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 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 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

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 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 ●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 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如:SO4 2- CO3 2- NO3-+ OH-】 NH 4 Al Al3+ O O2 -

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考点13原子结构及元素(元素周期表)(含解析)(new)

考点13 原子结构及元素 考试说明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4.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5.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8。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 r ): (1) (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外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2)、原子结构图各部分的含义: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二、元素 1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的分布: 2 8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化学符号化学用语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之------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假期复习 寒假第天家长签名评价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由和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和构成。因为电子带电,中子带电,质子带电,所以原子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质量标准作比较,均近似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 (2)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可以无中子。如氕即普通氢原子。同类原子的中子数可不同。如氕、氘、氚。 (4)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图中小圆圈表示,圈内数字表示,“+”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5)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不稳定,易失电子,带正电荷。 ②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不稳定,易得电子,带负电荷。 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是2个),稳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6)常见离子:H+、O2-、F-、Na+、Mg2+、Al3+、S2-、Cl-、K+、Ca2+、Zn2+、Cu2+、Ag+ (7)元素周期表 ①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②每一丛行: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共有个。 (8)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一个碳-12的质量为1.993×10-26 kg,其质量的1/12约为1.66X10-27 kg。其符号为Ar,单位为“1”。 (9)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其符号为Mr,单位为“1”【真题实战演练1】 1、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A.63 B.89 C.152 D.215 3、一个原子转变为离子,发生的变化是()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4、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5、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23 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 + 3 3 2 O Al D.4个氢原子:2H 2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A.元素的原子结构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元素的原子序数D.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7、不少中小学生喜食油炸薯条。但是,油炸薯条易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致癌物,长期摄入易引 发多种疾病,其结构为:,据此,不能推断出丙烯酰胺的() A.组成元素B.密度、状态C.化学式D.相对分子质量 8、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10、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图例说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信息是 A.原子序数 B.元素符号 C.化合价 D.相对原子质量 12、有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一种阳离子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13、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14、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水 B.双氧水 C.二氧化碳 D.液态氧 15、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6、(2011.娄底市)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填字母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 失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描述性质时常常要加上“能”“易”“会”“可以”等修饰语 46.【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例如:(1)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铜由铜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铜原子保持;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7.【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汤姆森的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8.【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49.【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薛原子核. 学[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0.【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1.【原子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 (5)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6)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铜、铁)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如氮气、氖气、氩气等) 54.【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管^ 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网) 计算式: =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5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电子层数)。

初三化学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以及例题解析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 【本讲主要内容】 原子的构成、元素 1.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 3. 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4.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 11⎧⎨⎩⎧⎨⎪⎩⎪ 2.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二.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 1 12 (约为166 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 r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 3.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

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三.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 离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 离子 4.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原子的构成及元素

原子结构和元素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 1)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2)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 学反应中易失 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 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电子数为8(当只有1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的 结构是稳定结构)。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 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kg)/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kg )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分子、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合成新的分子(或原子重新组合) 例题1 (2010·河北)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例题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二.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 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1)分类 元素 ????? 金属元素:如Na ,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如O ,最外层电子数>4稀有气体元素:如He 、Ne ,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2 2).分布 a. 地壳中含量居前5位的元素为O 、Si 、Al 、Fe 、Ca 。 b. 人体中含量居前4位的元素是O 、C 、H 、N 。 c. 海水中除了水由H 、O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较高的元素是Na 和Cl ,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NaCl 。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分子、离子、物质的分类(总结

郭郭精品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二、元素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四、离子 五、化学式与化合价 六、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原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没有单位。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 郭郭精品 (6)原子和元素的比较。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7)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 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 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荷数为13,核外第个电子,第三电子层 四、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气体>液体>固体 二、微观粒子的种类 1.种类: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化学变化的本质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HgO →Hg + O2 氧化汞汞氧气 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3)分层运动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核:由近到远 能量:由低到高(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前3层) (1)先里后外(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3)最外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同时是第一层时最多排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离子的形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目的是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表示方法 阳离子:H+Na+K+Mg2+NH4+、 阴离子:F—Cl—O2—OH—CO32—

九年级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本质和原子世界的奥秘至关重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将从原子的构成和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九年级学生常遇到的原子知识。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其中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 质子是位于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质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p+。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2. 中子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内部,它是没有电荷的粒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n。中子的存在丰度对于稳定原子的结构非常重要。 3. 电子 电子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粒子,具有负电荷。它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10^-31千克,符号为e^-。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二、原子的组成部分 虽然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们也由更基础的粒子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电子则归属于更大的粒子家族。 1. 夸克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夸克有六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反上夸克、反下夸克和反奇夸克。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而中子则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夸克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形成了原子核的稳定结构。 2. 轻子 电子属于轻子的一类,而轻子又包括了电子、中微子和反电子中微子。中微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相对较小,而电子则是原子中最活跃的成员。由于电子质量较轻,它在原子中的位置可以被轨道和云模型描述。 总结起来,原子的构成和组成部分涉及了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和轻子等基本粒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构成是建立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通过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原子量等内容,为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于原子构成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可以逐渐理解原子世界的微妙之处。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科学眼界,还可以培养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构成是非常神奇且有趣的,在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点中就由介绍物质的构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的构成质子(+)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点) 核外电子(—) 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与中子共同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2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3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划分标准: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 第一层至第七层符号为: K 、L、 M、 N、 O、 P、 Q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2 排步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最低原理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注意: ①原子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1一般不写出)。 电子的质量很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可以近似用原子核的质量表示的子的质量,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铁。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结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一大二小”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记忆口诀

化学记忆口诀 一、元素符号顺口溜: (一) C碳O氧H氢,N氮I碘Cu铜 P磷K钾Ca钙,Fe铁B是硼 Cl氯来Na钠,S是硫Mn锰 Br是溴Zn锌,Mg是镁Hg汞 Al是铝Au金,Ba钡来Ag银 (二) 氢是H ,氧是O,钨的符号是W 碳C磷P、S硫,钾K碘I铜Cu 溴Br铅Pb,铁的符号是Fe 氮N硼B、F氟,Li来就是锂 钠Na,锌Zn,符号Au就是金 Pt是铂Ag银,锰的符号是Mn 练习口诀:碳、氢、氧、氮、硅、硫、磷; 钾、钙、钠、镁、铝、铁、锌; 氟、氯、溴、碘、氦、氖、氩; 钡、锰、铜、汞、银、铂、金; 二、元素周期表中前20种元素: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 Ne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谐音: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四、常见元素化合价顺口溜: 正一氢、锂、钠、钾、银, 正二镁、钙、钡、铜、锌。 正三铝,正四硅, 氟、氯、溴、碘负一寻。 二价亚铁三价铁, 二、四碳,三、五磷, 锰有二、四和六、七, 二、四、六硫要记准 五、常见原子团及化合价: -2 -2 -1 -1 -3 -2 SO4SO3NO3NO2PO4CO3 硫酸根亚硫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根碳酸根

-1 -1 -2 -1 -1 +1 ClO3ClO MnO4MnO4OH NH4 氯酸根次氯酸根锰酸根高锰酸根氢氧根铵根 六、原子团化合价顺口溜: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常见磷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 七、化合价的一些简单规律: 金属正,非金属负,酸根负价要记住。 和氢化合氢为正,跟氧化合氧为负。 铵根正,酸根负,正数总数等负数。 单质元素价为零,正价负价要分明。 八、相对原子质量顺口溜: 氧16,氢是1,碳12,铝27。 39钾,硅28,35.5便是氯。 32硫,磷31,铁56,硼11。 钠23,镁24,锰55,钙40。 64铜,65锌,197,是黄金。 九、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他一般都难溶 溶碱数来并不多, 只有钾钠钙钡溶. 酸类大多溶于水, 只有硅酸最难溶.

九年级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过程的科学。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掌 握了许多关于原子的知识和概念。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子的相关内容。 一、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 中子,电子带有负电荷,绕核进行高速运动。质子的质量和电子 的质量相差很大,而质子和电子的电荷量相等。 二、元素和原子序数 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一类物质。原子序 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同位素 同位素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在化 学性质上大致相同,但其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同位素广泛应用 于放射性示踪与医学领域。

四、元素的电子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 元素的电子结构指的是描述一个元素中电子的排布方式。电子 根据一定规律填充在原子的能级和轨道上。根据轨道的能级不同,电子的排布顺序可以遵循“Aufbau原理”、“保里排斥原理”和“洪特 规则”。 五、离子和离子键 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的带电粒子称为离子。正离子 是指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负离子是 指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的离子。离子之间通 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离子键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 六、分子和共价键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常见 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七、化学式和化合价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和基础练习 第一章、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2) 第二章、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总结: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氯17 18 17 35.5 铁26 30 26 56 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例题一、考查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但电性,因此原子电性。 【答案】正原子核负电子相等相反不显 【解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它的1/12为1.667 x10-27千克)。 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 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 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 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①.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 Na+、Mg2+、Al3+、NH 4+;阴离子:Cl-、SO 4 2-等。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③.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原子的构成、元素

课题:原子的构成、元素 [学习目标集成]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4.初步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概念。 5.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 6.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相应的元素,并能指出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的信息。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了解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1.原子的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可见,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要点诠释】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