本,同时也要对比旧版查阅更新内容,一般为最新版次为截止到本年6月份出版的。 9、相同内容不重复说明,后文参见前文。10、复试参考书目只是根据复试内容提供的建议书目,初试参考专业书目也可备用复试,还要根据兴趣爱好多涉猎多思考。 院系名称代码专 业 名 称 方 向 初试考试复试考试 初试专 业课科 目 初 试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初试参考书 复试 专业 课内 容 复试参考书目 100—哲马 克 思 622-中 西哲学 史 801- 哲 学 专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 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 哲学 专题 初试用书+专业研究论文、 专著。

人大哲学院各专业具体的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人大哲学院各专业具体的复试分数线是 多少 人大哲学院各专业具体的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30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专业课不低于90分。 复试包括专业综合笔试与外语笔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口试三部分组成。专业综合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在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初试成绩权重占60%,复试成绩权重占40%。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哲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哲学院就业,人大哲学院学费,人大哲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哲学院考研参考书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去向: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另有部分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 二、人大哲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 人大哲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人大哲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哲学问题) 010104-逻辑学(逻辑哲学与逻辑史方向)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Z1-管理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人大哲学院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人大哲学院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哲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哲学院就业,人大哲学院学费,人大哲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哲学院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六、人大哲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30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专业课不低于90分。 复试包括专业综合笔试与外语笔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口试三部分组成。专业综合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在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初试成绩权重占60%,复试成绩权重占40%。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五、人大哲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没有指定哲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哲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概论》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智慧》(第二版)向世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哲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译商务印书馆 逻辑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陈慕泽、余俊伟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伦理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学原理》王旭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大哲学院硕士将来就业情况好不好.

人大哲学院硕士将来就业情况好不好 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将来就业好不好?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去向: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另有部分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哲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哲学院就业,人大哲学院学费,人大哲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哲学院考研参考书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哲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 人大哲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人大哲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哲学问题 010104-逻辑学(逻辑哲学与逻辑史方向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Z1-管理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以上专业考试科目是一样的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622-中西哲学史 801-哲学专业综合 010104-逻辑学(符号逻辑方向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方向 以上两个专业考试科目是一样的: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303-数学三 801-哲学专业综合 人大哲学院考研复试科目是一样的:哲学专题,外语 提醒:哲学专业综合科目包括哲学院九个硕士专业单元,考生选择与报考专业对应的一

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2016年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第一局部中国哲学史 1.简述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 答:〔1〕天道 ①?易传?哲学担任儒家的“修人道以证天道〞与“明天道以弘人道〞的传统,把天 道与人道统一了起来。 ②天地阴阳之气使万物得以生、成、长、养;人承接天地之气,担任“道〞而参与、赞助天地万物,那就是善;成就天道的事业正是人的本性。 ③?易?道即天地之道帮助、促进、贞定万物各自的本性,保存万物的存在,道 义正是从这里出来的。在人性论上,这就寓含有人的善性源自天道,源自宇宙生生之德,同时又强调人的后天努力,效法天道、扩充其性的双重含义。 〔2〕从天道到人事 ①三才之道是是顺着天道下贯而来的,是顺天、地、人的性命之理而来的。 ②就人之道而言,是义理、是仁义。道是过程,理是此中的道理。 ③人之本性也就是人所以为人之理,按?易传?的讲法,这是乾道下贯的成果。 〔3〕总结 ①?易传?的人性论既包含有天赋人性说,即“天命之性〞是善的,具有一种超越 意义、价值意义;又不排斥材质主义的“气命之性〞,即人的材质也在灭地之气的 流行中形成,气可以煽动,气有力量。这就为此后哲学史上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理〞与“气〞之争埋伏笔。 ②?易传?认为,人性源自天地之性,人道赞助天地之道。君子效法天地,具有 刚健自强、积极人世的精神,又有承受、宽容、协调、合作的能力,用深厚的德 泽来化育人物。 ③与天地的大生、广生之德相匹配,?易传?强调人在人事活动中崇德广业、进 德修业。 a.推尊人的智慧、德性,开展社会人事的各项事业;讲求忠信,提高道德; 修饰言辞,确立在诚恳上,以诚信来措置事务。 b.用自然之物、事物之理来安排本身,提高才德。除此之外,没有更重要的 了。研究、体悟事物变化之道的神妙,理解其深刻的理据,是最高的智慧。 ④?易传?必定、促进人间的事业,强调顺应客不雅观事物开展的规律,把握契机, 当令加以裁断,或修订、改变定制,使之合宜,加以会通,将这些政策与成果用 在老苍生身上,这就是事业。?易传?强调“开创事业,成就天下的事务。充分 表达了儒家努力提高智慧、道德,积极有为地开创有利于老苍生的事业的思想。 2.试述王阳明岩中花树故事反映什么哲学内涵。 答:〔1〕“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守仁答之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时,他既成认“花〞〔亦即外界事物〕独立于“吾心〞而存在,也必定“花〞〔亦即外界事物〕的客不雅观实在性。 〔2〕“此花颜色〞之所以“一时大白起来〞,有了意义与价值,是因为“你来看〞,而“你来看〞是受“你心〞支配的,故“花〞的价值和意义与“你心〞不成分,实际上即“你心〞之灵明所赋。 〔3〕因此,在王守仁看来,与“你心〞无关的“花〞因无法“大白起来〞亦即无价值 和意义。故与“汝心同归于寂〞而能“大白起来〞,亦即有价值和意义的“花〞离不开

07-10中西哲学史

2007年哲学综合 一,侮个1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侮个30分) 1论述四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三表法2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3天行有常4不真空5民胞物与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2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谈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英思想倾向。关键词: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试题 2008年人大哲学综合 一、简答題(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徳的四因说。 2、简述并分析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3、简述并分析康徳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4、简述孟子人性论和苟子的人性论。 5、简述《不真空论》的主要思想。 6、简述张载的理学思想。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认识的反映性、创造性和实践基础。 2、结合时代特征论述交往范畴的内涵和意义。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哲 2、论庄子齐物论 2、论王阳明的致良知 3、论孔子的仁学思想西哲 1、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2、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3、论康徳的认识论 马哲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影响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意义关键词: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试 人大中哲 一、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 二、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 四、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口彼岀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英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髙年所以长英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英合徳贤英秀也凡天下之疲癮残疾悍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徳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含原著)试题: 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 0分); 四端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 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 0分): 1、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徳”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徳性知之及苴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 0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逍仰以观于 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