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科宝典丨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

皮科宝典丨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

真菌为真核生物,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联系。真菌总种数约为150万种,已描述的约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大概300余种。

真菌概述

皮肤科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

子囊菌门:包括50%已知真菌种,80%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双相真菌(37℃为酵母相,27℃为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丝状菌:皮肤癣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青霉、曲霉的有性期。另包括枝孢霉属、枝孢瓶霉属、瓶霉有性期、弯孢霉、链格孢霉、部分暗色真菌等。

•酵母菌,有13个属,以念珠菌最常见。

接合菌门:分毛霉目和虫霉目。毛霉常见,另有根霉、根毛霉、蛙粪霉等。

担子菌门:马拉色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掷孢酵母属于此门。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旧称半知菌,指有性阶段尚未明了的真菌,

无性结构与子囊菌、担子菌相似。

真菌菌体基本结构为两种:丝状为主的菌丝体、圆形为主的孢子。

▲显微镜下皮肤癣菌属分生孢子和菌丝的不同形态

▲部分条件致病真菌的镜下特点

皮肤真菌感染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所致。

•皮下真菌病通常由植入物所致。

•系统性真菌病通常是经血液播散或由其下方组织扩散而来。

•对于免疫受损宿主,机会性真菌可导致皮肤感染和系统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可为三类

•浅表真菌病:常见的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癣菌病(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少见的有掌黑癣、毛结节菌病,特殊类型有难辨认癣/不典型癣。

•皮下真菌病:较常见的为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其他还有足菌肿、暗色丝孢霉病、罗伯芽生菌病等,特殊类型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Majocchi肉芽肿、婴儿臀部肉芽肿。

•系统性真菌病:真正的病原真菌是一些双相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芽生菌。条件致病菌最常见为曲霉、念珠菌。AIDS患者最常见的系统感染真菌为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隐球菌。

•其中,部分条件致病真菌既可致系统感染,可以致皮肤原发感染。

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机体后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不同的毒力和侵袭力可致不同临床表现。基于特定发生机制,这些表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模式,参考归类如下

•炎性红斑:主要见于多种浅表真菌病,病原真菌毒力较弱,主要作用皮肤浅层,临床表现以丘疹、红斑、鳞屑为主,红斑边界清但不规则。其中花斑糠疹、头癣、甲真菌病可仅有角质(头发、甲、角质层)受累,故临床仅见糠状鳞屑、头皮屑、脱发、甲浑浊。

•炎性结节:主要见于皮下真菌病,病原真菌引起机体的免疫清除,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细胞聚集在真皮,形成病理可见的肉芽肿,临床表现以红色结节为主。

•疣状斑块:可见于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等,多在炎性结节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毒力及侵袭力弱,但又难以被机体清除,故病原菌持续存在引起局部组织慢性增生。

•坏死性斑块:可见于毛霉病、曲霉病、镰刀菌病等,一般毒力较强,皮肤及皮下血管受累明显,如毛霉具有嗜血管性,毛霉菌病临床则以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为特征。

•脐凹状丘疹:或称传染性软疣样皮损,见于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等,皮损局限,炎症反应弱,可能提示为系统性播散所致。

举例

▲炎性红斑:体癣

▲炎性结节:孢子丝菌病

▲疣状斑块:着色芽生菌病

▲坏死性斑块:曲霉病

▲脐凹状丘疹:隐球菌病

辅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主要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分子生物学诊断。

•常用的显微镜检查的试剂有氢氧化钾溶液、美兰溶液、乳酸酚棉兰溶液,前者可溶解角质,利于观察真菌,后两者可将真菌染色,同样利于观察。

•真菌培养可初步鉴定菌种,也可弥补单纯镜检假阴性的不足。常用培养基为沙氏培养基,常用培养温度27℃。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是提取真菌DNA,用真菌通用引物或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最后测序,通常能鉴定到种。

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组织病理、特殊染色。

•HE染色:不掩盖真菌本身的颜色,但与组织着色相近,一般不易区别,但对于特殊形态的真菌可能有较强诊断价值,如曲霉/毛霉的特殊菌丝、孢子丝菌等的星状体结构、着色芽生菌病病原体的硬壳细胞等。

•嗜银染色:使真菌孢子或菌丝壁染成深黑色,真菌轮廓清晰。

•PAS染色:将真菌和组织的多糖成分染成红色,核为蓝色,背景为绿色。

•GF染色:将真菌孢子染成紫红色,菌丝深蓝色,背景为黄色。

▲氢氧化钾制片:念珠菌病的孢子和假菌丝

▲氢氧化钾制片:皮肤癣菌的菌丝

▲乳酸酚棉兰染色:花斑糠疹的圆形孢子和短菌丝

▲HE染色:毛霉

▲六胺银染色:毛霉

▲PAS染色:Wangiella dermatitidis

治疗

抗真菌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分类

注:棘白菌素类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唑类包括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卢立康唑、伊曲康唑等。

抗真菌治疗药物选用原则

•根据药物特性、药敏/抗菌谱、病原菌和本地区流行趋势等综合判断。

•根据询证医学原则,尽可能遵循指南。

•兼顾药物经济学因素。

•调整药物时应以临床症状改善、真菌学清除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体外药敏结果。

常用皮肤科抗真菌药物简述

•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

•外用制剂:常用药物有特比萘芬、萘替芬、联苯苄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

•伊曲康唑抗菌谱广,适用于绝大多数皮肤真菌感染。

•相比伊曲康唑,更多文献支持使用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及儿童

头癣。

•总的来说,两性霉素是非常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毒副作用大,主要用于严重和/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免疫功能不全患者。

•总的来说,酮康唑外用对马拉色菌效果最佳,萘替芬对皮肤癣菌效果最佳。

部分抗真菌药物安全性概览

注:加号表示毒性程度-无毒性,+轻度,++中度,+++重度;NR为无研究数据;a 包括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皮肤科疾病用药,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皮肤科疾病用药 概述 皮肤病外用药特点 1.外用药经皮吸收决定着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2.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如面部损伤选择低浓度,手掌足趾的损害选择高浓度。 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萎缩和发生感染。 外用药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2.药物浓度要适中。有刺激性的药物要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 4.注意用药方法和个体差异。 6.适当的用量。 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1.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 2.深部真菌病:皮下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抗生素类 (1)多烯类: 1)两性霉素B:抗真菌活性最强,唯一可用于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2)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毒性大,不宜注射。 (2)非多烯类:灰黄霉素,不用于深部真菌。 2.唑类 (1)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

(2)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3.丙烯胺类:萘替芬和特比萘芬。 为鲨烯环氧酶的非竞争性、可逆性抑制剂。 4.吗啉类:阿莫罗芬 作用机制: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吡啶酮类:环吡酮胺。 作用机制:使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钾离子和其他内容物漏出,细胞死亡。渗透性强,可渗透过甲板、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 6.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适宜联合应用 1.在体、股、足癣尚未根治之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2.在症状消失后需再持续治疗1~2周,防止复发。 3.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者,系统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口服。 (二)注意对手足癣的预防与合理用药 1.患者同时患有手、足癣,必须同时治疗。 2.保持足、体、股、大腿皮肤的干燥。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经过 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真菌性皮肤病诊治指南系列,将陆续刊出 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为:金学洙、冉玉平、李若瑜、李春阳、刘维达、郑岳臣、席丽艳、温海、赖维。 一、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是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 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胸背部等皮肤表 面均可分离到。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溢脂性皮炎(头皮屑)和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通过形 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为合轴马拉色菌 (M.sympodialis)、钝性马拉色菌(M.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 (M.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iae)、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dermatitis)、纳娜马拉 色菌(M.nana)、日本马拉色菌(M.japonica)、大和马拉色菌(M.yamatoensis)、羊马拉色菌(M.caprae)、马马拉色菌 (M.equina)等13个种。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 转种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1.取材和镜检:对光滑皮损处用钝刀片刮去取鳞屑涂片;对鳞 屑较少或婴幼儿不适宜刮去鳞屑者可用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损表面,数分钟后揭下制片;对毛囊炎性皮损用镊子将毛囊角栓小心挤出后

压片;加10%氢氧化钾后镜下观察可见孢子和菌丝。孢子直径约 3~8um,圆形至卵形、后壁、单极出芽,出芽处有项圈样结构,芽颈 较宽;菌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割。用派克墨水加等量20%氢氧 化钾溶液混匀让色,菌体为深蓝色。 2.真菌培养和鉴定:将鳞屑(或粘贴皮损的胶带)或毛囊角栓 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苋籽油的培养基,32~37摄氏度孵育,3天后长 出乳酪色酵母样菌落,表面光滑,岁培养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黄、 褐黄色、镜下可见单极出芽的圆形和或卵形出芽孢子。培养分离的 菌株应尽可能鉴定到种,若未做培养或没有鉴定到种则只能统称为 马拉色菌。 二、花斑糠疹 (一)定义: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有马拉色菌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表浅性真菌病。本病俗称为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因致病菌不是皮肤癣菌,故学术界不应再使用该病名。 (二)致病菌及易感因素:刮取皮损鳞屑镜检可见菌丝和酵母,分别以合轴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或形马拉色菌 (M.globosa)为主。本病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及高温潮湿环境中多发。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虽好发于青壮年,但婴幼儿及老年人也可发病。有明显家庭内聚性,发病取决于遗传倾向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易感因素包括机体免疫状态受抑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严重烧伤、营养不良、出汗过度、慢性感 染等。 (三)临床表现:皮损特征为黄豆至甲盖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褐色细薄糠状鳞屑。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处如胸、背、颈、上臂、腹部好发,会阴、阴囊、包皮及臀部也可受累,热带地区患者面部及头皮可受累。婴儿常以额、面部首发。 (四)诊断标准:①典型临床表现:②真菌镜检阳性和(或)培

皮肤科真菌皮肤病浅部真菌病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真菌皮肤病浅部真菌病的诊疗护理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叫真菌性疾病(funga1diseases),又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1mycosis)和深部真菌病(deepmycosis)两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念珠菌、霉菌、马拉色菌等感染光滑皮肤、黏膜、手足、头部、躯干、指(趾)甲、毛发所致,也称为“癣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浅部真菌病在世界各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也是常见多发病。它主要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和花斑糠疹等。 【临床类型及表现】 1头裤本病系发生于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是儿童常见的头皮皮肤痹菌感染,在我国头癣基本分为四型,即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1)黄癣:黄癣的病菌是黄癣菌及其变种。主要流行在农村,多见于7〜13岁儿童,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 本病起初皮损为丘疹或脓疱,以后干燥结痂,颜色淡黄。痂可蔓延扩大,大小如黄豆或更大,外观与蝶形相似,周边稍稍隆起,中央略凹陷,其间有毛发贯穿,系由黄癣菌集团、皮脂、鳞屑以及尘埃等组成,乃黄癣的重要特征,对诊断有帮助。如不医治可破坏毛囊,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黄癣自觉症状痒,病程缠绵,若不医治,直至成人也无法自愈。 有糜烂化脓者,可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除头部以外,面部、颈部、躯干及甲偶尔见被波及。病情较重者,还可引发变态反应,全身出现的皮疹,则称癣菌疹。 (2)白癣:白癣是头癣的主要临床类型,犬小抱子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往往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园引起流行。几乎均是儿童期发病。 头皮损害为鳞屑斑片,小者如蚕豆,大的似钱币,日久蔓延、扩大成片,多呈不规则形状。 病变处炎症反应不显著,但境界尚分明。患处毛发靠近头皮的毛干外面可见白色菌鞘,此物也是真菌所形成,被视为本病特征之一。 患者自觉痒或无明显症状,病程为慢性经过,不经医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这可能与青年人皮脂分泌旺盛、局部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以抑制真菌有关。病愈之后,新发可再生,不遗留瘢痕。 (3)黑点癣:该病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主要侵犯儿童,其发病率位于白癣和黄癣之后。 头部损害与白癣相近似,亦呈鳞屑斑片,但病变面积较小而数目 比白癣多。此外,病发表现同白癣略有差异,主要呈低位性 断发,往往在距头皮1~2mm部位折断,有些甚至一出头皮便断。 这时观察患处头发仅见有黑点状的残留毛根,故名黑点癣。 (4)脓癣:脓癣是由嗜动物真菌,如石膏样小抱子菌或羊毛样小抱子菌感染所引起的。皮损多呈大块状痈样隆起,炎症反应剧烈,患处毛囊化脓,可以从中挤出脓汁。病变部位毛发容易折断秃落,残留的头

皮肤病的治疗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没有十分明确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但普遍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皮肤表现是境界清楚的具有银白色鳞屑的红色斑块。 轻者可表现为几个银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损害可见于全身各处,多对称发生。但以头皮和四肢伸侧多见。 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三大表现:瘙痒、鳞屑和可见的斑块。 2.银屑病既可以适应性免疫系统异常造成,也可以由表皮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异常引起。 银屑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匹美克莫司,来氟米特,麦考酚酯,雷帕霉素,环孢菌素A 抗肿瘤药:氨甲蝶吟、乙亚胺(双酮嗪)、羟基脲等。本类药物可引起造血系统及肝功能障碍,须严格掌握其剂量用法,并须于疗前、后定期作各项化验检查。在严格控制用量下应用于寻常性银屑病及某些重症脓疱。 维生素类: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 维甲酸:维A酸乳膏,维胺酯胶囊 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 皮质类固醇: 细胞因子抗体:阿法赛特,依法利珠, 2.外用药物 A角质促成剂 B. 皮质类固醇霜剂:醋酸强的松C维生素D衍生物:卡泊三醇 D维A酸药物:他扎罗汀E辣椒辣素F地蒽酚 寻常型的银屑病的用药 1.银屑胶囊(金扬沙)+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金纽尔)+复方氨肽素片(复发期) 2.银屑胶囊(金扬沙)+他卡西醇软膏(萌尔夫)+复方氨肽素片(复发期) 3.银屑胶囊(金扬沙)+他卡西醇软膏(萌尔夫)+克银丸(大明宫)(初发期) 4.银屑胶囊(金扬沙)+卡泊三醇搽剂(达力士)+阿维A胶囊(方希) 脓疱型银屑病的用药: 1.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得肤宝)+转移因子口服溶液+银屑胶囊(金扬沙)(初发期) 2.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银屑胶囊(金扬沙)+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复发期) 红皮型银屑病的用药 1.吡硫翁锌气雾剂+克银丸+阿维A胶囊(初发期的治疗) 2.吡硫翁锌气雾剂+维胺酯胶囊+丹青胶囊(复发期的治疗) 全身治疗 一、银屑胶囊(金扬沙)+卡泊三醇软膏+汤臣倍健维生素B 二、银屑胶囊(金扬沙)+他卡西醇软膏+汤臣倍健维生素B 三、紫丹银屑胶囊+吡硫翁锌气雾剂+阿维A胶囊 四、紫丹银屑胶囊+卡泊三醇软膏+维胺脂胶囊 银屑病组合:吡硫翁锌气雾剂(适今可) +紫丹银屑胶囊(晶珠)+ B族维生素片(能量堡垒) 吡硫翁锌气雾剂(适今可)+ 百癣夏塔热片(集佳)+ B族维生素片(能量堡垒) 吡硫翁锌气雾剂(适今可)+ B族维生素片(能量堡垒)+银屑胶囊(金扬沙) 严重型银屑病: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得肤宝)+ 阿维A胶囊(方希)+ 汤臣倍健维生素B族片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各种因素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损伤黑色素细胞皮脱失而形成白斑。主要有:自身免疫低下,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出现的黑色素细胞分泌异常。 白癜风的诱发因素:1各种外伤感染,手术,摩擦2某些药物:胆碱酯类药物,光感性药物,含硫药物,维

皮科宝典丨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

皮科宝典丨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 真菌为真核生物,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联系。真菌总种数约为150万种,已描述的约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大概300余种。 真菌概述 皮肤科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 子囊菌门:包括50%已知真菌种,80%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双相真菌(37℃为酵母相,27℃为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丝状菌:皮肤癣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青霉、曲霉的有性期。另包括枝孢霉属、枝孢瓶霉属、瓶霉有性期、弯孢霉、链格孢霉、部分暗色真菌等。 •酵母菌,有13个属,以念珠菌最常见。 接合菌门:分毛霉目和虫霉目。毛霉常见,另有根霉、根毛霉、蛙粪霉等。 担子菌门:马拉色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掷孢酵母属于此门。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旧称半知菌,指有性阶段尚未明了的真菌,

无性结构与子囊菌、担子菌相似。 真菌菌体基本结构为两种:丝状为主的菌丝体、圆形为主的孢子。 ▲显微镜下皮肤癣菌属分生孢子和菌丝的不同形态 ▲部分条件致病真菌的镜下特点 皮肤真菌感染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所致。 •皮下真菌病通常由植入物所致。 •系统性真菌病通常是经血液播散或由其下方组织扩散而来。 •对于免疫受损宿主,机会性真菌可导致皮肤感染和系统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可为三类 •浅表真菌病:常见的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癣菌病(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少见的有掌黑癣、毛结节菌病,特殊类型有难辨认癣/不典型癣。 •皮下真菌病:较常见的为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其他还有足菌肿、暗色丝孢霉病、罗伯芽生菌病等,特殊类型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Majocchi肉芽肿、婴儿臀部肉芽肿。

常见皮肤病和治疗

常见皮肤病和治疗 第一部分: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可分浅部(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趾甲)和深部(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感染两类。 ❖较常见的有: ❖体癣(钱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 一、体癣 1、定义:体癣又名园癣或钱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处。 2、症状:原发丘疹或小水泡,逐渐向周围扩散、蔓延,中心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高于皮面,由丘疹和水泡连接融合成环状,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骚痒,剧烈挠抓可引起继发感染。 二、股癣: 1、定义:发病部位在腹股沟、大腿内侧、阴囊、会阴及肛门周围。 2、症状:患处皮肤发红、发痒。由于不段挠抓和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变厚、粗糙。 三、体癣和股癣的治疗 1、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复方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 芬乳膏(芙特抒),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凝胶,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施芙洛)等。 2、口服抗真菌药可选用:里素劳(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3、辅助治疗:转移因子口服液、天然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 四、手癣、足癣、甲癣 1、症状: (1)、手癣:多呈鳞角化型表现,初期于掌心或二、三指尖端发生小水泡,泡液干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冬季干裂加剧疼痛。(2)、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跖趾间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脚气”。依其皮损特征可分为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 (3)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底及其侧边,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冬季发生皸裂疼痛。 (4)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间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的糜烂蜂窝状基底,渗液多,有异臭、骚痒难忍。 (5)水泡型常于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泡,不易破裂,明显骚痒,数日干涸、脱屑,骚痒随之缓解。 2、手癣和足癣的治疗 (1)鳞屑角化型宜选用抗真菌的软膏和霜剂:复方酮康唑软膏(彼康王)、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芙特抒),尿素维E乳膏 (2)擦烂型、水泡型可选用克霉唑溶液、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倍佳)、复方土槿皮酊。 五、灰指甲(甲癣) 1、定义: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i)引起的疾病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没有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基本形态为菌丝和(或)孢子。真菌喜温暖潮湿,最适生长温度22℃~36℃,相对湿度95%~100%,最适pH 5.0~6.5。真菌细胞壁含有甲壳质和(或)纤维素,对外界环境变化有较强的抵抗力。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灭真菌,但在100℃左右大部分真菌较短时间可以死亡,因此煮沸消毒既经济又方便高效。真菌遍布自然界,在已记录的5万~25万种真菌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不足200种。除个别情况外,人类的真菌感染源均来自外在环境,通过吸人、摄人或外伤植入而获得。少数真菌可使正常人致病大部分则只在特殊条件下致病,多侵犯衰弱的宿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使用增多,器官移植、烧伤抢救、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静脉高营养的应用等,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长期患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感染明显增加。现认为任何一种可在宿主体温(37℃)和低氧化还原状态(受损组织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真菌均为人类潜在的致病菌。 真菌一般分为皮肤癣菌(dermatophyte)、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uld)。真菌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is)和深部真菌病(deep mycosis)两大类。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共同特点是亲角蛋白,可侵犯人或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甲板,引起浅部真菌病,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偶尔可引起皮下组织感染。浅部真菌病基本上是按人体各个部位命名的,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但也有少数是按菌种命名,如花斑癣菌引起花斑癣;叠瓦癣菌引起叠瓦癣。酵母菌是指以芽殖为主的单细胞真菌,霉菌的特点是在培养条件下长出毛样菌丝体,主要侵犯免疫力严重低下的宿主,如SLE、艾滋病等,引起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和系统感染。一般按菌种命名,皮下组织感染如孢子丝菌引起孢子丝菌病;系统感染如由念珠菌引起念珠菌病(有一部分引起浅部真菌病),新生隐球

常见皮肤病诊疗规范

皮肤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头癣 【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初起有无丘疹、脓疱、黄痂、白色鳞屑,有无断发、化脓及疤痕。 2.自觉症状:痒感程度。 3.治疗经过:尤其是抗真菌药疗效的观察。 4.接触史或流行史:托儿所、学校有无头癣患者,家中有无患癣的猫狗等家畜。 【体格检查】 皮肤科情况: 1.头皮损害:黄癣初为丘疹、脓疱,继为黄癣痂,留下萎缩性疤痕。白癣初为白色鳞屑母斑,周围继发小的卫星样损害,常并发脓癣。黑点癣为散在的白色鳞屑斑。 2.头发损害:黄癣发干枯、细黄、弯曲、参差不齐,发际处一般不受侵犯。白癣为片状高位断发常有菌鞘。黑点癣为片状低位断发,外观如小黑点。 【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黄癣为病发内气泡与真菌菌丝,白癣为病发外密集真菌孢子,黑点癣为病发内成串关节孢子。 2.真菌培养:黄癣为许兰氏黄癣菌,白癣为铁锈色小孢子菌或羊毛状小孢子菌,黑点癣为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 3.滤过紫外线灯: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呈亮绿色荧光,黑点癣无荧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头皮及病发的典型改变,真菌直接镜检及滤过紫外线灯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可疑病例,真菌培养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应与石棉状糠疹、头部银屑病、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1)剃头:每周剃头1次,共8次,去除带菌的头发。 (2)洗头:每日用温水肥皂、2%酮康唑洗剂、硫化硒洗剂洗头2次,连续8周。 (3)消毒:对患者的衣、帽、毛巾及护发、理发用具等应每周煮沸或用其他方法消毒1次。 2.外用药:外搽1%联苯苄唑霜、2%酮康唑霜、1%特比奈芬霜、3%咪康唑霜、5%~10%硫磺软膏、5%水杨酸软膏等,每日2次,共8周。 3.内服药: (1)首选灰黄霉素:15~20mg/Kg.d,黄癣连服10天,白癣、黑点癣连服14天。 (2)特比奈芬:体重小于20Kg者,每日62.5mg,共4周;体重20-40Kg者,每日125mg,共4周;体重大于40Kg者,每日250mg,共4周。 (3)伊曲康唑:200mg/d,15-30天为一疗程。 (4)脓癣的治疗:口服灰黄霉素如前述,早期损害,可以短期合并应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 激素和有效抗生素,外用抗真菌药液或霜剂,避免切开排脓。 【疗效及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明显改善者可出院继续服药,随访。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 好转:临床症状50%以上或全部消失,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2分钟看懂11种真菌性皮肤癣的所有特征

2分钟看懂11种真菌性皮肤癣的所有特征 真菌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疾病,通常称为“癣”。我们特意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供大家参考了解。 手足癣 最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以足癣为多见,人群患病率高达30%~70%,俗称“脚气”,手癣大多数由足癣感染到手所致。 根据致病菌和体质差异,临床上通常将足癣分为三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也可以某一种为主。 1、水疱型足癣 夏季多见,表现为足底及足边缘出现水疱,水疱位置较深,有时疱液澄清或略显黄白色,伴瘙痒,常继发感染成黄色脓疱。 2、趾间糜烂型足癣

夏重冬轻,主要表现在足第三、四趾间和四、五趾间出现渍浸发白,呈腐皮状,伴剧烈瘙痒,经搔抓后出现红色糜烂及裂隙,常引起淋巴管炎或丹毒。 3、鳞屑角化型足癣 好发于冬季,表现为足跟、足底及足侧缘出现暗红色斑片,其上有粗糙增厚的表皮,可出现脱屑、干裂,在夏季时又出现水疱。 4、手癣

临床表现与足癣相似,但皮损多发于一侧手掌,表现为小水疱,边缘出现脱屑,有时出现明显环形损害。 甲癣 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疾病,其中甲真菌病是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感染,手足癣患者约50%患有甲真菌病。 根据发病部位及程度,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1、白色浅表型 主要表现为甲板表面出现点状浑浊区或雾状白色浑浊,甲板脆弱易破损,多发于甲面中央靠近新月区,多由须癣毛癣菌所致。

2、远端侧位甲下型 主要表现为甲前缘和侧缘出现甲下浑浊、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前端蛀空,表现为凹凸不平状,常由皮肤癣菌引起。 3、近端甲下型 主要表现为甲板出现白斑和表面不平,感染从甲板近端开始,多发于手指,可合并甲沟炎,常由念珠菌引起。 4、全甲毁坏型 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表现为全甲变质、膨起松脆、表面疣状、凹凸不平,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 股癣 股癣是指皮肤癣菌感染腹股沟内侧、会阴、肛周及臀部皮肤的浅部真菌病,实际上就是体癣。 好发于一侧或双侧大腿内侧皮肤,5-10月易发,男性多见。初起为小丘疹或红斑,自觉瘙痒,逐渐向周边扩散或边缘清楚的癣屑斑片,呈环状或半球状,见下图。

狗关节皮肤真菌-狗狗真菌皮肤病的症状

狗关节皮肤真菌-狗狗真菌皮肤病的症状 狗狗真菌皮肤病的症状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脱毛、圆鳞片;也有红斑脱毛斑或结节,无脱毛和头皮屑,但局部有丘疹和脓疱。局部皮肤脱毛破裂,皮肤一片一片红,感染率高。 是什么导致了狗的真菌性皮肤病 1.狗皮肤上的一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导致了真菌性皮肤病。 2.主人给狗狗洗澡后没有吹干头发,狗狗接触到生病的狗狗或者被污染的物品可能会被感染。 3.狗狗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生活环境不卫生。 4.狗缺乏维生素。狗的营养失衡会降低抵抗力,使皮肤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引起皮肤病。 5.狗狗的皮毛经常被过度清洁,或者经常用碱性沐浴露给狗狗洗澡,使狗狗的皮肤油脂保护层被破坏。 如何治疗狗狗真菌性皮肤病 如果狗狗患有真菌性皮肤病,不用担心。可以用双氧水头皮屑和结痂,掉掉的破大衣,再敷上药外用。每天1-2次,直至完全治愈,建议外用明瑞宁。 全身药浴,一个疗程。每次药浴后,用保湿乳液再次清洗以保护皮肤。如有继发性皮肤病变,应用外用药物进行皮肤保护、抗炎和抗

感染。 溃疡脓肿严重的可选用阿莫西林,肾毒性较小(请遵医嘱使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狗皮肤愈合,治疗过程中可以补充。 狗狗真菌性皮肤病症状 狗狗的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的表现主要是在宠物的头、颈和四肢的皮肤上发生圆形断毛的秃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严重时,许多癣斑连成一片,病程较长。轻症病例,症状不明显,须采取皮鳞屑,做显微镜检查才能确诊。家庭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宠物的皮肤构清洁卫生,经常检查被毛有无癣斑和鳞屑,最好定期使用有除菌功能的浴液给狗狗洗澡,比如莎金氏茶树油抗菌浴液等。另外,加强对家中猫狗的管理,避免它们与有病的宠物接触。如果发现家里的宠物感染皮肤真菌病,就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用全身疗法的同时,狗狗患部剪毛,涂制霉菌素或多聚醛制霉菌素钠软膏,一般在2--4周内痊愈。 没有饲养经验的主人,应及时将宠物送兽医及早治疗。 医疗狗狗皮肤病,到底是什么问题?医疗狗狗的致命不止蜱虫?原来它的这些同盟军也很可怕!医疗狗狗拉肚子怎么办?狗腹泻怎么办?医疗狗呕吐是怎么回事?狗呕吐吃什么药?医疗狗狗肝炎的治 疗方法医疗科学界公认狗狗致死9大,你知道几个?医疗引起狗狗呼吸困难的原因与急救方法医疗狗过敏怎么办?狗过敏特征是什么? 医疗狗狗得了糖尿病怎么办?犬糖尿病症状是什么?医疗狗狗真菌 性皮炎如何治疗

狗狗皮肤真菌和螨虫皮肤病-狗狗真菌性皮肤病的三种病因

狗狗皮肤真菌和螨虫皮肤病-狗狗真菌性皮肤病的三 种病因 狗狗真菌性皮肤病的三种病因 螨虫和真菌感染是两种狗狗常见的皮肤病,且症状相似,但是如果不会区分的话,胡乱涂抹药膏不仅无法治疗狗狗皮肤病,还会延误病情,那么如何区分螨虫和真菌性皮肤病呢? 狗狗螨虫和真菌性皮肤病 螨虫 生活环境潮湿、不卫生、接触病犬等均可导致,易发生眼、耳、鼻、胸,患处皮肤增厚、出血,非常瘙痒。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通常出现在狗的头、腿和脚上。它的主要症状是有鳞屑、结痂的皮肤,其次是周围出现圆形脱毛。 如何判断是螨虫还是真菌 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种: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发藓菌。最多的是小孢子菌。 感染小孢子菌后,通常会看到狗狗皮肤上有一角大小的小圆圈、粘稠的血液、红点、狗狗抓伤时形成的结痂,以及出现椭圆形的毛发脱落。 螨虫,螨虫分为疥螨、耳螨、蠕形螨,蠕形螨又分为脱屑型和脓疱型两种。

让我们从蠕形螨开始,它通常存在于眼眶周围和四肢。背部和下颈部周围,嘴巴周围也出现的比较多,它会发展得很快,一周左右会蔓延到全身,如果拖的时间长了会出现第二次细菌感染,表现会有脓液或淋巴结肿大,以及体温升高的症状。 1.脱屑蠕形螨 蠕形螨可迅速扩散为全身感染,皮肤发红,颈部、腋窝、背部和下腹部出现脓疱,鼻子和眼睛周围出现严重的皮脂性皮屑。 蠕形螨是最使人头疼的皮肤病。它有3个难点:1、治疗周期长; 2.容易复发; 3.会遗传 2.疥螨主要发生在犬的头部(鼻梁、眼眶、耳廓根部),有时在 前胸、下腹部、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然后蔓延到全身。 发病初期,皮肤可出现红斑,以后红斑可发展为结节。如果皮肤很薄,你可以看到小水泡甚至脓疱。 可产生大量脱屑,或产生结痂性湿疹,进而使皮肤变得肥厚。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脱毛,表面结痂。结痂掉落时,皮肤呈鲜红色,湿润,并有出血现象。 患有疥螨的狗狗会非常痒,整天啃咬患处;情绪不安;消化吸收受损,狗狗体重下降,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狗狗很可能会死亡。如果眼睛周围出现感染,很可能会导致失明。 狗狗的皮肤病种类虽然有很多,但表现出来的症状却都极其相似,所以很多铲屎官尤其是新任铲屎官看到自家狗狗患上皮肤病以后会 显得非常的手足无措,甚至是病急乱投医。

4.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

4.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 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秃疮是生于头部的真菌性皮肤病。因其头生白屑,发落而秃成疮而命名。中医又称“蛀毛癣”,俗称“白鼠痢”。其特征为灰白色鳞屑斑,毛发易断,在接近头皮的发干外围有白色菌鞘围绕。本病多发于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儿童,尤以男孩为多,青春期可自然痊愈。本病即现代医学发癣中的白癣。历代医家对本病早有认识,认为本病是由虫所引起,可由剃发染毒而致。如隋《诸病源候论。白秃候》记载:“白秃之候,头上白点斑剥,初似癣而上有白皮屑,久则生痂成疮,遂至遍头。洗刮除其痂,头皮疮孔如箸头大,里有脓汁出,其细微难见.……乃至自小及长大不瘥,头发秃落,故谓之白秃也。”明《外科正宗.白秃疮》云:“白秃疮因剃发腠理司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致气血不潮,皮肉干枯,发为白秃,久则发落,根无营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则将白秃疮与肥疮混称,统谓之秃疮。“此证头生白痂,小者如豆,大者如钱,俗称钱癣,又名肥疮。多生小儿头上,疮痒难堪,却不疼痛,日久延漫成片,发焦脱落,即成秃疮,又名癞头疮。” (病因病机) .多由接触患者的理发用具、帽、枕等传染而得;或理发时腠理司开,外邪侵入,结聚不散,以致气血不潮,皮肤干枯而成;或由脾胃湿热内蕴,湿甚则痒流汁,热甚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以致皮生白屑,发焦脱落。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小孢子菌所引起的头皮和毛发感染。[辨病] 1 临床表现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中央有毛发穿过,逐渐增多而大,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渐沿至头皮它处,毛发干枯,失去光泽,且头发变脆易于折断,易于拔落,多数离头皮2~3mm处,头发自行脱落,参差不齐,在接近头皮的毛发干外围,常有灰白色菌鞘围绕,是本病的特点。自觉瘙痒。少数患者有轻微红肿,丘疹,脓疱,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往往迁延数年未愈。未经治疗者常常到青春期自愈,新发再生,不留疤痕.亦有继发感染者,发生水疱肿胀,化脓等现象,在化脓处遗留疤痕,该处头发永不再生。镜检:发处可见有多数圆形孢子集聚. 2 诊断要点 2。1 好发于儿童,尤以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单项选择题] 1、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是()。 A.咪康唑 B.伊曲康唑 C.特比萘芬 D.克霉唑 E.碘化钾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花斑癣病发Wood灯检查显示()。 A.暗绿色荧光 B.亮绿色荧光 C.无荧光 D.棕黄色荧光 E.亮黄色荧光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黑点癣病发Wood灯检查显示()。 A.暗绿色荧光 B.亮绿色荧光 C.无荧光 D.棕黄色荧光 E.亮黄色荧光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头癣成人患者口服选择()。 A.伊曲康唑100mg/d,疗程2~4周 B.伊曲康唑4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2~3个疗程 C.伊曲康唑4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3~4个疗程 D.伊曲康唑200mg/d,服用4~8周 E.伊曲康唑3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3~4个疗程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甲癣(指甲)患者口服选择()。 A.伊曲康唑100mg/d,疗程2~4周 B.伊曲康唑4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2~3个疗程 C.伊曲康唑4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3~4个疗程 D.伊曲康唑200mg/d,服用4~8周 E.伊曲康唑300mg/d,分2次口服,每月服药1周为1疗程,服用3~4个疗程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6、头癣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型 B.白癣愈后不留瘢痕 C.母子斑出现在黑点癣 D.脓癣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 E.白癣易形成高位断发,黑点癣易形成低位断发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下列哪种癣有自愈倾向()。 A.黄癣 B.白癣 C.黑点癣 D.脓癣 E.足癣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8、体癣的传染途径是()。 A.直接或间接接触 B.飞沫传播 C.血液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呼吸道传播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9、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是()。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探析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探析 鸡西鸡矿医院有限公司滴道中心医院 158100 【摘要】犬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可能感染的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感染某种 真菌引起的,感染该病症候会使体表的皮肤发生炎症,进而产生疤痕等,动物则会发生大面 积毛发脱落现象。犬真菌性皮肤病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在潮湿闷热的夏天更 容易感染,如果犬类动物感染该病症后不容易治好,如果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交叉感染给 饲养人员,所以应当对该病症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易发病群体、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并对该病症预防和治疗说明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犬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治疗 犬真菌性皮肤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皮肤癣,引起皮肤癣的真菌群主要是犬小孢子菌以及须 毛癣菌,这两种病菌不仅容易让犬类动物受到感染,人体皮肤对其可感染性也比较强,所以 在饲养犬类动物一定要定期对其进行卫生清洁,并提前注射相关疫苗,预防疾病的感染,同 时避免对公共人群造成健康危害。 1.犬真菌性皮肤病易感染群体 猫狗都比较容易感染犬真菌性皮肤病,尤其是刚出生没多久的猫狗,其身体抵抗力比较弱, 更容易感染该病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在狗身上都有存在,猫身上则主要是犬小孢子菌,且该真菌在猫的毛发上能够存活一年以上,潜伏时期非常久。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狗毛和 猫毛的清洁,并对其掉落的毛发及时清理,避免皮肤接触而感染皮肤病。 2.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皮肤癣类的病症表现形式、严重程度以及发病时长,会依据所感染菌种的不同、病菌的毒性 大小以及宿主的皮肤敏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狗类患皮肤病的表现一般是部分皮肤受损,根 据每只动物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其皮肤发炎程度和毛发脱落程度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感 染发癣菌的动物,其脸部皮肤和四肢炎症会比较严重,而且长期难以愈合,病症持续时间比 其他皮肤癣类更长,有时候这种脸部的皮肤病会被当成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果是幼小犬类受 到某些真菌的感染,则可能全身或某个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鳞屑脱落,同时可能会有毛发脱 落或者长出红色的斑块。比较常见的犬真菌性皮肤病有鳞状脱屑、红斑皮肤病、圆形脱毛斑等,病发后其受损皮肤范围围绕最初发病点快速向外扩大,而刚开始发病的部位逐渐愈合, 常见的烟灰形状皮肤病就是其中表现之一。 大部分犬类在患有犬真菌性皮肤病之后,通常会在鼻子两边,耳朵、脸部、脖子、身体、腿 等身体部位出现部分的圆形秃斑,或者某部位缺少毛发,有时候也会出现较多斑块聚集形成 大面积皮肤损伤,而且会有大量的皮肤屑掉落,部分身体部位发炎比较严重,有的还会形成 水泡或者脓疮等。动物在感染病菌后会感到瘙痒,会经常用爪子去挠患病皮肤,或者将患病 部位在其他硬物上蹭来蹭去。发病比较急的皮肤病需要在一个月内进行治疗,否则就会发展 成慢性皮肤病,长期难以治愈。 整体上看来,如果动物身体某个部位甚至全身开始出现了脱毛、长疮、掉屑或者其他非正常 性的皮肤症状时,初步可以判断是感染了皮肤癣类真菌。但是有时候狗身上的葡萄球菌性脓 皮症也有可能被当成皮肤病。所以具体的诊断还要使用科学的检查方法,对动物的部分患病 皮肤进行测试,但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其皮肤伤口进行消毒或者除菌操作,防止其他 污染物对伤口造成伤害。 3.实验室检查

犬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 1.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1) 2.设计的思路 (1) 3.课题的资料 (1) 4.调研的目的和总结 (2)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2) 概述 (2) 1.病理情况 (2) 2.诊断 (2) 2.1临床检查: (2) 2.2荧光性检查: (3) 2.3显微镜检查: (3)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4) 1.治疗 (4) 2.治疗结果 (5) 3.预防 (5) 第四部分结束语 (6) 讨论 (6) 体会 (6) 第五部分致谢语 (7)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7)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学生能够根据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结合生理与病理状况分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医疗与护理方案。 2.设计的思路 1、寻找病例并发现病例,详细记录整个病例的诊治过程。 2、像宠物医生学习诊治经验。 3、与指导老师交流并分享心得。 4、通过病例了解该病的预防与诊治措施。 3.课题的资料

4.调研的目的和总结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宠物患皮肤病,皮肤病是现在犬比较容易患得一种疾病,学生能够根据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结合生理与病理分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医疗与护理方案,并针对这些提出相对应的治疗与防治方案。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概述 真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目前公认有8000个,10000个菌种;从地球上的30000米高空到海洋深层;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能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孢子和菌丝。孢子是繁殖器官,菌丝是生长器官;孢子有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菌丝自身有分隔的,也可不分隔。 据临床统计,已发现有5种霉菌能引起犬的皮肤霉菌病,它们是:犬小孢菌、石膏样小孢蕾、须毛癣菌、奥杜安氏小孢霉和变形小孢霉。霉菌的生活力和抵抗力极强,可寄生于动植物和随尘埃散布于空气中,传播机会很多。皮肤霉菌是通过擦伤进入皮肤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接触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垫物等也能引起间接传染。动物间和人犬之间都可互相传染。 犬小孢子菌病是由犬小孢子菌所致的人畜共患性真菌性皮肤病。犬小孢子菌对动物和人的角质有较强的亲和性,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犬等伴侣动物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数量也大幅增加,但畜主对真菌性皮肤病的重视不够和抗生素的滥用使犬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病率越来越高。 1病例情况 病例:品种:雪纳瑞,性别:雌(未绝育),体重:7kg,年龄:2岁,饮食习惯:犬粮,居住环境:楼房(定时出门排便)。 2诊断 2.1临床检查: 犬躯干背侧,颈部,耳背侧,下唇及尾根背侧出现大量结节,表面有结痂。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 201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 2008 版指南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15 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参加制定本指南的顾问: 吴绍熙、廖万清、金学洙;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 王爱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章强强、温海、潘炜华;秘书: 余进; 特邀审阅:郑岳臣、李春阳。 1前言 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随着强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给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显著进步。但是,在甲真菌病的临床诊疗中仍然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存在诊断不清、盲目选择口服药物等问题,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内在甲真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2008 年“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发表后,使甲真菌病的诊疗更加规范合理,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鉴于篇幅的限制,该指南只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建议。2010年相关专家又对具体实施指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近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完善甲真菌病指南,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我们制定了本指南。 2定义 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 3流行病学与发病因素 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 2%~18%,全球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发病率也存在地域差别。国内目前自然人群发病资料匮乏,仅有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 11 万人口的调查资料,结果提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皮肤科门诊就诊足病患者中甲真菌病患者的比例为 15.7% (n = 41 329)。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精确的发病资料。 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60~79岁人群患病率为18.2%,而19 岁以下者仅为 0.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趾甲多于指甲。免疫受损状态,如罹患糖尿病、HIV 感染、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都是导致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其他易感因素还包括甲外伤、罹患足癣、穿不透气的鞋等。最近的研究揭示:某些遗传因素导致的天然免疫缺陷可能与严重的皮肤癣菌感染相关。 4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皮肤癣菌是一群在形态、生理、抗原特性上关系密切的真菌,其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蛋白,可侵犯人或动物的皮肤、毛发和甲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