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故事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故事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故事

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

《人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今依旧拥有很多读者,尤其是在青少年之间备受推崇。究其原因,除了路遥作品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吸引力外,其所描绘的两个农村青年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也是深入人心。作品全文约十万字,却表现了很多主题,在多个层次上对人生和爱情进行探讨,扣问着每个同样面临选择的青年读者的心,而今旧作新品,我们旨在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悲剧爱情做一番细致的解读,重在考究其对现当代的我们在人生和爱情方面的启发。

一、当时的时代和对男女主人公的影响

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偏远的陕北农村,文中有言“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可见当时变革已经开始,虽然还是止于初级表面的阶段。与此同时,高明楼把持的高家村(男女主人公出生并成长生活的村庄)依旧停留在旧的生产队阶段,尚未实行责任制,甚至没有太多改变的迹象,人们的思想意识普遍传统守旧,这一点从高加林搞的“卫生运动”中老百姓的反应可以得到印证。

这种社会进程在城乡之间表现出的断裂和差异深深影响着人生刚刚开始的青年男女,他们被动地接受社会强加于他们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同时主动的挑战和抗争顽固守旧的体制和命运的安排,这种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出表现在高加林和刘巧珍身上,通过他们的爱情悲剧的产生达到了高潮。

(一)思变、抗争的高加林

1、学生时代

男主人公高加林考入了县城最高学府上了三年高中,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与农村截然不同的城市生活,这里有电影院、商店、浴池、宽敞平坦的街道和体育场;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与农民很不一样的市民,像他的同学周克男和黄亚萍,以及他们的为国家工作吃公家饭的家长;他更是通过广泛大量的读书读报,认识到了外面更大更不一样的世界,这一切的不同诱导并刺激着年青的高加林,他发自内心地想成为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城里人。其实他早在上学时代就表现出了这种“天分”,以至于“身份高贵”的黄亚萍也格外的愿意与他接近,他比身为城里人的周克男表现的更加优秀出众。

2、第一次打击

学生时代的高加林骨子里面依旧是自卑的,之后高考的失败打破了他走出去的幻想,随后他回到了高家村成为村小学的一名民办老师,这于他当然也是一种不错的安排。一方面老师的工资足够替补家用,另一方面他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教书工作也是他所热爱的,他做的也很出色,最重要的是民办老师是有机会成为公家人的,是有机会走出去成为城里人的,这个念想是他继续呆在村里的精神支柱,是他继续努力奋斗的精神食粮。

但是村支书高明楼为了安排自己的儿子三星,和城关公社文教专员马占胜相勾结下了高加林的民办老师,这一来就彻底断了他的念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高在握有权利的守旧势力高明楼面前被击的粉碎,他试图改变的所有努力被轻易的否定并被彻底判了死刑,此时的高加林是迷茫不知所措的,是痛苦失落无望的。

“这个打击对这个家庭来说显然是严重的,对于高加林来说,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深入钻研。他最近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全是这段时间苦钻苦熬的结果。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他虽然没有认真地在土地上劳动过,但他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在这贫瘠的山区当个农民意味着什么,农民啊,他们那全部伟大的艰辛他都一清二楚!他虽然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不必隐瞒,他十几处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虽然这几年当民办教师,但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几年以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到那时,他再努力,争取做他认为更好的工作。可是现在,他所抱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

这次打击是因为高明楼所代表的守旧势力,更是因为那个时代,这使得高加林第一次意识到改变命运的艰难,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彻底放弃,他依然要抗争,甚至于泄愤似的报复,报复给他带来不幸的高明楼,仇视村里的第二能人刘立本,这种报复和仇视的深处是不甘心,他还要给自己在外当官的二爸写信那。

3、第二次打击

二爸的回来给高加林的命运带来了转机,已经升任县劳动局副局长的马占胜为了迎合领导(高加林的二爸回来担任了县劳动局的局长),暗地里伙同高明楼一起帮高加林安排了工作,并解决了城市户口。

“转眼时来运转,使得这些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顺利得有点茫然。”

也许幸福来得太快,在高加林看来是那么的不真实,作者宿命论一般在此处安排了伏笔,也许此举是为了让读者看到高加林抛弃刘巧珍时更坚定的站在唾弃和鄙视的一方吧,但是命运的转机如此虚幻没有脚踏实地,多少都会给人们这种感觉。

在县委通讯组做通讯干事的高加林是合格的,甚至是十分出色的,他以前优秀的学业和勤读书报的习惯使得他从事这份工作格外的合适。他的出色工作不仅赢得了通讯干事老景的认可,更赢得了黄亚萍的爱情。

但是因为与黄亚萍、周克男的情感纠葛,周克男的母亲气急告发,在城市里风生水起的高加林一落千丈,过山车一般地失掉了昨天还拥有的一切,重新回到了高家庄。这一次的失败,高加林没有抱怨谁,异乎寻常的平静,他把这看做了抛弃刘巧珍的惩罚,他任命一样的回到了黄土地,这一层他是在精神上彻底的倒下了,以至于他逃也似的离开了县城。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人生打击回到村庄的高加林,内心最悔恨的还是错过了刘巧珍,但是人生还在继续,文章结尾处,作者哲人一般的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年轻的心纵然遭遇了再多人生的打击,生命还在继续,眼光放长远些,才能留得下生命力最最宝贵的东西。二次打击,不如说是两次成长,在作者眼里爱情于青年男女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爱情的打击于他们是重要的成长和历练。

(二)传统、敢爱的刘巧珍

随着一阵悠扬的信天游歌声

上河里(哪个)鸭子下河里鹅,

一对对(哪个)毛眼眼望哥哥......

刘巧珍正式登台了,之前早做了铺垫,精明强干的农村小伙儿马栓过得了二能人刘立本那一关,却入不了“盖满川”刘巧珍的眼,因为她是农村姑娘却又不像农村姑娘,这不仅是因为她的穿着打扮既不土气也不俗气,更是因为没上过学的巧珍姑娘对于上过学的“知识分子”情有独钟。

一个没上过学的村姑喜欢知识,喜欢接受新事物,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也很疯狂。更为难得的是她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爱情。面对第一次打击之后意志消沉的高加林她主动搭讪关心,尾随高加林入城帮他卖掉白馍馍解了他眼前的窘迫,在困境中送去情感的慰藉,为爱的人情愿做出任何改变和牺牲而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村里的人的流言蜚语,坚定的支持高加林的“卫生革命”,明白高加林想要入城工作的心思并全力支持,在分手时坚定的离开丝毫不拖泥带水,爱情中的刘巧珍是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也难怪德胜爷爷之后会说,高加林丢掉了最宝贵的金子。

纵然刘巧珍深明大义,敢爱敢恨,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乡村女性,她身上还是带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在爱情当中心甘情愿的放弃自我,居于从属地位,一切以高加林为中心,这与黄亚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其农民形象是相符合的,旧的传统观念就是以男性为生活和家庭的核心,妇女通常被动,所以才常常成为悲剧的受害者。她从来不会去挑战和改变,只是一味的逆来顺受,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使读者常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感。

她虽然渴望找到一个在精神上相通的男性作为自己的爱情伴侣,但是她生活的环境,和从小的受教育情况,以及自己的眼界,决定了她在和高加林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鸿沟,她不能满足高加林更高级的精神追求,她不能和高加林谈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时事,她不能给他买名牌手表,带给他一场新式的爱情。也许她的多情就是她的悲剧种子。

她是一个骨子里十分传统的女性,和高加林做了那么多疯狂出格的事情之后,虽然无悔,但她敏感的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坏掉了,她接受了马栓的求婚,以自己的“闪婚”作为对自己爱人的最后回应。她依然深爱着高加林,依然希望他好,为他好。在爱情面前完全失掉自我,无论成与否,都是为了对方好,甚至于搭上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也在所不惜,这种举动多少有点莽撞和冲动。

二、人生与爱情的关系

人生与爱情从来都不是两个割裂对立的概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统一的。人生与爱情对应的是生活的两个方面,精神和物质,抛开精神谈物质,人无异于行尸走肉,生活索然无味;抛开物质谈精神,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异想天开。很好的协调两者的关系,爱情可以促进事业的成功,事业可以加速爱情的圆满,最后达到双赢。一位很著名的俄国作家曾经很形象的说过,面包会有的,鲜花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不就是在说人生和爱情吗?!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双方畸形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导致的,高加林把事业的成功过分看重忽视了爱情的作用,刘巧珍把爱情看得胜于生命,他们的这种迥异和矛盾最终酿造了爱情悲剧的苦酒。

(一)一心改变命运、丢掉最宝贵的爱情

在当时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下,成为城里人是无数农村青年才俊的梦想和终身的奋斗目标。在这种畸形的社会体制下,高加林做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逃离农村走向城市,

但是制度伦理方面的障碍重重,能够争取到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机会面前高加林不免盲目起来,为了一次潜在的机会放弃了其实更珍贵的更长久的幸福。

1、和刘巧珍第一次亲密接触后

“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

“赶集那天以后,他一直非常后悔他对巧珍做出的冲动行为。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其实他内心里那种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幻想之火,根本没有熄灭。他现在虽然满身黄尘当了农民,但总不相信他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他还年轻,只有二十四岁,有时间等待转机。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

这两段文字说明高加林在心里视人生事业高于男女之间的情爱,甚至觉得与巧珍的结合是一种自我堕落,一段时间里他躲避着巧珍热烈的目光,对自己的一时冲动后悔不已。但是沉重的体力劳动和无趣无望的农村生活使得他脑中反复出现刘巧珍的身影,此时巧珍的爱恋就像是精神鸦片,可以让他暂时忘掉眼前的困境和所有的烦恼,忘掉走出农村成为城里人的远大理想,躲在巧珍温柔的臂弯里,这一刻他是幸福的,我相信。

他的爱情观带有很强烈的利己主义色彩,是感性抑或冲动战胜理智之后的选择,甚至于巧珍有时也充当了他报复二能人的工具,他的这些畸形病态的想法在爱情开启之初就为其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在这一刻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对巧珍是否存有真爱。

“高加林由于巧珍那种令人心醉的爱情,一下子便从灰心丧气的情绪中,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爱情给了高加林难得的精神慰藉,给了他白天幸苦劳作之后的甜蜜补偿,白天是劳苦的,但他有一个愉快的夜晚。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幸福的向往,他才觉得其它的熬累不那么沉重了。高加林每天都沉醉在这样的柔情蜜意里,一切原来的想法退得很远了。他们的这段地下恋情不被任何人所打扰,两个青年男女尽情的享受着彼此的爱恋。在马栓又一次上巧珍家的时候,高加林告诉他,“你别再瞎跑了,巧珍已经看下对象了”,也许这个时候高加林心里真的把巧珍当做了他未来的媳妇。

2、温存过后,内心苦闷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地下恋情最终走到了明处,被全村人所知,并在两家人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爱情原本只是两个人的事,但是谈到

婚姻往往就成了两个家庭的事,贫穷的高玉德和富足的刘立本差距悬殊,村里人成亲讲究门当户对,怪不得两家老人都对这门婚事大加反对。

也许从这个时候,高加林开始了觉醒,之前被爱情短暂替代的雄心壮志此时又占据主流,刘立本对他贫苦出身的鄙视刺激他重新考虑走出去做城里人。加之“卫生革命”、进城掏粪两件事情给他的刺激,他已经完全从爱情的温柔乡里挣脱出来,重新走上了事业才是王道的道路。

“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一直以来内心的不平衡在进城掏粪的屈辱之后彻底爆发,之后的高加林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逃离村庄,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3、进城之后

他终于进城了,而且一下子成了县委的通讯员,昨天愁苦悲观的记忆犹在,今日大好的前程已经摆在眼前,一直梦想成为城里人的高加林,对于这次机会自然十分珍惜。南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的现场报道给了高加林第一次工作的机会,他眼里没有危险没有困难,而是把这等同于事业等同于理想,以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圆满完成了此次报道任务,得到了通讯员老景的认可。

渐渐的高加林成了这个城市的明星,他身上的所有潜能都在新的天地里得到了充分挖掘,在一个万人左右的山区县城里,具备这样多种才能、而又长得潇洒的青年人并不多见--他被大家宠爱是正常的。黄亚萍主动的走进了他的世界,他们小心翼翼的谈论知识和学问方面的问题,在国际问题方面他们也有很多共同语言,并且对对方的才华钦佩不已。

刘巧珍来了,和他说起了村里的家庭琐事,但是这些显然提不起高加林的兴趣,他们的交流出现了问题,加林看见巧珍局促地坐在他床边,不说话了,只是望着他,脸上的表情看来有点可怜--想叫他喜欢自己而又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叫他喜欢!他又很心

疼她了,站起来对她说:“快吃下午饭了,你在办公室先等着,让我到食堂里给咱打饭去,咱俩一块吃。”

把黄亚萍和刘巧珍做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是此时的高加林只拿黄亚萍的长处和刘巧珍的短处做比较,他更多的计较巧珍的没有文化、视野狭隘,说到底巧珍已经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了,他成了城里人。当他的角色身份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对情感的诉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不满足于简单的情感温存,他希望像黄亚萍一样可以为他打开另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子,所以他抛弃了刘巧珍。

在当时的高加林眼里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么一次,爱情却可以被替代,爱情的对象也可以被更换,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里爱情必须让位于事业,他断不能为了迁就刘巧珍而放弃难得的进城机会,所以当“更优的选择”——黄亚萍——出现时,他选择了可能锦上添花的黄亚萍,抛弃了曾经雪中送炭而此时已不合时宜、不解风情的刘巧珍。

夹缝中求生存的高加林视改变命运的机会胜于爱情,甚至胜于一切,这种要面包不要爱情的畸形人生观造成了高加林最终“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更成为两人爱情悲剧的主要推动因素。

(二)视爱情为生命的全部,丧失自我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无论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最终都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高加林为谋事业牺牲爱情固然可气可恨,但是刘巧珍视爱情为一切,丧失主体意识也着实可悲可叹。一个人的人生结局是这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的选择最终累积的结果,观察刘巧珍的几大人生选择,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苦命农村女孩是自己一步步走进了早就预料到的爱情悲剧的深渊。

1、不要踏实上进的农家婿,偏要高加林的“臭清高”

“她决心要选择一个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就她的漂亮来说,要找个公社的一般干部,或者农村出去的国家正式工人,都是很容易的;而且给她介绍这方面对象的媒人把她家的门槛都快踩断了。但她统统拒绝了。这些人在她看来,有的连农民都不如。退一步说,就是和这样的人结婚,男人经常在外门,一年回不来几次;娃娃、家庭都要她一个人操磨。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多得很!而最根本的是,这些人里没有她看得上的。如果真正有合她心的男人,她就是做出任何牺牲也心甘情愿。她就是这样的人!”

可以得到的,送上门来的,她不要,偏偏喜欢上了有点知识分子“清高”但一心要脱离农村的高加林,在众多的候选者当中她选了一个最难啃的骨头,所以今后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因为结合自己的条件约束可能的最优选择不是高加林,她偏要拔高,消费自己承受不了的那一款,在这心上人的选择上她就为自己的苦命埋下了定时炸弹。

2、陷入爱河、丧失自我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这是巧珍第一次主动爱的表白,即表明了她甘心奉献的立场,她把高加林看得太高太重,所以才会打压自己以求高加林处处开心快乐,牺牲了自己成全了高加林,她心里也是愿意的。

她完全占在高加林的立场上,痛骂自己的亲戚高明楼在拿下高加林民办老师一事上的不道德不仁义;她对高加林言听计从,为了他的要求,她当即作出改变,尽管受到乡亲们的冷嘲热讽,受到父亲的恶语相加,她依旧我行我素,只为他爱的人高兴;她为了高加林不理他,躲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是不断的换衣服,又是找各种机会关心自己的心上人;在高加林想要见到她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出现,送上鸡蛋,药品和贴心的体恤;在“卫生革命”中,她坚定占在高加林一边,和他一道面对乡亲们的指责甚至谩骂??

为了爱人,她可以骂自己的亲戚高明楼,可以与自己的父亲为敌,可以不理会群众的议论谣传,她把爱看得高于一切,她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地绑定依附在高加林身上。当爱情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内容,她的生活目标,行为准则都变得异常简单——那就是高加林。

当高加林因为农事辛苦事业无望而苦闷时,巧珍很能理解他宽慰他,她鼓励高加林找到机会出去工作,虽然内心也会担忧找到工作的高加林会不要她,但是她更加在意的是高加林的内心感受,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自己受点委屈倒是无关紧要的。当高加林真的进城工作的时候,她也没有抱怨和阻拦,尽管眼见爱人即将离开内心痛苦,但是她除了爱恋的注视没有任何过分的举动,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3、惨被抛弃、依旧对他好

分手来得很快,事业蒸蒸日上的高加林入城不久就向巧珍提出了分手,而巧珍的表现和我们想象的屡有不同。巧珍,一个视爱情胜于生命的人,竟然默默的平静的接受了高加林的无理分手。

也许第一次来到县城与高加林的见面,巧珍在心里已经预感到了分手已是定局。她看着自己的爱人,在新的环境里实现着人生的抱负,她想爱她想继续对她好,可这却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以外,顺境中的高加林再也不需要巧珍的情感慰藉,这个时候离开他反而是对她好的最好方式。一个将爱融入骨髓的人,能够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竟然是离开他成就他展翅高飞,这样的结局让人欲哭无泪。

回到高家村的刘巧珍,没有太长时间的消沉,她选择了很快的嫁人来平息村里人的纷纷议论和对家人的伤害,并且成功的转嫁了村里人对高加林负心的谴责,并化解了家人对打击归来的高加林的责难。无论你是否接纳我,我都始终如一的对你好,刘巧珍的行为完美诠释了爱情。

但是从理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巧珍的问题出在了过分忽视自我,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以牺牲自我幸福为代价成就爱人的人生选择,对于自己的人生同样是一

种不负责的表现。每个人的人生都仅有一次,都十分宝贵应该得到珍惜,牺牲自我并不高尚,追求自我也并非自私,作为个体,正视自己的合理诉求,权衡协调他人的诉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三、最后的启示

事业和爱情是人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少了哪一个都不会幸福和完整,一心要走出农村做城里人的高加林最终失掉了巧珍,回到了农村;爱到忘我的刘巧珍又回到了选择的起点,而这一次他选择了马栓。

全文10万余字似乎讲了一个压根不存在也没发生的故事,每个人都回到了原点,生活似乎也没有任何改变,每个人都过上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生活。但是作者绝非是要说明,对于人生的任何抗争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都会回到生活的起点处,而是通过画了这样一个情感纠葛的圆圈,启发读者,事业和爱情就好像我们的两条腿一样,一长一短只能原地画圈最终回到原点,只有一样长才可能沿着梦的方向走向远方。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

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路遥去世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就像诗人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路遥将永远活在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里。 “路遥永远地中止了他对‘人生’深沉而睿智的思考,中止了他对‘平凡的世界’炽烈深挚的激情。他的过早离去,使我们不忍心指责他的不足。我们知道,他走的是躯体,永存的是精神,他真正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中,他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深深理解他。”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路遥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于路遥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相当的成熟,但是我认为,他们更多的研究是从作家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去看的,而相对来说从作品的内容、深度的方向进行研究就要少一些,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简析高加林人生悲剧

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内容摘要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人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历年来研究它的人有很多,角度也各不相同.此次,我想通过对高加林多波折的事业和坎坷的爱情来简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以及以及导致他悲剧人生的根源.以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高加林. 关键词:高加林事业爱情悲剧 一,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他艰难的事业和矛盾的爱情上. 1,艰难的事业之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又有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信.敢于拼搏追求理想的品格;同时,他身上又体现了自卑.好强冲动.虚伪.懦弱的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是既可怜又可恨.但是,如果人们只看他的事业之路,真的是让人同情不已.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了.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通过考试,转为国家正式教师.这个民办的教师职位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瞬间,他成了农民,一个他从来都没有精神准备的角色.如果三星真的是能力超强,也许高加林只会自叹技不如人.但是,三星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初中都是靠父亲用东西巴结干部才能上的人,高中也是他父亲利用权势让队里推荐的.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才华的人顶替了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作为读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的高加林?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自暴自弃.他不出山劳动,整夜整夜的失眠.后来,出山劳动了,穿得破烂得像个”叫花子”,不说话,没命的劳动,手破了,他的镢把被鲜血染得通红.他只有通过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这样才能转移精神上的苦闷与无奈.这种痛苦常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次失败. 正在这个时期,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孩刘巧珍来到了加林身边.她用她那炽热的爱感动了高加林.她的爱情像雨露一样滋润了高加林的心田,唤醒了高加林对生活的希望.高加林在爱情的催使下开始正常的劳动.他学会了犁地和难度很大的锄地分苗.他学着说粗话,和妇女们开玩笑.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他还想搞点副业.他甚至想:”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切又一切都在表明高加林正在努力地适应生活,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也许人们正在为高加林高兴,但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封建思想又向加林宣战了.他和巧珍的自由恋爱变成了”不正经”.刘立本的威胁,父母的责备,同村人的嘲笑.流言蜚语漫天盖地扑来.他苦恼的呼唤”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农村的落后又激起埋藏在他心底多年来对城市的渴望.他又一次陷入了苦闷中. 也许上天真的不愿再看见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痛苦不堪.高价林的叔叔突然回乡了,并且还带来了天大的喜讯.他是当地的劳动局长.那些曾经罢了他的民办教师职位的马屁精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主动帮他解决了工作.高加林便在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通讯干事.高加林是个优秀的人才,他在这个领域真是大放光彩,他简直成了全县最耀眼的明星.这个时候是他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似乎一直以来都不会常在.他的”走后门”事件被举报了.瞬间,他的远大前途又成了一场空梦.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人爬的越高,摔得也就越惨重.这是成正比例的.高加林的这一次伤痛是第一次回归土地时无法比的.他不仅失去了事业,更像孩子口中唱起的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才,卖了良心才回来”.他失去了本性.最终,他扑到在德顺爷爷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 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学号: 姓名: 教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 教务处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论文 论文题目:《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院(部)名称:文史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周mm 论文提交时间: 2016年4月14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16年5月8日 学位授予时间: 2016年6月 教务处制

摘要 《人生》最早发表在1982年5月的《收获》杂志上,它是路遥笔下的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以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为线索结构全文的,高加林形象曾引起许多人的争议。生活与命运的抗争,爱与理想的抗争,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本文主要讨论了高加林的事业悲剧、爱情悲剧,以及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刘巧珍悲剧命运

Abstract "Life" had published in 1982 the may issue of harvest journal, It is permeated with Lu Yao's a rich times feature of realistic works. It is in the reform period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ife for Shanbei plateau social background, Gao JiaLin shortens life encounters with the full for clues structure, this image had attracted a lot of controversy. Life struggles with fate, love and ideal struggle, self-fulfillment and self lost strugg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Gao Jialin's career tragedy love tragedy, and the chief cause of this tragedy. Key words :'Life' Gao Jialin Liu Qiaozhen Tragedy Fate

高加林的失败及现实意义

《人生》中高加林的失败及其现实意义GaoJiaLin‘s failur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the novel of live 目录 中文摘要 (Ⅲ) 中文关键词 (Ⅲ) 英文摘要 (Ⅳ) 英文关键词 (Ⅳ) 正文 (1) 一、个人愿望与现实的选择 (1) 二、个人愿望与爱情矛盾时的选择 (4) 三、个人奋斗路上的社会阻碍 (6) 四、现实意义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中文摘要 摘要:《人生》中的高加林在个人奋斗之路上无疑是失败的。他的失败不仅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等。而分析《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在处理个人愿望与现实的冲击,个人愿望与爱情的矛盾时所做的选择及其失败的原因,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奋斗者,始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高加林、个人愿望、爱情矛盾、失败原因

Abstract In life,the main character Gao Jialin,in terms of his life struggle,is undoubtedly a loser.Not only his personal factors but also the social background result in his failure.People can still benefit a lot both from analysing the choices Gao Jiaolin has preferred in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desire and the reality,as well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 will and love affair,and from analysing the reason why he failed.For one who strives,always as a correct world outlook,the outlook on life,the values,etc.To learn to control of your own destiny.

《人生》中主人公的悲剧性

小说《人生》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性 何洪亮 2009年12月 摘要:路遥的小说在中国农村大变革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在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环境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中篇小说《人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人生》直接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差别,以及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和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主人公高加林在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历经了农村——城市——农村的几番波折与磨难,而他的爱情也面临着挣扎与彷徨,从而使他的形象深深的触动每一位读者,从中感叹人生的种种无奈。在高加林的人生悲剧的历程中学会认真面对人生中每一次抉择,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路遥《人生》高加林刘巧珍悲剧性 高加林是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是城乡交叉地带上努力奋斗的青年代表。在高加林的生命中,他的转折点很多。高中毕业后,他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却因高明楼的儿子三星要当教师,在权势的影响下他只能回到村里参加生产劳动,黄土高坡上艰辛的劳动与人们制造的精神伤害不断地打击着他。然而,当他参军几十年的叔父转业当上地区的劳动局长后,他的生活便有了重大的转变,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为县委的通讯干事,并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干出了一番业绩。事业发展了,爱情也随之转变,对象由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刘巧珍换成了知识渊博,并有着许多共同语言的黄亚萍。然而好景不长,因为走后门,他被张克南的母亲检举告发而再次返回农村。不同人物的个人目的,无止境的欲望和为达到目的的不择手段的行为,形成了高加林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必然的悲剧结局。美丽善良的刘巧珍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但是当时社会环境对她的影响和束缚以及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亦决定了她所面对的爱情的以悲剧落幕。 一、作者路遥自身的思想和经历 “在作家自身的坎坷经历中,童年心理创伤……先农后城的‘城乡交叉’经历导致了爱情与婚姻等诸多矛盾。”“一方面有许多人物都有着和他一样的品性,另一方面许多人物的品性是他所希望的,所期待的,是对他的生活理想和感情缺失的一种补偿。”1949年,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农民家庭,家里十分贫穷,缺吃少穿。一开始,人生于路遥就意味着残酷。7岁时,为减轻家里负担,父亲带着他一路乞讨来到两百华里外的延川县,把他过继给伯父。就这样,路遥就远离了亲生父母的关爱,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适应陌生的环境。这种情感的缺失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给路遥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只有七八岁,贫困艰难的生活却给路遥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童年的生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许多童年时形成的心理习惯,会在成年后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些活生生的形象根植于他的脑海深处。 路遥在爱情方面也是失败的。他先是爱上了北京知青林红,并将县上给他当工人的唯一指标让给了心爱的人。然而,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就在县革委会宣布对他隔离审查的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这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使得风云一时而又倔傲的路遥一下从崖边掉进了沟底。这时,另一位知青少女林达走进了路遥的生活,用爱抚慰了他的创伤,并成为他的妻子。遗憾的

浅析电影《人生》中的悲剧元素

浅析电影《人生》中的悲剧元素 一部电影《人生》将上世纪80年代农村青年之间的理想、奋斗、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整部影片充满着悲剧色彩,故事并不复杂,老套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故事虽然老套,但是《人生》却表现出来一种对农村青年高加林悲剧下场的深入思考,为什么农村青年在去城市闯荡的过程中会有如此惨痛的下场?为什么巧珍最终没有得到自己内心最憧憬最爱的男人? 高加林的悲剧 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高加林在对待巧珍的爱情问题上,固然负有道德上的一些责任,但如果他在事业上的奋斗是非常自觉的,他当初就不应该匆匆地爱上巧珍。高加林先后两次堕入情网,也许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就增加了他或成功或失败后自己以及别人的悲剧因素。他的结局成了一场梦,所以使两个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成了一场梦。影片开始一直通过巧珍的主观视角来反映高加林的一举一动,这在电影语言上很独特,也有深意。这是一个乡下姑娘的单相思的深情的眼光。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高加林对自我认识的盲目: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爱情他都显得准备不足。仓促上阵,难免失败。 高加林的悲剧,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所有农村青年的悲剧——他们在一个较小的社会氛围中出生,一个小的宗族中长大,接受不健全的小学、中学教育,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以一种不满、骄傲、憧憬和一种无所畏惧的自信往大城市读大学、工作,城乡文化差异带给他们一种深深的伤害,这中间,有挣扎、有撕裂、有抉择,也必然有放弃。就像高加林一样,他也不想走一个大圈子,最后再夹个行李卷回到出发点:他无法突破的,是城乡差别的深深鸿沟。 巧珍的悲剧 巧珍确是一块金子。但人的性格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才是美的。她去城里看加林,被披上红纱巾,就显得别扭。她只是一块被埋在高家沟的金子。 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一早已经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他没有对大字不识一斗的巧珍说过一句“我爱你”。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许出于他在农村的困顿。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已,文化上、精神上的差异才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重温《人生》,才明白一颗总要飞得更远的心,是永远无法与生了几只猪崽又死了几只这般平淡的生活相关联的。 人生悲剧 “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紧要处经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挺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地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份感情,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爱自己的人,一旦错过,或许就是永远。 高赫 2012级图片摄影专业 学号:201207413021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高加林悲剧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一)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二)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高金林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高加林性格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他自尊又自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他勤劳朴实又虚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他勇敢又懦弱-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他自私又功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二)社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旧的传统习惯和封建残余势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 - - - -- - - - - - - - - - - -- - --12 3、不正之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故事

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悲剧爱情 《人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今依旧拥有很多读者,尤其是在青少年之间备受推崇。究其原因,除了路遥作品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吸引力外,其所描绘的两个农村青年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也是深入人心。作品全文约十万字,却表现了很多主题,在多个层次上对人生和爱情进行探讨,扣问着每个同样面临选择的青年读者的心,而今旧作新品,我们旨在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悲剧爱情做一番细致的解读,重在考究其对现当代的我们在人生和爱情方面的启发。 一、当时的时代和对男女主人公的影响 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偏远的陕北农村,文中有言“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可见当时变革已经开始,虽然还是止于初级表面的阶段。与此同时,高明楼把持的高家村(男女主人公出生并成长生活的村庄)依旧停留在旧的生产队阶段,尚未实行责任制,甚至没有太多改变的迹象,人们的思想意识普遍传统守旧,这一点从高加林搞的“卫生运动”中老百姓的反应可以得到印证。 这种社会进程在城乡之间表现出的断裂和差异深深影响着人生刚刚开始的青年男女,他们被动地接受社会强加于他们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同时主动的挑战和抗争顽固守旧的体制和命运的安排,这种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出表现在高加林和刘巧珍身上,通过他们的爱情悲剧的产生达到了高潮。 (一)思变、抗争的高加林 1、学生时代 男主人公高加林考入了县城最高学府上了三年高中,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与农村截然不同的城市生活,这里有电影院、商店、浴池、宽敞平坦的街道和体育场;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与农民很不一样的市民,像他的同学周克男和黄亚萍,以及他们的为国家工作吃公家饭的家长;他更是通过广泛大量的读书读报,认识到了外面更大更不一样的世界,这一切的不同诱导并刺激着年青的高加林,他发自内心地想成为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城里人。其实他早在上学时代就表现出了这种“天分”,以至于“身份高贵”的黄亚萍也格外的愿意与他接近,他比身为城里人的周克男表现的更加优秀出众。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性

摘要 路遥的《人生》描写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他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加林的事业悲剧,二是他的爱情悲剧。他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他本身的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高加林人生悲剧

目录 摘要......................................... I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2) (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3) 1、高加林和刘巧珍不平等的爱情 (3) 2、建立在物质条件上的爱情 (5) 一、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 (7) (一)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 (7) (二)高加林复杂的性格 (8)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甚至对现代的人们仍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写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作者意图通过高加林的悲剧命运,促使人们对社会及人生作出多方面的深刻审视,并通过这个不幸的故事使人们正视而且能够积极地面对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探索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及原因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高加林的事业和爱情两方面探讨他的人生悲剧,并从高加林生活的时代和他的个人性格来分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原因。

一、高加林人生悲剧的体现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首先体现在他的事业悲剧上。高加林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淳朴、善良、老实的农民,但是高加林却不同,他接受了新知识,才华横溢,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国际大事。曾梦想过进国际关系学院读书,上学“已经把他身上的泥土味冲洗得差不多了,他已经有了一般人们所说的知识分子的清高。”(P17)他向往农村以外的世界,一心想摆脱土地的束缚,“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照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P7)高加林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却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深入钻研”(P7)“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几年以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P7)他在当民办教师的时候,“一直当五年级的班主任,这个年级的算术和语文课也都由他代。他并且还给全校各年级上音乐和图画课——他在那里曾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角色。”(P14)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上进心的知识青年。但是因为高家村的大队书记高明楼走后门,把高加林教师这位撤了,让自己的儿子高三星顶替,高加林成为了农民。后来,因为高加林叔叔高玉智的关系,高加林被马占胜安排到了城里,当了通讯干事。在他当通讯干事这段时间,我们更能看出高加林的才华,当高加林赶去灾区报道救灾情况时,写了:“《只要有人在,大灾也不怕》这篇报道题目,他的领导景若虹对他的报道一个字都没改”,县上的有线广播也一直播的他的文章,就连播音员黄亚萍也被他的文章所感染。他又会打篮球,很快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人物。无论是教师还是通讯干事,高加林都能胜任,并且是非常出色的一个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村知识青年最后却被无情的赶回了农村。事业悲剧是体现高加林人生悲剧的一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