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甲真菌病及其药物治疗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又称为甲癣(tinea unguium)。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拔甲治疗等。不同类型的甲真菌病治疗选择不同。口服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无口服禁忌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一线药物推荐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一日250mg,口服8~12周,指甲用药8~10周,趾甲用药12~16周。伊曲康唑有两种用药方式。冲击疗法为每月第一周服药,一日服400mg 分2次,后三周停药,指甲真菌病需口服2~3个周期,趾甲真菌病需3~4个周期。还可以一日服药200mg,连续2~4个月。其他还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和灰黄霉素。但是,酮康唑和灰黄霉素肝毒性大,不推荐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外用药物适用于远端甲下型甲真菌病,甲根部未受累的患者,或者口服禁忌患者。包括5%阿莫洛芬甲涂剂或8%环吡酮甲涂剂等。外用抗真菌软膏由于药物不易透入甲板,不推荐使用。对于病甲较厚,外用药物不易透入者可以联合应用40%尿素霜封包或者外科拔甲等方法。对于顽固性和复发性甲真菌病,推荐同时应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花斑糠疹及其药物治疗

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浅部真菌病,皮损表现为色素沉着或减退斑、表面覆盖有细小糠秕状鳞屑。治疗可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治疗。方法是洗浴时使药液在患处放置20~3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2周。外用咪唑类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及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也是可选择的药物。若外用疗法失败或感染广泛,则需要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200 mg/日~400mg/日,治疗应坚持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 7天~14天,以后可改为每月一次服 200mg~400mg 伊曲康唑,也可一次顿服氟康唑 400mg。

皮肤念珠菌病及其药物治疗

皮肤念珠菌病(cutaneous 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好发于身体潮湿的部位,如趾间、皮肤间擦部位、口角、外阴部等。可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治疗;也可外用特比萘芬。外用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病同样有效。反复感染的念珠菌病需要系统治疗,通常使用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皮肤病常用药物

克霉唑 Clotrimazole

【适应证】体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以及念珠菌性甲沟炎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慎用。避免接触眼睛。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偶见过敏反应。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3次。体股癣疗程一般需2~4周,手足癣需要4~6周。口服:阴道念珠菌病用克霉唑阴道片,每晚一次,一次一片,10天为一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制剂与规格】克霉唑软膏:含克霉唑1%~3%。

克霉唑溶液:1.5%。

克霉唑阴道片:0.5克。

益康唑 Econazole

【适应证】(1)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玻

(2)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湿疹样皮炎。

(3)甲沟炎。

(4)念珠菌性口角炎。

(5)尿布皮炎。

【注意事项】妊娠期妇女慎用,尤其是妊娠初始3个月。不推荐用于儿童。治疗念珠菌病时避免局部紧密覆盖敷料。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证】与其它含有可的松类制剂一样,本品禁用于皮肤结核、梅毒、水痘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益康唑乳膏: 1%。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含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

咪康唑 Miconazole

【适应证】浅表真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有心律失常者慎用。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1岁以下儿童。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等。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次。花斑糠疹可每天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用栓剂一次1片,每天1~2次,疗程7天。

【制剂与规格】咪康唑软膏:2%。咪康唑阴道栓:100mg。

酮康唑 Ketoconazole

【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以及皮肤念珠菌病。

【注意事项】使用2~4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证】对酮康唑、咪唑类药物或亚硫酸盐过敏者禁用, 对本品任何组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使用本品治疗一般耐受性良好,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用药局部皮肤烧灼感、瘙痒、刺激、油腻或干燥,用药局部头发纹理异常,干燥或油腻。有报道对头发受到化学损伤或灰发的患者,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褪色。此外,偶见过敏反应。用药部位可能出现由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3次。

洗剂:(1)花斑糠疹,一日1次,连续5日;(2)脂溢性皮炎,一周2次,每两次之间至少相隔3日,连续4周,然后间歇性给药以控制症状的发作。

【制剂与规格】酮康唑片:200mg。

酮康唑乳膏:2%。酮康唑洗剂:(1)2%;(2)1%。

噻康唑 Tioconazole

【适应证】同克霉唑。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局部刺激感、瘙痒等,极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

【用法和用量】噻康唑软膏:一日2~3次,涂于患处。

28%噻康唑溶液:治疗甲真菌病,一日2次,疗程6~12月。

【制剂与规格】噻康唑软膏:2%。噻康唑乳膏:1%。噻康唑溶液:28%。

联苯苄唑 Bifonazole

【适应证】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念珠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过敏体质者禁用。

【禁忌证】对本品或咪唑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皮肤局部过敏、红斑、瘙痒感,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联苯苄唑乳膏:1%。联苯苄唑溶液:1%。联苯苄唑凝胶:1%。

舍他康唑 Sertaconazole

【适应证】由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曲霉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如:体股癣、足癣。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硝酸舍他康唑或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红肿等。

【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

萘替芬 Naftiafine

【适应证】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

【注意事项】本药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本药仅供外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组织。【禁忌证】对萘替芬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如红斑、烧灼、干燥、瘙痒等,个别患者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涂抹患处,皮损表面及四周约2.5cm宽的正常皮肤均应涂抹,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萘替芬软膏: 1%。萘替芬乳膏:1%。萘替芬凝胶:1%。萘替芬溶液:1%。萘替

芬散剂:1%。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0g):盐酸萘替芬0.1 g,酮康唑25 mg。

特比萘芬: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外用:

涂于患处,一日1次,疗程体股癣2~4周,手足癣、花斑糠疹4~6周。

布替萘芬 Butenafine

【适应证】主要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等。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本药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对其他丙烯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常见局部刺激、红斑、瘙痒、灼热感、刺痛、接触性皮炎等。

【用法和用量】涂抹患处,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布替萘芬乳膏:1%。布替萘芬溶液:1%。

利拉萘酯 Liranaftate

【适应证】足癣、体癣、股癣。

【注意事项】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禁用于角膜、结膜等部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人慎用。

【禁忌证】对利拉萘酯及利拉萘酯所含其他化学成分有过敏史者禁用。对其他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临床上与皮肤念珠菌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脓皮病以及其他皮肤炎症难以鉴别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接触性皮炎,局部瘙痒、发红、灼热感、刺痛等。

【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利拉萘酯乳膏:2%。

阿莫罗芬 Amorolfine

【适应证】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

皮肤念珠菌病。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慎用。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指甲油和人工指甲。

【禁忌证】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避免使用本品。

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本品不应大面积用于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的严重腐蚀或炎症明显的皮肤,且不应用包封疗法。因为大量使用本品或在严重受损的皮肤处使用本品,无法排除体内对小量活性成份的吸收,所以应非常注意此项警告。

哺乳妇女不应将本品用于胸部。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症状。

【用法和用量】阿莫罗芬乳膏一日1次,晚上擦洗局部后使用,至少使用2~3周。若足部感染,需延长到6周,皮损恢复后需继续使用3~5日。

甲搽剂先热水浸泡,浸软甲板,然后锉甲,使其变薄,涂上一薄层药,每周1~2次,指甲需治疗6个月,趾甲需9~12个月。

【制剂与规格】阿莫罗芬乳膏:0.25%;阿莫罗芬甲搽剂:5%。

环吡酮胺 Ciclopirox Olamine

【适应证】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及甲癣。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外用皮肤制剂,尤其禁止合用其他外用抗真菌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禁忌证】儿童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发红、刺痛、瘙痒、烧灼感等刺激症状,偶见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皮肤感染涂于患处,一日2次。

甲真菌病初次使用8%环吡酮甲溶液之前,尽可能将被感染的指趾甲剪去,并用指趾甲锉将病甲磨粗糙。在治疗的第1个月内,隔日于病甲上涂药,第2个月可减少至每周至少用药2次,第3个月起每周用药1次。

【制剂与规格】环吡酮胺软膏:1%。环吡酮溶液:8%。

制霉菌素 Nystatin

【适应证】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球孢子菌、滴虫的皮肤、口腔、阴道、消化道的感染。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5岁以下儿童慎用。为防止复发,患者用药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本药口服后胃肠道不吸收。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外用偶见接触性皮炎。偶见局部发红、刺痛等刺激症状。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3次。

口腔感染:20万至40万U,口含,慢慢在口中溶解,每天4~5次;

阴道感染:每天1个栓剂,连续使用2周。

【制剂与规格】制霉菌素软膏:1g:10万单位。制霉菌素栓剂:10万单位。

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适应证】银屑病、皮肤浅部真菌病、脂溢性皮炎、痤疮、鸡眼、疣和胼胝等。

【注意事项】(1)不能用于发炎或破溃的皮肤。避免接触口腔、眼睛以及黏膜;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慎用于皮肤皱褶部位。

(2)不同浓度药物的作用各不相同:1%~2%制剂有角质形成作用;5%~10%有角质溶解作用,抗真菌制剂一般在此浓度;20%~30%具有角质剥脱作用,可用于胼胝的治疗及明显角化过度性皮肤病;50%软膏具有腐蚀作用,可用于疣的治疗。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反应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轻度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水杨酸软膏:(1)2%;(2)5%。复方水杨酸溶液:每10ml含水杨酸0.8 g,水杨酸甲酯0.2ml,间苯二酚0.2 g。

苯甲酸 Benzoic Acid

【适应证】手足癣、头癣等浅部真菌感染。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苯甲酸软膏:6%。复方苯甲酸软膏,含苯甲酸12%,水杨酸6%。

十一烯酸 Unecylenic Acid

【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及股癣。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局部轻度烧灼感、瘙痒感等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禁忌证】1、局部严重溃烂者禁用。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和用量】外用于患处,一日2次,需连续应用数周。

【制剂与规格】复方十一烯酸锌软膏:(1)含十一烯酸5%,十一烯酸锌20%。(2)含十一烯酸3%,十一烯酸锌20%。

复方十一烯酸锌撒布剂:含十一烯酸2%,十一烯酸锌20%,硼酸1%。

复方土槿皮酊 Compound Pseudolaricix Tincture

【适应证】杀菌,止痒。适用于趾痒、皮肤滋痒、一般癣疾。

【注意事项】有强烈刺激性,勿用于面部,勿使其进入体腔、眼部。严防内服。

【禁忌证】儿童、孕妇禁用。水疱型、糜烂型手足癣禁用。

【不良反应】有轻度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外用涂患处,一日1~2次,用药持续1~2周。

【制剂与规格】复方土槿皮酊:每100ml含土槿皮4.2 g ,水杨酸6.25 g,苯甲酸12.5 g。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皮肤科疾病用药 概述 皮肤病外用药特点 1.外用药经皮吸收决定着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2.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如面部损伤选择低浓度,手掌足趾的损害选择高浓度。 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萎缩和发生感染。 外用药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2.药物浓度要适中。有刺激性的药物要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 4.注意用药方法和个体差异。 6.适当的用量。 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1.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 2.深部真菌病:皮下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抗生素类 (1)多烯类: 1)两性霉素B:抗真菌活性最强,唯一可用于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2)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毒性大,不宜注射。 (2)非多烯类:灰黄霉素,不用于深部真菌。 2.唑类 (1)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

(2)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3.丙烯胺类:萘替芬和特比萘芬。 为鲨烯环氧酶的非竞争性、可逆性抑制剂。 4.吗啉类:阿莫罗芬 作用机制: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吡啶酮类:环吡酮胺。 作用机制:使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钾离子和其他内容物漏出,细胞死亡。渗透性强,可渗透过甲板、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 6.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适宜联合应用 1.在体、股、足癣尚未根治之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2.在症状消失后需再持续治疗1~2周,防止复发。 3.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者,系统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口服。 (二)注意对手足癣的预防与合理用药 1.患者同时患有手、足癣,必须同时治疗。 2.保持足、体、股、大腿皮肤的干燥。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概述及分类]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类。前者常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发病率高,治疗药物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深部感染常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发病率虽低,但危害性大,常可危及生命,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 抗真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 [主要品种] 两性霉素B、酮康唑、灰黄霉素、特比萘芬、氟胞嘧啶等。 [不良反应] 贫血、过敏反应(皮疹)、发热、头痛等。 [临床应用] 真菌感染。 [病例] 抗真菌药联合小量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治疗脓癣86例 脓癣为皮肤癣菌特别是亲动物的皮肤癣菌所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临床特点为头皮瘙痒明显,毛囊性脓疱此起彼伏,单一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我科用抗真菌药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脓癣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确诊为脓癣患者86例,入选病例均排除全身重症疾患。男48例,女38例,其中2~13岁71例,14~15岁3例,50~67岁12例,病程2个月~1年,全部真菌镜检阳性,68例作真菌培养,其中犬小孢子菌3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25株、紫色毛癣菌5株,断发毛癣菌2株。 1.2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首选灰黄霉素,按15~25mg /(kg/d)计算,每日3次,餐中服用,共4周,个别肝功能异常者,给予伊曲康唑,按3~5mg /(kg/d)计算。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和短期小量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头孢曲松钠:成人1g/d,儿童按20~30mg /(kg/d);地塞米松:成人2~5mg/d,儿童按0.04~0.05mg /(kg/d);泼尼松:成人15~30mg/d,儿童按0.3~0.4mg /(kg/d),疗程5天。头孢曲松和地塞米松可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口服抗真菌药同治疗组。两组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天1次,每周剃头1次,连续2个月。

皮肤、真菌感染实用中药方剂

皮肤、真菌感染实用中药方剂 一、皮肤真菌感染实用中药方剂 一般的外用药物如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克霉唑、环吡酮胺和布替萘芬等,给予足疗(1~4周),治愈率在90%以上。若反复发作或泛发者,可结合口服药物,其有效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服氟康唑每次100~200mg/d,连用3~7天不等,并结合局部碱性溶液冲洗(3%碳酸氢钠)。如较新一代而且效果较好的5%那他霉素和奈替芬滴眼液,常用口服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如病情严重还可静脉点滴两性霉素B等。39.白芷、硫磺各等份。将白芷放在铁锅内,用文火炒成黄色,加入硫磺,混合炒,待硫磺遇热起火后,洒水熄灭3次然后起晒干,研为细末待用。患部用肥皂水或过锰酸钾水洗净擦干,将药物用香油调成糊状,搽于患部,不漏皮肤,每日1次,治疗头癣。(白芷:外用抑制细菌和真菌。硫磺:杀虫治疥癣。) 齿轮油泵kcb 55 苦楝子,炒焦研末,猪抽或凡士林调膏外搽。(苦楝子:杀虫疗癣。) 1.明矾粉15g,松香粉30g,生猪油50g,捣烂成膏外搽。(明矾:收敛止痒。松香:燥湿杀虫治疥癣。) 高压渣油泵 2.木芙蓉根皮,研细末,麻油调糊状,外敷。(木美蓉根皮:凉血解毒、消肿排脓[1];青松毛,亦名青松、松针:祛风消肿[3]。清明柳:利尿消肿。) 3.鲜羊蹄根,嫩柳叶,食盐,捣烂外敷。(羊蹄根又名土大黄根:消炎抗菌疗疥癣。嫩柳叶:利水消肿。食盐:消毒渗透作用。) 4.野菊花,尤葵各60g,煎水洗头,每日2次。(野菊花: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龙葵:疗皮肤湿疹、痈肿等作用。) KCB齿轮油泵 5.紫皮大蒜,去皮捣烂,加凡士林适量捣如泥,外敷,日1次。(大蒜:辛温,解毒杀虫,外用治癣)。 6.老丝瓜皮30g,柳树叶30g,生姜9g,花椒6g,浓煎成膏,外搽。(老丝瓜皮:作用不详,丝瓜叶外用治天疱疮、顽癣。直接接触皮肤,可使皮肤充血发红,疗顽癣。柳叶:利尿消肿。生姜:发散风寒,外用刺激皮肤,增强血液循环,在试管内有灭滴虫、抑真菌的作用,故用以治癣。) 7.羊蹄根(适量),用石灰水浸24小时,掏出,用醋磨汁,涂患部。(羊蹄根作用见第43方。) 2CY齿轮油泵 8.蜂房1个,蜈蚣2条,明矾适量,将明矾块填人蜂房孔中,连同蜈蚣置瓦上烤焦,共研细末,麻油调敷。(蜂房:祛风止痛,消肿疗癣;蜈蚣、明矾:有抗真菌、抗结核菌作用,同时是祛风、解痉、解毒与燥湿、收敛、止痒之品。) 9.藿香30g,黄精、大黄、明矾各12g,米醋500ml,浸泡5~7天后滤出液外涂,或将手足癣肢浸泡酒中,一天积累在4小时以上。(藿香:抗癣作用强。黄精:抑制真菌。大黄、明矾:螺杆油泵抑制细菌和真菌。醋:消肿。) 10.鲜侧柏叶250g,米醋(或150%的白酒)泡药液浸患肢(法同上)。(侧柏叶:治秃。米醋和白酒:抗菌消肿。) 11.土槿皮9g,柳酸2.5g,甘油2.5ml,纯酒清30ml,先泡土槿皮7天,去渣,再用酒精溶解柳酸后兑入,最后加甘油而成。外搽。注:指(趾)间糜烂时,先用滑石粉或五倍子粉、或海螺蛸粉撒布干燥后,再涂士槿皮酊。(土槿皮:抑制真菌而疗癣。柳酸:去腐,抗真菌、疗癣。甘油:脱水润滑剂。酒精:防腐消毒剂。) 12.一支黄花60~120g,煎取浓汁,螺杆油泵浸指(趾)半小时/每日。(一支黄花:清热解毒、抑制癣菌。)

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此药口服吸收良好,对皮肤癣菌有较好疗效,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制剂有口服和外用两种,适用于各种脚气。有肝病、白细胞降低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慎用。 2咪康唑广谱高效抗真菌药物,对大多数致病真菌、腐生性真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癣菌和皮肤念珠菌所致的各种类型足癣及足真菌病均有良好疗效。本药口服难以吸收,静脉注射及外用治疗疗效较好。它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合成而使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最后使细胞死亡。 3益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对表皮癣菌、酵母菌、酵母样菌及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外用于正常皮肤后,甚少全身吸收,大部分外用药物保留在皮肤表面,主要在角质层,其中浓度可超过对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整个表皮层及真皮中部均可测到抑菌浓度的药物。本药也可口服,它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及破坏真菌的细胞膜系统,使其通透性增加,最后整个细胞溶解。适于皮肤癣菌引起的各种癣病和念珠菌引起的皮肤念珠菌病。 4酮康唑商品名里素劳,广谱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主要靠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从而使得真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大增,内容物溢出,最后真菌细胞变性死亡。酮康唑吸收依赖足够的胃液,应该在饭后立即服用,注意不要与抑制胃酸分泌和降低胃酸浓度的药同时服用,一般应该间隔两个小时以上,不要与利福平同服。内服酮康唑治疗脚气每日一次性服用200毫克,连服用4~8周。 5伊曲康唑又称斯皮仁诺,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为达效果,应该在饭后立即服用。此药有高度嗜脂性及嗜角质的特性,在皮肤内的浓度甚高。该药物可经皮脂腺排出,再经汗腺渗入角质层。停止服药后,皮肤内的伊曲康唑浓度仍能够维持几周。伊曲康唑可在皮肤角质层及黏膜内长期滞留并保持较高浓度。伊曲康唑通过响真菌细胞膜的功能,使其通透性增高,从而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6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为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口服亦可静滴。氟康唑吸收入体后,均匀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和体液,在角质层及甲中具有较持久的高浓度。适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隐球菌病,对各类皮肤癣菌均有相同疗效,能够特异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影响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的完整结构,使真菌细胞死亡,但对人体中细胞及正常菌群影响甚微。在治疗皮肤真菌感染中,由于剂量小,疗程短,极少出现毒副反应。对浅表真菌病患者可每日50毫克或每周150毫克,一次口服,疗程2~4周,可延到6周。7联苯苄唑为一新型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物。它具有抗菌谱广,其中对皮肤癣菌的作用尤佳。它具有高度嗜脂性,而外用经皮吸收率极低,但在皮肤角质层中的浓度却持续很高,对治疗浅部真菌感染极为有利。它通过对麦角固醇生物合成中的两个阶段的双重抑制作用而抑制真菌,故对真菌的抑制活力远大于其他咪唑类药物。目前应用的联苯苄唑制剂有美克、孚琪等不同名称。 7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舒,具有广泛抗真菌作用。它具有嗜脂性,持续用药皮肤各层药物浓度均进行性增加,在皮肤角质层中的浓度远高于多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数倍,即使停药后2~3周仍维持治疗水平。特比萘芬是至今第一个对皮肤癣菌及其他有关真菌既可口服又可外用的杀真菌药物。特比萘芬通过抑制角鲨烯的环氧化作用而导致真菌麦角固醇缺乏和细胞内角鲨烯聚集,最后死亡。它不影响激素和其他药物的代谢,无肝毒性。手足癣口服250毫克,每日1次,用药2~6周。外用霜剂每日2次,连续2周。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杨酸、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孚琪、霉克、孚宁、孚康、美克、必伏)、酮康唑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甲帕霉素(美帕曲星、克霉灵)、氟康唑(大扶康、麦尼芬、依利康)、伊曲康唑(斯皮仁诺)等。按结构分为有机酸类、多烯类抗生素、氮唑类、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等。 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灰黄霉素只对皮肤癣菌病有效,主要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甲癣等,口服时,20~30天为一个疗程,需合并外用治癣药物。长期使用有少数浅部真菌产生耐药菌株,可换用酮康唑。制霉菌素治疗胃肠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药。两性霉素B主要治疗深部真菌病,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结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将此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②合成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静脉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时主要治疗皮肤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口服和静脉滴注主要治疗深部和浅部的真菌病。 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肝功能,长期使用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停药可愈。5-氟胞嘧啶从尿中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肾功能差者应禁用或慎用。两性霉素B可损伤肾脏,并引起血钾降低,有人有发冷、发热反应,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可与两性霉素B合并使用,二药有协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与酮康唑合并使用。两性霉素B不能与酮康唑合用,因二药有相互干扰的作用。 临床试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谱广,毒性小,优于酮康唑,治疗曲霉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等,均有较好疗效。供外用的还有联苯苄唑、氟康唑、环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皮肤科用药及其药理

皮肤科用药 皮肤病概论 皮肤病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异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癣、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胞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局部治疗及内服药物系统治疗。系统用药如抗真菌药、抗细菌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类等。外用药物治疗如皮肤科常用的抗炎药、免疫调节药、清洁剂、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角质剥脱药等。 第一篇系统用药 第一章抗真菌药物 真菌系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壁含甲壳质、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类。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氟胞嘧啶、碘化钾、大蒜素

第二章抗病毒药物 病毒为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其直径为20~30 nm,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利巴韦林、聚肌胞、齐多夫定、拉米夫定、膦甲酸钠 第三章抗真菌类药物 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 第四章抗痤疮类药物 多西环素、甲氧苄啶、米诺环素、甲硝唑、林可霉素、替硝唑、克林霉素、丹参酮 替硝唑 【药理】本药为甲硝噢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与甲硝吐相似,特点是:体外抗菌和抗寄生虫的活性较甲硝挫高,起效时间快,且毒副作用低于甲硝哩o已有一些医院、厂家将本药制成外用药治疗座疮、酒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 于常见不 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h,可在肝脏内广泛代谢,80%~90%的药物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从尿液排出。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隐球菌属、曲霉属及念珠菌属、对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无效的曲霉菌感染和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土霉菌感染及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视觉障碍(12%~30%),也可见发热、皮疹(6%)、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腹痛、外周水肿、转氨酶升高(13.4%)等。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视觉功能,监测肝肾功能。 其他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拉夫康唑、泊沙康唑,尚未在我国上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第一节基本概述 一、真菌感染分类: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 1、浅部真菌感染: ①致病菌:各种癣菌引起 ②侵犯组织: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甲癣、头癣、黄癣等。 ③特点: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2、深部真菌感染: ①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②侵犯组织: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 ③特点:发病率虽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二、抗真菌药物分类: 1、按作用分类: ①抗深部:两性霉素B 、咪唑类、三唑类 ②抗浅表: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局部应用的咪唑类 2、按化学结构分类: ①唑类: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 ②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③嘧啶类:氟胞嘧啶 ④烯丙胺类:特比萘芬 ⑤其它类:灰黄霉素 第二节抗真菌药物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一、两性霉素B : 1、机制: ①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选择性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许多 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②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③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含有固醇→溶血、肾脏损害等毒性反应。 本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亲和力大于对哺乳动物细胞膜固醇的亲和力,故毒性相对低。 2、药理作用: ①广谱: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曲霉茵、毛霉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 ②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3、体内过程: ①口服及肌注均难吸收,静脉滴注 ②不易透过BBB 4、临床应用: ①深部:静脉滴注用于全身或内脏真菌感染 ②真菌性脑膜炎: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 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 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供系统 使用的包括: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酮康唑ketokonazole 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使用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抗菌谱酮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癣菌、糠秕孢子菌、念珠菌属、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对曲霉、毛霉无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该药在胃肠道容易吸收,口服400mg 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5~6mg/l,但是个体差异较大。胃酸可促进药物吸收,当胃酸分泌减少或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时服用时药物吸收减少。口服酮康唑后,药物可分布在皮脂,尿液、乳汁中;但在脑脊液中含量甚微。 临床应用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问世之前,口服酮康唑是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长期服药引起的肝毒性以及停药后复发的问题,临床上限制了对它的使用。现临床可用于念珠菌病、花斑癣、皮肤癣菌病、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的治疗。对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一般无效,对曲霉病、毛霉病以及足菌肿无效。不良反应10%的患者服常规剂量的酮康唑后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当口服剂量大于800mg/d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0%。与食物同时服用或在夜间服药有助于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是酮康唑较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可持续数周;肝活检程肝炎样损害。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肝功能(2次/月),尤其要注意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大剂量(大于800mg/d)服用酮康唑能抑制肾上腺与睾丸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引起脱发、性欲减退及男性

11种常见皮肤病用药方案及12种外用药详解

11种常见皮肤病用药方案及12种外用药详解 1、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

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3、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4、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皮肤科外用制剂

皮肤科外用制剂: 一、真菌感染类疾病 1.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 【适应症】用于体癣,手、足癣,股癣。 【用法用量】外用。直接涂于患处,一日2次。 【不良反应】1.局部偶见过敏反应,如出现皮肤烧灼感、瘙痒、针刺感等。2.长期使用时可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 【禁忌】1.病毒性感染如疱疹、水痘等禁用。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 【适应症】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真菌引起的感染,如头皮糠疹(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癣。能迅速缓解由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引起的脱屑和瘙痒。 【用法用量】外用。取本品约5毫升,涂于患处或已湿润的头发上,轻轻搓揉,让其与头皮充分接触,待2~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每周2次,连用2~4周,巩固治疗可每1~2周1次;花斑癣,一日1次,连用5日。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偶见局部皮肤烧灼感、瘙痒、刺激以及头发干燥、变色。 【禁忌】1.病毒性感染如疱疹、水痘等禁用。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联苯苄唑乳膏 【适应症】适用于皮肤真菌、酵母菌、霉菌和其它皮肤真菌如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以及微小棒状杆菌引起的感染。如:脚癣、手癣、体癣、股癣,花斑癣、表皮念珠菌病。 【用法用量】联苯苄唑乳膏每日使用一次,最好是在晚上休息前使用。在患处皮肤涂一薄层并摩擦促使其吸收。为达到持续的疗效,联苯苄唑乳膏必须按时使用且要达到足够的疗程。常规的疗程如下:脚的真菌病,运动脚(足癣):3周躯干、手及皮肤皱褶处的真菌病(手癣、体癣、股癣):2-3周花斑癣:2周表皮念珠菌病:2-4周1厘米长的一条乳膏剂即足够用于手掌大的面积。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用药部位可能发生疼痛及其外周水肿,还可能发生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红斑,瘙痒,皮疹,荨麻疹,水疱,脱皮,湿疹,皮肤干燥,皮肤刺痛,皮肤浸渍,灼热感等皮肤及皮下组织不适。这些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是可逆的。 4.顽癣净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 一、概述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指甲及内脏器官,严重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适应症。 二、须知事项 1. 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2. 严格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长,不要随意改变。 3. 对抗真菌药物过敏者需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三、抗真菌药物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广谱性,抗真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多酮类抗真菌药物 多酮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和曲霉病,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阿莫罗沙星等。 2.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表皮真菌感染和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如超羟基脂肪酸类似物和咪康唑等。

3. 靶点酶抑制剂 靶点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合成的靶点酶。常用药物包括司鲁考特和氟胞嘧啶等。 四、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 1. 斑疹癣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常用外用药物有咪康唑和克霉唑,口服药物则有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2. 念珠菌感染治疗: 对于表浅念珠菌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克霉唑和咪康唑。而对于严重念珠菌感染,多酮类抗真菌药物是首选,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3. 曲霉菌感染治疗: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和阿莫罗沙星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伊曲康唑适用于消化道感染。 4. 念珠菌角膜炎治疗: 念珠菌角膜炎可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多酮类抗真菌药物,通常治疗期为4-6周。 5. 肺曲霉病治疗: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增加,抗真菌药物成为了治疗常见真菌疾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对 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 使用方法。 一、氟康唑 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在 使用氟康唑前,首先应进行真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以确定感染病原 菌的种类。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外用氟康唑。口服氟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来确定,治疗 期一般为2-4周。外用氟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二、酮康唑 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治疗念珠菌、皮肤癣等疾病。使 用酮康唑前,应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 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口服酮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体 重和病情来确定。外用酮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 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三、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球孢子 菌感染等疾病。在使用伊曲康唑前,应先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确定药物的敏感性。口服伊曲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 体重和病情来确定。治疗期一般为2-6周,具体根据病情来调整。外用伊曲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 用时长。 四、咪康唑 咪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在使用 咪康唑前,需要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 方法。外用咪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频次和使用时长。口服咪康唑的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每天一次,治疗期根据病情来调整。 总结起来,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过程中,还 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造成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耐 药性的发生。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 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长。

执业药师《药理学》:抗真菌药

执业药师《药理学》:抗真菌药 2017年执业药师《药理学》:抗真菌药 导语:抗真菌药中的抗浅表真菌感染药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内容呗。要考执业药师的你都复习好了吗? 一、特比萘芬 【抗菌作用】 机制: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破坏了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 对浅部真菌有杀菌作用。 【临床应用】癣——甲癣、体癣、手癣、足癣。 二、咪康唑 对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作用。 局部——皮肤、黏膜真菌感染; 口服(吸收差)——轻度食管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深部真菌感染; 鞘内给药——真菌性脑膜炎。 三、酮康唑 广谱,对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作用。 仅作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毒性大。 四、克霉唑 对浅表及某些深部真菌均有作用。 仅局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一、两性霉素B 【抗菌作用】 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重麦角固醇相结合,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真菌的生命力下降甚至死亡。 【临床应用】 1.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 2.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 3.局部——眼科、皮肤科和妇产科的真菌病;指(趾)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感染。 二、氟胞嘧啶 【抗菌作用】 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 【临床应用】 念珠菌、隐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与两性霉素B合用——协同作用。 三、氟康唑 抗菌活性比酮康唑强5~20倍。 用于: A.全身性或局部念珠菌、隐球菌感染; B.预防易感人群(如接受化疗、放疗患者或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 四、伊曲康唑(斯皮仁诺) 在唑类药物中抗真菌作用最强。 广泛用于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小结TANG 1.浅表特比萘芬、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特别的儿童,克发霉的米 2.深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两位佛,一起来 【实战演习】 A.氟康唑 B.酮康唑 C.利巴韦林 D.拉米夫定 E.克拉霉素

真菌药总结

真菌药总结 简介 真菌药,也称为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真菌感染是由 真菌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呼吸道、消化系统等。真菌感染通常比细菌感染更难治疗,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对抗真菌。 常见的真菌药物分类 1. 多酮类抗真菌药 多酮类抗真菌药是一类广谱抗真菌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真菌感染。这些药物 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多酮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 2.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适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这些药物通过 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和维持来抑制真菌生长。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等。 3. 多肽类抗真菌药 多肽类抗真菌药具有较窄的抗真菌谱,适用于治疗特定的真菌感染。这些药物 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抑制真菌生长、杀灭真菌细胞和干扰真菌的细胞壁合成等。典型的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卡宁霉素和利福霉素等。 4. 靶向真菌细胞骨架的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骨架构件的形成和功能,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其 中包括靶向微管结构的药物(如格列本脲)、靶向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复方胍乙林和三唑类药物)以及靶向真菌细胞核酸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 真菌感染可以影响不同部位和系统,包括: •皮肤和黏膜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口腔炎和股癣等。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败血症、肺念珠菌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等。

•阴道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阴道瘙痒、异常白带和灼热感等。 •指甲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指甲发黄、厚、易碎或变形等。 真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真菌药前应尽可能明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位置。特定的药物对不同的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过量或不正确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降低药物的疗效。 •告诉医生关于过敏史和现有的药物治疗情况。某些人可能对某些真菌药物过敏,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真菌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 结论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多酮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多肽类抗真菌药和靶向真菌细胞骨架的药物是常见的真菌药物分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正确使用是有效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在使用真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时治疗真菌感染有助于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Denning DW, Bromley MJ. How to bolster the antifungal pipeline. Science. 2015;347(6229):1414-1416. doi:10.1126/science.aaa6097 2. Gupta AK, Versteeg SG. The use of antifungal agents in selective instances of cosmetic treatment and aesthetic surgery. Aesthet Surg J. 2019;39(6):607-617. doi:10.1093/asj/sjy301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

第四十二章抗真菌药 1、目前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结构类型,可将抗真菌药分为以下几类: (1)影响真菌细胞膜的药物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唑类(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丙烯胺类(特比萘芬)、吗啉类(阿莫罗芬)。(2)影响真菌细胞壁的药物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3)其他抗真菌药氟胞嘧啶(抑制DNA和RNA聚合酶)、灰黄霉素(影响微管蛋白聚合) 第一节影响真菌细胞膜的药物 1、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主要通过破坏麦角固醇的结构发挥抗真菌作用,唑类的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药物,丙烯胺类的特比萘芬,以及吗啉类的阿莫罗芬,则通过在不同环节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一、多烯类 1、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是一类从不同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的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结构类似,作用机制相同。 2、其中,两性霉素B的毒性虽然很大,但由于其高效的抗真菌活性,当发生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时,两性霉素B还是最佳选择。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1、该药是结节链霉菌产生的七烯类化合物,无臭无味,有引湿性,在日光下易破坏失效。 [药动学] 1、口服及肌内注射均难吸收。一次静脉滴注,有效浓度可维持24小时以上,蛋白结合率大于90%,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2、血浆t1/2约24小时,消除缓慢,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及约5%的原形药物缓慢经尿排出,停药2个月尿中仍可检出微量药物。 [作用机制] 1、两性霉素B含有一条多烯疏水侧链和一条多羟基的亲水侧链,其多烯侧链能和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相互作用,形成固醇-多烯复合物。两性霉素B可吸附麦角固醇,在细胞膜外侧形成多聚物,使脂质双层中的麦角固醇含量减少而发挥杀菌活性。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2、另有研究表明,两性霉素B还可通过氧化损伤发挥抗真菌作用。 [作用与临床应用] 1、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假丝酵母属、新生隐球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申克孢子丝菌、曲霉、毛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2、首选用于治疗由上述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如真菌性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及尿路感染等,应静脉给药。口服给药仅用于胃肠道真菌性感染。 3、也可局部外用治疗眼科、皮肤科和妇科的真菌性感染。 [不良反应] 1、静脉滴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发热、寒战,有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2、长时间用药,约80%以上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如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血尿素氮或肌酐值升高等。 3、此外,还常见贫血、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体重下降、注射局部静脉炎等。偶见血小板减少或轻度白细胞减少。使用时,应注意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象变化。 制霉菌素nystatin 1、该药化学结构和抗菌作用机制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其毒性更大,仅供局部应用治疗皮肤、口腔、膀胱和阴道的假丝酵母感染。

常见皮肤病和治疗

常见皮肤病和治疗 第一部分: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可分浅部(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趾甲)和深部(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感染两类。 ❖较常见的有: ❖体癣(钱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 一、体癣 1、定义:体癣又名园癣或钱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处。 2、症状:原发丘疹或小水泡,逐渐向周围扩散、蔓延,中心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高于皮面,由丘疹和水泡连接融合成环状,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骚痒,剧烈挠抓可引起继发感染。 二、股癣: 1、定义:发病部位在腹股沟、大腿内侧、阴囊、会阴及肛门周围。 2、症状:患处皮肤发红、发痒。由于不段挠抓和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变厚、粗糙。 三、体癣和股癣的治疗 1、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复方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 芬乳膏(芙特抒),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凝胶,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施芙洛)等。 2、口服抗真菌药可选用:里素劳(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3、辅助治疗:转移因子口服液、天然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 四、手癣、足癣、甲癣 1、症状: (1)、手癣:多呈鳞角化型表现,初期于掌心或二、三指尖端发生小水泡,泡液干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冬季干裂加剧疼痛。(2)、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跖趾间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脚气”。依其皮损特征可分为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 (3)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底及其侧边,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冬季发生皸裂疼痛。 (4)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间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的糜烂蜂窝状基底,渗液多,有异臭、骚痒难忍。 (5)水泡型常于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泡,不易破裂,明显骚痒,数日干涸、脱屑,骚痒随之缓解。 2、手癣和足癣的治疗 (1)鳞屑角化型宜选用抗真菌的软膏和霜剂:复方酮康唑软膏(彼康王)、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芙特抒),尿素维E乳膏 (2)擦烂型、水泡型可选用克霉唑溶液、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倍佳)、复方土槿皮酊。 五、灰指甲(甲癣) 1、定义: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