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描述性质时常常要加上“能”“易”“会”“可以”等修饰语

46.【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例如:(1)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铜由铜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铜原子保持;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7.【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汤姆森的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8.【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49.【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薛原子核.

学[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0.【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1.【原子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

(5)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6)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铜、铁)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如氮气、氖气、氩气等)

54.【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管^ 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网)

计算式:

=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5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电子层数)。

a.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b.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数

c.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修工

程,一」3二二

I

(2)原子结构示意图:「二')';:*

二卜其击

二?/ j的电子数

原子核带正电,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56.【原子的稳定结构】

(1)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

定结构,(当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时候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结构也是稳定结

构)。

(2)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57.【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如Mg2+、Al3+、Na+

(2)带负电荷的是阴离子,如Cl-、O2-

【注意】①电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②当只有一个电荷的时候,不写数字只写符号。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如NaCl (氯化钠),CuSO4 (硫酸铜)。

58.【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若钠、镁、铝)非金属元素(如氧、碳、澳)稀有气体(如氯、氖、氩)

59.【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按质量计算)氧、硅、铝、铁、钙

60.【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H:表示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Fe:表示①铁这种物质②铁元素③一个铁原子;(铁由铁原子构成)

(3)2H:表示2个氢原子;3Fe:3个铁原子。

【注意】: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不能表示宏观意义“不能表示元素”。

61.【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6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物质——元素(描述宏观组成)

构成

分子,构成

同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描述微观构成〉

63 .【物质的分类】

厂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L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

64 .【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一一门捷列夫 (1)周期(横行):7个周期

族(纵行):18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属于一个族) (2)排布规律:①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②周期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③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④同一族元素最外电子层电子数相等,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⑤对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65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H 微观上:(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可表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

⑷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1)H 2O 表示①水;

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物质

「纯净物一

(由一种

物质组

成)

如:铁(Fe )、氧气(02)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幻02)、水期20)、氯化钠(1^口)

66 .【数字表示的意义】:

2H :表示2个氢原子;

工厂翌示2个水介于 2 H 2。

仁囊未茎个水介手中有2个菽原手 夕两个镁离子

I H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2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67 .【化合价】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1价);正二镁钡钙锌铜(+2价);

三价铝(+3价);四价硅(+4价);硫氧负二(-2价);氯负一(-1价);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只有铵根正一价。

(3)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 68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1)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个数

例:计算化肥硝酸铵(|^^1^0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H 4NO 3的化学式量(相对分子量) = 14x 2 + 1x4 + 16x3 = 80

N 的相对原子量X2 14X2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二-NHM )$的化学式量+ 10。% = -X1OO% = 35%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x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4)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化学式量

X100%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描述性质时常常要加上“能”“易”“会”“可以”等修饰语 46.【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例如:(1)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铜由铜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铜原子保持;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7.【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汤姆森的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8.【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49.【原子的构成】: 50.【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1.【原子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 (5)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6)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铜、铁)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54.【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式: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 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 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

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 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 ●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 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如:SO4 2- CO3 2- NO3-+ OH-】 NH 4 Al Al3+ O O2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讲学) 课标定位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原子的构成 (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 ,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1) 原子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表达式为 :A =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在线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很小 , 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核内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 且带的正电荷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内质子数相等。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 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种类的原子 , 核内质子数不同 , 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拓展延伸 (1) 每个原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种类 , 所以同一类原子 ,其核内质子数相同 , 不同种类的原子 , 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2) 在原子内部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中子数为 12。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 B、 D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只有质子 ,故 A 正确,B 错误;在同一原子中 ,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 C正确,D错 误。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性 电子数(Z 个)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例1]一定量的锎(98252Cf )是有用的中子源,1mg (98252Cf )每秒约放出2. 34xl9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98252Cf 原子中,中子数为154 B.98252Cf 原子中,质子数为98 C.98252Cf 原子中,电子数为 98 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2]X 和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B .X 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 C .Y 可能与X 同主族 D .Y 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 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 X) (A Z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 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 出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 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例3]某元素一种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规律总结]分清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的有关概念,切不可用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五、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和10电子、18电子微粒 (1)分子:Ne、CH4、NH3、H2O、HF ; (2)离子:Na+、Mg2+、Al3+、NH4+、NH2-、H3O+、OH-、O2-、F-。 3.18电子的微粒: (1)分子:Ar、SiH4、PH3、H2S、HCl、CH3CH3、N2H4、H2O2、F2、CH3OH、CH3F 等; 2--+- A.LiI B.NaBr C.KCl D.CsF [巩固练习]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 【本讲主要内容】 原子的构成、元素 1.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 3. 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4.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 11⎧⎨⎩⎧⎨⎪⎩⎪ 2.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二.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 1 12 (约为166 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 r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 3.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

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三.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 离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 离子 4.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

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 ?概念: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的含义: 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

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的排布: 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 电子层数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 4、分子理论的应用: (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答:不一定! 金属单质(如:Fe 、Cu 、Al、Hg )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固态单质(如:C、P、S、Si )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6、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正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分子、离子、物质的分类(总结

郭郭精品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二、元素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四、离子 五、化学式与化合价 六、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原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没有单位。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 郭郭精品 (6)原子和元素的比较。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7)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 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 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荷数为13,核外第个电子,第三电子层 四、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 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 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分子、离子、物质的分类(总结+习题带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二、元素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四、离子 五、化学式与化合价 六、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没有单位。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 :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 :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 :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 :3个氢原子 4C :4个碳原子 nFe: n 个铁原子 2Ar :2个氩原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6)原子和元素的比较。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7)分子与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 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四、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它的1/12为1.667 x10-27千克)。 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 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 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 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①.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 Na+、Mg2+、Al3+、NH 4+;阴离子:Cl-、SO 4 2-等。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③.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归纳 九年级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平时也要主动复习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

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讲解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讲解 原子的结构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高清课堂《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讲解

原子的结构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高清课堂《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氯17 18 17 35.5 铁26 30 26 56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构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带电荷的电子。他意识到,电子是所有物质的原子中共有的粒 子,原子是_______(可分的,不可分的)。 2.卢瑟福用带___电荷、质量比____大得多的a粒子轰击金箔后发现: 大多数a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部分a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少数a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电荷的______和核外带____电荷的______构成。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_构 成。一个____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_____不带电,一个___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4.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5.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是为什么? 6.由活动天地3-1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7.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金是由______构成;水是由______构成;氯 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 8.原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原子中的电子 1.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______是不同的。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_____的在离核较近 的区域运动。通常把________ 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_和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 表示_________。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数关系密切。 4.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否容易得失电子,与其密切相关。 ⑴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个(氦为____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在化学变化 中不易得失电子,因此化学性质较稳定。 ⑵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最外层电子,使成为最外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