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代表作

徐悲鸿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徐悲鸿的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代表作介绍: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负伤之狮》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徐悲鸿奔马大邮票资料及徐悲鸿简介

【藏品名称】2.8米巨幅钞卷版徐悲鸿奔马邮票 【藏品规格】整体规格长281cm宽93cm 【画心规格】长181cm,宽81cm 【发行数量】中国邮政特批发行1.5万套 【发行单位】中藏联盟网 【发行价格】2980元 【相关证书】365防伪标识、收藏证书、防伪证书 徐悲鸿主要作品介绍: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奔马图》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史上最大尺幅邮票,相当于“80猴票”3126倍 史上最珍贵钞券邮王,特批采用专用钞券纸及印钞工艺,面积相当 于122张百元大钞 史上最高成就奔马巨作,首次1:1复活徐悲鸿亿元国宝奔马 史上最稀少官方发行生肖邮票,中国邮政特批发行仅1.5万套,是 猴票的1/333

中国近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近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近代书法家是指自清朝末年至现代时期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 艺术上都有独特的贡献和突出的表现,其中排名前十的书法家如下: 1. 齐白石: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书法家,素有“白描齐白石”之称,代 表作有《竹石图》、《麻雀图》等,其书法清秀飘逸,自成一家。 2. 张大千: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草书最为出色,代表作有《皮影戏剧照》、《荷花池》等。 3. 赵朴初: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跋《庄子》》、《春蕾》等,其书法力度雄浑,气势磅礴。 4. 龙瑛:中国著名现代书法家,以楷书、行书最为出色,代表作有 《书圣王羲之》、《亚细亚的爱》等,其书法秀媚流畅,富有活力。 5. 梁启超: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大清 法制》、《正义的呼声》等,其书法以隶书最为擅长,用笔坚实厚重。 6. 徐悲鸿: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黄河大 合唱》、《农家乐》等,其书法气势磅礴、苍劲有力。 7. 钱松岩: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代表作有《赤壁怀古千里江山图》、《雪蕊秋居图》等,其书法以行草为主,字体清瘦秀美。

8.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晋安王,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兰亭序》等,以草书最为擅长,字体清秀流畅。 9.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赤壁赋》等,其书法以楷书为主,用笔简练、秀逸潇洒。 10. 周扬: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代表作有《农民工》、《茶炊 小姑娘》等,其书法以楷书和行草最为擅长,气韵流畅、端庄秀美。 以上就是近代中国十大书法家的介绍,他们的伟大艺术成就不仅刻在 千古,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史。

徐悲鸿的代表作

徐悲鸿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徐悲鸿的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代表作介绍: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

课程:美术鉴赏 徐悲鸿 姓名:懒猫的流浪 学号:200xxxxxxxx 系别:xx学院 班级:20xx xxxx(专业)

日期:2010年11月2日 摘要:徐悲鸿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的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其留给后人的名画数不胜数。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奴隶与狮》和《八骏图》。 关键字:徐悲鸿美术画家名画鉴赏 一、徐悲鸿简介 图1 图2 徐悲鸿1937年留法照片徐悲鸿照片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1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二、徐悲鸿与他的作品 1、徐悲鸿《奴隶与狮》鉴赏 图(3)奴隶与狮 (1)作品相关 《奴隶与狮》,油画作品,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53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1942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回的那批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创作于1924年,那是徐悲鸿油画成熟的时期。此时的徐悲鸿已在西欧留学5载。他以法国画坛名宿达仰为师,刻苦钻研西方绘画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 综述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桃李遍天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矢志于美术教育,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1928年他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创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并任美术系主任,然后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大的南京时期和重庆时期,再到北平艺专和1949年以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和艺术才华都倾注在美术教育事业上,对美术教育贡献极大。 徐悲鸿,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徐悲鸿笔墨淋漓,其笔下的骏马,尤其受到人们的赞赏与钟爱,以致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典型代表与象征。而徐悲鸿伟大的人格和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为中国乃至国际竖立了一个绝佳的典范。 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晨曲》、《泰戈尔像》、《漓江春雨》、《奔马》等,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研究文集行世。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毕生致力于重建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他说:“作为一名画家,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如果把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为此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深远。 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 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

中外美术史作者和作品

1.画家及代表作 徐悲鸿江苏《老妇》、《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愚公移山》《八骏图》《奔马图》,《普吕动》、《初伦杰作》《奚我后》、《田横五百士》、《九方皋》、《会师东京》《晨曲》 张大千四川《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庐山图》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顾恺之(晋)《洛神赋图》使用的线条属于高古游丝描,画祖,提出“以形写神” 谢赫(南朝)《画品》 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 黄筌(五代)《写生珍禽图》 荆浩(五代)《匡庐图》 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 展子虔(隋)<<游春图>> 周昉(唐)《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张萱(唐)《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吴道子(唐)《送子天王图卷》《曲阳北岳庙的鬼伯》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 阎立本(唐)<<步辇图>>, 巨然(南唐)《万壑松枫图》 王希孟(北宋)《千里江山图》 张择瑞(宋)《清明上河图》 夏珪(宋)《观瀑图》 范宽(宋)《溪山行旅图》 郭熙(宋)《早春图》 李公麟(北宋)<<五马图>>, 赵佶(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马远(宋)《雪图》王冕(元)《墨梅图》 黄公望(元)《富春山居图》 王绎(元)肖像画家,《写像秘诀》 赵孟頫(元)《秋效饮马图》《谢幼舆丘壑图》钱选(元)《浮玉山居图》倪瓒(元)《六君子图》 陈洪绶(明)《屈子行吟图》(版画) 徐渭(明)《墨葡萄图》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却叫蜂蝶为花忙》罗中立《父亲》 罗工柳《地道战》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毕加索西《拿烟斗的男孩》《人生》《斯坦因画像》《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梦》 达芬奇意《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 米开朗基罗意《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垂死的奴隶》《摩西》《末日审判》 伦勃朗(荷)《夜巡》 拉斐尔(意)《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罗丹(法)《思想者》属于《地狱之门》/《加莱义民》 米勒(法)《拾穗》《喂食》 凡高(荷)《向日葵》《星夜》《有乌鸦的麦田》莫奈(法)《日出印象》 马蒂斯(法)《红色的和谐》 蒙克(挪)《呐喊》 委拉斯凯兹(西)《纺织女工》 列宾(俄)《查波罗什人复信土尔其苏丹》 苏里科夫《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女贵族莫罗佐娃》《缅希科夫在贝留佐夫村》(历史画三部曲) 德拉克洛瓦(法)《自由领导人民》 柯罗(法)《梦特芳丹的回忆》 蒙德里安(荷)《百老汇的爵士音乐》 西方现代抽象主义达利(西)《内战的预感》超现实主义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之,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 吴昌硕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词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1)

浅谈徐悲鸿《八骏图》的美学价值 文人浅语 摘要:《八骏图》是徐悲鸿享誉画坛的代表作,虽然关于八骏题材的画作在徐悲鸿之前早已有之,但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思想意义向我们展示出不一样的八骏形象,独具美学价值。本文从徐悲鸿《八骏图》的绘画技巧、塑造形象的形态、力量以及传递的思想之美来阐述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徐悲鸿《八骏图》,绘画技巧,形态力量,精神思想,美学价值 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享有“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的美誉。对马这一形象的深入细致研究成就了其在画坛以奔马为题材画作的地位。《八骏图》是徐悲鸿画马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不仅将奔马这一形象通过精湛的画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将其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八骏图》这幅画独具美学价值。 一、中西绘画风格相融合,凸显《八骏图》的技巧之美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徐悲鸿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曾任绘画教员并进入复旦大学学习素描,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技巧。后又分别到日本、法国学习绘画,并游历欧洲各国,专注于西方美术研究,对西方绘画技巧也颇为精通,所以其绘画作品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徐悲鸿《八骏图》就是中西绘画技巧相融合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之美,也可以找到其运用西方绘画技巧所塑造的画作之美。 (一)《八骏图》中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之美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渲染是绘画技巧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而中国画通过水墨渲染写意的作品成为独步画坛的代表。从首先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的顾恺之,到“骨法用笔”的谢赫,再到“追求意境,缘物寄情”的绘画主张,无不体现出国画对于表现绘画者心理及其表达意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渲染技巧也具有西方绘画所无可比拟的美学价值。徐悲鸿的《八骏图》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水墨渲染为主要表现手段,兼具工笔和写意的双重技巧,尤其是国画写意风格的运用,以形写神、以神写意,将马的形态通过水墨渲染表现的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其将浓墨运用在马的头、颈、腿等具有极大转折的部位,并用干笔将鬃尾扫出,使得整幅画作浓淡干湿过度自然,如同浑然天成,线条的勾勒也使得奔跑之中的骏马突显刚劲有力之雄姿。通过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运用,将八马齐奔的意境展现在观者眼前,从徐悲鸿《八骏图》国画写意风格的体现,也能够窥探出国画传统技巧之美。

近现代著名文学、科技人物

近现代著名文学、科技人物 1 康为有(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和学者,维新变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作《康子篇》《新学伪考》。 2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4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

5 吕碧城(1884~1943)字徽旌德人,与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6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湖北黄冈县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7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代表作《文学改良邹议》《卢山游记》《胡适文选》。 8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笔名沫若,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瓶》,其中《女神》成就最高。 9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代表作《稻草人》《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0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 11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人,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

国画名家

国画名家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 (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 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 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 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 近代(1840~1919): 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 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 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 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 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 刘继卣(1918.10~1983)等。 现代(1919~1949): 尹瘦石(1919.1~1998)、吴冠中(1919.7~2010)、宋文治(1919.10~1999)、李斛(1919~1975)、

徐悲鸿画马

马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画家们乐于表现的对象。 中国画对马进行描绘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有专门的鞍马画分科,出现过不少以画马著称的杰出画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曹霸、韩干,宋代的李公麟以及元代的赵孟頫家族等等。他们笔下的马风格面貌多样,有的着力表现独马的秀骨清像,有的注重表现群马的驰骋野趣,有的力图展现马的瘦健神采,有的尽力描绘马的气势精神,这些作品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和文化。近现代喜欢画马的画家依然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然非徐悲鸿莫属,事实上,他的名字早已与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的徐悲鸿,可谓人物、花鸟、走兽兼擅,尤其喜欢画马且能独辟蹊径,一生画了多幅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包括奔马、立马、走马、饮马、野马、群马等多种形式。他笔下的马极具创新精神,既有西方绘画中的精确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 徐悲鸿画的马为什么会特别生动呢?这和他平时注意观察马是分不开的,受西方写实主义影响的徐悲鸿,强调对物写生。为了把马画好,专门画过上千幅速写,并亲手做过马的解剖,对马的结构、形态均了然于胸。对细节的描绘尤为重视,以画面上一两笔看似简单的马蹄为例,他都下过极深的功夫,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

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这些理论是其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徐悲鸿的马不带鞍辔、没有缰绳,有种自由和豪放的气质,他又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在写实的基础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八匹姿态各异的骏马在飞驰,它们勇往直前,昂首扬尾,气势撼人,象征着战场上驰骋的将士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构图上左边和右边通过数量不同的马匹形成视觉和感官上的对比,如大军行进,统一而有变化。以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出头、颈、胸、腿等转折部位,大的干笔扫出鬃尾,浓淡干湿浑然天成。最后用水墨晕染,表现马的立体结构和明暗关系。画面上除了八匹骏马,没有任何其他衬托,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人无限的遐想,既突出主体,又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徐悲鸿画马,一般不只为观赏,大多是借以抒发某种既定的心情。《哀鸣》是其另一类精品之作的代表,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画家痛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为了激发国人的斗志和表达自己渴望民族解放的忧急心情而创作。这幅画里的马,高昂着头,目视远方。头部用浓墨作平面剪影式概括处理,小心的留白,表现出头部的结构。马的颈部挺立、胸、肚、臀、腿用骨线勾勒,比例精准。马尾与颈鬃使用重墨干笔用力挥出,飘动飞逸,虚实相生。画面墨色丰富多变,既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写意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把马的形体表现得栩栩如生,落款处题写:“哀鸣思战斗,徊立向苍苍”,表露出其以马喻人、托物抒怀的特点。 徐悲鸿开创的中西融合的大写意画马新方法,突破了以往线条工细的鞍马画传统,体现了个人独立的艺术精神。他笔下的马,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或运输工具,它们寄托的是画家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怀,更体现出画家对民族、时代、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吕欢呼) 百度知道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其中有一幅徐氏早年画的水墨奔马图,原作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见附图)。这匹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是一匹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这件作品不仅从外形显出奔马的神骏和壮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在的精神本质来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他是中国现代 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 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国家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他一生创作作品达数千件,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于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篇一: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老百晓已完成校对〗[教科版第四册课文]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

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图上的马姿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摩各种马的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想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读对照插图熟读下面一段课文。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喀,这个给你。”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 “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潮湿了,挂起了一滴泪珠,“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

徐悲鸿的故事5篇600字

徐悲鸿的故事5篇600字 痛感中国许多人才被埋没压抑,他创作了巨幅国画《九方皋》。几经易稿,把千里马遇到知己的欣喜和九方皋虽为樵夫,却具远见卓识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1931年至1933年,徐悲鸿用了两年的时间,以《书经》为题材,画出巨幅油画《徯我后》,表达人民反对压迫者,渴望得到解救的心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徐悲鸿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徐悲鸿的故事1 1、与人打赌2113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5261的时候,开始有一位外国同学4102瞧不起中国,徐1653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发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 2、换伯年画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 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徐悲鸿为任伯年编写了年谱。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象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3、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关心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决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坚强不息的意志品行。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靠,采纳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明白得,引导学生欢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用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用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一幅画,一起来观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如何样? 师:明白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闻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状各异,飘逸灵动,仿佛真马一样。那么徐悲鸿什么缘故能把马画得如此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查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差不多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自由认读。)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小孩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假如他读对了,请大伙儿跟着他一起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摸索: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小孩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学法指导:倾听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课文差不多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概括徐悲鸿的地位和成就呢?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文明遐迩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师:什么叫文明遐迩?板书:文明遐迩。 师:这是对徐悲鸿地位的高度评判。哪一句话又能概括出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呢? 生:结尾一句。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巨擘,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于世。他的画作既有以人物和动物为题材的作品,也有以风景和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思考。 徐悲鸿的人物画作品主要表现了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人物画作品力求真实而不做作,他常常选取一些平凡的人物作为绘画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生活和境遇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艰辛。徐悲鸿的人物画给观者带来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思。 徐悲鸿的动物画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尤其擅长描绘马和猫。他以极富表现力的线条和虚实结合的技巧,生动地表现出马的力量和优雅。他的马画作品往往给人一种令人惊叹的感觉,他通过对动物姿态和肌肉的描绘,让这些画作生动而富有力量感。他的猫画作品则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将猫的灵动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动物画作品展示了对动物形态和神态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除了人物和动物,徐悲鸿的画作还包括了风景和花鸟。他的风景画作品以国画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韵味和气韵,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丽和奇特。他的花鸟画作品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画的精髓,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和美丽。 徐悲鸿的画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影响。他将中国绘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使中国绘画在国际上有了更广泛的影响。 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表达了他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和思考。他的画作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徐悲鸿书画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苏联展览,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以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据历史记载,《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