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

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学号:

姓名:

教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

教务处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引言 . (1)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纯洁美好的爱情 (1)

二、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2)

(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缺陷 (3)

1. 高加林性格中存在的缺陷 (3)

2. 刘巧珍的顺从和自卑 (4)

(二)高加林与刘巧珍不同的价值观 (5)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6)

三、对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反思 (8)

(一)从高加林的角度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8)

(二)从刘巧珍的角度看要在爱情中保持个性和独立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作者姓名:专业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加林在几年中身份的反复变化。他同刘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小说的线索。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美到让人心醉却又痛到令人心碎,他们的爱情的悲剧令人惋惜。本文将立足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试从男女主人公性格的缺陷和对生活的不同追求,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其爱情悲剧的成因,并就其爱情悲剧进行反思并得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人生》;高加林;刘巧珍;爱情悲剧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ragedy love of Gao Jialin

and Liu Qiaozhen in Life

Candidate: Major:

Student No.: Advisor:

Abstract:“Life” ,the masterpiece of Lu yao, tells the protagonist Gao Jialin’s status changing repeatedly in few years.,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among Liu Qiaozhen ,Huang Yaping and him formed the clue of the novel. The love between Gao Jialin and Liu Qiaozhen makes us enchanted and pained to heartbreak ,and the tragedy love is woeful.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ove of Gao Jialin and Liu Qiaozhen will discuss the reason of the tragedy love from the defect of the hero and heroine’s character , their different pursuit of life ,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o on, and rethink the tragedy love and get some revelation.

Key words: Life; Gao Jialin; Liu Qiaozhen; the tragedy love

引言

路遥的成名作《人生》主要展现的是成长在“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知识分子高加林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由于身份变化给他带来的两次爱情,两段爱情都开始于高加林身份的变化,同时也都结束于其身份的变化。其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内容,他们的爱情美好得让人心醉,但是结局也悲苦得令人心碎。如此美好、纯真的爱情却以悲剧结束,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深深遗憾。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纯洁美好的爱情

高加林是高家村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之一,那年高考失败后便回村当了民办教师,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教师职位就被高中刚毕业的大队书记的儿子高三星给顶替了,他又无奈地做回了农民。就在他无比失落和痛苦的时候,多年来一直暗恋他的刘巧珍伴随着一曲动听的信天游闯入了他的世界,从此便开始了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

原来刘巧珍一直关注着他,“巧珍刚懂得人世间还有爱情这一回事的时候,就在心里爱上了加林。她爱他的潇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形和那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1]35。那天她看到他向前川菜园那个方向走去,知道了他是要到菜园下的水潭洗澡,她就马上提着猪草篮假装到那儿打猪草,目的是找机会多看他一眼,送他一个甜瓜。第二天高加林去县城卖面馍,这是他第一次进城卖东西,期间受了很多煎熬,最终由于怕丢脸而没有把馍卖出去,当他回到大马河桥头时发现刘巧珍就站在那,原来巧珍一直都跟着他,也知道他的馍没有卖出去,于是就说帮他去卖。刘巧珍把高加林的馍直接提去送给了她的姨姨家,把自己的钱给了高加林,还给他买了一条“云香”牌香烟。在他们俩一起回家的路上巧珍把这些年来对他的爱恋和思念全部告诉了他,又向他表白了自己的心迹。

刘巧珍给高加林的一直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高加林出山劳动把心里的一切苦闷都发泄在了自己的身上,拼命地干活把手都磨烂了,晚上回来饭也吃不下,这时巧珍能准确地判断出高加林还没吃饭和手坏了,就从家里偷来了她妈妈生病时姐姐拿来的面包和四个鸡蛋给他,这面包是她妈生病都没舍得吃的,还拿来了药水和药棉给他擦手消毒。另外,刘巧珍每当看到高加林为在农村而烦躁的时候她就会劝他找机会到城里去生活,尽管自己非常的怕失去他,但只

要他过得开心,她是什么都肯付出和牺牲的。当高加林真的有了机会进城,在县委当了通讯干事之后,刘巧珍来看他时,怕他在县里花销大钱不够用,要把自己分红仅有的几十块钱拿五十给他,又怕他被冷着,说要给他带家里的狗皮褥子。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巧珍付出了很多心思来经营这份爱情。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非常的纯洁和美好,他们爱得如胶似漆,白天干活休息的时候高加林要找机会找借口到刘巧珍劳动的地方去和她相见,晚上又可以约会,“夜晚,天黑严以后,他和巧珍就在村外的庄稼地里相会了”[1]61,他们在小路上牵着手走着,有时还要停下来亲一下,走累了就躺下休息,巧珍就轻轻地给他唱古老的歌谣,他听着陶醉地睡着了,她又心疼地把他摇醒,还说结婚后还让他像在学校一样过星期天。巧珍的爱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激情,他们现在生活的非常惬意,时刻都想呆在一起。他们也一起骑着一辆车去县城买漂白粉,让满川道的人都羡慕不已。

时间在流逝,他们的爱情也在发展,每天都因为有对方而过得很幸福。有一天,高加林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可以到县城的县委当通讯干事,就这样高加林进了县城,而巧珍和他的爱情依然在农村。在县城里他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在城里,他遇到了高中时就和他非常谈得来的县广播站播音员黄亚萍,他们两个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而且黄亚萍人漂亮条件又好,在黄亚萍的猛烈追求之下,看重事业的高加林在比较了刘巧珍和黄亚萍对自己未来的帮助之后,把爱的重心转向了黄亚萍,在大马河桥头,高加林结束了他和巧珍这段美好的爱情。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203,高加林与刘巧珍如此纯洁、如此美好的爱情却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最终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让人感到心碎和惋惜。然而,他们的爱情在一开始时就潜伏着许多危机,在发展中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成了悲剧的发生,即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尽管非常纯洁、美好、让人向往和心醉,但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悲剧的宿命,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就在我们为他们这份爱情惋惜和遗憾的时候也能够看出其实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潜伏着许多危机,其中,男女主人公性格中存在的缺陷和文化差异下对生活的不同追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次要人物的所作所为和社会环境因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因此,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正是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发生的。

(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缺陷

1. 高加林性格中存在的缺陷

高加林是小说的主人公,是作品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高加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他非常的聪明能干,无论是当民办教师还是做县委通讯干事时,他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另一方面他的身上又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他这个人充满野心又好高骛远,从不安于现状,还有一种病态的自尊心在作怪,导致他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敏感,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高加林是农民高玉厚的独生子,是高家村为数不多的高中生,而且有真才实学,他志向远大、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哩!”[1]35。高中三年在县城上学,见到了一些大的世面,也陶冶了他的情操,高中毕业又在村里当上了民办教师,由此他性格中的某些因素开始膨胀,他变得不安于现状、野心勃勃、心高气傲而又好高骛远。

高加林一直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他绝对不会作为一个农民在农村呆一辈子,“他虽然从来也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1]7,更不会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民办教师被顶替,回家当农民后,他也一直都是想着要走出去的,时时都想着要有一番大的作为,“他总是把爱情同自己的理想、事业联系起来,他刚刚被动地接受巧珍的爱情,就暗暗责怪自己,认为这是‘堕落和消沉的表现’”[3]。他很懊悔和刘巧珍的爱情,认为这样可能就要一辈子当农民了。就是热恋时,刘巧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存虽然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激情,但是还是无法抚平他心中的苦闷和惆怅,他进城当干部的野心依然存在,尤其是那次卫生革命风波之后,他要进城的想法更强烈了。终于通过走后门进城当上了县委通讯干事,在南马河公社的出色报道、在篮球比赛中的潇洒表现又在省报和地区报上发表了很多通讯和文艺作品后,他在这个县城成了名人,还能带着相机出没于大庭广众之下,这时,“他有更大的抱负和想法,不能满足于在这个县城所达到的光荣”[1]141,他要走向更广阔的天空。在去了一次省会回来之后他觉得县城太小了,无法施展他的才能,他的目标在不断提高,野心也一次比一次大,达到了好高骛远的地步,所以当黄亚萍问他想不想去南京、苏杭时他说出了联合国他都想去,最大限度地暴露了他的野心和好高骛远的人生价值取向。他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他把理想看得

太重,在他的人生词典中,理想就是一切,爱情绝非至高无尚。”[4],在事业和爱情上,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事业,所以,当他面临本来就曾心动过的城市姑娘黄亚萍的大胆追求和可以带他去南京谋更好的职务的诱惑时,他犹豫了,在权衡了刘巧珍和黄亚萍对他未来的事业的帮助后,“他淡化了人间真情和责任,选择了未来和前途”[5],他抛弃了巧珍,因为作为农民的刘巧珍在他的事业上根本给不了他任何帮助,而黄亚萍则能助他腾飞,于是他考都没考虑将来黄亚萍会怎么对他,便答应了她,把巧珍扔在了半路上,这样悲剧就发生了。

高加林从小在父母的关心呵护中长大,没遇到过什么挫折,而且人也还比较优秀,由此而养成了他较强的自尊心,非常要强,而当他处于人生的低谷时,这种自尊就会变得更强烈,甚至显得有些病态。其实也就是他身上的优越感让他心高气傲的同时,也在心里产生了一种病态的自尊,“尤其当他重新涉足城市,而对着完全生活在另一个环境中城市人的时候,对方的一点儿不礼貌,哪怕是不自觉的一点优越感都会刺激起他的病态自尊”[6]。在当农民期间两次进城时他病态的自尊发展到了顶峰,民办教师刚被顶替后他进城去卖馍,不巧却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多年后的相逢却因高加林病态的自尊让他们老同学话不投机,张克南真心想帮他却被他说得人家非常难受,他认为张克南是在自我夸耀,黄亚萍诚心邀请他去县广播站拉话,却又被他的“你现在位置高了,咱区区老百姓,实在不敢高攀”[1]26这样尖酸刻薄的话让她下不了台,这都是他那病态的自尊在从中作梗。他进城去拉粪由于在副食公司那担粪打扰了张克南的母亲等人乘凉,被张克南的母亲恶语中伤之后,他在心里说他一定要到这儿来,他有文化、有知识,不比在这儿生活的年轻人差,他不能受这样的屈辱,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他非常看重地位,认为只要社会地位高了就一切都有了,于是“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仅仅理解为世俗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7]。因此,在后来黄亚萍问他是不是想和刘巧珍这个不识字的农村女人结婚,并说像高加林这样有文化又有才能的高中生与不识字的农村姑娘结婚是一种自我毁灭时,高加林病态的自尊又暴露出来并最终抛弃了巧珍,他不能容忍和刘巧珍这样没文化的农村姑娘一起生活,想跟着黄亚萍到南京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在高加林病态的自尊的驱使下,他与刘巧珍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2. 刘巧珍的顺从和自卑

刘巧珍是高家村的财神爷刘立本的二女儿,她美丽温柔、勇敢坚强、多情善良,是一个纯洁、热情、无私、忠贞的农村姑娘,是村里的“盖满川”和“头

梢子”,可以说她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也是美的化身。但这样完美的一个人却“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1]34,因为她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所以她就特别崇拜和喜欢有文化的人,因此,她喜欢上了她们村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在高加林上学和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她都把对高加林的爱埋藏在心底,因为她认为她没文化配不上高加林,直到高加林成为农民的时候她才对他进行表白。

刘巧珍始终是用一种仰望的姿态来审视高加林的,她认为高加林有文化,在这一点上就比她高了很多。她只看得到高加林有文化的优点和自己没文化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种种优点,她“身为女性为自己的‘不识字’而自卑,于是更加看重男性的‘文化’,她总是将男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在夸张后进行比较”[8]103,于是在高加林面前她就显得非常的卑微,也就导致了她对高加林的顺从,对高加林百依百顺,无论他说什么或者让她做什么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遵从他的意愿尽量做到让他满意,高加林让她刷牙她就刷牙,说她那件米色上衣好看她就天天穿,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他去县城买漂白粉她也冒着被父亲打的风险和他去了,让她来县城,她就在最快的时间赶来,就是不要她了,她也只是默默地接受而没有一丝的抱怨和反抗。所以,刘巧珍的爱很卑微,低到了尘埃里,完全失去了自我,只会无私地给予,她对高加林的爱“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失去主体性的爱,是一种先爱人之忧而忧,后爱人之乐而乐的以彻底奉献为目的的爱情”[9]。因此,她就只能尽量地满足高加林,处处为他着想,以此来维护着自己的爱情,却不能以一种平等的观念来和他相处,在爱情即将失去时也没能去争取,只是一股脑地认为她配不上高加林了,给不了他什么帮助了。尽管她爱他爱得要命,但还是顺从地接受了高加林的分手决定,而没有一丝的争取和抱怨,这是她性格的缺失,这种自我的缺失是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二)高加林与刘巧珍不同的价值观

高加林与刘巧珍由于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是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高加林和刘巧珍都是出生在高家村的农村人,但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同,高加林是村里仅有的高中毕业生,而刘巧珍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追求有着天壤之别。高加林从小上学,基本上是与农村劳动脱离的,尽管他不会鄙视任何一个农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绝对

不会当农民的,他一心追求的都是城市文明,“以事业为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志向远大,‘联合国都想去’,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0]。刘巧珍从小就在地里劳动,也很勤劳,对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她没有文化,也没有高加林的那种城市生活经历,更没有高加林的那种远大的理想,“她的理想是找一个像高加林那样有文化的丈夫,然后建立一个小家庭,让心上人过舒心的日子,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10],她追求的是符合自己身份地位和条件的更加现实的生活,也是一个农村女孩所理想的生活。从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来看,他们的理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这也是他们无法走下去的原因之一。

高加林进城上学后接触的事物比较多,眼界也由此变得开阔很多,他成绩突出,比较喜欢文学,尤其关心国际问题。在上学期间他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天天看报纸,时刻关注着国际动态,并和班上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城市姑娘黄亚萍非常谈得来,关系很密切。后来他再次进城后,他们俩仍然有谈不完的话题,“有时在一块儿讨论共同看过的一本小说,或者说音乐,说绘画,谈论国际问题”[1]27,他们谈得海阔天空,互不相让,却又都很快乐。刘巧珍一直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又没有文化,所以她无法像黄亚萍一样和高加林侃侃而谈,她能说的只有母猪下崽这些乏味的生活琐事,而不会讲中东问题,她也不知道石油、能源这些东西,更无法和高加林讨论文学以及谈论国际问题,她能做的只有尽量地在物质上满足高加林的需要,以及在高加林处于低谷时给他安慰,她无法走进高加林的内心深处。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互相不了解,对生活的追求不同,导致他们不能成为彼此思想上的知音,没有共同的话题。“交流与共鸣的局限,以及思想认识的落差,最终宣告他们俩爱情故事的结束”[11]。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条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环境因素。《人生》所展现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面貌,更多的是描绘农村的现实情况。这个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旧的习俗还存在,新的思想已产生,城乡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国家在发展,却无法提供让农村人进城生活的条件。

高加林作为一名农村的知识分子,由于国家不在农村招工招干,他不能进入城市工作,但他也无法在农村生活,因为思想比较开阔的他非常憎恨农村的封建积习和落后观念,他一直想摆脱土地的束缚,到更能施展他才能的地方去生活,尤其是卫生革命之后,他更是成了一个城乡之间的孤独者,没有人能够

理解他,更刺激了他走出去的想法。刘巧珍从小生长在守旧、狭窄、闭塞的农村,和黄土地有着很深厚的情谊,尽管她也讨厌和反抗着农村的落后和丑恶,但她没有产生过要脱离农村的想法,她也没办法脱离。高加林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让刘巧珍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他们之间的隔阂一直难以消除,并最终演变为爱情的悲剧。

高明楼和马占胜这类人是现实生活中损人利己、徇私舞弊、欺上压下的典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从来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处境。“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毫不顾忌地给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使他们对生活更加悲观;有时,还是出于个人目的,他们又一下子把这些人推到生活的顺风船上。转眼时来运转,使得这些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顺利得有点茫然。”[1]124。为了让高明楼的高中刚毕业的儿子高三星能当上民办教师,他们一起活动着把高加林当了三年的民办教师下了,让高三星来顶替;在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上地区劳动局长时,为了巴结高家,他们又一次合谋让高加林只填了一张招工表就进城当上了县委通讯干事。他们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高加林的前途与尊严于不顾,随意地左右了高加林的人生,从而酿成了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也引发了他的爱情悲剧。如果高明楼和马占胜不下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那么高加林就不会和刘巧珍走到一起,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平等,刘巧珍尽管非常喜欢高加林,但是她也不会表露出来,更不会主动地向高加林表白,她会把这份爱藏在心底,默默地继续生活,她知道没文化的她配不上有文化而优秀的高加林;志向远大的高加林也不会看上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农村姑娘刘巧珍,他要找的是一个能和自己在精神上产生共鸣的或者能够在事业上给他帮助的同路人。于是,刘巧珍没法靠近高加林,他们之间也就不会产生爱情,更不会有爱情悲剧的发生。另外,即使高明楼和马占胜下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只要不让他重新进城,那么,他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也不会发生,民办教师被顶替的高加林处于人生的低谷之时,刘巧珍闯入了他的世界,在巧珍温暖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高加林对生活的激情重新被激发了,他也离不开巧珍了,两人纯洁美好的爱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他也对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愿意一辈子和巧珍生活在这里。可是,这时高明楼和马占胜又给了他重新进城的机会,使他渐渐熄灭的欲望之火重新燃烧起来,他再一次走进了县城,又一次成了公家的人,于是,他和巧珍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也就注定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因此,是高明楼和马占胜之流为了自己的个人

利益,左右了高加林的命运,才导致了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发生。

三、对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反思

造成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男女主人公性格中存在的缺陷。也就是说,是男女主人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和思想最终促使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这就告诉了我们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必须双方共同经营,在爱情中不能有太功利的想法,也不能太以自己或者对方为中心,双方应该比肩站立,而不是像《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高加林有太多功利的考虑,而刘巧珍则过于顺从和依赖,因此,他们的爱情必然走向悲剧。所以,如果他们想维护这份爱情或者在以后的爱情中不重蹈覆辙,那么就必须对自己作出反思,从各自的身上来反思自己在爱情中的失误,从而得出启示,作为以后爱情的参考和指导。

(一)从高加林的角度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这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来作为我们人生的向导,指导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追求和行为。在爱情中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通过它来作为爱情中一切行为的指南,从而将爱情引向健康、纯洁、美满的方向。“从纯粹的意义上说,真正的爱情是由双方感情在某一时刻的神奇遇合而达到的心与心的交流,是彼此互融的默契,是排开其它一切外在因子的神会,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12],也就是双方在思想、情感、性格等方面由于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共鸣与和谐,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精神追求与给予。而高加林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的爱情是非常功利的,在爱情中他总是有太多别的想法。高加林非常有才华,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一份与他的才能相当的工作,民办教师被顶替,所以只能当农民,但他志向远大,甚至可以说野心勃勃、好高骛远,他决不允许自己在农村呆一辈子,他始终向往着远方大城市的高干生活,在与刘巧珍恋爱期间他一直惦记着城市的文明。在他的心中,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地位的不断提高,所以,当他后来进城当县委通讯干事时,面对优秀的城市姑娘和南京的好工作,他毅然为了事业放弃了纯洁的爱情,他要通过黄亚萍来实现地位的提高,从而实现他自认为的人生价值。

我们认为,高加林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不正确的,做人不能像他这样充满野心和好高骛远,也不能像他一样总是想着脱离农村的大地,做一颗不沾土的豆芽菜;不能像他一样任由病态的自尊心泛滥,处处戳伤别人,更不能把人生价

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世俗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了地位的提高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把爱情作为事业的跳板,实现地位的高升。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好事业与爱情的关系,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作为美满、幸福爱情的一个保障。

(二)从刘巧珍的角度看要在爱情中保持个性和独立

在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中,爱情主体的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始终默认地以高加林为中心,一切都由高加林来主导和决定,刘巧珍始终处于顺从的被动地位,高加林说什么就是什么,巧珍只是尽量做到让他满意。在爱情中她没有个性,更谈不上独立,始终都依附在高加林身旁。

刘巧珍由于没文化而导致过度的自卑,进而演变为对自己的轻视,她总是把自己的缺点和高加林的优点在夸大后比较,更加显得自己的卑微和对方的高大,增加了他的高度,衬托了他的威仪,于是她放弃了爱情中的话语权,一切全凭高加林作主,她只是照听、照做,没有作为平等的主体与高加林相处。这样,她也就在爱情中丧失了独立性,完全以别人的意志来支配自己,个性也从她的身上消失殆尽。

其实,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共同来经营的,在爱情中双方应做到比肩而立、风雨同舟,达到心灵的默契。作为女性更应该在爱情中保持独立,尽量让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与对方平等相处,“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13]。以独立的姿态和独特的个性与对方荣辱与共,在相处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从而占据其心,分享他的成功、喜悦,分担他的失败、痛苦,用自己好的方面来改变对方,达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而不是一味的讨对方的欢心,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后头,使自己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最终丧失个性和独立,只会越来越依赖对方,让对方越来越无法忍受,最终离开自己。因此,在新时代新的环境下,女性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爱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尊重和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自信、自尊、自强和自立的时代新女性,时刻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以这样的资本和条件去爱别人,必然能得到更多的爱。

参考文献

[1] 路遥.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5

[2]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 杨喜军.浅析<人生>的爱情悲剧——兼评高加林、刘巧珍的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

报,1997(2).

[4] 刘建华.自强不息的理想主义者——浅析<人生>中的高加林[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1(1).

[5] 韩旭.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2013(9).

[6] 李卫清.现实·理想·爱情——再谈<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婚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13(7).

[7] 陈为民.浅论路遥<人生>高加林的爱情悲剧[J].安徽文学,2008(6).

[8] 阎慧玲.路遥的小说世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

[9] 姜岚.<人生>的魅力:悲剧美[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10] 刘好梅.浅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重读路遥<人生>[J].电影评介,2008(9).

[11] 刘清.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8).

[12] 李秀清.爱情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J].中共郑州市

委党校学报,2007(5).

[13] 舒婷.致橡树舒婷诗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8

致谢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XXX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开题报告初稿到论文最终定稿她都给了我细心的指导,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写作和修改意见,在我的论文中她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在指导我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对待论文不敢有一点马虎,总是力求做得更好,我在此向她表示深深的谢意!葛老师,您辛苦了!

感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舞台,让我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感谢四年来教过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衷心地感谢你们。感谢汉语言文学2011级1班的全体同学,四年来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感谢有你们的陪伴,让我的大学生活不再单调并且过得更加充实;还要特别感谢新1栋413寝室的兄弟们,这四年我们真正做到了朝夕相处,相互理解与支持,培养出了我们不是亲兄弟却超越亲兄弟的感情,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好前程。

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付出和养育,正是有了你们无私的付出与支持才让我走到了今天。你们生我养我,为我倾尽所有却无怨无悔,你们的恩德我永远也报答不完,愿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最后,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的各位老师,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演讲时不要点击图片!)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切换第二张)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然而,就在常人之情,常人之理中,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著作。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耀眼红线令人眩目。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他们的爱情是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三张)从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开始的。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俊、高雅、脱俗,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而后,黛玉的孤高,宝玉的温柔,和他们共同的执着思想——愤世嫉俗,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黛玉的小性和宝玉的多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麒麟公案、金玉姻缘,每一点点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男性腐朽不堪,当家的早已是女性。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悲剧的真凶。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霸权主义推行者,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所谓的封建正统,为了她至高无上的尊严,为了她的一厢情愿,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但我以为,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 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的,时时刻刻袒护着两玉儿的。在第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贾母问起她的生辰八字,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然。实际上,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如果说,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一直都是看好宝钗,希望着宝钗将来能够许配给宝玉,我想这是有力的辨证。所以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 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去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常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这是真情流露啊!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 下面是XX为大家提供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达的爱情是人们所歌颂的,而副主教弗罗洛却被钉上了道貌岸然、阴险毒辣、心理扭曲的耻辱柱。 《巴黎圣母院》简介: 古老的街道洋溢着玫瑰的芬芳,歌特式的教堂传来厚重的钟声。一群白鸽结队而飞,在巴黎圣母院的上空流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风儿吹,花儿飞,在夕阳下诉说着那遥远时空中的凄美故事…… 爱斯梅拉达,一位身段苗条,皮肤棕褐的吉卜赛少女。她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拥有绝妙的舞姿,美妙的歌声。她犹如一朵盛放的玫瑰,妩媚而单纯。只因菲比斯的表面文章,完全地动了芳心。殊不知着爱情背后的“阴谋”,完全被菲比斯玩弄于股掌之上。她梦幻般的爱情只是个泡影,当梦破碎时,她被强加上巫女的罪名,并将被处以绞刑。然而,她还期盼着她的骑士菲比斯来救她,这是多么美丽又单纯的想法!爱斯梅拉达的美丽、纯洁、善良,以及对爱的憧憬,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只能一闪而过。也许在黑暗中生长的玫瑰,只能悠悠飘落…… 在我看来,爱斯梅拉达的毁灭,在于她对社会没有清楚

地认识。如果她能清楚地看出社会的等级差别,人们的虚伪,就不会断送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她能知道这点,就不会那么天真,也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更不会深刻地折射出社会的腐败,这或许也是雨果先生的高明之处吧!但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对社会没有清楚地认识,很容易被淘汰。所以对爱斯梅拉达,我们只能给予深切地同情,并与时代同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卡西莫多,是一位奇丑无比、又聋又哑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他的外表虽然丑陋,却有着天使般的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他的真实写照。只因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时送上了清水,他便下定决心守护这位美丽善良的天使。与此同时,他也深爱着这位天使。但仅凭他一人的单薄之力,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斯梅拉达走向死亡的深渊。而后,他也陪伴着爱斯梅拉达化为白骨,随风碾尘…… 与卡西莫多相反的菲比斯,他虽有着英俊的外表,但是一个粗野、浅薄的花花公子。他与卡西莫多是非常鲜明的对比组合。卡西莫多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他有着无穷的内在美,而菲比斯是徒有其表,从他灵魂深处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对此,我们看待他人,应该注重他的内在美,而不是他的外表。我们要发扬的,也是“卡西莫多”式的灵魂的美。类似“菲比斯”的人,我们应鄙视、排挤,这样才能让我们

《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进一步思索 毕业论文

《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进一步思索 [内容摘要]本文对《人生》中造成女主人公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刘巧珍是路遥笔下传统美的化身,她美丽、质朴、单纯。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在80年代初封建闭塞的西北农村,巧珍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时代的光辉。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巧珍的爱情还是以悲剧而告终。除了当时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束缚之外,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对这段感情的失败不无责任。巧珍她一方面感奋着新生活的召唤,却又在愚昧中、在旧观念旧道德的限制下,窒息了精神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觉醒得不彻底;而且在爱情上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从四个方面对导致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作以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刘巧珍爱情悲剧内在因素 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悲剧观的要点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在他们看来,所谓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诚然,悲剧的发生其社会与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抉择也是形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巧珍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身的女子,而且她的身上还折射着新时代的晶莹光彩。巧珍的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刘巧珍,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纯真、谦让、温柔、朴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爱高加林爱得那么深沉。这种爱,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中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特征的新的生活的追求。 巧珍她是勇敢的,她同样渴望着现代文明,对自己挚爱的人敢于义无返顾地追求。世俗的偏见根本无法动摇她的决心,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有着高加林所缺乏的另一方面的勇气:那是在辛勤劳动中铸造的一种可贵的勇气。它比小知识分子的虚荣自卑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她勇敢地背叛了古老而守旧的乡村习俗,近乎狂热地追求自由恋爱,不愿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也不管什么门当户对。即使自己是村里所谓“财神爷”的女儿,也不嫌弃高加林的家徒四壁、生活贫寒。满怀倾慕的是高加林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她默默地爱了高加林好多年,在加林到县城上学和在村里当老师的时候,她没有勇气向“有文化”的加林哥表达情感,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高加林。当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村支书的儿子“合理”地顶替后,她为加林鸣不平,她能对高加林表现出的愤懑和悲痛感同身受。巧珍在高加林落魄的时候主动向他剖白心迹,而当他们正陶醉于爱情的甜蜜时,高加林又有了新的进城工作的机会。高加林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时候,巧珍的位置渐渐下降,她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当她被抛弃时,她并没有寻短见,尽管她内心在流血。而她在遭受如此重大感情挫折时依然不失“菩萨般的心肠”,不对落难的“负心汉”落井下石,这是何等动人的情操! 那么被刘巧珍这样深深爱恋着的高加林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农民的儿子,但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

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

宝黛爱情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它自成书两百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红迷”雅俗共赏,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更是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的才情,也使整部《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社会意义更具魅力。当我们被他们的爱情故事牵动心弦,看着他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成为知音、相互爱慕直至爱情破灭、黛玉憾死,在抱憾叹息的同时,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这场悲剧,那段“木石前盟”到底哪里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亘古流传? 剖析其时代本质,不难得出,这场悲剧其实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一.没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思想自然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的爱情婚姻制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观《红楼梦》全书,不难看出,宝黛之爱情是以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正预示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首先,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夫贵妻荣”为爱情基础。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官宰”等封建的东西,他们以有共同的思想而引为知己,他们爱情的基础就是他们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他们根本不以“夫贵妻荣”为规范,反而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其次,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

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他们甜蜜的自由恋爱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封建的荣誉,而是纯洁的、真挚的爱情,是恋爱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 从上述可知,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儿女婚姻幸福的是那个泯灭人性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那才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家庭背景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就贾府上层人员的角度来看,贾府的上层人员中,最顶层是贾母,其下是邢王两位夫人。 (一)贾母 处于最顶层的贾母,她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最讲究的是“多子多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丁是否兴旺。黛玉如此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为避免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危及子孙的繁衍与健康,贾母断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的。而宝钗身体很好,又比黛玉更懂得怎样讨贾母的欢心,深得贾母喜爱。由于要组建家庭,又是如此的大家族,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含泪的笑:是果戈里的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的一种方法,他是以含泪的笑来写小人物的悲哀的。这种含泪的笑,有幽默也有讽刺,既有同情不平,也有鞭笞。这是一种“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感情所压倒的谐趣。”果戈里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向这些寄生虫表现同情和哀婉。在揭示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命运时,既有调侃,又给与深切的同情。这种谐趣时而以发笑,最终催人泪下,这正是果戈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果戈里的含泪的笑在杀尼古拉统治的黑暗年代,是鞭笞专制农奴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使果戈里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2、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海明威常用象征把抽象变为具象,在让读者从具体物象出发,去揭发经验想象和情感。从而挖掘其中的意蕴,其四大要素为: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3、人物再现: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使用的一种连接各部作品的方法。人物再现法有以下几个方面:A、同意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B、通过人物的叙述、隐喻类别将散见于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和世界加以罗列交持;C、把多部作品中曾出现的人物放在某部小说中描写。巴尔扎克常用人物在线的方法,使以前作品中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现,从而把人间喜剧中的许多情节贯穿起来,在展现人物在不同阶级的思想性格发展。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全过程,以及时代变迁。 4、湖畔派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主要文学流派,是当时欧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这一派作家,大多在英国昆布兰湖区居住过,因此,后人把他们统称为湖畔派诗人。他们大多经历过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大革命失望甚至反对的过程。又因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极度反感。在隐居湖畔期间或前后,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然美景、同情善良和不幸人的遭遇的诗篇。其代表作家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5、硬汉性格:19世纪30年代以后,海明威作品中那些被战争摧残的主人公,发展成为一种硬汉性格的形象。这些人多数是拳击家、斗牛士、猎狮者、捕鱼者,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作者50年代所写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升华到哲理寓意的高度,达到了硬汉子形象的顶峰。 6、追溯法:是指易卜生用来结构剧情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戏剧开场之前,矛盾就已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戏剧一开场就已经有了渐入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矛盾的原因,则要通过戏剧中人物追溯回忆,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使用这种方法,能造成强烈的悬念,蕴含深刻的意义很赖人寻味。 二、简述题: 1、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答:A、雨果认为现实本身并不象古典主义者描绘的那样庄严和光彩,相反宇宙万物的美与丑往往处于一种复合的状态中,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常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认为美丑是相生相共,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的,其本身就是对照。 B、他认为美丑对照是自然的产物,喜剧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就应该做到崇高优美与滑稽丑陋的非常自然的结合。认为“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崇高的美,它不仅是戏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715970.html,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作者:李帆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9期 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 一、初生 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 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她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吃青杏的季节,今年这个时候,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这正是萧红对于自己现状的真实描述。 三、萧军 萧红遇着萧军,不知是对还是错。见着萧军时,她正大着肚子,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可是他们还是相爱了,她将爱情视为所有,她自己说爱情之于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但对女子却是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路遥去世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就像诗人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路遥将永远活在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里。 “路遥永远地中止了他对‘人生’深沉而睿智的思考,中止了他对‘平凡的世界’炽烈深挚的激情。他的过早离去,使我们不忍心指责他的不足。我们知道,他走的是躯体,永存的是精神,他真正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中,他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深深理解他。”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路遥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于路遥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相当的成熟,但是我认为,他们更多的研究是从作家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去看的,而相对来说从作品的内容、深度的方向进行研究就要少一些,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与克洛德的比较

摘要: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在遭遇爱情而不可得时,一个走向了崇高的自我牺牲,一位却走向了恶的深渊。原因在于二人心灵内质的巨大差异、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爱情认知的影响。关键词:卡西莫多;克洛德;爱情;人性;禁欲主义 可以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集中展示了两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卡西奠多由于畸形丑陋,爱而无望,最终只能抱着心爱之人的骸骨完成爱的仪式,实现爱的愿望;克洛德因为内心的阴暗丑陋也无缘获爱,最终心灵扭曲。以我不得他人也别想他人得到的心理残忍地毁灭所爱,自己也遭报应。这是一个由于美与丑极端对立,无法和谐从而导致的悲剧。 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单相思,单向的追求,其结局是爱而不得的悲剧。然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卡西莫多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克洛德则采取了罪恶攫取的手段。 卡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中灵的成份居多。卡西莫多对外界一贯是冷漠与封闭的,他对姑娘的关注首先缘于感恩。自从在广场的耻辱柱上领受爱斯美拉达的施水之恩,卡西莫多的生命之门便向她訇然开启,渴望着姑娘进入他的生活与世界。他开始在钟楼上兴奋地搜索和追随爱斯美拉达的身影,悄悄地观赏姑娘惊人的美貌,在日复一日的欣赏中,卡西莫多生出了对姑娘的爱慕。爱斯美拉达即将受刑时,卡西莫多迅猛地将她劫持到圣母院保护起来,也是在这时,卡西莫多有了和姑娘的近距离接触,有了正面交往的机会。卡西莫多对姑娘极尽温存,但他极度的丑陋使姑娘惊恐不安,绝望、伤心之余,卡西莫多选择了退避,却始终细致地照料姑娘的饮食起居:送饭送水时,总是侧过脸去,以免惊吓姑娘;为了不让姑娘生厌,总是离得远远的,却又凝神观望、守护着自己的女神,避免任何人伤害她;甚至于为了姑娘的快乐,他忍着心灵的痛苦前请卫队长菲比斯赴姑娘的约会;克洛德趁夜凌辱姑娘,被他狠狠地惩罚;奇迹大院攻打巴黎圣母院时,卡西莫多竭尽全力、拼死保卫姑娘;当姑娘在圣母院消失了踪影,他绝望万分,痛苦长嚎。最终,搂抱着爱人冰冷的尸骸死去,实现了想望的爱情。 克洛德的爱情始终与肉欲相联,也就始终与禁欲斗争相随。从最初的理性克制到无法自制的激情放纵,直到人性丧失,沦为恶魔,克洛德的灵魂经受了极其惨烈的灼烤,却没有避免沉沦的命运。被爱斯美拉达吸引之初,克洛德自觉地选择超越。他力图如往昔般用他的意志、理性来回避、抗拒这份诱惑;而后又请求主教下令,将爱斯美拉达逐离广场,以使心灵归于平静。但是,爱的欲望很快在克洛德的内心深处弥漫开来,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摧毁了理性的堤防。这时他便支使卡西莫多掳取姑娘,纷至沓来的还有深夜尾随,在妒火中刺杀情敌;继而为了隐匿自己的罪行,嫁祸于姑娘,使其被捕,惨受刑罚;姑娘身陷图圄,他借机要挟,诱逼她用爱情换取自由;当他倾吐、跪求爱情而断然遭拒时,便利用权势和阴谋两度将姑娘送上绞架。 在爱情的追求中,卡西莫多散发出灵性与善性之光,它们遮蔽了他丑陋的躯壳,闪耀着一种纯净的灵魂之美;克洛德恰相反,原有的善性与理性之美逐渐褪尽,进而衍化出狰狞的恶行。在人性的走向上,二人呈现出上升和沉沦两种迥异的向度。 值得关注的是:两位男主人公在爱情降临前都处于心灵的封闭状态,遭遇爱情而不可得时,为何一个走向了崇高的自我牺牲,一位却走向了邪恶的深渊?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在遭遇爱斯美拉达前,心灵虽呈封闭状态,内质却有极大差异。 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共同生活在巴黎圣母院狭小闭塞的环境中,基本与世隔绝。卡西莫多是父母、社会的弃儿。因为天生畸形,婴儿时代便被父母遗弃,而后因为同样的原因受到社会的排斥、讥嘲甚至仇视。小说对此有两处深刻的描写:一是作为弃要被放到广场左首的床板上时,上流社会的贵族贵妇们以厌憎的语气提议将他烧死;二是在胡闹节上以小约翰为首的普通民众对卡西莫多极尽讥诮与挖苦。对任一社会阶层而言,卡西莫多都不是作为一个人,而是作为一个丑陋的怪物存在着,缺乏他人的同情与尊重。他耳聋、背驼、近乎哑巴,原本就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摘要】爱情是永恒的母题,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三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最终成为了悲剧。本文将从这三个青年不同的爱情观,高加林的“前途高于爱情”,刘巧珍的“依附式爱情”,黄亚萍的“爱情理想主义”来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例如性格、境遇变化、社会历史等原因。而了解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小说的解读,且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悲剧 路遥的《人生》发布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依旧广受读者的喜爱,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奋斗与抉择,还是因为书中高、刘、黄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打动人心,也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分析《人生》中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三人不同的爱情观 (一)高加林的爱情观 高加林出生在乡村,却想要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人,他有能力,有志向。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能力

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却被大队书记儿子三星的顶替,从教师变成了农民,他难堪、惆怅与痛苦。 从县城卖馍回来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表白,加林被动地接受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高加林后悔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和巧珍恋爱,就得当一辈子农民,而他不愿意。在加林看来,巧珍的爱只是在他落难时的安慰,对他的前途却没有助力,所以在后来也抛弃了巧珍。 之后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并想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时,“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在一起。 由此可见高加林的爱情观是“前途重于爱情”。 (二)刘巧珍的爱情观 刘巧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有着殷实的家底和“盖满川”的样貌,而且聪明、悟性高。她虽没能接受教育,可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有文化的高加林。 她对高加林的爱更多表现在对他的关心与依附上。高加林去城里卖馍失败,她会考虑他的心情,帮助他卖馍;在“卫

简析高加林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这样才能转移精神上的苦闷与无奈.这种痛苦常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次失败. 正在这个时期,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孩刘巧珍来到了加林身边.她用她那炽热的爱感动了高加林.她的爱情像雨露一样滋润了高加林的心田,唤醒了高加林对生活的希望.高加林在爱情的催使下开始正常的劳动.他学会了犁地和难度很大的锄地分苗.他学着说粗话,和妇女们开玩笑.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他还想搞点副业.他甚至想:”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切又一切都在表明高加林正在努力地适应生活,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也许人们正在为高加林高兴,但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封建思想又向加林宣战了.他和巧珍的自由恋爱变成了”不正经”.刘立本的威胁,父母的责备,同村人的嘲笑.流言蜚语漫天盖地扑来.他苦恼的呼唤”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农村的落后又激起埋藏在他心底多年来对城市的渴望.他又一次陷入了苦闷中. 也许上天真的不愿再看见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痛苦不堪.高价林的叔叔突然回乡了,并且还带来了天大的喜讯.他是当地的劳动局长.那些曾经罢了他的民办教师职位的马屁精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主动帮他解决了工作.高加林便在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通讯干事.高加林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在这个领域真是大放光彩,他简直成了全县最耀眼的明星.这个时候是他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似乎一直以来都不会常在.他的”走后门”事件被举报了.瞬间,他的远大前途又成了一场空梦.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人爬的越高,摔得也就越惨重.这是成正比例的.高加林的这一次伤痛是第一次回归土地时无法比的.他不仅失去了事业,更像孩子口中唱起的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他失去了本性.最终,他扑到在德顺爷爷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 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源却是两者兼之。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 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见两人一见如故,为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和刚来的外孙女能“亲上加亲” ,便顺意让两人住在一处。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卧”,日久情增,心事渐成。

外国文学

浪漫主义部分题库 一填空题 1、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3、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了《抒情歌谣集》,这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 4、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们也是在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和宣言,以及一批诗人的作品。 5、彭斯的《苏格兰方言诗集》达到了18世纪英国诗歌的高峰。 6、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以“羔羊”为典型,抒写温柔仁爱的理想世界;《经验之歌》以“老虎”为典型,表现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7、济慈以夜莺的歌声象征幻想世界中永恒的欢乐,同现实世界中人生短暂、好 景不长相对照的抒情诗是《夜莺颂》。 8、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塑造了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 9、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出自于格林兄弟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10、夏多布里昂的短篇小说《勒内》塑造了一个患“世纪病”者的典型。 11、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的是茹科夫斯基。 12、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塑造的“多余人”形象是毕巧林。 13、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14、霍桑在《红字》、《教长的黑面纱》等作品中挖掘的是“隐秘的恶”。 15、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16、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作家是凡尔纳。 17、雨果的第一部诗集是《颂歌与民谣集》。 18、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是《〈克伦威尔〉序言》。 19、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 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学号: 姓名: 教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 教务处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姓名:陈晓磊 学号:0934001268622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年级:09秋 层次:本科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亳州分校

目录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4) 二、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8) 三、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一部《红楼梦》演绎出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基础,而封建礼教和宿命论以及宝黛两人性格的独特性和缺陷性则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因此,分析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宝黛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宝黛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也是让世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关键词:林黛玉爱情悲剧社会根源;封建伦理;家族利益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可人们又觉得她并没有死,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可她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她的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忧愁多过欢乐,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对此问题,浅谈如下: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第一: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是与封建世家的家族利益和政治上的考虑有着深刻联系的。 《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这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有其典型意义,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小说的第四回写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头,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不敢究问。金陵应天府尹贾雨村初上任不知内情,本想依法办理,一个门子止住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通“护官符”的缘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于是贾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事后又连忙修书二封给薛蟠的姨父贾政,舅父王子腾请他们放心。“护官符”不仅深刻地暴露了当时官场,吏治的黑暗腐败,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有着何等强大的政治势力。 第二、《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贾宝玉就曾说过,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宝钗代表的“金”字,可以从中国文化底蕴来看:木近水,金近火,阴柔与阳刚,寂寞与活溢,虚无与实有,悲观与乐观,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人生两种不同的本质认识的体现。林黛玉体寒,虽多愁善感,可激情似火;而薛宝钗体有热毒,却“藏愚守拙”、“不关已事,高高挂起”。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至今桎梏着人们的心灵。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贾宝玉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他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他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贾府从上到下,一起来蒙骗他,他爱林黛玉已到痴迷的状态,在被蒙蔽的情况下,他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封建统治者为贾宝玉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做妻子,是要由贾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贾府日益衰败的客观形势来决定的。林黛玉本人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且家道早衰。薛宝钗的家庭则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薛两家联姻,可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联系。

最全编导文艺常识000题(外国文学)

题目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希腊神话中,( )是众神之王,也是雷电之神。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宙斯奥德赛C 希腊神话中波塞冬手中常拿的武器是( )。狼牙棒长矛三叉戟剑C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 )。智慧女神爱神和美神自由女神美貌女神B “悲剧之父”是古希腊时期的( )。阿里斯托芬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B “木马计”的故事出现在下列哪部作品中? ( )《伊利亚特》《奥德赛》《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A 提出“知识即美德“观点的是( )。泰勒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B 《诗学》的作者是( )。莎士比亚柴可夫斯基莱辛亚里士多德D 古希腊神话中( )为人类带来了火种。丘比特阿修罗普罗米修斯雅典娜C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D 华兹华斯是( )诗人,是湖畔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德国法国英国D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著名诗人( )的诗作。 海涅惠特曼裴多菲雪莱D 狄更斯是( )国人。德法波兰英D ( )是拜伦写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唐璜》《解放了的普罗 米修斯》 《羊泉衬》B 《傲慢与偏见》是( )写的长篇小说。奥斯汀斯威夫特莎士比亚伏尼契A 《雾都孤儿》的作者是( )。柯南·道尔萧伯纳狄更斯高尔斯华绥C 莎士比亚是( )世纪的作家。15161718B 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乔叟弥尔顿雪莱拜伦A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的作者是( )。乔叟莫尔弥尔顿斯威福特B 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 )。司汤达福楼拜席勒雨果B

下列不属于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作品的是()。《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 传》 《托尔斯泰传》《达·芬奇传》D ( )是法国 17 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对贵族、僧侣和新兴资产阶级 的丑恶本质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代表作为《伪君子》 《铿吝人》等。 莫里哀雨果福楼拜莫泊桑A 于连是下列哪部小说中的主人公?( )《复活》《巴黎圣母院 》 《双城记》《红与黑》D 雨果作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其代表作是()。《悲惨世界》 《三个火枪手 》 《基督山伯爵》《双城记》A 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文学家是( )。莫里哀雨果福楼拜莫泊桑B 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鼻祖”的文学家是( )。巴尔扎克雨果凡尔纳都德C ( )的《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巴尔扎克雨果凡尔纳都德D ( )是意识流小说的大师,其代表作品是《追忆似 水年华》。 萨特尤奈斯库普鲁斯特都德C 下列哪部作品是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 )《广岛之恋》《秃头歌女》 《追忆似水年华 》 《双城记》A 《人间喜剧》的创作风格是( )。古典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D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 )的作品。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C 在法国文坛上与雨果齐名的是( )。都德巴尔扎克莫泊桑伏尔泰B 下列哪部文学作品是出自德国文学家歌德的笔下?()《巨人传》 《巴黎圣母院 》 《局外人》 《少年维特之烦 恼》 D 《四川好人》是( )的作品?布莱希特莱辛席勒海涅A 《铁皮鼓》的作者是? ( )布莱希特君特·格拉斯席勒雷马克B 小说《铁皮鼓》的作者是哪国的?(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D 美学著作《拉奥孔》的作者是( )。彼特拉克卢梭博马舍莱辛D 下列哪个外国作家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普希金契诃夫易卜生A 《羊泉村》的作者是( )国的维加。德法西班牙挪威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