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论文

论文题目:《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院(部)名称:文史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周mm 论文提交时间: 2016年4月14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16年5月8日

学位授予时间: 2016年6月

教务处制

摘要

《人生》最早发表在1982年5月的《收获》杂志上,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形象曾引起许多人的争议。生活与命运的抗争,爱与理想的抗争,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本文主要讨论了高加林的事业悲剧、爱情悲剧,以及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刘巧珍悲剧命运

Abstract

"Life" had published in 1982 the may issue of harvest journal, It is permeated with Lu Yao's a rich times feature of realistic works. It is in the reform period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ife for Shanbei plateau social background, Gao JiaLin shortens life encounters with the full for clues structure, this image had attracted a lot of controversy. Life struggles with fate, love and ideal struggle, self-fulfillment and self lost strugg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Gao Jialin's career tragedy love tragedy, and the chief cause of this tragedy.

Key words :'Life' Gao Jialin Liu Qiaozhen Tragedy Fate

目录

前言 (1)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2)

(一)教师工作被人顶替 (3)

(二)记者工作被人举报 (4)

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5)

(一)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6)

(二)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7)

三、造成悲剧的原因 (8)

(一) 造成悲剧的主观原因 (9)

(二) 造成悲剧的客观原因 (10)

四、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 .. 15

前言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陕北“城乡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述了小说主人公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别人顶替工作而回家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农村姑娘刘巧珍炽热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来到县广播站工作,当他抵挡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了与刘巧珍的爱情后不久,组织上查明他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城的,于是取消其公职,又重新打发他回到农村。这时,即将迁居南方城市的黄亚萍也与他分手,而遭遇心灵打击的刘巧珍则早已嫁人,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农村,扑倒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成为他们中问的一员,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劳动有所价值。历史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从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实质上作品揭示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高加林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个人奋斗与社会境遇的不协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另一方面,高加林的悲剧似乎也正在于,他缺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一寸一寸向这个目标前进的勇气和韧性。究其根源,还在于他与人民和大地的脱离。(雷达撰,《简论高加林的悲剧》,《路遥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411页。)就如德顺爷爷所说:“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归根结底你是咱土地里长出来的一颗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地里啊!你现在就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这段话把高加林脱离农民群众的实质点破了。

高加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高加林“对现代文明怀着强烈的向往,比一般农村青年有更多的追求、更大的抱负。但却没有找到实现这些追求与施展

才华的正确道路,客观现实使他好梦难圆。于是,他苦闷、抑郁,一直徘徊在人生的岔道口。”(卢思琴撰,《人生》人物悲剧探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10期。)小说更深刻地剖析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根源。高加林虽具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才干,但却被毫无理由地挤出民办教师队伍;即使他再有才华,干得再出色,仅仅就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就必须被赶出县城。高加林的悲剧,不仅在于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矛盾的奋斗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现实的不公正。

一方面,高加林与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思想。他向往现代城市文明,厌倦农村落后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可又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刘巧珍的感情。他的人生抉择充满了矛盾,处在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两难境地中。高加林这一形象颇具新意与深度,他企图向传统势力主动挑战,而又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作家所揭示的在城乡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颇具思想价值。

对于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评论,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路遥所言,“我写的是一个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中,在生活里并不顺利的年轻人的形象,不应该离开作品的环境要求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模范,也不应该指责他是一个落后分子或者是一个懦夫坏蛋”。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法律的不健全,监督乏力使得高加林被强权剥夺了教师资格,制度的不完善也让他钻政策的空子成为县委记者.这些转型期普遍存在的诸多矛盾直接或间接地制造了主人公的悲剧。”(陈为民撰,《高加林悲剧形成的原因》,2008年,第20页。)在高加林身上有着符合客观历史发展潮流的叛逆精神,他读过几年书,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洗礼,有着强烈的进取心,有想离开黄土地,冲破偏僻农村中的封建愚昧残存,向往着城市,发展才能和抱负的追求;但另一方面,他本身又有着与农民之间深刻的悲剧性矛盾,他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的泥土味几乎被冲洗光了,变得轻飘飘的了。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

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和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的话,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或许高加林的特殊经历是一种社会现状造成的悲剧,或者是很多学者认为的人生悲剧。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范围过于扩大,高加林的工作经历处处充满着悲剧,做老师的失利,做记者的失意,这不是他本身不适合做这些行业,这其中有诸多的社会原因,借此推断,就算高加林做任何事情,他的人生,尤其是事业方面注定都是悲剧的结局。所以,我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述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一)教师工作被人顶替

在高中毕业之后高加林没有考上大学,但作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结合使高加林在村里有着自己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在高加村,他是唯一的一个不用下地干活的农民,因为他在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教书。以高加林的文化水平去教村里的小孩子读书还是绰绰有余的。就这样,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努力,做出一些成绩,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过精神准备的角色。他虽然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一个旁观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这样才能转移精神上的苦闷与无奈,这种痛苦常人是无法理解的。

正在这个时期,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孩刘巧珍来到了加林身边。她对高加林说:“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呆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页。)刘巧珍用她那炽热的爱感动了高加林。她的爱情像雨露一样滋润了高加林的心田,唤醒了高加林对生活的希望。高加林在爱情的催使下开始正常的劳动。他学会了犁地和难度很大的锄地分苗;他学着说粗话,和妇女们开玩笑;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他还想搞点副业,他甚至想:“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切又一切都在表明高加林正在努力地适应生活,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

也许人们正在为高加林而高兴,但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封建思想又向加林宣战了:他和刘巧珍的自由恋爱变成了“不正经”。刘立本的威胁,父母的责备,同村人的嘲笑,流言蜚语漫天盖地扑来。他苦恼的呼唤“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页。)农村的落后又激起埋藏在他心底多年来对城市的渴望。他又一次陷入了苦闷中。

(二)记者工作被人举报

也许上天真的不愿再看见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痛苦不堪。高加林的叔叔突然回乡了,这对高加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是当地的劳动局长,那些曾经罢了他的民办教师职位的马屁精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主动帮他解决了工作,推荐高加林当记者,高加林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县城里的通讯干事。高加林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在这个领域大放光彩,成了全县最耀眼的明星。无论是在食堂打饭、商店中买东西,还是在街道上行走都有人指指点点:“看,这就是县上的记者!常背个照相机!在报纸上都会写文章哩!”“这就是十一号,打前锋的!动作又快,投篮又准!”(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页。)在这里,高加林认认真真的工作,深受上司领导的青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亚萍同他表白了,并同高加林表示,如果他们两人最终能走到一起的话,高加林还可以跟黄家一起去南京,在那里工作、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着高加林光明未来的到来。

这个时候是他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似乎一直以来都不会常在。他的“走后门”事件被举报了。瞬间,他的远大前途又成了一场空梦。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人爬的越高,摔得也就越惨重,这是成正比的。路遥曾经说过:“我最爱劳动者,最恨不劳而获的人。”在命运面前的安排下,高加林只能无奈的再次回到了黄土地。高加林的这一次伤痛是第一次回归农村时所无法相比的。他不仅失去了事业,更像孩子口中唱起的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他失去了本性。最终,他扑到在德顺爷爷脚下,沉痛的喊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心酸与悔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高加林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设想与憧憬,但是都不可避免的遭受挫折。高考失利后,在马店学校教了三年的书,打算着几年以后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若是事情这样照着高加林的想象发展着,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是三星的到来,高加林所抱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

因为叔叔高玉智的关系,高加林成了县城里的通讯干事。在这个领域高加林大放光彩,并在这时收到了黄亚萍的表白与暗示:去南京,到报社或电台当记者。美好的未来再一次对着高加林招手,但这时候张克南的母亲来了,高加林下岗了,再一次的回到了黄土地。

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高加林也经历过爱情,对象是两个个性、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刘巧珍与黄亚萍。在高加林的爱情“高塔”里,黄亚萍在高一层,刘巧珍在下一层,高加林居中。由下往上冲是进步的,冲不上就构成了悲剧。高加林的身上有着现代文明的气息,跟黄亚萍十分合得来;同样的,与刘巧珍一样他们都是农民的后代,他们的根在黄土地上。高加林想冲到上一层高塔上跟黄亚萍在一起又上不去,当他想往下一层跟刘巧珍在一起的时候却又晚了。处在这样一个“交叉地带”的高加林既上不去也下不来,注定是要悲剧的。

(一)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高加林在人生最失意寂寞的时候得到了刘巧珍的爱情。刘巧珍爱他早已超过了自己。为了他,刘巧珍可以敢骂姐姐的公公“高明楼心眼子真坏”;为了他,刘巧珍可以不顾父母的打骂;为了他,刘巧珍可以向传统的乡风挑战,主演了一场“卫生革命”……这样痴情的姑娘让加林为之感动,与刘巧珍在一起是快乐的。当高加林与刘巧珍卖馍馍回来彼此感动时,高加林的眼前出现一副俄罗斯的油画:“一片绿色的庄稼地,地面的一条小路上,一个苗条美丽的姑娘一边走,一边正向远方望去。”(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页。)但是这种快乐时时暗藏着一种遗憾。刘巧珍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而他满腹经纶,文采极高。他觉得他们之间很少有共同生活的情趣和共同语言。高加林很痛苦,他是爱刘巧珍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相处,他们彼此都没有办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当高加林成了通讯干事,这种缺憾就更加明显了。刘巧珍来看他,见面说的就是水井修好了和老母猪生了多少个猪仔,这让高加林无法忍受。两个人之间如果没有共同语言怎么能很好的相处,更何况是恋人之间。他们之间注定是悲剧。其实高加林跟刘巧珍应该相信“从自己的脚下走出一条理想之路,自觉地与祖国、人民一同前进,相信在亲爱的土地上也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高加林和刘巧珍都是土生土长在黄土地上的农村青年,但高加林读了几年书,上过高中,有自己的理想,渴望能够离开农村,离开这一片黄土地,向往着城市的精彩。因此不同于刘巧珍的是他的骨子里没有如父辈们那般留恋黄土地。“农村对他来说,变得淡漠了,有时候成了生活的一道布景。”积聚在他心间的就是要远离土地。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对土地有一种感情上的疏离。他读书参加高考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一份子,目的就是为了挣脱土地的束缚”。

客观的讲,其实他们俩的爱情是不平等的,在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中,有一定的成分是因为他有文化,也就是刘巧珍对文化人的向往和崇拜。从一开始,刘巧珍和高加林就不是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她永远感到自己要低高加林一等,就是因为缺失了文化。刘巧珍对于“文化人”有一种盲目以及自卑的情绪,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理想化了的。当落魄的高加林时候碰到主动表白的刘巧珍,爱情就这么毫无准备的降临了。“高加林进了村子的时候,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

他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他都想哭一场。”(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6页。)这时候看上去他们是好上了,可是刚回到村里高加林就后悔懊恼了,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赶集那天以后,他一直非常后悔他对刘巧珍做出的冲动行为。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其实,他内心里那种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幻想之火.根本没有熄灭……要是和刘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可见刘巧珍在高加林眼中是怎样的形象。不仅如此,跟刘巧珍在一起对于高加林来说是一种炫耀:“加林是骄傲的:让一村满村的庄稼人看看吧!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著名的‘财神爷’刘立本的女儿。正像一只可爱的小羊羔一般,温顺地跟在他的身边!”试问这样一种毫无基础的爱情如何能够走向最后。

(二)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高加林进城了,在城里他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黄亚萍在广播站当播音员,也是个文化人。她与高加林就有共同语言了,从苏联到越南,从天上到地下,几乎无所不谈。

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黄亚萍主动追求了他,主动向他表白。这使高加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黄亚萍是他理想中的对象,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话题,他们各方面都很般配,而且高中时关系就很好。经过痛苦的挣扎,他选择了黄亚萍。黄亚萍是干部子弟可以帮助他在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他内心更爱刘巧珍一点,他做出决定也是痛心的。但是跟刘巧珍在一起的话就要一辈子当农民,每天都要与庄稼、牲畜一起过日子,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而选择了黄亚萍的话,两人有共同语言,又能够共同进步,找了工作的高加林与她也算是门当户对。于是他与黄亚萍恋爱了,但新的爱情并不是美满的。深入接触后,他才发现黄亚萍太任性了。大部分都是黄亚萍的意志支配着他,他要服从她,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加林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有时候他突然想起刘巧珍,心痛的如同被刀绞一样。黄亚萍不知道他不高兴的原因还瞎折腾,这又加深了高加林的痛苦,他们有时候

简直就是一种苦恋。

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刘巧珍给予高加林的只能是生活上的关心与情感上的慰藉,他们之间缺乏的是建立在理想追求上的共同语言。而这些却正是城市姑娘黄亚萍所具有的,她活泼开朗、热情似火,虽难免有点轻浮,但她与高加林才真正谈得上是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尤其是能“远走高飞到大地方去发展自己的前途”。(陈思和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239页)黄亚萍是现代都市人的代表,而刘巧珍是传统农民的代表,是黄土地的化身,作者让高加林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高加林的抉择是痛苦的,然而,他无法抵御现代城市文明和美好前途的诱惑,最终还是抛弃了刘巧珍,选择了黄亚萍。

猛地一看,上述论述的观点似乎矛盾。但是,两者却是对立却又同一的。在高加林的爱情中,选择了刘巧珍意味着高加林只能得到在生活上的关心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造成精神上的缺失;放弃刘巧珍跟黄亚萍在一起则是放弃了生活与情感的安慰而去选择精神的慰藉。古语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方面,高加林选择了其中一种生活看似是收获,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意味着放弃另一种爱情生活,两者各有残缺。但“不可兼得”从婚姻爱情角度来讲,主人公不能收获完整的爱情婚姻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因此,高加林无论是选择刘巧珍还是选择黄亚萍都将是不完整的爱情婚姻,注定都是悲剧的。

最终,他和黄亚萍的疯狂恋爱行为激起了张克南的母亲的愤怒。她举报了高加林的“走后门”事件。于是他又成了农民,他的第二次爱情也不得不以分手结束。他再一次被退回土地,但与此前不同的是善良温柔的刘巧珍再也不会悄悄出现在他身边安慰他了。

三、造成悲剧的原因

在高加林的人生中,存在着各种悲剧。而对于高加林来说,这些悲剧的形成,也存在着各种原因,包括高加林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他人的问题,同样的,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有些悲剧的发生也是必然的。

(一)造成悲剧的主观原因

1.个人性格的缺陷

高加林的悲剧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高加林的性格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自尊、自卑、自信等方面的性格因素,好像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思辨性”在互相冲突,互相牵制,从而在一次次骚动和斗争中决定着他的选择,产生一个总的结果。(路遥著,《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7页)高加林是倔强的、自信的、好强的、富有理想的青年。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是在黄土地上长大的。但他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从心底不愿“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老父亲供他上学,“已经把他身上的泥土味冲洗得差不多了”,他向往城市生活,他有远大的理想,面对灯光闪烁的县城,高加林狂热地张开双臂,嘴里喃喃地说:“我再也离不开你了。”(陈为民撰,《论高加林悲剧形成的诸种原因》,2008年,第20页。)这就埋下了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他被三星顶替回家成了农民,所有的希望破灭了。一方面他痛苦不堪,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高明楼的不光彩行为又激起了他的好胜心理。高加林绝对不会认输,他甚至在想“假如没有高明楼,命运如果让他当农民,他也许会死心塌地在土地上生活一辈子!可是,现在只要高家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要想战胜高明楼,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高家村。正是这种报复心理又一次加剧了他对城市的渴望。也正是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他接受了马占胜的安排,通过“走后门”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通讯干事,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好胜的心理是不甘于平庸的,更不会满足现状。高加林觉得自己应该到更大的地方发展。为了更远大的前程,他选择了黄亚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张克南的母亲的举报,他的事业又成了一场梦。

2.信念的缺乏

纵观高加林在人生上的沉沉浮浮,我们不难发现高加林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生活原则。在爱情上,刚开始刘巧珍向他表明心意的时候,他很矛盾。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个性,他根本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有时机,他就会翻身。现在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高加林觉得如果他和刘巧珍在一起,无疑

就要被拴在土地上了,但是那个时候是他内心最孤独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他没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没有选择正确的生活原则。他明知道没有结果,他还是决定了和刘巧珍在一起。这不仅造成了他爱情上的悲剧,更伤害了别人。在事业上,他痛恨别人“走后门”。当他民办教师的资格被剥夺后,他愤懑不平,表现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式的怨愤。当他通过叔叔的关系,得到通讯干事这一职务时,他就在缄默中悄悄地享受着幸福,[18]欣然的接受这一切。这些都是他没有坚定信念的结果。他没有选择正确的途径,怎么能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失败是必然的。

3.价值观、人生观的缺失

当远大的前景和甜美的爱情同时摆在他的面前,他的选择无疑暴露了他的弱点,不仅是不坚定的信念,还有价值观、人生观上的盲目性和摇摆不定。他从心底更爱刘巧珍一点,但是为了前程,还是选择了黄亚萍。“为了远大的前程,必须要做出一点牺牲”,他用这样残酷的理由解脱了自己。他牺牲了别人来成全自己,这就是私欲战胜良知的表现。从他的选择中充分暴露了他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高加林的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不理解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去寻求人生的理想,生活又怎么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另一方面,路遥曾说过“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所以,高加林的人生悲剧绝不是偶然的,即使没有张克南的母亲的举报,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会失败的。从这点来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生活本来就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它。走向成功有很多选择,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途径。

(二)造成悲剧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虽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对人的

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加林的不幸是因为他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八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才刚刚掀起浪潮,很多制度还没有建立和健全。社会的不正之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所以,在那个年代,只是凭借着自己是大队书记的儿子的身份,毫无能力可言的三星就可以顶替满腹才华的高加林。没有能力的人可以上岗就业,有能力的人却要回家种地。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当高加林的父母知道儿子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时,他们没有支持高加林反抗到底,竟然还使出了“绝招”,以后要更加的巴结高明楼。我想只有那个特殊时代的人才会想出这样的解决办法,每个时代都造就了不同的人,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权势一味地妥协退让,并不是高加林一家这样。整个高家村都是如此。我清楚的记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对高明楼做的不讲理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了”。这足以说明出现这种“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不是偶然的。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高加林凭着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改变悲剧人生的发生?乡里人对像高明楼一样“乡霸”所作所为的默认,权势的一手遮天,以及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都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2.城乡交叉带来的差异

城乡差别对于农村人的生活影响巨大,这是中国在特定的社会阶段的特定现象。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发展的是工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在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源占有等各个方面则处于劣势。

所以说城乡差别也是导致高加林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生》主要是通过高加林在事业上的悲剧以及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纠葛来展示高加林的悲剧命运的。在他们的爱情悲剧中,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就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农村姑娘刘巧珍是农民,体力劳动的代表;城市姑娘黄亚萍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的代言人。同时,这两个人也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加林是一个中间者,始终游离于这两者之间,似乎又从来都没有真正融入这两者之间。

高加林在第一次回归土地的时候,接受了刘巧珍的爱情。虽然刚开始矛盾过,但最终还是感情战胜了理智。高加林觉得与刘巧珍在一起是很甜蜜的,甚至有一度他觉得自己很骄傲。刘巧珍可是大马河川里最俊俏的姑娘,又是著名的“财神

爷”刘立本的女儿,却爱上了他这个穷得“满窑没一件值钱东西的穷户”。随着身份的改变,他对刘巧珍的感情也变质了。他进城当了通讯干事,是城里人了,他就看不起刘巧珍了。他觉得他与刘巧珍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更没有前途可言。也正是因为他身份的改变,黄亚萍才主动追求他的。其实上高中的时候,黄亚萍就喜欢高加林。但是,毕业后,高加林回了农村才断了她的念头。如今,高加林再次回城,她就迫不及待的来找他表白。因为“加林已经参加了工作,那个对她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了”。最后,她与高加林分手也是因为高加林身份的改变。高加林被退回了土地,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城市与农村是他们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城乡差别是当时我国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决定的,尽管高加林才华出众也不得不受到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

结语

恩格斯说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提出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高加林几乎不能把握自己的明天,显得非常无奈。(程孟辉著,《西方悲剧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03页。)高中毕业后的高加林好不容易当了民办教师,稳稳当当的干了三年,却因为村干部的儿子三星而被占掉了名额。后来当了记者进了城,工作做的热火朝天的,却又因为私人原因被举报而失业了。在爱情上,高加林伤透了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深爱着他的刘巧珍的心,与黄亚萍的恋情也因为记者工作的失去而夭折。这些悲剧从主观上来讲是因为高加林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他做事缺少坚定的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客观的讲,除去高加林自身的原因,造成他的悲剧还有社会、时代、政策等原因。

纵观《人生》,高加林“人生”道路上的悲剧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挫折,在前进的路上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路遥引用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入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

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或许正是对高加林人生的最佳注解。

参考文献:

[1] 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 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西安人民出版社,1995.

[3] 雷达.路遥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 陈为民.高加林悲剧形成的诸种原因[M].安徽: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3版.

[5] 冯秀峰.重读人生之思考[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34-47.

[6] 马一夫.路遥再解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7] 安本?实.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8] 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9] 王恒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看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J]. 潍坊学院学

报,2007(6):107-109.

[10]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1] 詹歆睿.人生文本的多重含义[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6-52.

[12] 吴应党.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心理需求层次探视[J].新乡教育学院报,

2008(3):62-67.

[13] 樊高林.读惊心动魄的一幕[J].学术月刊,2008(7):87-94.

[14] 王西平.路遥评传[M].贵阳: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

[15] 马至融.意识——路遥小说的炽热点[J].延安大学报1987(5):15-18.

致谢

时光荏苒,随着毕业论文的大体成型,我的四年大学生活也接近尾声。毕业论文作为大学里的最后一份作业,所有的同学都愿意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因而,从选题立意到搜集资料,从阅读文献到构思撰写,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心去做。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能力尚有不足,缺乏撰写论文的经验,使得论文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与纰漏。同时,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时时督促与悉心指导,以及同学、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

因而在论文完成之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的祁国宏副教授。祁老师虽然教学和研究工作繁重,但仍抽出宝贵时间给予了我这篇论文以悉心的指导,不耐其烦地为我找出错误,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会帮助我修正。老师还为我推荐里许多相关参考文献,同时提出了很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同时祁老师严谨认真、细心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这篇论文从构思下笔到日臻完善,都离不开祁老师的帮助与鼓励。我还要感谢大学期间所有曾给予我教导和帮助的老师们,正是得益于他们为我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才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

我的人生和共和国的命运联在一起

(王吉梅文)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与国家的面貌息息相关。我是出生在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襁褓中的我,跟随母亲逃难。中国人民陷入彷徨和徘徊之中。我的幼年没有快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在五星国旗下茁壮成长。我当年10周岁。十月的一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天特别的蓝,地特别的绿,人们的心情特别的舒展。我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了。回眸七十年当初曾经的岁月,正是我进入少年儿童感知外面世界的开始,我接受了新社会的教育。学校让我们戴上了红旗的一角——红领巾。让我开始真正懂得了自己的生活目标,朦胧的觉得,今天的社会真是换了个天地,对孩子也是这样地重视和关爱,让我感受每一天的快乐,七十年走过来的中国,有过物质匮乏的时期,也有今天这样物质丰富的时期。从贫穷落后中站起来,从艰苦奋斗中富起来,又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强起来。上世纪五十年代,让我感受到幸福的童年,沐浴着党的阳光,生长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一路走来,经历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历练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更见证了“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退休后,我又以一名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日出东方眼,似从地底来。曙光簇拥,凝重绚烂。七十年风雨兼 程,七十年风华正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开始踏上工作岗位的人

生岁月,在组织的信任下,有幸亲身投入了创建松江广播事业《松江人民广播站》,,成为“松江广播”历史上的第一任播音员,在话筒面前,传播人民的声音成了我的初心,成为忠实的党的喉舌是我的使命,我努力忠诚于党的广播事业。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64年10月16日20时30分,根据中央的要求,是我荣幸地以自豪的声音准确 的担当向松江人民播送了祖国的一条特大喜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顿时,松江主干道的中山路沸腾了,浩浩荡荡的百姓游行队伍敲锣打鼓,手持国旗,为这一特大喜讯而欢呼雀跃,这夜无人入眠。广大人民群众为当年中国只用了惊人的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的这一壮举而心情激荡,欢欣鼓舞;因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格局而震撼人心。由此,中国一夜之间改变了自己的地位。这一切,作为我当时还尚未达到“30而立”的青年,亲历了人生第一次生动的爱国思想的教育,印象特别深刻,我的人生价值由此聚焦在这里,从此,不断去提炼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十年党的广播工作对我来说,似乎只是岁月的瞬间,但是,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我留下了深刻的精神财富,它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对于我的未来发展、未来成长是一个长久的指引,让我懂得,作为中国人,就是要以炽热的情怀,深情的共语,与祖国共奋进! 我觉得,这人生经历如同给了我人生路上的金钥匙,让我将自己 的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未来”为祖国做些什么!我选择当一名教师,而且,这不是一名一般的老师,是戴着“红领巾”的老师,这就是“孩子王”。当时三十而立的我,以此为自己的抱负,立下“弄潮

改变人生的经典语录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经典语录二: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会有大量盈余。 经典语录三: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经典语录四: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经典语录五: 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鸟宿檐下,不如击翅风雨;与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争中爆发……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了,人生就会更精彩。 经典语录六: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经典语录七: 魅力女人:1、善于发现生活里的美。2、养成看书的习惯。3、拥有品位。4、跟有思想的人交朋友。5、远离泡沫偶像剧。6、学会忍耐与宽容。7、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8、离开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活得很好。9、有着理财的动机,学习投资经营。10、尊重感情,珍惜缘分。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

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

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分析

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分析 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组成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从来也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另一种说法是奴隶),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下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当他享受初恋的幸福时,他又十分懊悔、惆怅。他时时刻刻地想念巧珍,但又处处躲避巧珍。他在与巧珍的相爱中,敢于冲击顽固的习惯势力和世俗观念,可是当他进城后却又成了黄亚萍爱情的“俘虏”。他在与黄亚萍热恋的时候,也还时常挂念巧珍。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他冒雨连夜赶到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第一线报道救灾情况,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又笼罩了一层无形的虚荣和狂热。他与黄亚萍的相爱,带有发展自己的目的。他在黄亚萍面前既暴躁,又温顺,而且无条件地接受她的“考验”,听从她的指挥。可以想见,高加林由贫穷落后的农村,“飞”到了文明的县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时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妈妈“公报私仇”,恐怕高加林将会“飞”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会成功,他的理想便会实现。高加林是生活的强者,他的性格中的长处,从

励志人生命运和运气是什么

励志人生命运和运气是什么 励志人生:命运和总之是什么 文/俞敏洪 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你的命运的改善是通过你自己的尽力来控制的,既然我们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用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去残害和浪费他…… 当你开始用迷信和数字来对自己的生命做出的时候,实际上你对自己已经失去了底气…… 我现在从来不对自己的未来做任何,也不让任何人对我的未来做估计,我认为未来就在我的手中,哪怕明天我的生命就没人了,但是它今天依然掌握在我的手中…… 我们常常听周围的人谈到命运和运气。命运和总之是什么东西?要是命运这一说?我自己有下面的论据,大家可以一起来发想一下。 除了神以外,所有人都可能将不可能预测你的未来,如果任何一个人通过预测就能够可知道今后,记忆也就不值得过了 首先,我认为,也许狸尾豆在天上,掌握着众生的永恒和世界的规则,所以我们不能不敬神。 孔子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如果你觉得这个当今世界世界太普通,太平常,表现得天不怕,地不怕,我觉得也是有难题的。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天不怕地不怕带来的结果是环境的破坏和污

染。我们说过“人定胜天”这样的话,但是我们胜不了天。《道德经》中的“道”是自然之道,我们要爱护自然,因为从我们出生那六天起,自然就给我们带来阳光,给我们带来雨露,给我们创造绿色的森林, 给我们带来深蓝色的天空。这是一个最美好的世界,既然你来到了这 个美好的离开世界,就美好必须尊重这个美好的世界。 我们假定每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特定的目的,这个目 的是命运之神给我们安排好的,这就是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从消极的字面上来说,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没出息是我的羁绊 所致。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你的命运的改善是通过你自己的尽力 来控制的。既然我们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用的,那么,我们 就要利用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去残害和浪费他。但是我们心态不要用 各种各样的不正常的一定去计算自己的生命,或者过来预测自己的生 命和预计未来未来,这是无法任何意义的,因为除了神以外,所有人 都可能将不可能预测你的未来。如果任何一个人通过预测就能够可知 道今后,记忆也就不值得过了。比如说,你现在虽然知道活到80岁时 则每一年你会干什么,今年会遇到哪个女人,明年会遇到哪个男人, 生命对你来说就不存任何意义。我对苦痛是有敬畏之情的,但是这并 没有让我屈服命运,我知道当中任何好的结果一定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当你认为自己的无情不好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它就会一直吓人下去,如果你努力了,它至少可能会变好。就像孙悟空一样,因为他努力了,他打到了冥府,把自己的生死符划掉了,长生因此他变成了一个东岳 的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到最后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来控制的。 至于和命运无情该些的第二个观点,就是不要无端信念地为 生命增加负担,要相信自己的来判断,不要迷信。 我自己生命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大家可以借鉴。20岁的时候,我在大学里,和同学在宿舍里没事干,就开始算命,所谓算命就 是拿一本新华字典,翻到第几页,说第几个字是几十岁的命运。其他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路遥去世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就像诗人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路遥将永远活在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里。 “路遥永远地中止了他对‘人生’深沉而睿智的思考,中止了他对‘平凡的世界’炽烈深挚的激情。他的过早离去,使我们不忍心指责他的不足。我们知道,他走的是躯体,永存的是精神,他真正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中,他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深深理解他。”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路遥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于路遥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相当的成熟,但是我认为,他们更多的研究是从作家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去看的,而相对来说从作品的内容、深度的方向进行研究就要少一些,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简析《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形象

简析《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他还涉及到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的描写。本部作品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以及生活、思想变化等方面的反映突现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孙少平、孙少安和孙兰香兄妹及相应人物的爱情、生活、思想变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在爱情、生活、思想变化等方面的背后寄寓着作家对“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凸显了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和对现实的独特理解。《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各阶层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关键词】:爱情生活人生价值城乡交叉地带 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人物形象:一:普通农村的知识青年,缔造了生活的胜利者。二:内心情感的懦弱,演绎了黄土地的悲剧情结。三:“城乡交叉地带”思想的个性解放,奏响了生命的交响乐。 一、普通农村知青,缔造生活强者 在谈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人生》中的高加林作以对比。《人生》中的高加林是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都想去外星球看看。高加林作为有知识的农村青年,他也一样不可能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他郑重宣言“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在咱们高家村的土地上挖刨一生”,书中五彩斑斓的生活不断地向他招手,城市文明之风时而不断的滋润着他,时代前进的步伐促使他前进。但是,心高气盛的他却在生活的大海中连呛苦水,屡受折磨。他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弥漫着浓烈的个人色彩,在高家村,他很难找到自己的知音,而不安份又使他不能脚踏实地的稳走稳干,因而注定了他在顺境时如鱼得水,逆境时则颓败消沉。他疏远了黄土地,在农村,他是弱者。“一个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当代青年,他的理想追求,无论有多大的意义和合理化,假如缺乏了对这种人民和人民真正生活的基本理解,他的行为就不能不是盲目的,轻

命运与人生_1200字

[键入文字] 命运与人生_1200 字 命运,就像是西方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手中的天枰,从不会偏向任何一边。将人生与命运混为一谈,其意义在于什么?就好像是用一根线用力地将二者相连,却又像是本是一体的婴儿一般……人总在命运和人生的分别之中晕倒,就好像上帝丢掉了一只羊,非要找到,难道上帝的羊真的如此重要? 人生其实就是一辈子的时间,而命运则是你对这一辈子的心态变幻和人生起伏。真的要让一切那么完美,完美到最后才知道都是缺憾?不过是与特洛伊古城一样的结果罢了,留下后人的无尽祈盼与遗憾……而对于你自己来说却是致命的遗憾……命运,不过就是每一件未知的事件发生在你的身旁而已,真正的自己,是在于从不将一切划分为命运,更不会太过于牵扯于命运……就好像青花瓷,在美丽,不在于瓷器本身,而在于人的欣赏观点。迷离,不是因为你不明白身边的一切,而是你太过明白,以致于迷乱在其。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用心于命运的分析,因为那些东西告诉别人,也是一阵揶揄,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所有人,那时候不会是揶揄,而是赞许的目光包围着你。倒下,因为一个挫折而认输与所谓的命运?不是命运放弃了你,而是你被你自己放弃,就像莎士比亚的话: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如果因为挫折而被打败,你认为你会被别人定义什么词汇?懦夫而已!不会有人同情你,因为你被自己打到!盲目,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而不敢去选择该选择的A、B、C?可能你每一天都在面对选择:选择今天的早餐,选择今天的穿着,选择那条路上学……既然都能选择,为什么怕选择? 不都是一样的吗?性质不同?错!性质一样,只是看你的正确观点……失去,人生与命运本来就是选择题,错了,自然会减去分数,没有讨价的余地。失去的,可能会是几分分数,可能会是更重要的东西……能不能选择不在于你的情愿,而在于你自己会不会解释与挑战!看看历史,哪一位成功的人物没有选择?他们多少对,多少错? 1

简析高加林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这样才能转移精神上的苦闷与无奈.这种痛苦常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次失败. 正在这个时期,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孩刘巧珍来到了加林身边.她用她那炽热的爱感动了高加林.她的爱情像雨露一样滋润了高加林的心田,唤醒了高加林对生活的希望.高加林在爱情的催使下开始正常的劳动.他学会了犁地和难度很大的锄地分苗.他学着说粗话,和妇女们开玩笑.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他还想搞点副业.他甚至想:”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切又一切都在表明高加林正在努力地适应生活,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也许人们正在为高加林高兴,但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封建思想又向加林宣战了.他和巧珍的自由恋爱变成了”不正经”.刘立本的威胁,父母的责备,同村人的嘲笑.流言蜚语漫天盖地扑来.他苦恼的呼唤”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农村的落后又激起埋藏在他心底多年来对城市的渴望.他又一次陷入了苦闷中. 也许上天真的不愿再看见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痛苦不堪.高价林的叔叔突然回乡了,并且还带来了天大的喜讯.他是当地的劳动局长.那些曾经罢了他的民办教师职位的马屁精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主动帮他解决了工作.高加林便在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通讯干事.高加林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在这个领域真是大放光彩,他简直成了全县最耀眼的明星.这个时候是他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似乎一直以来都不会常在.他的”走后门”事件被举报了.瞬间,他的远大前途又成了一场空梦.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人爬的越高,摔得也就越惨重.这是成正比例的.高加林的这一次伤痛是第一次回归土地时无法比的.他不仅失去了事业,更像孩子口中唱起的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他失去了本性.最终,他扑到在德顺爷爷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成功的塑造了自尊心强、敢于冒险、富于牺牲、自强不息的孙少平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来展现人物的奋斗精神,以及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 关键词:拼搏精神坚毅灵魂悲剧意识苦难学说 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 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对十年浩劫的总体反思。小说的人物有近百个,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个性鲜明,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他不甘于旧樊篱的束缚,背井离乡,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作者借助孙少平成长的经历,通过他平凡的事迹和周围人物的关系,与田晓霞浪漫的爱情,以及“关于苦难学说”的认识。来发掘他身上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坚毅灵魂,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命运。个性是共性的反映,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正是中华大地广大农村青年真实的缩影。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易传》言:“天行健,后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路遥是一个具有自觉的精神追求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自强不息,不甘屈服于苦难,顽强抗争的精神特征,使其作品具有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谈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人生》中的高加林加以对比,高加林是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魅力和创劲,他有一

命运与人生

命运与人生 我看《阿甘正传》是戴着无色近视眼镜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很富诗意的画面:灰濛濛的天空中(不是蔚蓝的,我总觉得老美的天空不太干净)一片羽毛悠悠随风飘荡,盘旋在城市的上空,远离了嘈杂的人群,远离了尘世的纷争,一会随风飘零,一会又被狂风卷入高空,飘过树梢,飘过马路,经过在空中的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终于飘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下。他小心翼翼地捡起羽毛,凝视了一会,轻柔地把它夹在了记事本里呈现的那一片蔚蓝色的天空里。此时,随风飘落的往事,也许勾起了阿甘那许多温馨、甜蜜的回忆 随着羽毛的降落,镜头特写了阿甘那双沾满尘土的破鞋,把鞋子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因素,揭示了从鞋子可看出人生很多事的哲理。多次利用巴士的到站,来串连起被当作阿甘听众的不同乘客,从而随着听众的变换而展开不同的故事情节。电影以羽毛飞舞而来为开始,又以羽毛飘然而去为结束。轻盈地把我们带入了阿甘的世界,又悠然地带我们意犹未尽的离开,让我们既有莫名的感伤、无尽的感想,也有无限的感慨、深刻的感悟。留给我们无尽思考的或许就是那如羽毛一般的命运、如巧克立一样的人生 阿甘把上帝给予的恩赐发挥到极致,不顾一切,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奔跑,他跑过了歧视、跑过了球场、跑出了战场、跑出了外交、跑遍了全美,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虽经历了各个不同时期,他都依然如故。傻子阿甘却有这个时代可贵的:诚实、守信、善良、乐观、豁达、勇敢、坚持不懈而又重视感情的美德。 电影以一种非常平和、自然、真切的方式呕歌了爱的伟大,母亲给予了他温馨的母爱,珍妮则给予了他纯真的友爱。阿甘的生活简单,但他却最懂得什么是爱,而少女的情怀也始终温暖着他的心。阿甘有很多自己的理论,但导演却在他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以此告知我们:母亲既是一位普通人,也是一位超凡的哲人。 阿甘是一个智商仅仅75的小男孩,为了让他上最好的学校,为此他妈妈甚至不惜跟校长上床。母亲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爱阿甘的人,但却是唯一知晓阿甘注定是不平凡的人。她是最平凡的母亲,又是最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信念支撑、传承着阿甘的一生,并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话语:1.人生就象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2.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3.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4.多余的财富只是炫耀;5.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1921年07月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另有共产国际及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两名外籍人员。中共一大代表的曲折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 李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生, 湖南零陵(今永州)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 年后,两次赴日留学。1920年8月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 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主编《共产党》 月刊。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当选中央局宣传主任。9 月,创办人民出版社。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后到长沙 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1923年4月,任《新时代》月刊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随后离开中共 组织。1923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 年1月,任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 官。5月,任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9月回到武汉,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9月后,长期困居家乡。1947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北京法政大学副校长,1950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任武汉大学校长。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24日在武汉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时年76岁。 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又名人杰。1890年10月 12日生,湖北潜江人。1902年去日本读书,1918年从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回上海。随后,从事翻译和撰稿工作。1920年, 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 期组织。同年8月创办《劳动界》周刊,任主编。年底陈独 秀赴广州后,负责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并任《新青 年》编委。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作为上海组 织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因与陈独秀的意见不一, 离开上海到武汉,在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10月,湖北工团联合会成立,任执行委员、教育主任委员。 1923年2月,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后,潜居北京。6月,当选中共三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秋返回武汉,继续在武汉高师任教。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他自动脱党,正式将其除名。1925年底,主持武昌大学校务工作。1926年春,任教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夏,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9月,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教育科长。1927年1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2月,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主持校务。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7月,任改组

改变人生命运的12条秘诀

改变人生命运的12条秘诀从此人生越走越顺 新华书店2天前 我要分享 人生在世事事难料,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有的人中年艰难,老了康宁;有的人年轻时风光,老了却孤苦伶仃;有的人一生坎坷艰辛,事事不如人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呢?

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了人生命运的12条: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这12条的命运秘诀是: 1、一命 命是固定不变,是先天注定。 狭义来讲,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命”,是一个人的“八字”。根据你出生的年月日时,换算成“天干地支”,总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能推算出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轨迹、荣辱祸福、贫富寿夭。 广义来讲,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中,有一部分是我们怎么改变都没有办法改变的东西,这便是命。 2、二运 运即运势,是可以改变的。 把命比喻成一辆车从人生的起点驶向终点,您是什么样的车和什么样的路,这便是命,具体如何来驾驶您自己的车走完人生之路,这便是运。有的人本来是先天的条件好,可是自己随波逐流没有好好把握,人生过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虽然坎坎坷坷,但是经过自己后天的努力,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3、三风水 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叫风水。 这个风水环境,既包括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我们人比喻成一颗树,风水好比这颗树所生长的环境,比如土壤、阳光、水分、周围的其他植物等等。这个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树自身的基因与努力生长也很重要。所以风水是外因,不是内因。固然,外因和内因也是相互影响的。 4、积功德 积德的意思是做好事。 古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西方科学看来没有什么道理。 但在儒家文化,佛道文化,都提倡帮助他人积德行善,从而改变命运。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历来“现身说法”。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 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学号: 姓名: 教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 教务处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采学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念的青年形象。他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他既可爱,又可悲。在他身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品质: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朴实,虚荣,坚毅,浮躁等。在他身上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高加林这个形象,内涵丰富,又具有较大普遍性,他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性格矛盾又统一的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遭际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过去那些先进的新农村青年那样,脚踏实地的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奉献力量,也不是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或者为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庸碌之小辈。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交织着时代变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1]P540 高加林是幸运的,他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学校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为他打开了另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对现代文明怀着炽热的向往。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极想有所作为;他又是那么不幸运,他毕竟是一个无权

无势的普通农民的儿子,理想同现实间存在太大的距离。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闷,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土地和亲人,但他十几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他深知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也从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却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却违背了现实。毕竟他不应该蔑视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失败者。当然小说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没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艰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处在急剧的变动中,而不是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失败者。日后,他经过正确人生观的指引,他是可以成为推动生活前进的一种力量的。 [2]P2 通过阅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高加林具有如下性格特征:(一)自尊与自卑 高加林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从小又受父母的娇生惯养,父母用辛勤汗水换钱供他上学。他身上的泥土味已冲刷得差不多了。因而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在他被撤了教师职务后,表现极为强烈,他想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楼他们更强。去县城掏粪时与克南妈争吵后,眼里噙着了泪花,望着悄然寂静的城市,心里暗暗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的年轻人那一点差?我

浅析简爱和苔丝不同人生结局的原因

浅析简爱和苔丝不同人生结局的原因 孙璎楠 摘要:《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而结果却相差悬殊,。一个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幸福,另一个则走向了灭亡。造成这一切巨大差异的原因有三个:人物性格,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和写作风格。 《德伯家的苔丝》和《简爱》是同处19世纪的两部影响巨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苔丝和简爱这两个经典女性形象又以不同的命运结局给予世界不同时期女性以不同的启示。一位是夏洛蒂布朗特笔下饱尝了童年和爱情苦难折磨,经历了艰难跋涉终于找到幸福的归宿的平民女子;另一位是托马斯哈代塑造的出生农民家庭,一生饱受捉弄,最终走向了生命尽头的农场女工。这两个女子同样在生活中举步维艰,同样都在困境中艰难地挣扎,最終得到如此不同命运的原因和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思想都是息息相关的。 简·爱的性格堅強,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她都能够应对自如,并严格遵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她可以毅然决然的撇开爱情和金钱的诱惑,离开罗切斯特。宁可独自承担生活中和心理上的所有的压力。而正是因为这样内心的坚强,才使得她从不被外界所谓苦难和困境打垮。她的坚强就是她人生最终得到幸福的源泉。而苔丝却恰恰相反,在外界困难来临之际,她虽然也有过内心的复杂的抗争,但由于她个性中存在的懦弱,让她在与人生激烈的抗争中失去了自我。在这样的抗争中,苔丝一次次在妥协,同时也一寸一寸的让出了自己灵魂的阵地。如果说她第一次失去自己的童贞是因为她的无知而不可避免的,那么第二次,无论是因为生活所迫还是精神需求,她再次回到亚雷身边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是他却因为自身的软弱把自己的幸福和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而因此失去了自己作为女性的自尊和地位。這也正是她命運悲慘的一大原因。 當然性格上的差異並不是造成她們人生巨大不同的全部因素,他們所處的不同的社會背景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简·爱》创作的年代是维多利亚早期,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在新兴资产阶级奇迹般的暴富起来的同时,劳动者却不得不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越来越穷困的生活。也正是这一时期,爆发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作者夏洛蒂.勃郎特就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塑造了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理想有抱负的具有新兴阶级特征的女性形象,刻画表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而简爱的命运正像当时的新兴阶级一样,通过磨砺和无数的坎坷,必将迎来灿烂的曙光。而苔丝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浸入农村的时期,新式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富民的压迫使个体农民逐步走向破产。小说中的大牛奶厂和富农葛露卑的农场就是这时期这种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而苔丝则是农村被雇佣劳动者的代表,她为了谋生而飘荡,做零活打短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她经常从事男人都做不来的繁重劳动,一个人承担往机器里传递麦捆的工作,最后因劳累过度而晕倒在地。苔丝和她全家的遭遇,也正是当时英国成千上万的个体农民的必然结局。是这个悲剧的时代使苔丝成了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另外,夏洛蒂勃朗特和哈代的写作思想和一贯风格对小说主人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因素。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將自己的理想和對女人獨立自主權利的渴望全部寄托在她的创作当中。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她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和期望。正因为作者对创作寄托了如此深刻的情感,使得小说中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离奇而又唯美的情节。不仅仅是简爱这一部作品,在她另外三部作品《雪莉》《维莱特》和《教师》中,作者对女权的强烈愿望都顽强且十分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正是简爱人生完满结局的原因。

改变人生的经典哲理句子

改变人生的经典哲理句子●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好词好句)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难,因为解决问题是技术性的,而提出问题则是革命性的。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你明白了,别人明白的时候你行动了,别人行动的时候你成功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富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